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与意义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 我们主张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应当不同层次进行分层分类: • 非营利组织的第一种类别是会员制组织。 • (1)互益型组织。按照它们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 进一步分为经济性团体和社会性团体(2)公益型组织,则 按照其会员的成分,将其区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 型组织。 • 非营利组织的第二种类别是非会员制组织。 • (1)运作型组织社会服务组织。按照其运作资金的性质和 类型,进一步将其区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资助型基金会; • (2)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根据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或所有 制(参照我国的情况),区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 位。
第一条道路可称之为“自上而下的自治化道路”,其基础在于政府改革和由此 带来的政府职能的社会化,表现为:在政府周延出现一大批不以党政面目出现 的机构,它们通常登记为独立的法人,往往行使着原由党政机构承担的职能。
另一种是被称为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 联的经济、社会民主化进程有关,是公民有组织地参与经济过程、社会过程乃 至政治过程的产物,所以他们主要的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和 相应的组织资源等,主要来自市场、社会、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界。 第二条道路可称之为“自下而上的自主化道路”,其基础在于经济改革和对外 开放所带来的民主化和广泛的公民参与,表现为:在党政权力不及、政策失灵 或者默许的边缘地带,往往依靠精英人物发起成立一定的组织(正式的或非正 式的),他们动员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利用来自民间的各种资源,瞄准一定 的社会问题开展积极的活动。
环境保护
非营利组织 慈善救济
扶贫发展
经济中介
权益保护
社区服务
三、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 美国流行的分类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会员制 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再将后者分为服务型 组织和资助型组织。 • 我国,政府所采用的正式分类是将民间非营 利组织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前 者进一步分为基金会、学术性社团、行业性 社团、专业性社团、联合性社团等;后者进 一步分为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卫生类、 体育类、社会福利类等。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与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与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分类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统计考察的基础。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含糊且难以统一的问题。

西方分类:萨拉蒙根据26个国家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国际非营利组织分类标准:①教育学术;②医疗;③社会福利;④文化休闲;⑤职业团体;⑥住宅开发;⑦国际事务;⑧公民倡议;⑨环境保护;⑩慈善;⑾宗教;⑵其他。

这种分类法很容易识别哪些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但不利于深入的学术研究,而且各个国家的背景存在差异。

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3大类,15小类,它们是: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医疗和社会工作:医疗保健、兽医和社会工作;其他社区服务和个人服务:环境卫生、商会和专业组织、工会、其他会员组织(包括宗教和政治组织),娱乐机构、新闻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机构,运动和休闲。

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5类18项: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护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医疗与卫生:医院、诊所,其他医疗机构,牙医和兽医;其他公众服务:社会工作、慈善机构、专业组织、雇主协会、工会、宗教组织和学会、旅行社;休闲与文化:娱乐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动物园和体育组织。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主持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42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被划分为12个大类和26个小类。

美国流行的分类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会员制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再将后者分为服务型组织和资助型组织。

在我国,政府所采用的正式分类是将民间非营利组织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前者进一步分为基金会、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联合性社团等;后者进一步分为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卫生类、体育类、社会福利类等。

我们注意到,在一些学者关于分类的论述中,实际上存在着不同分类标准的交叉和混用,这在方法论上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主张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应当就不同层次进行分层分类;在每一层次的每一类别的确定上要遵循和采用同一标准。

非营利组织公共基础知识

非营利组织公共基础知识

非营利组织公共基础知识什么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它们通常致力于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社会条件。

非营利组织可以涵盖各种领域,如慈善机构、教育机构、文化组织、环保组织等。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1. 目的导向: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公益,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

2. 组织形式多样: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基金会、协会、社团等。

3. 资金来源多元化: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自于捐赠、政府拨款、项目资助等多种途径。

4. 民间性质:非营利组织通常由民间个人或群体自发设立,并独立于政府或商业机构。

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1. 社会服务提供者:非营利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如教育、医疗、扶贫等,弥补了政府和市场无法完全覆盖的领域。

2. 社会变革推动者: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倡导和推动社会变革来引导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3. 公民参与促进者:非营利组织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培养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参与和民主发展。

