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笔下的女性形象
柳永的艳情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义吗?
柳永的艳情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义吗?从现代性眼光反观柳永艳情词创作中的女性形象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是温良的,不似《水浒传》中将女性刻意丑化,塑造成泼辣凶狠的典型。
宋代歌妓地位是十分低下的,但是在柳永词中,女性对于爱情是可以自由追求的,女性情感生活是自由的。
唐诗的高度发展对宋代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宋词是宋人开拓创新的一个成果。
北宋知识分子对于宋词不断尝试与努力地创作使得宋词成为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巅峰。
北宋后期严有翼在《艺苑雌黄》写到:柳三变,字景庄;一名永,字耆卿。
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
当时有荐其材者,上(仁宗)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
'上曰:'且去填词。
'由是不得志,日与獧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俭约。
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
'呜呼,小有才而无德以将之,亦士君子之所戒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封建知识分子历来将柳永作为小有才而无德的范例,但是柳永的词对宋词的题材内容等方面有很大的开拓意义,尤其是柳永对女性情感的描写更是开拓了宋词的意境。
一、早期写作中对女性人物刻画的倾向柳永对女性人物的刻画是一步步深入的,他最初也像晏殊等人是一种旁观的角度写女性人物。
谢桃坊撰写的《柳永词选评》中按照柳永词的内容、人生经历等划分,将他的词分为故乡之词、京华之词、羁旅之词、宦游之词四部分。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来看,他早年故乡之词中写的《斗百花》与《鹊桥仙》虽然也写女性,但是从内容与表达的思想来看,并没有僭越封建社会的藩篱。
《斗百花》中描写了刚及笏岁之年的女子在新婚中的娇羞可爱,'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
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
长是夜深,不肯便人鸳被。
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这首词在群星闪烁的宋词中虽然并非特别突出,但是他是较早地将新婚闺情题材引入宋词。
柳永对女性的独特塑造
柳永的词作 可以被称为表现切身的情感 的艺术 , 因为词
们 …个个敢爱 、 敢怒 、 敢怨 、 敢说 。她们不像深闺女子那样整 人不再把主人公 当作被途述被描写的对象 ,而是将她们真正 日里只会深深的思恋 ,暗暗的伤情 ,她们敢于执著 的追求 自 地放在艺术表现 的主位上 ,从她们 自己的视角 出发 ,由她们 己的爱情 、幸福的 自由 ,大胆地 向所爱 的人诉说 自己炽热的 自己的独 自, 道出所思 所想 、 所作所为 , 通过 言语 、 动作 的描 感情 ,并表达出她们渴望从 良以及希望与爱人长相斯守 ,成 写 也使 其 内心得 以真切地表露 ,这样就使 人物形象声 情毕 为夫妻 的愿望 如《 迷仙引》 : 肖, 形神兼备 , 无论在语言创新 , 还是在 主题思想的开拓上 , 自春 来, 惨绿愁红 , 芳心是可可。日上花稍 , 莺穿柳带 , 犹 才过笄年 , 初绾云鬟 , 学歌舞。席上尊前 , 便 王孙随分相 都显出柳词与其他士子 的词不同的风貌来 。如《 定风波》 :
征, 我们应看到这部分词的独 到之处 。
一
当其发现爱人情变时 ,她们不是 只会乞求怜爱 ,而是表 达 出自己的相思 、 怨 、 忧 愤怒 , 甚至对 自己命运 的不满。如《 满
江 红 》 :
、
全 新 的 女 性 形 象
由于生理的 、 情感 的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复杂原 因,女性
万恨千愁 , 将年 少、 衷肠 牵系。残梦断 、 酒醒孤馆 , 夜长无
全词通过民间歌妓对 自己所信任的男 子的 自述 , 表现 了 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吟课 。镇相 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 她对 自由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同时 ,也渗透着作者对她 的同 坐 和 我 。免使 年 少 , 阴虚 过 。 光 情 。虽 然 , 一笑便千金” 但却 “ 她“ , 慵觑” 作者于此委婉地表 ,
[形象,女性,温庭筠]比较温庭筠和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
比较温庭筠和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温庭筠和柳永是唐宋词坛上两位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词人,他们作为正宗的婉约派词人,终未摆脱“言情”的束缚。
在表现手法上,温庭筠采有绮丽软媚的风格,是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中专力描写女性的第一人;柳永的情词十足的体现出歌妓之词为歌妓所唱的俗化特色,柳词语言清新、明白晓畅,工笔细摹,追求情景融合,留不尽之意于言外。
对柳永、温庭筠词中女性形象的对比。
温庭筠柳永女性形象比较温词多以贵妇,宫女,商妇为对象,以此衬托晚唐女性精神生活的风范。
这其中由温庭筠开启其艺术精神并主导着相应写作,他好用华丽的辞藻,于实物上冠以金、银、玉、画之类装饰字眼,借以渲染情调气氛,但却不用虚字连通,以便使脉络贯穿畅达;从而造成意指的跳跃。
柳词中的杨柳烟波,伴随着绿杯红袖,正是女儿悲景伤怀的最好场景,南国水乡及通常的物象既蕴含着轻柔迷离的典型情韵,又演变为特殊人文意义的第二自然,这一切促使他的词作充满了女性的温软婉邈的风调。
