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疾病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防治
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摘要】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眼部健康的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两方面进行介绍。
在危险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手术感染、眼部伤害和全身疾病等因素。
为了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医护人员的建议,注意眼部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加强对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的认识,可以更好地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保护眼部健康。
让我们共同关注感染性眼内炎,做好预防工作,让我们的眼睛始终保持健康。
【关键词】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护理对策、手术感染、眼部伤害、糖尿病、医护人员建议、眼部卫生、生活习惯、预防、眼部健康。
1. 引言1.1 什么是感染性眼内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眼内结构,如角膜、虹膜、晶状体等处,会导致眼部疼痛、充血、视力模糊等症状。
感染性眼内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视力。
了解感染性眼内炎的症状和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眼部疼痛、发红、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避免眼部受伤和接触眼部感染源。
通过加强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可以更好地保护眼部健康,避免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1.2 为什么要关注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感染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眼球失明甚至眼球萎缩。
我们需要关注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早发现并加以预防。
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任何人,无论年龄或性别,因此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免受感染的威胁。
手术感染、眼部伤害以及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都可能增加感染性眼内炎的风险。
了解并意识到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避免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医院眼科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医院眼科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摘要]提高医院内疾病感染管理水平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眼科门诊感染的常见不利因素是不能做好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工作、经常忽略手部卫生、眼科用药不够合理。
加强医院眼科感染管理的科学措施是注重挡板消毒管理、强化视力台消毒、重视对诊室的消毒管理并预防处置室污染管理。
提高眼科感染管理水平的策略是将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严格落实隔离制度,对眼科器械严格消毒。
医院只有做好内部消毒工作,将消毒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做到科学用药,才能有效防止医院发生感染情况,为患者创建安全的诊疗环境。
[关键词]眼科门诊;眼科感染;感染管理;感染预防在医院眼科门诊管理工作中,提高医院内疾病感染管理水平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2]。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要求得到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合理应用医院感染法规、结合工作人员丰富经验的前提下解决这些问题。
1当前眼科门诊感染的常见不利因素1.1不能做好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工作在眼科检查工作中,侵入性操作占有其主要地位,所以及时对使用工具进行消毒与杀菌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现象出现,也可以将外部病原菌消灭在体外,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加重。
1.2经常忽略手部卫生眼科诊疗与其他各个科室的诊疗不同,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其手部不断频繁接触患者的眼睛、使用工具、仪器等,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对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消毒,则极易使其成为细菌传染源[3],一旦导致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1.3眼科用药不够合理在眼科检查与治疗过程中,如果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则极易使一些常用药物成为感染源,如扩瞳剂、表面麻醉剂等,一旦药物出现污染情况会迅速引发患者感染[4]。
再有,不当使用抗生素也会使患者体中的耐药菌株发生变化,其数量会迅速增长,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情况。
2加强医院眼科感染管理的科学措施2.1注重挡板消毒管理在眼科患者的视力检查中离不开挡板的使用,要求必须人手一部挡板,普遍患者使用挡板后要进行浸泡[5],中间加入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不得少于20min。
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不容置疑 。医院感染的传播 途径与接 触传播 最为常见 , 中手 是最 重要的 其 传播媒介 。特别是在眼科 , 由于其治疗 的特殊 性 , 如不能很好 的执行 手消毒 的话 , 双方都 因 此增 加感 染 的 危 险 , 好 手 消毒 是 控制 医 院感 染 的关 键 做 措施。
2 控 制 对 策 .
[ ] 赵则祥. 立 良 生活方式预 防心脑血管疾 病[ ] 中国新医学论坛 , 3 建 好 J.
2 0 , 1 ) 3— . 0 77( 1 : 5 [ ] 董利升. 4 关于老年冠心病人群运动处 方的研 究[ ] 吉林 中医药,04, J. 20
2 1 ) 1 2 4(2 :1— .
