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

合集下载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
第3 4卷第 l 期
21 02年 2月




Vo . 4 N . 13 o 1 F b ,0 2 e .2 1编 号 :6 2 4 1 2 1 ) 1 090 17 - 6 (0 2 0 - 7 - 4 0 5
甘肃省岷县章 ( 哈寨 )包 ( 家沟 ) 矿 地 质 特征 金
区 内褶 皱 和 断裂构 造十 分发育 。主要 断裂构 造
岩、 泥质板岩、 含炭板岩等。变质作用对促进金的活
化、 迁移 、 富集起 到积极 的作 用 。
呈近东西展布 , 断裂破碎带宽度 I 5 一 0m不等 , 且与 金矿化关系密切。近东西向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为 主要 的导矿及容矿构造。 区内岩浆活动 强烈 , 且具有 多旋 回、 多期 次特 征 。形成时间为海西期 、 印支期和燕山期 ; 岩类从超 基 性 岩 一 性 岩 一中性 岩 一酸 性 岩均 有 ; 状 包 括 基 产
2 矿 区地质特征
2 1 地 层 .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第三岩组第二岩 性段( ) 其岩性为一套浅海相浅变质 中细粒碎 T , 屑岩夹碳酸盐沉积建造 , 主要有: 褐红色 、 紫红色薄
侵入岩相和喷发岩相 ; 岩石种类有辉长岩 、 玄武岩、
层状含钙泥砂质板岩; 浅灰色 一 褐灰色厚层 一中厚
闪长岩 、 花岗岩等 , 主要有矿 区东部的中川岩体、 碌 础坝岩体、 柏家庄岩体、 教场坝岩体、 苇子坝岩体等。 在这些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形成的矿产 以金矿为 主, 典型金矿床有鹿儿坝 、 锁龙 、 李坝 、 金山、 马泉等。 另外还 有耳 阳沟 、 家庄 铅 锌 矿 , 沟 寨锑 金 矿 、 代 大 崖 湾锑 矿等 。见 图 1 。 区内变质作用较为简单 , 主要为区域浅变质作 用 。印支运 动末 期 , 中三 叠世 类 复 理 石沉 积 建 造 褶

甘肃省岷县大沟寨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岷县大沟寨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矿 区异 常经 I :1万 土壤测 量进 一步 浓缩 , 圈 出
A u单 元 素异常 1 1个 , H g单 元 素 异 常 9个 , S b单 元
素异 常 5个 ; 以上 异常 组合 成综 合异 常 4个 。 ( 见 表
作者戴上 了透视眼 , 为大沟寨金矿体 的精确定位提
供 了准 确 信息 。
显 示金 在 三叠 系地 层 明显 富集 , 在 断 裂 构 造 带 上 形
S b的峰值 达 8 0 1 . 8 3×1 0 ~。经 揭 露 , 在该 综 合 异 常上 发现 了 A u —l 、 A u —2号 矿体 , A u 一 1 。 利用 1 :5万 水 系 沉 积物 测 量 对 1 :2 0万 异 常
峰值达 1 4 6 . 4 0× 1 0 ~, H g 的峰值 1 3 9 6 . 5× 1 0 ~, A s 的峰值 达 7 4 8 7 . 8 4×1 0 ~, 岷 县 大 沟寨 矿 区 土 壤 测
量 地球 化学特 征 , 见表 1 。
表 1 岷县大沟寨矿 区土壤测 量地球化 学特征
第三岩性层 ( S + L s ) 长石砂岩夹板岩。
2 矿 区地球化学 特征
在1 : 2 0 万 区域化探工作中, 在簸箕沟一大沟寨

带 圈 出 了 以 金 为 主 的 Hs l 6综 合 异 常 , 异 常 走 向
注 :1 . A u 、 H g含量单位 为 l 0 一, 其余 为 1 0~, 2 . 浓集 系
1 、 如图 1 所示) 其中 H t 一1 异常呈长条状 , 规模大 ,
沿F : 展布 , A u元 素具 内、 中、 外带 , 伴 生元 素 A s 、 S b
也具 内、 中、 外 带, H g元素分带不 明显 ; 其中 A u的

甘肃省岷县郭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甘肃省岷县郭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甘肃省岷县郭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尹晓军(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郭家沟金矿勘查区行政区划属甘肃省岷县锁龙乡所辖。

金矿(化)体受构造控制,含矿岩石为褐铁矿化石英脉。

文章总结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类型、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找矿标志。

关键词:郭家沟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5-0055-2Geologicai Feature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 of Guojiagou Gold Deposit in Minxia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YIN Xiao-jun(Tianshui Mineral Prospecting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e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Tianshui 741020,China)Abstract: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Guojiagou gold exploration area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uolong Township, M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The gold deposit (chemical) body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and the ore-bearing rock is limonite fossil quartz vein. In this paper,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mineralization type and deposit genesi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ing criteria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Guojiagou gold mine; geological features; prospecting1 区域地质背景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祁连褶皱系与西秦岭褶皱系交汇部位之南侧、教场坝岩体的东外接触带。