而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从温柳词中女性的形象的流变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词的变化过程。
温庭筠的词主要以女性生活为题材,表现女性的娇艳形貌和哀怨情怀。
他的女性词中常见的有闺阁女子、贵妇、女冠等,用词来反映他们内心始终无法排遣的哀怨愁情。
正是缘于此,她们的形象在词人的笔下才会被演绎得情韵深长,凄婉悱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佩带金钗玉钿,居所富丽堂皇的娇女艳妇,词人通过环境与情态的描写,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华贵的外表下面,鬓云美目之间流淌着鲜为人知的怅惘之情,传达出的是那种积淀在她们心底深处缠绵的相思愁怨。
温庭筠透过女性的外貌、环境的烘托等修辞手法去刻画她们的内心世界,因而使这些女性形象本身具有了审美价值。
另外,脂粉香气、艳妆丽饰、娇姿眉容、病体弱质的女子的外部特征,在温词中被发挥到了极致,而在这错金镂彩的外部特征下掩盖的却是柔婉灵秀、细致乖巧的内部特质,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给人一种距离的美感,这些如明月花枝一般静美的女子俨然是真善美的化身。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词人之一,他的女性词作被誉为“柳永体”,流传至今。
柳永的女性词作主要表现了爱情的苦楚和女性的无奈,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柳永对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的深刻思考。
柳永的女性词作主要以描写女性的心情为主,抒发女性情感。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在爱情中所承受的痛苦和无奈。
柳永以深沉动人的笔墨展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执念,讴歌了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奋斗。
在柳永的词作中,女性爱情的苦痛、无奈、悲伤被尽情地抒发出来,更多的是流露出女性的柔情和细腻之处。
柳永的女性词作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到重重家庭和社会约束。
她们常常被迫嫁人、被男权统治,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和爱情。
柳永的女性词作中多次涉及到女性嫁人、被分离、被束缚等题材,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不平等。
柳永通过女性的诉说和哀叹,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女性被束缚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柳永的女性词作还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和青春易逝的思考。
在他的词作中,不乏关于时光飞逝、花开花谢、春去春来的描绘。
他以极富感情的笔墨,表达了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的深深感慨。
柳永在词中流露出对青春美好的渴望和对光阴流逝的无奈,让人们对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宝贵有了更深的认识。
柳永的女性词作不仅仅是对于女性心情和人生感悟的表达,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抵制。
他通过诗词这一艺术形式,将女性心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凝练出了独具风采的女性形象。
他的词作娓娓道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苦痛和无奈,让人们对于女性的境遇和命运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同情。
柳永的女性词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女性的情感和哀思。
他的诗词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表达了对于女性命运的关切与同情。
柳永的女性词作既是对女性爱情的歌颂,也是对封建社会束缚的抗争,更是对人生苦短和青春易逝的思考和感慨。
女性形象在柳永词中的全新面貌
三、 她们居住市井。 也能独显魅力
子那样整日 只会深深的思恋、 独自的伤感, 她们敢于执著地去 追求自 己想要的 爱情、 自由的幸福, 大胆地向所爱的人诉说 自
词从唐代温庭筠的《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开始, 就奠定了士大夫描写女性以端庄、 、 高贵 文雅为美的基础,
己炽热的感情, 并表达出她们渴望从 良以及希望与爱人长相 表达方法也以含蓄、 、 浓丽 浮艳为贵。那些女子大多是贵族
宋人更重视女声演唱, 因为女声清脆娇软, 又有令人炫瞩的 点燃起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因而他词中的女性形象才有了 娇姿容貌, 所以比男声更吸引人。南宋初壬灼的《 碧鸡漫 不同以往的新鲜真实的魅力。
志》 卷一中曾说:今人独重女音, “ 不复能问否。而士大夫 所作歌 亦尚 词, 婉媚, 古意尽矣。 政和间, 李方叔在阳 有 翟, 携善怄老翁过之者, 方叔戏作《 品令》 ‘ 云:唱歌须是玉人,
命的性格 , 更加多姿多彩, 个性卓异, 品味高雅 , 鲜活生动, 这使他的词散发出积极、 清新的气息。
一
此词旨在描绘对象的轻妙身姿 、 笑颜花容、 温柔心性和
详雅品流, 如此完美的女性, 不称在风尘” 是“ 的。这样的 艳词由歌妓当众演唱, 既让观众欣赏到了一次高品位的女
在的“ 贵人” 风度, 从心理上能消解观众由狎妓 目的而带来
二、 她们身处青楼。 依然渴望爱情 在另一些词作中, 柳永把“ 高处不胜寒” 的抒情主人公拉 回了现实, 揭开了掩盖女性情感、 欲望的面纱, 取而代之的是一
