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教案: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受性变化规律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以理解类的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因此这一部分的学习要以理解为主,适当积累相应的例子,以下是对该知识点的梳理:(1)感觉适应是指在外界刺激持续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受性变化就是指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感觉中,比如听觉适应、味觉适应,视觉适应等,其中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
①暗适应:即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开始看不见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
例如:白天去电影院看电影,从外面进入放映厅时,刚开始看不清里面的人和座椅,后来便能逐渐看清楚了,感受性发生了提高。
②明适应:即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开始觉得光线刺眼,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
例如:早上拉开窗帘的瞬间,会觉得外面的光很刺眼,过一会就习惯了,感受性发生了降低。
又如,开车从隧道出来的瞬间,也是同样的道理。
(2)感觉后效又叫感觉后像,即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其中视觉的后效非常显著,又叫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①正后像:盯着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后,闭上眼睛,还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灯泡差不多的东西,此时出现的后像和刺激在品质上相同。
②负后像:盯着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后,把视线转向白色背景上,则会看到一团黑色的东西,此时出现的后像和刺激在品质上相反,因此为负后像。
(3)感觉对比即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即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把一个灰色的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中,会觉得方块暗了些。
把这个方块放入黑色的背景中,会觉得方块亮了些。
方块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是两个刺激,同时作用于视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考试中常考的点,经常以理解性的单选出现,题目中会给出一种生活现象或者一句俗语,让你判断属于这属于哪一规律。
下面就简单讲解一下这部分知识。
一、感受性的概念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度。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由于刺激物不断持续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人的感受性有五种,视、听、嗅、味、肤。
每一种感受性都是有等级变化的,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因此,每一种感受都有自身的变化规律。
比如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和感觉的补偿作用和互相作用。
1、感觉适应最常见的和最常考的就是视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以及肤觉的适应。
(1)视觉的适应:就是刺激物比如太阳光、灯光等作用于眼睛器官,从而引起的视觉适应的变化。
视觉的适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明适应,一种是暗适应。
明适应-----就是适应明亮,从黑暗中出来,适应突然有的光明即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
比如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刚开始觉得外面太亮了,灯光刺眼睁不开眼睛,过一会才能够看清周围的东西。
这就是明适应。
明适应的过程是光的刺激由弱变强,所以视觉的感受性是由高变低的过程,所以感受性是变低了。
暗适应----就是适应黑暗,从有光的地方突然到没有光的地方。
比如晚上关好门窗拉好窗帘,准备好零食,坐在沙发上准备看琼瑶剧,剧情演到关键时刻,马上男主角和女主角要拥抱了,突然停电了。
这时候你会觉得屋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手机也摸不到了。
你坐在沙发上三五分钟以后,才会慢慢适应黑暗,能够看清东西。
这就是暗适应。
暗适应是在光由强变弱的刺激过程,因此感受性是由低变到的过程,感受性是提高了。
考试的时候会出现例子单选,比如小明在艳阳高照的夏天去看电影,刚走进放映室时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能看到周围的东西,请问这是因为视觉的什么现象。
很明显是暗适应。
再比如理解性单选:视觉的暗适应感受性是由高到低还是有低到高?暗适应的感受性刺激变弱了,感受性提高了,因此是由低到高的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2幼儿的感知觉
适应两种3.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1)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例如“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图如图2-1所示。
明暗同时对比图(2)相继对比: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例如: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都会觉得水很甜。
研究对比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现象组织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感受性的训练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提高,由于职业的训练或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作长期、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地提高。
例如:品一口茶,就知道茶的产地、等级、品质等;染色工人可以辨认40多种黑色。
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代偿某种丧失的感觉能力,会使其他感觉能力得到发展。
如聋哑人视觉特别好,盲人听觉、触觉特别发达。
(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选择性教师总结解释列举知识点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作知觉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举例说明看图学生讨论(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易被感知。
主观因素包括:目的性、任务、知识经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人并不它知觉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图2-4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即为知觉的理解性。
有一天,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一同去春游,但是对田野风光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2. 理解每个阶段幼儿的主要特征和发展任务。
3. 掌握增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导学内容: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 感觉期(0-2岁):幼儿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形成基本的感知能力。
2. 运动期(2-7岁):幼儿开始发展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开始有自己的意志和情感。
3. 操作期(7-11岁):幼儿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和解决问题。
4. 抽象期(11岁以上):幼儿逐渐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抽象思考和理解抽象观点。
二、每个阶段幼儿的主要特征和发展任务1. 感觉期:幼儿主要表现为依靠性强,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需要得到安全感和关爱。
2. 运动期:幼儿开始表现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和玩耍,需要得到认可和鼓励。
3. 操作期:幼儿开始表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需要得到引导和指导。
4. 抽象期:幼儿开始表现出理性和思辨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问题,需要得到启发和激励。
三、增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方法和技巧1. 为幼儿提供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建立稳定的亲子干系。
2. 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进修和游戏机缘,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倾听幼儿的心声。
4. 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压力,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和发展自大心。