4. 资源整合者:非营利组织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带动社会合作,加强社区和社会团结。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监管为了保障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透明度,管理和监管机制也非常重要。

主要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包括:1. 登记和注册:非营利组织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登记和注册,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操作。

2. 财务公开和透明:非营利组织应该定期公开财务报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3. 内部控制和审计:非营利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保障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总结非营利组织是以实现社会公益为目标的组织形式,其重要作用包括社会服务提供、社会变革推动、公民参与促进和资源整合。

管理和监管机制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

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基础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支持这些组织的工作。

非营利读后感

非营利读后感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让我对非营利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工作,让公益事业更加繁荣和健康发展。非营利组织不仅仅是一种组织形式,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章还提到了非营利组织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比如,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困难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影响力。但是,文章也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加强组织内部管理、拓宽筹款渠道、加强对外合作等。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们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推手。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非营利读后感
文章首先介绍了非营利组织的பைடு நூலகம்义和特点,指出非营利组织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组织,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这让我意识到,非营利组织与商业组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价值取向,非营利组织更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首先,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救助贫困人群、保护环境、推动教育事业等。其次,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们可以填补政府和市场无法满足的社会需求,推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后,非营利组织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参与和民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非营利组织行业

非营利组织行业

非营利组织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非营利组织行业作为公益事业的核心之一,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非营利组织行业的意义、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一、意义非营利组织行业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而设立的组织形式。

它以“公益、服务、奉献”为宗旨,旨在改善社会福祉、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正。

非营利组织行业在教育、医疗、环保、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社会监督、政策倡导等方式,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二、发展趋势1. 专业化水平提升: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非营利组织行业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也在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该领域,不断提高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有效的社会服务。

2. 多元化发展:非营利组织行业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涉足教育、医疗、扶贫等不同领域。

这样的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合作共赢: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形成合力,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与企业、政府、社会机构的合作也日益增多,形成多方联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面临的挑战1. 资金来源不稳定:非营利组织行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捐款和政府拨款,但这些资金往往难以保持稳定,给组织的运行带来不确定性。

2. 人才短缺:非营利组织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人才缺乏和流失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组织的发展。

3. 组织管理问题:一些非营利组织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困难,包括组织架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等,这些问题会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2. 创新筹资模式,开拓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的人才储备和专业素质。

4. 推动与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难题。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是非营利组织是多元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中国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新型的公共管理范式正在逐步形成,大量的公共管理职能可以由非营利组织承担下来,由此可以逐步使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多元主体产生互动,形成新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是非营利组织在政治生活中既制约政府权力,又提供政府的合法性。

非营利组织的成长推动了国家和政府不断禅让社会权力,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承载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能够很好地制约政府权力,促使政府增加责任感和透明度,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起来,可以有效扮演政府的政治合作者角色,帮助政府克服政府合法性的危机。

三是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与公众信息的沟通者。

非营利组织可以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的媒介,可以将民间不同群体的需求及时传递到政府决策层面,也可将政府公共政策准确贯彻到基层民众当中。

四是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

非营利组织成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之一,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破解政府包办一切、效率低下的供给模式。

五是非营利组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非营利组织作为利益表达渠道和协调机制,提升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水平,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并且它可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深度解析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

深度解析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

深度解析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在中国,非营利组织法是一个重要的法规,它为非营利组织的注册、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对中国非营利组织法进行深度解析,着重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注册程序和相关管理规定。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根据中国非营利组织法,非营利组织是指以公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组织,非政府、非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包括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基金会等。

二、非营利组织的注册程序1. 名称登记:非营利组织首先需要完成名称登记。

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名称必须合法、合规,不能与已有的组织名称重复,同时需要符合宗旨和性质。

2. 申请注册:在完成名称登记后,组织可以准备申请注册。

申请人需要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提交必要的证明文件,如组织章程、组织成员名单等。

这些文件需要详细阐述组织的宗旨、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审批程序:非营利组织的注册需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

审批审查主要包括组织名称合规性、组织章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成员的合法性等方面。

