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150字论文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150字论文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张洁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张洁的美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到关注人性的探索,从揭示社会的矛盾到探索人性的深处,这种变化是张洁在文学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结果。

一、《沉重的翅膀》的美学风貌《沉重的翅膀》是张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女孩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落后,以及农村女性的悲惨命运。

在这部小说中,张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农村女性的苦难和挣扎,以及她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同时,张洁也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展现了农村的美丽和宁静,以及农村女性的纯洁和善良。

在《沉重的翅膀》中,张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美丽和宁静。

她通过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美丽和宁静,如清澈的河流、碧绿的田野、高耸的山峰等。

同时,她也通过对农村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纯洁和善良,如农村女性的勤劳、善良、勇敢等。

在《沉重的翅膀》中,张洁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展现了农村女性的苦难和挣扎。

她通过对农村女性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苦难和挣扎,如农村女性的贫困、落后、歧视等。

同时,她也通过对农村女性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坚韧和勇敢,如农村女性的奋斗、抗争、反抗等。

二、《无字》的美学风貌《无字》是张洁的另一部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一个城市女孩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揭示了中国城市的繁荣和虚伪,以及城市女性的矛盾和挣扎。

在这部小说中,张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城市女性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她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同时,张洁也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和虚伪,以及城市女性的矛盾和挣扎。

在《无字》中,张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和虚伪。

她通过对城市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和虚伪,如高楼大厦、繁华街道、奢侈品等。

张洁小说《无字》研究综述

张洁小说《无字》研究综述

张洁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特别的女作家,一方面,她大作频出,摘下多项重量级奖项,被李敬泽先生称为他们那一代“神一般的存在”[1]。

但另一方面,即便是为她二度摘下茅奖的《无字》,在当时的评论界也没有引起评论热潮。

更别说在普通读者层面上造成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以至于被刘心武称为是一种诡异的现象,对此,刘心武给的解释是这“折射出纯文学里写实作品面临的困境”[2]。

即在当下阶段,只有像莫言那样与现实拉大距离,甚至是魔幻色彩的文本才更容易被国内外认可为优质大作。

而像《无字》这种严格写实,并且饱含作者个人情绪色彩的作品,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思考不够成熟,或是格局不够宽广。

所以,《无字》在评论界的“冷遇”,既可以说是评论界的有意而为之,也可以说显示了评论家们的无奈和无力,因为这部作品处于既定的评论标准之外。

但不论《无字》在评论界的冷热与否,无人能否认这部将近百万字,历时12年的巨作本身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无字》从2002年出版至今,在学界对其的阐释和评论称不上蔚然大观,但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本文拟对近10年关于《无字》的批评研究进行总结梳理,以便厘清对其研究的现有角度和方向以及还有哪些可待开辟挖掘的新领域。

一、主题研究在2002年1月《无字》首次出版之后,四个月后秦晋在《当代作家评论》推出了对其评论的文章,他首先指出了作品写作手法的特殊性,认为作者采用了一种“既非线性又非板块的后现代多面体穹顶结构。

”即时间和空间顺序被打乱,而是靠心理线索去连接情结和人物。

同时重点分析了顾秋水和胡秉宸这两个男人的所作所为对吴为性格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并认为《无字》这种“倒回去”的思考文本方式,写出了民族、人性和时代的沉重,对被权力意识和文化思维包裹着的爱的神圣性进行了后现代式的解构和颠覆,以及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好转的希冀[3]。

秦晋无论是对《无字》的形式还是主题分析既立足于文本,又有学理性。

后续对《无字》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基本都采用了“心理结构方法”和“对爱和革命神圣性的解构”这两种说法。

女性体验的诉说——重读张洁小说《无字》

女性体验的诉说——重读张洁小说《无字》
1 女 性 的成 长体 验
成长 .是 作家 创作 的永 恒 主题 。人从 呱 呱坠 地 到独立 行 走 于社 会 ,总 是 要 经 历 一 个 成 长 的 过 程 。 对 于 张沽来 说 ,她 对 人 物 成 长 的 观 照 ,既 没 有 通 过
设 立某些 特 定 的情 节 来促 成人 物 的转变 ,也 没有 将 人物 的成 长 过程放 人 历史 之 中而一 笔带 过 .而是 将 人 物置 于不 断变更 的社会情 境 中 ,自然 生成 其成 长 轨迹 ;对 人物 的历 史 追 溯 ,使 其 成 长 的体 验 并 非 空 洞无物 ,而是 因为有“历史 ”作为依托 ,变得丰满而 厚 重 。
对 于 中国女 性 来 说 ,“暴 力 ”是 一 个 难 以绕 过
的很 多脾 性 ,看 得 出是跃 过 了叶莲 子 而与外 祖母 墨 的话 题 ,中 国女 性 的暴力 体验完 全 可以写 成一 部历
荷的直接链接。”…墨荷年轻时嫁人 叶家 ,任 劳任 史 巨著 。 中 国作 家 对 于 女 性 的 关 注 ,往 往 心 怀 悲
一 重 读 张 洁小 说 《无 字 》
段 晓云
(兰州大学 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张洁 的《无字》,因其 对女 性 体验 的准 确把握 以及丰 富 的 时代 内涵 ,从 而在 当代 文坛 产 生 了
深远 影响 。 总体 来说 ,这部 作 品 对 于女 性 体 验 的 感 受与把 握 集 中于 三 个方 面 .即女 性 的 成 长体
怨 ,受 尽 叶家 的百般 羞辱 ,但 在 回娘家 的时候 ,她 拒 悯 .揭开覆盖在女性身体与心灵 中的疮疤 ,尤其是
绝 自己 的丈夫 进家 门 。墨荷很 少 采取激 烈 的反抗 , 女性 作家 。她们 作 为 女性 群 体 的一员 ,历史 的 因袭

