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至少过三道坎
海尔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的经验与启示
海尔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的经验与启示作者:康学芹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02期2014年海尔第六次蝉联全球零售第一,海尔冰箱、冷柜、酒柜、洗衣机继续蝉联全球品牌份额第一;全球中高端市场上海尔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已经进入美国前10大连锁渠道与欧洲前15大连锁渠道;在俄罗斯与博世、西门子等欧洲本土全球品牌平起平坐,在日本冰箱定位已超过松下,十年前99欧元的海尔产品在欧洲产品单价已升至2990欧元。
2015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海尔以1475.59亿元品牌价值连续十二年蝉联国内家电行业榜首,是品牌价值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牌,同比提升了42.3%。
历经24年的海尔为什么能够从濒临破产冰箱厂跃居为全球家电零售第一的全球家电第一品牌,并能长期保持呢?值得我国“走出去”企业体味与思考的经验启示是什么?本文对海尔品牌全球化演进战略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建设实践有所裨益。
一、海尔品牌全球化战略的推进过程(一)海尔品牌的质量战略1984-1991年1984年底张瑞敏接手海尔集团前身——主导生产洗衣机的青岛日用电器厂时,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企业面临倒闭。
张瑞敏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认为,产品质量不过硬、品种单一、没有市场竞争力导致该厂洗衣机滞销,提出了“起步晚,高起点”的企业愿景,几乎与接手该厂同步确立了“品质战略”。
当时,从德国、丹麦、日本引进生产线,从日本、意大利合资建厂学习先进技术与设计,而引进技术只是品牌战略的技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润取决于高品质的终端产品。
1985年张瑞敏突击检查,把76台存在质量隐患的冰箱拉出来,为唤醒员工真正的质量、市场意识,命令责任人将相当于当时全厂三个月工资的76台冰箱敲得粉碎,扣厂长一个月工资。
目睹流眼泪砸冰箱情景,全体员工深刻理解了先进硬件设备不一定能生产出高品质产品,“有缺陷产品就是废品”的理念,并把“质量至上”“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精细化,零缺陷”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精髓从砸冰箱时开始逐步树立。
海尔怎样跨越两道坎儿
海尔怎样跨越两道坎儿海尔怎样跨越两道坎儿2014年06月04日不可以扶以绳”,不可以扶以绳”。
“千里之路千里之路,“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大多国人对鲁迅《热风·生命的路》中的这句话耳熟能详。
但纵观中国企业所走之路似乎多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中国企业乏有在国际市场领军(也许称得上的只有华为)的企业,就连海尔也被国外媒体称作“只不过是小池塘中的大鱼”。
进入网络化时代,全世界都没有成型成熟的管理模式之时,张瑞敏没有一刻停歇过探索的脚步,他与很多世界级企业大师进行探讨,GE的杰克·韦尔奇、IBM的郭士纳、日航的稻盛和夫、世界知名战略大师加里·哈默……“他还用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舍基的《认知盈余》、泰普斯科特的《维基经济学》和安德森的《创客》等理论反复印证了互联网时代中制造业必将迎来一次颠覆性革命的想法。
”财经作家胡泳对《中外管理》表示。
在张瑞敏看来,网络化企业,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在海尔是“砸掉组织”后形成的节点闭环网状组织;另一方面是对待用户供应链的再造。
从传统时代的大规模制造到按需设计、制造和配送的大规模定制。
砸掉组织变成自组织,即消灭企业中层,且不说这样变革的阻力有多大,单论这种群龙无首的状态是否能保持企业的持续创新?前述海尔提到的企业无边界、人人都是创客等,是在横向上将企业做成一个平台型企业,那么与纵向的制造业的大规模定制,有怎样的关联和统一?一句话:海尔的明天是什么?当最后吹响集结号的人当最后吹响集结号的人早在2012年9月底,即2012年年底张瑞敏宣布进入网络化战略时代之前,他在与胡泳的对话中就提到,海尔的组织要从倒三角变成一张网,把内部扁平到不能再扁平。
这涉及到海尔至少几千人,当时整个集团分为九级,其中七级到九级都是管理层级二级经营体,七级5681人、八级1141人、九级以上320人,弄不好就形成一场地震了。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概述:海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海尔逐渐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以扩大其全球业务。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海尔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1. 多元化的产品线:海尔通过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线,包括家电、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
这使得海尔能够在不同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并降低了市场风险。
2. 本地化生产和研发: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本地化生产和研发。
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海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并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产品。
3. 品牌建设和营销:海尔通过积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活动,在国际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海尔注重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和资源,将产品推向市场。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效果:1. 市场份额的增长:海尔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海尔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进而提高了市场份额。
2. 收入的增加:随着海尔进入国际市场,其收入也相应增加。
国际市场的扩大为海尔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增长。