4. 注册登记:通过审批后,非营利组织可以完成注册登记手续。

注册登记主要包括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等。

三、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管理规定1. 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必须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账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同时,组织还需要依法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财务报表的备案。

2. 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合适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

组织管理主要包括成员的招募、培训、考核等事务。

3. 公开透明:非营利组织应该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开组织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项目执行情况等。

另外,组织还应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4. 监管与执法:中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管和执法。

监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的登记注册、守法经营、财务监督等。

同时,在组织涉及违法犯罪活动时,执法机关将依法对其进行查处。

四、非营利组织法的意义和挑战非营利组织法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合法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障了组织的权益,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_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章_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引言第一章我们来学习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等基本问题。

这些问题是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最基本的常识,却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非营利组织”成了世界性的话题。

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和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牵涉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千家万户。

与之相适应,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主持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迄今为止一共囊括了41个国家,世界各国的数千名学者参加其研究;著名管理学大师彼特·德鲁克(Peter F.Drucker)和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先后推出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畅销书。

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热”也开始悄悄升温,近两年在北京召开的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国际会议先后有四次,出版的相关书籍越来越多地陈设在了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有的还颇为走俏。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呢?为什么人们如此关注它们?非营利组织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领域里?其中包括了哪些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什么地位?如何从理论上把握或理解这些组织?等等。

本章将概要地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这一章分为四节:第一节说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属性,这是学习非营利组织的首要前提;第二节介绍非营利组织主要的六个活动领域;第三节阐述作者关于非营利组织分类的基本观点;第四节说明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本章要点z非营利组织是NPO的译名,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其基本属性包括三个方面: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

z非营利组织活跃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非营利组织捐赠

非营利组织捐赠

非营利组织捐赠一、捐赠的定义及背景非营利组织捐赠是指个人或机构自愿向非营利性组织提供资金、物品、服务或其他资源的行为。

在社会发展中,非营利组织在促进社会福利、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组织通常没有盈利目的,主要通过接收捐赠来支持其工作的开展。

二、非营利组织捐赠的意义1. 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非营利组织依靠捐赠可以更好地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救助、推动公共政策改善等,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2. 激励社会参与:捐赠是一种社会参与的方式,可以鼓励更多人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提高全社会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实现个人或机构社会责任:捐赠非营利组织是个人或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能够提升其社会形象和声誉。

4. 有效利用资源:捐赠可以帮助个人或机构将闲置或不需要的资源转化为有益的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5.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非营利组织捐赠的目标通常是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三、非营利组织捐赠的方式1. 资金捐赠:个人或机构可以向非营利组织捐赠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支持其经营活动、项目实施等。

2. 实物捐赠:个人或机构可以捐赠物品,如衣物、食品、书籍、学习用具等,帮助非营利组织满足物质需求或开展相关工作。

3. 服务捐赠:个人或机构可以将自身专业技能或服务提供给非营利组织,如律师向公益法律援助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医生为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提供义诊等。

4. 知识分享:个人或机构可以将专业知识与经验分享给非营利组织,帮助其提升管理水平、项目能力等,以更好地开展公益活动。

四、非营利组织捐赠的注意事项1. 了解组织:在捐赠之前,要对非营利组织的背景、业务和管理状况进行必要了解,确保捐赠的对象值得信赖和支持。

2. 明确捐赠用途:捐赠方要与非营利组织明确约定资金、物品或服务的具体用途,确保捐赠资源得以正确合理地利用。

3. 跟踪捐赠效果:捐赠方可跟踪了解捐赠资金或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成效,确保资源产生预期的社会效益。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综述3000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综述3000

附件1-10: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题目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综述一、课题研究立项依据(所选课题的来源、科学意义、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非营利组织(NPO),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以利润最大化为自身活动目标的社会经济组织,一般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那些社会组织(如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慈善组织、独立部门、第三部门、市民组织、市民社会、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草根组织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对外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愈发明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非营利组织”(NPO)在此环境下崭露头角,它以区别于政府与企业“第三部门”的姿态成为了调节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我国社会事务中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作用。