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作者:李春生来源:《信息化建设》2015年第05期摘要:寨上金矿床位于礼县-岷县金矿带上,受区内次级隆起构造转折端或背斜构造倾伏端、不整合面断裂构造控制。

矿区内F 5 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为本区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金矿化具分段富集规律,应在各富集段中寻找平行矿脉和深部找矿。

关键词:地质学;寨上金矿;控矿构造类型;成矿规律;构造控矿模式;成矿预测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床位于西秦岭印支期造山构造带中,与李坝金矿床和鹿尔坝金矿床一起构成了著名的西秦岭岷礼金矿带。

1 地质背景寨上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秦岭海西褶皱带北亚带西段。

区域上存在一个 NW 向古生代隆起区。

围绕隆起区断裂及其边缘断裂、以及东部花岗岩体群,分布有一系列的金矿床(点)。

寨上金矿产在卓洛-扎麻树背斜西端,该背斜为区内次级隆起构造。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泥盆系中上统、二叠系下统及第三系。

目前矿区已发现矿脉 23 条,矿体则分段富集于矿脉之中,已圈定的矿体达 17 个。

据矿脉分布特点,可划分为南、北 2 个矿带。

北矿带分布在背斜北翼,倾角相对较缓,一般在 40~50°。

南带主要分布在核部区,倾角相对较陡,一般40~80°。

2 矿区构造2.1 背斜构造卓洛-扎麻树背斜是一个区域性的背斜构构造,长约 30 km,宽 3~6 km。

是一个不对称的NWW向倒转背斜。

背斜北翼的地层比较缓,北倾,40~50°。

核部地层陡,总体上北倾,但倾角陡,70~80°。

枢纽产状 290°∠5°,轴向产状 290°∠70°。

2.2 断裂矿区内规模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 6 条,总体展布方向为 NWW-NW 向(图 1),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局部地段发现有近直立 SN 向的断裂构造。

按走向分为 NWW 和 NW 向 2 组。

26921893_甘肃岷县寨上金矿成矿年代及矿床成因探讨

26921893_甘肃岷县寨上金矿成矿年代及矿床成因探讨

1000 0569/2022/038(04) 1237 52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2 04 16甘肃岷县寨上金矿成矿年代及矿床成因探讨王宇昊1,2 杜志伟1 焦学尧1 马锦龙1WANGYuHao1,2,DUZhiWei1,JIAOXueYao1andMAJinLong11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兰州 7300002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兰州 7300001 SchoolofEarthSciences,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2 GeologicalSurveyofGansuProvince,Lanzhou730000,China2021 09 06收稿,2021 11 20改回WangYH,DuZW,JiaoXYandMaJL 2022 MetallogenicageandgenesisoftheZhaishanggolddepositinMinxian,GansuProvince ActaPetrologicaSinica,38(4):1237-1252,doi:10 18654/1000 0569/2022 04 16Abstract Zhaishanggolddepositislocatedintheconcentratedareaoflarge scalecarlin likegolddepositsinWestQinlingMountains,anditisthesecondsuper largegolddepositdiscoveredinthepast20years Rb,Sr,Re,Osisotopesofthepyrite,thegold bearingmineralofZhaishanggolddeposit,insixoresamplesweretestedinthispapertodeterminetheirmetallogenicagesandore formingmaterials ThemeasuredRb SrandRe Osisochronagesofthepyriteare273±10Maand273Ma±22Ma,whichareolderthantheagesoftwometallogenicstagesoftheZhaishangdepositobtainedbythepredecessors,i e ,aearliermetallogenicstage(thefirststageof273Ma)mightbeexistinthisarea ThisnewchronologicaldatamaybroadenthetimeaxisforsearchinggolddepositsinthisareasincenosamemetallogenicageshaveeverbeenreportedintheexploredgolddepositsinWestQinling Furthermore,analysesresultsofSr,Os,Sisotopes,REEandtraceelementscompositionsindicatethattheore formingmaterialoftheZhaishanggolddepositisthemixtureofdeepsourceandcrustsourcematerials Tectonically,theWujiashanRisewhichislocatedintheMinlifore arcbasinexperiencedastronggeothermalupliftandextensionintheLateHercynianPeriod,whichresultedinthehydrothermalfluidsrisingalongthefaultchannelstothefoldedbeltsofthebasinwithahighAubackground,andtheactivatedAuenrichedintheformationandunloadedinsuitablestructuralspacestoformthefirststageZhaishanggolddeposit ThelatertwostagesofWandAumineralizationsuperimposedontheearlygolddeposit Comparedwithregionalgeologicalevolutionaryevents,theageofgoldmineralizationinthefirststageofZhaishanggolddepositisconsistentwiththetimeoftheclosureoftheA nyemaqenoceanbasinintheWestQinling,thesubductioncollisionofGongheaulacogen,andtheintrusionofJiangligouandZhongchuanHimalayan typeplutons,whichobeystherule“crustalthickeningisconducivetotheformationofgolddepositsandHimalayangranitesarecloselyrelatedtogolddeposits” ItisofindicativesignificanceforsearchingcontemporarygolddepositsinthisareaKeywords Zhaishanggolddeposit;Metallogenicage;Metallogenicstages;Genesisofthedeposit;Ore formingmaterials摘 要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大规模卡林 类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地之中,是近二十年来探获的又一超大型金矿。

