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媒传播病原微生物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知识点

病原微生物知识点

病原微生物知识点病原微生物是指那些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可以进入宿主体内并繁殖,从而导致机体功能异常或损害。

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的疾病。

一、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四大类。

以下是对每类病原微生物的简要介绍: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

它们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常见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2.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繁殖。

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各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人体表面或内部,并引起真菌感染。

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复杂的生物体,它们可以寄生在人体中,并引发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疟原虫等。

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微小的飞沫中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可以被他人吸入,从而感染其他人。

2. 食物和水传播: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当食品或水源被污染,而人们接触到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时,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进入人体。

3. 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受污染的物体传播。

例如,肺结核病菌可以通过与患者亲密接触来传播。

4. 虫媒传播: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虫子或昆虫传播。

例如,疟疾就是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三、常见疾病及其病原微生物1.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2. 肺炎:由肺炎球菌等致病细菌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肺炎症状包括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如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出发,分别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对于评价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中的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播机制解析

流行病学中的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播机制解析

流行病学中的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播机制解析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传播和流行规律的科学。

病原体的传播机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机制对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面解析流行病学中的传播途径及病原体传播机制。

一、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进行传播,常见的疾病如流感、肺结核等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空气传播的传染源可以是病人,也可以是患者远离现场后的病原体悬浮在空气中。

病原体经过咳嗽、打喷嚏、说话、呼吸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健康人通过呼吸道吸入这些含有病原体的空气而感染疾病。

空气传播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悬浮传播和沉降传播。

悬浮传播是病原体经由咳嗽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形成悬浮微粒,通过气流传播到健康人的呼吸道。

沉降传播是指病原体悬浮微粒在空气中逐渐沉降,落到密闭环境中,然后被健康人吸入感染。

二、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飞沫从传染源经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并直接接触到健康人的眼、鼻、口腔等黏膜部位而感染。

常见的飞沫传播疾病有麻疹、流感等。

飞沫传播的机制主要是病原体悬浮在液体微滴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

这些悬浮的液体微滴直径较小,一般小于5微米,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达到远距离传播的效果。

三、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传播,主要通过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

例如爱滋病、乙肝等就是通过接触传播的。

接触传播的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感染源和易感人直接接触,包括近距离的接触和密切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是指通过共用物品、污染的环境等媒介传播病原体。

四、水传播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水介质传播疾病,主要是因为水源受到污染。

水传播的疾病有霍乱、肠道传染病等。

病原体主要通过摄入污染水源感染。

五、虫媒传播虫媒传播是指蚊子、跳蚤、苍蝇等昆虫作为媒介传播疾病,这些昆虫叮咬感染病人后,再叮咬健康人,使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

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各种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了解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对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

1.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宿主的呼吸道排出的飞沫进行传播。

飞沫包括大量液滴和微小的粒子,其中携带了病原菌或病毒。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大量的飞沫。

非常近距离的接触才会受到飞沫传播的影响。

2.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悬浮颗粒进行传播。

病原微生物会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唾液或分泌物进入空气中,并随着空气流动传播到其他人的呼吸道中。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近距离或长距离传播。

3. 食物和水传播食物和水是病原微生物的常见传播媒介。

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

这些食物或水可能被病原菌或病毒污染,如果未经过适当的消毒或加热处理,人们食用后就会被感染。

4.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受到感染者的皮肤、黏膜或体液而传播病原微生物。

直接接触包括触摸带有病原微生物的人或物;间接接触包括触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体后再接触自己的皮肤、黏膜等。

5.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母体将病原微生物传递给其子代。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通过胎盘传播、母乳喂养或妊娠期感染引起。

例如,孕妇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6. 虫媒传播虫媒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昆虫或其他类似的无脊椎动物进行传播。

这些昆虫可以是蚊子、跳蚤、苍蝇等,它们在叮咬人体时携带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为了预防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如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2.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减少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机会。

3. 保持食品和水源的卫生,正确加热或消毒处理。

4.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带有病原微生物的人或物后。

5. 定期进行虫媒防控,如减少室内蚊虫滋生的环境,使用防蚊虫措施等。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如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出发,分别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对于评价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如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出发,分别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对于评价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指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指标nd(根据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2 edition,Vol. 1 Recommendations, WHO, 1993编译)a表, 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值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所有供饮用的水大肠杆菌(E. coli)或耐热性大100mL水中不得检出引起肠道疾病及其他水媒饮用水中不得含有水媒性病原体;水媒性病肠菌(thermotolerant coliform 性传染病原体往往来源于粪便汚染;大肠杆菌是粪便b,cbacteria) 汚染指示物,耐热性大肠菌可作为其代替指标进入配水管网的处理水大肠杆菌或耐热性大肠菌b100mL水中不得检出同上水厂出水应达到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Total coliform 100mL水中不得检出同上总大肠菌容易检测,也普遍作为粪便汚染指bacteria) 示物配水管网中的処理水大肠杆菌或耐热性大肠菌b100mL水中不得检出同上微生物有可能在配水管网中繁殖,应保证管网中的水达到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 100mL水中不得检出。

对于大型供水同上同上系统,在检样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12个月期間95,的水样中不得检出a 在检测出大肠杆菌或总大肠菌时应立即进行调查。

大肠杆菌的情況下至少应重复采样,若仍检测出则应进一步査明原因。

b 虽然大肠杆菌是更准确的粪便汚染指示物,耐热性大肠菌也可作为替代指标。

必要时应进行确认试验。

总大肠菌不能作为农村给水的卫生质量指标,特別在热带地区,未加处理的水中往往有许多卫生上并无重要意义的细菌。

c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给水中普遍存在粪便性汚染,在这种情況下,国家监测机构应制定改善供水条件的中期目标。

