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中药名的规范书写

合集下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精编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精编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我局组织制定了《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现予印发,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附件: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饮片处方举例中成药处方举例二○一○年十月二十日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药物剂量书写规范
总结词
准确、完整
详细描述
药物剂量应按照国家药典规定或常规用量书写,单位统一使用“克”或“g”,并应标 明药材总量及每剂用量。对于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等,应注明煎煮方法及时
间。
药物煎煮方法书写规范
总结词
明确、具体
详细描述
煎煮方法应明确具体,包括煎煮器具 、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等。对于 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 等,应注明在处方中。
中药处方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药处方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积累,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与创 新。
详细描述
中药处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 医前辈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丰富的中药方剂和理论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处方也在不 断创新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处方编号:1002
患者姓名:李四
处方日期:2023-06-16
中药处方实例二
性别:女 年龄:42岁 诊断:咳嗽
中药处方实例二
处方内容
炙麻黄12g,苦杏仁10g,石膏30g,甘草6g,桔梗9g, 陈皮9g,茯苓15g,前胡9g,百部9g,紫苑9g,款冬 花9g
处方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处方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词
清晰、易读
详细描述
处方书写应清晰、易读,避免涂改。 处方中药物排列顺序应按照君臣佐使 的原则进行,并注明每日用量及用法,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中药材,应在处 方中注明。
04
中处方审核与点评
处方审核内容
01
02
03
04
药味是否合理

中药处方中药名的规范书写

中药处方中药名的规范书写

中药处方中药名的规范书写关键词处方中药名规范书写中药凡载有中药药物名称、数量、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中药药剂的书写文件,都可称为中药处方和药方,在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药处方是医师在辨证审因,决定防病治病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可定的剂量,按照配合原则妥善调配,为患者预防及治疗需要书写给药房,以便调剂的书面通知,也是药房配方、药剂指导患者用药、来计算药费金额的重要文件。

它具有法律性、科学性、技术性、以及经济上的意义。

常用中药有上千种,且名称杂多,绝大部分都是植物药,而植物品种繁多,一物多名,同物同名,同物异名的很多。

有些医疗单位,中药处方书写存在着不规范和错误现象,表现在乱用同音字,随意删去首尾及中间字,乱用缩写或别字替代等。

建议对中药名书写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加强管理,按照最新《中国药典》收录中的药名书写。

所以中药处方正确书写药物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给中药调剂配方带来很多麻烦,或造成差错,甚至医疗事故。

根据多年在工作中所见到的问题进行归类,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两种药名合写有三棱和莪术写成“棱莪”或“棱术”;石决明和决明子写成“二决”;龟板、鳖甲写成“二甲”,配方给配成山甲、鳖甲;地黄和熟地黄写成“二地”或“生熟地”;白术和苍术写成“二术”或“苍白术”;荆芥和防风写成“荆防”;龙骨和牡蛎写成“龙牡”;枣仁、柏子仁写成“二仁”,这更让调剂者为难,因这仁就有枣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苦杏仁、桃仁等十余种,应配何仁也,就“二仁”处方,就问了同行才知道是“二仁”为枣仁和柏子仁。