倾斜及急倾斜薄矿脉开采与降低贫化损失的探讨

倾斜及急倾斜薄矿脉开采与降低贫化损失的探讨
2 . 2 . 3 回 采 工 艺
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倾斜及急倾斜薄矿脉
2 . 1 矿 山概 况
岷 县 章 哈 寨 一包 家 沟 一 带 金 矿 在 甘 肃 省 岷 县 南 西 约 1 2 k n, 大地 构 造 位 置 在 东 西 向 复 杂褶 皱 带 的 北 中带 西 段 , i 即
1 0 m; 厚矿体 , 1 0 ~ 3 0 m; 极厚矿体 , > 3 0 m。按 倾 斜 角度 来 划 分 :
水平矿体 , < 5 。 ; 缓倾斜矿 体 , 5 ~ 3 0 。 ; 倾斜矿体 , 3 0 5 5 o ; 极 倾 斜
灰, 矿 化 蚀 变特 征 为毒 砂 黄 铁矿 化 、 硅化等。
2 . 2 无底柱 分段 崩落法 施 工
在 倾 斜 及 急 倾 斜 薄 矿 脉 的 开 采 中 ,无 底 柱 分 段 崩 落 法 是
近年 来 发展 起 来并得 到 了一 定 使 用 效果 的 开 采 方 法 , 在 国 内及
2 . 2 . 1 采场 结构 参 数
厚度分为 : 极薄矿体 , < O . 8 m; 薄矿体 , 0 . 8 ~ 4 . 0 m; 中厚 矿 体 , 4 . O ~ 国外 倾 斜及 急倾 斜 薄 矿脉 的开 采 中取 得 了许 多成功 的 实例 。
1 引 言
在 我 国金 属 矿 床 中 ,倾 斜 及 急 倾 斜 薄矿 脉 占有很 大 的 比
重, 约 占 生产 矿 山 地 质 储 量 的 1 5 %以上 , 按 出矿 量 来 说 , 占地 下 开 采 总 出矿 量 的 3 O %以上 。 在 贵 重金 属 矿 石 中 , 矿 体 产状 按
1 . 3 m,崩 落的 矿 石 在 上 部 和 侧 部 崩 落覆 盖 岩 石 下 从 回 采 巷 道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路彦明;李汉光;陈勇敢;张国利;张玉杰;李振华【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06(42)4【摘要】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亚带。

矿脉体的产出受控于NWW向断裂和褶皱构造,走向NWW。

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型,成矿可分为4个阶段。

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Au为一独立元素组。

流体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CH4、C2H6,离子以Na+、K+、SO2-4、F-、C l-为主,Na+/K+为1.2~5.4,且富F-。

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δDH2O介于-65‰^-92‰之间,氧同位素δ18OH2O-SMOW值介于4.71‰~11.01‰之间。

硫化物的δ34S为3.0‰~9.2‰。

矿石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围岩明显不同。

金矿是在深部和浅部流体相互作用下,形成于中低温、低盐度环境中。

【总页数】7页(P25-31)【关键词】寨上金矿;地球化学;成矿流体;矿床成因【作者】路彦明;李汉光;陈勇敢;张国利;张玉杰;李振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J], 赵晓强;郭红乐;刘维英2.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J], 刘新会;于岚;张复新;刘爽;华曙光3.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周宝青4.甘肃省寨上金矿床原生地球化学晕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郝迪;孙彪;孟菲蓉5.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 [J], 穆新华;刘光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岷县鹿儿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甘肃岷县鹿儿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甘肃岷县鹿儿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高熙贺;王建林;刘云华【摘要】甘肃岷县鹿儿坝金矿床地处西秦岭南部泽库前陆盆地之洮河复式向斜北翼,是产于中三叠统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的一个典型矿床。

区域断裂构造以NW向压性断裂为主,近EW向的压扭性断裂次级构造为鹿儿坝金矿区的主要含矿构造。

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发现闪长玢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构造运动及区域闪长玢岩年代学资料,本区闪长玢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末期,因此推断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末期,矿床成因类型应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

%Luerba gold deposit of Min County locates in compound synclinal north wing of Tao River of Zeku foreland basin in south of West Qinling Mountain .It is a typical ore deposit which was found in the Triassic neritic facies clastic rock‐arbonate sedimentary formation .Regional fracture structure mainly is the NW direction compression fracture ,the EW direction com‐pressive shear rupture secondary structure is the main ore structure for Luerba golddeposit .Through the researching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it is found that diorite porphyrite closely is associated with gold mineralization .Ac‐cording to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 and diorite porphyrite chronology information ,diorite porphyrite mainly formed in Late Indosinian period .It is inferred that deposit metallogenic epoch is Late Indosinian ,the type of ore deposit is porphyry‐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iorite porphyrite .【期刊名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鹿儿坝;斑岩-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构造;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作者】高熙贺;王建林;刘云华【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甘肃岷县鹿儿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南部泽库前陆盆地之洮河复式向斜北翼,是产于中三叠统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的一个典型金矿床。