3. 品牌价值的提升:海尔在国际市场中的成功进入,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海尔的产品被认为是高质量、可靠和创新的代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挑战:a. 本地化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存在差异,海尔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进行产品定位和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b. 品牌竞争: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海尔需要与其他知名品牌竞争,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c. 法律和政策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对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海尔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和政策。
2. 机遇:a. 新兴市场:一些新兴市场对家电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尔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
海尔企业战略分析
综合案例分析——海尔的企业战略摘要: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着。
海尔的成功有目共睹,我们小组从战略分析到战略选择再到战略实施,最后对战略进行简要评价,综合分析海尔企业战略。
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海尔的高起点经营战略、多样化扩张战略、“先难后易”战略等问题,并对海尔领导人魅力及核心竞争力加以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掌握了课本相关理论知识并进一步熟悉了海尔。
关键字:海尔环境分析核心能力战略张瑞敏组织结构一、战略分析——海尔企业外部环境及核心能力分析每个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企业内部以及在企业和它之外的环境要素之间都发生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换,通常,企业的活动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正确地制定战略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的战略之前,必须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下面从海尔的外部环境分析和核心竞争力分析入手,(一)外部环境分析虽然每个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都处于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作业之中,但是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它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外部条件,本文采用PEST模型对海尔进行分析如下:1、政治环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社会稳步发展,经济发达,可以说是政治局面稳定.我国现在十一五期间,极其重视对科技的发展,因此海尔企业生产的种种科技高新的产品会受到政策的优惠,面临这种政治环境,对海尔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2、经济环境这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高档品的需求也提升了,如空调,洗衣机,计算机,手机等,海尔也一样得到了发展。
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海尔等国内企业面临更多国外企业竞争,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海尔应该合理的作出决策,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打败竞争对手,争取在百家争鸣的竞争环境中独占鳌头.3、技术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冰箱的无氟化,手机锂电池的开发,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的普及,现在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发达了,而海尔是老品牌的公司,海尔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4、社会文化环境最近的几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相当的大,第一就是人口的剧增, ,要解决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导致了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与国外很廉价.第二则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门就是公交车私家车,打电话用手机,洗衣服用洗衣机,用计算机看新闻等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给海尔等企业的发展机会.第三点事价值观的改变,较以前的人,现在的人更舍得把钱花在使生活更舒适的产品上了,海尔家电的产品自然就更畅销了。
海尔不能回避的三道坎
景下, 规模经营 、 规范 管理、模式创新 将是未 来房地产 企业 的惟 一生 存之道。 万通要想持续 、 安全和稳 定增长 , 就必
须 坚持和发扬 ( 下无贼》中的 “ 《 天 傻根 精 神” ,说 白了就是立 在根上 ,傻 向前 我们的 “ 傻 在于 , 两年前提 出 “ 美 国模式 ” ,而在 “ 傻 的背后却有一条 非常理性 的 “ 。我们深 信 ,市场 经 根
客 户 是 否 给 你 提 供 最 好 的 位 置 ,完 全 取 决 于 你 的 产 品 能 否 比 它 现 在 销 售 的 产 品 赚 得 更 多 。 用 户 也是 一 样 , 的 对 你 产 品能 否变 现取 决于 用 户是 否 掏钱 , 而 用 户是 否 掏 钱 则 取 决 于 你 的 产 品 是 否 比其 它 产 品具 有 更 优 的 性 价 比 和 更 大 的 附 加 值 。 所 以 全 资源 。工作
作 风 是 “ 单 合一 ,速 决 速 胜 ” 人 ,人 单 合 一 就 是 要 解 决 速 度 与 精 准 统 一 的 问
从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上看入 围及决 赛 的问题 ,我们 则要提升 产品和企 业 运营的竞争 力。 产品的竞争力包括产品质量和产品
第 二道 坎是进入决赛 后, 机遇 利 从 润到双赢利润 。
产品的竞 争 力和营销 的竞争 力 ,所体
现 的是系统整体的能 力。
进 。 谓 “ ”就是前瞻 、创新 、有为 所 傻 ・ 理想献身的 勇气 , 而所谓 “ 根”就是根 植于理 想深处 的价值观 以及 被理想激
发 出的无限 的勇气与毅力 。
两年来万通 坚决推 动公 司的美 国模式 战略转型 , 初战告捷 , 胜利 在望。即便 是 被业 内认 为很傻 的定制 服务业 务也 已大幅盈利 ,成为 国内绝对 创新和领
张瑞敏管理日志