从《无字》看张洁的创作

从《无字》看张洁的创作

从《无字》看张洁的创作
本文所要论述的是女作家张洁及其创作。

世纪末,张洁发表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这部小说在她的创作历程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无字》的探讨,启示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张洁和她的整个创作。

本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引言主要指出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正文分三部分:首先,从文本分析入手,梳理了小说的结构、主题以及人物;其次,通过对张洁创作经历的简单回顾,发现《无字》实现了作家对自身创作的三个突破。

同时分析了作家特殊的个人经历与她小说中一些富有争议问题的关系;最后,立足两性关系的立场,审视她小说中的男女。

张洁的小说清晰地记录了寻找男性不得,转而嘲讽、贬损的过程,探求到潜意识中她对女性的普遍失望情绪,由此直接导致了她的小说文本拒绝男性的参加,多是女性的自言自语。

对男女两性的双重失落下,张洁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情感自诉倾向。

结语部分简要介绍了张洁的新作《知在》。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摘要:张洁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女作家,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列举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经典性论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张洁作品女性意识研究两性声音自1978年凭借《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张洁的作品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仅1978到1987十年间国内对张洁的评论文章就达到了160多篇。

这一时期的批评关注点是其作品风格、主题等方面。

随着9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输入,更多研究者尝试着以这种新的理论来解读女性作家的创作。

此时,作为新时期女作家旗手的张洁再次受到了研究界的关注,她的创作也在更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考察其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成为了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

一、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现状评述张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显现程度不尽相同,在《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这类作品中,女性意识呈现隐匿状态,因此女性批评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选取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对凸显的作品进行研究。

著名批评家荒林认为张洁前期代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

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喧寓的,是一个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男性的神话,那么《方舟》则称得上是一篇预示着理想破灭的“愤世之作”。

80年代中期,张洁作品风格转型之巨,不禁让人哗然,此时的张洁以老辣、尖酸的形象极尽讽刺,理想的爱情神话破灭了,理想的男性偶像倒塌了,对此王绯认为,“张洁的审丑意识有着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在男/女二项对立中,她故意让他们原形毕露,让他们丑态百出。

”度过这段偏激、锋利的创作时期,张洁的以其特有的女性姿态书写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红蘑菇》和《她吸的是薄荷味儿的烟》,这两部作品既不同于早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前一阶段的狂怒与怨愤,蕴涵深刻的女性觉悟。

论张洁《无字》中的女性形象

论张洁《无字》中的女性形象
正独 立 的美 好期许 。
结 语 :在 《 无 字 》 中, 张洁 说 出 了 自己对 女 性 问题
的反 思 。长 期 以来 , 由于 时代 、传 统文 化 的影 响 , 中 国 女 性 困守在 家庭 与传 统 的观念 中 ,缺 乏独立 的 人格 意识 , 表 现 出浓 厚 的奴 性 意 识 。这种 以男性 为 中 心 的观 念扭 曲 着 女性 的心理 ,压抑着 女性 自身 的解放 。 幸 福 的婚 姻 家庭 不 仅 仅 停 留在 有 爱, 还 需要 男 性 的 自觉 , 女性 的 自省 ,两 性 之 间 的理 解 与沟 通 。杨 少 波 说 过 “ 在 获 得 一 定 程 度 的解 放 后 ,进 行认 真 的 自我 反 思, 调 整 偏 激 情 绪 ,在 巩 固 已取 得 的平 等 权 利 与 地位 之 中 , 拓展 自 己的性 格 ,将 女 性 意识 注 入更 高 、更 广 、更 新 的 时代 精神 和社 会信 息 ,在原 有 的基 础上 升华 , ”那 么 ,我
墨荷 、 叶莲 子 、吴 为 、禅 月 这 四个 女 性 的 生命 历 程 几 乎涵 盖 了上个 世 纪 ,在 将近 一 百 年 的历 史 中 ,她们 所 经 历 的事 情 都 与社 会 生活 息 息 相关 。 从卑 微 的接 受 ,默 默 的 人手 、 小心 的 期 待到 最 后 的勇 敢 追求 ,拿 得 起 放得 下,体 现 了女性 的成 长 。这个 成 长 与社 会 的 发展 是 有着 密 切 联 系 的, 并不 是 孤立 存 在 的 。本 文 以这 四代 人 为 主 体 来探 讨一 下 《 无 字》 中的女性 形象 。
杨少波说过在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后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调整偏激情绪在巩固已取得的平等权利与地位之中拓展自己的性格将女性意识注入更高更广更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信息在原有的基础上升华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多一