然而在处理我国各项社会事务时,非营利组织也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弊端,这些不利因素正制约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从中分析研究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之路。

非营利组织作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主体,可以公平地代表社会各个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有利于社会公平地制定各项政策,并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其效果,对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监督的作用。

由此可见,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调节的重要作用,是保证社会均衡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A国外研究动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迅猛,学术界也掀起了相应的研究热潮。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不同的探讨,其中以来自美国的学者沃尔夫(Thomas--Wolf)最为典型,沃尔夫在1990年发表《经营一个非营利组织》一书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组织性,即这种组织有内部的规章制度;二是民间性,即这种组织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但能接受政府的资金支持;三是非营利分配性,即组织必须将其所得用于组织使命,不在组织成员中进行分配;四是自治性,即组织能够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界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五是志愿性,即这种组织实际开展的活动和管理组织的事务人员都是志愿参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非营利组织又被称作是志愿组织或志愿部门。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收入支出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收入支出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收入支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制度的建立和运作举足轻重。

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和支出则是其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评估。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及概述1.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及作用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由社会成员自愿组织,从事公益性活动,不谋取盈利的组织,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满足了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公益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会计制度的定义及在非营利组织中的重要性会计制度是指用以规范和管理会计活动的制度,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还可以增强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的收入1. 收入的内涵和类型收入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捐赠收入、政府补助收入、项目收入等多种类型。

其特点是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通过严格的会计核算和管理。

2. 收入的核算和管理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核算和管理收入时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收入的来源合法、使用合规,并及时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的支出1. 支出的内涵和范围支出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用于实现其宗旨和目标的资金支出,包括项目支出、行政支出、宣传支出等多种类型。

其特点是多元化和资金使用的透明性。

2. 支出的控制和管理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控制和管理支出时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预算编制、支出审核、用款监督等环节,保障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结回顾通过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会计制度在非营利组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收入和支出作为其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需要更加严谨和透明的管理。

只有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并严格依照其要求管理收入和支出,才能更好地保障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形象。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发展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发展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发展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愈加突出。

这些问题不能单纯地依靠政府和企业解决,需要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介入。

在全球,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政府和民间力量之外的第三极。

二、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类型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没有盈利目的的组织,同时也被简称为非盈利组织、公益组织或慈善组织。

一般来说,这些组织是为推进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而设立的。

根据其组织性质、业务领域以及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其中,公益慈善组织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它们通过各种募集活动和捐款方式,为弱势群体、灾区等提供救助与帮助。

另外,还有文化教育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国际援助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这些组织针对不同领域的公益事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进行介入和帮助。

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意义1. 弥补政府的不足在一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政府的财力、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

这时,非营利组织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弥补政府的不足,并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2. 培养社会公民意识非营利组织通过各种活动、项目和行动,促进社会公民的参与、互助和支持。

这些参与,能慢慢地改变人们的社会默契、价值观和行动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公民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感。

3. 推动社会变革非营利组织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政策发布和公众宣传等形式,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它们会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创新方案,并推动社会各种规则和法律的改革,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挑战在全球范围内,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在美国,非营利组织数量已经超过160万,资产规模近3万亿美元。

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区,非营利组织也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非营利组织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文法学院行政管理08-2班毕崇明 0801070901)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在近几年已成为世界性话题。

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本文将在中国国情下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关键词:组织非营利发展作用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

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

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还很不成熟,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特色。

会计实务: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定义和分类

会计实务: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定义和分类

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 非营利组织收入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导致本期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流入。

与企事业单位的收入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收入的来源渠道多。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因组织的性质不同,收入的来源渠道比较多,主要有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向会员收取的会费收入、政府部门的补助收入、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形成的收入等。

 2.收入的使用可能受到限制。

如有些捐赠收入、政府补助收入在取得时,带有时间限制或用途限制,或者两者都有。

 (二)分类 收入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包括四种分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可分为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等7种。

 2.按民间非营利组织业务的主次分类:可分为主要业务收入(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净收收益、无形资产处置净收益)两种。