张瑞敏管理日志1月文化溯源•1月1日创业之初的艰难•1月2日观念转变是创新的起点•1月3日无形胜有形•1月4日思方行圆•1月5日符号沟通(1)五龙塔•1月6日符号沟通(2)乾泉•1月7日符号沟通(3)时空飞碟•1月8日符号沟通(4)海尔新标•1月9日符号沟通(5)海尔创牌中心•1月10日海尔大学•1月11日海尔文化案例(1)激活休克鱼•1月12日海尔文化案例(2)海尔画与话•1月13日海尔文化核心:创新•1月14日移植文化基因•1月15日首席文化官•1月16日我们向西方管理学习什么?•1月17日在成绩面前永远找差距•1月18日海尔怕什么?•1月19日做文化就是做人2月海尔人才观•2月1日盘活人•2月2日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优势•2月3日负激励•2月4日三个素养与“一精三高”•2月5日同步成长•2月6日上下同欲者胜•2月7日建立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2月8日三心(1)热心•2月9日三心(2)诚心•2月10日三心(3)知心•2月11日人人是人才•2月12日肯定成绩•2月13日人的素质=企业的素质•2月14日追求活力与卓越•2月15日合理化建议3月海尔OEC•3月1日 OEC管理法•3月2日 OEC管理法的三个体系•3月3日 OEC管理法词典:一个核心,三个基本原则,PDCA •3月4日问题解决三步法,九个控制要素5W 3H 1S•3月17日提高人的素质•3月18日所有员工必须把每一件事做好•3月19日抓反复、反复抓•3月20日抓重点、抓提高•3月21日干部的奉献精神和决策能力•3月22日干部到一线永远重要•3月23日纪律之美•3月24日没有借口•3月25日先变“硬”,才能变“软”•3月26日把员工培养成自觉干活的员工•3月27日建设性的工作伦理(1)•3月28日建设性的工作伦理(2)•3月29日一切为了有价值的订单•3月30日发年终奖的“学问”•3月31日 OEC管理法文化内涵4月品牌理想•4月1日没有品牌的辛酸•4月2日起步虽晚,起点要高•4月3日挥大锤的企业家•4月4日质量的遭遇•4月5日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4月6日质量意识才是大差异•4月7日第一枚金牌的诞生•4月8日做100万台与做1台一个样•4月9日海尔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1)狭义到广义•4月10日海尔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2)从观国内到观国外•4月11日海尔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3)从体系上的质保到市场链的质保•4月12日品牌=命牌•4月13日用户永远是对的5月用户资源•5月1日用户资源最值钱•5月2日绝不对市场说不•5月3日市场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5月4日先有市场,后建工厂•5月5日在美国建厂的动因•5月6日高度重视营销网络•5月7日资源制高点•5月8日决胜在终端•5月9日海尔的直供分销制•5月10日灵活多变的营销网络•5月11日服务的海尔7月核心能力•7月1日核心业务并不会自动带来核心竞争力•7月2日海尔全方位创新能力•7月3日海尔的创新三原则•7月4日海尔的创新体系(1)战略创新和观念创新•7月5日海尔的创新体系(2)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7月6日海尔的创新体系(3)市场创新和文化创新•7月7日创新就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7月8日“三易”创造市场•7月9日市场设计产品•7月10日技术的飞靶•7月11日企业围墙之内没有技术8月海尔国际化•8月1日远征美国(1)难题•8月2日远征美国(2)竞争对手•8月3日远征美国(3)本土化的协调•8月4日远征美国(4)本土化品牌•8月5日与狼共舞•8月6日并非新春寄语•8月7日两强相遇勇者胜•8月8日为什么要“海尔中国造”•8月9日“海尔中国造”的内涵9月流程再造•9月1日从哈佛到洛桑和沃顿•9月2日市场链≠价值链•9月3日大企业病•9月4日为什么要推行市场链•9月5日第三次企业管理革命•9月6日“SST”机制•9月7日市场工资•9月8日变职能为流程•9月9日从输血到造血•9月10日看不见的市场链之手10月信息化革命•10月1日永远比对手快一步•10月2日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10月3日信息化是“世界语”•10月4日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10月5日首先要做流程再造•10月6日从“上司、活动、任务”到“顾客、结果、流程”•10月7日信息化让流程不再被割裂•10月8日不生产没有订单的产品•10月9日以订单为信息流的核心11月领导力•11月1日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11月2日将军赶路不追小兔•11月3日桶底子脱•11月4日管理无定式•11月5日兼收并蓄,自成一家•11月6日无有他奇,只是本然•11月7日强有力的自我定义•11月8日管理就是借力•11月9日是船主,而非船长12月海尔全球化•12月1日全球化品牌战略•12月2日全球化品牌战略的三道坎儿(1)•12月3日全球化品牌战略的三道坎儿(2)•12月4日全球化品牌战略的三道坎儿(3)•12月5日提升产品竞争力•12月6日企业运营竞争力•12月7日全球化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12月8日世界级制造的新起点后记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青岛,像所有这个年代的孩子一样,对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厂的记忆,模糊而平淡;之后,海尔大了,搬到海尔路上,我和它一起进入青年;再往后,参加工作,以一个记者的职业角度看海尔,近距离地接触海尔人,我视野里的海尔一再蜕变。
品牌全球化的三大难题
精心整理品牌全球化的三大难题难以满足发达市场对品牌差异化的要求、在国内形成的品牌价值无法复制到国外、缺乏有效的战略性品牌管理,成为弱势地区品牌向国际强势品牌迈进的三道坎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到国际PC业务以及首先,需要分析一下中国品牌在国际化方面到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难题一]难以满足高成熟度的市场环境对品牌差异化的要求从经典的理论来看,品牌的价值是由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两种价值构成的,其中,理性价值的形成有赖于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感性价值则源于消费者对所购买品牌的联想(见图一)。
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目标市场大都是以欧美的发达国家市场为目标。
与中国高速发展的市场不同,欧美国家的绝大多数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总体增长要比中所在([难题二]在中国形成的品牌价值难以复制到发达国家市场在我们思考中国品牌的国际化道路的时候,或许对中国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现状进行一个剖析会很有意义。
我们经常能够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中国品牌在许多市场中打败了国外品牌,取代外国品牌成为了市场的主导。
由此看来,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如果在中国市场能够打败外国品牌,我们应该也有机会在外国市场打败外国品牌。
但真的这么简单吗?在2004年罗兰?贝格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中国年轻的以及相对高收入的消费者仍然更加钟情于国际品牌。
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如果在全部条件相近似)。