随着 现 代 医 学 的发 展 , 院感 染 日益 增 加 , 得 医院 感 染 成 为 当前 医 院 人 员 的 手 、 疗 器 械 和 病 房 的 物 品 都 成 为 了 眼科 病 房 医院 感 染 的媒 介 J 医 使 诊 。 13 病 房 空 气 质 量 差 。 由于 眼 科 病 人 视 物 模 糊 、 动 不 便 , 伴 人 员 . 行 陪 管理 中的 一 个重 要课 题 , 防 和 控 制 医 院 感 染 已 经 受 到 医 院 和 各 级 卫 生 行 预 政部 门的高度重视 … 。在 眼科病房 , 由于治疗护理工作 的琐 碎和复杂性 , 使 和 探 视 人 员 增 多 , 加 上 医 务人 员 和各 种 操 作 的 流 动 性 , 带 来 更 多 的 细 菌 再 会 感染极易发生。因此加强 眼科病房 医院感染 的管理并采取有 效的预防控制 污染空气 。每 日的早扫更会使病原微 生物漂 浮在空 气中 , 如病 房 内不能及 措施是工作 中的重要部分 。 时做到空气消毒 , 超过了空气 的自净 能力 , 那么对病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 眼 科病 房 医院 感 染 的 危 险 因 素 . 14 医务人员的手卫 生执行不 好。手卫 生与 医院感染之 间的关 系已 . 1 1 医务 人 员 医 院 感 染 意 识 淡 薄 。 医 务 人 员 对 控 制 医 院 感 染 的 认 识 . 不足 , 菌观念不强 , 无 不能很好地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 12 眼科诊疗特殊性引起的危险因素 。眼科检查 需要在 暗室内进行 , . 室内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 , 容易滋生 细 菌。眼 科大部 分的 检查 操作 都要 很 求病 人 的眼 睛 和 器 械 的距 离 很 近 , 乎 为 零 , 几 因此 未 进 行 有 效 消 毒 时 , 叉 交 感染也不可避免了。点眼药是最 常见 的治 疗 , 眼药瓶 口与病人 的眼部 距 如 离过近则会污染到整瓶 , 如医务人员 不能很好的执行手 消毒的话 , 引起 交 则 叉 感 染 。眼 科 的 一些 感染 性 疾 病 , 红 眼 病 、 膜 炎 等 产 生 的 分 泌 物 、 水 如 角 泪 最 容易 污 染 医 护 人 员 的 手 、 械 和 病 房 的 物 品 , 足 儿 童 患 者 , 旦 污 染 物 器 如 一 品管 理 不 善 , 于 孩子 的好 动 和 贪 玩 , 易 导 致 上 述 疾 病 的 传 播 , 么 医 务 由 极 那
眼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眼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介绍本文档旨在评估眼科医院感染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采取措施。
通过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眼科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感染风险评估为了评估眼科医院的感染风险,以下因素应被纳入考虑:1. 病原体传播途径:了解常见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2. 患者易感性:评估患者群体的易感性,例如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手术后的患者等。
3. 医院环境条件:考虑医院的卫生环境、设施设备的清洁程度。
采取措施针对感染风险评估结果,以下措施可帮助降低眼科医院的感染风险:1. 提供培训和教育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包括正确的手卫生、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和消毒程序等。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2. 规范操作过程制定并实施规范的操作过程,如手术室的无菌操作规程、设备消毒程序等。
确保医疗操作符合标准,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 加强环境清洁保持医院内外环境的清洁,特别是在手术室等高风险区域。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4. 疫苗接种对于可预防的传染病,建议医务人员和患者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5. 健康监测和筛查建立健康监测和筛查机制,定期检查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隔离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
6.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就医过程中提醒患者正确的卫生惯和感染控制知识。
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的风险。
结论通过对眼科医院感染风险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为了提供安全有效的眼科医疗服务,上述指导应被全面贯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
浅析眼科护理中常见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浅析眼科护理中常见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眼科患者对于眼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眼科疾病和手术涉及到心灵的窗户,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失明。
护理的好坏与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有很大的关系,了解眼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便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根据当前眼科护理的危险因素找到合适的防范措施,对于降低护理风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将根据当前常见的眼科危险因素提出几个防范措施。
标签:眼病患者;眼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1.常见的眼科危险因素在眼科护理中,危险风险来自于多个方面,比如疾病的严重程度、环境的舒适程度、患者的体质等,都有可能使对患者的护理出现一定的危险。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护理人员因素①眼病患者本身对眼科护理的要求就很高,可以一些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此存在较大的差距,或者由于经验的缺乏,使得护理过程中容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②有些护理人员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在书写护理文书时极不规范,数据模糊、字迹潦草、涂改现象严重,而这作为眼科医师用于诊断的依据就显得并不可靠,为眼科护理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③对眼科患者来说,他们因眼疾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视物障碍,部分患者的听力也可能出现问题,加之反应迟钝等因素,使得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较为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护理人员可能会在较低的服务意识下,以较低的责任心对待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主观回避,这就使得治疗过程中的教育工作缺位,影响手术和治疗。
甚至,一些护士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注意说话的分寸,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也不在少数;④眼科护理是一项十分细致和精确的工作,任何护理人员都应该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加以对待。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护理人员视规章制度于不顾,不令行禁止,而是五行我素。
这样一来,当患者较多,护理人员较少时,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1.2环境因素在眼科治疗环境中,暗室是必须要使用的,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眼部的大量的精细检查要经由裂隙灯和检验镜在暗室内完成。
医院感染在眼科医疗中的预防与控制

建立完善的眼部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防止感染 扩散。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感染 防控经验和理念,共同提高全球眼部感染防控水平。
THANK YOU
对眼科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清洗,确保 无污渍和细菌残留。