 3.按照收入是否受到限制分类:可分为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两种。

如果资产提供者对资产的使用设置了时间限制或者(和)用途限制,则所确认的相关收入为限定性收入;否则为非限定性收入。

如捐赠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应当视相关资产提供者对资产的使用是否设置了限制,分为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进行核算;而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和投资收益等一般为非限定性收入,但并非绝对如此。

 4.按照收入是否为交换交易形成的分类:可分为交换交易形成的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提供服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和非交换交易形成的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补贴收入)等两种。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非营利组织的职能与作用-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职能与作用-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职能与作用-非营利组织的
作用和意义
非营利组织(NPO)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

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非营利组织具备以下功能和意义:
1. 社会服务
非营利组织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综合服务。

例如,一些残障人士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获得康复训练,孩子可以到非营利组织的课后辅导班研究等等。

2. 公共监督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公共监督,推动公共利益的实现。

一些非营利组织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或是在有争议的领域向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等,来维护公众利益。

3. 社会创新
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一些非营利组织会寻找和开发创新解决方案来解决社会问题,例如环保领域延长塑料使用周期等,这扩大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影响范围。

4. 社会纽带
非营利组织还可以作为社会纽带,让志愿者、捐赠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捐赠物资、义卖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等活动,都可以让不同群体之间形成联系。

5. 促进民主
非营利组织可促进民主的实现。

在一些国家,非营利组织扮演着扭转政治和道德困境的作用并促进民主的建立。

例如,监督政府行为、发表公开声明等。

总之,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社会、公共监督、社会创新、社会纽带和民主促进,这些都是非营利组织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职能。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

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

社会实践报告发现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

社会实践报告发现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

社会实践报告发现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目录】一、引言二、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意义四、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五、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挑战六、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与发展趋势七、结语【正文】一、引言非营利组织,顾名思义,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发展的组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作用与意义、运营模式、管理与挑战、社会影响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群体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非营利组织是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社会公众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形式。

根据组织的性质、目标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慈善组织、教育组织、文化艺术组织、环保组织等多种类型。

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意义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多方面重要作用。

首先,它们填补了政府和市场无法满足的公共需求,提供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服务。

其次,它们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另外,非营利组织还发挥着社会监督和参与的作用,推动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非营利组织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依赖捐赠和资助、提供有偿服务、自产自销等几种常见形式。

捐赠和资助是非营利组织最常用的筹资方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依赖性。

五、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挑战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透明度和运营效率。

同时,非营利组织还需要应对资源有限、融资难、人才短缺等挑战,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与发展趋势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倡导社会改革,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未来,非营利组织将继续发挥其作用,不断创新和适应社会变革,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七、结语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非营利组织与公益慈善

非营利组织与公益慈善

非营利组织与公益慈善非营利组织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为了实现各种社会目的而设立的组织。

这种组织通常是通过无偿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其目标不是盈利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目的。

一般情况下,非营利组织是由群众性组织、慈善机构、慈善基金会等机构组成的。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解,可以从其名称入手。

非营利性组织意味着其运营不以附加价值或财产增值为目的,而主要关注的是基于公益与慈善的目的。

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非营利组织的范围还包括特殊管理区域内的组织。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组织在政府指导下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实现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的目的。

公益慈善是向弱势群体提供捐助和支持的一种慈善行为。

的确,非营利组织和慈善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公益服务。

其所代表的意义,与反对资本主义或市场竞争相关的主张完全不同。

相反,这些组织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与支持。

事实上,公共服务和支持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之间的主要竞争领域。

人们对公益慈善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需求将是无穷尽的。

各种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和社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所以公益慈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被激励着,不仅是为了激发自身的爱心,更是因为全球贫困和疾病等各种严重的问题的存在。

在中国这个知名的发展中国家中,需要一个开放和善良的社会氛围,以便非营利性组织的筹款和活动能够得到公民的支持和参与。

事实上,这种氛围有时确实存在,人们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关注和支持,对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的意义已不言自明。

特别是在灾难、疾病和贫困普遍问题的紧急回应和应对方面,慈善组织在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服务和支持,是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原则,并没有盈利目的。