- 1 -表,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化学指标A. 无机物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mg/L)a锑(antimony) 0.005 (P) 三氧化锑有可能致癌(IARC Group 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LOAEL推算出适用于2B);长期摄取锑的主要影响包括寿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003 mg/L;命缩短,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变化考虑实际定量界限,暂定为0.005 mg/L,安全系数约为250 b砷(arsenic) 0.01 (P) 引起皮肤癌及其他癌症(IARC Group 1) 根据以人为对象的考察结果计算出的浓度-5为0.00017 mg/L(危险率10),考虑实际定量界限,暂定为0.01 mg/L,相应危险率为-46x10钡(barium) 0.7 怀疑会引起心血管病;鼠类试验表明根据NOAEL推算出适用于人的TDI,由此较低浓度也会引起收缩压上升得出的浓度为0.7 mg/L,以此作为指标值铍(beryllium) 很有可能致癌(IARC Group 2A);会无充分依据来设定指标値,但铍在水中的浓影响DNA,引起基因变异或染色体度往往很低,不至于产生大的影响异常硼(boron) 0.3 长期摄取会引起轻度胃肠炎;动物试根据动物试验得出的NOAEL 推算出适用于验观察到睾丸萎缩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3 mg/L,以此作为指标值镉(cadmium) 0.003 很有可能致癌(IARC Group 2A);摄取根据PTWI推算的浓度为0.003 mg/L,以此的镉主要在肾脏积蓄引起疾病;尚作为指标值无经口摄取引起癌症的确证铬(chromium) 0.05 (P) 6价铬会引起肝癌(IARC Group 1);3价沿用0.05mg/L作为暂定指标值,该浓度不会引铬则尚无数据表明其致癌(IARC Group 起显著健康影响3)铜(copper) 2 (P) 高浓度引起胃痛,長期摄取引起肝根据PMTDI计算的2mg/L作为暂定值(因为硬化;对幼儿的影响可能更显著;产生铜的毒性問題不明点尚多)水的异味氰(cyanide) 0.07 剧毒;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甲状腺等根据仅有的一例动物试验得出的LOAEL推算出适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07 mg/L,以此作为指标值- 2 -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mg/L)续表 2 氟化物(fluoride) 1.5 人体必要元素;尚无数据表明其致无必要对现行指标值1.5 mg/L进行修订癌(IARC Group 3);高浓度引起氟斑牙、氟骨症铅(lead) 0.01 有可能致癌(IARC Group 2B),动物试验根据以幼儿为对象的PTWI得出的浓度为发生肾脏肿瘤;在骨格中积蓄,影响0.01 mg/L,以此作为指标值代谢;影响中枢和末梢神经;对幼儿影响更显著锰(manganese) 0.5 (P) 人体必要微量元素;具有神经毒性无研究结果可作为计算指标值的依据;但经(由含锰粉尘引起),但尚无通过饮验表明0.5 mg/L的暂定指标值足以保证人水中毒的事例;影响水的感官性状体健康汞(mercury) 0.001 无机汞具有肾毒性;甲基汞影响中枢根据甲基汞的PTWI得出的浓度0.001 mg/L作神经系统;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受甲基为总汞的指标值汞影响的危险性更大钼(molybdenum) 0.07 人体必要元素;无数据表明经口摄取根据以人为对象的NOAEL推算出TDI,由会导致癌症此得出的浓度为0.07 mg/L,以此作为指标值镍(nickel) 0.02 容易被肺部吸收,怀疑有致癌性(但根据有限的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数据不足) 适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02mg/L,以此作为指标值;该浓度对镍过敏者也是安全的 -硝酸盐(nitrate as NO) 50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无直接致癌性,指标值是针对正铁血红脘症制定的;根据3但若受内外因素作用生成N-亚硝基流行病学研究結果,得出硝酸性氮浓度10 -- 化合物,则有可能导致胃癌等(但证mg/L,相当于NO3浓度50 mg/L(as NO);NO32-) 3 (P) 亚硝酸盐(nitrite as NO据尚不充分);亚硝酸盐以及硝酸盐和硝酸盐导致正铁血红脘症的效力比为12-转化为亚硝酸盐会导致正铁血红脘0:1(摩尓比),由此换算出NO浓度3 mg/L;2症,3个月以内的婴儿最易受影响考虑两者综合作用,要求两者浓度与指标值之比的和不超过1 硒(selenium) 0.01 人体必要元素;尚无数据表明硒及根据以人为对象的NOAEL推算出TDI,由其化合物致癌(IARC Group 3);长期摄此得出的浓度为0.01 mg/L,以此作为指标取主要对指甲,头发,肝脏产生影响值铀(uranium) 在肝脏积蓄,引起肝病无充分数据提供制定指标值的依据- 3 -- 4 -续表 2 B. 有机物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g/L)烷烃氯化物 (Chlorinated alkanes)四氯化碳? 2 有可能导致肝癌(IARC Group 2B);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carbon tetrachloride) 动物试验(鼠类)有肝肿瘤等发生;无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g/L,以此遗传毒性作为指标值二氯甲烷? 20 有可能导致肝癌(IARC Group 2B);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dichloromethane) 无遗传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g/L,以此作为指标值 1,1-二氯乙烷? 不明无充足依据来设定指标值 (1,1-dichloroethane) b1,2-二氯乙烷? 30 有可能导致血管癌(IARC Group 2B);根据鼠类试验结果推算出的浓度为30 ,g/L-5(1,2-dichloroethane) 有遗传毒性 (危险率10),以此作为指标值 1,1,1-三氯乙烷 2000 (P) 大量摄取导致脂肪肝;尚无数据表明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1,1,1-trichloroethane) 其致癌(IARC Group 3)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00,g/L,以此作为暂定指标值乙烯氯化物类 (Chlorinated ethenes) b氯乙烯5 导致肝癌(IARC Group 1);並有可能引根据鼠类致癌试验推算出的浓度为5 ,g/L-5(vinyl chloride) 起肝细胞肿瘤、脑肿瘤、肺肿瘤、淋巴(肝肿瘤危险率10)及血液组织悪性肿瘤等;具有遗传毒性1,1-二氯乙烯 30 尚无数据表明其致癌(IARC Group 3);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LOAEL推算出适用于(1,1-dichloroethene) 具有肝、肾毒性;有试验表明其遗传毒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30 ,g/L,以性此作为指标值 1,2-二氯乙烯 50 鼠类试验有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増根据鼠类毒性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1,2-dichloroethene) 高,胸腺和肺重量減小现象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50,g/L,以此作为指标值三氯乙烯 70 (P) 尚无数据表明其致癌(IARC Group 3);根据鼠类毒性试验得出的LOAEL推算出适(trichloroethene) 鼠类试验有肺、肝肿瘤发生(大剂量) 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70,g/L,以此作为暂定指标值- 5 -续表 2续表 2 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g/L)四氯乙烯 40 高浓度影响中枢神经,低浓度引起肝根据鼠类毒性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tetrachloroethene) 、肾病变;有可能致癌(IARC Group 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40,g/L,2B);无遗传毒性以此作为指标值芳香烃类 (Aromatic hydrocarbons) b苯10 高浓度影响中枢神经,低浓度具有血根据与白血病有关的研究,推算出的浓度-5(benzene) 液毒性,导致白血病(IARC Group 1) 为10 ,g/L(危险率10),以此作为指标值甲苯 700 职业暴露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有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LOAEL 推算出适用于(toluen) 一定的胚胎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70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二甲苯? 500 急性毒性低;未发现有致癌性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xylenes)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50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乙苯 300 急性毒性低;未发现有致癌性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ethylbenzene)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30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苯乙烯 20 急性毒性低;职业暴露会影响粘膜组织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styrene) 和中枢神经;有肝毒性;动物试验有肺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g/L,以肿瘤发生;IARC Group 2B 此作为指标值 b苯并[a]芘 0.7 致癌物质;有遗传毒性根据致癌危险率评价推算出的浓度为0.7 -5(benzo[a]pyrene) ,g/L(危险率10),以此作为指标值氯苯 (Chlorinated benzenes)一氯苯(MCB) 300 急性毒性低;高浓度经口摄取会影响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monochlorobenzene) 肝、肾和造血系统;致癌性证据不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300 ,g/L,以足,但高浓度会发生肝瘤此作为指标值 1,2-二氯苯(1,2-DCB) 1000 急性毒性低;高浓度经口摄取会影响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1,2-dichlorobenzene) 肝和肾;无遗传毒性;无致癌性证据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1000,g/L,以此作为指标值 1,3-二氯苯(1,3-DCB) 不明无充足依据来设定指标值;但很少发现在(1,3-dichlorobenzene) 饮用水中有1,3-DCB- 6 -续表 2续表 2 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g/L)1,4-二氯苯(1,4-DCB) 300 急性毒性低;鼠类试验有肾肿瘤、肝细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LOAEL推算出适用于(1,4-dichlorobenzene) 胞腺瘤和癌发生(IARC Group 2B);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300 ,g/L,以无遗传毒性此作为指标值总三氯苯(TCBs) 20 中等急性毒性(肝脏);无慢性毒性试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trichlorobenzene (total)) 验结果;无遗传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其他 (Miscellaneous)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DEHA) 80 短期毒性低;高浓度投用引起鼠类肝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di(2-ethylhexyl)adipate 病变;IARC Group 3;无遗传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8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8 急性毒性低;长期投用引起鼠类肝细胞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DEHP) 癌;IARC Group 