对眼科诊疗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整洁。
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和用途选择合适 的消毒方式,如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 。
对眼科手术室等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 格的消毒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在眼科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预防原则,采取必要的防 护措施。
眼科医疗操作中,由于直接接 触患者眼睛,导致感染的风险 较高。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于保障 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在眼科医疗中的预 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
意义
为眼科医护人员提供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实践指导,保障患者 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加强医院内部沟通与协作
建立健全内部沟通机制
加强科室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畅通,共同应对感染问题 。
强化多学科协作
联合感染科、微生物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开展感染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效果。
05
眼科医院感染防控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手段在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智能化监测系统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结论
总结医院感染在眼科医疗中的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01
保护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眼科医疗中,由于眼部
结构的特殊性,感染的风险更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助于降低患者
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对策分析

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对策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对策。
方法:研究对象为到我院眼科接受手术的87例患者,对比组患者43例,以常规眼科手术感染方式控制;研究组患者44例,展开眼科手术感染预防性管理。
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比组。
结论:在眼科手术过程中导致感染的因素众多,环境不清洁、医护人员无菌执行不规范等因素都会给患者的眼睛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通过开展眼科手术感染预防性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防患于未然,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眼科手术;感染;因素近年来,现代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为眼科手术的治疗提供了便利。
手术中所用的器械及各种治疗产品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眼科手术的治疗效果,不过也随之增加了相关感染的风险。
如果接受眼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感染,则势必影响其眼睛的康复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故如何做好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尽可能避免护理安全隐患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基于此,本研究收集在本院眼科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范围由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在这一时间段到我院眼科接受手术的87例患者。
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展开分组,对比组患者43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研究组患者4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患者19例。
1.2方法1.2.1对比组对比组以常规眼科手术感染方式控制,在患者发生感染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眼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以及护理因素。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并且合并其他疾病,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机体免疫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情况。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未及时展开健康教育,患者缺少眼科疾病相关护理知识,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在手术结束后不能合理用眼,导致感染发生。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指的是可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产生危害的各种情况和因素。
了解并分析这些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眼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
1. 护理环境不安全:不安全因素:护理环境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以及存在的危险物品和不良护理设备。
防范对策:定期进行护理环境的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干燥;配备好的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更换不良护理设备。
2. 药物误用:不安全因素: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眼科药物过程中的误用或错误剂量。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应持有效的药品知识,正确掌握不同用药方式和剂量,并在给药前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和用药清单,避免发生错误。
3. 手术操作不当:不安全因素:手术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或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术后感染等后果。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手术操作培训和考核,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做好手术前后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4. 患者护理不当:不安全因素:由于患者自身情况或病因等原因,容易对护理人员和自身产生危害。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危险。
5. 患者伤害风险:不安全因素:患者眼部受伤、手术后、护理期间容易发生的出血、感染、角膜根溃疡等并发症。
防范对策: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疾病的发展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做好眼部伤口和术后切口的清洁和消毒,并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等药物。
6. 不合理的使用护理器材:不安全因素:使用不合适或损坏的护理器材可能对患者的眼部产生危害。
防范对策:定期检查和维护护理器材的完好性,更换损坏的器材,并确保正确使用和操作。
7. 资源不足:不安全因素:医疗机构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无法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
防范对策:医疗机构应加强资源的统筹和管理,合理分配和调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护理过程不受影响。
谈谈眼科感染危险原因与控制