导学活动:1. 请学生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并总结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任务。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幼儿,分析他们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并提出相应的增进方法和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幼儿在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行为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照顾身边的幼儿,增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一些增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方法和技巧,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考点讲解】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它在教师招聘考试里面一般常以单选题出现。
主要是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然后让我们来选择这属于哪个规律。
下面就一一来讲解这块知识。
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1)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①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
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②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
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2)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
(3)皮肤觉的适应: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皮肤觉的适应。
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
此外,还有听觉的适应,味觉的适应等。
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其中痛觉是最难适应的,因为痛觉具有保护作用。
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月明星稀”。
再如: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述了一些有钱人的小姐、太太们,专找一些长的比较丑的没什么特点的人,经常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以显示自己的美。
再如:《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回眸一笑”也是利用了对比的效果。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在各种感觉中,嗅觉、肤觉、视觉的适应现象特别明显,在生活中相当普遍。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
”就是嗅觉适应。
若把糖果等食物含在口中持续一段时间,它的味觉就会减弱,最后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轻微的东西与皮肤接触,开始会感到它的存在,但很快就不再感觉到。
赤足行走,刚开始会觉得地上的石渣刺足,难以忍受,但走一会儿就不再有刺痛感。
从炎热的户外进入有空调的室内时觉得有些凉,但时间长了,凉的感觉就不明显了。
视觉的适应现象分为对暗适应(或暗适应)和对光适应(或明适应)两种。
从亮处进入暗处,如从阳光下进入地下室,开始眼前一片昏黑,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逐渐能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对暗适应。
相反,在暗处呆久了,一下子进入明处,最初一瞬间感到很刺眼,看不清东西,稍过一会儿,视觉感受性降低,眼睛才逐渐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明适应。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由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
如,同样一块灰色的布,在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暗一些,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亮一些,而在红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则带有青绿色。
继时对比是由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
如刚刷牙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有种特殊的味道,而吃糖后吃柑桔、葡萄等水果,会觉得它们很酸。
生活中,感觉的对比现象十分普遍,研究对比现象,对于正确运用对比规律、提高感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许多行业与对比现象有关,需要对比规律。
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电视电影画面等特别强调视觉效果,所以视觉的对比规律在这些领域“大有作为”;在交通机械设备等方面,出于安全的需要,也特别需要色彩视觉的强烈对比,以便于识别。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在各种感觉中,嗅觉、肤觉、视觉的适应现象特别明显,在生活中相当普遍。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
”就是嗅觉适应。
若把糖果等食物含在口中持续一段时间,它的味觉就会减弱,最后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轻微的东西与皮肤接触,开始会感到它的存在,但很快就不再感觉到。
赤足行走,刚开始会觉得地上的石渣刺足,难以忍受,但走一会儿就不再有刺痛感。
从炎热的户外进入有空调的室内时觉得有些凉,但时间长了,凉的感觉就不明显了。
视觉的适应现象分为对暗适应(或暗适应)和对光适应(或明适应)两种。
从亮处进入暗处,如从阳光下进入地下室,开始眼前一片昏黑,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逐渐能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对暗适应。
相反,在暗处呆久了,一下子进入明处,最初一瞬间感到很刺眼,看不清东西,稍过一会儿,视觉感受性降低,眼睛才逐渐看清东西,这种现象是明适应。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由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引起的。
如,同样一块灰色的布,在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暗一些,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亮一些,而在红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则带有青绿色。
继时对比是由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
如刚刷牙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有种特殊的味道,而吃糖后吃柑桔、葡萄等水果,会觉得它们很酸。
生活中,感觉的对比现象十分普遍,研究对比现象,对于正确运用对比规律、提高感觉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许多行业与对比现象有关,需要对比规律。
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电视电影画面等特别强调视觉效果,所以视觉的对比规律在这些领域“大有作为”;在交通机械设备等方面,出于安全的需要,也特别需要色彩视觉的强烈对比,以便于识别。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幼儿的感知和注意是他们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认识幼儿的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重点探讨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目标设定1. 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2. 掌握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方法;3. 思考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中的作用。
三、知识讲解1. 幼儿感知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做出反应。
幼儿的感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感知范围逐渐扩大: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会不断接触和认识新事物,感知范围逐渐扩大。
(2)感知细节逐渐精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事物的感知也变得更加细致入微。
(3)感知能力逐渐提高: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辨别、识别和理解能力。
2.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注意是指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持续关注某一事物或活动的能力。
幼儿的注意发展特点包括:(1)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很容易被外界环境的干扰打断。
(2)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幼儿的注意力往往比较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在某一活动上。
(3)注意力需要引导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引导和培养,逐渐形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