充满鲜明个性的、 敢爱敢恨的活生生的人物主体。 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 语娇声颤, 宇如贯珠。老翁虽是 个个崭新的、
[ 收稿 日期 ]09一 l 2 20 O 一 8
论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形象精品文档18页
论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引言在我国的文学研究史上,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占了相当大的席位,而对各大文人学士的研究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深入和全面。
宋朝是我国词坛百花盛开的一个时代。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一大代表,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兼具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北宋时期,词成为了文人学士最喜爱的一种文体,闺怨离愁之词非常流行,且那些作品多为男性词人所作。
词中所表达的女性情感也多是由他们代女主人公而言的,是由男性改造过的女性情感,其真实性和生动性都有待加强。
这与女性在当时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封建时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一直居于客体地位,一切以男性的需求为主导,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甚至连基本的人权都得不到。
柳永与李清照是宋朝词坛很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二人同属婉约派,与当时的众多词人不同,柳永和李清照开辟了词的新路径,开始从另一角度对女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起其他词人,他们更注重女性本身的情感,倾听她们内心的声音。
两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当时的柳永并不被社会认同,文人士大夫瞧不起他词中的烟花之地和烟花女子,不愿承认他的才情。
然而透过他的人生经历,我们便能理解为何他的词作中总是有烟花女子的影子,而缺少男子的大气磅礴。
李清照虽然被少数文人所欣赏,却不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甚至于当她晚年落魄时,许多都冷眼旁观,等着看这位女性词人的笑话。
当她想将自身所学传授于人时,却被人以“才藻非女子事也”[1]为由拒绝,多么令人心伤的话语。
随着社会发展,文学上对柳永和李清照的研究也是不断深入和延伸,其中主要集中在他们的思想人格、社会文化意蕴、艺术成就及恋情词等方面。
本文主要对二人词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他们之间女性形象的同与异,然后从他们的生活环境、性格等方面分析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浅析两人对词坛的贡献,以及女性意识对其词作的影响和在当时的发展。
一、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的相同之处诗词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寄托,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描述。
柳永,女性的代言人——柳永笔下的女性和女性观
柳永,女性的代言人——柳永笔下的女性和女性观作者:刘畅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第2期摘要:在封建正统文学中,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寄托感情的符号,她们的内心世界不被关注。
柳永以平等的视角尊重和肯定女性,关注女性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活动,进入她们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现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并以自己的作品为女性呼吁,成为她们的代言人。
关键词:柳永女性女性观在古代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形象一直是文人的写作对象。
宋代词人中书写女性生活以及情思的不在少数,但以闺怨和通过女性描写寄托自己抱负和愁思的居多,真正进入女性内心世界,将她们与男性平等看待,描绘她们丰富情感的词人屈指可数,柳永是自成一家的一个。
柳永通过日常的生活了解女性,在创作中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并真实展现女性的生活和思想。
可以说,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无法发声的情况下,柳永是真实反映女性生活情感的代言人。
一、柳永笔下的女性(一)女性的主体性——极具女性魅力形象鲜明的女性在封建正统的文学中,女性都是作为客观对象而存在的,是文人表达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的手段和方式,读者对女性的第一印象总是被含泪高楼凭栏眺望远行心上人的画面框住;但在柳永的词中,女性被提升为艺术表现的主体,她们容貌俏丽、风姿绰约、品质纯洁,极具女性的魅力,有着与以往女性完全不同的鲜明的形象特征。
柳永接触最多的女性是歌妓和舞女,她们在身段和妆容上的修饰使她们比封建正统文学中描写的闺怨良家女更具女性的魅力。
在词中,柳永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们的美,流露出对她们发自内心的赞赏。
她们身姿轻妙,如《少年游(其四)》中的“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她们娇俏如花,如《少年游(其四)》中的“香帏睡起,发妆酒酽, 红脸杏花春。
娇多爱把齐纨扇, 和笑掩朱唇”;她们身材妖娆,如《合欢带·身材儿》中的“身材儿,早是妖娆。
