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A)》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够正确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等进行电路分析;2.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3.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和到电路中的应用,能够计算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等效电路参数;4.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掌握正弦波的表示方法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5.能够利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进行电路的转换和简化,掌握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的概念和分类1.2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1.3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1.4数值计算与电路符号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2.3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4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3.电阻、电容和电感3.1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2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3.3电容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4电容与电路中的应用3.5电感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6电感与电路中的应用4.交流电路分析4.1正弦波的表示方法4.2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关系4.3交流电路的电抗和功率因数4.4交流电路中的相量和复数表示法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5.1戴维南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2戴维南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5.3诺顿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4诺顿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6.实际电路分析案例6.1直流电路的分析案例6.2交流电路的分析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计算方法;2.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展示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实际应用;4.互动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分析(第4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电路分析(第4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电路分析(第4版)》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M电路分析(第4版)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72计划学分:4先修课程M无选用教材:《电路分析(第4版)》,刘良成、陈波、刘冬梅主编,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电子、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的课程,以及考研复习课程,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及应用,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耦合电感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及电路的谐波分析,频率响应与谐振电路,拉氏变换及其应用,二端口网络及多端元件,非线性电路基础。

附录A中介绍了当前国际流行的电路仿真分析软件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六、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电路分析(第4版)》,刘良成、陈波、刘冬梅主编,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课程在系统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当前行业的现状进行具象化实践,通过完整的案例串联数字信息、硬件结构与软件实现,帮助学生对数字信息与逻辑的本质建立更直观、更立体的思维模型。

使操作过程更加实时,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一、课程简介《电路分析》是信息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体系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等特点,学习电路理论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各专业知识的目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使学生掌能够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电路分析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这些课程对于电路分析中所涉及的知识有辅助的作用。

后续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学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理论等,这些课程的学生将在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展开。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为基础,以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三大电路:直流电阻电路、一阶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第一大电路:直流电阻电路在学习各电路元件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础上,对直流电阻电路中的各种电路用不同的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参数的确定,会运用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及诺顿定理对电路参数进行简化计算和参数确定,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运用。

第二大电路:一阶动态电路在学习电感和电容元件的基础上,对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有清楚理解和认识。

会运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中的电路参数,对各要素的求取方法的选择有深刻的认识。

第三大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在复习正弦量和复数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相量法的概念,通过对交流电路的学习,会应用相量法和相量法对交流电路的参数进行分析。

《电路A》教学大纲

《电路A》教学大纲

《电路A 》教学大纲two-terminal networks. After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be fluent in electric circuit theorem and techniques of circuit analysis, be able to find the current, voltage and power of direct current circuits, alternating current circuits and two-terminal networks, be able to analysis transient response of dynamic circuits.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工程观点,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

2.理解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理解关联方向和非关联方向的区别。

3.掌握功率计算的方法。

4.理解电阻元件的定义及端口伏安关系。

5.理解独立源(电压源、电流源)的定义及其端口伏安关系。

6.理解受控源的定义及其端口伏安关系。

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掌握KCL及KVL方程的列写方法。

教学重点: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2.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的特性;3.基尔霍夫定律教学难点: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源元件的特性;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内容:§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4 电路元件§1-5 电阻元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1-7 受控电源§1-8 基尔霍夫定律学时分配:6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路A(上)》教学大纲修订——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路A(上)》教学大纲修订——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路A(上)》教学大纲修订——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张文华; 许惠君; 章顺华; 李宇捷; 欧阳志昭【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9(000)031【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专业认证; 电路; 教学大纲【作者】张文华; 许惠君; 章顺华; 李宇捷; 欧阳志昭【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13-4; G6420 引言2016 年6 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了重大步伐。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尽可能把工程实践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近年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国内工科高等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2]。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认证的重要性,特别是具有工程实践背景要求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更应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和资源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进而深化教学改革。

《电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后续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电路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计算及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应具备实际分析、设计和计算能力,使学生能根据设计需求,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分析,并最终确定恰当的方案。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与组织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本文主要以南昌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为例,介绍我校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电路A(上)》教学大纲的修订情况[2-3]。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48学时李实秋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48学时李实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007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其中理论48学时/3学分,实验8学时/0.5学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后续课程:电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执笔人:李实秋审核人:制(修)订时间:2016年11月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电路理论包括电路分析与电路综合两大方面的内容。

电路分析主要研究在给定电路结构、元件参数的条件下,求取由输入(激励)所产生的输出(响应);电路综合则主要研究在给定输入(激励)和输出(响应)即电路传输特性的条件下求可实现的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

本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课程,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主要涉及:(1)电路部件与理想化元件。

无源元件(电阻、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电容)、有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2)电路与电路模型。