四、专题讨论1. 你认为如何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2.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注意力?3. 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幼儿感知和注意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五、思维拓展1. 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怎样设计活动来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2. 你认为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掌握了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方法,并思考了教育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感谢大家的参与,下节课再见!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2. 掌握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方法;3. 提高对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关注和重视。
育儿知识:幼儿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的特性
感觉与知觉的特性(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1、定义: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不同,反之,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尽相同。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制约的,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或者提高,或者降低例如:餐馆里看见端上来的食物颜色很好,你会觉得这道菜特别好吃微软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噪音能降低色觉得差别感受性(2)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3)感觉的对比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例如“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图。
相继对比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例如:吃塘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很甜。
研究对比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现象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感受性与训练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提高,一方面由于职业的训练或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作长期、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地提高。
例如:品一口茶,就知道茶的产地、等级、品质等,染色工人辨认40多种黑色。
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代偿某种丧失的感觉能力,会使其他感觉能力得到发展。
如聋哑人视觉特别好,盲人听觉、触觉特别发达(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不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易被感知。
2021年幼儿心理学教案[参考]word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掌握脑、心理和客观现实的关系3、初步树立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重点心理过程、影响心理个体发展的因素难点心理实质教学步骤导入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和算命是一回事吗?(讨论法)新授第一节人的心理实质一、什么是心理学?人的心理现象有哪些?(谈话法、讲授法)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
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时,会体验到自己的感受;能认识和辨别许多事物;在与别人交往中,有的人大方热情,有的人胆小拘谨;在工作学习中,有的人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有的人表现为心神不定,马马虎虎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
1、人辨别物体的颜色形状,分辨声音、气味、空间远近、时间长短等,称之为感知觉。
人可以记住和回忆经验过的事物,称之为记忆。
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和想象的作用有关。
人能够思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在起作用。
心理学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称为认知过程。
(归纳)2、人在认识周围世界时,总会发生喜爱、憎恨、冷漠等不同的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称之为情绪和情感过程。
3、人常常为了改善自己、变革现实而自觉地树立某种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去达到预定的目标。
心理学称为意志过程。
4、其它,如人需要、兴趣、信念、志向、世界观以及能力、气质、性格和不同程度的行动积极性,心理学称之为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归纳心理学把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合称为心理过程,把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个性个别性合称为个性心理,把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合称为心理现象。
练习举例说明,我们平时有哪些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讲授法)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
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作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
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我们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专门的练习和各种日常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其感受性。
(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活动
1、知觉的选择性与幼儿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时间内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而人总是有选择地以个别或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辨析:什么是绝对感受性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你能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以说明嘛?
3、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觉的协调主要表现在 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
三、课程内容: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知觉的概念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讲台,它具有色、形、凉、滑、硬等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述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起立、问好
二、课程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认识活动,知道幼儿的认识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学习感知觉,它是我们认识活动的开端。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感觉适应、感觉比照、感觉后效、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感觉中。
其中,常考的就是视觉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明适应就是适应明,从暗的环境到明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眼, 但是很快就习惯了。
暗适应就是适应暗,从明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清外界,后来逐步能看清外界环境。
嗅觉也可以产生适应,比方我们常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当花香持续作用于嗅觉器官,嗅觉器官发生了感觉适应。
皮肤觉也可以产生适应。
比方我们刚进入游泳池的时候,感觉温度比较低,但过了一会儿就感觉没有那么冷了,这就是皮肤觉的适应现象。
听觉的适应也会发生,比方当我们住在火车站旁边,一开始觉得火车经过很吵,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觉得很吵了,这是听觉的适应。
同样,大厨炒菜越炒越咸,也是由于大厨在尝菜的过程中适应了这个第1页共3页咸度,不觉得咸了,所以会再次放盐,这是味觉的适应。
因为痛觉具有保护作用,所有痛觉是最难适应的。
2.感觉比照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比照分为两种:同时比照和继时比照。
同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比方:黑人牙白、月明星稀等。
