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基于永乐电器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分析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分析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分析股权投资(Equity Investment)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共有四种类型。

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股权投资成功案例,欢迎阅读!股权投资成功案例1:私募股权融资缔造了太多的企业发展神话,其中,比较典型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蒙牛股份、无锡尚德、永乐电器、雨润食品、中星微、千橡互动、国人通信、盛大、百度、携程、阿里巴巴、掌上灵通、前程无忧、易趣、卓越网、空中网、分众传媒、太平洋人寿、联想、卡森实业、平安保险、民润、李宁公司、金蝶软件等。

案例1——无锡尚德尚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

尚德公司于2004年被PHOTON International评为全球前十位太阳电池制造商,并在2005年进入前6位。

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最后一轮私募,英联、高盛、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投资基金加盟,这些公司用8000万美元现金换得尚德公司7716万股权。

2005年12月,在纽约交易所挂牌,开盘20.35美元。

筹资4亿美元,市值达21.75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企。

施正荣持6800万股,以13.838亿美元身价排名百富榜前五名。

无锡尚德成功上市中,私募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2——盛大网络2003年3月盛大网络获得软银亚洲4000万美元注资,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业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2004年5月13日,盛大网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2005年7月软银亚洲撤出盛大,兑现5.6亿美元,从4000万到5.6个亿,不到3年,投资收益高达1400%。

案例3——携程网1999年10月,携程网吸引IDG第一笔投资,2000年3月吸引软银集团第二轮融资,2000年11月引来美国卡莱尔集团的第三笔投资,前后三次募资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元。

我国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问题分析梅 彩 西南财经大学摘 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未上市,所以其融资手段大多采用既便捷又有效的私募股权融资。

然而,迫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不是特别足够,所以在往后的成长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这就给私募股权融资带来不便。

下文主要针对如何规避私募股权融资中的种种风险进行分析,具体介绍了私募股权融资的含义,中小企业实施私募股权融资的重要性,并且对融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 私募股权融资 重要性 风险一、私募股权融资的含义1.私募股权融资的含义。

私募股权融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也就是非上市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手段。

在合同有效期间投资者会附带规划后期的合作终止制度,还会采用公司上市,兼并企业以及售卖股票等方式获取额外效益,所以这其实是含有权益性的投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积累财富的手段。

2.私募股权融资的性质。

2.1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通过权益性投资方式或者债务性的投资方式。

私募股权融资绝大部分具有权益性,投资者一般会在企业股份中分到占一定百分比,所以投资方可以在企业方案策划中拥有发言权。

然而,投资者所占股份一般比较低,毕竟投资者不是企业管理者,而是把精力放在了规划企业的前景方面,从一种全面的角度来为企业指明方向,并且要学会适可而止。

在企业发展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后,适时实行退出机制,这样既能够降低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又能在投资过程中获得一定利益。

2.2投资者在选择被投资企业时会考虑企业的运营状况,以此来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融资条件。

并且私募股权融资的年限是长期的,期间变动比较少,投资方想要在有效降低风险的同时又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这是就需要在选择被投资企业时慎重检测企业的规模和运营状况。

对企业规模大小和运营状况的重视是由于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否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与投资者的利益挂钩。

投资者都一样融资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投入陈本进行升值,所以在投资初期对企业进行慎重的考察和衡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这也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

私募股权经典投资案例

私募股权经典投资案例
但是此时的蒙牛集团资金来源非常有限,资金的 制约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蒙牛迫切需要突破融 资瓶颈。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的出现,使蒙牛股份走 上了一条迥异于同类的发展道路。在经过双方博弈和复 杂的股权设计之后,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给蒙牛带来了 急需的资金,但同时带给蒙牛的还有业绩的压力。所幸 的是,蒙牛每次都提前完成了业绩增长要求,但无疑其 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这也凸显了私募投资者逐利的本 质。
融资阶段 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募1