爱情悲剧中的一抹温情

爱情悲剧中的一抹温情

爱情悲剧中的一抹温情——评张洁长篇小说《无字》来源:《科技信息》日期:2010-2-20 16:31:13邢海霞(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张洁的《无字》意蕴深远,凝重恢宏,发人深思。

以女作家吴为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母系四代女性的命运,母系家族三代女性坚持的对爱情婚姻的追求,无一例外的都是悲剧。

爱情的悲剧除了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之外,主要的还是她们自身的性格和追求。

面对生活给于的悲剧,支撑母女三代走过绝望的是母女之间的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关键词:张洁爱情悲剧母女亲情引言张洁以《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等小说享誉文坛。

1993年她母亲张姗枝去世,张洁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写出三卷本小说《无字》。

《无字》的责任编辑隋丽说:“《无字》是张洁多年思想和艺术积累的一次能量总爆发,也是她以纯粹的文学方式对自己人生的反省,忏悔和还债。

”(1)继以《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矛盾文学奖之后,再度以《无字》荣获第六届矛盾文学奖。

张洁是女作家中唯一一个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三卷本小说《无字》主要讲述吴为及其家族女人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动荡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于世沉浮,坎坷人生,展示了中国近百年的风云际会,写出了一个不尽的时代。

以吴为的爱情悲剧为住,穿插描写了母系家族中四个女人,吴为的外祖母墨荷,母亲叶莲子,吴为以及吴为的女儿禅月。

她们的性格气质各不相同,对人生,命运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作为母亲,她们和女儿之间的的那种母女亲情是她们在面对人生命运不幸时的一抹温情。

一爱情悲剧寻求理想的爱情是每个女人所渴望和追求的,青春的岁月我们渴望和追求着爱情,当青春如白露般渐行渐远时,女人剩下的就是婚姻和家庭,很多的女人都是在为婚姻和家庭而战。

吴为的一生都在追寻着一种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一种崇拜式的爱情。

吴为母系家族的四个女人都在寻找着自己幸福和爱情,但是他们自身所处的外在环境和她们自身的性格决定了她们悲剧的一生。

汉语言文学论文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汉语言文学论文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洁笔下的主要女性是当时社会中的“另类”,而又是“普遍类”,在此,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解析在张洁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她们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和解放,争做强者。

以及易被忽视的“女性自身价值”。

关键词张洁的小说女性意识“男人的雌化和女人的雄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性的问题”,张洁,她是这样的定义着当时的社会趋向,预言着后来的世界,女人必将强大起来。

她作品中的女人们很多都不愿意雄化,却不得不被迫雄化。

在张洁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有女性的反抗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解放。

首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张洁的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离了婚或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而且离了婚的她们也不愿意再婚。

她们在一起承受着各种的磨难,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无论她们的事业之路有多么的艰辛。

如《方舟》中的荆华、柳泉、梁倩,三个离婚后的女人自小学毕业分开后,再次聚到一块儿。

她们有着同样地痛苦婚姻,她们同样地离了婚,她们同样的在工作上有着重重困难,但又同样的不懈地为事业奋斗。

在小说《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热忠于事业的女性:柳泉、梁倩。

柳泉,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能够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短时间内精准的记住那些外宾的住房,她可以轻松自若地翻译。

她是那么的用心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她会自然地流露出那种自信,在工作之后的酒宴上,她表现出了那种“知识妇女,在意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才有的微笑”,可以使“每一个正直的男人肃然起敬的微笑”。

这充分的透露着她在强烈的事业心的驱使下,工作上得到肯定后的满足与自信。

梁倩,在电影的拍摄上,精益求精,最求高的艺术造诣,竭尽能力的要想做出高的成就,摆脱父亲的名望的荫庇,她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奋斗,让世人都看见她的成就,认可她的工作,她的付出,她的工作成绩,她要实现她的信仰: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她将自己的作品认定为自己的“儿子”,甚至当年生育澄澄时都没有电影成功拍完后那么激动。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

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的首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在文坛初露锋芒,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上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在国外她也颇有名气,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1998年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张洁陆续出版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并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这个世纪的《无字》和《知在》,张洁一直在用生命书写着时代的音韵。

她把写作触角深入到女性生存与社会境况领域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传达了作家的女性体验。

本文作者将利用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文学评论方法,从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切入,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和整体性的探讨,进而达到对张洁的文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做出相应的文学史评价。

《无字》这本书中通过描写三代女性的生命史,表现出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之中三位女性命运的沉浮。