可见领会不同,见解各异;陈皮和青皮写成“二皮”或陈青皮,“皮”有陈皮、青皮、姜皮、苓皮、丹皮、合欢皮、地骨皮、大腹皮等几十种之广。

猪苓和茯苓写成“二苓”,就“苓”有白茯苓、赤茯苓、土茯苓、猪苓,而处方药物名称写成“二苓”,因此调配处方时茫然或误解,很可能出现差错或事故。

中药饮片处方规范用名及调剂给付

中药饮片处方规范用名及调剂给付
字母 序号 A 1 2 3 4 5 6 7 8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饮片名 艾叶 巴戟天 白扁豆 白豆蔻 白矾 白附子 白术 百部 百合 柏枣仁 柏子仁 半夏 鳖甲 槟榔 补骨脂 苍白术 苍术 草乌 侧柏叶 赤白芍 赤石脂 茺蔚子 川贝母 川草乌 川木香 川牛膝 川乌 川芎 穿山甲 穿心莲 磁石 大黄
N P
Q
R
S
T
W
写牛蒡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 杷叶 写枇杷叶付生枇杷叶;写蜜枇杷叶、炙枇杷叶均付蜜枇 杷叶 81 牵牛子 写牵牛子、炒牵牛子均付炒牵牛子 82 茜草 茜根 写茜草付茜草;写茜草炭付茜草炭 83 羌独活 付独活、羌活 二活 84 青陈皮 付青皮、陈皮 85 青礞石 写青礞石、礞石、煅青礞石均付煅青礞石 86 人参 写生晒参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87 肉苁蓉 苁蓉、大云 写肉苁蓉付酒苁蓉,写生肉苁蓉付生肉苁蓉 88 肉豆蔻 肉蔻 写肉豆蔻、煨肉豆蔻均付煨肉豆蔻; 89 乳没 付醋乳香、醋沙没药 90 乳香 写乳香、制乳香均付醋乳香 91 三棱 写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92 三七 田七 写三七付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 93 桑白皮 写桑白皮付桑白皮;写蜜桑白皮付桑白皮 94 山楂 写山楂付山楂,写炒山楂付炒山楂.写山楂炭付山楂炭 95 山茱萸 萸肉 写山茱萸付生山茱萸;写酒茱萸付酒茱萸 96 商陆 写商陆、醋商陆均付醋商陆;写生付生 97 神曲 写神曲、炒神曲均付炒神曲 98 生熟地 付生地、熟地 99 石决明 石决、鲍鱼 写石决明付石决明;写煅石决明付煅石决明 壳 100 石韦 石韦 101 柿蒂 柿蒂 102 首乌藤 夜交藤 首乌藤 103 水牛角 水牛角 104 水蛭 写水蛭、炒水蛭、烫水蛭均付烫水蛭;写生付生 105 丝瓜络 瓜络 丝瓜络 106 松节 松节 107 苏木 苏木 108 酸枣仁 枣仁 写酸枣仁、炒酸枣仁均付炒酸枣仁 109 锁阳 写锁阳付锁阳 110 太子参 太子参 111 檀香 檀香 112 桃仁 写桃仁付燀桃仁 113 天麦冬 付天冬、麦冬 114 天南星 南星 写天南星、制天南星均付制天南星;写胆南星、胆星均 付胆南星 115 菟丝子 写菟丝子、菟丝子饼均付菟丝子饼,写炒菟丝子、炒菟 丝子饼付炒菟丝子饼 116 瓦楞子 写瓦楞子、煅瓦楞子均付煅瓦楞子 117 王不留行 王不留 写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均付炒王不留行 118 威灵仙 铁灵仙 写威灵仙付威灵仙 79 80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一、中药处方书写规范
1. 处方书页头规定:写明中医药医师签字、日期,有必要时还要注明诊断及处方依据。

2. 处方书写颜色规定:处方书要求使用定型笔或自备笔写,可使用黑、红、蓝等颜色,但使不同药名相邻时,不宜密密排列,以免拼写混乱,易错,而影响通替用药。

3. 每味药名按规定格式书写:中药有准确的名称,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注册说明书的规定使用正式的药名,不得乱改、拼写、分隔书写药名,不得用新药、缩写、口头药名、药名缩写等代替正式药名,不得多个药直接拼写,应一个一个地书写。

4. 每种药指定用量书写:应按中医诊断结果,定量书写处方中每种药物使用用量,如重量、颗粒等规定,如采用剂量计算,也要清楚地说明计算方法。

5. 处方注释:处方中应清楚注明:药方名称、病症的诊断及疗效说明,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其他有关内容。

6. 与现代药物联用时:如现代药物联用,各种药物及用量应明确书写各种药物及用量,以及用量、用法等。

二、处方书写范例
处方名称:清热消炎方
一次用量
黄芩 9克山药 6克甘草 6克
二次用量
黄柏 9克白术 6克半夏 6克
合计:黄芩 9克山药 6克甘草 6克黄柏 9克白术 6克半夏 6克
煎法:将上述药物共共研末,加入足量的清水内,先以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慢煎四十分钟,再过滤服用。

用药说明:口服,一次量兑水18克,煎服;一日2次,每次9克,共3剂。

诊断及处方依据:皮证:发热,伴有口渴,小便数。

治疗:清热,消炎。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修改)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修改)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处方中药药品规范化名称