2
投资阶段 解决“钱往哪儿去”的问题。
退出阶段
解决“收益如何实现”的问题。
退4
3管
管理阶段 解决“价值增值”的问题。
私募股权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况
市场机会:新三板
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2015年有2238只新三板基金成立,上半年是新三板基金发行的爆发 期。2016年新三板投资延续2015年的热度,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新三板累计挂牌6339家,总股 本2959.51亿股,总市值接近3万亿,2016年一季度新三板累计新增挂牌数为1210家。
国内PE基金中长期机会
市场机会:IPO
• 截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VC/PE支持的IPO 达147起,同比上升206.3%;
• 2017年上半年境内市场回报显著高于境外 市场,境内市场平均回报倍数为2.53倍, 境外市场仅为1.21倍
2017年上半年VC/PE支持上市中国企业账面回报统计
上市地点
平均账面投资 回报(发行 日)
案例一 无锡尚德
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资本市场进 行了最后一轮私募,英联、高盛、龙科、 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投资基金加 盟,这些公司用8000万美元现金换得尚德 公司7716万股权。2005年12月,在纽约 交易所挂牌,开盘20.35美元。筹资4亿美 元,市值达21.75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登陆 纽交所的中国民企。施正荣持6800万股, 以13.838亿美元身价排名百富榜前五名。 无锡尚德成功上市中,私募基金发挥了重 要作用。

永乐电器:对赌的恶果

永乐电器:对赌的恶果

永乐电器:对赌的恶果作者:来源:《中国商人》2016年第05期十多年前,中国家电连锁市场以“市场份额第一、盈利能力第二”为其竞争目标,各家企业跑马圈地的能力完全取决于其财力的多寡。

相比而言,国美与苏宁先后在港股及A股上市,因而有力支持了各自市场的扩张。

当时,未能实现上市的永乐电器在资金供给上相对困难很多,因此,陈晓四处寻觅PE的支持。

大半年的谈判后,永乐电器终在2005年1月获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晖50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资4300万元,占股23.53%;鼎晖投资700万美元,占股3.83%。

这次融资,陈晓与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鼎晖在内的资本方签下了一纸“对赌协议”,协议规定,永乐电器2007年净利润的实现目标,陈晓方面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向资本方出让股权或者获得股权。

要想在这场赌局中立于不败之地,意味着陈晓要在2007年至少完成6.75亿元的净利润指标。

而在之前的2002年至2004年,永乐电器的净利润分别为:2820万元、1.48亿元和2.12亿元,即使将这三年利润相加,也无法达到对赌协议中的净利润要求。

而摩根士丹利方面的解释是:永乐电器过去几年的净利润增长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2007年实现6.75亿元的目标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获得融资后,陈晓明显加快了永乐电器在全国的扩张步伐。

一方面,扩张自营连锁店,另一方面,收购同行。

2005年10月14日,永乐电器登陆香港联交所完成IPO,融资超过10亿港元。

在表面光鲜的背后,陈晓和他的永乐电器明显感觉到了难以忍受的寒流来袭,其扩张困局也开始初现端倪。

一个月后,永乐电器无奈对外承认“外地发展不顺”的事实。

最终,其2005年利润达到3.21亿元,虽比往年有所增加,但其单位面积销售额下降了2.8%,毛利率下降0.6%。

2006年4月,永乐电器披露“预计上半年利润低于去年同期”。

随后,其股价连续下挫,摩根士丹利也在此期间减持了手中50%的股票。

对赌协议——八大失败经典案例解析

对赌协议——八大失败经典案例解析

“对赌协议〞——八大失败经典案例解析民营企业是否应该引入风投?引进风投终究是“引狼入室〞还是找到了好帮手?风投是否应该投资企业?投资企业终究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还是作了“接盘侠〞?企业与风投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与风险,永远都不会消亡;企业在实体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市场风险与未知因素,也不会因一纸“对赌〞协议而化解。

本文通过对企业风投融资“对赌〞失败的案例分析,提醒包括法律风险在的融资对赌风险,以飨读者。

一、晓与摩根士丹利及鼎辉对赌输掉永乐电器2004 年家电连锁市场“市场份额第一位、盈利能力第二位〞的竞争格局下,跑马圈地的能力取决于各自的财力。

相比而言,国美与宁先后在港股及A 股实现上市,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因而有力支持了各自的市场扩。

而未实现上市的永乐电器在资金供应上那么困难多了,为了配合自己的市场扩,晓转而开场寻求私募股权基金(PE )的支持。

经过大半年的洽谈,永乐电器最终于2005 年1 月获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晖的5000 万美元联合投资。

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资4300 万美元,占股23.53% ;鼎晖投资700 万美元,占股3.83% 。