全书以吴为的成长为主线,剥离出三代女性生命的悲欢离合。

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不断的枝叶繁茂。

我将以女性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诠释知识女性生存的尴尬与无助。

张洁的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

她的作品大多描述知识分子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贯穿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是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

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的文学。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张洁小说《无字》的解读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张洁小说《无字》的解读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张洁小说《无字》的解读作者:邱燕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小说《无字》是张洁的代表作品,该长篇小说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整部小说中构建了四个有亲缘关系的女性人物,包括外祖母墨荷,母亲叶莲子,女儿无为和外孙女禅月。

这四个女性在她们的生命历程和婚姻轨迹中都扮演了不同的人生角色,而悲剧性的结局是朝向一致的。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这四个女人生命经验和婚姻轨迹的变故,揭示了中国女性婚姻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无字女性主义视角《无字》是作家张洁的长篇小说代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家族中的四位女性——祖母、母亲、女儿和孙女。

这四个女性的生命体验和婚姻历程分别展示了不同程度的悲剧命运。

通过对四位女性的生活、情感、婚姻的构建和解析,揭示出了中国20世纪女性婚姻的悲哀。

而这种悲哀事实上不是单纯的外部因素造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女性本身所具备的劣根性和自我弱点所导致的。

由此,通过《无字》,作者也打破了男权的神话,解构了传统意义中男性至上的理念。

通过对《无字》的了解和对女性主义的进一步界定,有利于我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小说《无字》,对进一步理解整部小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无字》中的女性形象小说《无字》围绕四个家族中的女性展开故事。

祖母墨荷的出身较好,是旧时代的名门望族,有着天生的优越感,但是在家族中地位低下,被自己的父亲低嫁给了当时家门已经衰败但是礼数规矩繁多的叶家,受尽了叶家的虐待。

墨荷在叶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单纯地成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直到最后难产死去。

叶莲子是墨荷的女儿,墨荷因为难产死去也使得叶莲子从幼年就处于丧母的境遇,不幸的是,叶莲子后来又被自己的丈夫抛弃,独自带着女儿漂泊。

吴为是叶莲子的女儿,到吴为这里,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职业女性,吴为作为有着独立经济能力的职业女性,其身份是令人尊敬的。

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同时和自己的母亲叶莲子相比,吴为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

无字之“字”--重读张洁长篇小说《无字》

无字之“字”--重读张洁长篇小说《无字》

DOI:14.16591/ki.l242-1509.2421.03.0492021年第3期当代作家评论27无字之“字”重读张洁长篇小说《无字》郭瑾到22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好过了100年,这也意味着中国女性意识觉醒走过了100年”22世纪70年代末86年代初,中国文学走入了新时期,说时期文学《说女性解性文学活跃是当时极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是1970年以后中国女作作的一个新特点”22世纪55年代以来,写女性的作责有小资产调、道德问题等,《极少”1970年,张洁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冲破了这一,随一的作多”张洁在21世纪初发表的小说《无字》再次茅盾文学奖,她的小说写情、写婚姻,但不限于男女之情《而是置于广阔的变革中,写出了一言难尽的时代”《无字》书写22世纪百年间三代女性的悲剧,探索塑造独的第四代性形象”小说的命题在今没有过时,女性、婚姻中的问题仍需探讨,重读这部具有思想文化意义的小说尤为重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没有一种批评能像它那样贴近对生存本体的关进入父系以后的历史成为一部以男人为中心的历史,女人只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如恩格斯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庭中,了权柄,而妻子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①纵使22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革,也并没有从根本上变女性地位,女性仍是以作为“她”的奉牲为使命,并以到肯定”男权中里女性的生存状态是性除了做男权规的人以外,不能有任何女性意识、特质或特定的流露,这种讳莫性降到’空洞’的最低水平,其那种千百年来顽固不化的文化精神一-一对女性的鄙视和忽略"。

②张洁对此的阐释是:“真到男、妇女解放的时候,她们现,女人的可是男人,而是,且无了结的一天,直到。

”③张洁大概想表达,女性之常有的悲剧,有外在的和内在的不独立”美国女权运动的重物贝蒂•弗里丹曾在其著作《女性的奥秘》中说:“是一的、只反映外在的镜子,并是一件装有花边但无用处的装饰品,并不是一种没有思想的动物,并不是一种连的存;证明,听凭人摆布的东西;在妇始为争取的权利而斗争之前,她们首先必须成为跟男①〔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2页《匕京,人民出2972”②刘慧英:《走出男权的藩篱一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第55页《匕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996”③张洁:《无字》第一部,第9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011”28当代作家评论2021年第3期子平等的人。

