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影响深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望岳》为例,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个案例展示了唐诗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
-意象的理解与把握:对于诗中的意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通过图片、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如《渡荆门送别》中的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学生需学会识别并在写作中运用。
-诗歌情感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含蓄、深沉,如《春望》中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深入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唐诗五首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迅速被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看得出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新课讲授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上还存在困难。比如在讲解《春望》时,他们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表达感到困惑。这时,我通过对比现代的景象,帮助他们理解诗人在国难时期的心情。这种对比教学似乎对他们理解有所帮助。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包括《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望岳》、《登高》和诗歌背景: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诗歌内容:详细解读五首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美。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人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的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钱塘湖春行》的平仄运用和写景抒情的结合;《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典故与诗人情感的交融;《赤壁怀古》中的意象与意境的营造;《过华清宫绝句》的含蓄与讽刺手法。
(2)古诗词的深度解读和个性化鉴赏能力。通过对诗词的细致分析,使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掌握诗词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诗词之美。
(3)古诗词的个性化鉴赏。学生在理解诗词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难以进一步提高到个性化鉴赏的层次,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具体举例:
(1)在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时,重点强调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特点,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的对仗和韵律,同时解释“寒蝉”和“凄切”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古汉语的表达方式。
此外,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诗词创作练习时仍显得紧张和拘束。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创作灵感。
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部分学生仍显得薄弱。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古诗词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在了解古代诗人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6 诗词五首-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26诗词五首1.语言运用: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思维发展: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审美鉴赏: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4.文化传承:揣摩意象,品味字、词、句,了解作者的品格和志趣。
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蕴含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诵读法、探究法。
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步入诗词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深入文本饮酒(其五)(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近作者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作品收录于《陶渊明集》。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在这些作品中,他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自己沉醉于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
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2.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点拨:“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是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知识链接】陶渊明早年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他看到的是“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气险恶,世俗伪诈污浊,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2.“心远地自偏”中“远”的对象是什么?点拨: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诗词五⾸》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诗词五⾸》教案⼀ 知识与能⼒ 积累古诗词,增加⽂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
过程与⽅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为了仕途⽽争名夺利,为了升迁⽽不择⼿段,甚⾄扭曲⼈性,残害亲⼈,但是却有少数⽂⼈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兮求”“⼈⽣⾏乐⽿,何须富贵时”的恬淡⽣活。
不同的⼈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有不同的⽣活⽅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位⽥园诗⼈陶渊明的⼀⾸⽥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九江柴桑(九江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辞赋家、散⽂家。
1.听⾳频朗读,读准字⾳,划出节奏。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聚居的地⽅,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与世俗远离,⾃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
⼣阳映照下的南⼭笼罩在⼀⽚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双双飞鸟借着暮⾊结伴飞向林间的巢⽳。
这⾥边有⼈⽣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句深情⽽⾃得其乐;三四句恬静⽽闲适;五六句满⾜⽽得意;七⼋句陶醉⽽悠然;九⼗句深长⽽感慨。
部编八上语文《诗词五首》精品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八上语文《诗词五首》精品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 诗词五首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第一课时一、学习《饮酒(其五)》(一)导入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等。
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
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吸引这些隐士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呢?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而没有争斗,小孩可以快乐成长,老人们可以颐养天年。
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对,这只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用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1.全体朗诵(一首好诗需要我们细细品读,那么我们先读再细品)。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停顿、感情)。
3.听音频泛读(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字音、停顿、押韵)。
(四)解题《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突然来了兴致而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
难点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诗文?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教案【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二、《野望》1.资料助读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
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东皋(gāo)徙倚(xǐyǐ)犊(dú)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3.诗歌赏析(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诗词五首》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不同韵律带来的美感。
举例:对比《雨霖铃·寒蝉凄切》与《钱塘湖春行》的韵律特点,理解其差异。