继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比方我们先吃药,后吃糖,就会觉得糖比平时更甜。
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存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
比方我们长时间地盯着灯管,闭上眼睛后依然会看到灯管的现象。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比方盲人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就会变得较为敏感来弥补。
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这是常考的知识点。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人们通常认为感受性变化的一个基本规律是“一分钟模式”,即
一分钟内可以感受到外部物理或化学刺激的效应。
此外,感受性变化
的另一个重要规律是“准确性”,即在一定时间内,如果对相同的刺
激进行重复测量,那么结果将是一致的,即使事件发生在比较久远的
时间内,结果也应该还原相同,而不会有太大变化。
此外,感受性还可以分为几个粒度,比如快速感受性、中速感受性、慢速感受性等。
根据这个规律,当感受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可以
使用不同的感受粒度,以便快速响应刺激,或者慢速回应,以适应不
同的环境。
此外,感受性还可能受到刺激的强度的影响,即一般情况下,当
刺激的强度越高时,感受性也会变得越强,而当刺激的强度越低时,
感受性会变得越弱。
另外,感受性变化也可能受到个体能力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个
体能力越强,感受性也会越强,而反之,个体能力越弱,感受性也会
变得越弱。
最后,感受性变化还可能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
外部环境越良好时,感受性会越强,而当外部环境越糟糕时,感受性
也会变得越差,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感受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现象)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现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关键词:持续作用】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第二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2(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2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来自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心理学》第二版王振宇主编,主要内容是讲解婴幼儿各种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幼儿来到这个世界,首先就是靠感知觉来认识世界,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开端,没有感知觉发展,也就谈不上心理的发展。所以幼儿感知觉发展在《幼儿心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材由浅入深,由理论阐释到实践指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好本章内容对学生实际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感知觉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
学习重难点
学前儿童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案
教学媒体
本章节PPT、有关形状知觉和方位知觉的图片、“视觉悬崖”实验视频材料、幼儿绘画作品
学情分析
1.本节知识点内容特别多,感知觉又是重中之重,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2.学生有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储备,对问题的理解上面大有进步;
3.根据幼师班学生的性别和性格特点,可以适当运用实践操作法进行新授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深度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可知度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深度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可知度);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课堂新知。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一、幼儿各种知觉的发展规律
1.形状知觉
概念:是以视觉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
发展特点:婴幼儿偏好熟悉的材料;偏好人脸;偏好中等复杂图形;偏好圆形;偏好运动的物体。
幼儿心理学教案: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幼儿心理学教案: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七章第三节感知觉在幼儿园活动的运用第二课时感知觉变化的规律及其在幼儿园活动的运用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上反映不完整,而且教材对表象作用方面分析得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宜补充相关的内容,并归纳成一个知识系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全面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缺少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而且缺少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
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多运用日常生活实例和幼儿园的教学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经过之前的知识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掌握从事例推导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后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感知觉的涵义、特征和作用2、能力目标:(1)能够用感知觉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及幼儿园活动的一些现象;(2)能够根据感知觉知识归纳出组织幼儿园活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感知觉的涵义教学难点:感知觉知识的应用教学方法:演示讲解——引导推导——归纳总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感觉”的定义和“八大感觉”的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感受性的定义感受性是分析器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二、感受性变化规律(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定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它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举例:边看书边听歌、盲人的听力2、一般规律: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它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
(补充的小知识点:感觉的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联觉。
如听到切割玻璃的声音感觉到寒冷;看见黄色感觉到有点甜,看见绿色想起酸的感觉。
)(二)适应1、定义: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
举例:视觉的明适应和暗适应,肤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痛觉的适应等。
2、表现:1)感觉完全消失2)感觉钝化3)感受性提高(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归纳)(三)对比1、定义: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幼儿心理学: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的运用
本课结束
谢谢!
例子:边看书边听音乐 A、轻柔音乐 (催眠曲例外)
B、强烈音乐
2、一般规律:微弱的刺激 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它 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 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
(小知识:感觉相互作用的另外一种特殊表 现——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 理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使人产生寒冷 的感觉;看见黄色产生甜的感觉;看见绿色产 生酸的感觉;红、黄、橙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 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同一颜色在不同颜色对比下 显示不同效果
记得小时侯,有一年过春节,家里买了一 箱橘子和几斤糖果,我们姐弟几人都兴奋 得不得了。第二天,妈妈的几个同学来拜 年,妈妈拿出橘子和糖果招待客人,我们 眼睁睁看着半箱橘子、一碟糖果被消灭了。 爸爸说,明天他的同学也要来,我们姐弟 这会儿可真的着急了。恰巧舅舅来了,给 我们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几个叔叔 来了,我们几个小孩早早迎在门口,先给 每个叔叔剥了一块糖,然后又剥橘子。这 回好,几块糖果、几只橘子就打发得乐乐 哈哈。为什么?