2B;无遗传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8 ,g/L,以此di(2-ethylhexyl)phthalate 作为指标值 b丙烯酰胺 0.5 致癌性(乳腺、甲状腺、子宮);有遗传根据致癌危险率评价推算出的浓度为0.5 -5(acrylamide) 毒性;IARC Group 2B ,g/L(危险率10),以此作为指标值表氯醇(3-氯-1,2-环氧丙烷) 0.4 (P) 引起局部剧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LOAEL推算出适用于(epichlorohydrin) 吸入引起鼻腔扁平细胞癌;经口摄取导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4 ,g/L,以致前胃肿瘤;IARC Group 2A;有遗传此作为暂定指标值毒性六氯丁二烯(HCBD) 0.6 鼠类长期经口投用有肾肿瘤发生;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hexachlorobutadiene) IARC Group 3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6 ,g/L,以此作为指标值乙二胺四乙酸 (EDTA) 200 (P) 低毒性;关于致癌性的数据很少根据JECFA(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席专家(edetic acid (EDTA)) 委员会)推荐的TDI得出的浓度为200,g/L,以此作为暂定指标值次氮基三乙酸(NTA) 200 急性毒性低;鼠类长期高浓度投用有肾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nitrilotriacetic acid) 肿瘤发生;IARC Group 2B;无遗传毒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0 ,g/L,以性此作为指标值- 7 -续表 2 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g/L) 续表 2 二烃基锡(dialkyltins) 有免疫毒性无充分依据来制定指标值三丁基氧化锡(TBTO) 2 有免疫毒性;无遗传毒性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 推算出适用于(tributyltin oxide)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 ,g/L,以此作为指标值C. 杀虫剂,除草剂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g/L)b-5草不绿 (alachlor) 20 遗传毒性不明确;鼠类试验表明其有数学模型推算得出相对于鼻癌危险率10的浓度为2致癌性(鼻腔、胃、甲状腺等) 0,g/L,以此作为指标值涕灭威 (aldicarb) 10 乙基胆碱酯酶抑制;无遗传毒性和致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癌性(IARC Group 3)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1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艾氏剂,狄氏剂 (aldrin/dieldrin) 0.03 剧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无遗根据犬、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传毒性;IARC Group 3;狄氏剂在人体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03 细胞内积蓄 ,g/L,以此作为指标值阿特拉津 (atrazine) 2 引起乳腺肿瘤;无遗传毒性;IARC 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Group 2B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g/L,以此作为指标值苯达嗪 (bentazone) 30 无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根据犬、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 推算出适用于人的TDI(高浓度对血液的影响),由此得出的浓度为3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羰呋喃(carbofuran) 5 乙基胆碱酯酶抑制;无遗传毒性和致根据临床数値得出的NOAEL推算出TDI,癌性由此得出的浓度为5 ,g/L,以此作为指标值氯丹 (chlordane) 0.2 引起肝肿瘤;无遗传毒性;IARC Group 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2B;有生物积蓄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2 ,g/L,以此作为指标值- 8 -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g/L)续表 2 绿麦隆 (chlorotoluron) 30 引起肾肿瘤;无遗传毒性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3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滴滴涕 (DDT) 2 在脂肪细胞和乳汁内有积蓄性;可根据试验得出的NOAEL(鼠、猴、人)推算能引起肝肿瘤(IARC Group 2B) 出适用于儿童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 ,g/L,以此作为指标值 b1,2-二溴-3-氯丙烷? 1 可能引起胃、肾、肝癌(IARC Group 2B);以鼠类试验为依据,运用数学模型推算出的-5(1,2-dibromo-3-chloropropane) 有遗传毒性安全浓度(癌发生率10)为1 ,g/L,以此作为指标值2,4-二氯苯氧乙酸 (2,4-D) 30 可能影响肾、脑细胞(IARC Group 2B);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无遗传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3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 1,2-二氯丙烷? 20 (P) 有引起肝细胞肿瘤的试验结果;IARC 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1,2-dichloropropane) Group 3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 1,3-二氯丙烷? 急性毒性低;有结果表明其对细菌系无制定指标值的充分依据 (1,3-dichloropropane) 统有遗传毒性b1,3-二氯丙烯? 20 有直接致突变性;有试验结果表明根据鼠类试验结果,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出(1,3-dichloropropene) 其引起前胃、膀胱、肺、肝部肿瘤;IARC 的安全浓度为20 ,g/L(癌症危险率1-5Group 2B 0),以此作为指标值二溴化乙烯充分依据表明其对动物致癌(IARC 现有数据尚不足以作为制定指标值的依据(ethylene dibromide) Group 2A);有遗传毒性七氯和环氧七氯 (heptachlor and 0.03 损坏肝和中枢神经系统;IARC Group 根据犬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heptachlor epoxide) 2B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0.03 ,g/L,以此作为指标值 b六氯苯 (hexachlorobenzene) 1 IARC Group 2B;多种动物试验发生肿根据鼠类试验(肝肿瘤)结果,运用数学模型瘤计算得出的安全浓度为1 ,g/L(癌症危险率- 9 -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g/L)-510),以此作为指标值续表 2 (isoproturon) 9 急性毒性低;遗传毒性不明显;引起诱根据犬、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导酶和肝扩大;动物试验有肝细胞肿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9 ,g/L,瘤发生以此作为指标值高丙体六六六 (lindane) 2 促进肿瘤发生(肝和肾);IARC Group 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2B;无遗传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 ,g/L,以此作为指标值2-甲-4-氯苯氧基乙酸 (MCPA) 2 IARC Group 2B;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根据鼠类实验得出的NOAEL(肾和肝毒性)推算出适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 ,g/L,以此作为指标值甲氧苯 (methoxychlor) 20 无遗传毒性;IARC Group 3;鼠类试验发现根据兔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有致癌性(肝、睾丸) 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丙草胺 (metolachlor) 10 部分鼠类试验有肝部、鼻腔肿瘤发生根据犬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无遗传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1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 (molinate) 6 无致癌性和遗传毒性;鼠类试验有生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殖力损害发生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6 ,g/L,以此作为指标值(pendimethalin) 20 无明显致癌性和遗传毒性;鼠类试验发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现有轻微肝毒性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五氯苯酚 (pentachlorophenol) 9 (P) 高浓度引起成长速度降低,血浆甲状腺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激素水平降低,肝、肺、肾、肾上腺重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9 ,g/L,以此量増大,影响肝功能等;有胚胎毒性、作为指标值免疫毒性、神经毒性;致突变性不強二氯苯醚菊酯 (permethrin) 20 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无遗传毒性;IARC 根据肝毒性的NOAEL推算出TDI,由此得出Group 3 的浓度为2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丙酸缩苯胺 (propanil) 20 本身无遗传毒性,但其代谢产物有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推算出适用于遗传毒性;无证据说明其致癌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0 ,g/L,以- 10 -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设定依据指标值(,g/L)此作为指标值续表 2 达草止 (pyridate) 100 无遗传毒性;无致癌性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肾增大)推算出适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100,g/L,以此作为指标值西玛嗪 (simazine) 2 对哺乳动物无遗传毒性;有试验发现根据鼠类试验得出的NOAEL(致癌性和长母鼠乳腺肿瘤;IARC Group 3 期毒性)推算出适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2 ,g/L,以此作为指标值氟乐灵 (trifluralin) 20 高纯度品无遗传毒性,但低纯度品可根据犬类试验得出的NOAEL(肝脏影响)推能含遗传毒性物质;无证据说明其算出适用于人的TDI,由此得出的浓度为致癌;IARC Group 3; 20 ,g/L,以此作为指标值 2,4-二氯苯氧乙酸和MCPA以外的氯苯氧基系列除草剤 (chlorophenoxy herbicides other than 2,4 D and MCPA)2,4-二氯苯氧乙酸B 90 IARC Group 2;无充分依据来评价其对根据鼠类试验(体重、器官重、血液)得出的(2,4-DB) 人体的致癌性;右栏设定依据基于NOAEL推算出TDI,由此得出指标值对其他毒性临界値的研究二氯丙酸 (dichlorprop) 100 根据鼠类试验(肾毒性)得出的NOAEL推算出TDI,由此得出指标值 2,4,5-涕丙酸 (fenoprop) 9 根据犬类试验(肝影响)得出的NOAEL推算出TDI,由此得出指标值 2-甲-4-氯丁酸 (MCPB) 尚无依据来指定指标值MCPP2-甲-4-氯丙酸(mecoprop) 10 根据鼠类试验(肾重量)得出的NOAEL推算出TDI,由此得出指标值 2,4,5-三氯苯氧基乙酸 9 根据鼠类试验(体重、肝、肾)得出的NOA(2,4,5-T) EL推算出TDI,由此得出指标值编译者注:个别有机化合物(农药)的中文译名未能查出,表中只给出了原文名称。

