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

合集下载

石油产品分析

石油产品分析

§5 油品根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一、石油产品苯胺点的测定
1. 苯胺点的概念 石油产品与等体积的苯胺混
合,加热至两者能互相溶解成为单一液相的最 低温度
2. 苯胺点测定的意义
• 大致判断烃类的多少 • 计算柴油指数和十六烷指数
3. 测定方法——GB 262-88
〔1〕测定原理
〔2〕主要仪器 试管、金属搅拌丝、U形管、油浴
B. 混合法〔稀释法〕
测定ν (50)(运动粘度)>200mm2/s的液 体石油产品的油品密度,利用油品密度具 有可加性的原理。
4. 密度测定的意义 5. 〔1〕近似评定油品化学组成和质量情况 6. 〔2〕是石油产品的质量指标之一 7. 〔3〕用于石油产品的计量 8. 〔4〕初步鉴定油科的种类 9. 〔5〕调和掺配油料 10. 〔6〕理解石油加工情况
三、粘度
定义及影响因素
黏度是流体的理化性质之一,它 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间的摩擦力,是 衡量物质黏性大小的物理量。黏度值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测定方法
〔1〕动力粘度
它是两液体层面积为lcm2,垂直 间隔 为1cm,以1cm/s的速度作相对 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用符号μ表示,
〔2〕运动粘度
在同一温度下液体的动力黏度与该液体

三、气液比[GB/T 6534-86(91)] 定义 测定仪器及评定方法 四、光滑油、光滑脂的蒸发损失
§7 油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测定
一、浊点、结晶点、冰点
1. 有关概念 2. 浊点 3. 结晶点 4. 冰点
2. 影响因素 〔1〕油品中的固态烃 〔2〕油品中存在的微量溶解水 3. 测定方法
GB/T 6986-86(91) GB/T 2430-81(88) 4. 测定油品浊点、结晶点和冰点的意义 主要用来评定灯用煤油低温性能的指标

石油烃测定文件

石油烃测定文件

石油烃测定文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石油烃测定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通过对石油中各种烃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石油的品质和组成,为石油开采、储运、加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石油烃测定文件的制作过程和相关内容。

一、测定目的二、测定方法石油烃测定主要采用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碳氢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色谱分析是石油烃测定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对石油中不同种类的烃类成分进行获得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分析结果。

三、测定内容石油烃测定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石油样品信息:包括石油采集地点、采集时间、样品编号等基本信息。

2. 碳氢组分分析结果:包括石油中不同碳链长度的烃类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3. 色谱分析结果:通过色谱仪对石油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各种烃类成分的峰图和相对峰面积,进一步确定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5. 测定方法和仪器信息:包括石油烃测定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型号、参数和操作流程,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测定过程1. 采集石油样品,并确定采集点和时间,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样品制备:对采集的石油样品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水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结果处理: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绘制曲线图和表格,确定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5. 编写测定报告:将测定结果整理成文件形式,包括测定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提供给石油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和决策者参考。

五、测定要求1. 准确性:测定结果应准确可靠,保证石油烃成分的分析精度和可比性。

2. 可追溯性:所有测定过程和结果应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操作流程的记录。

3. 规范性:测定文件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标准化。

4. 完整性:测定文件应包括石油样品信息、分析结果、测定方法和仪器信息等内容,完整呈现石油烃测定过程和结果。

柴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

柴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

柴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是研究石油产品构成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柴油中的烃类组成,并准确分析柴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为石油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首先,柴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来实现的,它可以分离和测定含烃量,以及柴油中各烃类组成的含量。

此外,它还能够准确测定柴油中的重烃、芳烃等多种有机物质,提供准确的结果。

其次,柴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的结果可以为石油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结构紧凑的烃类组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柴油的性质,并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指导方针。

最后,柴油馏分烃类组成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柴油,从而更好地利用其资源。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石油资源,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石油中的有机物质。

三级膨胀法测定石油产品及烃类蒸汽压力标准试验方法的不确定度评估

三级膨胀法测定石油产品及烃类蒸汽压力标准试验方法的不确定度评估
Ab ta t s r c :Va o r s u e o er lu p o u t,h d o a b n ,a d h d o a b n o y e ae mi t r s wa d tr ie y u i g ti l e p n i n me h d p r p e s r f p to e m r d cs y r c r o s n y r c r o — x g n t x u e s e em n d b sn rpe x a so t o a c r i g t c o d n o AS TM D6 7 — 8 h t o n e t it s e au t d 3 8 0 .T e meh d u c ran y wa v l a e M a y f co s whc y i f e c h e ut o n e a ny we e d s u s d u h s n a t r ih ma n l n e t e r s l f u c r i t r ic s e ,s c a u t
【 摘
要】 用三 级膨胀 法 ,按 照 AS M 3 8O 准…测 定 了石 油产 品、 烃类 及 烃类 . 氧化 合物 混合 物 的蒸汽 压 力 ,并在 此基 础上对 蒸汽 采 T D6 7.8标 含
压力 检测 的不确 定度 进行 了评 估 。探 讨 了重复 性操 作 、温 度传 感器 和 压力 传感 器对 不确 定 度的 影 响。 [ 键词 】 膨 胀法 ;蒸 汽压 力 ;不 确定 度 关 三级 [ 中图分 类 -] 6  ̄O5 - [ 文献 标i R ̄] A [ 章编 号]0716(0 0 -250 文 10 .8 52 1)30 1—2 1
GB T 2 7 发动机燃 料饱和 蒸汽 压测定法( / 5 雷德法) 》和GBT / 8 1 石油产品蒸汽压测定法( 07 雷德法) ,这两个 方法 都是传 统 的手动操作 , 测试 时间较长 , 测定影 响因素较 多 , 误差较大 。 国外 , 近年来先进 的测试技术促进 了更新 的蒸汽压测量测 定方 法 的开发 ,其试验 方法已 由早期的AS M 3 3 石 油产 品蒸 T D 2 汽 压测定法( 雷德法) 、AS M 4 5 汽油和氧化汽 油掺 合 T D 93 物 蒸汽 压 测 定 法 ( 法 ) 发展 至 目前 在 广 泛 应 用 的AS M 千 T D 5 1 油产品蒸汽压测定法( 型法 ) 1 石 9 微 和AS M 3 8 T D6 7 石 油产品、烃类及烃类一 含氧化 合物 混合物蒸汽压测定法( 三级 膨