岩石成因分析

岩石成因分析

甘肃省岷县寨上超大型金矿中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意义研究前人研究西秦岭是我国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复杂的构造与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成为众多地质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地区”。

在上世纪初,以赵亚曾、李春昱、黄汲清、叶连俊、关士聪等为代表的许多地质先辈就对该地区进行过开创性调查研究。

1933 年,谭锡畴、李春昱先生沿岷江进行路线地质调查时,将该区广泛分布的黑色碎屑岩系称为“西康系”,1941 年,熊永先在草地进行地质调查,将黄胜关以西出露的绿色碎屑岩系称为“草地系”,时代定为石炭-三叠纪。

1944 年,叶连俊、关士聪在甘肃南部舟曲、武都一带开展地质调查,将以志留系为主的浅变质岩系命名为“白龙江群”,并在碧口一带建立了“碧口群”。

在1950 年代,中国科学院西北科研所、甘肃地质局、四川地质局以及冶金系统等科研、生产单位在该区开展了大量地质调查研究,发现了一批铁、铀等矿产地。

在1960-70 年代,上述单位又陆续开展了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铀、铁、铜矿普查。

同时,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科院、核工业部、冶金部等单位也相继在该区开展地质考查与铀、金和铅锌矿的找矿。

在1980 年代以后,四川和甘肃地质局、甘肃有色地勘局、地矿部秦巴项目组,以及一些科研、教学单位在该区开展了以金矿勘查为主的地质找矿和1∶20 万区调、重要成矿区带1∶5 万区调、1∶20 万化探扫面、1∶100 万—1∶5 0 万重力及航磁地面调查等多学科地质研究工作,获得金矿勘查工作的重大进展。

特别是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概念的引入和找矿实践,突破了原有以找寻石英脉型为主的相对单一模式的约束,全面提高了对金矿床多成因、多类型的了解和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得了本区金矿找矿、勘查的重大进展,从1985 年发现舟曲县九源第一个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前后相继发现了拉尔玛、李坝、鹿儿坝、大水、阳山5 处大型金矿,坪定、石鸡坝、金山、马泉、赵沟、锁龙、西安河、花崖沟、枣子沟、柴家庄10 处中型金矿和众多的小型金矿及矿点,显示了西秦岭地区具有良好的金矿找矿前景,并成为我国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21 0 0年 第 9期/ 3 卷 第 I


GoLD
甘 肃 岷 县 寨 上 金 矿 床 构 造 控 矿 特 征 及 找 矿 预 测
喻 万强 , 纲 王建 国 . 刘 , , 王晓军 王治华 牛翠伟。 , ,
(.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 学与资源学院 ;.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 质研究所 )
1 成 矿 地 质 背景
寨上 金矿 床大 地构 造 位 置 为 西 秦岭 海 西褶 皱 带 北亚 带 , 北侧 以商丹 断裂 为界 与祁连一 北 秦岭造 山带 相连 , 侧 以岷县一凤 县一 镇安 断裂 与西 秦岭造 山带 南 南亚 带相 连 ¨ 。 区域 上 位 于 岷一 礼 成 矿 带 西 段 , 。。 由
茶 固滩一 喂子 坝 断裂 带 、 新城 一红 崖断裂带及 夹持 于

、 一脆 性叠 加断 裂构 造控 矿 韧
和褶 皱构 造
控矿 , 但这 些 认 识 都 无 法 全 面 解 释 矿 区 的基 本 地 质和构 造特征 , 背斜轴 、 对 转折端 、 伏端 的认识 还 比 倾
较 模糊 , 对断 裂构造 的规 模 和性 质研 究 较 少 , 特别 是
寨上 金矿床 自中 国人 民武装 警 察 部 队 黄金 第 五
支 队于 2 0 0 0年发 现 以来 , 多专 家学 者 对 控矿 规 律 众 进行 了研 究 , 得 了许 多 重要 的成 果 , 要 观点 有 4 取 主 种 , 斜 两 翼 及 断 裂 控 矿 ¨ 』 两 组 断 裂 交 汇 控 背 、
1 中泥盆统第一岩性段 一 5 一上泥盆统
2 中泥盆统第二岩性段 一
3 一中泥盆统第三岩性段
4 一中泥盆统第 四岩性段 9 一矿体及编号

甘肃新寨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甘肃新寨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甘肃新寨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蔡靖【摘要】新寨金矿位于著名的\"川、甘、陕\"相交的金三角地区,位于白龙江成矿带马曲-南坪金矿成矿亚带东部.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寨金矿床矿化体的位置特征,包括地层特征、矿石质量成分、金矿物存在状态等,同时指出了找矿标志.希望能为该矿区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他金矿开采提供借鉴作用.【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甘肃新寨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作者】蔡靖【作者单位】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白银矿产勘查院,甘肃白银 730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本文讲述了新寨金矿的地质特征和详细的讲述了怎样可以准确的找到矿地的位置。

甘肃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黄金储藏地,其开发和勘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甘肃新寨金矿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地理位置极其优秀,地势条件形态良好,资源优渥,储存量丰富总的来说这里是一块特别值得探究的矿区。

