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战国策》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读《战国策》后感

学号:200930404035 学生:潘显志

读完《战国策》,给人最多的感觉就是:各类诸侯激烈争战,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各类英雄政客雄起;看四方,烽烟再起,时势造英雄。不由得让人感叹:纵所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首先,就《战国策》的内容梳理一下。

《战国策》主要是讲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不少的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春秋以来,长期分裂战乱,人民无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复和平统一生活。诸侯中的强大者,都想“并天下,凌万乘”。

所以战国末年,秦齐二国皆各自称帝。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地势形便”的秦国后起变法以致富强,打破六国均势局面。从此以后,秦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食诸侯,统一海内,引起各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那就是说,胜负的最后关键并不完全决定于军事,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政治的巧妙运用。这时候,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说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而其时许多谋臣策士的游说和议论,也是春秋时代行人辞令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是关于《战国策》中人物的的思考。

本书的作者实况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这是之前我就大概知道的信息,看完之后,我对本书的作者颇有兴趣。

于是就上网查了一下本书的作者。《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我想,刘向也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书中的人物描写。

在《战国策》中,对人物描写特别的突出,特别是阴谋政论家、政客等。以下是在《战国策》中出现的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人物。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东周洛阳人。事迹在《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出身寒微,读书刻苦,向往富贵生活,具有强烈的功名心,且知识丰富,能言善辩,善于运筹帷幄,为人主出谋划策,但没有自己固定的政治主张与理想,在战国时代纵横家中他是比较典型的。

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令人回味的典故。

出现在《战国策》中的典故,以前也记过,但是现在读起来却觉得异常的温馨。

比较重要的典故有:”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等。

最后,《战国策》的价值。

读一本书,首先我们想到的肯定是它的价值,没有价值的书我相信没有人想去读它。

我总结了一下,大概的应该是这样的。《战国策》一书主要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还有个人的一个小小的观点,那就是《战国策》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却降低了史学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