谈谈眼科感染危险原因与控制导语:由于眼睛部位环境特殊,常规的治疗很难有效果.所以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若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引起眼科的医院感染蔓延,甚至严重危害.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短期内得上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却不包括入院前已得或入院时已得上的感染。
同时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对于眼科病房的感染,人们关注都很少,以至于护理人员疏于管理,引发患者在医院的感染,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所以本文帮助人们去了解哪些行为导致眼科病房的感染,存在哪些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人们又该如何控制预防。
1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ﻭﻭ1.1医务人员护理安全意识不强由于一直以来眼科病房较其他科室发生感染的机率较低,全国眼内发生严重感染的案例较少,致使部分眼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到位,对患者的护理没有按照最规范的操作进行,从而影响到各项操作的规范执行,致使患者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ﻭﻭﻭ1.2眼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由于眼球暴露在外,结构复杂,组织结构特殊,很容易受到外力、异物、细菌、病毒及真菌的侵袭而致感染。
眼结膜中潜伏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眼睛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它们主要成分为水,由此可见它们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主要成分又都是水,一旦受到感染,就会迅速,由于眼睛部位环境特殊,常规的治疗很难有效果.所以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若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引起眼科的医院感染蔓延,甚至严重危害。
ﻭﻭ 1.3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由于身体疲劳、感冒或患有其他疾病都会使全身免疫力下降,手术后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就会引起眼内炎.而有些眼部疾病与免疫有关,由于患者长期应用激素类滴眼液,就会使眼部产生应激性及防御功能,从而导致真菌或病毒的感染.ﻭﻭﻭ1.4人员的传播医护人员的手在医院感染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他们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患者,为不同的患者护理,当他们为眼科病人护理时,就会很容易使手上的病原菌带到某个患者的眼内,继而引起医院感染;如果患者的手不及时清洁消毒也会引起眼科病房医院感染。
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目的:探究眼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方法:对容易引起眼科手术感染的进行分析,完善手术使用的器械清洗和消毒制度,加强对手术环境的无菌管理,强化对手术人员和患者的管理制度,注重对手术人员的培训,保证制度可以得到落实。
结果:完善了眼科手术预防感染的控制流程,使医护人员预防眼科手术感染的意识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眼科手术的安全性,使眼科手术的感染率大大降低。
结论:完善和规范眼科手术预防感染的控制流程,建立和实施科学的预防感染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眼科手术感染。
关键词:眼科手术;感染因素;预防与控制近年来现代医疗事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眼科手术也在向着高度精细化方面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手术无创化的重视,所以越来越多相对精细的医疗器械及其产品更广泛的被运用在眼科手术中[1]。
这大大增加了预防眼科手术感染和降低眼科手术感染率的难度,给医护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如何预防眼科手术感染的问题在逐渐被医务人员所重视。
因此对医院眼科手术规范化的预防感染管理,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手术感染危险因素1.1手术前感染因素1.1.1 患者因素一些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因为其疾病的原因,全身抵抗力较弱,再加上长期服用激素,导致眼科手术后容易引起感染;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因素,眼部易发生炎症和泪道阻塞等病症,其眼睑皮肤的萎缩下垂都会影响手术的消毒效果。
一些眼窝较深,眼睑比较狭小的患者会影响到手术消毒的范围大小,导致消毒不彻底,容易引发感染。
1.1.2 手术环境及术前器械准备没有明确划分手术区域中的清洁区与污染区、半污染区,没有将手术中将会使用到的仪器器械进行分类定点放置,手术前没有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工作和消毒工作都会导致眼科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2]。
如果眼科器械没有进行严格的清洗工作,也会使眼科手术感染率大大提高。
1.2手术中常见的危险因素①手术环境没有清洁到位。
眼科感染危险原因与控制

眼科感染危险原因与控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眼科感染引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眼科感染是指眼部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
在眼科手术中,感染危险性非常高,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影响复原速度。
因此,在眼科感染危险方面,预防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眼科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方法。
危险因素眼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包括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因素。
手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包括:1.器械感染: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器械,或者使用同一个器械对多位患者进行手术,都可能引起感染。
2.手术环境:手术室内的卫生条件非常重要,如果手术室没有很好地维护,就可能引起感染。
3.手术者:手术者的卫生条件也需要非常好,如果手术者自身携带细菌或感染,就有可能传染给患者。
手术后的危险因素包括:1.使用不当的护理:术后护理过程中如果不规范,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患者自身条件: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控制方法在眼科手术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全面的预防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预防控制方法:1.使用消毒器械:手术器械在手术前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灭菌。
2.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内必须保持严格的卫生条件,可以通过使用紫外灯消毒、内外部清洗等方式来维护。
3.手术者卫生条件:手术者必须按照规定穿戴手术衣、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在手术前必须对手部进行充分的清洁。
4.护理:术后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护理,包括清洗眼球、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等。
5.使用抗生素:在手术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6.加强患者自身免疫力:饮食调理、注意休息等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眼科感染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需要我们全面、细致地加以防范。
手术过程中、术后的护理都需要十分重视,只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眼科感染。