正是这次融资,让晓与包括摩根士丹利及鼎晖在的资本方签下了一纸“对赌协议〞,规定了永乐电器2007 年净利润的实现目标,晓方面那么需要根据实现情况向资本方出让股权或者获得股权。

晓要想在这场赌局中不赔股权,意味着他2007 年至少要完成6.75 亿元的净利润指标。

问题是,摩根士丹利设立的利润指标是否合理?永乐电器2002 年至2004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820 万元、1.48 亿元和2.12 亿元,显然这个盈利水平与6.75 亿元的目标还差得太远。

而摩根士丹利的理由是,永乐电器过去几年的净利润增长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2007 年实现6.75 亿元的目标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获得融资之后的晓,明显加快了在全国扩的步伐。

一方面强势扩自营连锁店,另一方面大肆收购同行。

案例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

案例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

案例分析:国美并购永乐要求:从国美和永乐两个方面分析并购的动因和效应,对于这起国内家电业最大的并购来说,如何才能在并购后实现正效应结合国美的财务数据对并购后效应进行讨论和分析;国美并购的动因:1.迫于竞争压力国内市场家电行业竞争激烈,且老大国美和老二苏宁势均力敌 ;国外市场入侵,美国百思买集团向江苏五星电器注资获得了五星电器51%的控股权,正式抢滩中国市场;2、增强核心能力并购后的新国美已经和家电行业的老二苏宁拉开了绝对的距离,其核心能力低成本优势将表现得更加明显 ;3、抢占市场份额上海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而永乐在上海的优势地位无人能及,如果国美并购永乐成功,则国美将迅速拓展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4、获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国美并购永乐属于横向并购,由于其并购的对象是同行业的永乐,并且并购的永乐还是家电行业的老三,这种并购完全可以消除它们之间的竞争,使它们达到协同效应,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规模效应;永乐并购的动因:1、较弱的竞争力由于竞争激烈,2005年以来,永乐门店每平方米销售额下降了%,毛利率也下降%~% ;永乐在全国市场的管理水平、市场操纵能力是三大家电国美、苏宁、永乐连锁里面最差的;2、“对赌协议”带来的压力首先,“对赌协议”几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净利润等于或低于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东转让4 万股;如果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向外资股东转让的股份最多将达到9 万股占总股本约%”;国美并购的效应:1、经营协同效应国美和永乐的经营业态相同,供货渠道、管理模式也基本相同,而且两家公司的网络资源也有很好的互补性,有利于做大做强,实现双赢;2、企业扩张动机国美通过并购永乐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并应对美国电器行业最大竞争者连锁巨头百思买;3、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益主要反映在可以给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内部融资;国美永乐合并后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和货源优势,体现了证券市场快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并购后可以给双方带来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实现财力资源的互补效应;4、战略调整按照并购协议,并购完成后,永乐随即退市,但品牌仍然保留,并购后的新公司实行双品牌战略;国美并购永乐可以折射出行业领先的进攻性战略和防御性战略;并购后上海市场取代北京市场成为国美第一大市场,这主要是得益于并购前永乐在上海市场资源;5、取得竞争优势苏宁电器是国美在国内的首个竞争对手,从两家企业2007年的主要财务与经营指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营业收入超过苏宁亿元,增幅超过苏宁%;虽然该年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和基本每股收益不如苏宁,但其门店总数比苏宁多94家,反映出国美已经占据了更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永乐并购的效应:1、竞争能力增强;永乐并购后可以将通过国美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扩展到全国各地,摆脱了区域性公司的形象;并购后在和苏宁的竞争中可以占据优势地位,同时能与国美一起和百思买抗衡;2、化解“对赌协议”僵局;永乐被国美并购后,虽然“对赌协议”仍然有效,但国美可能会与私募基金协议修改相关条款;3、对永乐的股东包括管理层股东来说,出售是好事,因为不出售未来永乐的路只会更加艰难,远远地跟在国美和苏宁后面呼哧带喘地往前追,弄不好就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轰然倒下;对于这起国内家电业最大的并购来说,如何才能在并购后实现正效应1、经营协同效应理论;采取相同的集中管理模式、供货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完善网络资源,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产生规模效应;两家公司在经营业态,供销渠道,管理模式上基本相同,但国美在并购后充分利用了两家公司网络资源的互补性;2、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国美在充分利用了并购带来的内部融资,减少了融资成本;3、实施产品调整;并购后必须对产品进行相应调整,对于横向并购来说,这样可以实现产品的优势互补;国美并购永乐后实行双品牌战略,其用意在利用永乐原有的市场资源;4、长期发展战略;从长远来看,并购绩效主要取决于并购的整合,只有策略运用得当,并购公司之间融合得好,才能增强竞争力,产生1+1>2的规模经济效益;并购对国美来说,市场渠道、人力资源的整合等都需要一个磨合期;国美2008年和2009年的财务业绩相对较差,可能就是磨合期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造成的;结合国美的财务数据对并购后效应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国美与苏宁的数据对比:1、2007年国美在并购永乐之后其门店总数为726家,超过苏宁的632家,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国美的市场份额超过了苏宁;此外,国美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同比上年增幅都大于苏宁电器,但是销售毛利率和基本每股收益的同比上年增幅却没有苏宁大;国美并购永乐后财务业绩变动:2、国美从2006年至2009年的财务业绩表显示:国美2007年至2008的销售毛利同比增长且涨幅很大,但2008年的涨幅较2009年有所下降,且2009年的营业收入和销售毛利同比下降;作为这次并购的主角,国美通过并购永乐更有利于自身资源的整合,很显然给国美带去的是正效应;总之,一项并购的成功离不开对被并购企业的整合;并购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并购的真正效益来源于并购后对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并购过程中只有对这些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定位、组合和配置,才能发挥各种要素的潜能并相互融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