处方中药药品规范化名称

蜜炙升麻
升麻炭 乌药
乌梅
丹参 玉竹
乌梅、正乌梅、酸梅
丹参、紫丹参 玉竹、葳蕤、肥玉竹
乌梅
丹参 生玉竹
制玉竹
蒸制玉竹
正名
甘草
处方用名
甘草 炙甘草
应付规格
生甘草 蜜炙甘草
石韦
石决明
石韦、独夜茶
石决明 煅石决明
生石韦丝
生石决明 煅石决明
石斛
石斛、金石斛、黄草石斛
耳石斛、耳环石斛、金耳环 鲜石斛
干石斛咀
耳环石斛 鲜品石斛
制苍术
生苍术 牡丹皮 牡丹皮、丹皮、粉丹皮
米泔水制苍术
生苍术 生牡丹皮
皂角刺
皂角刺、皂刺、天丁
皂角刺
正名
辛夷 沙苑子
处方用名
辛夷、辛夷花、木笔花、玉兰花 沙苑子、沙蒺藜、潼蒺藜
应付规格
辛夷 盐炙沙苑子
诃子
补骨脂 陈皮
诃子、诃子肉、诃黎勒
补骨脂、破故纸、故纸、盐骨脂 陈皮、橘皮、广陈皮、新会皮
诃子肉
酒川牛膝
酒炙川牛膝
正名
川乌 制川乌
处方用名
生川乌 川乌、制川乌、乌头、川乌头
应付规格
生川乌 制川乌
川芎
川芎、川芎片、芎䓖
酒川芎
生川芎
酒炒川芎 川楝子
川楝子
川楝子、金铃子、楝实
盐川楝子
广防己 广金钱草 防己、防己片、木防己、广防己 广金钱草
盐炙川楝子
广防己片 广金钱草
女贞子
Hale Waihona Puke 女贞子、冬青子酒炙女贞子
正名
申姜、毛姜、骨碎补
胖大海、大海、安南子、蓬大海 夜交藤、首乌藤、何首乌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我局组织制定了《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现予印发,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附件: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饮片处方举例??????中成药处方举例?二○一○年十月二十日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1益母生化散:益母草42.11% 当归26.32% 川芎10.53% 桃仁10.53% 炮姜5.26% 炙甘草5.26%2郁金散:郁金12.50% 诃子6.25% 黄芩12.50% 大黄25.00% 黄连12.50% 黄柏12.50% 栀子12.50% 白芍6.25%3鸡痢灵散:雄黄10.00% 藿香10.00% 白头翁15.00% 滑石10.00% 马尾连15.00% 诃子15.00% 马齿苋15.00% 黄柏10.00%4驱虫散:南鹤虱7.41% 使君子7.41% 槟榔7.41% 芜荑7.41% 雷丸7.41% 绵马贯众14.81% 干姜(炒)3.70% 淡附片3.70% 乌梅7.41% 诃子7.41%大黄7.41% 百部7.41% 木香3.70% 榧子7.41%5蛋鸡宝:党参9.09% 黄芪18.18% 茯苓9.09% 白术9.09% 麦芽9.09% 山楂9.09% 六神曲9.09% 菟丝子9.09% 蛇床子9.09% 淫羊藿9.09%6公英散:蒲公英20.69% 金银花20.69% 连翘20.69% 丝瓜络10.34% 通草8.62% 芙蓉叶8.62% 浙贝母10.34%7银翘散:金银花17.91% 连翘13.43% 薄荷8.96% 荆芥8.96% 淡豆豉8.96% 牛蒡子13.43% 桔梗7.46% 淡竹叶5.97% 甘草5.97% 芦根8.96%8乌梅散:乌梅25.00% 柿饼40.00% 黄连10.00% 姜黄10.00% 诃子15.00%9小柴胡散:柴胡25.00% 黄芩25.00% 姜半夏16.67% 党参25.00% 甘草8.33%10清肺散:板蓝根36.73% 葶苈子20.41% 浙贝母20.41% 桔梗12.24% 甘草10.20% 11止痢散:雄黄13.33% 藿香36.67% 滑石50.00%12清瘟败毒散:石膏25.00% 地黄6.25% 