饮用水安全知识

饮用水安全知识

饮用水安全知识确保流行病学安全流行病学安全是指防止水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水质微生物质量安全。

一般来说,水媒传染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是腹泻,污染源主要是人类或动物粪便污染的水。

目前,微生物污染仍然是饮用水安全的最大威胁。

不引发急慢性中毒安全饮用水应确保人们终身饮用不会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以及潜在的长期危害。

近年来,水的化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化学物质在水中停留时间长,大部分不易降解,可直接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

高浓度和短期作用于人体可产生急性毒性;长期低浓度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作用。

感官性状良好水质的感官性状,即水的外观、色、嗅和味,是人们判断水质及其可接受程度的首要和直接指标。

饮用者几乎完全依赖于自己的感官来判断水质及其安全性。

如果水的混浊度很高,有异色或令人厌恶的臭味,就会使饮用者感到不安全而拒绝饮用。

当然,感官性状良好的水并不意味着一定安全。

饮用水必须消毒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是要杀死或灭活致病微生物。

为保证饮用水安全,消毒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目前主要的消毒方式有用氯气、氯胺、臭氧和紫外线消毒等。

为了保证从用户龙头出来的水仍有消毒作用,在自来水中可能会有一些消毒剂的气味。

消毒剂的主要副产物有氯仿、二氯乙酸、氯化腈、溴酸盐、甲醛和亚氯酸盐等。

只要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不超过标准规定,对人体健康就没有害处。

PH值、硬度和氟化物与健康有关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清洁天然水的ph值应为中性,即为7左右。

ph值是水质净化时的重要控制指标,过低的ph值会腐蚀金属管道和容器,过高容易引起结垢,影响加氯消毒效果。

我国饮用水的ph值标准为6.5~8.5。

饮用水ph值在正常范围情况下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水的硬度由溶解在水中的钙和镁组成,换算成mg/L碳酸钙作为测量单位。

饮用水的硬度太高。

开水时,锅里会形成水垢,这也会影响味道;如果硬度太低,很容易腐蚀管道。

我国饮用水硬度标准限值为450 mg/L,饮用水硬度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进入人体并繁殖,引起不同的疾病。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病原微生物的种类1.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

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能力,因此针对不同病毒的疫苗需要不断更新。

2.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分为许多属,常见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

不同细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例如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等。

细菌可以通过空气、飞沫、食物、水等途径传播。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分生孢子的生物,有些真菌可以感染人类,导致真菌病。

常见的真菌病有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

真菌可以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

4. 原虫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常见的原虫有疟原虫、弓形虫等。

原虫疾病常常是通过蚊虫等媒介传播。

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的前提是有大量的病原体分泌到空气中,并且人们长时间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中。

2. 食物传播食物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

例如,霍乱弧菌可以通过食物或水传播,引起霍乱病。

食品安全卫生是预防食物传播的关键。

3. 粪口传播粪口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粪便或口腔传播。

例如,肝炎病毒可以通过粪便传播,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可以通过口腔传播。

避免污染和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粪口传播的关键。

4. 虫媒传播虫媒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蚊虫、跳蚤等媒介传播。

例如,疟疾、黄热病等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了病原体的蚊子传播。

灭蚊、防蛀、消灭老鼠是预防虫媒传播的关键。

总之,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传播途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建立健康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食品安全、加强疫苗接种、消灭污染源等都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传播途径的概念

传播途径的概念

传播途径的概念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1.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传播,
如流感病毒、结核菌等。

2.水传播:病原体通过水源如饮用水、游泳池等传播,如
肠道病毒、霍乱弧菌等。

3.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及其包装材料等传播,如沙
门氏菌、李斯特菌等。

4.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源或接触污染环境
等传播,如性病、麻风等。

5.生物媒介传播:病原体通过某些生物媒介如蚊、蚤、鼠
等传播,如疟疾、鼠疫等。

此外,传播途径还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直接从传染源到达易感者,如接触传播;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中间宿主或媒介物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如空气传播和水传播等。

在预防传染病传播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传染病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如隔离传染源、消毒环境、使用防护用品等。

同时,对于个人而言,也需要采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来预防传染病传播,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等。

总之,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关键环节之一,了解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

介水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

水源性传染病是指存在于人类粪便、污水和垃圾中的病原体污染水源和人们接触或饮用而引起的传染病。

水源性传染病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也称为水源性传染病。

流行的原因有两个:1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源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消毒就供应给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配水和蓄水过程中再次受到病原菌污染。

地表水和浅井水极易受病原菌污染,导致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水源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三种:1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等;2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

3原生动物,如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日本血吸虫。

它们主要来自人类排泄物、生活污水、医院、牲畜屠宰、皮革和食品工业废水。

水源性传染病流行特点为:1水源严重污染后可流行,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患者,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

如果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发病可能会持续一年四季。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病史。

3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加强饮用水净化消毒,可迅速控制疾病流行。

一旦发生水源性传染病,危害会很大。

由于饮用同一水源的人较多,医教|教育网采集的患者往往数量庞大;此外,病原体一般能在水中存活数天甚至数月,有的还能繁殖生长。

一些肠道病毒和原虫包囊不容易用常规消毒方法杀灭。

据悉,可通过水传播的传染病约有40种,如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肝炎、脊髓灰质炎、结膜炎等病毒性疾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痢疾等寄生虫病。

最常见的水源性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

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新德里,从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到一九五六年一月,由于集中供水水源被生活污水污染,传染性肝炎暴发,一百七十万人中有二万九千三百例黄疸病例。

隐孢子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由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腹泻是世界上常见的腹泻病因。