稳态电路、动态电路;(3)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物理量。

如电压、电流、功率。

2.基本理论(1)两类约束关系:(a)元件约束。

元件自身的约束关系,即描述元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V AR;(b)拓扑约束。

由电路元件的相互联接所规定的约束关系,即描述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间电流关系的KCL和描述组成回路的各支路间电压关系的KVL。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电路分析实验的目的电路分析实验是《电路分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教学,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进行电路分析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⒈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电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增强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训练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常见的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测量技术、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⒊通过电路分析实验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中学到的基本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电路分析实验的要求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每次实验课,必须认真预习,阅读实验指导书,弄懂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对所用的仪表进行检查,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要求应选择好仪表的类型及测量范围(量程),了解实验室的电源情况,以便配合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⒉实验工程中的工作⑴实验中:实验用的仪器、仪表、实验板以及开关等,应根据连线清晰、调节顺手、操作方便和读数观察正确的原则合理布置实验。

⑵接线:按先串联后并联的原则,先接无源实验电路部分,再接电源部分,两者之间必须经过开关,接线时应将所有电源开关断开,并将可调设备的旋钮、手柄置于安全位置。

接好线后,经检查无误,方可通电进行实验。

合上电源开关时,要注意各仪表的偏转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在改接线路前,须关断电源,不得带电操作。

⑶实验进行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仔细读取实验数据,随时分析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找出原因。

⑷实验完毕后:先切断电源,并由本人检查实验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合理方可拆线,并把仪器设备排放整齐。

⑸要爱护仪器设备:注意仪器设备及人身安全。

切实遵守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

⒊实验课后的整理工作整理工作主要是书写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教案(正式打印版)

电路分析教案(正式打印版)

电路分析教案(正式打印版)电路分析教案(正式打印版)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基本电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和技巧;- 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大纲第一讲:电路基本概念- 电路的定义和分类- 电流、电压、电阻和功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讲:欧姆定律和基本电路元件-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和应用第三讲: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第四讲:电路定理与分析方法-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压、电流分析- 超节点分析法和戴维南定理第五讲:交流电路分析- 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与特点-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将结合以下教学活动:- 实验操作:学生将进行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掌握实际电路分析和测量技术。

- 小组讨论:学生将组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电路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堂讲授: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考核方式学生的综合成绩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等。

-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编写实验报告。

-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电路分析教材》(XX 大学出版社)- 《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XX 大学出版社)- 相关学术论文和期刊以上即为本教案的内容,请根据教案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并按所给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祝教学顺利!。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Electric Circuit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4学时/ 4学分适用专业:电气类专业课程介绍电路课程是电气类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解以下内容:常用电路元件的特性,电路定理与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Electric Circuit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to the specialties such a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course is mainly on the following: common circuit elements characteristic, circuit theorem and analytic methods, sinusoidal steady-state analysis, coupling inductance circuit, 3-phase circuit, dynamic circuit analysis in time-domain and in S-domain.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the basic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parameters of common circuits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have the necessary circuit knowledge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系统的掌握电路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各种电路的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A)》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Analysis (A)
课程编号:1001011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时数:104(80 +24学时实验)学分数: 6.5
执笔者:张奕黄编写日期: 2002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类(强电、弱电)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机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4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

2.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1.时变与非时变的概念。

难点: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计算。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等效与等效变换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2.三角形与星形互换。

难点:三角形与星形互换。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支路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难点:独立方程数、回路电流法。

第四章电路定理(6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迭加定理,戴维南和诺顿定理。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及对偶定理。

难点:戴维南等效电路,互易定理。

第五章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14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

2.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3.阻抗与导纳。

4.电路的相量图表示法,参考正弦量的概念,会用相量图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5.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正弦稳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复功率的概念及最大功率传输。

7.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

8.不对称三相电路。

9.三相电路的功率。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不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难点:相量图表示、提高功率因数、功率分析及匹配、对称三相电路分析。

第六章含耦合电感的电路与谐振电路(8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互感、同名端、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概念,含电感电路的分析,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阻抗变换作用,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2.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概念。

难点:同名端、耦合系数、阻抗变换、谐振电路的通频带、品质因数。

第七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4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2.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难点:傅里叶级数分解。

第八章动态电路分析(16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电容元件及电感元件中贮能的计算,会运用换路定律确定初始状态。

2.时间常数的概念及计算。

3.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全响应的两种分解形式,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

4.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5.直流电源作用下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

6.二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固有频率的概念。

7.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三种形式及其判别式。

8.拉氏变换。

9.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10.运算电路。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难点: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应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

第九章网络函数(4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网络函数的定义。

2.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3.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

4.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难点: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第十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3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2.状态方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3.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4.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5.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难点:状态方程。

第十一章二端口网络(2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2.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3.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4.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难点: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第十二章非线性电路分析(4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含一个非线性元件)的分析。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分析非线性电路的三种方法。

难点:非线性电路的概念与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实验(包括上机实验),习题,答疑,质疑,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为后续的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75学时,习题课5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学部分。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邱关源主编,《电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周宝编,《电路分析基础》,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3]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高教出版社,1993
[4] 王定中等编,《电路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