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一、对历代社会女性意识的解读
(一)封建社会女性意识概论
诗人拜伦曾说过: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的规范像紧箍咒一样紧紧束缚在中国广大女性的头上,“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女子成为纯粹的生育工具,完全从属于男人。关于爱情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宗法女儿面对无法选择的空间,可供选择的对象有限,并几乎完全由父兄主宰。女性爱的权利、爱的欲望完全被剥夺、被抹杀,女性只是供男性选择与摆布的客体。男人可以“三妻六妾”,女人却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并且从一而终,在爱情的角色里,女性从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与主动权利,不知爱为何物,也不知怎样去爱。一直被排除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权力结构和主流话语之外。“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女人永远处在最底层,即使她们为此争取过、努力过、斗争过,然而在这么强大的父权制的封建社会,理想终归为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裹挟下,她们最终又回到了现实,继续卑躬屈膝、妄自菲薄、自我萎缩,直到几乎成了完全丧失自主意识的被物化了的奴隶为止。她们的抗争只能被看作是一种“无望的救赎”。张洁所言:“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短短几个字,则道出了封建女性的辛酸与悲怨。
(三)二十世纪70、80年代女性意识概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虽然实行一夫一妻制 ,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女性依然处于爱的盲区,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爱情也被洗劫一空,爱情长时间被埋没、被扭曲、被压抑,爱情婚姻差不多成了写作的禁区。20世纪70年代末,“女人”在“人”的裹挟下又回到了文学中。在“伤痕文学”崛起的新时期,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率先亮出了女性爱情宣言,深入女性这一性别的内心情感深处,书写了女性爱的权利与欲望,写到了女性爱情的伤痕与执着,突出了女性对爱的反思与爱的召唤,并颠覆了长期以来女性被历史遮盖的传统。张洁笔下女性的爱情,绝不是轻描淡写、说忘就忘的:她们或爱得深沉,或爱的糊涂,或爱的痛苦,或爱的执着,或爱的执迷不悟、遍体鳞伤,或爱的千古绝唱、九死一生,都是“刻骨铭心”、“不能忘记的”。这种不能忘记的爱情突出了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她也常说:“如果是个自立的女人,就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我取的成功是我的能力,不是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有人如果总是意识到自己是女人,那么这个人也有点问题。”在《方舟》中,张洁第一次鲜明的亮出了妇女解放的旗帜。她借梁倩之口,针对社会将女人仅仅看作“性”而不是人的处境,发出了“女人不是性,而是人!”的抗争,并提出了“女人要面对的是两个世界”的主张,表现了女人不是“性”,而是一个有独立尊严和完整人格的人女性意识,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多探讨当今社会中女性的情感、工作、生活等女性生存现状,是当代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纵观张洁关于婚姻爱情题材的四部代表作品,她塑造了一批二十世纪女性的形象,探讨了中国妇女的婚姻爱情问题,揭示了妇女思想解放的艰苦历程。

无悔的追逐——论张洁《无字》中女性的感情世界

无悔的追逐——论张洁《无字》中女性的感情世界

叶莲 子对 生 的 固执 从 娘胎 里 就 开始 了 , “ 叶莲 子没 有 参 透 前几 个 兄 姊 以及 后几 个 弟 妹只 匆 匆地 瞥 了这个 花 花 世界 一
追 寻给 读 者 以及 评 论界 留下 了深 刻 的 印象 。她 以 《 森林 里 眼 ,就 甘 心情 愿 放 弃这 个 已经一 脚踏 入 的世 界连 忙 转 身离 去 从
的父 亲 的形 象 也 改变 了 。不 料在 香港 又遇 上 大 火 ,本 可 以结 束 这苦 难 的 人 生 ,可 她 却坚 强地 与死 神抗 争 ,仿佛 冥 冥之 中 外 祖 母墨 荷 本是 一 个 出 身望 族 的女 孩 , 却 因父 母之 命 、
媒 妁 之言 嫁 到 了看 似 富裕 的叶 家 ,嫁 过 来 才 知道 自己成 了人 的 力量 或 是 火 中幻 化 出来 的墨荷 拉 了她们 母 女 一把 ,使她 与 家 的长工 ,也深 入 了解 了叶家所 谓殷 实的家 境 。叶家 ,实 际上 母 亲逃 离 了 火海 ,非要 她 来 人世 间 体验 人 生 的悲 苦 。吴 为 像

后 不久 丈 夫 又走 了, 叶莲 子 只好 在 五 丈塬 当代课 老 师 ,独 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 的 抗争
人 抚 养吴 为 。叶 莲子 的 一 生总 是在 艰 难 困苦 中挣扎 求 生 ,
《 字 》 中 人 的 出 生 与 成 长 成 了一 件 艰 难 的 事 情 ,疾 而 女儿 的 陪伴 是 她 生存 的动 力 。 无
命旅 程 ,很 欣 慰地 与 自己 的女 儿做 了人生 最 后 的告 别 。
国接 受 过 高等 教 育 的新 女 性用 一 生 去追 求 真 正的 爱情 ,到 头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浅析《无字》中的女性意识12级汉语言文学杜韦迪学号:1211120103摘要:张洁是新时期张扬女性意识最强烈的一个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涉猎较多的是女性的生存状态。

《无字》主要描写了吴为家族四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林林总总,涵盖了中国近代百余年历史中的女性形象,但是无论是“旧”女性还是“新”女性,摆脱不了的都是宿命般的悲剧命运。

