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和故事
名人读书的方法和故事1.爱迪生“读书”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
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
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
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
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
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数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
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
”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
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
”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
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
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
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
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
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其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在饶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
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2.陶渊明“指点迷津”有位书生一心想具有渊博的知识,却又不愿下苦功夫读书,于是他就去向当时著名的诗人陶渊明请教学习的捷径,说明来意后,陶渊明把这位书生领到自己耕种的稻田边,指着稻子说:“你仔细看看稻子是不是在长高?”书生看了半天,眼睛都瞅酸了也没有看出稻子的变化。
名人读书的方法
名人读书的方法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
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24位名人的读书方法
24位名人的读书方法读书是一种可贵的学习方式,对于名人来说,他们的阅读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下面介绍了24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1.马克·吐温:吐温通常是在晚上读书,他相信沉浸在宁静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喜欢将书籍放在床头柜上,这样他在临睡前和清晨醒来时都可以随时翻阅。
3.约翰·F·肯尼迪:肯尼迪解决了读书的唯一方法是将书籍置于车上,并在等待会议或争端解决时进行阅读。
4.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爱默生认为在阅读前应该预先计划,了解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并在读书时有意识地做好记号和总结。
5.奥尔德斯·赌侠:赌侠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以培养批判性思维。
6.查尔斯·狄更斯:狄更斯喜欢在年轻的时候逐字逐句地朗读,以便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和语气。
7.赫尔曼·黑塞:黑塞倾向于在户外阅读,认为大自然的环境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思考。
8.弗朗茨·卡夫卡:卡夫卡主张采用“主动阅读”,即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读后感和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分享。
9.马克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鼓励读者通过主动提问和独立思考来参与阅读过程,并尝试将所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10.乔治·奥威尔:奥威尔主张通过写作来深入思考和理解所读之书,并相信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11.亚伯拉罕·林肯:林肯认为,阅读时应尽可能集中注意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
12.罗伯特·弗罗斯特:弗罗斯特主张在读书时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观点和观念的挑战。
1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纳博科夫认为,阅读时应该将自己置身于书中的世界中,与作者一同体验。
14.托马斯·曼:曼主张在读书时尽可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名人谈到的读书方法
名人谈到的读书方法
许多名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梁启超的读书方法:梁启超认为,要养成读书兴味,打算做专门学者或者事业家,都需要养成读书兴味。
读书要分清泛读和精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
同时,他强调要掌握三个步骤,即鸟瞰、解剖、会通,通过这三个步骤阅读书籍,才能真正地理解书中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思路,输出自己的想法。
2. 高尔基的读书方法:高尔基早年生活困顿,四处流浪,总是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包括人们认为不宜读的书。
通过对好书、坏书和各种书籍的广泛阅读,他感到“正派的书固然好,坏的魔道书也好,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书都念过,才能找到好书。
”他主张通过比较才能分出好坏,通过好、坏各种书籍的阅读,分辨出生活中的好与坏。
3. 爱因斯坦的读书方法:爱因斯坦提倡一边重视读书,一边也要重视生活,并主张对读过的书最好再回复到生活中去检验一下,看看哪些是正确和有用的,哪些是错误和无用的。
总之,名人的读书方法都有其独到之处,可以为想要提升自己读书效果的人提供启示。
名人读书的方法1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1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哼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docx
名人读书的方法第 1 篇: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当着力寻找高于自我的‘畏友’ ,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
尽量减少与自我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理解好书对自我的塑造。
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一样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能够俯视、平视的书,而应当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名人读书的方法第 2 篇: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 ,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关于名人读书的方法
关于名人读书的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名人读书的方法关于名人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读书学习这件事,在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当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认可。