由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更加是生存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以中国企业目前的状态无疑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再次,过分追求价格战、企图以价格获取市场份额的做法又把中国企业拖入一个恶性循环:低价格和低利润导致企业缺乏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匮乏又进一步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从而更加依赖于价格战。
此外,价格是品牌塑造的杀手锏,对价格战的依赖将带来品牌的大幅度贬值,价格战与高端品牌永远无法共存。
因此,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中国企业更加无从谈起强势品牌的树立。
海尔之忧:能否跨越全球化品牌战略三道坎?
I。 vN l s l
维普资讯
禅宗曾有膏 老僧3年前, O 未参禅时, 看 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门之后,看山不是山看 水不是水 悟道后, 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这就是禅宗的境界。而海尔如今正处在 “ 看 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为此,海尔 很是郁闷与苦恼,它希望得到帮助,希望能 够尽快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3 个制造 基地,但是相 比于一些 国外 企业,海尔也 只能 算足 O
眍见大巫 。 中国来 的外 企, 到 基本 上足把 中国作为全球战略 中最
一
到国际上就体现 出了差距。比如产品到 国外,必 须先到仓库,原 因
在于这种客户 网络还 不支持,如果支持 的话可以直接发到店里去。
个进攻 目标 , 在全世界布 局已经完成的前提下 , 中原来上 百 集
这么多年来的认 同。
然而,到国际上却又有不 同。 中外 文化的 大 异让海尔的 } I 1
2 0 年, 0 6 海尔 由国际化战略 向全球 化品牌战略进军 。 中国企 对
而占,海尔无疑是超前的;然 而,作 为先行者,张瑞敏 感慨:要 成全球化品牌的战略,海 尔还 有很 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阶段 ,对
发明 专利 最多且第一家入 围两项 国际标准。然而, 一切到 国际市 这 场只是一个基本 条件,或者说 是一个竞争的必要条件而 已。 其实,真 正的全球 化是把专 利转化 为市场 k有差异化的产 品
标准 等。这方 面,海 尔在中 国家 电企 业中已经摘取 了桂冠:专利、
有人把 海尔的成功归结于 改革开放的推 动, 于足 “ 改革开放时 扣国的民族 英雄、改革 开放中国工 业化发展 的缩影和优秀代 表”
戈为 海 尔 的标去 了,“ 99 刚出去的时候觉得挺好 ,出去之 陇觉得很 难了;现在想退也退 不回来,也没有退路 !”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1.开拓一个空荡的市场,主要是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环境之中经受更多的考验。
2.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采取一路纵队开拓国际市场4.网上销售—零距离销售—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海尔国际化的步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只不过海尔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向海外出口产品,达到提高海尔知名度的目的。
并且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的战略,即首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当海尔产品在当地的销量达到当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时,则开始在当地建立工厂。
所以从1998年开始,海尔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所采取的策略是在美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当地建厂,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招用当地人,并提出了“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 的本土化策略。
同时,海尔还直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尔(Haier)”统一的自有品牌,这也是海尔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目标。
这样既实现了海尔创世界级名牌的目标,又有效规避了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风险和麻烦。
海尔这种国际化的思路,拿张瑞敏的话说,就是“首先要让当地消费者认识有这么一个品牌,然后再进一步通过质量、产品创新、当地设厂,让他们认知海尔,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内涵” 。
目前的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职工总数约30000人,其中海外员工达3000人。
海尔集团正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
海尔的国际化在国人看来,似乎是一帆风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海尔的国际化就没有遇到风险和困难。
在2002年和2003年,由《中国税务》杂志社独家发布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上,号称营业额全国最大(2003年达806亿元)的海尔无论百强还是十强都榜上无名。
海尔战略三阶段与国际化之路
海尔战略三阶段与国际化之路一、海尔的三个战略阶段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是中国首批公布的10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名牌。
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42门类8600多个品种,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稳定增长,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1.名牌发展战略阶段—名牌战略与国际化的关系—只有国内市场做大做强,才有资格谈国际化的问题这一阶段海尔艰难起步并确立冰箱行业的名牌地位,其代表事件就是“砸冰箱”,通过砸掉76台有问题的冰箱砸醒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名牌观念。
海尔84年起步时管理混乱,无优势产品,职工人心涣散,要摆脱这种局面,必须高起点切入,给企业注入生存的希望。
当时的外部环境是冰箱厂蜂拥而起,但没有名牌,因此我们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出冰箱行业的中国名牌。