股权出资案例

股权出资案例

股权出资案例【篇一:股权出资案例】股权投资成功案例1:私募股权融资缔造了太多的企业发展神话,其中,比较典型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蒙牛股份、无锡尚德、永乐电器、雨润食品、中星微、千橡互动、国人通信、盛大、百度、携程、阿里巴巴、掌上灵通、前程无忧、易趣、卓越网、空中网、分众传媒、太平洋人寿、联想、卡森实业、平安保险、民润、李宁公司、金蝶软件等。

案例1 无锡尚德尚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

尚德公司于2004年被photon international评为全球前十位太阳电池制造商,并在2005年进入前6位。

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最后一轮私募,英联、高盛、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投资基金加盟,这些公司用8000万美元现金换得尚德公司7716万股权。

2005年12月,在纽约交易所挂牌,开盘20.35美元。

筹资4亿美元,市值达21.75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企。

施正荣持6800万股,以13.838亿美元身价排名百富榜前五名。

无锡尚德成功上市中,私募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2 盛大网络2003年3月盛大网络获得软银亚洲4000万美元注资,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业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2004年5月13日,盛大网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2005年7月软银亚洲撤出盛大,兑现5.6亿美元,从4000万到5.6个亿,不到3年,投资收益高达1400%。

案例3 携程网1999年10月,携程网吸引idg第一笔投资,2000年3月吸引软银集团第二轮融资,2000年11月引来美国卡莱尔集团的第三笔投资,前后三次募资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元。

2003年12月10日,成立仅仅4年多的创业型公司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携程网也随即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二轮海外上市的一个成功典范。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2:下面让我们分析几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商业案例,来说明什么是股权投资。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基于永乐电器案例分析自1946 年美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AR&D)诞生以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过去60 年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

近几年来,中国内地诞生的明星企业与品牌,包括无锡尚德、新浪、蒙牛、聚众传媒等等也都是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幕后推手培育起来的。

私募投资金额和规模不断加大,投资区域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投资重点正由国有企业转向民营企业。

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处在产业升级阶段的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私募股权投资既可以给中小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和现金的管理经验,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这是其本性决定,一方面它有很强的投机性,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是分时段投入的,中途如果被投资企业发展不够理想,也会中途退出,另外还会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某些限制性条款等等,所以,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以永乐电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为例,通过案例分析,层层揭示这一融资过程的风险。

一、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案例1.背景介绍创建于1996 年的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上亿元的民营股份制家电连锁零售企业,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永乐家电经历了八年家电零售业巨大变革的洗礼,从成立初年销售额只有100 万,到2003年实现销售突破100 亿元,成为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头羊之一。