(2)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隐喻等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五首》的学习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词格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平仄和押韵的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演示,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或许可以尝试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诗词创作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讨论成果来看,学生们对诗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诗词的美感和创作技巧。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创作诗词仍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词的陌生感。为了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地创作,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诗词创作技巧的讲解,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1. 目的明确:本节课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 结构清晰: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诗词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古代文化背景。
3. 简洁明了:板书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例如,在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部分,板书将列出诗词的韵律、句式、用词等基本元素。
- 诗词音乐作品:介绍了古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 拓展建议:
-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诗词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或辅导,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获取更多的诗词创作和鉴赏经验。
- 开展诗词主题的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会、诗词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审美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诗词,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领略诗词的美感,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 文化传承能力: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感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诗词网站、论坛等,与其他学生和诗词爱好者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诗词视野。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诗词,培养他们对诗词的敏感度和语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七、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次授课后进行反思和改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教学特色和创新之处:
难点:
1. 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和抽象意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唐诗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唐诗韵律、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对作者生平背景、文化背景的掌握。
-学生对唐诗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不足,影响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需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4)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分析、比较诗歌时,容易受到固定思维的限制,需要教师引导。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
2.教学难点
(1)对诗句韵律、平仄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容易混淆平仄、韵脚等概念,需通过实例分析、练习加强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句,以加深对韵律、平仄的掌握。
(2)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学生在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情感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解释。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概念。唐诗是唐代文人创作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艺术魅力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鹳雀楼》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唐诗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描绘壮阔的景象,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诗词研究,学生能够:- 了解五首不同朝代的经典古诗词;- 掌握五首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艺术特色;- 分析五首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内涵含义,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和艺术特色。
- 教学难点:五首古诗词的深层内涵解读和评析。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们战胜困难、追求美好、陶治情操的重要精神食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适当地用图示、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价值。
3.2 主体活动- 第一首诗词《静夜思》(唐代):- 分析《静夜思》所描写的场景和特色。
- 理解“床前明月光”句的营造意义,让学生在情境中欣赏句子里的美感。
- 学生个人或分组表达句子中“光”所带来的意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 第二首诗词《登鹳雀楼》(唐代):- 分析《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以及作者杜甫的生平。
- 了解诗人对壮观景色的感触,领略“四望”所表现的情景和生动形象。
- 学生自由用诗歌形式,咏叹自己所见所闻的美好风光。
- 第三首诗词《江雪》(唐代):- 分析《江雪》的意蕴和艺术风格。
- 理解作者通过“江雪”所描写的情感表达。
- 学生表达对江雪意蕴的自己的看法并创作诗歌。
- 第四首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和历史故事。
- 理解作者对别离和故土怀念的深刻感受。
- 学生用诗歌表达离别时所感悟的情感,浓厚情感的沟通,让学生领略人文关怀的珍贵。
- 第五首诗词《春晓》(唐代):- 分析《春晓》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美好自然景色带来的美的享受。
- 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体验中,领略春天所带来的美好。
3.3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在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能够通过诗词缤纷的语言和情感表达,领略到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感悟到了人生中的真、善、美。
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登高》——杜甫2.《望岳》——杜甫3.《春望》——杜甫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领悟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激发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基本内容,解读诗人的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诗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
3. 诗词讲解:a. 解读《登高》: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b. 解读《望岳》:分析诗人的壮志豪情,领悟泰山的雄伟壮观。
c. 解读《春望》:分析诗人在战乱时期的忧国忧民之情。
d. 解读《钱塘湖春行》:分析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e. 解读《夜泊牛渚怀古》:分析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2. 板书内容:a. 登高——杜甫:意象、人生感慨b. 望岳——杜甫:壮志、泰山雄伟c. 春望——杜甫:忧国忧民、战乱时期d.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美好事物、热爱向往e.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历史沧桑、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别以五首诗词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b. 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手法,并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2. 拓展延伸:a. 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相关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b.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增强历史意识:了解诗词背景,认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诗词的格律、意象、情感表达等。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千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岳》这首诗。它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出自己的豪情壮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诗词五首》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大多数同学能够逐渐进入状态,跟随我的教学节奏。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的格律知识,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简单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显然,这部分内容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巩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家国情怀、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2026)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11.26)一、教材分析本课所学五首古诗词,或志在田园,或志在家国,或志在战场,或志在怀古,或志在人生追求,都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生志趣”的主题。
五首诗词的风格,也各有特色。
如《饮酒》(其五)的风格朴实怡淡,《春望》风格沉郁厚重,《雁门太守行》风格冷峻夸张,《赤壁》风格犀利新异,《渔家傲》风格奇伟浪漫。
学习这五首诗词,要结合自己所熟悉的诗词作品,去体会,去理解。
对于不太熟悉的作品,要多查资料,对于词诗的感情,要多朗读体会,对于诗词的韵律,要多加思考进行比较。
对于五首诗词中的名向,要引导学生赏析。