水牛角12.50% 黄连4.17% 栀子6.25% 牡丹皮4.17% 黄芩5.21% 赤芍5.21% 玄参5.21% 知母6.25%连翘6.25% 桔梗5.21% 甘草3.12% 淡竹叶5.21%13黄连解毒散:黄连15.38% 黄芩30.77% 黄柏30.77 % 栀子23.08%14普济消毒散:大黄6.12% 黄芩5.10% 黄连4.08% 甘草3.06% 马勃4.08% 薄荷5.10% 玄参5.10% 牛蒡子9.18% 升麻5.10% 柴胡5.10% 桔梗5.10% 陈皮4.08%连翘6.12% 荆芥5.10% 板蓝根6.12% 青黛5.10% 滑石16.33%15金花平喘散:洋金花20.00% 麻黄10.00% 苦杏仁15.00% 石膏40.00% 明矾15.00% 16白头翁散:白头翁30.77% 黄连15.38% 黄柏23.08% 秦皮30.77%17激蛋散:虎杖16.67% 丹参13.33% 菟丝子10.00% 当归10.00% 川芎10.00% 牡蛎10.00% 地榆8.33% 肉苁蓉10.00% 丁香3.33% 白芍8.33%18防己散:防己8.47% 黄芪10.17% 茯苓8.47% 肉桂10.17% 胡芦巴6.80% 厚朴5.08% 补骨脂10.17% 泽泻15.25% 猪苓8.47% 川楝子8.47% 巴戟天8.47%19清肺止咳散:桑白皮9.38% 知母7.81% 苦杏仁7.81% 前胡9.38% 金银花18.75% 连翘9.38% 桔梗7.81% 甘草6.25% 橘红9.38% 黄芩14.06%20健胃散:山楂31.25% 麦芽31.25% 六神曲31.25% 槟榔6.25%21荆防败毒散:荆芥13.23% 防风8.82% 羌活7.35% 独活7.35% 柴胡8.82%前胡7.35%枳壳8.82% 茯苓13.23% 桔梗8.82% 川芎7.35% 甘草4.41%薄荷4.41%22茵陈蒿散:茵陈53.33% 栀子26.67% 大黄20.00%23保胎无忧散:当归11.36% 川芎4.55% 熟地黄11.36% 白芍6.82% 黄芪6.82%党参9.09% 白术(炒焦)13.64% 枳壳6.82% 陈皮6.82% 黄芩6.82%紫苏梗6.82% 艾叶4.55% 甘草4.55%24扶正解毒散:板蓝根40.00% 黄芪40.00% 淫羊藿20.00%25催奶灵散:王不留行20.00% 黄芪10.00% 皂角刺10.00% 当归20.00% 党参10.00% 川芎20.00% 漏芦5.00% 路路通5.00%26肥猪散:绵马贯众2.83% 制何首乌2.83% 麦芽47.17% 黄豆(炒)47.17%27催情散:淫羊藿18.75% 阳起石18.75% 当归12.50% 香附15.62% 益母草18.75% 菟丝子15.62%28清胃散:石膏17.14% 大黄12.86% 知母8.57% 黄芩8.57% 陈皮7.14% 枳壳7.14% 天花粉8.57% 甘草8.57% 玄明粉12.86% 麦冬8.57%29健猪散:大黄40.00% 玄明粉40.00% 苦参10.00% 10.00%30消积散:炒山楂15.00% 麦芽30.00% 六神曲15.00% 炒莱菔子15.00% 大黄10.00% 玄明粉15.00%31香薷散:香薷11.32% 黄芩16.98% 黄连11.32% 甘草5.66% 柴胡9.43% 当归11.32% 连翘11.32% 栀子11.32% 天花粉11.32%32三香散:丁香10.00% 木香18.00% 藿香18.00% 青皮12.00% 陈皮18.00% 槟榔6.00% 炒牵牛子18.00%33曲麦散:六神曲23.08% 麦芽11.54% 山楂11.54% 厚朴9.62% 枳壳9.62% 陈皮9.62% 青皮9.62% 苍术9.62% 甘草5.77%34温脾散:当归11.52% 厚朴13.82% 青皮11.52% 陈皮13.82% 益智13.82% 细辛5.53%炒牵牛子6.91% 苍术13.82% 甘草9.22%。

