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故它具有平行四边形 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_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是菱形; (3)四边相等的___四__边__形______是菱形.
[辨析]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关系如图S1-1:
方法技巧
在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时,要注意:首先判断是平 行四边形还是任意四边形.若是任意四边形,则需证四条边 都相等;若是平行四边形,则需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或一 组邻边相等来证明.
► 考点二 和矩形有关的折叠计算问题
例2 如图S1-3,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 在BC边上的F点处.已知CE=3 cm,AB=8 cm,求图中阴影部分
[总结] 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 形是_菱__形_____;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 得的四边形是_矩__形_____.
┃考点攻略┃
► 考点一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
例1 如图S1-2,菱形ABCD的对角线
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为边AB, AD的中点,连接EF,OE,OF.求证:四 边形AEOF是菱形.
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 形式,其中ax2,bx,c分别称为 二次项 、 一次项 和常数 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3.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法适用 于解形如(x+a)2=b(b≥0)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 可知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 -a± b;当b<0时,方 程没有实数根.
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②确定a,b,c的值;
③求b2-4ac的值;
④当b2-4ac≥0时,则将a,b,c及b2-4a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 出方程的根,若b2-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
6.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将方程变形为右边是0的形式; (2)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 (3)令方程左边的每个因式为0,转化成两个一次方程; (4)分别解这两个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 考点二 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 例2 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x-3)2+3-x=0. [解析] 经过变形后可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解:原方程变形为(x-3)2-(x-3)=0, (x-3)(x-3-1)=0, 即(x-3)(x-4)=0, x-3=0或x-4=0, ∴x1=3,x2=4.
方法技巧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 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 式的乘积时,我们可以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式子表 示:若 a·b=0,则 a=0 或 b=0,反之也成立.有时遇到解高次方 程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降次.如 x4-16=0,则(x2+4)(x+2)(x -2)=0,其左边是三个因式,其中有一个二次的因式,其余两个 是一次的因式.分解因式法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 方程来解,体现了一种“降次”的思想.
[解析] 由点E,F分别为边AB,AD的 中 点 , 可 知 OE∥AD , OF∥AB , 而 AE = AF , 故四边形AEOF是菱形.
证明:∵点E,F分别为AB,AD的中点, ∴AE=12AB,AF=12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 ∴AE=AF. 又∵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O为BDL 的中点, ∴OE,OF是△ABD的中位线, ∴OE∥AD,OF∥AB,即四边形AEOF是平行四边形. 又∵AE=AF,∴四边形AEOF是菱形.
4.配方法
(1) 配 方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转 化 思 想 , 把 方 程 转 化 成 (x + a)2 = b(b≥0)的形式,这样原方程的一边就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 然后两边同时开平方.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 ②含未知数的项放在一边,常数项放在另一边;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_矩__形____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___菱__形___是正方形.
[注意]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是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矩形是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是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8.中点四边形 中点四边形就是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我们 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 (2)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菱__形_____. (3)顺次连接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矩__形____. (4)顺次连接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正__方__形____. (5)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菱__形____.
(3)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直__角_____; (4)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互相平分,每条对角 线平分一组对角; (5)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有 ___四_____条,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7.正方形的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 做正方形;
(4)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或矩形的四个角相等); (5)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___等__腰____三 角形;
(6)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有__两___ 条,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7)矩形的面积等于两邻边的___乘__积____.
[注意] 利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这一性质可 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常用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 线等于斜边长的____一__半____.
2020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典型题
CONTEN
目T录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归纳┃
1.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____相_等______;②菱形的对角线互 相___垂__直__平__分_____,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菱形 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菱形也 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x1·x2=ac.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通过审题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元:就是设未知数,分直接设与间接设,应根据实际需要 恰当选取设元法. (3)列方程:就是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这一环节最重要,决定着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4)解方程:正确求出方程的解并注意检验其合理性. (5)作答:即写出答语,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写清答语.
[解析] 连接AP,AE,由正方形关于对角线对称将PC转移到 PA,要求PE与PC和的最小值即求PE与PA和的最小值,易知当P在 AE上时,PA+PE最小.
解:连接AP,AE,如图S1-5.
∵正方形 ABCD 关于 BD 对称,∴PA=PC. 在△PAE 中,PA+PE>AE, 当 P 在 AE 上时,PA+PE 最小,且等于 AE.
► 考点三 用公式法解方程 例3 用公式法解方程:x2+x-1=0.
[解析] 用公式法解方程时应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再确定a,b,c的值.
解:a=1,b=1,c=-1,b2-4ac=12-4×1×(-1)=5>0,
-b± b2-4ac -1± 5
∴x=
2a
= 2×1 .
-1+ 5
-1- 5
5.矩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___四__边__形____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_是矩形.
6.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的对边平__行_______; (2)正方形的四边_相__等______;
3.菱形的面积
(1)由于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面积=底×高;
(2)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其对角线将菱形 分成4个全等的三角形,故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 半.