本文需要在分析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使用现有的数据获取矿石勘探指标通过研究矿石的矿物特征和矿区的地质条件,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这篇文章所描述的区域是甘肃省的新寨金矿,它的位置属于华北克拉通和南秦岭褶皱带结合的南亚带,华北克拉通又名华北陆块,它由多个地快组成。

新寨金矿它的位置复杂多样:南靠南秦岭褶皱带,西接甘孜褶皱带,北邻北秦岭褶皱带,地处复杂,地貌丰富且独特[1]。

(1)地层特征。

矿区发育了二叠纪、白垩纪和三叠纪地层体系。

①二叠系分为下二叠系、中二叠系和上二叠系。

下二叠统为一套深灰色的块体,岩石特征为中片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大多数下二叠统中含有燧石块体和条带,产蝇和少量的珊瑚化石,厚度均在709m左右。

蕴含在下二叠统岩中的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之中的就是新寨金矿地的聚集地,而且发现了多处金矿体,就在生物碎屑灰岩之中[2]。

甘肃岷县寨上金钨矿床中钨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甘肃岷县寨上金钨矿床中钨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1 2 地 层 .
金矿体 。推断 累计估 算金 的 内蕴经 济资 源量 ( 3 ) 3 3
和预 测资 源量 ( 3 )8 3 4 O多 吨 ,矿 石量 2 0多万 吨 。 0 2 0 年 ,该 队对原 金矿样 品进行 组合 分析 时 ,发 现 07 w 品位较 高 , 已圈 出钨 矿体 1 现 5条 。 断 累计 估 算 推
( 1 V)(方维 萱 ,1 9 ;姚书振 ,2 0 ) 99 0 6 。此 构造带介 于 北 纬 3 。O~ 3 。O,总 体 呈东 西 一北 西 西 向展 42 44 布 ,长 4 0k 0 m,宽 5 ~ 9 m。本 区构造 活动较 强 0 0k 烈, 华力 西 期 、印支期 、燕 山期 和 喜 山期均 有活 动 , 以印支期 构造 活动 期为 主 ( J 2 新会 ,2 O ) 08 。
部 分布 石炭 系 ( 1 。无 古老 结 晶基底 ,覆盖有 中 图 )
新 生界 陆相地 层 ( 张复 新 ,2 0 ) 00 。
泥 盆系 ( 为岷礼 成矿 带金 矿床 的 主要赋矿 层 D)
位 。如 , 坝 、金 山等 大 、中 型 金 矿 床 均 产 于 其 中 , 李 也 是 矿 区 主 要 的 含 矿 层 位 之 一 。 泥 盆 系 可 分 为 中 泥
8 6
西 北 地 质
NO THWE T R G O O R S E N E L GY
图 1 寨上 矿 区地 质 简 图

Fi 1 Si p ii e o c lm a aih ng m i n r a g. m lfed g olgia p ofZh s a nig a e
钨 的 内蕴 经 济 资 源 量 ( 3 )和 预 测 资 源 量 ( 3 )7 33 34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初探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初探

北矿带以19—1号矿体为例,矿体呈似板状,产
状15。L450,主要产于下二叠统c组中段,主要岩性 为灰黑色含炭板岩夹薄层一中层石英砂岩。矿石以 微细浸染状黄铁矿金矿石为主。矿体一般长400m, 厚度7.32m,∞(Au)一般为5.91×10一。矿化蚀变 岩分布于金矿体两侧,宽10—35m,矿体与围岩没有 截然的界线。地表一般品位为2.0×10一一6.0× lO~,单样最高品位为22.1×10~,深部一般品位 为1.0×10一一5.0×10一,单样最高品位为17.6
金矿体,各矿体的主要地质特征见表l。现以19—1 号、3l一2号矿体为例,对南北矿带中各矿体特征进
行分析。
带上,多构成几组断裂的交汇,使韧脆性断裂进而破 碎或角砾化,同时发育矿化热液蚀变产物,含Au黄
铁矿、毒砂、辉锑矿、石英、铁白云石浸染交代容矿围 岩呈细脉状沿显微裂隙充填,形成工业矿体。 矿区内发育有卓洛一扎麻树背斜,背斜西起酸 茨坡村西,东至岷县牛场以西,长约30km,宽约3~ 6km,为一倒转背斜。背斜核部由中泥盆统e组细 碎屑岩一碳酸盐岩构成。两翼地层为晚泥盆统大草 滩群细碎屑岩夹薄层灰岩及下二叠统含炭泥质、钙
带(Ⅲ),新寺一大草滩复背斜(Ⅳ)西部∞],岷一礼 成矿带四端【6 J,成矿带走向总体呈北西向,东部向 南凸呈弧形,长400余km,宽50~90km。该成矿带 上分布有较多的金矿床(点),如鹿儿坝金矿、李坝
金矿、马家河金矿等(图1)。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下二叠统浅 一次深水相碎属岩夹碳酸盐岩岩系。中泥盆统细碎 屑岩一碳酸盐岩和下二叠统含炭泥质、钙质板岩为
因及不同矿化阶段黄铁矿及毒砂进行化学成分分
析,扶表2中不难看出,黄铁矿、毒砂外环比内核含 砷量高。沉积阶段形成的革莓状黄铁矿中不含金; 早期阶段形成的微细粒黄铁矿内核不含金,而其外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37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周宝青(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寨上金矿床是甘肃岷县发现的一重要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侧南部,发育在不同岩性和不同粒度组成海底斜坡扇环境下的浊积岩系中。