中药处方格式、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书写规范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 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 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第九条 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核 对
孙××
发药
郑××
注:1. 本处方2日内有效 2. 取药时请您当面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 3.延长处方用量时间原因:慢性病 老年病 外地 其他
第十一条 民族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要求参照 本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 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解释。
谢谢!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3
6、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 规范或不清楚。
7、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 含糊不清字句。
8、调剂人员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处方 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 调配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 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9、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 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 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
?毒性中药品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雄黄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生川乌生草乌生红粉红升丹白降丹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甘遂生藤黄洋金花闹羊花雪上一枝蒿斑蝥青娘虫红娘虫蟾酥生马钱子生巴豆生千金子生天仙子毒性中药调配?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
中药处方格式 书写规范
河南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配伍禁忌
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 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 方,要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 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1]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1]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中药调剂——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中药调剂——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中药调剂——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

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

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

中成药和医院制剂品名的书写应当与正式批准的名称一致。

(一)处方药品的正名与应付(1)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清炒或炒的品种牵牛子、苏子、王不留行、槐花、苍耳子、牛蒡子、草决明、冬瓜子、僵蚕、蛇蜕、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酸枣仁、薏苡仁、白术、枳壳、谷芽、芡实、半夏曲等。

(2)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炙)时,即付蜜制(炙)的品种黄芪、马兜铃、桑皮、枇杷叶、瓜蒌子、槐角、罂粟壳、百合、紫菀、款冬花等。

(3)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盐制的品种橘核、蒺藜、车前子、小茴香、补骨脂、胡芦巴、益智仁、巴戟天、杜仲等。

(4)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醋制的品种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五味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莪术等。

(5)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滑石粉炒制品种狗肾、牛鞭、鹿筋、鹿鞭、象皮、刺猬皮、水蛭等。

(6)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炒炭的品种艾叶、地榆、炮姜、侧柏叶、蒲黄、蔓荆子、杜仲、血余、棕榈等。

(7)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煅时,即付煅制的品种龙骨、龙齿、牡蛎、磁石、赭石、海浮石、禹余粮、炉甘石、瓦楞子、花蕊石、自然铜、寒水石等。

(8)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砂烫、蛤粉烫的品种龟板、鳖甲、穿山甲、阿胶、狗脊、骨碎补等。

(9)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制(炙)时,即付姜汁制的品种竹茹、厚朴、草果等。

(10)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制(炙)时,即付酒制的品种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黄精、女贞子等。

(11)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炒黄的品种麦芽、谷芽、山楂、牵牛子、紫苏子、莱菔子、王不留行、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酸枣仁、草决明、扁豆、葶苈子、火麻仁、蔓荆子等。

(12)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漂去咸味的品种昆布、海藻、海螵蛸等。

中药综合知识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

中药综合知识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

中药综合知识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
中药饮片处方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按照中医药理论,选用适当的中药饮片,规定其用量和用法的医疗文书。

书写中药饮片处方应遵循以下要求:
1. 处方应以“R”或“Rp”开头,表示这是一份中药饮片处方。

2. 处方的第一行应写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

3. 第二行应写明日期和时间。

4. 第三行开始写处方正文。

每一种中药饮片的名称后面都应注明其用量和用法。

如果一种中药饮片需要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特殊处理,应在其名称后面用括号注明。

5. 处方中的药物应按主次顺序排列,先写主药,后写辅药。

6. 处方中的药物应按剂量大小顺序排列,先写剂量大的药物,后写剂量小的药物。

7. 处方中的药物应按剂型顺序排列,如先写汤剂,后写丸剂、散剂
等。

8. 处方中的药物应按煎煮方法顺序排列,如先写先煎的药物,后写后下的药物。

9. 处方中的药物应按用药频次顺序排列,如先写一日三次的药物,后写一日两次的药物。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升中药处方质量,依据《中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措施》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适用于和中药处方开具相关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含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和中成药应该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表现辨证论治和配伍标准,并遵照安全、有效、经济标准。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一)通常项目,包含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纪、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项目。

(二)中医诊疗,包含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楚、完整,并和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使用方法,中成药还应该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署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查对、发药药师署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书写,应该遵照以下要求:(一)应该表现“君、臣、佐、使”特点要求;(二)名称应该按《中国药典》要求正确使用,《中国药典》没有要求,应该根据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要求书写;(三)剂量使使用方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标准上应该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坏、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该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依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药味数,并标准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使用方法用量应该符合《中国药典》要求,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该在药品上方再次署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该以“剂”为单位;(九)处方使用方法用量紧随剂数以后,包含每日剂量、采取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比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中药饮片使用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处方中药名的规范书写
关键词处方中药名规范书写中药
凡载有中药药物名称、数量、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中药药剂的书写文件,都可称为中药处方和药方,在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药处方是医师在辨证审因,决定防病治病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可定的剂量,按照配合原则妥善调配,为患者预防及治疗需要书写给药房,以便调剂的书面通知,也是药房配方、药剂指导患者用药、来计算药费金额的重要文件。

它具有法律性、科学性、技术性、以及经济上的意义。

常用中药有上千种,且名称杂多,绝大部分都是植物药,而植物品种繁多,一物多名,同物同名,同物异名的很多。

有些医疗单位,中药处方书写存在着不规范和错误现象,表现在乱用同音字,随意删去首尾及中间字,乱用缩写或别字替代等。

建议对中药名书写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加强管理,按照最新《中国药典》收录中的药名书写。