眼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眼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摘要本文旨在评估眼科医院的感染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采取措施。
眼科医院面临许多潜在的感染风险因素,包括手术操作、医护人员操作、设备消毒等。
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简单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感染风险评估眼科医院应当对潜在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以了解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和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手术类型、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环境,评估手术操作的感染风险。
- 观察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卫生惯,以评估医护人员操作的感染风险。
- 检查设备消毒、清洁和维护的情况,评估设备使用的感染风险。
2. 采取措施基于感染风险评估的结果,眼科医院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建议:- 对于手术操作,应当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洁净,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符合标准操作要求。
- 医护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操作规范和卫生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消毒、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定期检查和监测为了确保采取的措施有效,眼科医院应当定期对感染风险进行检查和监测。
以下是一些建议:- 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包括手术室、和病房等区域的清洁情况。
-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操作规范和卫生惯的遵守。
- 检查设备的消毒、清洁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使用符合标准要求。
结论通过对眼科医院的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应重视感染风险管理,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Word Count: 215】。
医院感染的眼科感染预防与处理

04
CATALOGUE
一旦发现眼科感染病例,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建立眼科感染病例的监测制度,定期对眼科病房、手术室等区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评估感染风险。
监测制度
病例报告
感染源调查
对感染病例进行溯源调查,了解感染源及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
传播途径
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手眼接触、共用物品等。
感染症状
患者表现为眼部红肿、疼痛、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
眼科手术室中常见的感染源包括手术器械、手术台、空气等。
感染源
手术过程中,患者眼部与手术器械、医生的手部直接接触,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传播途径
医院采取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对手术室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医生在手术前后要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控制措施
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眼科病房的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密闭环境中,病毒可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03
02
01
医院感染的眼科预防措施
03
CATALOGUE
01
02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品时应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洗手,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时间不少于15秒。
接触患者眼睛的医疗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手术器械、显微镜、裂隙灯等特殊设备应定期进行专业维护和消毒。
对疑似或确诊眼部感染的患者应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对易感人群和高危患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护目镜、面罩等。
眼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眼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的:探索眼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对1999~2005年眼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回顾性调查和分析。
结果:眼科住院病人220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6人,占眼科住院病人的2.73%。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等。
结论:眼科手术中的正确处理及手术后恰当的预防性用药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标签:眼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我院眼科近6年来收住院病人220人,发生医院感染6人,占眼科住院人数的2.73%,现就本组病例感染发生原因、预防等问题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发生医院感染的6例病人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6岁,平均61.7岁。
手术病例5例,非手术病例1例;感染部位4例为手术眼,2例为其他部位。
全部病人均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使用抗生素8~16d,糖尿病病人均控制血糖在8.34mmol/L以下,高血压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且无大的波动。
2结果本组病例详细资料见表1。
3讨论所谓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于感染的潜伏期,而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
外科手术后切口及术区发生的感染当属此列。
对于眼科手术的病人来讲,感染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导致手术失败。
一旦发生感染,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痛苦和医疗费用。
3.1眼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3.1.1本组6例医院感染的病人中>65岁的老年病人有5人,占83.3%,这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下降,脏器功能减退,同时合并多种疾病有关。
尤其是手术的因素,降低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
3.1.26例医院感染病例中有2例患有糖尿病,占33.3%,这是由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生长。
糖尿病的并发症又造成器官供血下降,防御功能减弱,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定植、繁殖,且感染严重,治疗困难。
一般认为糖尿病病人发生感染与血糖值呈正相关。
2021眼科门诊部门存在的感染风险及对策范文1