汽油中C2~C5烃类测定法

汽油中C2~C5烃类测定法

汽油中C2~C5烃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615-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试样中C2~C5烷烃和单烯烃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油和石脑油。

2 引用标准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标示剂吸附法)SH/T 0062 汽油和石脑油脱戊烷测定法3 方法概要将试样注入到毛细管色谱柱中,试样随着载气通过毛细管色谱柱时,烃类组分被分离进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并在数据处理机上记录色谱峰。

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含量。

高于五个碳原子的组分可以加起来作为碳六以上组分计算总量。

4 意义在使用GB/T 11132方法对汽油的烃类进行测定时,有些汽油馏分需要在测定前用SH/T 0062方法脱戊烷才能使测定结果可靠。

因其脱除的C2~C5组分占汽油的4%~13%(V/V),用本标准测定C2~C5的烃类组成,可使汽油馏分的烃类测定数据完整、准确。

5 试剂与材料5.1 试剂用于定性的标样纯度应大于99%(m/m)。

5.1.1 乙烯、乙烷。

5.1.2 丙烷。

5.1.3 异丁烷。

5.1.4 1-丁烯、异丁烯。

5.1.5 正丁烷。

5.1.6 反-2-丁烯。

5.1.7 顺-2-丁烯。

5.1.8 3-甲基-1-丁烯。

5.1.9 异戊烷。

5.1.10 1-戊烯。

5.1.11 2-甲基-1-丁烯。

5.1.12 正戊烷。

5.1.13 反-2-戊烯。

5.1.14 顺-2-戊烯。

5.1.15 2-甲基-2-丁烯。

5.2 材料5.2.1 氢气:纯度大于99.99%。

5.2.2 压缩空气:用分子筛脱水净化。

5.2.3 高纯氮:纯度大于99.99%。

5.2.4 固体二氧化碳。

6 仪器、设备6.1 气相色谱仪:具有程序升温加热柱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及放大器的毛细管色谱仪。

检测器的灵敏度必须保证在测定试样时,使其中含有0.1%(V/V)的1-戊烯,在记录纸上产生的色谱峰应高于5mm。

6.2 数据处理机:C-R3A型数据处理机或能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其他型号的数据处理机。

红外测油仪测定石油类标准

红外测油仪测定石油类标准

红外测油仪测定石油类标准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石油和石油制品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石油和石油制品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红外测油仪也随之应运而生,成为了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石油和石油制品质量的仪器之一。

本文将介绍红外测油仪在测定石油类标准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其测量原理和优越性。

一、红外测油仪的基本原理红外测油仪采用了红外线的原理,通过检测石油样品中的红外线谱图来分析样品成分及数量。

当石油样品受到红外线的照射时,部分能量被样品吸收,剩余的红外线能量被检测器传感器接收。

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吸收红外线的谱峰位置及强弱不同,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可以得出样品中组分的含量及类型。

此外,红外测油仪还可以对样品进行自动处理,对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二、红外测油仪在石油类标准中的应用1. 测定石油中的硫含量石油中的硫,是污染大气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测定石油中的硫含量非常重要。

硫的含量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不断降低,对其进行精确地测量可以提高石油的效益。

红外测油仪可以快速、直接地测量石油中的硫含量,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及环境保护领域。

2. 测定石油中的芳烃含量石油中的芳烃物质可以获得高价值的石化产品,因此测定石油中的芳烃含量对于开发利用石油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红外测油仪可以直接测定芳烃物质的含量,快速准确地获得石油中芳烃的含量及类型。

3. 分析石油中的不饱和度石油中的不饱和度是指其中烃类分子中不饱和键的数量和位置。

不饱和度的含量对于石油加工和石油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红外测油仪可以测定石油中烃类分子中的饱和度、不饱和度和其他化学键的信息,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

三、红外测油仪的优越性1. 速度快红外测量仪器可同时获取多项检测指标及结果,精确分析数据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精度高红外测量仪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其检测结果与工业标准显微镜、马弗炉等仪器相比具有更加准确性。

烃类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

烃类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

烃类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前言烃类是指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主要成分。

烃类的检测在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烃类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

原理烃类的组成烃类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根据碳原子的数目不同,可分为烷烃、烯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由碳链以单键连接的化合物,烯烃是碳链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双键的化合物,芳香烃则是由苯环及其衍生物组成的化合物。

烃类的检测方法烃类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1.质谱法:使用质谱仪对烃类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烃类分子的质荷比来识别和定量烃类化合物。

2.色谱法:将烃类样品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利用各种检测器对分离后的烃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化学方法1.光谱法:根据样品吸收或发射光的特性来分析烃类化合物。

2.化学发光法:利用烃类化合物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反应,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定量烃类化合物。

方法应用环境保护烃类是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针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烃类检测需求,常用的方法包括: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气相色谱将烃类样品分离,再通过质谱仪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可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烃类污染物的检测。

2.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量烃类样品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定量烃类污染物的浓度,可用于水体和土壤中烃类污染物的监测。

石油化工石油化工领域对烃类的检测主要集中在石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石油炼制过程中的烃类含量监测,常用的方法包括:1.气相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将石油产品中的烃类分离,再通过各种检测器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定量。

2.质谱法:通过质谱仪对石油产品中的烃类进行分析,可用于石油产品中各种烃类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论烃类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广泛,不仅在环境保护和石油化工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还在其他领域如食品安全、医学等领域有所应用。

对于不同的烃类样品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获得烃类的检测结果。

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石油及石油制品是现代工业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对其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国际上,有着一系列的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安全、高效及环保。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首先,石油的质量标准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燃烧性能等方面。

石油产品标准主要有GB/T24659-2009《石油产品取样规范》、GB/T9108-2010《干燥环境下天然气、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含水量测定方法》等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针对原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产品,要求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燃烧点等都必须符合标准规定,化学成分如硫含量、苯含量、饱和度等也有明确的要求。

其次,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燃烧性能测试等。

物理性质测试主要包括密度测定、粘度测定、凝点测定等,这些测试可以通过传统的实验方法或者仪器设备来进行。

比如,可以使用密度计来测定石油产品的密度,粘度计来测定粘度,凝点仪来测定凝点。

化学成分分析需要使用高级仪器设备,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比如,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来确定石油产品中烃类组分的含量,通过元素分析仪来测定硫含量。