而在当今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组织在过度强调利润和效益上可能会远离这些原则。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组织走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上的严峻挑战。

在公益慈善中,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透明、诚信和有效的管理方式。

它们需要执行透明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诚信机制,积极发起研究、评估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分类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统计考察的基础。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含糊且难以统一的问题。

西方分类:萨拉蒙根据26个国家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国际非营利组织分类标准:①教育学术;②医疗;③社会福利;④文化休闲;⑤职业团体;⑥住宅开发;⑦国际事务;⑧公民倡议;⑨环境保护;⑩慈善;⑾宗教;⑵其他。

这种分类法很容易识别哪些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但不利于深入的学术研究,而且各个国家的背景存在差异。

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3大类,15小类,它们是: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医疗和社会工作:医疗保健、兽医和社会工作;其他社区服务和个人服务:环境卫生、商会和专业组织、工会、其他会员组织(包括宗教和政治组织),娱乐机构、新闻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机构,运动和休闲。

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5类18项: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护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医疗与卫生:医院、诊所,其他医疗机构,牙医和兽医;其他公众服务:社会工作、慈善机构、专业组织、雇主协会、工会、宗教组织和学会、旅行社;休闲与文化:娱乐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动物园和体育组织。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主持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42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被划分为12个大类和26个小类。

美国流行的分类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会员制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再将后者分为服务型组织和资助型组织。

在我国,政府所采用的正式分类是将民间非营利组织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前者进一步分为基金会、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联合性社团等;后者进一步分为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卫生类、体育类、社会福利类等。

我们注意到,在一些学者关于分类的论述中,实际上存在着不同分类标准的交叉和混用,这在方法论上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主张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应当就不同层次进行分层分类;在每一层次的每一类别的确定上要遵循和采用同一标准。

依据这样的原则,我们在最高层次上,依照组织构成和制度特征把非营利组织分为会员制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

换言之,我们所称的非营利组织包括两大类别,即会员制非营利组织和非会员制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第一种类别是会员制组织。

对于会员制组织,我们根据它们所体现的公益属性的类型,将其划分为互益型组织与公益型组织。

对于互益型组织,按照它们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进一步分为经济性团体和社会性团体;对于公益型组织,则按照其会员的成分,将其区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第二种类别是非会员制组织。

对于非会员制组织,首先我们依据组织的活动类型,将其区分为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

对于运作型组织,按照其运作资金的性质和类型,进一步将其区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资助型基金会;对于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则根据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或所有制(参照我国的情况),区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

图1—1是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对我国现有的非营利组织所作的一个总体的基本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除包括我们前面所定义的非营利组织以外,还包括了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大量的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

我们认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这三类组织尽管不能算做是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它们正在逐步脱离国家体系,其中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逐步向非营利组织转型,即演变为非营利组织。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们是广义的非营利组织。

从总体上看,我国非营利部门中包括会员制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两种形式,图1—1中上下两端的“人民团体”和“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都可依照其组成分别划入这两种组织类别中。

会员制组织包括互益型组织和公益型组织两种类型,前者分为经济性团体和社会性团体,后者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

互益型组织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经济领域,另一个是社会领域。

存在于经济领域里的互益型组织,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业协会、商会、职业团体、工会等。

这类互益型组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们的活动和企业等营利组织密切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类组织通常被称为“经济团体”、“产业团体”、“劳工组织”等,而区别于通常所说的社团。

互益型组织的另一类是社会性团体,如各种学会、同学会、联谊会、兴趣团体等,这些组织尽管干差万别,但是它们和上述经济性团体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都远离企业和市场。

这个特点在公益型组织中也有体现。

换句话说,互益型的社会性团体和公益型组织,都具有远离市场的特点,它们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属性,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核心部分。

非会员制组织包括两类,一类是运作型组织,另一类是实体型社会服务机构。

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体系下,运作型组织和上述互益型组织、公益型组织一起,统一被称为“社团”,归各级民政部门管辖,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显示,到2000年底,全国县以上的社团总数为13.6万家,它们与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一起,构成我国《民法通则》所定义的四大法人。