如果患有隐孢子虫病的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饮用水或饮用水源,就会导致隐孢子虫病的水媒流行。

一九八七年美国佐治亚州发生疫情时,当地六万四千九百名居民中有一万三千多人感染腹泻,从病人的粪便和工厂水中检出隐孢子虫。

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对人类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方案

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对人类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方案

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对人类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方案引言: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给人类,对人类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传播途径对人类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方案。

一、空气传播部分病原微生物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如气溶胶传播的流感病毒、结核病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空气中可以长时间悬浮,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散播,极大地增加了感染风险。

应对方案:1. 加强通风换气:增加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污染物滞留,降低感染风险。

2. 戴口罩:合理使用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3.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咳嗽礼仪,避免直接用手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减少病原微生物的进入。

二、飞沫传播许多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主要通过飞沫,如麻疹、SARS等。

飞沫传播距离短,但传播速度快,易引起聚集性感染。

应对方案:1.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 确保个人卫生: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捂嘴,有效减少飞沫传播。

3. 接种疫苗:适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飞沫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

三、接触传播很多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传播,如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就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伤口或黏膜接触感染物、接触被污染的物体等。

应对方案:1. 手卫生: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是遏制接触传播的关键。

2. 食品安全:食品加工和储存环节要严格遵守食品卫生规范,减少食品污染及由此导致的接触传播疾病发生。

3. 环境清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到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体。

四、水源传播部分病原微生物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给人类,如霍乱弧菌、栓状梭菌等。

应对方案:1. 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监管,建立完善的水源保护机制,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2. 食品安全:注重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要求,减少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传染病按发病环境的水源性传染病

传染病按发病环境的水源性传染病

传染病按发病环境的水源性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于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根据传染源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水源性传染病是一类常见而又危险的传染病。

水是生命之源,但当水源受到污染时,就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本文将对水源性传染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水源性传染病的定义水源性传染病是指通过水源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致病因子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其他微生物。

当人们摄入被这些致病因子污染的水后,就有可能感染上这些疾病。

二、水源性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致病因子,水源性传染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水源性传染病包括霍乱、肠道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这些疾病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发病率和传播途径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水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水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饮用受污染的水、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接触污染的水和土壤等。

其中,饮用受污染的水是最为常见的传播途径。

当水源中的病原体无法通过有效的水处理措施被去除时,就会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四、水源性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和水质的评估,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其次,要加强对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确保病原体在水中的去除效果。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源性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水源环境的保护,减少水源受到污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水源性传染病是一类常见而又危险的传染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水源的监测和评估,加强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加强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并加强对水源环境的保护。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水源性传染病的威胁,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指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感染人群的过程。

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物品污染传播等方式传播,同时也存在通过水传播、食物传播以及昆虫传播等其他传播途径。

首先,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皮肤、黏膜或者其他生物体表面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来传播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常见的接触传播途径包括手抓手传播、性接触传播等。

例如,许多细菌和病毒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肠道传染病等,都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进行感染。

其次,空气传播指的是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是通过被感染者的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然后通过入呼吸道感染其他人。

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行感染。

飞沫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主要指的是病原微生物通过在空气中悬浮的飞沫颗粒传播。

当被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口腔和鼻腔中的病原微生物会与飞沫一起释放到空气中,然后被其他人吸入感染。

飞沫传播途径常见于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等。

物品污染传播是指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受污染的物品,如衣物、食具、玩具等,传播给其他人。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污染物品来感染人群。

例如,肠道传染病常通过受污染的食物、饮水或者被污染的手传播给他人。

此外,病原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传播。

例如,水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受污染的水源传播给人群。

对于一些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等,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可以导致传播。

食物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受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群,如食品加工不洁、存储条件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食物传播的发生。

昆虫传播则是指通过传染病的昆虫媒介,如蚊子、苍蝇等传播疾病,例如疟疾、登革热等。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直接影响着公共卫生。

了解不同的传播途径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疾病的传播。

传染媒介的名词解释

传染媒介的名词解释

传染媒介的名词解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

而传染媒介则是指传播病原体的媒介介质,它们可以是生物(例如昆虫或动物),也可以是非生物(例如水、空气等)。

本文将对传染媒介进行详细解释,探讨不同类型的传染媒介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生物传染媒介生物传染媒介是指能够传播病原体的生物体,在传播病原体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中,昆虫是最常见的生物传染媒介之一。

例如蚊子传播疟疾和登革热,苍蝇传播霍乱等。

这些生物通过叮咬人类或者将其体液带入人体而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除了昆虫,某些动物也可以充当传染媒介。

例如,啮齿动物可以传播布氏杆菌病,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宠物也可能成为传染媒介,例如猫通过其粪便传播弓形虫感染。

尽管这些生物传染媒介在传染病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通过针对它们的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遏制传染病的蔓延。

2. 非生物传染媒介在非生物传染媒介中,最常见的是水和空气。

水作为一种普遍的传染媒介,可以通过水源污染而传播病原体。

例如,霍乱病原体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引发流行病。

类似地,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例如结核病的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此外,一些非生物物体也可能成为传染媒介。

例如,不洁的手和皮肤表面可以成为细菌和病毒的媒介,因此日常的个人卫生习惯十分重要。

另外,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不洁设施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传播的源头。

3. 传染媒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传染媒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

它们能够在病原体和人类之间建立起桥梁,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一旦出现传染病的暴发,将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然而,通过认识和理解传染媒介的工作原理,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例如,居民可以保持环境卫生,减少蚊虫的滋生地;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规范的消毒措施;社会可以加强对传染疾病的宣传教育。

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控制传染媒介的手段。

传染病潜伏期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潜伏期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潜伏期的传播途径一、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许多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途径。

例如,肺结核、流感和麻疹等疾病,在潜伏期间,感染者可能在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活动时,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排入空气中。

这些飞沫可能被周围的人吸入,从而导致感染。

某些病原体,如肺结核分支杆菌,能在干燥、凉爽的环境中形成气溶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增加传播风险。

二、接触传播1. 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亲密行为,可能导致病原体从感染者传播给其他人。

2. 间接接触:使用感染者所用的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3. 空气接触传播:病原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们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睛等黏膜部位,可能导致感染。

三、食物传播食物传播是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潜伏期间,感染者可能将病原体排放到粪便中。

若未注意饮食卫生,将这些含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摄入体内,可能导致其他人感染。

四、水传播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水体传播给人类。

在潜伏期间,感染者可能将病原体排放到水体中。

饮用这类受污染的水,可能导致其他人感染。

一些病原体(如血吸虫)可通过皮肤接触受污染的水体而感染。

五、生物媒介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是指病原体借助某些生物(如蚊子、蜱虫等)传播给人类。

在潜伏期间,感染者可能并未出现症状,但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

这些生物在叮咬感染者时,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

六、垂直传播1. 胎盘传播:孕妇体内的病原体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2. 产道传播:孕妇体内的病原体通过产道传播给新生儿。

除了上述六种传播途径外,还有一些传染病可能有其他传播途径。

例如,一些疾病可通过血液传播,如艾滋病和乙肝等。

在潜伏期间,感染者可能将病原体排放到血液中,通过输血、使用共用针具等行为,可能导致其他人感染。

传染病在潜伏期间的传播途径多样,了解并掌握这些传播途径对于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加强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饮食卫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隐孢子虫病及其水媒传播控制