2021眼科门诊部门存在的感染风险及对策范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日益增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作为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医院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眼科由于诊疗工作繁琐和忙绿,而使门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极易发生医院感染. 现对我院眼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1危险因素 1.1环境管理不到位眼科门诊是个较特殊的科室,患者就诊量大,前来就诊的患者可能合并一些感染性疾病, 再加之有些检查需要在暗室内进行操作,环境相对密闭,空气不易流通,极易造成空气交叉感染. 1.2宣教不到位眼科患者有一部分来自偏远山区或孩童较多,由于对相关疾病知识了解甚少,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比如用手直接揉双眼、或者点眼药水前后不洗手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1.3制度不健全无严格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在诊疗操作中未做到一人一药一洗手,仍然使用肥皂洗手,医护人员的手成为传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媒介[1]. 1.4思想上不重视眼科门诊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极少参加院内外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感染控制科考核缺失. 眼科医务人员认为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率低,从而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 实际上,眼科存在很多感染性疾患,如结核性眼底、艾滋病眼底以及其它血液传播性疾病等[2]. 2对策 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如眼科门诊感染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操作流程,六步洗手法图示张贴洗手池旁,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纳入考核范围并严格执行. 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无故不到者给予考核. 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严格执行一人一药一洗手.禁止一支药同时几位患者共用,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严格区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标识明显. 洗手设施齐全,采用感应式水龙头,肥皂保持干燥,尽量使用洗手液,必要时使用对眼睛无刺激性的快速手消毒液. 2.3环境管理眼科门诊每天接诊量大, 陪护又多,再加之有些检查需要在暗室内进行操作, 环境相对密闭,空气不易流通,极易造成空气交叉感染. 申请医院为眼科门诊配备了空气净化消毒机, 要求每日消毒 2次,每次 40 分钟,台面和地面用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拖擦,每日 2 次. 并作好记录. 拖把和抹布用后清洁晾干备用.每季度做一次物表和空气细菌学检测备案. 2.4做好宣教工作眼疾患者大多是来自偏远农村和儿童较多,对眼睛保健知识了解甚少,医务人员抽专人利用宣传册和张贴宣传图片等方式进行眼科保健知识宣教,如何做眼保健操、滴眼药水前后要洗手、滴眼药时尽量不要接触眼睫毛、不要双手揉眼睛等.。
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研究

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研究摘要: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对眼科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定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医院应该根据眼科手术的特别性,建立一套完整的消毒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环境的安全性。
通过完善手术流程能够确保上光护理人员增加防范意识,降低感染出现的概率。
关键词:眼科手术;染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眼科手术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它渐渐向更精细的水平进化,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和器械的应用于临床医疗手术中。
这也就促使学界越来越关注怎样降低眼科手术中出现感染的概率。
具有感染这一话题,人们几年越来越关注。
所以,医院应该对手术加强管理,减少感染的发生概率。
一、手术感染危险因素1.手术前危险因素一些患者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这增加了手术的危险。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这里的病患因为经常服用激素,其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会显得尤其高。
而且,很多老年患者本身眼部就有炎症,很容易出现泪道阻塞的情况,这将导致患者的眼睑皮肤下垂,影响消毒发挥作用。
还有一些病患,眼窝比较深,眼睑比较小,他们也是手术感染的高危人群。
另一方面,有些医院的手术间并没有进行净化设备区分,这就导致医院出现清洁区和污染区混乱的情况。
还有一些医院的手术相关物品并未进行妥善管理,这就导致手术室在手术前并未得到及时充分的清洁和消毒,这将大大增加病患出现感染的概率。
一些眼科医生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并未事先对手术器械准备,这就导致,当手术非常多的时候,很多医院会使用快速压力灭菌锅来进行消毒,但是如果相关器械并未得到及时充分的清洗,或者压力锅没有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使用,消肿效果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也将大大增加眼科手术出现感染的概率。
2.手术中的危险因素手术中有非常多的危险因素,首先就是手术环境是否干净。
眼科手术存在着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台次周转非常的快,仪器也没有相关的定位管理标准,所以在手术中仪器来回搬运的过程里,相关参观人员来回走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手术室内出现细菌。
眼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眼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了解眼部手术病人手术后易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9年3月份至2021年3月份80例眼部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应用 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影响患者手术后感染风险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抗生素用量进行了比较;有创手术,有接触性检查,术中有玻璃体外露;两组的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65岁以上,有糖尿病病史,有创伤性手术;眼部外科病人术中玻璃体溢出和术前未应用抗生素均为最易感染的原因(P<0.05)。
结论:眼部外科病人有一半以上的并发症,以切口为主,与年龄、糖尿病史和有创操作有关;结论:在眼部外科手术中,玻璃体溢出与抗生素的应用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相应的护理时,要充分考虑有关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眼科手术;术后感染;高危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课题以2019年3月份至2021年3月份在本院眼部收治的80名眼部病人为研究对象。
入选条件:①有眼科外科适应证,并通过眼底和影像学等诊断为眼疾。
②所有数据和医疗档案填写齐全。
③对患者进行了第一次眼球切除术。
④手术前眼有感染病史的患者;排除条件:①重度弱视,晚期青光眼,角膜炎,泪囊炎,结膜炎等;②有严重脏器病变或恶性病变的患者。
③孕期和哺乳期女性。
实验中男性47名,女性33名,男性33名,男性47名,女性33名。
该实验得到了医院道德理事会的批准和病人的家属的同意。
1.2方法1.2.1调查方法采集80名病人的一般资料,医嘱单和病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手术部位,应用抗生素等;有创手术,有接触性检查,术中有玻璃体外露;在手术时间等方面,按照术后有没有出现感染,将患者分成了两种类型:对照组44例,观察组36例,对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了术后感染与上述因素之间有无关联。
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预防;控制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3 月