所以中药处方正确书写药物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给中药调剂配方带来很多麻烦,或造成差错,甚至医疗事故。

根据多年在工作中所见到的问题进行归类,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两种药名合写
有三棱和莪术写成“棱莪”或“棱术”;石决明和决明子写成“二决”;龟板、鳖甲写成“二甲”,配方给配成山甲、鳖甲;地黄和熟地黄写成“二地”或“生熟地”;白术和苍术写成“二术”或“苍
白术”;荆芥和防风写成“荆防”;龙骨和牡蛎写成“龙牡”;枣仁、柏子仁写成“二仁”,这更让调剂者为难,因这仁就有枣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苦杏仁、桃仁等十余种,应配何仁也,就“二仁”处方,就问了同行才知道是“二仁”为枣仁和柏子仁。

可见领会不同,见解各异;陈皮和青皮写成“二皮”或陈青皮,“皮”有陈皮、青皮、姜皮、苓皮、丹皮、合欢皮、地骨皮、大腹皮等几十种之广。

猪苓和茯苓写成“二苓”,就“苓”有白茯苓、赤茯苓、土茯苓、猪苓,而处方药物名称写成“二苓”,因此调配处方时茫然或误解,很可能出现差错或事故。

简化书写中药名称,调配者看不懂,只能以缺药或无货了之,笔者就处方上将羌活和独活写成“二活”,使患者四处奔波,好多药方及药店均配不到“二活”这味药,最后又拿到开药的医师才解决这个难题。

诸如此类,常因一、二味极普通不过的药,一般药房都可以调配到的,但药名简化写、难以审辩,而影响了配方,或者延误了病情。

同音字乱用或一字多用并以别字代替
把紫苏写成“子苏”,把紫草写成“子草”,把郁金写成“玉今”、“玉金”,把柴胡写成“才胡”,把夏枯草写成“夏古草”,把半夏写成“半下”,把地骨皮写成“地古皮”,把山慈菇写成“山茨菇”,把藿香写成“火香”,把芡实写成“欠实”,把枳壳写成“只壳”,把桑白皮写成“双白皮”,把桑枝写成“双枝”,把巴豆霜写成“巴豆双”等等,独出心裁,任意简化,乱用缩写或串名,把薄荷写成
“卜荷”,把大黄写成“川军”、“酒军”,把泽泻写成“泽夕”,把大腹皮写成“大毛”等。

处方药物名称简化及缩写,虽可简化书写手续,节约时间,但由此带来好多的问题。

中药大部分以其药材的形态、颜色、产地、性味和功能、生长特性及民间的典故而命名来的,具有一定的来历和含义,加上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各地的用药习惯有差异以及地方语言不同。

如乌头因其块根以乌鸦的头,贯众因其根一本众枝贯之,所以各得其名,使人一闻其名,就略知其药的名。

而一简写把乌头写成“无头”。

贯众写成“管仲”,则面目全非,意义当然不同。

使中药药名更加复杂、更不利于重要工作人员工作及业务学习。

随意删去首尾及中间字
为了方便、节省时间,随意删去首尾或中间字。

中药的成分复杂,治疗功能各异,又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一种特殊商品,所以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不得有随意性。

如常见到的中药处方,把何首乌写成“首乌”,把石决明写成“石决”,把天花粉写成“花粉”,把鸡内金写成“内金”,把枇杷叶写成“杷叶”等等。

把制草乌写成“草乌”,把姜半夏写成“半夏”,把炙甘草写成“甘草”等等,均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功效各异。

中药名称为两类,正名和别名之分,正名也叫通用名,为全国部分地区通用及历代本草著作所用,一般以“中国药典”为标准,别名又叫异名、地方名、俗名或土名。

建议中药处方书写必须按照“中国药典”所录中药的名称去书写,不会造成混乱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另外从中药专业学习上来讲,中药工作人员学习机会比较少,特别是基层医院人员的学习和外出进修机会更少,所以使这些人员知识老化、陈旧,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从未进过医学院校之门,专业素质较低。

建议和呼吁各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为了对中药处方正确书写药物的名称,使流传的中药名称正规化,重视加强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及学习,必须把中药处方名称规范化的书写,严格管理,使其正规化,避免由于中药处方药物名称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差错甚至医疗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