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原因分析
上述临 床资料显示沐舒 坦注射液联用左 氧氟沙 星治疗 肺
部感 染的总有效 率优于 对照组 ( < . )不 良反应轻 , 为经 P O0 , 5 作
验 性 用 药 可 以试 用 。
参考文献 I 叶任高. 内科学[ . 5版. M] 第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 ,7 人 2 0 1 0
2 8岁 ~ 4岁 , 7 平均年龄 4 5岁 。致伤原 因 : 胸腰椎骨折 4例 , 骨 盆及下肢骨折 2 6例 ; 前有血管疾患 6例 , 尿病 4例 , 术 糖 既往
有 脑 血 栓 病 史 5年 以 上 4例 ; 术 时 间 1 ~ , 均 25h 手 . h 4h 平 5 . ,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柏 蔷 .呼 吸 内科 学 【 ] 北 京 :中 国协 和医 科 大 学 出 版社 . M.
2 O 15 5 O 0. 3 -1 2
作者简介 : 孙淑琴 , 4 女, 1岁 , 本科 学历, 毕业于 中国医科 大学, 主 治医师。E mal u s u i0 3 @1 6c m — is n h qn 6 0 2 .o :
换 术 ( K 术 后 D T和 P E 是 最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 术 T R) V T 是
致病菌有抗 菌活性 , 组织渗 透性好 , 痰液 中的药物浓度 多达血
药浓度 的 5 %以上 , 0 肺组织浓度可达血 药浓度 的 34倍 , ~ 故适
用 于 呼 吸道 感 染 的治 疗 ( 5 1 。
骨科 手术 后 下肢 深 静脉 血栓 形成 3 0例 原 因分 析
冯兴仁 冯 婵 茹
( 万荣县 人民医院, 山西 万荣 0 4 0 4 2 0)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1、加强康复锻炼: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 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每小时应 活动一下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
3、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焦虑, 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4、机械预防:可穿戴加压装置,如弹力袜、间歇性气压装置等,以加速下 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滞。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897,95%CI:1.219~3.098)、合并 基础疾病(OR=2.036,95%CI:1.326~3.124)和手术时间≥3小时(OR=1.745, 95%CI:1.146~2.664)是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8.0%,略高 于国内相关报道。这可能与样本量、研究时间和地区差异有关。在性别分布方面, 本研究发现男女患者的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这 表明性别不是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合并基础疾病、 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活动量等因素与DVT形成密切相关。
2、适当活动: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踝泵运动、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避免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会增加下肢静脉的负担,因此应尽量避免。 4、饮食调整: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习惯,以改善血液黏稠度。
4、饮食调整:保持低脂、低盐、 高纤维的饮食习惯,以改善血液 黏稠度。
1、加强换药: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换药,以防止感染。同时,密切 观察患肢伤口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2、抬高患肢:将患肢适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
骨科术后DVT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积极采取针对性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术后DVT、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文就骨科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案做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是指患者深静脉内部血液非正常凝结,具体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下肢,常见于各科手术患者。
骨科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而DVT也是骨科术后需要充分重视的一种并发症。
骨科术后DVT早期发病隐匿,难以及时诊明,部分病例或形成肺栓塞,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延误治疗时机[1]。
所以,术后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是确保骨科手术患者顺利康复、预后改善的关键环节[2]。
本文结合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探讨了骨科术后DVT的预防策略,并就骨科术后DVT护理进展做了如下综述,旨在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必要参考,以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1骨科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较多,但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静脉血流缓慢;(2)静脉壁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
这三点危险因素也被称之为Virchow三联征[3]。
符合上述三点中的任意一点都可能会诱发DVT,存在危险因素越多,则出现DVT的风险就越高。
诱发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如下:1.1高龄在DVT形成的各类危险因素中,高龄通常被视为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高龄人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已经被临床纳入下肢DVT的危险人群中[4]。