非会员组织的另一类是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其中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两类。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使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各种社会服务活动的实体型机构,如各种民办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中心、图书馆、美术馆等,我国现行法规中把这类组织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在1998年10月国务院颁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之前,这类组织被称为“民办事业单位”。

]。

到2001年底,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种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统一的登记确认。

据民政部新近提供的资料,此次登记确认的县级以上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共有近10万家。

国有事业单位则是使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各种社会服务活动的实体型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协和医院等都属于此类,其中包括各种国有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中心、图书馆、美术馆等等。

这类事业单位在登记管理上归属中央编制委员会。

因此,在我国现行法规体系下,进行合法登记并属于上述非营利组织范畴的,包括13.6万家社会团体和10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以及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在广义上也属于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NPO)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它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及其资金来源决定了它能够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有四个来源:社会捐赠、服务收费、政府补贴和外国援助。

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决定了它既不像市场那样一味追求效率,又不像政府那样考虑整个社会成员。

其中,政府补贴是典型的转移支付,其来源是政府的税收,它是政府借助于非营利组织对部分群体提供的专门资助和服务;社会捐赠则属于国民收入的市场性无偿再分配,它不仅开辟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有效渠道,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

非营利组织正是利用了政府税收和民间资金,补贴低收入群体,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从而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提供公共物品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之一。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市场无法有效地提供该类物品,所以需要集体性的行动来满足这一点。

通常认为政府应承担这一责任。

一般说来,当社会的需求足够广泛,能够促使大多数人采取行动,而且这些需求是同质的,政府作为服务的供应方比较合适;当大多数人需求持续变化或者存在不同的偏好时,非营利组织作为服务的供应方更加适合。

非营利组织切合特定群体的需要,能够克服与公共物品联系在一起的“搭便车”问题。

当然,与政府不同,非营利组织不能保证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享受到它的服务,只能针对某些社会阶层的特定需要,发挥辅助作用。

非营利组织不仅提供公共服务,而且能够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决定了其没有任何行政权力,为获得竞争优势,它必须提供令人满意的社会服务,不断开发新的公益项目。

如果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建立了平等的竞争关系,共同提供公共物品,势必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垄断,扩大公众的选择,提高供给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矛盾;同时,非营利组织的示范效应,将促进政府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非营利组织能够凝聚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普通公民的民间参与网络,它包括体现在这种网络约定中的互惠和信任的规范。

非营利组织在参与方式上是横向的、水平的,它不仅可以为政府提供提高政策选择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减少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产生的麻烦,并使其具有合法性。

随着公共事务治理边界的开放,政府要改变其原来一家垄断的治理格局,采取邀请、授权、委托等方式与非营利组织建立起“联带”关系。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将逐步填充一些由于政府改革所形成的“治理真空”,并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拓展满足民众需求的新的治理空间。

非营利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非营利组织可以动员和组织有学识、有经验、有技能、有共同志向与抱负的人们,创造性地从事各项社会发展活动。

它还可以通过各种中介活动指导和帮助广大民众,特别是将弱势社会群体的民众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潜力,以各种形式参与经济与社会发展,增强他们的自立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非营利组织促进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

非营利组织一方面可以从政府手中接过许多社会职能,比如提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非垄断性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吸收大批以前的公务人员,充实组织。

非营利组织能够增强社会承受力。

非营利组织为满足社会成员多样性、多层次的愿望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多种途径,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充当了“缓冲器、过渡器、调节器”的角色,它在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吸纳相关民众的建议要求,并向政府输入这些建议要求。

民众可以通过直接参与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各项公共活动,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从而构筑起一个坚实的参与型公民文化平台。

非营利组织能够参与公共道德建设,倡导社会文明。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比起市场化的商业经营,其社会性服务在管理上更具人性化,因而也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许多非营利组织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共问题,其工作人员所倡导的是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发扬的是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的精神。

非营利组织以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张扬社会公德,不仅是对公共道德建设的直接贡献,而且必然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非营利组织在国家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虽然非营利组织在自身管理与发展中面临诸如财政、经济、效能等问题,但是只要从政府层面加强管理和引导,就能保证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从而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