燃烧性能测试需要考虑产品的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燃烧效率等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燃烧装置进行测试。

此外,对于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监督还需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石油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国际上对石油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也有明确要求,常见的管理措施包括限制有害物质的含量、设立防护设施、制定严格的工艺流程等。

总结起来,石油及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石油及石油制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燃烧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分析,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高效及环保。

在石油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GB-T11132-2008)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GB-T11132-2008)

实 验 装 置
实验装置
• 色带区域测量装置:用长约1m的米尺固定在吸附 柱旁,用以指示各烃类区域界面并测量各个区域 的长度。 • 紫外光源:波长以365 nm为主 。 • 电动振动器:用于振动吸附柱,使硅胶填充均匀。 • 硅胶:符合下表所示规格要求。在使用前应活化, 将其置于浅的容器中,在175℃下干燥3h,趁热 装入密封的容器中,以免受潮。
实验步骤
• 试样全部被吸附后,向加料段中注入异丙醇至球形接头处,将 吸附柱顶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用夹子夹紧球形磨口接头。供 气,在14kPa±2kPa压力下保持2.5min±0.5 min,使液体沿着 吸 附 柱 向 下 行 进 。 然 后 加 压 至 34kPa 士 2kPa , 再 保 持 2.5 min±0.5min 。最后将气压调到适当的压力,使液体向下行进 的时间约为1h。 • 当红色的醇 - 芳烃界面进入分析段约 350mm 后,按从下至上的 顺序迅速标记出在紫外灯光下观察到的各烃类的界面,测得一 组数据 。对无荧光的饱和烃区域,需标记出试样的前沿和黄色 荧光首次达到最强的位置;对于第二部分即烯烃区域的上端, 标记出首次出现强蓝色荧光的位置;对于第三部分即芳烃区域 的上端,标记出第一个红色或棕色环的上端(见下图) 。
GB-T 11132-2008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 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二0一0年十月
意义和用途
• 测定石油馏分中的饱和烃、烯烃和芳烃的体积分 数,对表征如汽油调和组分和催化重整进料等石 油馏分的质量特性十分重要,同时该数值对表征 经催化重整、热裂化及催化裂化得到的发动机燃 料、航空燃料调和组分等石油馏分和石油产品的 质量特性也十分重要。
精密度
•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试样测得的 连续试验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表3中所列数值。 • 再现性:不同操作者于不同实验室,对同一试样测得的两 个独立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表3中所列数值。

石油石化主要检测项目

石油石化主要检测项目

石油石化检测指石油石化类产品的物相定量分析(成分分析)、元素分析、化学分析、油品鉴定、单元素定量分析、物理性能化学测试等。

可依照 GB、ASTM、TP、ISO、UOP、JIS、EN 等标准进行测试分析。

产品项目原油类产品产品: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石脑油、胶质、沥青质、油泥检测项目: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杂质含量、含蜡量、含硫量、含胶量、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原油成分分析:(1)碳元素检测、氢元素检测、硫元素检测、硫化氢检测、硫化物检测、二硫化物检测、单质硫检测、氮元素检测、氧元素检测(2)金属元素检测:镍元素检测、铁元素检测、钒元素检测、铜元素检测、砷元素检测(3)原油盐类检测:氯化钠检测、氯化镁检测、氯化钙检测柴油类产品产品:生物柴油、轻柴油、车用柴油检测项目:色度、氧化安定性、硫含量、酸度、10%蒸余物残碳、灰分、铜片腐蚀、水分、机械杂质、运动粘度、凝点、冷滤点、闪点、十六烷值、馏程、密度、着火性、油渣、油质、柴油毒性检测、浊点测定、雾化、挥发性煤油类产品产品:动力煤油、溶剂煤油、灯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涤煤油、航空煤油、煤焦油检测项目:馏程、闪点、总酸值、密度、芳烃、烯烃、灰分、总硫含量、硫醇硫、博士试验、铜片腐蚀、冰点、净热值、运动粘度、辉光值、热安定性、水反应、电导率、润滑性、残留量、萘烃含量、氧含量、氮含量、硫含量、金属含量、芳香化合物含量、酸度测试、氢氧化钾检测汽油类产品产品:车用汽油、航空汽油检测项目:硫含量,腐蚀性,抗氧化安定性、抗爆性、馏程、蒸气压、汽油抗爆性、抗爆剂、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碘值、实际胶质、诱导期、酸度、水溶性酸碱、铜片试验、硫含量、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等、辛烷值、品度值、水分、苯含量、铁含量、磷含量燃料油检测项目:外观、破乳性、粘度、密度、含硫量、闪点、水分、灰分、机械杂质、色度、凝点、酸度、馏程、金属元素含量、残碳、灰分、氧化安定性、十六烷值、燃料油热值润滑油类产品产品:机油、润滑剂、齿轮油、液压油、白油、润滑脂检测项目:外观、色度、密度、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倾点、酸碱值、中和值、水分、机械杂质、灰分、硫酸灰分、残炭、泡沫性、凝胶指数、过滤性、承受能力、清洁度、液相锈蚀、抗擦伤试验、初馏点、油膜质量、蒸发量、防腐蚀性、硬化实验石蜡类产品:脂肪酸、高级醇、火柴、蜡烛、防水剂、软膏、蜡纸、蜡笔、蜡烛、复写纸、微晶石蜡、液体石蜡、聚乙烯蜡检测项目:熔点、含油量、安定性石油沥青产品:直馏沥青、溶剂脱油沥青、氧化沥青、调合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液体沥青、固体沥青、稀释液、乳化液、改性体等;道路沥青、建筑沥青、防水防潮沥青检测项目:黏滞性、塑性、温度敏感性、大气稳定性、溶解度、密度、蒸发损失、脆点、蜡含量、针入度、运动粘度、冻裂点、软化点、垂度、沥青质含量石油焦类产品:针状焦、弹丸焦或球状焦、海绵焦、粉焦检测项目:灰分、硫分、挥发分、真密度、孔隙率、电阻率、热膨胀系数、机械性能、密度、微量元素含量、表观油含量、颗粒稳定性、微晶尺寸值石化产品产品: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二醇类、多元醇;酮类: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N-甲基吡咯烷酮;酸类:乙酸、丙烯酸、磷酸、硫酸、盐酸、硝酸;酯类:乙酯类、丙烯酸酯类、领苯二甲酸酯类、异氰酸酯类、烯烃类:己烯、壬烯、异戊二烯、环烃类:环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二乙基苯、苯酚、重芳烃;聚合物单体:甲基丙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酸甲酯检测项目:外观、颜色、气味、密度、比值、馏程、冷凝点、融点、PH 值、折光率结晶点粘度蒸汽压电导率、酸值、酸度、碱度、醛值、灰分主要检测指标性能指标冷虑点、浊点、密度、馏程、闪点、润滑性、氧化安定性、固体颗粒污染物、凝固点、硫含量、色度、灰分、铜片腐蚀、水分、倾点、辛烷值、抗爆指数、沉淀物、诱导期、铅含量、残炭、冷滤点、粘度、水含量、总酸值、污染度分析、光谱元素分析、磨损颗粒分析、外观、馏程、铜片腐蚀、冰点、净热值、运动粘度、烟点、热安定性、水反应、电导率、水分离指数、银片腐蚀、颜色、颗粒污染物、胶质化学指标芳烃含量、十六烷值、十六烷指数、酸度、硫醇硫含量、氧/甲醇含量、铁含量、锰含量、多环芳烃、苯含量、红油中醌茜测定、亚硝酸盐的测定、二氧化硫残含量测定等.。