4.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对边_平__行__且__相__等______; (2)矩形的对角__相__等_______; (3)矩形的对角线__互__相__平__分____、__相__等______;
③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并写成 (x+a)2=b的形式,若b≥0,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根.
5.公式法
(1)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ax2 + bx + c = 0(b2 - 4ac≥0) 的 求 根 公 式 : x = -b± b2-4ac
__________2_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的面积.
[解析] 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于阴 影部分由两个直角三角形构成,所以只要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即 可.
解:由已知,得 EF=DE=5 cm,由勾股定理,得 CF= 52-32 =4 (cm),设 BF=x,则 AF=AD=BC=x+4,
在 Rt△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 82+x2=(x+4)2, 解得 x=6,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6×8+12×4×3=30(cm2).
∴x1= 2 ,x2= 2 .
方法技巧 根据公式法,我们可以利用 b2-4ac 的值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 的情况:当 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 b2-4ac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 b2-4ac<0 时,方程无实数 根.反之,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也可以判断 b2-4ac 的符 号.
┃考点攻略┃
► 考点一 用配方法解方程 例1 用配方法解方程:3x2+4x-4=0.
[解析]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关键的一步是将二次项系 数已化为1的方程的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转化为(x +m)2=n的形式,当n≥0时,直接开平方求得方程的根.
解:把方程的各项都除以 3,得 x2+43x-34=0,即 x2+34x=43. 配方,得 x2+43x+232=43+232, 即x+232=196. 解这个方程,得 x+32=±34, 即 x1=32,x2=-2.
在 Rt△ABE 中,AE= AB2+BE2= 52+32= 34, ∴PA+PE 的最小值为 34.即 PE 与 PC 的长度和的最小 值为 34.
方法技巧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里面隐含着许多线段之间的 关系或角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性,结合 图形大胆地探索、归纳、验证即可使问题获解.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归纳┃
Fra Baidu bibliotek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
ax2+bx+c=0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 定义应注意四点:(1)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最高 次数为2;(3)二次项系数不为0;(4)整式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7.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当 Δ=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Δ=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Δ=b2-4ac<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反之,结论也成立.
8.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 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两个根, 则x1+x2=-ba,
方法技巧
矩形的折叠问题,一般是关于面积等方面的计算问题,主要 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与矩形折叠有 关的面积问题,关键是将轴对称的特征、勾股定理以及矩形的有 关性质结合起来
► 考点三 和正方形有关的探索性问题
例3 如图S1-4,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上,BE=3,
CE=2,点P在BD上,求PE与PC的长度和的最小值.
2.菱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_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是菱形; (3)四边相等的___四__边__形______是菱形.
[辨析]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关系如图S1-1:
方法技巧
在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时,要注意:首先判断是平 行四边形还是任意四边形.若是任意四边形,则需证四条边 都相等;若是平行四边形,则需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或一 组邻边相等来证明.
► 考点二 和矩形有关的折叠计算问题
例2 如图S1-3,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 在BC边上的F点处.已知CE=3 cm,AB=8 cm,求图中阴影部分
[总结] 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 形是_菱__形_____;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 得的四边形是_矩__形_____.
┃考点攻略┃
► 考点一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
例1 如图S1-2,菱形ABCD的对角线
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为边AB, AD的中点,连接EF,OE,OF.求证:四 边形AEOF是菱形.
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 形式,其中ax2,bx,c分别称为 二次项 、 一次项 和常数 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3.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法适用 于解形如(x+a)2=b(b≥0)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 可知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 -a± b;当b<0时,方 程没有实数根.
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②确定a,b,c的值;
③求b2-4ac的值;
④当b2-4ac≥0时,则将a,b,c及b2-4a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 出方程的根,若b2-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
6.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将方程变形为右边是0的形式; (2)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 (3)令方程左边的每个因式为0,转化成两个一次方程; (4)分别解这两个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 考点二 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 例2 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x-3)2+3-x=0. [解析] 经过变形后可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解:原方程变形为(x-3)2-(x-3)=0, (x-3)(x-3-1)=0, 即(x-3)(x-4)=0, x-3=0或x-4=0, ∴x1=3,x2=4.
方法技巧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 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 式的乘积时,我们可以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式子表 示:若 a·b=0,则 a=0 或 b=0,反之也成立.有时遇到解高次方 程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降次.如 x4-16=0,则(x2+4)(x+2)(x -2)=0,其左边是三个因式,其中有一个二次的因式,其余两个 是一次的因式.分解因式法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 方程来解,体现了一种“降次”的思想.
[解析] 由点E,F分别为边AB,AD的 中 点 , 可 知 OE∥AD , OF∥AB , 而 AE = AF , 故四边形AEOF是菱形.
证明:∵点E,F分别为AB,AD的中点, ∴AE=12AB,AF=12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 ∴AE=AF. 又∵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O为BDL 的中点, ∴OE,OF是△ABD的中位线, ∴OE∥AD,OF∥AB,即四边形AEOF是平行四边形. 又∵AE=AF,∴四边形AEOF是菱形.