摩根士丹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以及财富管理。

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多年来业绩卓越。

在中国以它为最成功。

十余年来,历经沧桑,它在中国的脚步越来越坚实。

在私募基金方面,摩根士丹利成功投资的项目包括平安保险、蒙牛、南孚电池、恒安集团。

尤其在平安保险项目中,摩根士丹利以3500 万美元购入平安保险股份,13 年所获回报累计是11 亿美元;而蒙牛则令摩根士丹利获得近20 倍的投资回报。

私募股权投资经典案例解析

私募股权投资经典案例解析

私募股权投资经典案例解析私募股权投资经典案例解析对赌协议的典型案例。

“对赌协议”也为本土投资机构所使用。

2007年11月,东方富海等机构投资8000万元于无锡某太阳能公司,其中5000万元以增资方式进入公司股本,另外3000万元以委托银行贷款的方式借给企业,增资的资金直接换取企业股权,委托银行贷款的资金作为“业绩对赌”的筹码。

协议约定,如果该企业完成2007、2008年预期目标,则3000万元的委托银行贷款无须归还投资人,且投资人在该企业中股权比例不变,从而令企业的估值得到提升。

2007年,该公司超过预计业绩目标将近20%,并于2008年10月提前完成年度业绩目标,对赌实现双赢。

经典案例之一:融资方:蒙牛乳业投资方: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签订时间:2003主要内容:2003至2006年,如果蒙牛业绩的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外资方赔偿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反之,外方将对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目前状况:已完成,蒙牛高管获得了价值数十亿元股票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

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

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

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

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

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

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国美收购永乐案例

国美收购永乐案例

降低费用
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将原来的市场交易关系转变为企业内部的行政调拨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国美和永乐的经营业态相同,供货渠道、管理模式也基本相同,虽然降低交易费用主要是纵向并购的动因,但国美和永乐两家公司的网络资源有较好的互补性,国美并购永乐后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和货源的优势,且两家都是上市公司,可通过证券市场很快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有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
门店总数
726
632
国美电器与苏宁电器2007年主要财务与经营指标的对比
国美电器2006——2009年的财务业绩
指标
2006
2007
2008
2009
营业收入
247.29亿元
424.79亿元
450.89亿元
426.67亿元
同比变动
37.7%
71.77 %
8.03 %
-7.02 %
销售成本
223.69亿元
国美并购永乐后,必须要对永乐已有的优势进行定位,将竞争的成本和效用进行比较,将永乐的资产和销售网络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群体很好的融入国美,培育新的利益增长点,综合国美和永乐的销售网络,迅速占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实行一体化的经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如何才能在并购后实现正效应?
国美并购永乐后,企业的组织成本可能会增加,但是在同等的交易条件下,组织成本是低于交易成本的,国美要采取措施,降低组织成本的支出,提高组织成本相对于交易成本的优势。
动因:
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虽然永乐的连锁经营区域辐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是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导企业之一,但永乐的主要创收区域是在上海市场,难以摆脱区域性公司的形象。
由于竞争的激烈,永乐利润率有所下降,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对赌协议”,永乐管理层为保住企业股份要在协议中获胜,必须要使永乐两年内的年净利润增长率至少要达到60%,根据市场分析,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永乐被收购以后,对赌协议仍然有效,但国美可能会与私募基金协议修改相关条款,永乐被并购后将成为国美的全资子公司,可以依靠国美的规模优势,实现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在对赌协议中取得胜利,避免将企业股份拱手相让。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分析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分析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分析股权投资成功案例1:私募股权融资缔造了太多的企业发展神话,其中,比较典型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蒙牛股份、无锡尚德、永乐电器、雨润食品、中星微、千橡互动、国人通信、盛大、百度、携程、阿里巴巴、掌上灵通、前程无忧、易趣、卓越网、空中网、分众传媒、太平洋人寿、联想、卡森实业、平安保险、民润、李宁公司、金蝶软件等。

案例1——无锡尚德尚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

尚德公司于2004年被PHOTON International评为全球前十位太阳电池制造商,并在2005年进入前6位。

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最后一轮私募,英联、高盛、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投资基金加盟,这些公司用8000万美元现金换得尚德公司7716万股权。

2005年12月,在纽约交易所挂牌,开盘20.35美元。

筹资4亿美元,市值达21.75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企。

施正荣持6800万股,以13.838亿美元身价排名百富榜前五名。

无锡尚德成功上市中,私募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2——盛大网络2003年3月盛大网络获得软银亚洲4000万美元注资,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业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2004年5月13日,盛大网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2005年7月软银亚洲撤出盛大,兑现5.6亿美元,从4000万到5.6个亿,不到3年,投资收益高达1400%。