[名人读书方法]名人读书的方法多篇
[名人读书方法]名人读书的方法多篇第一篇名人读书的方法:名人故事鲁迅喝茶吃辣椒读书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在浙江绍兴,从小就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可仍然非常刻苦。
有一年,鲁迅离家在苏州读书,到了冬天,外面下雪,天气异常寒冷,可鲁迅还想继续读书,可实在太冷,没有办法。
这时,他想到了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
第二天,鲁迅想到辣椒驱寒,茶叶提神,就卖掉了上学期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去买了茶叶和红辣椒。
到了晚上,鲁迅在屋里生起了煤火,烧了热水,泡上茶。
困了就喝茶,冷了就吃个辣椒,就这样一直读书到深夜。
如此的艰苦阅读,鲁迅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国家外派留学生资格。
这一段艰苦读书的历程,为鲁迅日后的伟大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名人读书的方法:名人故事霍金小时候读书的故事霍金小时候读书的故事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
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第三篇名人读书的方法:关于读书的议论文(5篇)篇一谈读书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
有关名人的读书方法
许多名人都非常重视读书,并总结出了各自独特的读书方法。
以下是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
1. 鲁迅的跳读法:鲁迅先生认为,遇到疑问时不要纠缠于某个地方,而是要跳过去,继续向前进,这样就能在整体上更好地理解原著。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节省时间,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2. 老舍的印象法:老舍先生读书时注重寻找灵感,他认为“印象甚佳”就是好书。
他并没有时间去仔细分析书籍,而是追求一种对全书的整体感知。
有时候,书中的一段文字就能让老舍喜欢两天,这种读书方法注重个人感受和审美体验。
3. 华罗庚的厚薄法:华罗庚先生主张读书要从薄入厚,从初步的扎实理解到深入的融会贯通。
他认为,读书要追求本质,彻底理解每个概念和定理。
这样一来,原本较薄的书,在增加内容后就会变得较厚,这就是由薄入厚的读书过程。
这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各具特色,但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素养。
他们的读书方法对于广大读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名人读书的方法
名人读书的方法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名人谈读书方法
名人谈读书方法1、蔡元培---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
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2、鲁迅---书在手头,总要翻一下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3、林语堂---得到优雅和风味,便是整个目的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4、冰心---我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5、杨绛---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6、季羡林---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人类之所以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7、金庸---获得一辈子的快乐读书可以解惑,你的人生会一直快乐的,当你热爱读书,那你碰到人生中再大困难和挫折,你也可以应对,因为读书,你也可以将这些挫折看得不重要了。
读书能让你获得一辈子的快乐。
8、三毛---书籍存在于气质、谈吐、生活和文字中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9、贾平凹---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名人读书的方法集锦10篇
名人读书的方法集锦1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朱熹的读书方法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
他在读书方法上,异常强调“循序而渐进”。
朱熹说“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
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
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卢梭的读书方法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着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我的思想。
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明白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名人读书的方法(三)苏轼的读书方法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开风气之先并且成就卓著。
即便在读书方法上也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从古到今,影响深远。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
好书资料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
所以期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他有自我独特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
那里的“八面”,是指读书的各个方面的资料。
这种定向专一、反复整取的阅读模式,我姑且命名定位为“模式阅读”。
名人谈读书方法小故事
名人谈读书方法小故事一、鲁迅嚼辣椒驱寒读书。
1.1 鲁迅是咱中国文学界的大拿。
他小时候读书那可是相当刻苦。
他家境不是特好,冬天冷得很,屋里没暖气。
这小子想出个奇招,嚼辣椒驱寒。
为啥呢?他读书太入迷了,不想被寒冷打断。
他就一边嚼着辣椒,辣得嘴直冒烟,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
这就告诉咱,读书得有那股子狠劲,不能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打退堂鼓。
就像咱平时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有决心,啥环境都能读书。
1.2 他读书的方法也很独特。
他不是死读书,而是带着思考去读。
他读各种各样的书,从古典文学到外国著作。
每读一本书,他都在心里琢磨,这书里讲的对不对,有没有道理。
他这种读书方法就像是一个精明的厨师,在众多食材(书籍)里挑选、甄别,把有用的东西吸收,没用的就扔掉。
这就叫批判性阅读,咱平常人读书也得这样,不能作者说啥就是啥,得有自己的判断。
二、马克思读书做笔记。
2.1 马克思那可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读书的时候,特别爱做笔记。
他的笔记那叫一个丰富,密密麻麻全是字。
他读书的时候,只要看到重要的观点、论述,就赶紧记下来。
他就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在知识的花园里采集花粉,然后把这些花粉酿成香甜的蜜(自己的思想成果)。
他这种做笔记的读书方法特别好,为啥呢?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咱读一本书,当时觉得记住了,过几天可能就忘了。
但是把重要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随时翻看,加深记忆。
2.2 而且马克思做笔记不是简单地抄书。
他会在笔记里加入自己的思考、评论。
他会把不同书籍里相似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