隐孢子虫病及其水媒传播控制

e 1 e rincu ti r i usdi e i .B sdo ecue fC y t p r i i,tepi ry mp ydi f eg o nr sa ds se d t l ae nt a s o rp o oi o s h r o no e e c n as h 8 s d s ma
点 、 状 和 影 响 进 行 了综 合 评 述 ; 绍 了 隐 孢 子 虫 的采 集 和 检 测 方 法 、 量 反 应 模 式 , 为 供 水 管 理 部 门 提 供 制 定 隐 孢 子 症 舟 剂 以 虫 水 质 标 准 的 依 据 ; 点 舟 绍 了 国 外去 除 水 中 隐孢 子 虫 的 方 法 ; 要 分 析 了 隐 孢 子 虫病 的 爆 发 原 因 ; 出 了 防止 和 减 少 隐 重 简 提 孢 子 虫 病 爆 发 的基 本 对 策 。 美 生 词 隐孢 子 虫 病 处 理 工 艺 剂 量 一 应 模 式 反 控 制 对 策
( c  ̄ l fM u cp a d En i nme t l gne r g Ha bn l h o c n lg S h i l M 力 v r o n o n a En i e i n ri n u fTeh oo y.H ̄ ba 1 0 0) i 50 9
Ab t a t Th i a e r n mit d b < p o p r u h v a s d wo l wi ec n e n n t i p p r sr c ed s s st a s te y C v ts o l m a e c u e rd d o c r .I h s a e , e di Cr p o p rd u y ts o i i m a d h c u r n e e i e o o ia h r c e i i , s mp o n n u n e f r p n t e o c r e c , pd mi lg c l c a a t r tc s s y t ms a d i f e c o C y — l ts o i iss a e r v e d An s d ss r s o s d l sp e e t d t r vd a i f rwae u py a mi — op r d o i r e i we d i o e —e p n e mo e i r s n e o p o i eb ss o t rs p l d n t i ta ie d p rme tt s a l h q a i t n a d f r C y ts o sr t e a t n o e t b i u l y s a d r o r p o p Hdi m . Cr p o p rdi n e o a p o e s ̄ v s t u y t s o i u z r m v l r e se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已有 1302 次阅读2009-2-26 21:37|个人分类:课堂集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病原体污染物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

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

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

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

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耗氧污染物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

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

病原菌的传播机制研究

病原菌的传播机制研究

病原菌的传播机制研究病原菌是指能够在细胞、组织和器官中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病原菌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比如空气、水、食物、接触等。

因此,了解病原菌传播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病原菌的传播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1. 空气传播许多病原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最常见的之一。

病原体在头部、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内繁殖,并通过呼吸道排放出来。

因此,当人们呼吸时,会吸入这些病原菌。

这种传播方式在流行性感冒、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和麻疹等传染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许多研究针对此种传播方式的病毒进行了研究,有些病毒甚至可以在空气中存活并保持传染性。

2. 食物传播病原菌可以通过口腔摄入体内进一步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在食物中比较常见。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诺如病毒和肝炎病毒等。

这些病原菌可以感染肠道中的细胞,并在受害者排泄物内存在数月。

因此,只要食用被感染的食物或饮用被受害者污染的水,就会发生再次感染。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基本上依赖于向公众提供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并确保相关食品已得到适当的处理和消毒。

3.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原菌通过身体接触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往往发生在医院、护理和照顾机构等场所中。

人们可以通过与患者、医护人员或受感染的环境直接接触或通过交叉感染进行传播。

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其中一些是耐药菌,这使得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机构的卫生措施以防止此种传播方式的发展。

4. 虫媒传播虫媒传播是指病原菌由蚊子、蜱、扁虱、蜱虫等昆虫或节肢动物传播。

这些昆虫和寄生虫是病原体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它们生存和繁殖的必要条件。

西尼罗河病毒、疟原虫、拉姆山丝虫以及各种寄生虫等都属于虫媒传播的传染病。

目前的研究表明,虫媒传播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研究人员们正在尝试寻找解决方案以防止虫媒传播的发展。