1988年获得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1枚国家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自1990年以来,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信誉,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因此创出了在国内市场稳固发展的同时,有力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
海尔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由于坚持了创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的战略,因此,出口产品都打海尔自己的品牌,并努力通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
【latest】海尔发展第四阶段
海尔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战略内涵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
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全球化品牌战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全球化战略下,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挑战。
成功的全球化战略应该正确处理世界各国不同的宗教、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
在文化方面,海尔积极的融进各个国家的文化。
像海尔团体在2006年与NBA全球性战略合作签约,成为第一个赞助NBA的全球家电品牌,这标志着海尔团体牵手美国文化的象征性赛事,加快了成为美国主流品牌的步伐。
在美国的工厂,员工基本都是美国人,这样可以缓解文化上的冲突,也有利于在美国的本土化,充分利用美国的优秀人力资源。
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尔对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也都进行了修改。
新的企业精神是“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主要强调全球化和资源的创造。
工作作风上,原来海尔主要是强调速度,而新的工作作风是“人单合一、速决速胜”,推动一个平面化海尔的形成。
♣全球化品牌下的组织结构为了适应全球化品牌战略,海尔对组织结构也进行了调整。
抛弃了以前的事也部结构,团根据白电和黑电等各类产品线的运营模式的不同,将公司重新划分为6个子集团,其中包括白电运营集团、黑电运营集团、数码及个人产品运营中心、全球运营中心、创新市场运营中心、金融运营中心附:组织结构图♣结语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实施要求有更灵活的组织结构来支撑,体现了战略决定结构这一理论。
海尔集团在实行全球化品牌战略时发现其公司架构越来越对其走向海外的步伐构成制约,调整组织结构成为势在必行。
调整后,增强了产品的协同性、降低了内部成本、提高了对外竞争能力。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海尔品牌国际化之路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海尔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过硬的质量管理制度,打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的旗号。
海尔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深入人心,为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品牌竞争优势,在国内树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
第二阶段即海尔多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品牌在重视品牌专业化的同时,充分认识延伸品牌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性,利用品牌优势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战略先后兼并多家企业,同时提供差异化服务使海尔在施行跨行业跨产品的多元化经营与扩张规模方面体现了海尔品牌规模的核心竞争力,为海尔品牌进入国际国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领域。
第三阶段是品牌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张瑞敏把他“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管理理念传到了世界市场,通过获取并不断整合全球资源增强海尔企业在全球的品牌核心竞争力,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对海尔品牌“三融一创”的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认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市场、产品、营销国际化的海尔正在为其产品和服务打上世界品牌标签,这个标签凝聚着海尔品牌民族企业的创新精神、服务理念,也诠释着中国现代企业的大国风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激烈的全球品牌竞争时代,海尔集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世界名牌。
在信息化时代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一直坚持以最快速度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和以品牌创新精神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产品质量的零缺陷,正是有着“国门之内无品牌”的国际化理念,海尔才能走向世界级品牌。
然而海尔集团从2005年以来却出现了利润总额下降的趋势,我们不得不从海尔风光无限的辉煌成就和备受称道的经营战略中思考海尔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品牌泛化正是有着“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创名牌”的公众品牌信念,海尔在家电行业逐渐树立品牌形象,赢得了市场声誉,成为中国家电品牌大鳄。
海尔不能回避的三道坎
我们从 18 4年创业至今只是较 9
好地抓住 了国内机 遇 ,但完成全球化
品牌的战略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全球
化品牌战略 阶段 ,对海尔来说还是非 常困难的 , 我觉得 至少要过三道坎 。
第 一 道 坎 :产 品 和 企 业 运 营 的 竞 争 力 问题 。就 是 从 入 围 资 格 到进 入 决
维普资讯
理 课 J_臣 I 人 堂岛 曩 雹圆
‘ 1
‘
回 _ ● _■ I
袁 自 网
20 0 6年 , 海 尔将 实施 新 的 战 略 发
造自己的品牌 。
艮方 向 , : 球 化 品 牌 战 略 。这 个题 即 全 目不仅 是 对 海 尔 。对 于 全 国 的 企 业都 黾一 个 新 课 题 。 为 海 尔 , 作 已提 前 进 入
际市场的一部分 。孟 加拉 国是 全球 9个最贫穷国家之 一 , 但是 , 国际名牌
八 围 资 格 首 先是 解 决 布 局 的问 题。海 尔在全世界有 3 O个制造 基地 ,
要想在 全世界都布满 了 ,那还需要很
釜 在它tf儿有竞争。所以, rJ 3I ] 这是不能