收治的 200 例接受眼科手术患者,男性患者 108 例,女性患者 92 例,年龄 50 ~ 78 岁, 平均年龄(59.3±8.6)岁,疾病类型:白内 障 94 例,青光眼 95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 11 例。所有入选患者确认符合手术指征,均为初 次手术,无手术禁忌证,对所用药物不过敏, 且术前无感染,未合并其他炎性反应或肿瘤, 患者临床资料齐全。 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眼科手术患者感染 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术前危险因 素:老年是眼科疾病高发患者,主要和患者自 身免疫力偏低以及对外界抗菌能力较弱有着紧 密联系,再加上手术治疗必然会形成创伤,老 年患者机体恢复较为缓慢,进而十分容易引发 感染;患者有急性结膜炎、倒睫、泪囊炎、睑 缘炎或者患有糖尿病使用免疫制剂等导致免疫 力下降;医护人员对眼内手术的术前准备不充 分、术前手部清洁不规范等。2)术中感染因素:
23 健康忠告 2019/14
健康 健康 / 大看台 忠告 医学综述
持最大;每个手术间配备 1 名巡回护士,避 免串台巡回配合。遇感染手术时要根据标准预 防的原则和疾病的传播途径选择相应的消毒隔 离措施。2)术中:眼科手术本身的特点决定 了在手术期间必须要保证环境的安静和清洁。 因此,在手术进行期间,人员不可随意进出, 避免因人员的走动造成空气形成紊流;保持手 术室的相对密闭,门应尽量处于关闭状态,防 止由于空气流动造成污染。如果手术过程有参 观,参观人员要固定在手术床下方观看,保持 安静;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要保证手术器械和用品的清洁消毒,使用高压 蒸汽灭菌或才环氧乙烷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 针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要确保术前在病房进行好 清洁、规范消毒,并让患者换上消毒的病员服、 帽子、鞋套等;手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主 要途径,而眼科手术的精细化,更要求医护人 员对手部的清洁规范化。在术前手术人员洗手 要确保清洁效果,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手术 过程中,对手术器械、敷料浸湿等,如疑似污 染,要立刻更换;手术后在给患者眼部滴眼药 水、涂眼药膏时,要确保医护人员已规范化洗 手;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因手术的时 间较长且其自身免疫力低,因而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术中要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的 监测,并在手术结束时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对其 注射抗菌药物和激素,预防感染的发生;眼科 手术因其本身的特点,要求极其细微,因此取 得患者配合是手术能够顺利成功的重要部分。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减少患 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了解手术中可能出现的 一些感觉和痛觉,这样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 感到不适,才能明确告诉手术护士,以便可以
眼科疾病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防治

眼科疾病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防治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眼疾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眼科收治的患者86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对眼科诊疗过程中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的眼科患者90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感染发生率差异。
结果:眼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住院时间和患者年龄等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住院时间大于1周的眼科感染率高于住院时间小于7d,同时年龄大于60岁眼科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青少年人群(P<0.05);经感染控制干预后眼科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而手术种类、手术器械和使用药品等因素均是眼科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眼科感染的因素诸多,其中患者年龄及其住院时间属于2种易感因素,而眼科手术类型、手术器械等也是导致眼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基于此,在患者眼科治疗时应保证所有医疗护理措施均按标准无菌操作实施,同时注重细节处理,避免眼科患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眼科疾病患者;感染危险;防治[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38-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眼科收治的患者86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对眼科诊疗过程中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的眼科患者90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
干预前组患者(男46例,女40例)年龄介于24~82岁,平均年龄为(45.78±3.45)岁;其中年龄小于60岁者49例,大于60岁者37例;其住院时间为3~15d,平均住院时间为(7.97±3.22)d;其中住院时间大于7d者42例,小于7d者44例,所有患者均未经感染控制干预治疗。
干预后组患者(男44例,女46例)年龄介于25~80岁,平均年龄为(45.13±3.32)岁;其中年龄小于60岁者43例,大于60岁者47例;其住院时间为3~14d,平均住院时间为(8.37±3.37)d,其中住院时间大于7d者45例,小于7d者45例。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课件

德州市立医院院感科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1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o 2005年12月 11日,安徽省 宿州市立医院 眼科为10名患 者做白内障手 术,结果10名 患者均出现感 染,其中9人的 单眼眼球被摘 除。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2
2011年7月,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发 生白内障患者手术感染事件
o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 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浅表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 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 肿、腹膜炎。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8
二、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o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 分为:
o 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d以内、有植 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 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13
o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 官/腔隙部分。
o 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超声眼科乳化仪手柄清洗操作方法
o 将手柄鼻椎部(前部)浸入盛有蒸馏水的容器。 o 通过灌注管和抽吸管抽吸和推注至少120毫升
蒸馏水。 o 将至少60毫升的空气注入两个端口。 o 为手柄街头盖上保护帽。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30
o 1. 冲洗及擦洗:超声乳化手柄用后在流动水下冲 洗,用软毛刷擦洗表面的血迹和污迹,高压水枪冲 洗管腔内表面,选择合适的抽吸冲洗接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疾病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防治
发表时间:2019-03-11T15:32:38.0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作者:任瑶