算风措,实难描”;她们美目流转,如《洞仙歌·佳留心惯》中的“倾城巧笑如花面, 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她们有的有“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集贤楼·小楼深巷狂游遍》)的绝世美丽;有的有“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魏迟杯》)的自然清新;有的有“天然淡泞好精神,洗尽严妆方见媚”(《木兰花》)的天然妩媚……她们不仅外表美若天仙,品质也纯良高贵,“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其四)》)。
追求“和鸣偕老”——浅谈柳永词市井妇女的心理描写
“ 镇相随 , 莫抛躲 , 针线 闲拈伴伊 坐 ” 的市 俗爱情生 活与 “ 小红低 唱我吹箫 ” 的正统 士大夫 的爱情 生活是格 格不入 的 , 似乎 俗不可耐 , 但这恰 是真实典 型的市 民生 活, 它是实实在在 的。莫离别 , “ 长相守” 的心情在词 中表 现得很强烈 。坦率 、 白地抒发相思 之情 , 直 这是 一般 的 闺 阁女子无法 企及的 。她感到离别 给 自己带 来的烦恼 和痛苦 , 并且 痛快地表达 出 自己的意愿及爽 朗 、 无所顾 忌的性格。什 么功名 富贵 、 仕途经济统统都是 可有可无 的。“ 针线 闲拈伴伊坐 ”的市 民生活乐趣 与士大夫所推 崇的“ 齐家 、 国 、 治 平天下” 的雄心决不相同 , 尤其是女性 口吻的叙述 , 但俚语俗 言的运用 , 用儒学的观点来看 , 真 是俗不可耐 , 离经叛道 的。但词人正是通过对她 心理觉 醒的细致描绘 , 成功地刻 画了她大胆 、 爽朗 、 无所顾忌 的 性格 , 展露了市井妇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宋 词中以妇女 为描写对象 的作 品数量很多 , 大多 但 写恋情 , 而以少女郊游游 春生活为 内容 的却不 多 , 柳永 笔下 的就更少了。《 西施》 : 淮岸。向晚。圆荷 向背 , 芙蓉深浅。仙娥画舸 , 沾渍 红芳交乱 。 难分花 与面 。采多渐觉轻船满 。呼归伴 。急 桨烟村远 。隐隐棹歌 , 渐被蒹葭遮 断。曲终人不见。 此词描写江南采 莲女轻盈优游 的欢快生活 , 既像一 幅动人 的水墨画 , 像一曲悦耳 的民问乐章 。静美的 田 更
园中出现 了一群采莲女 ,姣好 的面庞 出现在荷叶 中, 让
风度 。包 含的是对爱情生命 中的男女不平等 这种非人 文化现象 的严 厉的谴 责 ,是被侮辱 与被损害 的妇人在 爱情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 追求 A我实现的深切的呼唤。
温庭筠、柳永、苏轼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温庭筠、柳永、苏轼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女性对词这种文体的发展可谓举足轻重,首先是词中或以女性为代言表达自己的志趣情怀,或直接书写女性的情感诉求。
其次,词在最初需要女性来传唱以达到传播的目的。
本文将从词人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一问题着手,试论温庭筠、柳永、苏轼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原因。
【关键词】温庭筠;柳永;苏轼;女性形象;演变一、雍容华贵的贵族女性温庭筠作品中所写的女性大多是百无聊赖慵懒无聊的思妇或者是生活无虞的感情上找不到归宿的怨女,这些女性大多是情感得不到满足进而感觉灵魂无所依傍。
以《菩萨蛮》为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小山重叠”、“鬓云”这些字眼说明这位女性发髻秀美,“金明灭”、“香腮雪”、“画峨眉”、“弄妆”可以表明这位女性妆容华丽,“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表明这是个出身富贵的女子。
清早在似睡非睡之时,女子翻身侧卧,阳光照在她乌黑的秀发白洁的皮肤上折射出光泽,慵懒地爬起来梳妆打扮,照着镜子整理发束,看到自己新衣服上成双成对的鹧鸪鸟不禁泛起失落之情,鸟尚且可以相依相伴而人只能形单影只。
另一首词《更漏子》云“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从这首词里看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雨夜里一位思念远人的女子一夜无眠,在闺阁中倚烛听雨,思念远去之人不胜悲伤的场景。
从“玉炉”、“画堂”这些字眼看这位女子也是位贵族女性。
二、率真泼辣的市井女性柳永因为一直在科举功名上屡遭坎坷,所以他长期留恋与勾栏瓦舍秦楼楚馆之间,结识了许多下层女性,对她们的生活和感情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认,所以他的笔下女性形象也多以下层女性为主,表现她们的爱憎。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论柳永词中的青楼女子形象
影视天地在北宋初期的词坛上,柳永将词变“雅”为“俗”展现了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
在他的词中,描写了大量的青楼女子,虽然她们身处社会的最下层,但柳永词中却表现出了对她们的尊重与爱慕。
一、与传统青楼女子形象的不同点(一)她们身处青楼,却勇于追求爱情与幸福生活柳永的一首词《迷仙引》中描写了一位勇于追求爱情的歌妓形象。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这首词是一个歌妓对自己所信任的男子的倾诉,表达了这位歌妓向往自由、做一个正常人的心声。
她在宴席上应酬那些王孙公子,常常担心自己的美好年华像木槿花一样悄悄消失,她向自己信得过的男子诉说自己的心愿,希望能“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去过正常人幸福的家庭生活。
这位女子希望摆脱被玩弄的处境,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勇气让人肃然起敬,柳永在描写这位歌妓的时候,对她的悲剧命运充满了同情。