在积累名句和熟读的基础上,背通五首诗词,增加古诗词文化的积累。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朗读诗词,但不能读出其韵调、韵律和韵味,因此需要老师指导朗读。
且八年级的学生还不会赏析诗词,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且能读出其韵调、韵律和韵味。
教学重点2、老师引导学生赏析《雁门太守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读懂诗词,赏析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够知道怎样去朗读诗词、读懂诗词、赏析诗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朗读诗词、赏析诗词,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教法:启发法、范读法、多辅体辅助教学法学法:批注法、合作法五、课时课型课时: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读课、阅读课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古代,往往是不同的时代,形成了不同的文学高峰。
如战国的楚辞,西汉时出现汉赋,唐朝盛行的唐诗,还有……学生补充。
是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特色,那么今天我们就从中选择两种:诗和词,来品味一番这些巅峰之作,感受诗人和词人精妙的语言和精美的旨意。
(二)讲授新课1、检查预习请同学们指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2、初读课文①提问:同学们平时是怎样读诗和词的呢?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读标题可以知道诗歌、词的题材或内容,读作者可以知道诗人或词人的写作风格或诗词的写作背景,读诗句可以知道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情感,知道诗词中有哪些人、事、物、景,读注释可以了解题目意思和帮助我们了解诗词中所写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诗词五首》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探讨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这个活动将锻炼大家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的格律、韵律、修辞等基本知识,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典诗词。
举例:《关雎》中的对偶、比兴手法,《蒹葭》中的重章叠句,以及《观沧海》中的豪放风格。
(2)诗词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
举例:《十五从军征》中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同情,《饮酒》中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诗词五首》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诗词五首》章节,主要包括以下五首古典诗词:《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观沧海》和《饮酒》。教学内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关雎》: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了解《诗经》中的婚恋诗风格,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五首》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的基本知识和修辞手法,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在讲授过程中,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具体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更多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展示诗词背景、插图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感较弱。为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在诗词意象、情感分析方面,虽然我尽力引导学生们去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表达方式还不够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一些现代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不充分,部分学生显得比较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举例:《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句的平仄韵律,感受诗句的气势。
(2)诗词意象、情感分析:通过分析五首诗词中的意象,使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诗词的主题。
举例:《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引导学生分析“折戟沉沙”等意象,理解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3.强化文化认同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读、背诵、解析,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诗词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朗读与背诵:五首诗词的正确朗读与熟练背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4.《江雪》——柳宗元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分析。
难点:《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江雪》中寓意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唐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每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探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及作者3. 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分析《江雪》的寓意和哲理。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江雪》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独立的品质。
3)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静夜思》、《月夜》等。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诗词的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它们的独特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诗词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5.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诗词意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五首诗词在韵律和意境方面各具特色,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规律,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举例:《登高》一诗的韵律为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望岳》则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2)诗词中的意象运用:重点分析五首诗词中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举例:《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意象,表达了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诗词开始欣赏和分析;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词的内涵,挖掘更多的情感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诗词五首(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二)学习重点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国度,感受诗歌的魅力。
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背景透视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饮酒(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春望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
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景象。
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
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
(言之成理即可)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
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三、板书设计春望望所见:寄情于景所感:触景生情翘首望景盼所盼:家书万金所思:战休国安思亲忧国第2课时《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雁门太守行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
一生抑郁,27岁病逝。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明确: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三、板书设计雁门太守行首联:敌军围攻,守卫森严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尾联:报效君王,甘愿身死以色示物赤壁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大意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深入赏析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
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三、板书设计赤壁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利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渔家傲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词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
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目标导学二:理解词意,概括主旨1.理解词句的含义。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
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2.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
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三、板书设计渔家傲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渴望自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饮酒(其四)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