本文主要从各个女性形象中来分析《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字:《无字》女性意识悲剧《无字》书写了吴为家族四代女性的悲剧命运,作家从女性的视角展开对女性生存状况的书写,进而探讨女性的出路。

因为“女性问题不是单纯的性别关系问题或男女权力平等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历史的整体看法和所有解释。

女性的群体经验也不单纯是对人类经验的补充或完善,相反,它倒是一种颠覆和重构,它将重新说明整个人类曾以什么方式生存并正在如何生存。

”下面笔者将从具体的文本出发,以主人公血缘关系为线索,探求作品中表现的女性意识。

1.女性意识的缺失—墨荷女性意识是现代女性的“人”的意识的核心意识,而女性意识的缺失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一般思想特征。

墨荷是吴为家族的第一代女性,她出生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完全是男人的附属品的年代。

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之下,婚姻大事全部交给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父亲的一个草率的决定便使她开始了悲剧的一生。

墨荷嫁到夫家后,受到了夫家每一个人的虐待,墨荷的婆婆在终于有了机会报复别人对自己的虐待之后开始了对墨荷的虐待。

此外,墨荷夫家的其他女性在对待墨荷的问题上似乎也出奇的一致,墨荷由夫家的儿媳变成了夫家的奴仆,承包了叶家所有的脏活、累活。

更加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墨荷的丈夫叶志清,对自己年轻的妻子不但没有一点关爱和同情,反而把她仅仅当成性发泄的工具,让她一年生育一个不能成活的孩子。

《无字》中对墨荷生育的描写看似平淡却最令读者震撼。

她一人躲进菜园子的草棚里,坐在秫秸秆铺就的地上默默地承担着生产的痛楚,再一个人默默地看着每个不成活的孩子慢慢地死去,这种对苦难的超人忍受力源于她对自身命运、地位的麻木与无知。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摘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一直在寻求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

《无字》被她认可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对自己前面作品的总结。

确实如此,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无字》女性意识两性关系婚恋张洁的《无字》是一部描写女作家吴为祖孙四代的成长和婚恋,揭示二十世纪女性成长的历程及女性意识发展的作品。

更以吴为一生的婚恋为主线进而探讨了众多知识女性以及其他女性的婚恋悲剧。

女性的梦想与挣扎,控诉了男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了悲剧所存在的原因。

在痛定思痛的同时,张洁还对女性的未来进行了畅想。

这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一、两性意识《无字》对两性意识的探讨,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并延伸到二十一世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从墨荷与叶志清到第四代的禅月夫妇,通过她们家族的婚恋描写,作者对整个二十世纪两性意识的发展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两性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关系,进入父系社会后,这种关系一直以一种不和谐的姿态出现并长存几千年。

即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作为奴隶和生孩子的工具而存在。

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1】基于这种不平等关系,女性不得不奋起反抗而掀起全世界性质的女权运动,其中女性文学作品起到很好的先锋作用。

张洁是一位很负责任的女性主义作家,以写作的方式从不间断地为寻求一条女性解放之路而努力。

《无字》正是这么一部厚实的作品,为寻求一条两性和谐之路而努力探索。

墨荷家族祖孙四代都在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好男人。

评《无字》

评《无字》

女性命运的凄美挽歌——评张洁的《无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女作家中,张洁因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倍受争议。

她两次荣获“茅盾文学奖”,一直笔耕不辍创作至今。

从带有古典理想主义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穷思爱”的最高境界《祖母绿》,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深沉含蓄的改革文学《沉重的翅膀》到本世纪初气势恢宏的扛鼎之作《无字》,张洁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不仅审视衡量着历史,政治的演变本质,而且还深刻地剖析了在男权本位思想影响下,女性在爱情,家庭,婚姻和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不公。

作为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张洁以其对人生的悲悯俯瞰之姿,用《无字》为历代女性在爱情和婚姻间的突围谱写了一曲凄美的挽歌。

至于《无字》的文学价值,则更像武则天的无字碑那样等待着后人的评定。

为创作《无字》,张洁用了整整十二年,大量的时间用于准备资料。

为了实地考察书中涉及的地方,年近古稀的她吃了不少劳碌之苦,这也正是她对“写作是我生命的存在方式”的实践。

洋洋八十万字的《无字》全书分三部,从女作家吴为的家族视角和个人视角出发,对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行不同深度的回顾。

从吴为的外祖母墨荷,母亲叶莲子到女儿禅月,四代性格迥异的女性的爱情遭际,婚姻故事都伴随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

在作者不经意的安排下,一次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历史政治运动,一个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吴为一家四代女人的命运。

正是在内忧外患的宏阔社会背景下,《无字》向读者讲述了一部女性的苦难抗争史,一部“大爱”“大恨”的并存史。

正如《无字》扉页上所题写的《老子》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太深重的苦难恐怕难以表述,太饱满的感情恐怕难以言说,于《无字》之中,我们能够倾听的是对历史的反思,对灵魂命运的拷问。