柳永的另一首词《定风波》也描写了一位青楼歌妓的心声,是一首闺怨词。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表现了这位歌女对恋人的思念,她懒懒的卧在床上,想着心事,身体渐渐消瘦,头发也懒得梳理,没有心思打扮,这一切只是因为“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因此她说出心里话:当初应该将他留在身边,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二)她们身处青楼,却高贵娴雅他的词《离别难》描写了一位昔日与他相亲相爱的歌妓,其中有一句:“有天然、蕙质兰心。
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这位歌妓天生就有兰蕙一样的芬芳气质,高压纯净,天生丽质,她的美何止价值千金呢。
一位风尘女子有如此的心性才情、端雅风韵,只有在柳永的词中才可以显现出来。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柳黄,南宋初期文学家,被誉为“词坛宗匠”。
他的女性词作主要以描写女性心灵为主题,以细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忧伤与反抗。
柳永的女性词作既有表达个体情感之情诗,也有表演世态之咏怀,既有对生活的真切描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苦涩吐露。
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通过女性词作表达了个体情感之情诗。
他的女性词作普遍以女性视角展开,描绘了女子在情感纠葛中的内心感受。
词作中女性主体不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拥有自我意识和主动性的主体,通过展现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欢乐,传达了词人自己的情感和境界。
例如《世情薄》一词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倚船归去,须愁春色晚,拂衣怒别,若为断肠处。
狂弦已绝,此声何来?天涯侧,今年纵,雁之翮。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男女无法长久相守、世事变迁的悲凉之情。
柳永的女性词作也包括对社会现实的苦涩吐露。
他通过描写女性的境遇和困境,表达了对封建社会束缚和歧视的不满与呐喊。
他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子矛盾、追求自由和尊严之情感,既有对世间桎梏的痛苦吐露,也有对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呼唤。
例如《望海潮》一词写道:“嘉陵楼阁玲珑,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纹微,暗绿波纹浸晓衣。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倚危楼,风狂雨怒,凭阑处,悲凉影。
都是天涯,沃洲太息。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苦涩吐露,体现了柳永对封建社会不合理制度的不满,也预示了他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柳永的女性词作还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真切描摹。
词作中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了女子的柔弱、脆弱和坚强。
他的词作将女子的生活细节刻画得入微,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也有对生活琐碎的酸楚和疲惫。
例如《雨霖铃》一词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悟真如此。
销魂,易水萧萧西风,老去相如泪。
浅析温庭筠、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温庭筠、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文是花间词的代表人物。
他常常站在女性的角度,模仿她们的声音,描写和塑造了许多天生丽质,妩媚绝伦,却又有心事和委屈的女性。
歌词中的女主角或表达对爱人的爱与期待,或表达对爱人的向往与寄托,或控诉自己被无情抛弃的愤怒与无奈,或感叹自己的孤独与悲伤。
正是这些丰富的女性形象,使文辞形成了含蓄、深沉、温柔、唯美的风格。
研究温情词,离不开对词中女性形象的把握和分析。
一、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原因对混乱政局的失望以及仕途的失意,是晚唐一些文人转向歌席酒筵描写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温庭筠也不例外。
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如此有才之人,却数举不第。
后来又因“扰乱科场”、讥刺权贵,招忌被贬。
遂绝了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无奈的心情使他流连于歌馆青楼,借以发泄自身的不满与愤懑,同时获得心灵的慰藉。
所以“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
用他那诗人的心去感知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女性,便更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之感。
因此也便有了香艳中透着哀愁的闺音。
温庭筠被称作“男子作闺音”第一人。
有人说“无论文人怎样肆力去体会女子的心情,总不如妇女自己了解的真切;无论文人怎样描写闺怨的传神,总不如妇女自己表现的恰称。
”[1]如果单从表现真实的角度来讲,男作家或许表现不够完整多元。
但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受压迫深、受教育少,所以女性很少能用文学来表现自己。
而男性文人却有机会接触、观察、欣赏和描写女性。
男子对女性又往往具有审美的态度和情感。
所以男性笔下的女性也能被描绘得真实细腻。
温庭筠具有文学音乐上的才情,且因其长期寄迹青楼,有着大量接近女性的生活经历,所以他在抒发女性情感、刻画女性心理方面更为深婉和细腻。