垦 而 且 必须 迎 上 去解 决的 一 个 问 缩
是做不成的 。 到中国来的外 国企业 , 他
们在全世界都布局完了,中国是他最
后一个 进八的市场 ,他可 以利用原来
海 尔 集 团首 席 执 行 官 张瑞 敏
年 ,寸 5于我们呢?所 以我觉得这是 场 c
攻坚战 , 而且是刚刚拉开序幕 。我们在
上百年的积蓄、上百年的力量把中国 的市场做好。 我们只有二十年, 集中这
点小小的力量要进八 那/ 多的世界市 厶
海尔国际化之路
海尔的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
15年来,在创世界名牌思想指导下,通过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和国际化战略,海尔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企业.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至1991年。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质量的核心竞争能力.海尔用了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冰箱产品,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1988年海尔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经验,形成了“OEC”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海尔以后的战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至1998年。
这一阶段是增强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
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年开始。
这个阶段旨在增强国际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以1999年为转折点,在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战略创新和转移,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海尔产品目前已出口10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占60%以上,进入了19家世界大的连锁集团,并在海外设厂6个,在建厂达到10个.国际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海外销售增长迅速,在美国180升以下的冰箱中海尔占20%的市场份额;在德国,海尔占中国出口冰箱的95%以上。
1999年,海尔出口创汇1.38亿美元,今年1至5月出口创汇1。
39亿,超过去年全年出口创汇总额.二、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即最终实现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
海尔集团的品牌国际化升级路径
谢佩洪:上海市曙光学者,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博士、副教授朱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谢佩洪 朱一 | 文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在学术界,企业国际化吸引了来自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战略管理、创业管理等诸多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全球化传统理论均是从静态视角切入。
在当今日益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时间越来越短暂,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需要企业家围绕企业的外部环境与组织的内部能力对其国际化战略进行动态更迭,因而动态能力理论便应运而生。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
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国际化节奏”的新视角,以海尔集团的品牌国际化为例,来探讨企业海外扩张模式变化的规律性。
海尔的企业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走出去”意味着让全球都认识该企业和品牌;“走进去”意味着成为当地的主流产品;“走上去”意味着真正成为全球品牌。
海尔集团的品牌国际化升级路径随53海尔集团的品牌国际化升级路径我们把企业国际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走出去”意味着让全球都认识该企业和品牌;“走进去”意味着成为当地的主流产品;“走上去”意味着真正成为全球品牌。
本文探究了海尔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深入实施本土化战略,稳扎稳打地“走进去”;努力引领消费和技术的新潮流,持之以恒地“走上去”的国际化战略及其发展路径。
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探索和深入国际化的发展浪潮中。
我们相信,本文对海尔集团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路径的研究,将为更多的中国企业深入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海尔集团品牌国际化发展路径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7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中国海尔以10.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这也是海尔第9次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品牌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品牌经营应受到企业的重视。
良好的企业品牌有助于企业吸引人才,激励士气,增加销售,强化融资的能力。
品牌战略关系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企业长期策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已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本文以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为例,对其进行浅析,从中得出海尔应该做到品质量优先,服务到家,树立好海尔的产品的形象,产品差异化。
【关键词】海尔;品牌战略;全球化;一、品牌、品牌战略及全球化的内涵(一)概念1、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
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
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
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
" 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