主要的含矿建造为晚泥盆系a 组的一套沉积岩系。

岩石属于高频叠置的碳-钙-泥质沉积岩组合。

韧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是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构造呈现NWW 向展布,向南侧倾斜,倾角为30°~50°,活动特点具有多期多阶段性,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

围岩蚀变主要为毒砂化、含砷黄铁矿化、硅化、铁白云石化,均与金矿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综合研究该矿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属于经典卡林型矿床类型。

关键词: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甘肃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2-0037-2收稿日期:2020-06作者简介:周宝青,生于1993年,回族,宁夏吴忠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质调查。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主要在碳酸盐建造地层产出,属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这种矿床不仅规模大、品位低,同时矿体和围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金矿物主要产出特点为显微-次显微特征,矿物组合主要为中低温热液矿物,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As-Hg-Sb-Ti 等,矿床和岩浆岩不存在直接关系。

这类矿床在我国首次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在陕-甘-川西北金三角以及滇-黔-桂西南金三角等地发现一大批卡林型金矿。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实在在陕-甘-川西北金三角范围上勘探时被发现,通过多年研究取得较大的找矿成果,目前已有12条工业矿体被圈出,矿床规模为大型。

为了进一步对该矿床进行研究,寻求更大的找矿突破,文中对该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摘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处秦岭印支东西向复杂褶皱带合作至崖湾汞锑成矿带上,矿体受构造控制,围岩为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泥质板岩。

矿区共圈定金矿体11个,主矿体长340~740米,厚度0.95~6.17米,总体延伸大于80米,矿床品位2.81×10-6。

初步认为属中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卡林型金矿床。

关键词: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甘肃省Abstract: Minxianzhang Hazai - Baojiago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Qinling Mountains, Indo-China East-West complex fold belt cooperation to cliff Bay mercury antimony metallogenic belt, ore body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surrounding rock include silty slate, slate, calcareous argillaceous slate. A total of11circle area gold ore bodies, the main orebody of length 340~ 740 meters, the thickness of 0.95~ 6.17 meters, general extension of more than 80 meters, grade2.81 x10-6. The author initially thought to belong to middle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ormation of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Key words: Minxianzhang Hazai - pack of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 genesis; Gansu Province前言卡林型金矿,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区北 西 西 向 同 成 矿 断裂 ,总 结 断 裂 构 造 活 动 、成 矿 、控 矿 及 其 金 矿 的成 矿 和 产 出 规 律 。 关 键 词 :寨 上 金 矿 ;地 质 特 征 ;控 矿 因 素 ;成 矿 规 律 ;甘 肃
中 图分 类 号 :P 1 62 文献标识码 : A
寨上金矿位于祁 吕贺兰 山字型构 造带 和昆仑一 秦
第 4 5卷 第 2 期 2 2 ( 1 2 ) 0 1年 总 期 8
西 北 地 质
N o R TH W ES .2 .
20l2 ( n1 SU l 82)
文 章 编 号 :l O — 2 8 2 1 ) 2 o 10 O 96 4 ( o 2 0 一 5 — 8 o
摘 要 :在 表 述 寨 上金 矿成 矿 地 质 背 景 和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的基 础 上 ,研 究 控 矿 因 素 。 对 同成 矿 构 造 体
系 ,昆 仑 一 秦岭 纬 向构 造 体 系 的西 秦 岭 东西 向构 造 带 的北 西 西 向断 裂 构 造 为 同 成 矿 断 裂 构 造 。分 析 矿
依 次 为前弧 、砥柱 、反射 弧 、反射 弧脊 柱 ,马 蹄形
盾 地及 脊柱 。该构造 区 内分 布着 小秦岭 、陕甘 川金 三角 ,还有燕 山和晋 东北金 矿 区 ,熊耳 山金矿 密集 区等 。大多数 金矿形 成于燕 山期 。
收稿 日期 : 0 0 0 —2 2 1 —4 1 ;修 回 日期 :2 1 —0 2 0 11 —0
区域 出露地 层 主要为 中一上 泥盆统 、石炭 系一
1 区域 地 质 背景
祁 吕贺 兰 山字 型构造 带 ,属 祁 吕贺 兰 山字 型构 造体 系 ,在古 生代末 期开始 活动 ,中生 代成形 ,新 生代定 形 。与 金成矿 关系极 为密切 ,金 矿主要 有含 金石英 脉型 、构造蚀 变岩 型 。祁 吕贺兰 山字型 构造 的各组 成部分 均 发现 有 金 矿床 ,以弧 顶 遥居 首 位 ,

甘肃岷县曙光(寨上)金矿

甘肃岷县曙光(寨上)金矿

甘肃岷县曙光(寨上)金矿的构造控矿与找矿摘要本文是曙光金矿区应用同成矿构造控矿,找矿的一个成功实例。

在分析区内控矿构造,总结控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矿化蚀变强度,进行矿产预测及找矿。

