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 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 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 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 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 的建议被采纳;湖面
退了。
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
→王会悟示警,了解 情况后解除警报,会
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 议继续进行。
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
好培养。”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嘉兴南湖的一艘红 船上
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放哨。这个秘密
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物:王会悟、李达
及与会代表、巡捕房
密探、巡捕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
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 【理情节】
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 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 【悟主题】
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本文通过叙述王会悟
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 协助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代表大会参会人员
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 现代文阅读 第5课时 “论述文”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1 现代文阅读 第5课时 “论述文”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5课时备考策略上—关注各类文本的“特殊性”, “特色”的就是重点考查的现代文阅读Ⅰ涉及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等各类文本,它所考查的题型,既有共性题型,又有特色题型。

共性题型上一课时已讲;特色题型包括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特点,科普文的语言、说明技巧,访谈的技巧和内容,新闻的语言和技巧,传记的形象和技巧,等等。

下面分文体系统知识,精讲特色考法。

“论述文”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一、是什么,关注什么——文体知识系统建构(一)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二)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1)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准确鲜明。

(2)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考生自己概括。

(3)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点,首先应通读全文,明确文本论述的话题;在此基础上,边读边勾画,特别要注意论点经常出现的各种位置,如标题、开头、结尾等,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直接表述论点的关键语句;如果文中实在没有表述中心论点的语句,我们也可以先勾画出各个段落或各个层次的总领句、总括句(有时称之为“分论点”),并分析各个段落或层次之间的思路结构和逻辑联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中心论点;甚至,有些论述类文本每段也没有自己的关键句,那就需要我们先抓住各段的论据材料,以及作者评价分析论据材料的语句,从中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各段的观点,进而将各段的观点组合起来把握整个文本的中心论点。

高考语文复习 第1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第4讲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高考语文复习 第1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第4讲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 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 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 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 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 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 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 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 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 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 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 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 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少数作品的特例。一 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 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 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一、快速梳理论证结构 1.抓住文体特征。 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述类文本中论点是 灵魂,起统率作用。要厘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 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 进、对照)作切分。
2.寻找标志性词语。 找出表明上下文内容间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 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关联词、 表明承接递进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 3.寻找关键语句。 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 小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训练时间:12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分)改善肠道有利于提升大脑功能王欣①消化道是个特殊的环境,看似在体内,却与外界相通,容纳的食物都是外来的“异物”。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才算真正进入了体内。

②我们可以把消化道想象成一个深长的山洞,存放着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它们经过消化变成了氨基酸、单糖等小分子物质,穿过胃壁和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然后在代谢过程中释放能量、合成细胞所需的原料,源源不绝地转化成人体组织。

③人类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从口腔延伸至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是一个长达10米的肌肉管道,是食物的必经之路;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每天分泌多达7升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分解。

④食物首先经过牙齿的咀嚼变得比较细碎,然后被送到口腔的后方进行吞咽,通过咽喉进入食管。

⑤食管的作用是把食物从胸腔送入腹腔,并没有消化功能。

接下来,食物就进入到胃,胃的主要任务是把食物磨碎,这个过程称之为机械性消化,同时也分泌一些酶进行化学性消化。

食物经过胃之后就成了细软的食糜。

食糜通过胃的幽门一点点进入小肠,食物中的大分子已经变成了小分子,就可以透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也就完成了吸收。

⑥小肠吸收不了的主要是膳食纤维,这些东西和死亡的细菌、消化液一起被送到大肠,大肠把消化液吸收回来,把其他的残渣排出体外。

食物残渣经过大肠排出体外,完成人体之旅。

日常的一餐饭大约需要24小时通过整个消化道,其中在胃内4~5个小时,小肠内3~8小时,大肠内10~20小时,停留时间和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生活习惯等有很大关系。

⑦消化道由平滑肌构成,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而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

进食会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消化道的运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多,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也增加,人体处在一种“补充能量”的状态,好像手机在充电一般。

绝大部分的消化道壁内还含有丰富的壁内神经丛,具有大量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彼此形成回路,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

