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玉米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玉米面积
山西省秋粮播种面积3369万亩,超过去年240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700万亩,超过历史水平300多万亩。
山西省今年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压缩了玉米种植面积,同时扩大小杂粮、
豆类、薯类的种植面积。
据各地市上报数字分析,今年山西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到998.9万
亩,比上年减少188.1万亩,减幅在16%左右。晋中、长治、吕梁、朔州
、临汾等地市的减幅达到20-30%。
大豆播种面积为367.7万亩,比上年增加42.4万亩,增幅为13%
;薯类播种面积为530.3万亩,比上年增加48.5万亩,增幅为10%;
小杂粮播种面积为355万亩,比上年增加35万亩,增幅10%左右。
今年,晋城市秋粮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59.18万吨,全市秋粮收入可达20亿元,为建市以来的最高点,朱年富是泽州县高都镇泊村的一位种粮大户,今年他所种的50亩玉米收成特别的好。
(同期)种粮大户朱年富:估计亩产量1300斤左右,总产量65000斤左右。
据了解,今年晋城市秋粮种植面积达217.36万亩,比去年增加37.0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由往年的70万亩左右猛增至110万亩,产量突破12亿公斤,仅玉米可收入10亿元左右。
山西省总面积为15.6699万平方公里
新的区划地图显示,全省11个市级市中,面积最大的是忻州市,25147平方公里;最小的是阳泉市,4559平方公里;2004年底,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运城市,491.9万人;最少的是阳泉市,128万人。
目前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是临汾市的大宁县,只有6万人,永和县6.3万人,人口最多的县是洪洞县,有72万人。不足10万人口的县,全省有5个,10万人口左右的县有10个。另外,城区人口最多的是临汾尧都区,达74.1万人。截至200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人口为3314万。其中,城镇居住人口1286万人
今年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1398万亩,将是该省历史上种玉米最多的一年。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面积将增至100万亩,比上年增长2.5%,但仍在低谷徘徊。豆类面积达665万亩,比上年减少35万亩。甜菜面积大幅缩减,今年仅为24万亩,比上年减少48%。油料面积将达556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蔬菜面积将比上年增长3.8万亩,达到305万亩。
山西省玉米生产及供需形势分析
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适度发展玉米生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全省玉米的生产形势和供需状况,对于制定正确的玉米发展战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玉米在山西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山西地处中纬度温带的黄土高原区,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光能资源丰
富。在玉米生育季节,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能量大,作物光合作用强,合成有机物质多。夜间气温低,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光合产物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转化积累。因而山西生产的玉米含水量低,色泽好,品质优。
玉米是山西农业资源配置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1998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为886.55千公顷,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当年全省玉米总产量为476.07万吨,高居各种粮食作物产量之首。用占全省26.9%的粮田面积拿回全省44%的粮食产量,为全省粮食生产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全省玉米面积增加到922.86千公顷,比1998年增加36.41千公顷,增长4.11%。当年全省小麦面积由1998年的963.38千公顷调减到919.24千公顷,减少44.14千公顷,下降4.58%。在山西农作物生产历史上,玉米面积首次超过小麦,成为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26.9%提高到1999年的28.5%。2002年由于退耕还林的影响,玉米面积比1999年有所减少,但玉米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比重继续攀升,达到29.6%,玉米总产占粮食总产的比重达到47%。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玉米不仅是山西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山西商品粮的重要来源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山西粮食供求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品种结构不对应,短缺与过剩并存。其中小麦和稻谷严重短缺,需大量调入。能够调出的粮食除部分小杂粮外,绝大部分为玉米。因此,玉米是山西重要的商品粮源,也是山西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被公认为“饲料之王”,随着种植业生产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化,其饲用价值日益突出。山西每年饲用玉米消费量高达180万吨以上,约占饲料用粮的60%。此外,玉米还是淀粉、制糖、制酒、制药等轻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发展玉米生产对山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山西玉米供需状况
(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玉米供给能力增强
由于山西玉米产大于需,基本保持净调出格局,因而山西玉米供给量与生产量基本一致。如前所述,由于玉米生产在山西种植业中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因而在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玉米生产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1.种植面积扩大,为发展玉米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种植面积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山西在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中,突出了优先发展玉米生产的指导思想,强化了玉米生产的战略地位。1998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到886.55千公顷,创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再创新高,达到92
2.96千公顷,并首次超过小麦面积,成为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02年玉米播种面积为890.95千公顷,比2001年增加了5
3.2千公顷,增长6.35%,增长幅度大于粮食播种面积1.7个百分点。
2.单产水平增速加快,增产的主导作用明显。山西在持续推进玉米高产战略过程中,积极致力于单产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1998年全省玉米单产达到每公顷5370公斤,比全省粮食作物3280公斤的平均单产水平高6
3.7%。1999~2001年,山西连续三年遭受严重旱灾,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大幅度降低,但玉米单产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其中1999年全省玉米单产比全省粮食单产高60.3%,2000年高66.9%,2001年高53.7%,在大旱之年,保持了较高的单产水平。2002年全省粮食单产为每公顷3074公斤,比2001年增加了668公斤,增长27.8%。其中玉米单产达到每公顷4886公斤,比2001年增加了1187公斤,增长32.09%,增长幅度高于粮食单产
4.33个百分点。
3.生产总量显著增加,成为支撑粮食生产跨越新台阶的主产作物。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双向拉动了玉米生产总量的大幅度增加。199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81.48万吨,比1997年增产19.9%,其中玉米总产达到476.07万吨,比1997年增产36%。玉米增产幅度比粮食总产增产幅度高16.1个百分点,为粮食总产跨越新台阶做出了贡献。经过连续三年严重旱灾之后,2002年山西粮食总产恢复到925.54万吨,比2001年增产233.44万吨,增长33.73%,其中玉米产量达到435.29万吨,比2001年增产125.39万吨,增长40.46%,增长幅度大于粮食总产6.73个百分点。
4.生产波动大,年际间供给能力差异明显。十年九旱是山西自然气候的基本特征。由于自然气候变化比较大,常常引发粮食生产的年际间大幅度波动。从近5年的玉米生产看,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从1998年到2002年的5年中,玉米总产最高值为1998年的476.07万吨,最低值为2001年的309.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