石油国标方法

石油国标方法

石油—石油倾点测定法—中国油、气田名称代码—液体石油管道压力试验—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石油计量表—机动车燃油加油机—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原油动态计量容积式流量计安装技术规定—原油动态计量固定式标准体积管安装技术规定—原油动态计量用标准体积管检定容积式流量计的操作规定—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量—原油立式金属罐计量油量计量方法一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围尺法—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光学参比线法—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光电内测距法—石油用量油尺和钢围尺技术条件—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卧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手工法—岩石热解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钻井液材料规范—油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水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天然气中总硫量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天然气中汞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天然气中汞含量的测定冷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原油试验法—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抽提法—原油及其产品的盐含量测定法—原油中水和沉淀物测定法离心法—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原油饱和蒸气压测定法参比法—原油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方法—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原油中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射线荧光光谱法—原油及其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化学发光法—原油中铁、镍、钠、钒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原油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一原油残炭的测定康氏法—原油简易蒸馏试验方法—原油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微库仑计法—油气田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亚甲蓝法—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取样导则—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天然气中丁烷至十六烷烃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部分导论和指南—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部分用摩尔组成进行计算—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部分用物性值进行计算—天然气—车用压缩天然气—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第部分醋酸铅反应速率双光路检测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第部分醋酸铅反应速率单光路检测法—天然气中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库仑法—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石油产品水分测定—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石油产品苯胺点测定法—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石油产品恩氏粘度测定法—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一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比重瓶法—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工业液体润滑剂粘度分类—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测定法赛波特比色计法—石油产品名词术语—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润滑脂滴点测定法—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催化剂和吸附剂表面积测定法—石油产品蒸馏测定—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精密度数据确定法—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石油浊点测定法—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总分组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部分组液压系统内燃机油分类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金属加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暂时保护防腐蚀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齿轮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润滑脂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压缩机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汽轮机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导轨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热传导液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十三部分组全损耗系统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热处理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的分类第部分组绝缘液体润滑剂和有关产类的分类部组气动工具—机床用润滑剂的选用—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石油产品皂化值测定法—液体石油产品粘度温度计算图—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石油产品减压蒸馏测定法—汽油溶剂四乙基铅试验法—石油产品总硫含量测定法灯法—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烃类溶剂贝壳松脂丁醇值测定法—石油馏分和工业脂肪族烯烃溴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石油烃类溴指数测定法电位滴定法类分类第一部分总则类分类第二部分船用燃料油品种类分类第三部分工业及船用燃气轮机燃料品种类分类第四部分液化石油气组—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工业芳烃铜片腐蚀试验法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射线光谱法 —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车用流体润滑剂低温粘度测定法勃罗克费尔特粘度计法 —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法 —液体燃料油钒含量测定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液化石油气蒸气压和相对密度及辛烷值计算法 —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法 —润滑油流动性测定法形管法 —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加抑制剂矿物绝缘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法精密静电计法— 润滑剂极压性能测定法四球法 — 石油产品燃料 — 石油产品燃料 — 石油产品燃料— 石油产品燃料— 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 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号抽提溶剂油— 利用试验数据确定产品质量与规格相符性的实用方法—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射线荧光光谱法—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 烃类溶剂中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重烃类混合物蒸馏试验方法真空釜式蒸馏法— 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驱动桥和手动变速器润滑剂粘度分类— 车用汽油辛烷值测定法介电常数法— 轻柴油— 煤油—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发动机燃料饱和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 —汽油四乙基铅含量测定法鎔酸盐法 —发动机燃料铜片腐蚀试验法 — 煤油烟点测定法—柴油着火性质测定法十六烷值法号喷气燃料—发动机燃料硫醇性硫含量测定法氨硫酸铜法一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航空汽油一号喷气燃料一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航空燃料水反应试验法—喷气燃料防冰剂含量测定法—航空燃料净热值计算法—喷气燃料冰点测定法络合滴定法一石油苯—汽油气液比测定法—汽油铅含量测定法铬酸盐容量法—号喷气燃料—航空燃料与馏分燃料电导率测定法—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喷射蒸发法—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柴油机喷油泵校泵油—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射线光谱法—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法—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异辛烷—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正庚烷—爆震试验参比燃料参比燃料级甲苯—汽油铅含量测定法一氯化碘法—喷气燃料辉光值测定法—喷气燃料水分离指数测定法—煤油燃烧性测定法—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船用燃料油—车用无铅汽油—变性燃料乙醇—车用乙醇汽油—溶剂油—发动机润滑油腐蚀度测定法—航空喷气机润滑油—号航空润滑油—全损耗系统用油—蒸汽汽缸油—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四球法—工业闭式齿轮油—轻负荷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柴油机油换油指标—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汽油机油换油指标—润滑油现场检验法—用过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法—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法—汽轮机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梯姆肯试验机法—食品机械专用白油—空气压缩机油—重负荷车辆齿轮油—冷冻机油—内燃机车柴油机油—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润滑脂压力分油测定法—钙基润滑脂—钠基润滑脂—润滑脂水分测定法—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酸分解法—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润滑脂防腐蚀性试验法—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极压锂基润滑脂—通用锂基润滑脂—润滑脂和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食品机械润滑脂—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变压器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法—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运行中汽轮机油、变压器油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矿物绝缘油中芳碳含量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法—矿物绝缘油芳烃含量测定法—绝缘油在电场和电离作用下析气性测定法—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机动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合成制动液—含铅普通标准汽油—难燃液压液使用导则—号高温润滑脂—防锈油脂湿热试验法—半精炼石蜡—全精炼石蜡—粗石蜡—医药凡士林—石蜡溶点冷却曲线测定法—石油蜡含油量测定法—食品级白油—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电容器凡士林—食品用石蜡—石蜡中稠环芳烃试验法—石蜡易炭化物试验法—石油蜡和石油脂微量氮测定法微库仑法—石油蜡和石油脂微量硫测定法微库仑法—石油蜡和石油脂滴熔点测定法—白色油易炭化物试验法—白色油紫外吸光度测定法—建筑石油沥青—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沥青延度测定法—沥青针入度测定法—石油沥青脆点测定法—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石油沥青比重和密度测定法—石油沥青取样法—石油沥青溶解度测定法—石油沥青蒸发损失测定法—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焦试样的米取和制备方法—合成切削液—液化石油气挥发性测定方法—高纯正庚烷和异辛烷纯度测定法毛细管色谱法—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汽车燃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汽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添加剂试验评定方法—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石油钻采设备及专用管材词汇—石油钻杆接头螺纹量规—石油钻杆接头螺纹—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石油钻杆螺纹—石油钻杆螺纹量规—潜油电泵机组型式、基本参数和连接尺寸—潜油电泵机组技术条件—潜油电泵机组试验方法—潜油电泵装置的规格及选用—潜油电泵装置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检查—潜油电泵装置的安装—潜油电泵电缆系统的应用—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钻井设备规范—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和油管的维护及使用—潜油电泵电缆试验方法—潜油电泵振动试验方法—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测量和检验方法—抽油泵及其组件规范—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部分级钢管—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部分级钢管—球形金属罐容积标定法围尺法—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部分一般原则—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部分体积管—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第部分脉冲插入技术—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系统的统计控制—液态烃体积测量容积式流量计计量系统—液态烃体积测量涡轮流量计计量系统—石油测量系统检定标准量器的温度修正—石油液体和气体计量的标准参比条件—石油液体和气体动态测量电和或电子脉冲数据电缆传输的保真度和可靠—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立式罐内油量的直接静态测量法质量测量法—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