兰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

兰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

兰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低调”絮语①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②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

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

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低调的。

他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③“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真正的大师、大家,都是低调的谦谦君子。

他们的低调,绝不是一时的装样,而是源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中谦和不自傲的品格。

④说低调是一种品格固然不错,然而我却要说,低调首先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

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们的谦虚和低调,是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的人生姿态。

⑤《克雷洛夫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

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

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肚里愈没有货,叫喊得愈凶。

“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低调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低调,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⑥低调的人更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们深知,一切的成功靠的都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当别人投机取巧、大肆张扬的时候,他们做的都是诚实诚恳的蓄势待发的工作。

因此,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而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又立即把目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

他们没有时间张扬自己,更没有心情去卖弄显摆,自吹自擂。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证着“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的道理。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小说阅读_《中国地图》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小说阅读_《中国地图》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_【赏标题】“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
第二步:找设错点,回读分析。A项,“皱着眉头”出现在文章第⑪段,根据文章第⑮~⑯段内容可知,“皱着眉头”是小兵想带爷爷去榆林看一看,给他一个惊喜而故意为之,并不是“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B项,“禹迹图”出现在第⑫段,根据后句爷爷的话语“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可知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C项,“爷爷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出现在第②段,“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出现在⑭段,前后形成呼应,表现祖国山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D项,需联系全文进行分析:爷爷提问—小兵回答—爷爷疑惑—邀请爷爷实地察看—爷爷感叹变化之大。第三步:判定。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判定选项正误。
第二层(④~⑬段):孙子小兵为爷爷解答关于新《中国地图》中的疑问,并要开车带爷爷到榆林实地走访。

专题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 现代文阅读Ⅰ综合概括与探究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 “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 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 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 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3.对比论证 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 论点的目的。 如马南邨《不求甚解》,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 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 “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这样,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会意的重要 性。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 化深奥为浅显。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 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翅”“鸦片”“烟 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 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论证综合题总结
创新探究题
一、多文本组合创新考查
考查角度(一)整本书阅读+“×文本”
根据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部编教材初次设置了《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单元。《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作 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 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在新的高考形势下,作为整 本书阅读单元首次进入教材的《乡土中国》,大概率会进入命题者的视野,与 当今同题材的文本或研究性文本组合在一起考查,因此,一轮总复习中应引起 足够的重视。
2.分清“论”与“述”,分条作答 (1)概括段意与层次要注意分清“论”与“述”部分 论述,是“论”加上“述”。论,是做论断;述,是陈述材料,分析事 例。 (2)题型技巧 论述类文本层次大都是三到四个,每个层次得分一般是两分。这些都 是可以利用的信息。当然,考场上的“王道”还是要从具体文本、具体题 目出发,不能形成思维定式。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孤独的老乡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孤独的老乡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孤独的老乡(2016重庆B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4分)孤独的老乡夏阳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

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

小吴不是这样。

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⑨“找老乡。

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11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

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

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12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13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14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

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15“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16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

”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一、常见设误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题干要求)的选项。

而这些选择题的选项一般不会抄录原文语句,而是对原文语句或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进行一番改造,改造的方式有“删”“添”“调”“改”“漏”“凑”。

经过这些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有的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有的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而改变了原文的二、常见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选项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导致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错误。

【判定技巧】①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②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对点练1】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原文】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解题思路】由原文“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的一面,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的一面,因而选项B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对点练2】(2021·新高考卷Ⅱ·T1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原文】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的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语言类试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语言类试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小说语言类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