案例3——携程网1999年10月,携程网吸引IDG第一笔投资,2000年3月吸引软银集团第二轮融资,2000年11月引来美国卡莱尔集团的第三笔投资,前后三次募资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元。

2003年12月10日,成立仅仅4年多的创业型公司携程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携程网也随即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二轮海外上市的一个成功典范。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2:1、阿里巴巴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161422元!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的B2B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挂牌。

中小企业进行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研究

中小企业进行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研究

中小企业进行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研究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逐渐壮大,其面临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

尽管我国政府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中小企业的融资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私募股权融资成为中小企业投资行业的一个新兴领域。

然而,这个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首先,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之一是资本回报率的低下。

私募股权融资机构往往会对中小企业的股权进行投资,并以股权收益为回报。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和盈利水平尚未成熟,导致对投资回报的预期值较低,从而使得私募股权融资的资本回报率较低,可能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其次,私募股权融资还面临着信任问题。

中小企业通常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可能会被投资者认为是潜在的投资风险。

同时,私募股权融资机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投资者难以对其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进行准确的判断。

第三,私募股权融资的流动性风险也需要注意。

相比股票市场,私募股权市场的交易较为缓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交易,从而增加了流动性风险。

此外,私募股权市场的价格变化往往受到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进行准确定价。

最后,风险投资在投资的初期阶段,往往需要进行较长的等待时间,尤其是像中小企业这样的高风险投资。

此外,投资方还需要承担这种风险的可能损失。

这就需要投资者有切实的风险意识,在选择中小企业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时,选择有潜力的企业,避免因企业自身的问题而造成的投资损失。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包括资本回报率低、信任问题、流动性风险和高风险等待期较长等。

由于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大,要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投资者需要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选择值得信赖的私募股权机构,同时要具备资本回报率低所带来的耐心和风险意识。

股权融资与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

股权融资与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

股权融资与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股权融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融资方式。

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股权融资不仅仅是一种资金筹集的途径,更是推动企业创新、扩张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工具。

然而,股权融资带来的风险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实现资本增长的同时,确保企业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形成稳定的风险控制体系,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股权融资的优势与风险,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如何在股权融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稳健航行。

一、股权融资的优势与风险1.1 股权融资的优势股权融资,顾名思义,就是企业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

这种方式不涉及贷款,企业无需承担固定的偿还压力,因此对于那些现金流尚不充裕,或者不希望负担更多负债的企业而言,股权融资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首先,股权融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无论是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还是用于日常运营,股权融资的资金可以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实现更高效的运营。

其次,股权融资不仅仅是资金的引入,更多的是引入了战略合作伙伴。

投资者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带来管理经验、市场资源、行业资源等方面的帮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股权融资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它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企业不需要像债务融资那样承受固定利息的支付压力,也不需要担心到期偿还的问题。

企业的资金使用更加灵活,有助于公司在长期发展中保持更大的自主性。

1.2 股权融资的风险尽管股权融资带来许多好处,但它同样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首先,股权融资会导致股东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当外部投资者进入时,企业的控制权可能会受到稀释。

如果融资方占股比例过高,原始股东的决策权和话语权会大幅减少,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战略方向受到外部股东的影响。

换句话说,股东间的利益冲突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其次,股权融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信息披露的要求。

私募股权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研究

私募股权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研究

私募股权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研究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众多中小企业涌现出来,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

在这个时代,资本往往就代表了发展的前景,没有资本的注入,中小企业很难形成规模。

然而中小企业普遍面对的问题就是融资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私募股权融资这种方式被开发了出来。

因此,根据私募股权的特性,对这一融资模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以大连易世达燃气有限公司为例,详细的解释了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标签:私募股权投资;大连易世达燃气有限公司;影响1 前言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私募股权占据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企业在获得私募股权投资之后,往往会带来很多良好的改变,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流动资金的数量,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能力,这些正面的影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私募股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这个投资模式被开发出来之后,就开始被大量的应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私募股权投资的支持,只有企业效益良好,并且由自己完整的资金链,发展前途光明的中小企业才能吸引私募股权投资者的投资。