总之,病原菌传播的机制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机制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媒传播病原微生物1 引言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人类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核电站的建设尤其是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以及各种环境事故的发生引起世人对事故风险的注意.随着环境事故或污染导致的地方性流行病的不断出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逐渐被关注.饮用水和其他水体的微生物污染,使得人们意识到微生物带来的环境风险,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QMRA)发展起来.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是环境保护从被动治理到有效预防与管理的必然选择.从1970年代以来,风险评价经历评价对象、风险源、风险受体、评价范围、评价方法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由最初的定性描述风险,到定量分析;从事故风险评价的无具体风险受体,到研究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从小范围风险分析到大区域流域的风险分析.事故风险评价,化学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以及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和应用都有较好的总结.本文旨在总结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的方法框架以及应用.2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史风险指“遭受损失、损伤的可能性”,或者说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数学的描述风险是指在有害事件的概率与危害影响程度的乘积.环境风险是指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对人类或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环境风险按照风险源可分为事故风险,化学污染风险微生物污染风险,和综合风险;按照风险受体,可分为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按照风险源性质,可分为突发性风险和非突发性风险.环境风险评价是对人类活动或者自然灾害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与对策.依据风险评价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的不同,风险评价通常可分为事故风险评价、健康风险评价以及生态风险评价.事故风险评价方面,美国核管会于1975年发布了著名的WASH1400报告《核电厂概率风险评价实施指南》,系统的建立了事故风险评价的方法.事故风险评价以意外事故为风险源,没有明确的风险受体,更加没有风险表征.刘桂友等系统地总结了事故风险评价的研究及应用.建设项目的事故风险评价一直是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评价的重点.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在1980年代进入高峰期.其中,美国国家科学院(NAS)于1983年发布的红皮书《联邦政府的风险评价:管理程序》首次提出了完整的健康风险评价程序,成为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书中建立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标志着健康评价体系的基本形成,将健康风险评价的系统研究推向了高潮.最初,健康风险评价主要风险源是化学污染,风险受体是人体健康,通常狭义的健康风险评价仅指以化学品为风险源的健康风险评价.化学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发展以及应用已有文献进行总结.生态风险评价则是以美国环保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于1990年代发布的一系列报告为标志.1992年USEPA发布《生态风险评估框架》;1998年,美国环保署发布《生态风险评价指南》;风险评价的受体从人体扩展到生态系统的综合风险.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为的将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分隔开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开始探讨并提出健康和生态综合风险评价方案.WHO已于2001年制定了健康和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技术指南,生态风险评价面临又一次的革新.文献中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以及应用情况也有所总结.以水为媒介有微生物病原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在人类历史上不断发生,食品、空气和其他环境媒介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污染疾病也时有爆发.从事故的风险评价到化学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再到以生态为尺度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引起世人关注.在考虑微生物产生的健康影响独特性基础上,风险评价的风险源从化学品扩展到微生物病原体,形成了健康风险评价领域一个新的分支——微生物风险评价(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MRA).MRA是利用科学方法,对因食品、水媒介、气溶胶中某些微生物因素的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识别、确认、定性和(或)定量,并最终做出风险特征描述的过程.起初,人们用指示微生物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微生物污染的危害.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价是通过核实诊断病原体感染病例,通过调查传染途径,分析可能的风险源,进而评价已发生微生物病原体污染对人体健康可能发生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法为已发生的疫情控制和预防再次发生疫情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它是基于已发生疫情的研究,通常只能评价较高的暴露剂量所产生的健康风险,对于潜在污染或者较低暴露剂量微生物污染的健康风险却无法分析评价.随着技术进步,大量病毒、细菌和浮游生物等病原体不断被识别,数学统计模型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长足进步,定量分析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成为可能,催生了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QMRA).QMRA是以微生物污染为风险源,人体健康为风险受体,根据危害毒理学特性或感染性和中毒性作用特征以及其他资料,确定微生物的摄入量及其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概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描述.Haas于1983年首次尝试将化学剂量反应模型用于描述摄入病原体引发的感染风险,建立了剂量反应数学模型最早对饮用水微生物的危险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美国环保署也于1989年开始运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饮用水中的微生物风险.Rose等研究了指数模型描述Giardia感染的风险.1999年,Haas出版专著《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系统描述QMRA的全过程.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QMRA的基础.世界范围内,QMRA已广泛应用于水资源,水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评价.在国内,因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情况严峻,有效促进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发展.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极大加快了国内食品领域QMRA研究与应用步伐.董庆利,李寿崧等;已对国内食品领域致病菌的QMRA研究与应用现状做了梳理综述.与之相较,国内水媒传播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相对滞后.然而水体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虽然巨大,国内水体病原微生物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地表水环境还是饮用水资源,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其定量风险评价的工作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鉴于水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价不同于其他物理、化学应激因子(如表 1所示).而且因传播介质不同,水源与食品源的风险评价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主要关注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对其QMRA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表1 QMRA与其它健康风险评价的差异3 QMRA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风险评价考察的危害物数量庞大,人们根据危害物的不同特征,开发了很多有针对性的评价技术.其中NAS建立的四步法模型(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计量分析,剂量反应关系,和风险表征四个步骤)排除了任何会使风险变得复杂的社会方面因素,应用非常简单,而被世界各国或者国际组织广泛采纳——欧盟对于新和现有化合物的立法即基于此,QMRA框架也是以此为基础开发完善.以下将以NAS的四步法为主线,阐述水环境中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的主要内容与研究进展.3.1 危害鉴定QMRA中,危害鉴定主要是对微生物病原体进行识别以及对各种病原体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潜力进行定性评价的过程,内容包括判断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类型、对人体健康损害机制的研究.危害鉴别工作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的研究:①在医学领域,将感染导致的各种疾病分门别类;②在流行病学领域,关注疾病在人群中传播方式与传播路径;③在临床微生物学领域,探明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遗传特性及进化过程、宿主与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免疫反应等.当前,已被识别出的水中病原体剂超过140种.但因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变异快,仍有很多病原体尚未被识别.Haas等统计了美国1971—2008年间爆发的747 起水媒介传播性疾病(致病总人次高达576853),有45%的案例尚不明确致病源.在已被识别出的致病微生物中,大部分病原微生物为肠源性,它们由粪便进入水体环境,经口由消化道感染人体,最终引起肠道疾病的发生.也有部分非肠源性的病原体,如军团杆菌、分枝杆菌等,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由于检测技术以及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识别出水环境中所有病原微生物是不可能的.因此,与化学风险评估中拟定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原则相似,QMRA也需要针对评价水体的特点,筛选优先目标微生物.从这种意义来说,危害鉴定环节另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污染源病原微生物监测数据(致病菌的浓度水平)、流行病调查数据(致病菌的毒性强弱)、风险受体调查数据(如老人、小孩、孕妇、免疫缺陷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差),初步判断不同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大小,从众多病原微生物中甄别筛选目标微生物.美国环保署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对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的病理学和病原学进行调查,并总结整理出水媒介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特征,内容丰富详实.病原微生物在水中存活时间直接影响它引发疾病的风险,存活时间越长,其引发疾病的风险越大.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致病剂量,其相对感染剂量的高低也影响着对水体病原微生物致病风险的判断.陈亚楠、曹蓉、赵仲麟等通过总结文献资料,整理出水媒介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相对感染计量及其在水中存活的时间.这些研究工作为危害鉴定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从临床微生物学的角度看来,病原微生物体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无反应症状、感染、疾病、直至死亡.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致病效力,而不同人群对于同种致病微生物的敏感性亦不相同,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中,老人、小孩、孕妇、免疫缺陷病患者等免疫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危害鉴定应根据病原微生物与暴露人群的特征,对可能导致健康风险做定性判断.危害鉴定这一步骤不是当前QMRA的研究热点.对于病原体的风险定性判断,多基于现有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研究成果.对目标病原体的甄别,主要聚焦于容易爆发流行、影响范围广、已有很多研究基础的代表物种.