分析原因认为,高龄人群机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静脉瘀滞几率升高,因此引起下肢DVT。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4 d测量双下肢周径, 以观察患肢肿胀消退情况及临床治
疗效果。治疗方案选用抗炎、 活血、 化瘀、 防止血小板聚集的
药物,O 4 1~1 d为一个疗程。 应用抗凝、 溶栓药物时同时观察 有无皮肤、 黏膜出血现象并定期监测凝血系列, 使其维持在
正常值的 15 . 倍。有 1 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人手术治 5
延长住院时间, 而且也给其带来痛苦, 甚至会发生致命的肺
栓塞, 所以对 D T的防治尤显重要。本研究即对我科 20 V 04
止血带以及术中下肢牵拉而引起。 有些手术方式使肢体屈曲
和内收位可引起下肢静脉受压变形, 这些机械因素可引起血
年8 月至 20 年 4 08 月收治的 3 2例骨科术后发生 D T病人 V 进行分析总结,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预防水平。
2 讨 论
对症处置。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等抗凝治疗时, 应密
切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紫癜、 血尿、 血便及咳血
等, 同时检测血凝系列。 本组有 2 例患者用药后第 7 第 1 天、 0 天发现腹部、 下肢皮肤有少量出血点, 1例出现呕血, 为咖啡
色, 报告医师后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侧肢体 避免做剧烈活动或按摩, 行踝关节的轻微背屈活动。禁止做 使腹内压增高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加强巡视病房。 223 患肢的观察 定期测量患肢周径的变化, .. 同健侧肢 体比较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 , 如肢体远端动
J u n l fP atc l to adc 1 1 , . 2 De . 0 8 o r a r cia h p e isVo . 4 No 1 , c 2 0 o Or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因素及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论文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摘要】目的关于骨科术后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我院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骨科手术后发生的29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因、手术和麻醉方法及预防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都没有发生肺、脑栓塞或下肢坏死的病情。
结论脊柱骨折伴有或者不伴有截瘫、骨盆或者下肢骨折病人、手术后病人需要长期卧床、伴有高血压、高龄或者同时患有代谢病及心血管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巨大关系。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68-02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临床上常见的静脉血液出现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患者一旦形成深静脉血栓不仅会给其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会导致其残疾。
特别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由于多方面原因更加容易发生[1]。
文章回顾我院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探讨其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和预防等。
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9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0例。
年龄范围在9.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3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有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有1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有7例。
11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单独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例,有血栓形成既往史患者2例。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长在2小时至3小时之间,平均手术时长为2.6小时。
其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术后2天至7天之间,其中右下肢2例,左下肢3例。
1.2治疗方法确诊后本组患者卧床休息,并将患肢抬高使其与心脏水平保持于30°的角度,并保证患者卧床休息1至2周的时间,使血栓紧紧黏住其静脉内膜,帮助患者减轻局部疼痛感,给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凝和抗炎治疗,帮助其消退水肿和炎性反应,同时进行阿司匹林口服以防止血小板凝聚。
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患肢 , 鼓励 病人尽早开始足趾 的主动及被 动活动和股 四头肌的舒缩运动 ; 多做深 呼
吸及有 效 咳嗽 动作 ; 可 能早 期 离床 活 尽
病人逐渐下床活动 , 但避免剧烈运 动。② 警惕发生肺栓塞 :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 血
栓最严重 的并发症 , 临床 护理 时若发现患
关键 词
预防
2 2 4 O. 2
骨 科 卧 床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护 理
量必须准 确 , 使用 过程 中现配 现用 , 以免 效价 降低 ; 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 地进 人 体 内, 利 于 保 持 有 效 血 药 浓 有 度 ;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 变化 , 局部 并 及 有无 出血 、 渗血 和全身 出血倾 向。④ 饮食