一、沉重翅膀下的挣扎——三代女人的不幸婚姻亚里士多德曾说:“女性之所以是女性,是因为她缺少某种特质,我们应当看到,女性的本性先天就有缺陷,因而在折磨着她。

张洁小说《无字》的女性主义解读

张洁小说《无字》的女性主义解读

张洁小说《无字》的女性主义解读
刘月萍
【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3
【摘要】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此作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作品通过女作家吴为母系家族的四代女性不同婚姻和不同命运的展示,探索了男女两性在婚姻中的关系,揭示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及女性自身的弱点,为20世纪的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命运做了分析总结,并拆穿了男性神话,进而解构了爱情神话,解构了以父权文化为基础的男性中心社会.【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刘月萍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通化,13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解读张洁小说《无字》中吴为的悲剧命运根源 [J], 吴晓蓉
2.无字的呐喊——读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 [J], 王玲
3.从无瑕到无字:女性主义视域下张洁的婚爱小说解读 [J], 徐书奇
4.无字之“字”--重读张洁长篇小说《无字》 [J], 郭瑾
5.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张洁小说《无字》的解读 [J], 邱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

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的首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在文坛初露锋芒,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上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在国外她也颇有名气,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1998年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张洁陆续出版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并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这个世纪的《无字》和《知在》,张洁一直在用生命书写着时代的音韵。

她把写作触角深入到女性生存与社会境况领域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传达了作家的女性体验。

本文作者将利用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文学评论方法,从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切入,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和整体性的探讨,进而达到对张洁的文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做出相应的文学史评价。

《无字》这本书中通过描写三代女性的生命史,表现出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之中三位女性命运的沉浮。

全书以吴为的成长为主线,剥离出三代女性生命的悲欢离合。

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不断的枝叶繁茂。

我将以女性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诠释知识女性生存的尴尬与无助。

张洁的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

她的作品大多描述知识分子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贯穿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是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

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的文学。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到这个世纪初,除去教育程度的差异,大多坚忍、独立、无私。

在广阔的社会场景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尽管伤痕累累,尽管步履维艰,但从来没有放弃过。

因而这样的作品因书写女性而变得独树一帜,与男权话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0年代,在国内评论界,张洁的作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评论者指出张洁“始终以一种悲天悯人和人世俯瞰的精英姿态,传达对社会人生和女性的体验,成为80年代文学主流中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

”张洁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女性意识。

吴黛英在《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中指出,张洁的作品是“当代中国文学中女性和自我意识体现得最强烈、突出的代表”,“向广大妇女展示了一条自我解放的道路”,并对“以媚态取悦于男性的奴性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表示了极大的鄙视”。

【1】乐黛云对女性意识曾作过贴切的归纳。

她说:女性意识应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结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个是自然层面,从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和独特处境,从女性角度探讨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之外的女性所创造的“边缘文化”,及其所包含的非主流的世界观、感受方式和叙事方法。

【2】任一鸣在《解构与建构——中国女性文学与美学衍论》中也进一步指出,女性意识的内涵包括女性性别意识、女性自我意识和女性生命意识等。

【3】细读张洁的作品,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女性的终极关怀和殷切地希冀。

张洁小说里的主人公都有明确的身份和鲜明的个性,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环境中争取着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向众人诉说着专属于女性的点点滴滴。

张洁虽然常常否定自己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但她的创作却极具代表性。

纵观张洁的作品,大多以描写爱情和婚姻为主题。

爱情和婚姻本身构成女性生活的一部分,而张洁对它们的描述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她强烈的女性意识。

“有些女作家个体的创作较完整地显示出了爱情叙事的发展脉络。

被评论界广泛言说的张洁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她的作品序列里,囊括了‘建构爱的大厦——质疑爱情——解构爱情’几个阶段。

”这几个阶段描画出中国女性文学爱情叙事所走过的自己的曲折道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史.从梦想到颠覆,中国女性在男权话语中心的挣扎可见一斑。

【4】总的来说,张洁的《无字》是展现女性意识的一部优秀作品。

这部小说集张洁几十年的写作经验,在特殊旨在历史时空之下呈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其题材纵横捭阖,囊括半个世纪的历史事实,彰显出张洁社会思想、历史人文以及人生和人性等方面的升华。

用张洁自己的话说:“我觉得真的写作是从《无字》开始的”,“这是我竭尽全力写就的一本书,”“哪怕写完这部长篇马上就死,我也甘心了。

”【5】评论者也给予了《无字》相当的好评。

认为它“达到了张沽二十多年创作的最佳状态”,是作者“多年思想和艺术积累的一次能量的总爆发”,是作者的“大反省、大忏悔、大隐私”,《无字》“是柔弱女性面对男权社会所发出的可谓字字血泪的绝叫!”【6】等等。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一)对女性意识的界定“女性意识”是界定女性文学的重要依据,围绕“女性意识”的各种话题正被理论界广泛而深入地探讨着,在不断的辨析、补充、修正当中。