4.配方法
(1) 配 方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转 化 思 想 , 把 方 程 转 化 成 (x + a)2 = b(b≥0)的形式,这样原方程的一边就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 然后两边同时开平方.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 ②含未知数的项放在一边,常数项放在另一边;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_矩__形____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___菱__形___是正方形.
[注意]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是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矩形是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是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8.中点四边形 中点四边形就是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我们 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 (2)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菱__形_____. (3)顺次连接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矩__形____. (4)顺次连接正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正__方__形____. (5)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菱__形____.
(3)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直__角_____; (4)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互相平分,每条对角 线平分一组对角; (5)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有 ___四_____条,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7.正方形的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 做正方形;
(4)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或矩形的四个角相等); (5)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___等__腰____三 角形;
(6)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有__两___ 条,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7)矩形的面积等于两邻边的___乘__积____.
[注意] 利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这一性质可 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常用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 线等于斜边长的____一__半____.
2020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典型题
CONTEN
目T录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归纳┃
1.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____相_等______;②菱形的对角线互 相___垂__直__平__分_____,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菱形 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菱形也 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x1·x2=ac.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通过审题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元:就是设未知数,分直接设与间接设,应根据实际需要 恰当选取设元法. (3)列方程:就是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这一环节最重要,决定着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4)解方程:正确求出方程的解并注意检验其合理性. (5)作答:即写出答语,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写清答语.
[解析] 连接AP,AE,由正方形关于对角线对称将PC转移到 PA,要求PE与PC和的最小值即求PE与PA和的最小值,易知当P在 AE上时,PA+PE最小.
解:连接AP,AE,如图S1-5.
∵正方形 ABCD 关于 BD 对称,∴PA=PC. 在△PAE 中,PA+PE>AE, 当 P 在 AE 上时,PA+PE 最小,且等于 AE.
► 考点三 用公式法解方程 例3 用公式法解方程:x2+x-1=0.
[解析] 用公式法解方程时应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再确定a,b,c的值.
解:a=1,b=1,c=-1,b2-4ac=12-4×1×(-1)=5>0,
-b± b2-4ac -1± 5
∴x=
2a
= 2×1 .
-1+ 5
-1- 5
5.矩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___四__边__形____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__是矩形.
6.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的对边平__行_______; (2)正方形的四边_相__等______;
3.菱形的面积
(1)由于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面积=底×高;
(2)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其对角线将菱形 分成4个全等的三角形,故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 半.
4.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对边_平__行__且__相__等______; (2)矩形的对角__相__等_______; (3)矩形的对角线__互__相__平__分____、__相__等______;
③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并写成 (x+a)2=b的形式,若b≥0,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根.
5.公式法
(1)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ax2 + bx + c = 0(b2 - 4ac≥0) 的 求 根 公 式 : x = -b± b2-4ac
__________2_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的面积.
[解析] 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于阴 影部分由两个直角三角形构成,所以只要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即 可.
解:由已知,得 EF=DE=5 cm,由勾股定理,得 CF= 52-32 =4 (cm),设 BF=x,则 AF=AD=BC=x+4,
在 Rt△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 82+x2=(x+4)2, 解得 x=6,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6×8+12×4×3=30(cm2).
∴x1= 2 ,x2= 2 .
方法技巧 根据公式法,我们可以利用 b2-4ac 的值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 的情况:当 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 b2-4ac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 b2-4ac<0 时,方程无实数 根.反之,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也可以判断 b2-4ac 的符 号.
┃考点攻略┃
► 考点一 用配方法解方程 例1 用配方法解方程:3x2+4x-4=0.
[解析]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关键的一步是将二次项系 数已化为1的方程的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转化为(x +m)2=n的形式,当n≥0时,直接开平方求得方程的根.
解:把方程的各项都除以 3,得 x2+43x-34=0,即 x2+34x=43. 配方,得 x2+43x+232=43+232, 即x+232=196. 解这个方程,得 x+32=±34, 即 x1=32,x2=-2.
在 Rt△ABE 中,AE= AB2+BE2= 52+32= 34, ∴PA+PE 的最小值为 34.即 PE 与 PC 的长度和的最小 值为 34.
方法技巧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里面隐含着许多线段之间的 关系或角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性,结合 图形大胆地探索、归纳、验证即可使问题获解.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归纳┃
Fra Baidu bibliotek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
ax2+bx+c=0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 定义应注意四点:(1)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最高 次数为2;(3)二次项系数不为0;(4)整式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7.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当 Δ=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Δ=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Δ=b2-4ac<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反之,结论也成立.
8.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 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两个根, 则x1+x2=-ba,
方法技巧
矩形的折叠问题,一般是关于面积等方面的计算问题,主要 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与矩形折叠有 关的面积问题,关键是将轴对称的特征、勾股定理以及矩形的有 关性质结合起来
► 考点三 和正方形有关的探索性问题
例3 如图S1-4,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上,BE=3,
CE=2,点P在BD上,求PE与PC的长度和的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