无 出现 倾 向 。
位, 肿胀程度 , 有无 色泽 改变及 浅静脉 怒
张; 足背及胫后 动脉搏 动情况 , 肌肉有 无
压痛等。必要 时测量 双下 肢相对 应不 同 平面的周径 , 相差 0 5 m以上时 , 时通 .c 及
摘 要 目的 : 讨 骨 科 卧 床 病 人 下肢 深 探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 ①
例 出现 下 肢 深静 脉 血 栓 的 临床 症 状 , 过 经
常见 护理 : ①基 本预 防 : 骨科 卧床病 人 自卧床 之 日起 即开始有 计划进 行下肢
按摩 , 由远端向近端 , 促进静脉 回流 ; 高 抬
微屈 1 , 5 严禁 按摩 患侧 肢体 , 避免 血 栓脱落 , 休克者应 取休克 卧位 , 对 并保 持
积 极 治 疗 与护 理 , 7~1 0天 后 患肢 肿 胀 明
显 消退 , 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 。结 未 论: 下肢深静 脉血栓 形成是 骨科 卧床病人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背景
下肢静脉血栓是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 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 预防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任务。
02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 肢静脉血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在各种原因下 导致下肢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 血栓,造成血管堵塞的疾病。
分类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下肢静脉血栓 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意识。指导患者术后早 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促进
血液回流。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抗凝或溶栓药物治疗,如 尿激酶、链激酶等。同时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预防出血并发症。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股青肿等,需采取手术治疗,如取 栓术、导管溶栓术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利弊。
难点
如何准确判断血栓形成,如何选择合 适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如何提高患者 的依从性及护理效果。
对共识的深入理解与探讨
深入理解
下肢静脉血栓是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 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 态等。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关 键。
探讨
如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案; 如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减少下肢静脉血栓 的发生;如何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下肢静脉 血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目录
• 引言 •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概述 •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策略 • 专家共识解读 • 护理实践应用 • 案例分享与启示
骨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中图分类 号] 3 4 1 [ R 6. 文献标志码 ] [ A 文章编号 10 9 2 3 2 0 ) 5 24 0 10  ̄ 1 ( 06 0 — 3 —2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 eos ho b e o s V E 是临 vnu rm omblm, T ) t i
维普资讯
・
24・ 3
骨科 术后 并 发 静脉 血栓 栓 塞 的危 险 因素 及 发 病 机 制
Rik Fa t r a d P t o e y o m p ia i n Ve n Th o b e b l m o h a i n s Afe t o a d c s co n a h g n fCo l t i r m o m o i f r t e P t t t r Or h p e i c o s e S r ey u gr
床最常见 的静 脉 疾病 之一 , 般 以下肢 的深 静 脉 血栓 形 成 一 ( ep eos h m oi, V ) de n u r bs D T 为代表 , v to s 其发生 与先天性 止血异
5 %并发肺 栓塞 ( um nr m os P ) 。 0 p l oaye b lm,E 。 i 。
胡 海澜 ( U H i a ) 综述 , ( H al —n 广州 医学院第二 附属 医院, 广州 ,120) 50 6
( eat n o r o adc , h eodAfi e opt f un zo dcl ol e u nh u 5 0 6 , hn ) D pr met f t p ei teScn fl t H si l agh uMeia C l g ,G azo 20 C ia Oh s ia d ao G e 1
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目的:对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下肢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分组,血栓组患者60例,在下肢手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肢血栓;正常组60例,在下肢手术后没有发生深静脉血栓,对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血栓组患者平均年龄、基础疾病的发病种类、骨科相关疾病、合并脑外伤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均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护理干预。