大连易世达燃气有限公司2014年通过私募股权融资方式流入现金3000万元,并且充分的利用了这3000万元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据私募股权投资对大连易世达燃气有限公司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扩大私募股权投资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大连易世达燃气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2 私募股权概念2.1 私募股权定义私募股权是一种非公开性的融资模式,起源于1946年的美国,最初的原因是通过投资来解决那些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支持这些公司的发展,待到其上市之后,再通过抛售股份来获取利益。

目前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大部分都是通过对具有成熟体制、完整资金链的未上市企业投资,这些未上市公司都较有实力,大部分出去上市前期,私募股权投资的利润可能比较低,但是相对应的风险也比较小。

2.2 私募股权的特征(1)私募股权相对于传统的投资公司来说,最大的区别在于私募股权投资并不投资股票基金一类的金融工具,而是直接投资实体企业。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指引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指引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指引
刘海宁
【期刊名称】《当代会计》
【年(卷),期】2015(0)3
【摘要】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给私募股权融资的发展赢得了较大的空间.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需要大量资本以支持创新,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引入私募股权融资成为最佳选择,既能解决自身融资难的问题,还能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刘海宁
【作者单位】德宏森朗热解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必要性探讨 [J], 郑心学;
2.红筹上市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探究——基于"无锡尚德"海外上市案 [J], 陈贞羽
3.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基于永乐电器案例分析 [J], 孙茹;范抒
4.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研究 [J], 张婷;李刚;袁涛
5.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科技企业产生的影响——以T公司为例 [J], 马炎炎; 戴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基于永乐电器案例分析孙茹,范抒(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摘要]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时存在着企业价值低估风险、对赌协议引起的控制权风险和品牌流失风险。

通过摩根士丹利注资永乐电器的私募案例,说明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时应注意选择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以及增强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风险[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An Analysis of the Risks of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ase ofYongle Electrical ApparatusSUN Ru,FAN ShuAbstract:In attracting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run the risks of undervaluation,control due to 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and brand loss.The case of Morgan Stanley injecting capital to Yongle Electrical Appara -tus shows tha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hould control the risk when inviting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hould choose proper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enterprise value and to increase core compe -tence when attracting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risks[收稿日期]2010-06-24[作者简介]孙茹(1987-),女,河南汝南人,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范抒(1963-),女,吉林白城人,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文章编号]1009-6043(2010)08-0093-02第2010年第8期(总第356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8,2010Total No.356自1946年美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AR&D)诞生以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过去60年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 的重要融资手段。

近几年来,中国内地诞生的明星企业与品牌,包括无锡尚德、新浪、蒙牛、聚众传媒等等也都是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幕后推手培育起来的。

私募投资金额和规模不断加大,投资区域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投资重点正由国有企业转向民营企业。

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处在产业升级阶段的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私募股权投资既可以给中小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和现金的管理经验,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这是其本性决定,一方面它有很强的投机性,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是分时段投入的,中途如果被投资企业发展不够理想,也会中途退出,另外还会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某些限制性条款等等,所以,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以永乐电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为例,通过案例分析,层层揭示这一融资过程的风险。

一、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案例1.背景介绍创建于1996年的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上亿元的民营股份制家电连锁零售企业,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永乐家电经历了八年家电零售业巨大变革的洗礼,从成立初年销售额只有100万,到2003年实现销售突破100亿元,成为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头羊之一。

摩根士丹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以及财富管理。

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多年来业绩卓越。

在中国以它为最成功。

十余年来,历经沧桑,它在中国的脚步越来越坚实。

在私募基金方面,摩根士丹利成功投资的项目包括平安保险、蒙牛、南孚电池、恒安集团。

尤其在平安保险项目中,摩根士丹利以3500万美元购入平安保险股份,13年所获回报累计是11亿美元;而蒙牛则令摩根士丹利获得近20倍的投资回报。

2.引入私募股权投资项目93--为了获得扩张所需的资金支持,永乐一直有意上市融资。

2003年,永乐开始与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接触,着手启动上市工作。

永乐一面加快扩张步伐,一面推进与摩根士丹利的谈判,终于在上市前的2005年1月以5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摩根士丹利20%的永乐股份。

摩根士丹利同时成为永乐上市的保荐人,为永乐快速摆脱上海连锁卖场这一地方形象提供支持。

二、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1.企业价值低估风险在谈判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估值是对企业未来持续经营与获利能力的预测,其结果直接决定中小企业的股权数量、控制权大小和分红规模。