二、女性形象分析温庭筠的花间词中着力描绘了三种的女性形象。
这三种女性形象各有其特点,而她们之间的共同特点是:美丽动人却又悲伤忧愁,是“美与愁的结合体”。
姣好的容颜和丰富的敏感心理都在朦胧中更为深邃。
都显出了其悲情的人生命运,有一种静默的悲美。
柳永词的女性关注
柳永词的女性关注作者:高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0期摘要: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
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不一,大多是反映当时市井妇女的感情和生活的现状。
关键词:柳永;慢词;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
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不一,大多是反映当时市井妇女的感情和生活的现状。
一、柳永词对于女性关注的渊源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级产生。
享乐主义、物欲活力、利己主义对封建传统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扬。
柳永所处的时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汴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魏晋以来儒学衰微、士人个性张扬、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唐代尊重女性的社会风尚,也深刻地影响了有宋一代的知识分子。
柳永生长于儒家家庭,自小家教严厉,以考取功名为目的。
“柳永一族,自唐代以还,都属于书香世代的士大夫门第。
”[1]另外,柳永的音乐素养很高,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崇尚雅乐,而青楼流行的是慢调长词。
柳永到京城考取功名,外界的繁华让他久受儒家家教抑制的内心得到了释放。
对音乐的喜爱,让他流连于青楼之中。
在与青楼女子的接触中,柳永对她们的生活、情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反映到了他的词中。
对女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深层次反映出广阔的社会问题。
二、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渴望爱情,大胆追求。
柳永词中的女子,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露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如他的《玉女摇佩》:“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且恁相偎依。
……今生断不孤鸳被。
”柳永此词表现了才子佳人式的自由爱情观,与传统的礼教不相容。
但这却是普通市井女子的内心世界,柳永借此词为她们诉说心中的爱情观罢了。
而在《定风波》中,女子后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放走了情郎,否则现在就可以“针线闲拈伴伊坐”了。
浅析柳永词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浅析柳永词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作者:孙怡洋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9年第01期【摘要】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大多清丽婉转,通俗自然,塑造了一群被封建社会束缚的女性人物形象,体现了身为一名词人对封建时代女性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先,对柳永笔下的女性人物特质进行分析,继而探寻其命运走向。
其次,结合社会原因与柳永自身经历对其词下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成因进行分析,以此来展现柳永词中女性人物形象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
【关键词】宋词柳永词女性形象一、引言柳永一生工于宋词的创作,是婉约派词人之中的典型。
相传他所做的曲词风传天下,号称“杨柳岸边,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的一生仕途不顺,政治失意,长期流连于烟花柳巷,因此得以将目光集中在社会底层女性人物的身上。
在他的词作中,歌女、舞女是最为常见的形象,但也不乏一些对闺中少妇、良家妇女的描绘。
柳永不仅细致地塑造她们的外在形象,同时也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她们的内心世界。
二、柳永词中的女性人物形象1.才情与美貌并存在柳永之前,人们多以欣赏“物品”的角度来赞美女性,将她们视作花草一类寄托与抒发情感的事物意象,很少有人像柳永一样以平等的角度来欣赏、赞美女性。
在柳永的词中,他对女性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才华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肯定。
例如,《少年游》一词中“世间尤物意中人。
轻细好腰身。
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
”柳永用“轻细腰身”,“红脸春杏”这些词,刻画出女子的娇俏妩媚,细致地对女子的外貌美进行了描绘;而在《瑞鹧鸪》一词中,柳永用“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
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赞颂歌女的动人歌声;《浪淘沙·有个人人》中“急锵环佩上华裀。
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则是对舞女的曼妙舞姿进行了肯定。
2.追求自由,敢爱敢恨在柳永的词中也不乏泼辣直率的市井女性形象。