结论:对于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因素、基础病较多、骨科相关疾病因素、合并脑外伤等,给予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管的形成。
标签: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合并症,常见于下肢手术后,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较容易导致肺栓塞,严重可导致猝死[1]。
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下肢手术的120例患者,对其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结果显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下肢手术治疗患者120例。
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外科下肢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依据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分组,血栓组患者60例,正常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精神障碍等。
1.2 病理纳入标准纳入标准:1)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
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方法。
3)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措施。
1.3 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因素血栓组患者平均年龄、基础疾病的发病种类、骨科相关疾病、合并脑外伤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等无显著差异性(P>0.05),详见表1。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年龄 2 5岁 ~ 6 8岁 , 平均 年 龄 为 5 0 . 5 ±3 . 5岁 。 其中 1 8 例( 男 患 者 表 明 , 在 患 者 发 病 以后 三 天 至 五 天 来 进 行 手 术 , 可 获 得 最 佳 治 l 0 例、 女患者 8 例) 发 病 部位 在 右 下肢 , 1 2 例( 男患 者 8 例、 女患 疗 效 果 ;f ] = j 为 这 时 候 对 于 患 者 来 说 ,其 血 栓 尚 未 完 成 出现 机 者 4例 ) 发病 部 位 在 左 下 肢 , 8例 ( 男 患 者 3例 、 女 患 者 5例 ) 发 化 , 在对 患 者 实 施 手 术 过 程 中 , 也 不 会 对 血 管壁 造 成 过 大 的损
1 . 1 …般 资 料 : 选择 2 0 0 9 年4 月至 2 0 1 2 年 8月在 我 院 接受 骨 科 换 关 且 有 高度 危 险 因素 的 患者 。
手术 后 发 生 下肢 脉 血栓 ( D V T ) 的患者 3 6例 , 男 2 l 例, 女 1 7例 ; 1 . 6 手术 治 疗 : 对患者实 施下啦静脉导管 取栓 ; 众 多 临床 实 践
高 的致 残 率 在 个别 情况 下 , 还 会对 患 者 的生 命 带 来极 大 的 威胁 方 面 的药物 来 帮 助患 者缓 解 痛 ;此 外 ,还 要要 求 把 弹力袜 穿
和 伤 害 。 以下 就结 合 我 科 十 2 0 0 9 年 4月 至 2 1 ) 1 2 年 8月 所 收治 上 , 或者要求患者采用弹力绷带 , 进行适当的足踩部活动。 的 符 类骨 科 患者 为 例 , 在对 他 们进 行 骨科 手 术 以后 , 其 中发 生 下 1 . 5 介 入 治疗 : 为有 效 预 防肺 动脉 栓 塞 , 在患 者 下 腔静 脉 行 滤 器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脂肪栓塞的谈话记录一.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由于骨折本身或手术后可造成下肢小静脉损伤,骨折后需长期卧床致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使患者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如果到肺引起肺栓塞,严重者可引起突发死亡。
二.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范措施。
2.1 入院后以病情谈话形式予以告知,说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可能性。
说清:(1)尽可能下床活动。
(2)骨科卧床患者陪护人员每小时按摩下肢肌肉(由远端到近端)1—2次,每小时主动或被动活动10—30次。
2.2入院时和入院3天内检测D二聚体,血常规,血凝四项,以后根据病情定期监测,术前及术后常规行下肢深静脉超声。
2.3 加快下肢静脉回流的物理方法:(1)尽可能下床活动。
(2)骨科卧床患者陪护人员每小时按摩下肢肌肉(由远端到近端)1—2次,每小时主动或被动活动10—30次。
2.4 医护每天至少二次查看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并督导患者和陪护人员落实活动措施。
2.5 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5000U日二次皮下注射7—10天。
具体时间视病情而定。
二. 脂肪栓塞:指骨折后脂肪滴进入血循环,引起脂肪栓塞,进一步可能引起肺栓塞,脑栓塞,严重者可至突发死亡。
骨折后一周内为高发期。
预防措施: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减少搬动,扩充血容量。
注:医院尽管已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仍难免出现上述并发症,入院期间也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突发猝死或其它意外。
患者或家属已知晓上述医生告知。
请签字(手印):与患者关系: 主管医生签字:上级医生签字;年月日。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摘要】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
血流瘀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是骨科手术后引发静脉血栓的因素。
彩色多普勒超声被认为是诊断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好方法,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治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
【关键词】骨科手术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05-02静脉血栓指的是患者静脉血管内血液产生不正常凝结, 而骨科手术又是诱发静脉血栓的常见因素。