从永乐电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来看,估值是“低估了永乐自己,估出了摩根高收益”。

摩根与鼎辉2005年1月投入5000万美元到永乐电器,每股作价0.92港元,占公司总股本27.36%。

按照公平原则,换言之永乐电器当时的估值就是1元人民币,1倍的P/B(市净率)极大地贬低了永乐管理层的盈利能力和永乐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

永乐2005年10月上市,每股发行价2.25港元,摩根与鼎辉又仅以每股1.38港元购得1279万股股份,使摩根等PE们在公司上市后获得了巨额的资本利得。

2.对赌协议引起的控制权风险摩根士丹利入股永乐电器以后,与企业达成协议: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时间,以每股约1.38港元的价格行使价值约为1765万美元的认股权。

这一认股权利实际上是一个股票看涨期权。

为使看涨期权价值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

协议约定:如果永乐电器2007年(如遇不可抗力,可延至2008年或2009年)的净利润高于7.5亿元人民币,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相等或低于6.75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东转让4697.38万股;如果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向外资股东转让的股份最多将达到9394.76万股,这相当于永乐上市后已发行股本总数(不计行使超额配股权)的约4.1%。

协议还设计了另一种变通方式,即若投资者达到回报目标,则永乐未达到净利润目标也可免于割让股份。

依此计算,协议中的这一条款实际上是摩根士丹利为自己的投资设定了一个最低回报率底线,即约260%。

2005年9月,永乐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6年6月底,永乐公开承认,当初与大摩签订协议时预测过于乐观,未来两年,永乐盈利能力面临着压力。

同样预测到这一状况的大摩,为避免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的命运,就开始运转其看似市场化的运作手法,比如以增持减持股份引导永乐的决策取向,其研究部门也不失时机地在“恰当的时候”推出有利于大摩投资利益的研究报告,巧妙调控永乐的二级市场表现,并最终间接操控了永乐的未来去向。

同年7月,国美电器以52.68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了上市仅仅9个月的永乐电器。

3.品牌流失风险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的竞争手段。

知名品牌是企业在产品款式新颖、质量上乘、技术领先、服务良好等多个环节的积累而折射出来的一种综合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就是企业具有自主权的知名品牌的成功。

与企业相比,知名品牌的美誉度和产品形象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同,因此,几乎所有具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付出长期的努力,致力于品牌形象的建设与推广宣传。

从1996年,38岁的陈晓和46名同事筹资100万元创业永乐电器时的年销售额只有100万,到2003年实现销售突破100亿元。

他不仅用9年时间走完国美用18年、苏宁用16年才走完的路,而且让永乐首创的家电连锁并购和盈利模式成为自己曾经追赶过的对手争相效仿的经营模式。

然而,在引入大摩的短短3年中,永乐这一品牌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被国美收购。

三、启示中国的私募基金历经20年发展,已成为证券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2007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投资了177个项目,同比增长率为37.2%,投资总额为128.18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投资也帮助了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并取得成功。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价值特征,使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表现出了局限性。

一方面,企业的高风险性使得建立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预期基础上的折现现金流法的应用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选择权和灵活性的价值占了企业价值很大比例,但是这种价值却不能用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来评估,如何评估它们的价值也成为企业价值评估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很多学者提出把实物期权的思想应用到风险企业价值评估中来。

实物期权的引入确实对风险企业的价值评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因此,研究如何将实物期权应用到企业价值评估中来,建立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并对私募股权融资企业中的实物期权进行准确的定价,具有重大意义。

2.合理评估企业价值近几年,海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对中国投资中运用最多的激励技术就是对赌协议,这对于不熟悉中国国情,也不能准确把握被投资企业价值的外资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得为之的防范工具。

然后现实中,对赌协议对被投资企业而言几乎成了一把双刃剑。

一些企业因为对(下转第108页)94 --赌成功而风行日上,如蒙牛;一些企业却因此而丧失控制权甚至被收购,如永乐。

因此,在企业签订对赌协议时,为了避免成为“对赌协议”的失败者,融资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盈利预期做出正确的估计,从而可以在谈判中商讨合适的对赌协议的内容。

正确估计自己的盈利那么就可以很自信的签订对赌协议,从而也给管理层激励,给企业带来迅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