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

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

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二节 人 物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二节  人 物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及全国视野
考点6
→考点7 次要人物作用
1.(统编九下《海燕》“思考探究”)课文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
考点7
鸥、海鸭和企鹅?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为什么还写了大海、狂风和乌
云?
考点8
2. (2020福建11题)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请
简要分析。
考点7
考点8
考点9
考点10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考点针对练
七、(2018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4题。(共16分) 文章《父亲的长笛》详见学生用书 • P141
1.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答案】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 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 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答案】“描写”示例:“穿长筒套鞋”“赤脚”“裤管高高卷起”等外貌描写, 刻画了钟水生“摆渡人”的外貌特征,突出他摆渡工作的艰辛(或“裤管高高卷 起”“洗干净脚上的泥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钟水生对待摆渡工作的细致认真。 或“坐稳了哟——开船了!”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钟水生的细心周到)。 “用词”示例:“操起”“喊”“离开”“稳稳地”“驶向”等词语,表现了钟水 生驾船动作的娴熟。(意思对即可。一个角度2分,共4分)
教材设问及全国视野 →考点6 概括人物形象 1.(统编七上《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探究”)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 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熟读课文,看看文章 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 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3.(2020江苏连云港20题)从文章第一段,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 4.(2020江苏连云港22题)简要概括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钩〔美〕G.亚历山大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

“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

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受到双重的爱。

“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

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

"露茜走进餐厅,打断了詹卡西先生的念报声。

詹卡西太太嚷道:“这人真没教养,这种时候来拜访人。

别让他进来,谁担保他不是劫匪。

”说着干脆把一团果酱塞到嘴里去。

露茜说:“我让他在外面等,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钱。

"詹卡西先生说:“请他进来吧。

”说着擦擦嘴,站起来往外走去。

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你丢了钱?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可她丈夫已经出去了。

等到詹卡西太太来到客厅时,一个人正把一捆钞票递给她丈夫。

陌生人说:“我揣摩着就是你们遗失的,只有像你们这样住得起阔气房子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大笔钱。

”下面的对话詹卡西太太没有仔细听,她在费劲地猜想着丈夫从哪里来的这笔钱。

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而且这陌生人居然会送回来,按照报纸的说法,他可以当选为今年拉斯维加斯头号傻瓜……直到陌生人向他们告别,她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送走了客人,她一言不发,等着丈夫的解释。

詹卡西先生陪着笑脸道:“对不起,亲爱的。

昨天公司给了我一笔奖金,可是我丢了,所以我不敢告诉你。

现在难道不是上帝的旨意吗?钱回来了。

"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锁进了保险柜。

可是到她独自喝下午茶的时候,心里又嘀咕起来。

有哪个公司会发这么大一笔奖金?足足1万元啊!一贯马大哈的詹卡西太太这次却出人意料地细心起来,她决定请私家侦探社帮一下忙。

一个星期后,报告送到了詹卡西太太手中:詹卡西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发过任何奖金。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

15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种子秘语祁云枝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

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

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荡秋千,荡出唰啦啦的声响。

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

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秋意渐浓。

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

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

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

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

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幅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

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

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

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

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Ⅰ课件50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Ⅰ课件50张
• 3、设题上,选才的“文体特点”和“因文设题”会持续加强,因此平时要强化各种 文体的鲜明特点以及引导学生读懂情境,读透文本。
•现代文阅读Ⅱ
一、现代文阅读Ⅱ考试变化:
•1、体裁上依然以小说、散文为主,但是有淡化或者模糊文体界限的趋向。 如2018年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像散文的小说)、2020年全国卷三 《记忆里的光》(像小说的散文)
• ③《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强调试 题“优化情境 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 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真正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立 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 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学生必须拒绝侥幸心理,宏观把控文章,对重要概念的到位辨析、 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对观点的灵活迁移,读“活”文章。
• 《玻璃》(第113页) • 《母亲》(第116页) • 《塾师老汪》(第119页) • 《捡烂纸的老头》(第121页)
• ....
爱情悲喜剧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无题》(第201页) 《鞋》(第203页) 《安娜之死》(第206页) 《数学家的爱情》(第208页) ........
小说试题常考类型
特点题 作用题 环境 手法题
情节
情节概括 情节作用 叙事技巧
标题
含义 作用 哪个更合适
人物
概括人物形象 次要人物作用 概括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手法 探讨主人公是谁
主题
探讨主题 对作品个性化解读
语言
含义题 赏析题 语言风格
课外泛读
• 人性的善良
• 《天嚣》(第2页) • 《马兰花》(第4页) • 《蓑衣》(第7页) • 《奎爹》(第10页) • ...... • 《呼兰河传》(第60页)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习题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习题