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调研分析,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E.coliO157:H7、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引起的疾病具有爆发次数多、爆发比例高、治疗效果差等特点,在研究中被评价研究的频次最高.3.2 暴露评价暴露评价是研究人体与风险媒介接触的行为方式和特征,从而确定暴露人群对介质(水、食品等)的摄入量,再根据病原体在环境介质中浓度和分布确定暴露人群的暴露剂量.暴露评价包括暴露途径、暴露情景和暴露量估算.暴露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皮肤暴露可能是某些化学风险的重要考虑因素,但对于微生物风险评估来说,最主要的暴露途径是口腔摄入和鼻腔吸入.暴露量估算是指进入人体并且参与新陈代谢反应或生命活动的物质的量.暴露评估需要结合具体事件和人群暴露的具体情况,调查研究暴露人群的特征、暴露环境介质中的有害因子的强度、暴露时间和频率,估算或预测有害物质的暴露过程和暴露量,是QMRA 这种最复杂及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也是目前数据缺失最多的环节.它具体包括:检测环境介质中存在的微生物数目、测算其在特点暴露情景下传播到人体的数量.人群暴露评价是QMRA 中不确定因素比较集中的一个领域,因此是健康风险评价的关键步骤.期望暴露剂量可由公式表示.以水环境中病原体的暴露剂量为例,μ表示所研究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浓度,m 表示暴露人群一次暴露所消耗的水量.根据此公式所显示的关系,要研究病原体的暴露剂量,在构建完整的暴露途径之外,有两个关键因素:①病原体在水环境中的浓度,确定μ;②特定人群或个体与风险水环境接触的行为方式和特征,确定m.以下就这2方面的研究进程展开讨论.3.2.1 水中病原体浓度从检测对象来看,水体中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浓度的判断方法主要有3种.(1)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少、分离量化困难,而指示微生物通常在水环境中含量高于病原微生物,且检测方法成熟.因此可通过检测粪便指示微生物(Fecal Indicator Bacteria ,FIB)的浓度,结合指示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浓度比例关系,得出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国内学者仇付国即根据污水中粪大肠菌的检测结果及其浓度分布函数,借鉴病毒与粪大肠菌1 ∶105的研究成果,做了污水回用的微生物风险评估.这种方法虽然安全性高、且检测方法成熟便捷,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指示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相关性不强,不同微生物在环境中耐受力不同,当前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指示微生物能真实反映出特定病病原微生物浓度或其变化水平.因此,出于对评价结果准确性的考量,这种方法正逐渐被后两种方法所替代.(2)在待测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浓度太低(如1个/1000 L ,并不意味没有健康风险),检测手段灵敏度难以达到或准确度大大下降的情况下,可采集待测水体上游的高浓度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数据,然后通过预测可能引起病原体浓度改变的传输过程(transformation process)和传输比率(transformation ratio),建立传输过程模型(transformation process model),根据病原体浓度的时空变化情况推算出评价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浓度.考虑到病原微生物在水环境中的浓度普遍较低,且在低浓度下现有检测手段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有限,所以这种方法在现有QMRA 研究中应用广泛,尤其是针对饮用水、地下水等较清洁水体的定量微生物风险的评价.如An Wei 、XiaoShumin 、Cummins 等即是通过检测饮用水水源地中病原微生物浓度,再根据不同给水厂处理工艺环节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率与设备运行稳定性等参数,构建模型推算出饮用水(tap water)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3)直接检测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浓度.相较于前两种方法,直接检测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浓度的方法要求更高的实验防护措施和有效的对水样中病原微生物浓缩富集手段,实验强度大.但其优势在于有效减小了间接测算方法中的不确定性,在地表水体微生物风险评价中多有应用.从检测手段来看,水中病原微生物浓度的检测主要应用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传统方法可直接鉴别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计数精确,但比较费时费力,特别是检测多种微生物时更是如此.近年来免疫分析法和分子生物学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微生物检测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在水环境微生物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免疫分析法具有快速可批量检测的优点,多适用于病毒浓度较高时检测,而环境水体中病原体浓度低,此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PCR技术因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不受环境水体其他病原体干扰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地表水体、娱乐与生活用水、饮用水、城市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目前PCR方法也存在不能将水环境中易感性与非易感性的病原体区分、容易得到假阳性结果的缺陷.为克服上述缺陷,已出现将分子生物学方法与免疫学检测方法结合开发出新的水环境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张小萍等,2011;高姗姗等,2013),如IMSQPCR 、FTAPCR、PCRELISA等方法.此外,为使QMRA结果更可靠,在获得了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浓度后,还要对原始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原始数据的处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回收率修正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一部分是用概率分布解决采样随机性及水质变化的问题.3.2.2 暴露参数暴露参数是用来描述人体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暴露于环境污染的行为和特征的参数.作为科学评价环境健康风险的基础数据,暴露参数选用的准确性是决定最终评价结果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居住条件、活动模式、人体特征参数、社会人口学参数等,是环境暴露和风险评价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美国、欧盟等地在进行化学风险评价研究的同时,就将暴露参数的研究也作为主要工作来展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暴露参数研究的国家.USEPA在大量研究工作及一些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所获数据的基础上,于1989年出版了第1版暴露参数手册,并于1997年、2011年进行两次修订完善,形成最新的《暴露参数手册》.考虑到儿童群体的特殊性,USEPA给予更高的重视,专门编写文件指导科研工作者合理评估儿童暴露剂量,并在2008年发布了《儿童暴露参数手册》.此外,USEPA还颁布了一系列《暴露参数手册》的配套手册.暴露参数的研究成果为美国环境健康科研和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推行基于这些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的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盟、日本在参考USEPA暴露参数手册框架的基础上,于2007年分别发布了本国人群暴露参数调查结果.除此之外,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均已发布了本国人群暴露参数调查结果.我国暴露参数手册编制工作起步较晚.历史上,仅开展过一些小规模零散调查,所获得的暴露参数数据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科研机构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多参考国外的暴露参数.然而,由于人种、生活习惯、地理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国外暴露参数并不能较好的代表我国居民的暴露特征.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参数可能给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造成较大的误差,影响环境风险评价管理和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011年至2012年,环保部委托中国环科院针对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开展了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并在2013年底发布了《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和《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报告》,填补了国内暴露参数的空白.该手册系统反映了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的特点,其时间活动模式参数对规范我国QMRA工作中暴露参数选用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的这些暴露参数都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完备性,有待在风险评价领域不断深入研究.3.3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是QMRA的重要部分,没有准确可用的剂量反应关系是风险表征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可能有感染、致病、死亡等情况.通常,剂量反映模型着重考虑的是微生物剂量与感染风险(Pinf)之间的关系.根据流行病学和人体试验资料,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病原体剂量与人体感染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但剂量反应关系有以下缺点:①大多数病原体的剂量反应资料很难通过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得到,所以该方法很受限制.②病情越严重的案例越容易被收录到医疗卫生统计数据中,对于感染人数的统计可能明显低估.③基于人类实验外推得到剂量反应关系的过程,未曾考虑志愿者先前是否暴露于此病原体.④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由动物数据向人类模型的外推过程,种属差异显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得到的模型还有很大修正提升的空间.常规实验室无法富集测定病原体和病毒,只能测指示菌,因此早期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采用指示菌为依据来评价剂量反应.以指示菌为基础的剂量反应关系也不断的受到挑战.当病原体的直接检测成为可能的时候,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有两种方法:以生物反应机理为基础的剂量反应模型和经验模.以病原体生物反应机理为基础的研究是建立在假设病原体可能感染人类的作用机理之上的.最常用的以生物反应机理为基础两种剂量反映关系模型是指数模型和β泊松分布模型.这两种模型中,都假设了两个前提条件:①暴露剂量被人体摄入的概率符合poisson分布; ②认可 singlehit的概念,即认为一个病原体就能引起宿主的感染.两个模型的差别主要在于:指数模型认为病原体的感染剂量是确定的,人群中每个个体具有相同的感染概率;而β泊松分布模型考虑了病原体对不同宿主感染能力的差异性,并假设病原体的感染几率r的取值符合beta分布.一般来说,β泊松分布模型要比指数模型平缓一些.指数模型简单方便,但得到的结果较为粗放,原生动物和病毒多选用指数模型.表 2梳理了文献中报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最适剂量反应参数值.表2 不同微生物的最佳拟合剂量反应模型与参数由表 2不难发现,同一病原体可能对应不同的剂量反应模型和多个参数值.这是因为同一剂量的响应结果,除取决于微生物的毒力、感染性等因素外,还和宿主免疫性能、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且,不同的推导剂量反应关系模型参数的临床试验之间也存在差异(主要是病原株、实验志愿者的差异),这些实验结果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于剂量反应模型和参数的选择,应清楚模型和参数值的来龙去脉,结合当地病原株的致病力和感染范围择选合适的参数值进行定量计算.经验模型是不用假设病原体的生物反应机理,而是以化学品风险评价中常用的经验模型描述病原体的剂量反应关系.在风险评价中比较受关注的有loglogistic、 logprobit和Weibull模型.3.4 风险表征风险表征是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和剂量反应关系3个步骤的综合,同时也是连接微生物健康风险评价和微生物风险管理的桥梁.风险表征利用上一步骤的剂量反应模型,结合暴露研究,确定有害结果发生的概率,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及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等,并进行表述,为风险管理者提供详细而准确的评价结果.因为病原微生物进入新的宿主后,宿主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所以病原微生物除了“环境人”的传播途径外,还可以通过“人人”或“人环境人”等二级传播方式感染.基于此,又可将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分为动态QMRA和静态QMRA.动态QMRA考虑了人群的动态水平,模型参数涉及所有的传播路径.静态QMRA聚焦于“环境人”的单一暴露途径,并认为多重暴露或循环暴露的情况是相互独立的事件,这种评估方式隐含的前提是二级传播途径可忽略不计.动态QMRA虽然结果更精确,却过于复杂,评价成本高、难度大,目前多以静态QMRA为主.考虑到评价终点与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的不同,风险表征有多种形式.3.4.1 评价终点风险评价最常用的形式是Pann,表示个体在1年的时间内的感染风险.假设每次暴露条件下,宿主抵抗感染的能力都不变化,那么以Pann表征年感染风险的计算可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