关键词曙光金矿构造控矿矿产预测及找矿1 矿区地质概况曙光金矿是近十年内发现,地方开发利用的新兴矿山。

曙光金矿位于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缘弧的西翼,构造线由北西转向为北西西的部位。

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还分布着著名的李坝金矿、拉尔玛金矿、鹿儿坝金矿。

矿区地层以NW向的泥周山—马营口背斜的形式产出,有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上泥盆统、中泥盆统。

岩性为砂岩、板岩、夹灰岩。

金矿体赋存在中泥盆统炭质板岩,砂岩,灰绿、紫红色砂岩,粉砂岩中。

但岩层不控矿,和矿体无明显的成生联系。

金矿以矿脉体的形式沿断裂带产出,并严格受断裂控制。

(图1)图1 曙光金矿田构造钢要图1—第三系红、紫红色砂岩、砾岩;2—下二叠统炭质板岩、砂岩;3—石炭系—上泥盆统板岩、砂岩,紫红色砂岩;4—中泥盆统灰色板岩、砂岩,夹灰岩;5—矿体及编号;6—背斜轴;7—压扭性断裂带及编号。

区内主要受单一的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应力场的长期作用,其它构造活动表现不明显,山字型构造活动老幼店—砖塔寨—郭家沟弧形断裂在印支、燕山早期成岩,于燕山晚期成矿。

2 控矿构造本文所指的曙光金矿是包括大雪梁、东路湾、东路口等数个金矿床(点)的金矿田。

大雪梁、东路湾典型矿点剖析,表明在祁吕贺山字型应力场中,区内长期受到NNE和SSW挤压与顺扭应力场联合作用,形成NW向的泥—马背斜(W段)和NWW向断裂两类规模较大的构造,但褶皱构造不控矿,断裂构造明显控矿。

2.1 控矿构造特征区内矿体主体严格受一组NWW向的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并产于断裂构造带内。

断裂呈舒缓波状,断裂面大部分北倾、倾角很徒,有些近直立。

断裂带内岩石普遍破碎,片理化发育,破碎带宽约数十米至数百米。

矿脉体沿走向尖灭再现、交会分枝明显。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
蔡全胜
【期刊名称】《甘肃冶金》
【年(卷),期】2012(034)001
【摘要】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受中三叠统地层近东西向压扭性-韧脆性断裂破碎带的控制.断裂构造是本区矿体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它不仅是矿液运移的通道,而且为容矿提供了有利空间.矿体的形态、规模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和影响.
【总页数】6页(P79-83,87)
【作者】蔡全胜
【作者单位】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天水总队,甘肃天水741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甘肃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矿石组分含金性研究 [J], 孙宝伟;肖亮;张志强
2.甘肃省岷县大沟寨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J], 杨怀玉;王文臣
3.甘肃省岷县簸箕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J], 康喜逢;蒙轸
4.甘肃省岷县郭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尹晓军
5.甘肃省天水市猴家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浅析 [J], 李晨;罗二刚;谢冰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摘要: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处秦岭印支东西向复杂褶皱带合作至崖湾汞锑成矿带上,矿体受构造控制,围岩为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泥质板岩。

矿区共圈定金矿体11个,主矿体长340~740米,厚度0.95~6.17米,总体延伸大于80米,矿床品位2.81×10-6。

初步认为属中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卡林型金矿床。

关键词: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甘肃省abstract: minxianzhang hazai - baojiago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qinling mountains, indo-china east-west complex fold belt cooperation to cliff bay mercury antimony metallogenic belt, ore body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surrounding rock include silty slate, slate, calcareous argillaceous slate. a total of11circle area gold ore bodies, the main orebody of length 340~ 740 meters, the thickness of 0.95~ 6.17 meters, general extension of more than 80 meters, grade2.81 x10-6. the author initially thought to belong to middle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ormation of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key words: minxianzhang hazai - pack of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 genesis; gansu province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前言卡林型金矿,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等微量元素组合。

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对进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1 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处秦岭印支东西向复杂褶皱带的北中带西段,即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前缘弧西翼,洮河复向斜北翼,合作至崖湾汞锑成矿带上。

地层及主体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1.1 地层志留系(s)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硅质岩-碳酸岩沉积,岩石普遍受变质,有区域性浅变质特征。

泥盆系(d)为粉砂质板岩是海侵时期的浅海沉积,含有铁、磷等沉积矿产。

是西秦岭地区重要含矿地层。

地层沿主体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二迭系(p)为一套浅海相碳酸岩沉积建造,次为碎屑岩。

三叠系(t)为矿区主要地层,也是金矿赋矿地层。

含矿地层主要为一套浅海相浅变质中细粒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岩石中原生沉积构造如斜层理、波状层理、波痕等十分发育,沉积韵律明显,呈北西~南东向交错产出。

1.2 构造区内总体呈北西~南东向次级断裂和褶皱构造非常发育。

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北西向二组:近东西向断裂最为发育,且规模较大,形成宽约1~10米不等的断裂破碎带,矿化蚀变强烈,控制着主矿体的展布;北西向断裂是近东西向断裂的羽状派生断裂,规模较小,在二者的交汇处则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较弱,印支期岩浆活动为本区主要的岩浆活动,仅见测区南部呈岩株状产出的茹树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侵入。