"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代理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
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2、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
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的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
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12月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上,外交部李肇星部长等官员、学者到会,共同关注并阐述了对于海尔作为我国龙头企业其未来战略的构想。
本刊总编应邀到会,现在此独家刊发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的会上演讲。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海尔的新战略发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战略。
这个战略我们准备从2006年开始实施。
这不仅是对海尔,对于全国的企业都是一个新的课题。
作为海尔,我感到已提前进入了攻坚战。
为何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主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逼迫。
加入WTO之后,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现在你不可能在全世界找到一块不是国际市场的市场,都是国际市场。
中国市场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孟加拉是全球49个最贫穷国家之一,但是,国际名牌全在他们那儿有竞争。
所以,这是不能退缩而且必须迎上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而且在全球化运作的能力方面,那些国际化名牌对手,有着我们所不具备的全球市场网络和全球化竞争的素质。
在全球竞争中取胜的标志是品牌,因此必须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
但是要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又取决于你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我们上一个阶段叫做国际化战略阶段。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
这一点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在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过哪些坎?我们从1984年创业至今只是较好地抓住了国内机遇,但完成全球化品牌的战略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对海尔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至少要过三道坎:第一道坎,是从入围资格到进入决赛圈现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市场上有没有资格都是一个问题,更不要说参加决赛了。
就像奥运会一样,你要参加跳高,可能入围标准是2米,你现在才跳米,连入围资格都不够。
入围资格首先是解决布局的问题。
海尔在全世界有30个制造基地,要想在全世界都布满了,那还需要很大的力度。
我们这几年利润下降,其中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你到全球去布局,为品牌打广告,没有钱是做不成的。
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他们在全世界都布局完了,中国是他们最后一个进入的市场,他们可以利用原来上百年的积蓄、上百年的力量做好中国市场。
我们只有20年,集中这点小小的力量要进入那么多的世界市场,对我们是一种制约。
人家是集中力量以十攻一打中国市场,我们则是全面出击以一攻十,需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营销体系以打造当地名牌。
所以我们是刚刚开始,后边的路还很长,也非常艰苦。
有一个跨国大公司到中国来,目标就是战略性亏损5年,听说2005年他们开始盈利了,但已经历了9年。
这么大一个公司尚且需要9年,我们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场攻坚战,而且是刚刚拉开序幕。
其次要提升产品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产品的竞争力包括: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研发。
在质量方面,中国的企业都有质量管理体系,但是现在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入围国际市场都非常困难。
为什么因为你可能只是小规模的生产。
现在要求的质量水平是在大批量、多品种、新品多的情况下,仍能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用户的需求,只有这种满足全球化要求的质保体系,才可能进决赛圈。
具备高质量是入门的资格。
如果做不到,市场就会抛弃你,连入围资格都没有。
研发也是一样的,有可以参与竞争的基本素质才可能入围,如:专利、标准等。
我们的专利在中国家电企业算是最多的,但是到国际市场这只是一个竞争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是你必须把这个专利转化到市场中有差异化的产品上。
我们的产品差异化最后能做到多大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全球的差异化。
现在我们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做得非常好,世界各国政府肯定会支持,为什么呢因为洗衣粉对环境污染非常厉害,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没有污染,另外也可以节约很多水。
目前我们还需要取得全世界各地的水样,因为洗衣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取决于当地水的特性。
比如:我们到印度去,在印度新德里卖得很好,到孟买就不行。
所以我们现在准备解决不用洗衣粉洗衣机不管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全世界销售了。
要参与国际竞争很重要的是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归结起来就是三个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这三个流我们在中国做得很好,到国际上就还有差距。
比方说物流,我们是中国物流协会确定的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企业,但到国际市场上还不行。
为什么呢因为入围就是要进入全球的物流网络,但要进决赛就要能保证货物不落地,因为你落不起那高昂的价格。
在资金流方面,正现金流是入围的标准。
现在我们中国企业的出口坏帐率是5%。
5%的概念就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
在资金流方面,我们在国内是唯一一个现款现货的,但在国外我们的品牌还不够大,就不可能做到现款现货。