[导读] 分析临床眼疾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眼科收治的患者86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对眼科诊疗过程中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的眼科患者90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感染发生率差异。
眼科疾病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防治
任瑶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浙江省舟山市 3161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眼疾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眼科收治的患者86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对眼科诊疗过程中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的眼科患者90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感染发生率差异。
结果:眼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住院时间和患者年龄等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住院时间大于1周的眼科感染率高于住院时间小于7d,同时年龄大于60岁眼科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青少年人群(P<0.05);经感染控制干预后眼科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而手术种类、手术器械和使用药品等因素均是眼科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眼科感染的因素诸多,其中患者年龄及其住院时间属于2种易感因素,而眼科手术类型、手术器械等也是导致眼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基于此,在患者眼科治疗时应保证所有医疗护理措施均按标准无菌操作实施,同时注重细节处理,避免眼科患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眼科疾病患者;感染危险;防治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38-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眼科收治的患者86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对眼科诊疗过程中存在易感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的眼科患者90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
干预前组患者(男46例,女40例)年龄介于24~82岁,平均年龄为(45.78±3.45)岁;其中年龄小于60岁者49例,大于60岁者37例;其住院时间为3~15d,平均住院时间为(7.97±3.22)d;其中住院时间大于7d者42例,小于7d者44例,所有患者均未经感染控制干预治疗。
干预后组患者(男44例,女46例)年龄介于25~80岁,平均年龄为(45.13±3.32)岁;其中年龄小于60岁者43例,大于60岁者47例;其住院时间为3~14d,平均住院时间为(8.37±3.37)d,其中住院时间大于7d者45例,小于7d者45例。
两组患者感染控制干预前后的年龄、性别和住院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选入患者资料,统计不同眼疾感染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和记录感染因素,分析眼科眼疾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并在临床上对未感染的眼科患者进行有效地预防控制,规避易感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值±标准误()表示,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眼疾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组患者眼疾病的感染发生率为10.46%,而干预后组患者眼疾病的感染发生率为2.22%。
后者优于前者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眼疾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眼疾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感染危险因素比较
表1数据显示,干预前组感染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介于47~80岁,平均年龄为(67.23±3.21)岁;其中年龄小于60岁者2例,大于60岁者7例;其住院治疗时间为3~10d,平均住院时间为(7.12±0.26)d;其中住院时间大于7d者3例,小于7d者6例。
对出现感染的9例眼科疾病患者分析后发现,发生感染的患者的住院天数均比未感染的患者住院天数长,多数患者的住院时间均超过1周。
并且对易感人群也做了分析后,发现眼科疾病感染人群的原发病多为白内障、青光眼等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对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后可知,眼科眼疾病患者日常工作中消毒与抗感染工作尚不够完善,部分工作措施的开展也缺乏规范性。
根据眼科抗感染治疗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发生原因,做了规范化管理,加强了日常消毒工作、抗感染工作,同时也制订了科学防治措施,经干预后干预组90例眼科患者中仅出现2例感染患者,其感染率为2.22%。
表明导致患者眼科疾病感染与患者年龄及其住院时间、眼科手术类型、手术器械等因素有关。
3讨论
3.1眼科眼疾病患者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手术环境原因,主要有手术步骤不符合规范,导致患者的感染事故的发生。
第二,手术过程中无法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严格操作,导致眼科患者发生感染概率上升。
第三,由于部分患者手术需要义眼,若义眼存在问题则易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
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眼科疾病患者出现感染因素,大多是由于眼部用品的卫生不合格,以及患者眼部清洁度不够,也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原因。
与此同时,眼科眼疾病患者长期输液或者长期服药也易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使眼科眼疾病患者的感染率大幅度增长。
3.2眼科眼疾病患者感染预防与控制对策
1手术前各项适用操作应加强管控加强对手术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具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抗拒心理,并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了解与认可,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其次,在手术开始前,保证所有手术器械、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以及手术室均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后,方可开展无菌手术。
手术室必要保证无菌,在每次手术开始与结束后均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保证手术过程中手术室处于无菌状态。
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需要穿戴好手术服与手套后进行全身消毒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对于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也需应用相应的消毒方法,消毒后方可使用。
2严格管理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规范性,是预防患者术后感染的有效关键。
4结论
通过对本文研究,眼科治疗过程中眼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等因素均易诱发感染的发生,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逐一检查,对医护人员的行为操作也要进行严格管理,有效开展术后健康宣教,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造成的感染,避免眼科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春玲.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71.
[2]曾秀.心理干预在孤寡老人眼科疾病住院患者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