轻质石油馏分和产品中烃族组成和苯含量的测定 多维气相色谱法-最新国标

轻质石油馏分和产品中烃族组成和苯含量的测定 多维气相色谱法-最新国标

轻质石油馏分和产品中烃族组成和苯含量的测定多维气相色谱法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用多维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轻质石油馏分和产品中烯烃、芳烃等烃族组成和苯含量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终馏点不高于215℃的轻质石油馏分和产品(如汽油、汽油调合组分、溶剂油等)中烯烃、芳烃等烃族组成和苯含量的测定。

测定浓度范围烯烃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为0.5%~70%、芳烃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为1%~80%,苯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为0.2%~10%。

超出含量范围的样品也可测定,但尚未确定精密度。

本文件适用终馏点不高于215℃、由其它非常规原油如页岩或油砂加工得到的汽油产品或由非石油矿物燃料合成加工的烃类燃料如费托合成油等,但尚未确定精密度。

车用汽油常含有醚类或醇类含氧化合物组分,也可能有多种含氧化合物组分共存,此时样品中的醚类化合物会随烯烃组分一起出峰,醇类化合物则随C7+芳烃组分一起出峰。

对于含有含氧化合物的汽油样品,可用其他试验方法(如SH/T0663)测定其中的含氧化合物类型和含量,并按本方法附录A的步骤对烃族组成结果进行必要校正。

本文件不适用于测定除苯以外的各烃族中的单体组分含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22油漆及清洗用溶剂油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6683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精密度数据确定法GB/T17930车用汽油NB/SH/T0663汽油中醇类和醚类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ASTM D6839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燃料中烃组成、苯和含氧化合物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hydrocarbon types,oxygenated compounds and benzene in spark ignition engine fuels by gas chromatography)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石油类测定方法

石油类测定方法

石油类水中矿物油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来自原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以及各种炼制油的使用等部门。

矿物性碳氢化合物,漂浮于水体表面,将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氧的交换;分散于水中以及吸附于悬浮微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油,它们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将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矿物油类中所含的芳烃类虽较烷烃类少得多,但其毒性要大得多。

1.方法选择本节所述的矿物油是指溶解于特定溶剂中而收集到的所有物质,包括被溶剂从酸化的样品中萃取并在试验过程中不挥发的所有物质。

因此,随测定它们的方法不同,矿物油中被测定的组分不同。

重量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它不受油品种限制。

但操作繁杂,灵敏度低,只适于测定10mg/L以上的含油水样。

方法的精密度随操作条件和熟练程度的不同差别很大。

非分散红外法适用于测定0.1—200mg/L的含油水样,各种油品的比吸光系数较为接近,因而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好。

但是当测定矿物油时,要注意消除其它非烃类有机物的干扰。

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测定0.05—50mg/L的含矿物油水样。

但标准油品的取得比较困难,数据可比性较差。

荧光法是最为灵敏的测油方法,其测定范围为0.002—20mg/L,测定对象是矿物油类。

当油品组分中芳烃数目不同时,所产生的荧光强度差别很大。

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采集的样品必须有代表性。

当只测定水中乳化状态和溶解性油时,要避开漂浮在水表面的油膜。

一般在水表面以下20—50cm处取水样。

若要连同油膜一起采集,要注意水的深度、油膜厚度及覆盖面积。

采集瓶应为广口定容的(如500或1000m1)清洁玻璃瓶,用溶剂清洗干净,勿用肥皂洗。

每次采样时,应装水样至标线。

测定矿物油要单独采样,不得在实验室中再分样。

水样采集量应根据水中油的浓度及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定,分别装于2—3个瓶内,以便进行平行样测定。