再一个就是信息流,信息流方面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说每台产品都有条形码,不管到哪个地方去,都有可追溯性。
在国内我们基本上大城市都可以做到人码、物码、定单码三码合一,但是在国外还有很大的问题。
所谓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说到底都要有很好的客户网络支持,否则不可能流起来。
比方到国外去,产品必须到仓库,原因在于你的客户网络还不支持,如果支持的话可以直接发到店里去。
所以说到家,还是企业的竞争力。
要有产品的竞争力和营销的竞争力,体现的是系统整体的能力。
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道难题。
第二道坎,是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有的可能刚刚过了入围的资格,但进入决赛还不行;有的进入决赛,但是竞争力还不行。
如果进到决赛了,那不是目标,还有第二道坎就是利润问题。
因为进入决赛不等于你有利润,没有利润你赔钱进去,最后还要退出来,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能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
中国企业一开始利润都很好,现在利润都非常困难,甚至是全行业亏损,为什么呢我们一开始的利润是怎么来的不是靠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来的,是靠改革开放的形势带来的。
我们海尔也不例外。
但是现在再进入全球化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剩下的就要靠自己。
我觉得今后的利润没有机遇利润,而是双赢利润,就是你有什么样好的资源,人家给你什么样好的资源,是资源换资源。
上游的分供方能否给你优质资源完全取决于你的资源。
像英特尔这种很大的公司,他给你的东西绝对取决于你自己,你要的量很大,你的发展前景很好,它给你的产品就很好,而且价格会很低。
还有的分供方可以提供他的设计专利和资源,但这也取决于你的产品竞争力。
下游企业是否给你提供最好的位置,完全取决于你的产品是否能比它现在销售的产品赚得更多。
我去欧洲到一个一个的连锁店拜访他们,我们说海尔的产品如何好,人家只是一句话:我这个商场一共就四五个品牌,你可以进来,进来之后,你能超过哪个产品你就进,超不过你就别进;我现在卖得最差的产品是什么,他给我的毛利是多少,你能超过他,我就叫他走掉。
所以全球化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竞争力。
同样,对用户也是一样。
你的产品可不可以变现,取决于用户能不能掏钱。
用户能否掏钱则取决于你的产品能否比其它产品为他带来更多的实惠。
第一个就是性价比,第二个就看你的产品能不能给他创造更大的附加值,也就是更大的差异化。
如果做不到,就很难换来利润。
第三道坎,是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有双赢能力才能获取利润,也才有了真正在市场上发展的后劲。
但双赢能力取决于你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快地创造需求。
但这一切又取决于遍布全球的人的竞争力,因此就有一个企业文化的问题:怎么样从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
海尔能够发展到今天,很大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被大家认同了。
但是我们原来的企业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而且面对的是中国员工,大家有共同语言。
比如“三纲”,就是我们文化的基础。
第一条就是“明明德”,现在中国很多企业都缺少一个氛围:就是透明的人际关系,所有人的提拔都靠竞争,所有东西都是公开透明的。
现在很多企业做不好,就是因为有小帮派。
但开拓国际市场所有的都是靠公开竞争,人们心情很舒畅地工作。
第二条是“亲民”,每个人都要有创新。
第三条是“止于至善”,目标无止境。
我们以这三条制定了海尔不同的发展战略、海尔的精神,也保证了海尔能够在国内得到员工的认同。
但是到国际上又有不同,文化的差异很大。
比方到欧美,休闲就是不可侵犯的。
我们一开始到美国去,李肇星部长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到今天为止,我们的空调在美国销售很快,短短几年从1亿美元达到5亿美元。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这种融合非常困难。
我们到日本去,他们对你很恭敬,但是日本人没法接受海尔的文化,因为日本传统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与海尔的“彻底的成果主义”文化有冲突。
所以,我们现在制定了新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其目的就是适应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
企业精神就是“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这和原来的企业精神最大的不同,一个是强调以中国为据点,向全世界辐射;新的企业精神就是强调全球化,美誉全球。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的前提就是要创造优质的资源以换取美誉的资源。
杜拉克有句话叫做“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代工费与品牌售价的巨大差价就是他创造的资源。
而世界名牌要靠创新来创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另外我们新的工作作风是“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原来我们主要是强调速度,在市场机遇多、市场空间大的形势下,速度是第一位的。
但今天不仅要有速度,还要有速度与精准的统一,因为环境变了。
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速度与精准统一的问题。
“单”是市场第一竞争力,人与之合一就要服从这个要求,在事先确定的、而不是上级下达的市场空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商机,产生快于对手的竞争力。
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拓展两张皮的问题。
管理历程的各阶段,中国企业未经历过。
历程可以压缩,但不能跨越。
人单合一就是在以外部市场目标为中心强化内部的管理。
人单合一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接受。
因为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这个创新的发展模式被许多国际商学院和管理界人士看好,但均认为实施很难。
何时看山还是山?综上所述,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虽然艰巨但对中国企业来说必须要走的道路!我自己感觉现在越做越难做。
到海外去,刚出去的时候觉得挺好,出去之后就觉得很难了,现在想退也退不回来,也没有退路。
所以有一点像禅宗所说的那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门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我现在就是处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让我们尽快能够“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