这就好比是一个武林高手,在学习不同门派的武功秘籍时,不仅要记住招式,还要分析每个招式的优劣,然后融合成自己的绝世武功。
他这种读书方法能让他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咱们读书要是能像他这样,那肯定能学到不少真本事。
2.3 马克思读书的范围也特别广,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领域。
他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探险家,在各个知识领域里探索。
他知道不同领域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所以他通过广泛阅读来构建自己庞大的知识体系。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30篇)
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30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3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4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5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6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7匡衡是西汉著名的大学者,他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世代流传。
匡衡从小起就热爱读书,可那时候白天要帮大人干农活,没有空余时间。
晚上很想读书,可家里穷得连点灯的油灯买不起。
匡衡的邻居是个屠夫,家里虽然也不是很富裕,可有猪油点灯,而且这个邻居每晚都要点灯杀猪。
中外名人的读书学习法
中外名人的读书学习法1.毛泽东的“四多”法他的四多是;①多读。
即指阅读的数量要多,又指对重要的书或文要多读几遍,达到“滚瓜烂熟”的地步;②多写。
他一生坚持多写:或摘录妙语佳句,或随手圈点眉批,或编提要,或写感想……⑧多想。
即在读书过程中反复思考,主动吸收;④多问。
读书时有了问题要通过问自己、问别人、问书本等途径以求得解答。
2.列宁的读书笔记法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读书非常重视写读书笔记。
他的夫人娜·康·克鲁普斯卡雅回忆说:“凡是看过的书,伊里奇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
他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一些基本观点记在本子上,或者把书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地方摘记下来。
”列宁还常用各种符号把读书摘要里一些最重要的地方标出来。
有些地方划一道重线,有些地方划两道、三道;有些地方用直线、曲线、粗线;有些地方用直括号、圆括号、花括号,把某些论点括起来。
这样,列宁看过的书,就是一本有特殊价值的书,一本有着再创造价值的书。
列宁在读哲学著作时,在书上划的符号和批注之多,令人惊叹,以至成了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典著作《哲学笔记》。
3.鲁迅读书九法一、背书法。
鲁迅说:学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言,目察其形,Jb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二、抄书法。
鲁迅先生的日记中记载着:“写《谢承后汉书》毕,共6卷,约10余万字。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鲁迅抄写的古籍书竟达10多万字。
三、多翻法。
鲁迅说:“书在手上,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四、跳读法。
鲁迅认为,读书要“先易后难”,不钻牛角尖。
书读多了,理解力就提高了,知识面就扩大了,从前不懂的疑问就会逐渐解决。
五、博览法。
鲁迅认为,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六、立体法。
鲁迅对阅读文艺作品曾说过:“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个作家的专集,最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的历史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读书的方法30篇名人读书的方法(一):歌德的读书方法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经过自我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当经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必须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我的看法,他提出了自我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并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
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我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我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仅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实践和运用不仅仅能加强记忆,并且也能增强我们的确定本事。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可是他还是期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我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
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向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
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
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可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名人读书的方法(二):恩格斯的读书方法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哼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地努力得出自我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很多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这样,能够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仅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并且能够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名人读书的方法(三):列宁批注阅读法列宁酷爱读书,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释卷。
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资料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
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
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异常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
列宁把做批注视为一种创造性劳动,十分认真地加以对待,从不马虎草率。
他一般使用铅笔批注,很少用钢笔。
他写批注的过程,能够说是与书的作者探讨甚至激烈争论的过程。
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十分重要”“机智灵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莫名其妙”,等等。
有的地方则干脆写上“哦,哦”“嗯,是吗”“哈哈!”“原先如此”,等等。
其读书入神之态,跃然纸上。
有价值的是,列宁的重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