为保存水样,采集样品前,可向采集瓶内加硫酸(每升水样加l十1硫酸5ml),以抑制微生物活动。

石油烃测定方法和标准使用建议

石油烃测定方法和标准使用建议

石油烃测定方法和标准使用建议杨励君【摘要】石油类中含有石油烃类物质,石油烃类物质中主要的毒性来源于多环芳烃.不同行业的国内外标准中有多种石油烃类物质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重量法、气相法、红外法、紫外法和荧光法.不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全面比较了各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给出今后实际检测和标准修订的建议以供参考.【期刊名称】《江西科学》【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4页(P501-503,518)【关键词】石油;石油烃;多环芳烃;重量法;红外;紫外;荧光;气相色谱【作者】杨励君【作者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研究院,330077,南昌【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2.1+10 引言石油是一种含有多种烃类(正构烷烃、直链烷烃、芳烃、脂环烃)及少量其他有机物(硫化物、氮化物、环烷酸类等)的复杂混合物[1]。

其为具有黏性,可燃,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正己烷、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液态或半固态的物质。

石油中的非烃类物质种类繁多,组分的复杂性,决定了石油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但石油中碳、氢含量占绝对优势,总量达到96%~99%[2]。

石油烃中的芳香烃类物质对人及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双环和三环为代表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3]。

多环芳烃类物质(其中苯并芘),已确认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饮食摄入等方式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影响其肝、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甚至引起癌变。

石油中的苯、甲苯、二甲苯、酚类等物质,如果经较长时间较大浓度接触,会引起恶心、头疼、眩晕等症状。

国内外环境法规都对环境中的石油烃含量有限值要求。

1 石油烃类物质的检测方法石油烃类物质可按沸点的高低分为低挥发性组分和高挥发性组分,也可按照化学结构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类。

现行的国内外不同行业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两大类,早年还有重量法检测。

重量法和气相色谱法本质上都是利用石油烃类物质挥发性不同进行提取和定量检测。

ASTM D1319-2014液态石油产品中烃类的标准试验方法 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ASTM D1319-2014液态石油产品中烃类的标准试验方法 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液态石油产品中烃类的标准试验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ASTM D1319-2014本标准以固定标准号D1319发布,紧随标准号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通过的年份,而在修订的情况下则表示最后一次修订的年份。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后一次重新审定的年份。

上标(ε)表示自最后一次修订或重审以来编辑上的变动。

本标准由美国国防部批准使用。

1 范围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315℃以下的石油馏分中烃类的测定,浓度范围为5~99%(v/v)的芳烃,0.3~55%(v/v)的烯烃,1~95%(v/v)的饱和烃。

本试验方法可用于超出这些范围的浓度,但精密度不确定。

含有干扰色层分离层读数的深色组分的样品不能分析。

注1—对低于0.3%(v/v)的烯烃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测定,例如试验方法D 2710。

1.2 本试验方法指定用于全馏程产品,合作试验的数据已经确定,精密度不适用于接近315℃的窄石油馏分,这种样品不能正确被洗提,其结果不稳定。

1.3 本试验方法对于来自除石油以外的矿物燃料,如煤、油页岩或焦油砂的产品是否适用尚未确定。

关于精密度的叙述对于这类产品可能适用也可能不适用。

1.4 在表中描述了本试验方法的两个精密度,第一个表用于不含有含氧化合物汽油调和组分的无铅燃料,它是否可以应用于含有铅抗爆剂混合物的车用汽油尚未确定。

第二个表用于芳烃浓度范围为13~40%(v/v),烯烃浓度为4~33%(v/v),饱和烃浓度为45~68%(v/v)的含氧化合物(如,MTBE,乙醇)车用火花点火燃料样品。

1.5 含氧化合物组分:甲醇、乙醇、甲基叔丁基醚(MTBE)、叔戊基甲基醚(TAME)和乙基叔丁基醚(ETBE)在商品调和油中的浓度正常时,不干扰烃类的测定。

这些含氧化合物不被测定,是因为这些含氧化合物与醇类脱附剂一起被洗提。

其它的含氧组分将单独测定。

在测定含有含氧调和组分的样品时,试验结果必须修正到以样品的总量为基准。

1.6 警告—汞已经被大多监管机构鉴定为可引起起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和肝脏损害的有害物质。

ASTM D1319-2014液态石油产品中烃类的标准试验方法 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ASTM D1319-2014液态石油产品中烃类的标准试验方法 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液态石油产品中烃类的标准试验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ASTM D1319-2014本标准以固定标准号D1319发布,紧随标准号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通过的年份,而在修订的情况下则表示最后一次修订的年份。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后一次重新审定的年份。

上标(ε)表示自最后一次修订或重审以来编辑上的变动。

本标准由美国国防部批准使用。

1 范围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315℃以下的石油馏分中烃类的测定,浓度范围为5~99%(v/v)的芳烃,0.3~55%(v/v)的烯烃,1~95%(v/v)的饱和烃。

本试验方法可用于超出这些范围的浓度,但精密度不确定。

含有干扰色层分离层读数的深色组分的样品不能分析。

注1—对低于0.3%(v/v)的烯烃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测定,例如试验方法D 2710。

1.2 本试验方法指定用于全馏程产品,合作试验的数据已经确定,精密度不适用于接近315℃的窄石油馏分,这种样品不能正确被洗提,其结果不稳定。

1.3 本试验方法对于来自除石油以外的矿物燃料,如煤、油页岩或焦油砂的产品是否适用尚未确定。

关于精密度的叙述对于这类产品可能适用也可能不适用。

1.4 在表中描述了本试验方法的两个精密度,第一个表用于不含有含氧化合物汽油调和组分的无铅燃料,它是否可以应用于含有铅抗爆剂混合物的车用汽油尚未确定。

第二个表用于芳烃浓度范围为13~40%(v/v),烯烃浓度为4~33%(v/v),饱和烃浓度为45~68%(v/v)的含氧化合物(如,MTBE,乙醇)车用火花点火燃料样品。

1.5 含氧化合物组分:甲醇、乙醇、甲基叔丁基醚(MTBE)、叔戊基甲基醚(TAME)和乙基叔丁基醚(ETBE)在商品调和油中的浓度正常时,不干扰烃类的测定。

这些含氧化合物不被测定,是因为这些含氧化合物与醇类脱附剂一起被洗提。

其它的含氧组分将单独测定。

在测定含有含氧调和组分的样品时,试验结果必须修正到以样品的总量为基准。

1.6 警告—汞已经被大多监管机构鉴定为可引起起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和肝脏损害的有害物质。