《锦堂春》一词中,一位女性面对自己心上人屡屡违背约定,不守归期的行为,直截了当地显露出怨念与愤怒,表示要“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作为对其轻狂行为的“报复”,体现出了世俗女子的敢爱敢恨,以及对平等爱情的大胆追求。
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
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木兰花柳永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
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喧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
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赏析:《木兰花·虫娘举措皆温润》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非常有姿色、有性情,又带点野性的歌舞妓虫娘的形象,描写她的悲剧性格,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无限推崇和怜惜之情。
柳永怀着无限推崇怜惜之情而写出了一位非常有姿色、有性情——于自我陶醉中又带点野性的舞蹈家。
她的芳名就叫“虫娘”。
“虫”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不雅,然而在古人形容美时,却往往是从虫子身上去比附。
例如《诗经》可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汇了。
它其中《卫风·硕人》就有诸如“领如蝤蛴,螓首蛾眉”等以虫的部分来比美佳人的。
姚际垣在他的评论中还许之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可见“虫”在当年,也许正是美的赞许。
看来她的艺高,秉性更高,正是沦落风尘的俊物。
此词深深地写出了她那悲剧性格。
柳永这阕词,虽是采用的白描手法,但其实其中也暗用了许多典故。
只是他用典不露痕迹,达到了化境。
所谓“使事不为事所使”罢了。
这是他比周邦彦进步的地方,所以得到了“有井水处皆唱柳词”这样普及的效果。
不用典就浅了,没有可寻之味,所以毛泽东说:这里有文野之分。
但用典若太过于书面化,用到读诗不离词典,也会使人趣味索然。
用典之妙,就要妙在如盐入水,无迹可寻。
八句词,基本上是分了四段来写: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
词一开头就点出了“虫娘”。
“举措”就是行为举止。
“温润”,是温柔婉顺,如水之润。
这句词串起来讲,就是说虫娘的一切举止行动,都表现得极其温柔婉顺。
这是说她平时为人的品性。
可见作者对于他所写作的对象是非常了解的`。
下一句下了一个“偏”字。
偏,副词,在这里表示意气用事,故意要相反,所谓“偏偏”者是,但也潜藏着一种傲气。
“恃俊”,以俊才自负。
古时称能胜过千人者为“俊”。
柳永的词中的闺怨情结与女性形象
柳永的词中的闺怨情结与女性形象简介柳永是明代文学家,被誉为“江南才子”,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柳永的词作以表达爱情、儿女情长和闺怨等题材为主,并且常以女性视角来描绘情感世界。
本文将探讨柳永的词中所呈现的闺怨情结以及对女性形象塑造带来的影响。
闺怨情结闺怨是指由于婚姻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离别、思念和忧愁的情感表达。
柳永的词作中常常展现出这种闺怨之情。
他通过细腻动人的笔触,深入描述了女性在离别和思念中所经历的各种复杂情感,让人产生共鸣。
表达离别之痛柳永的词作中经常出现关于离别之痛苦和无尽思念的描写。
他用凄美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女性心灵深处那种无法言语描述的痛楚,打动读者的心弦。
追忆往昔之情柳永的词中还常常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追忆往昔之情。
通过对逝去青春岁月和爱情的怀念,他刻画了女性面对变故和离别后所产生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反应。
女性形象塑造柳永以独具一格的手法塑造了许多优美、温柔、纯真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同时也彰显出其内心深处的力量与智慧。
温柔婉约的仙子在柳永的词作中,女性形象常被描绘成温柔婉约、仙子般的存在。
她们似乎来自幻境,充满神秘与美丽,给人以独特魅力和遥远憧憬之感。
忍辱负重的强者不仅如此,柳永还通过一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在社会压力下所承受并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她们在面对挫折和不公时,表现出坚强、勇敢、聪慧的一面。
结论柳永的词作中的闺怨情结与女性形象塑造给我们带来了思考。
他以独特、细腻而又真实的方式描述了离别之苦和追忆之情,同时通过塑造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在岁月变迁中所经历的困境和振作勇敢的一面。
这些描写使他的词作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
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传极广,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十分巨大。
在他的诗词中对女性的描述是独到的别具一格的。
表现了女性不拘礼法敢爱敢恨,聪明睿智的一面。
柳永或者赞颂或者同情,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士大夫的价值观,体现了女性自我觉醒意识。
一不拘礼法敢爱敢恨的女性柳永有一部分词充分表现了女性不拘小节敢爱敢恨的爱情意识。
在其他文人词中,同类型的作品,呈现的缺乏爱情的女性一般都只是顾影自怜,逆来顺受,不会表露内心的感情。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却是积极主动地追求爱情,没有太多顾虑的表现出对爱情自由的渴望。