记叙文父亲的隔年花①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②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

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

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

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

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

③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

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

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④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

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

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⑤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

他气极了。

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⑥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

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⑦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

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

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

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

⑧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

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

⑨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

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⑩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一讲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一讲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如“用第×人
称”“以××的视角”“从××角度”“以××为线索”等。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探究”]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
(限定答题范围)
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的关键点)(答题方向)(表明不止一个)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故事情节、事件、文章的主要内容。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浦口火车站(
举例
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念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 送“我”并给“我”买橘子(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
“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考点2 内容理解分析
1.(2024·省卷第8题)小逸认为,应该在文中写出大叔、大娘和孩子们的 名字。小文却认为,不写具体的名字更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2023·兰州第10题)文章开头写“我陡生了身轻如燕之感以及登高望远 的豪迈”,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这种感受的由来。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第一步:审读题干,找到有效信息,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往往有“怎样 理解”“为什么”“原因”等表述,先从中找出设问和关键词句。
(八下《社戏》“思考探究”)豆是很普通的章最后却说是“好
(关键词1)
(关键词2)
(结尾段)
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过程中发生的分歧)、结果(母亲决定顺从孙子,走小路)。 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 感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命题规律及解题思维一、原因与结果的转换现代文阅读在试题题干设置上的一条规律就是:题干给出的是事情的结果,而要求我们回答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是题干给出的是具体原因,而要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推导出事情的必然结果。

这类试题的“问”与“答”之间其实就是“因”与“果”之间的相互转换认真揣摩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问”与我们所需的“答”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以确定我们解答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二、抽象与具体的转换现代文阅读在试题设置上的另一条规律是:试题题干的“问”和需要我们作出的“答”之间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转换关系。

或是题干具体、答案要求抽象概括,或是题干抽象概括、答案要求具体明确。

解答时我们只要认真对照题干,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述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就能形成答案三、总说与分说的转换现代文阅读在试题题干设置上的第三条规律:是题干和解答之间存在着一种总说与分说的关系,有可能题干是总说,解答时需要我们分举;也有可能题干是具体的,而要我们加以概括说明解题时同样要认真揣摩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问”与我们所需的“答”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转换关系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一.关键性词语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

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类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只是考查对词语的掌握或者说是对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因为大部分题目所牵扯到的词语都是课文中曾经接触过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础知识。

另外这类题目中还有的是让你结合词语的辞典义归结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例一(05年,浙江《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第20 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参考答案: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2、理解“某词”在文中的作用解题步骤步骤一:先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步骤二: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例二(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①植物生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步骤一)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步骤二)3、能否删除“某词”:答题基本同上种题型解题步骤步骤一:先回答“不能删去”或“可以删除”,步骤二: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步骤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删去有什么好处。

二、理解句子。

一般有三种题型。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义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

理解句子的方法:①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②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③ 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④ 从修辞手法中去理解;⑤ 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例三(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6题)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夜来香和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2、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题型主要有这么几类: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句子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照。

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

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解题步骤步骤一:说明这句话的在文中的意思;步骤二:说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例四(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5题)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

(步骤一)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步骤二)3.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

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

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

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

结构技巧:①文首:开篇点题;引起下文;总领全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标题的作用: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选材技巧: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术语: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深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

四.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

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㈠分析文学形象题。

提问方式: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解题步骤步骤一:揭示人物形象的本质;步骤二: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例九(01年,北京安徽春招《黄土》第22题)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步骤一)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十分吝啬,舍不得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步骤二)㈡评价人物形象题。

提问方式:1、分析XXX人物的作用。

2、试评价XXX人物形象。

解题步骤步骤一:是揭示人物形象的本质;步骤二:是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例十(04年,辽宁《“认识自我”》第21题)请扼要评价塞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塞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

(步骤一)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步骤二)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鉴赏文学形象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其他种种描述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也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三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

五.信息筛选类题目。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

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六.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

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06年,全国I《阳光的香味》第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