2矿体地质特征2.1矿化带的分布根据矿区内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章哈寨金矿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金矿带。

其中,ⅰ矿带圈出了3个金矿体;ⅱ矿带圈出了5个金矿体;ⅲ矿带圈出了3个金矿体。

2.2矿体特征在勘查区累计圈出了11个金矿体,其中,具工业品位的矿体4个,盲矿体2个。

矿体多呈似层状,近东西向延伸,南倾,在深部品位、厚度变化较大。

现将主矿体特征阐述如下:ⅰ-1号金矿体:位于矿区北部,在地表由yx102~tc130等工程控制,在深部由zk1101、zk122控制,长达740米,其西yx102~yx110一段走向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200米,南倾,倾角65°~80°;其东yx110~tc130一段走向受地形及构造影响呈南西西~北东东向展布,长约540米,产状为150~155∠50°~75°。

矿体总体呈似层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

在地表厚度为1.61~2.52米,平均厚度为1.93米;金品位1.18~2.12×10-6,平均品位1.47×10-6。

于深部在zk1101、zk1221中,斜深为92~114米,厚度为2.62~6.17米,金品位1.28~15.94×10-6, 平均品位7.28×10-6。

含矿岩性为构造角砾岩、碎裂粉砂质板岩及粉砂质板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

ⅱ-1号金矿体:位于矿区中部,在地表由tc211~tc220控制,在深部由zk310控制,矿体长达680米,产状为185~190°∠60°~80°,在地表矿体厚度0.94米~3.61米,平均厚度1.71米;金品位1.00~4.69×10-6,平均品位1.85×10-6。

于深部在zk310中,矿体斜深为83.0米,厚度1.46米, 金平均品位2.21×10-6。

矿体呈似层状产于断裂破碎带内,含矿岩性为构造角砾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

ⅲ-1号金矿体:位于矿区中南部,北距ⅱ矿带约340米,在地表yx307~tc320控制,长达660米,产状为188~200°∠60°~80°,矿体在地表厚度0.95米~5.64米,平均厚度2.78米;矿体金品位1.14~3.38×10-6,平均品位1.88×10-6。

矿体于深部在zk300中,斜深为148米,厚度1.76米;矿体金品位1.00~2.26×10-6,金平均品位1.6o×10-6。

在zk3121中,斜深145米,厚度1.0米, 金品位1.0×10-6。

矿体呈似层状产于断裂破碎带内,向深部延深较深。

含矿岩性为蚀变碎裂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

3矿石特征3.1矿物组成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斜长石、白云石等。

主要矿物含量:黄铁矿1.96%,锆石0.19%,毒砂0.75%,辉锑矿0.19%,石英、斜长石71.69%,方解石、白云石20.21%,黑云母、辰砂、方铅矿、闪锌矿0.19%,碳2.13%。

3.2金的赋存状态矿石中金多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呈显微细粒集合体产于脉石中,其粒度最大为0.25~0.3mm,一般均在0.002mm以下。

呈枝叉状、不规则状、片状,颗粒界限清楚。

3.3矿石结构构造及类型矿石主要呈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及草莓状结构,块状、浸染状和碎裂状、角砾状构造等。

矿石自然类型划分为构造蚀变砂岩型和板岩型两大自然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通过类比认为其原生矿石属含硫、砷、碳、微细粒难选金矿石;氧化矿氧化深度3-10米,经氰化堆浸试验,金浸取率77%,回收率68%,适应于氰化堆浸生产。

3.4化学成分矿石的有益组份主要为金,次为银和锑。

金含量为5.61×10-6,银含量为1.10×10-6,锑0.171%。

金已达到工业指标,可供工业开采利用。

银和锑作为伴生组份可供综合利用。

其他组份如硫、砷等因含量低,不具工业意义。

多元素分析见表1。

4矿床成因初探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其中三叠系,为一套浅海相中细粒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该地层金丰度值远远高于其它地层,是西秦岭地区重要的含矿层位。

断裂构造是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它不仅是矿液运移的通道,而且为容矿提供了有利空间,矿区内已发现的矿体,均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即构造活动对本区金的活化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并显示出多期活动多次富集的特点。

矿石中多含褐铁矿、黄铁矿、毒砂、辰砂等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故初步判断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也即卡林型金矿床。

5结束语岷县章哈寨-包家沟金矿规模较大,形态简单,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石质量较好,矿石的有益组份主要为金,次为银和锑,可综合利用,经济价值较高。

属中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经勘查求得工业品位加低品位矿体金金属总资源量(333+334)2052.48kg,矿体平均品位1.38~5.94×10-6,矿床品位2.81×10-6。

矿床经进一步勘查开发利用后,会成为岷县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1]杨蔚华,刘友梅,中国沉积岩型金矿床[a],中国科学院黄金科技工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金矿新进展,第一卷(上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6-49[2]栾世伟,金矿床地质及找矿方法[m],成都,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6-72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