1.1对不拘礼法的女性刻画柳永另一首《锦堂春》“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
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
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
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
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
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
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性格更为鲜明。
她泼辣、傲气、不拘礼法。
对于情人的背弃她充满了怨恨与痛苦。
开头“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
”便是这种心境的体现,“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
”衣裳变得宽大了,便是身体瘦下去了的证据。
她之所以憔悴消瘦,全是因这“疏狂”的年青人引起的:“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
”“疏狂”即风流浮浪之意,至此主人公的怨恨之情便就更加分明了。
但是她不肯认命,于是便“把芳容整顿”重新生活,不愿自己任人摆布。
“恁地轻孤,争忍心安”说如果因为这点事情,把自己弄的很憔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自己很不安心。
追思往事,“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
”想起从前相别赠发,订立盟约。
但是他却多次失约,恼恨之下,她计划着他有一天归来,用“香阁深关。
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的办法教训他。
词中的女子有着一种对世俗的叛逆精神,她不为男人的支配地位而屈服。
接下来“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 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 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 一去,音书无个。 •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 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 年少,光阴虚过。
• 《定风波》塑造的是一位青年妇女的形象, 表现了少妇对于丈夫的思念怨情以及对平 凡而和满的家庭生活的眷恋。少妇的丈夫 离家远去,而她只能独自孤独地度过春天。 少妇悔不当初,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把他 留在身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闺中的少 妇只能一天天地将青春光阴都虚度。
• “轻细腰身”,“红脸春杏”,“和笑掩 朱唇”这些词刻画了女子的外貌美,“心 性温柔”,“品流详雅”则是写出女子的 心灵美。如此完美的女性,是“不称在风 尘”的,然而却在风尘中卖笑。“尤物” 一词指代容貌艳丽的女子、特别漂亮的女 人或珍贵的物品。
二、 闺中少妇形象
柳永写少妇的离愁别恨、闺中相思, 《黄莺儿》的”晓来枝上绵蛮,似把 芳心、深意低诉”。写少女少妇的孤 独寂寞,百无聊赖,《斗百花》的“ 抛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 扃朱户”等,其中刻画得尤为成功的 这类女性形象是《定风波》中的少妇。
• 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采莲女们的生 活是幸福的,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拥有相对自由的生活,不像他笔 下的歌妓舞女毫无人生自由可言。因 此,采莲女的形象是天真活泼的,是 无拘无束的,是快乐的。
• 柳永刻画的各种女性形象身份不同,个性 也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也不同,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代社会的一些侧面, 这就使得这些形象都具有了一定的典型意 义,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值得我们去欣 赏和研究。
三、 良家女子形象
• 柳永描写的良家女子多是写她 们的采莲生活。采莲女们乘兰舟, 唱菱歌,她们天真活泼,纯洁无 暇,无忧无虑,矫情憨态,呼之 欲出,再现了了江南农村相对富 足安定,人民怡然自乐的景象。 试看《河传》:
《河传》
•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 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浆烟村远。 隐隐棹歌,渐被蒹葭折断。曲终人不见。
一、歌妓舞女形象
柳永描写的多是妓院中的女子。 她们虽然地位低下,而且人身 自由受到限制,但是在柳永笔 下的她们是美丽温柔、才华横 溢、天资聪颖、善解人意的。 试看《少年游》:
《少年游》
• 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睡起, 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 • 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温柔, 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柳永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儒宦之家,世 代都是文人雅士。但是,柳永一生政治失意,由 于政治的失意,柳永长期流连于烟花柳巷,这样 的经历使得他的目光集中在了具有市民风情的底 层女性身上,将他的情感注入到这些女性的身上。 柳永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