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山丹县南关学校石敏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塑造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们自私自利、冷漠、嫉妒、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焦虑、害怕挫折、缺乏毅力。对于这些学生,如果引导合理,教育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及表现

有识之士曾经提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是缺憾的学生。而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研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问题症状。我认为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焦虑型心理及表现

这些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对学习过分担扰,表现为上课不能十分专注,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老师叫自己起来发言。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2、自卑型心理及表现

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先天不足或在学习中遭到失败时,总是感到恐慌或焦虑,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别人,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高声说话,见了老师不敢主动打招呼,考试后往往沉浸在自责之中,从而产生自卑、失望的心理。这种人大多成绩较差,精神不振。

3、自傲型心理及表现

这种学生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只有自己行,甚至发展到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好好做,这种学生常常是基础比较好,头脑比较灵活,或有一技之长。

4、嫉妒型心理及表现

有这种情况的同学,心胸狭窄,往往只把一两个人视为知己,其余的人视为路人。特别对班组中的竞争对手心怀不满,见到竞争对手学习受到挫折,心里就暗自高兴,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

5、自私型心理及表现

自私指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的行为。有自私行为的孩子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件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自私的孩子往往被动地接受家长调控,没有主动与别人求得沟通的要求,思维在自己想象的范围内驰骋,即使是直近亲属也缺乏热情,在集体生活中无所适从,竞争力差,缺乏生存本领。而且易承诺,但不守信。这些孩子往往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侏儒。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父母的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关系紧张

不良的家庭关系(主要是夫妻关系恶化)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因父母不和、经常打架或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而感到烦恼的小学生占21.5%。父母关系紧张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打骂.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易使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甚至凶狠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关系紧张,双方都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容易使孩子接受外界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脱离健康的成长道路。有些年龄尚小的学龄儿童出现较严重的反社会行为,便与不良的家庭关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3)错误的家教方式

强制型家教

强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提出要求时态度生硬,不容反驳,有时甚至采用威胁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很难起到实际作用。有的孩子由于惧怕家长的威严,担心受到责骂和皮肉之苦,会暂时屈服,变得怯懦,多虑,优柔寡断,亦步亦趋;有的则会走向反面,反抗粗暴,满不在乎;还有的可能学

会阳奉阴违,当着父母的面老老实实,背着父母则为所欲为,成为“八面玲珑”

⑴式的人。

放任型家教

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顺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易受外界诱惑,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有的家长不仅对孩子放任自流,而且对孩子持冷漠态度,这会使孩子的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生活没有乐趣,制造事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不一致型家教

家长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母管父护;父严母慈;父母管、(外)祖父母护;有的家长甚至因为教育意见分歧而争吵、打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无法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结果也就把家长的教育意见统统当作耳旁风,不予重视。

以上这几种错误的家教方式都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破坏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正常的感情联系,父母的教育不能发生深刻、持久的效力,同时也使孩子出现许多情绪问题,有的还构成持续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这些问题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

3、学校教育因素

(1)学校教育方式不当

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说穿了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育还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培养,轻后进生转化;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和疏远,最终有可能造成人际交往焦虑。同时,还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挖苦、讽刺学生等不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此外,由于教育评价的弊端,使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