石油产品中间馏分芳烃含量分析方法

石油产品中间馏分芳烃含量分析方法

石油产品中间馏分芳烃含量分析方法刘慧敏,张力,樊金龙(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9)摘要:对目前常见的石油产品中间馏分芳烃含量测定标准分析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做了分析与讨论。

荧光指示剂法准确度与重复性均不高,只能得到<315℃馏分中芳烃总量,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间馏分芳烃,准确度,精密度都较高,给出的信息也多,但仪器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

文中介绍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石油产品中芳烃及芳烃衍生物的几种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石油各类产品,步骤简单,时间短,准确度较高,在排除干扰物质后,可以作为石油产品芳烃含量的日常监测手段。

关键词:石油产品中间馏分;芳烃及芳烃衍生物;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TE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962(2023)05-0001-04Analysis method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content inmiddle distillates of petroleum productsLiu Huimin,Zhang Li,Fan Jinlong(PetroChina Urumchi Petrochemical Company,Urumchi830019,China)Abstract:The standard analysis methods,fluorescence indicator adsorption method(FIA method),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middle distillates of petroleum product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e accuracy and repeatability of fluorescence indicator method were not high,and only obtainedthe total aromatics in the<315℃fraction.GC-M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an analyze the middle fraction aromatics with higher accuracy and precision,and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with expensiveinstrument and the highanalysis cost.This paper introduced several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aromatics and aromatics derivatives in petroleum products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as of simple step,short time and high accuracy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etroleum products.It can be used as a daily monitoring method for the aromatic content of petroleum products after the removal of interfering substances.Keywords:middle distillates of petroleum products;aromatics and aromatics derivatives;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mass spectrometry;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石油产品中的抽余油、航煤、汽油、柴油、焦化汽油等用作燃料以及化工原料或溶剂时,许多芳烃及多环芳烃化合物被确定或被怀疑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总署(EPA)将16种多环芳烃作为重点环境检测对象加以监测和防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 荧光指标剂吸附法GB/T11132 ASTM/D1319)1.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2)掌握荧光指标剂吸附法的操作技术。

2.方法概要取约0.75mL试样注入装有活化过的硅胶的玻璃吸附柱中,在吸附柱的分离段装有一薄层含有荧光染料混合物的硅胶.当试样全部吸附在硅胶上后,加入醇脱附试样,加压使试样顺柱而下。

试样中的各种烃类根据其吸附能力强弱分离成芳烃、烯烃和饱和烃。

荧光染料也和烃类一起选择性分离,使各种烃类区域界面在紫外灯下清晰可见。

根据吸附柱中各烃类色带区域的长度计算出每种烃类的体积分数。

3. 仪器与试剂3.1仪器3.1.1 吸附柱由精密内径玻璃管制作的精密内径吸附柱,包括一个加料段和具有短毛细管的分离段及分析段。

分析段的内径应该是1.60~1.65mm,而且在分析段的任何部分当100mm汞柱通过时长度变化不应大于0.5mm。

吸附柱各部分的彼此连接应该是长锥形连接。

为了方便,也可以用具有标准内径管的标准吸附柱。

具体规格如图1所示。

要求其分析段必须是均匀的管,而且分析段和分离段之间要密封连接。

可用普通卡尺沿着管测量外径,如果变化大于0.5mm,就认为是内径混乱的,不能使用。

分析段与分离段之间用30mm长的聚乙烯管连接,要保证两玻璃段接触。

为了保证分析段玻璃对聚乙烯是密封的,必须加热分析段上端,直到它刚好能免熔化聚乙烯,然后将分析段1两端套入聚乙烯管内。

或者用软金属线紧密缠绕来密封聚乙烯管和分析段玻璃管的连接。

3.1.2 烃类测定仪紫外光源:波长以3650为主,灯管长1220mm的光源,安装在与吸附柱平行的位置上。

测量长度的工具。

米尺固定在柱架附近,由6个塑料活动夹指示烃类范围,用米尺测量长度;也可用玻璃铅笔划出烃类范围,然后将吸附柱放在水平位置测量其长度。

电动振动器。

用于振动单个柱子或两个柱子。

振幅大于1.5mm;频率(100±2)Hz。

3.1.3 气路系统组件YT-1型减压阀:入口压力小于或等于14785KPa(150kgf/cm2)。

出口压力:0~493KPa(0~5kgf/cm2)。

压力表:0~493KPa(0~5kgf/cm2)。

压力表:0~246KPa(0~2.5kgf/cm2)。

3.1.4不锈钢毛细管外径1mm,内径0.5mm,长1650mm,其一端借助胶管与自来水管相连接用于清洗吸附柱。

3.1.5 注射器 1ml,分度为0.02ml,并带有医用9号注射针头。

3.1.6 秒表。

3.1.7 干燥箱温度控制能达到(177±1)℃。

3.1.8 干燥器用于盛装干燥后的硅胶。

3.1.9 幕布丝绒材质,关闭严密,开启灵活。

3.2.试剂3.2.1 细孔层析用,100~200目,对烯烃最小聚合,而且符合表1-1所示筛分检验要求。

要保证整个容器的硅胶是均匀的。

使用前将硅胶放在浅的容器中在177℃下干燥3h,趁热将干燥后的硅胶装到密封的瓶内,移至干燥器中。

硅胶采用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层析用硅胶。

表1 硅胶筛分检验3.2.2荧光指示剂荧光指示剂染色硅胶或荧光指示剂溶液。

3.2.3异丙醇分析醇。

3.2.4压缩气体空气或氮气,经气路系统输送到吸附柱顶部。

3.2.5无水乙醇分析纯。

3.2.6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4.准备工作4.1 将烃类测定仪组装好,牢固地固定在铁架上,不能松动或摇晃,且安装在暗室或者容易观察各烃类界面的地方。