它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认真写批注,能够促使自我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把握书的主要资料,也能够督促自我动手笔录,记下某些感受、某个思想火花。
将来重温此书,还可进行比较,看看当初的认识是否正确,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那么,列宁又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呢?列宁读书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
有一次,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见列宁捧着—本很厚的外文书在快速翻阅,便问他要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能够了。
列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记忆力,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
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
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
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
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把书读透、记牢,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古人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名人读书的方法(四):列夫·托尔斯泰的读书方法第一,善于总结和回顾自我的读书经历,并加以归纳。
1891年,六十余岁的托尔斯泰曾在给一位友人的一封信中开了一份书单,题为《对我产生了影响的书籍》。
在这份书单中他把过去各个年龄阶段所阅读的书籍分成“影响深”“影响很深”“影响极深”这样三个层次,这说明他还是很善于总结和回顾自我的读书经历的,这能够视为托尔斯泰第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第二,托尔斯泰认为读文学作品,必须要注意作者的性格。
他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读书,尤其读纯文学的书——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该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上。
”既关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关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这能够视为托尔斯泰第二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第三,托尔斯泰喜欢朗读文学作品,并在诵读中感受或评判一篇文学作品的好坏。
托尔斯泰在休息、闲暇或与友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动情地朗读起他所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并经常因朗读而感动地掉下眼泪。
有时候,他在朗读之后,还会加以评说。
像托尔斯泰这样喜欢朗读别人的作品,然后再加以评说的情景,在其他著名作家的身上并不多见,但这对于加深一篇文学作品情愫和内涵的理解,却有极大的好处,这不妨可视为托尔斯泰第三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名人读书的方法(五):培根的读书方法培根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与此同时,他还告诫人们读书时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第一,读书不宜太慢。
培根认为“读书太慢会弛惰”,所以,他期望人们读书应思想敏锐,注意力集中,不要过慢,这样容易生效。
第二,不要装模作样。
培根认为“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
第三,不要照搬书本。
培根认为“只按照书本办事是呆子”。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书呆子”,他们最明显的特点是书上怎样说便怎样办,一点也不知变通或灵活使用。
既然如此,培根又提倡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究竟如何读书才算合理的呢?归纳起来,大约有三点。
第一,对于不一样的书,可采取不一样的阅读方法。
他认为“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能够吞咽。
仅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第二,对不一样的书可作不一样的选择。
由于古今中外的书浩如烟海,它们的类别和资料各不相同,在此情景下,培根认为能够根据自我的需要和知识结构加以适当选择。
在他看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第三,光读书求学问还不行,还得运用和实践。
培根是个十分聪明的人,不仅仅是个学者,还涉足政坛,参与政治,曾任英国女王的掌玺大臣,所以,他一向注意并强调书本知识的运用和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他说:“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为了使人进一步理解他所说的意思,他又将几种人的情景加以比较说:“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
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名人读书的方法(六):李敖的“跳看”、“两到”和“同步”法李敖说他看书只跳看一遍。
“所谓跳看,是每页的重点让它跳出来给你看,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读,也不是所谓连读。
连读的方法我看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是骗人的。
”这个方法能够加强读书效率,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跳看”必须有两个基础:一是对相关问题已具备相当认识,才能有拨云见月之功,轻易找出重点;二是带有目的去读,明白该向哪个方向寻索重点。
并且“跳看”只适用于查阅资料,不能用在文学欣赏。
李敖读书的第二个特点是“眼到”、“手到”。
他说:“重点部分立即用色笔勾出,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
这样貌随看随动手,再把‘分尸’下来的分类处理。
这样一来,这本书,就跑不掉了。
它永远为你所用,并且拈之则来,不易忘记。
”这确实是好办法,尤其对年事稍长者。
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过目即忘,读了等于没读。
若能眼到,手到,在书本上勾勾划划,写写眉批,作些简单笔记,必有助于记忆。
其实慢读比泛泛而读有效。
第三个特点是同步通读,同个主题串起来读。
他说在跳读过程中,对重点有兴趣,会找来其他相关的书同步钻研。
“这时候,不是每次只看一本书了,而是触类旁通,互相印证与补充。
这样貌折腾下来,书才真正为我所用。
”这个层次的读书已经不是单纯读书,而是在做研究了。
可是这个方法确实能够加强读书的深度与兴趣。
名人读书的方法(七):郑板桥的“攻探学问”法郑板桥说,“善读书者曰攻,曰扫。
”“攻则直透重围”———仅有层层剥进,才能抓住要领。
这样就能一通百通,其他问题随之而解,故曰“扫则了无一物”。
但抓住要领,并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这就需要进一步地“探”与“研”。
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所穷。
”而“问”则更是发掘书中的“精义”的重要手段。
他提倡“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这样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
另外,在博览与精读的关系上,他并不反对博览,但更注重精读。
我们在借鉴郑板桥读书方法的同时,还应记住他说过的另一句话———“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名人读书的方法(八):老舍的“印象”法: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