其它例子:调酒师的味觉、香水 调制师的嗅觉、音乐家的听觉 2、原因:1)感觉的代偿作用
2)实践活动的训练 (根本原因)
思考:
根据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在幼 儿园组织活动是应注意哪些问 题?
上课时、当幼儿看书时要轻声细语 教具设计时注意颜色对比 进行相应的感觉训练 游泳或洗澡应先泼一点水,适应水温后再进去 进较暗或较亮的地方先停留再行走
第七章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的运用
第一课时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八种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 嗅觉、肤觉、运动觉 平衡觉、机体觉
一、感受性变化规律 感受性是分析器对于刺激物 的感受能力。
感受性变化规律
感受性变化规律一、知识点:感受性变化规律:1.感觉适应。
由一个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引起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有视觉,嗅觉,听觉,痛觉等的适应。
其中,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与暗适应。
暗适应就是适应暗的,例如我们从室外走入电影院,一开始什么都看不见,慢慢可以看见椅子周围的实物,由看不见到慢慢看见,所以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就是适应明的,例如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室外,一开始觉得太阳刺眼,慢慢也就习惯了,所以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则是嗅觉的适应。
最难适应的是痛觉。
2.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引起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不同刺激同时出现为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先后出现为继时对比。
例如,“黑人的牙齿特别的白”、“鹤立鸡群”、“月明星稀”都是同时对比;“吃了糖后,再吃药,觉得药特别的苦”则是继时对比。
3.感觉后效:刺激停止,感觉暂时保留的现象。
例如:先看灯泡15秒钟,马上去看白色的墙壁,墙壁上会有灯泡的影像。
4.感觉的补偿作用。
某些感觉失去,其他感觉弥补。
例如,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
5.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一个刺激引起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感觉现象。
例如:“看到白色的墙觉得冷”,这是引起了视觉和温度觉两种感觉;“甜美的声音”则是引起了味觉和听觉这两种感觉。
二、高频考点总结:区分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
感觉适应是一个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感觉对比是不同刺激作用于一个感受器;联觉则是一个刺激引起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感觉。
三、例题:1.“万绿丛中一点红”是()A.感觉适应B. 联觉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答案:C。
解析:绿色和红色是不同的刺激,而且同时映入眼帘,故是同时对比。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后效D.联觉答案:D。
解析:微风过处送来的清香是嗅觉,歌声是听觉。
一个刺激引起两个及其以上的感觉是联觉,所以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三节感知觉在幼儿园活动的运用
第二课时感知觉变化的规律及其
在幼儿园活动的运用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上反映不完整,而且教材对表象作用方面分析得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宜补充相关的内容,并归纳成一个知识系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全面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缺少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而且缺少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
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多运用日常生活实例和幼儿园的教学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经过之前的知识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掌握从事例推导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后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感知觉的涵义、特征和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用感知觉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及幼儿园活动的一些现象;
(2)能够根据感知觉知识归纳出组织幼儿园活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感知觉的涵义
教学难点:感知觉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引导推导——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感觉”的定义和“八大感觉”的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感受性的定义
感受性是分析器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二、感受性变化规律
(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定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它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举例:边看书边听歌、盲人的听力
2、一般规律: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它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
(补充的小知识点:感觉的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联觉。
如听到切割玻璃的声音感觉到寒冷;看见黄色感觉到有点甜,看见绿色想起酸的感觉。
)
(二)适应
1、定义: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
举例:视觉的明适应和暗适应,肤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痛觉的适应等。
2、表现:1)感觉完全消失
2)感觉钝化
3)感受性提高
(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归纳)
(三)对比
1、定义: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举例:月明星稀和月暗星繁
在广州夜里很难看见星星。
因为广州夜里照明充足,星星显得没那么明亮;广州市中心空气污染严重,可见度降低,比起郊区和农村更难以看到星星,所以说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
2、分类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性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相继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性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举例:同一颜色在不同颜色对比下显示不同的效果、吃糖果和水果的先后顺序影响对糖果和水果的味觉。
(四)敏感化
1、定义:感受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举例:盲人侦探破遗嘱案、调酒师的味觉、香水调制师的嗅觉。
(引导学生归纳引起敏感化的原因)
3、原因:1)感觉的代偿作用
2)实践活动的训练
思考
根据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