检查仪器,使各部件正常,处于完好状态。

4.2样品需经无水硫酸钠脱水。

4.3如果样品含有深色或在紫外光下有荧光的物质,各层界面记数会发生困难,通常用蒸馏法除去干扰物质。

4.4样品和进样注射器(包括注射针头)冷却至2~4℃。

4.5将吸附柱洗涤干净,内壁需抽干或自然晾干。

5.试验步骤5.1用脱脂棉将吸附柱末端塞住后,将吸附柱装在振动器柜架上,使用自由悬挂。

然后启动振动器,一边振动整个吸附柱,一边通过玻璃漏斗逐渐向吸附柱里填充硅胶,直至分离段装到一半时,振动器暂停振动,填加3~5mm荧光指示剂染色硅胶层。

在再填装硅胶时启动振动器。

使吸附柱振动,直至填紧的硅胶层进入加料段75mm处为止。

振动吸附柱时,需用湿布擦整个吸附柱,这样可以除去静电而有助于更好地填装硅胶。

硅胶填装完毕还需要继续振动吸附柱。

在使用振动器的情况下,通常振动4min左右就可以使硅胶界面不再下降。

如用荧光指示剂溶液,在填装硅胶时,除掉为装荧光指示剂染色硅胶而进行的那段操作外,其他都与上面所述相同。

5.2将填装好的吸附柱小心地安装在烃类测定仪吸附柱的弹簧夹上。

5.3用少许样品将注射器洗涤3次,再用注射器抽取(0.75±0.03)ml试样,并将试样注入到加料段的硅胶界面以下30mm处。

用荧光指示剂溶液时,将荧光指示剂加入试样中,加入量相当于试样量体积分数的0.1%,然后在试管中摇匀。

其他操作步骤与上面所述相同。

5.4 试样全部被吸附后,异丙醇注满加料段至球形磨口接头处。

使吸附柱顶端与加压气路系统相连接,并且要用夹子夹紧球形磨口接头并供给13~15KPa(0.13~0.15kgf/cm2)。

压力2.5min,使液体沿着吸附柱向下移动。

再加压至35KPa(0.35kgf/cm2)2.5min,然后调整秘需的压力,使液体沿着吸附柱向下移动到可以进行第2次测量处的时间大约为1h。

通常柴油油试样大约需要25~40KPa(0.4~0.5kgf/cm2)。

气体压力将取决于硅胶填充的紧密程度和试样的分子量。

一般来讲,加压时间大约1h,但分子量较大的试样所需的时间要长些。

5.5 在醇-芳烃红色界面进入分析段350mm后,迅速地按下列顺序标记出紫外光下观察到的各烃类的界面,测得一组数据(注意:在测量各界面距离之前,要用无水乙醇润湿的脱脂棉仔细擦拭吸附柱外部使各层界面清晰,但不要用手接触吸附柱),对无荧光的饱和烃层需标记出刚刚出现明显的蓝色荧光部位;最后芳烃层末端标出浅红色或棕色层的上端。

对于无色的馏分,通过一个红色环事以清楚地确定醇-芳烃界面,但裂化燃料中的杂质常常会使这个红色环变模糊,并且出现长度不定的棕红色区域,它仍作为芳烃层的一部分来计算。

只有在吸附柱中不出现蓝色荧光区域的情况下,此红色环或棕色环就应认为是环以下的吸附柱内下一段烃类的一部分。

迅速标记出各烃类区域,记录这些观测结果。

在操作中应尽量避免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尤其是对眼睛更应注意。

如果界面不清楚,可在吸附柱下面各烃类界面处衬张滤纸能使界面更清楚些。

在测量各烃类界面时,有些试样的烯烃区域呈现的颜色不是黄色而是灰白色,但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烃类的测量界面。

5.6 为了尽可能减少行进着的界面读数误差,当试样中的烃类又向下行进50mm 时,用如5.5条所描述的反过来的顺序读各界面标记,进行第2次测定。

如果标记界面是用玻璃铅笔做的,则需用两种颜色的铅笔,记录各界面值以防混淆。

如果使用塑料标记夹标记界面,则迅速记录测量结果。

在整个操作中要谨慎,如果硅胶填充不当或异丙醇冲洗不完全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当使用精密内径吸附柱时烃类总长不少于500mm就认为试验失败;当使用标准吸附柱时,此规则不适用。

对于试样含有相当多沸点高于204℃的物质时,就应该考虑用异戊醇代替异丙醇脱附试样,这样可以改善顶替效果。

5.7 解除压力,取下吸附柱平放在试验台上。

从吸附柱的顶端插入一根用于清洗吸附柱的长的不锈钢毛细管,以快速水流冲洗柱中硅胶。

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

若还有些残余物,就用丙酮冲洗干净,然后抽干或自然晾干。

6.计算6.1 试样中各种烃类的含量(体积分数)[芳烃为X a ,%;烯烃为X 0,%;饱和烃为X s ,%],分别按式(1-1)、式(1-2)和式(1-3)计算(/)100Xa La L =* (1-1)00(/)100X L L =* (1-2)(/)100S S X L L =* (1-3)式中 L a ——芳烃区域的长度,mm ;L 0——烯烃区域的长度,mm ; L 5——饱和烃区域的长度,mm ; L ——L a 、L 0和L 5的总和,mm 。

取每种烃类相应计算值的平均值,按8.1所述方法报告结果。

如有必要,修正含量最大组分的测定结果,使各组分之和为100%。

6.2 上述式(1-1)、式(1-2)和式(1-3)是在无含氧化合物的基础上计算各烃类浓度,只对仅含烃类的样品进行修正;如果试样中含有含氧化合物,可按(1-4)式以全部样品为基准修正6.1的计算结果:(100)/100C C B =*- (1-4)式中 C ´—以全部样品为基准的烃类体积分数,%;C —无氧化合物的基础上的烃类体积分数,%;B —用SH/T0663测得的试样中总含氧化合物物的体积分数,%。

8. 报告8.1 取每种烃类体积分数(若含有涵养化合物,则按全样品基准修正)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式样的测定结果,精确值0.1%,并报告样品中含氧化合物的体积分数。

9.精密度 9.1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台仪器,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而准确的操作,对同一试样测得的连续实验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表2或表3所里列数值。

9.2 再现性不同操作者于不同的实验室,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而准确的操作,对同一试样测得的两个独立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表2或表3所里列数值。

表2 不含含氧氧化物样品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V/V)表3 含氧氧化物样品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V/V)10. 思考题(1)烃类的存在影响油品的什么性能?(2)测定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3)实验结果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