“女性意识”的概念逐渐明晰,即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以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7】文化运动所开启的女性文学被纳入“启蒙”的轨道之中,与“人”的觉醒与解放相重叠;80年代新时期文学在“人道主义”的背景中展示出的性别觉醒;90年代解构、颠覆男权中心话语的“个人写作”。

女作家徐坤就曾用“三次女性解放的高潮”描述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变化,强调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在中国作家中产生的影响。

【8】而女性意识也经历了“五四时期的觉醒期,30年代至70年代的消融期和80至90年代后的发展期。

【9】胡泊在《生命关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略论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中说道“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女性作家关于‘人’的觉解,另一方面便是以女性独有的生命存在为主体,在女性自我主体意识之下确证女性生命的价值。

关于女性深切的本已生命体验.其历史的存在往往和时间性构筑了女性作家在面对文学历史叙事中与正史对话的形式。

历史的真实性只能通过生命本身的客观存在才不会出现断点或真空状态。

在这样的历史中,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故而女性文学往往通过一个女人的生命事件。

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在历史的叙事中归还个人的生命的权利,这样的历史才能真实展现历史理性刻意摈弃的肓点。

这样的以情感方式诉诸理性,表达自我与主体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

在以性别意识主导下的生命叙事中,女性逐渐从‘他者’、‘第二性’的位置开始回归到与男性共存的历史主体的角色中来。

”(二)对张洁女性小说的研究张洁的创作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这也许是男性批评者们对于张洁研究远不如女性批评者们有热情的一个原因。

与之相应,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角度研究张洁,考察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其发展演变即是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之一。

首先要提到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的荒林教授,她以诚挚而客观的姿态,长时间地关注着女性文学的创作,也关注着张洁。

1995年,在其《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一文中就指出《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承接‘五四’新文学史上丁玲们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张洁走向了女性精神建构层级。

在张洁小说里,我们能读到女性充满智性思辨的自我定位,自我人格价值认定”,“充满了对自我完善、自我解放的自觉,【10】从而,她们有强大的承担社会、命运的主动性。

陈纯洁也指出上述几篇小说“揭示了女性的生存世界,讴歌了女性自尊自强的精神,反映了妇女解放新的历史要求和内涵,可谓是维护女性自身尊严的宣言,体现了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和成熟。

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代表了当代知识女性的思想形态和心理状态”,“张洁自觉地完成了女性文学的历史使命而独领风骚于摇曳多姿的女性文苑中”【11】牛玉秋也认为张洁的小说凝结着作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痛苦思考”,“她们认定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她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不能放弃、不可交换的原则”【12】梁旭东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崛起与张洁的方舟》也是较有分量的一篇研究论文。

论者肯定了《方舟》在新时期女性小说崛起之初的先驱意义和启蒙意义,并称这篇小说“已经触摸到女性主义的内核,【13】周晔全面回溯了张洁过去二十年的创作中真爱理想建构与解构的全过程,认为这表达了女性对于平等美好男女关系最为坚执的追求,也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14】张京在举行的关于张洁及《无字》的讨论中又强调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女作家,张洁的意义在于,在女性文学湮没无声的时代发出了第一声关于女性话语权力的觉醒和表述。

她本身就是宣言,代表了一种女性独立发言的姿态,构成了一个品牌。

她把女性多种层面的生存、情感、精神等的苦痛体验,从被遗忘和忽略的角落中凸显了出来。

”【15】研究中,一些论者也指出张洁女性观中矛盾、局限和偏颇之处。

孙祖娟和李海燕都指出作家在强调女性自尊自强时参照的却是男权化的价值标准,因此她的抗争只能是一种“无望的救赎”【16】“一场女性救赎失落的悲剧”【17】陈娟和牛玉秋分别论及作家对男性的批判带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18】“对男性既失望又渴望的心理,实际上反映了张洁妇女观的不彻底性”【12】胡玉伟指出作家的“激进与犹疑”中的“性别对抗意识”【19】杨玲更发现了作家的“逆向性别歧视”,即反过来女性歧视男性【20】两位论者都认为两性间的敌对状况无助于美好和谐的两性世界的建立。

李红利和荒林也指出张洁“没有考虑到两性之间的一种平等对话的必要性,整个文本拒绝男性参与对话”,“基本上都是女性的自言自语”,“在某种意义上说,她还站在年代的高度上。

虽然在自我的向度上有所突破, 但确实是比较有限的。

有限的意义追寻虽然深刻而执著,可是跨不过去的疯狂犹如大山,挡住了她的人物的出路”【15】对于张洁书写两性关系时对生理性因素的规避和贬抑这一明显的“症候”,研究者们的分析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观点认为这说明作者仍是用男性视角、男性立场来看待性问题,正是作者女性观存在着矛盾和局限的表现。

“暴露了她内心的空虚,这又使她回归了传统她竭力想从一种偏见中走出来,却使她走进了另一种偏见”【21】另一类观点则是将作者的这种处理视为一种策略通过贬抑生理性来极力提升精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