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如果发生血栓,往往会很快引起患者小腿肿胀、下肢水肿、低热、肌肉疼痛或压痛等一系列临床反应,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对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骨科手术后引发静脉血栓的因素1、血流瘀滞。
患者骨折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制动,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采用被动体位、加上肢体损伤后患者肌肉张力降低,就会使静脉回流较慢。
2、血管内膜损伤。
严重的骨折、手术过程中牵拉、止血带压迫、下肢静脉穿刺输液,都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手术后,由于禁食﹑禁水,可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
好发的因素有年龄> 60 岁, 有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史、下肢静脉曲张、肥胖、慢性静脉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
4、手术引发机体应激状态。
有研究表明,手术将会使患者产生应激状态, 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可导致血管痉挛,引发组织缺血; 麻醉状态下,人体调节温度的机能受到抑制, 体温会降低,这些都是诱发血栓因素。
二、骨科术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仅仅凭借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明显曲张等体征及临床症状, 无法当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靠依据。
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 逐渐被认为是首要的诊断方法。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
探 讨 骨 科 手 术 后 下 肢 深 静脉 血栓 形 成 的原 因及 预 防 措 施 。 法 我 院 于 2 0 方 0 1年 6 至 2 0 月 0 6年 6月
对 各 类 骨 科 手 术 后 出 现 l 例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病 因 、 术 方 法 、 醉 方 法 、 防 进 行 探 讨 。 果 本 组 l 经 早 5 手 麻 预 结 5例 期 诊 断 、 期 治疗 后 均 未 出 现肺 、 栓 塞 及 下 肢坏 死 的情 况 。结 论 脊 柱 骨 折 伴 或 不 伴 截 瘫 、 盆或 下 肢 骨 折 病 人 、 早 脑 骨 术
骨科 手术 后 下 肢 深 静 脉 血栓 形 成 原 因探 讨
马 海生 李福 平! 张伟 曾 , , , 高扬:
( . 西 县人 民 医 院 , 西 汾 西 1汾 山 0 1 0 ; . 汾 市骨 科 医 院 , 3 0 2 临 5 山西 l 临汾 0 10 ) 4 0 0
摘要 : 的 目
维普资讯
J u n Io rc i I t o a dc 1 1 。 . 1 Oc.2 0 o r a fP a tc a Orh p e isVo. No 0, t 0 7 3
起, 其腱束断面整齐或基本完整。 腱旁组织损伤一般也较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考文献:
[] 王鹏建 , 字, 超 , 跟腱断裂 4 1 丁 张 等. 8例 I 分析 r] 临床 _. J
临床 骨科 杂 志 ,0 4 7 4 : 0 0 . 2 0 。 ( ) 4 3 4 4
[] 于 常胜, 2 曲锦 域 , 田得 祥 , 兔 跟 腱 断 裂 修 复 的 实验 等. 病 理 研 究[ ] j .中 国 运 动 医 学 杂 志 ,9 4 1 ( ) 1— 1 9 ,3 1 :7
骨科大手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分类
远端DTV
腓静脉血栓
近端DTV
腘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和髂静脉
近期并发症为PET肺栓塞
22
诊断
发病急,患肢涨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 腿有明显压痛 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三联” 下肢及踝部水肿 患肢皮肤呈暗红色,局部温度升高 患肢广泛静脉怒张 Homans征阳性
42
主动屈伸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术后主动屈伸锻炼辅以肌肉被动按摩 滑板锻炼、滑轮锻炼 辅以膝关节支具早期离床行走 术后镇痛
43
早期功能锻炼
44Leabharlann DVT发生了怎么办? DVT分型,PTK、PTT、FIB、DD二聚体、蛋白C 怀疑有肺栓塞者或B超提示血栓末端有漂浮、股 青肿、股白肿→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 系统溶栓、导管直接溶栓、超声消溶
17
骨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危险分级
分级 低危 中危 高危 年龄 ﹤40岁 ﹥40岁 ﹥40岁 手术分级 危险因素 小手术 无 大手术 无 大手术 伴有一项原发或继发性 因素(如血小板异常或 糖尿病) 大手术 伴有多项原发或继发性 因素(如血高凝状态,应 用止血带,恶性肿瘤等)
极高危
﹥40岁
髋、膝关节置换病人几乎均属于高危、极高危分级(状态)
23
24
检
查
静脉造影----金标准 缺点:侵袭性手段 造影剂致血栓性 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优点:简洁、廉价的非侵袭性 准确率高:97%~99% 特异性高:95%~100% 敏感性高:89%~100% 放射核素静脉显像 阻抗体积描记法
25
多普勒超声
26
关节置换术后左下肢股深静脉血栓
6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1 . 2 D V T诊 断
弱, 下肢 丰富的静脉 窦使 血流停滞易形 成 D V T J 。患者 骨科创 伤及手术创伤作为两大应激源 , 均可使 机体处 于应激 状态 , 导致
流行病学研 究表明 , D V T的发病率 随患者 年龄 的增加而增
加, 这主要与老年患者活动 减少 、 肌张 力降低 、 老年 患者常 合
并 一种 或多种基 础疾病尤其是 心血 管疾病 、 凝血 因子 活性增 高 导致 的血液高凝 状态有关。有文献报道 表 明, 年龄 I >6 5岁 的患 者其 D V T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在 6 5岁 以下 的患 者 。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 当 1 3及卧床 7~1 0 d内由专 业血 管超 声 医师对患者双下肢静脉行彩超检查 , 设备为美 国 A c u s o n S e q u o i a
一
骨科手术时间在 3 0 m i n以上可增加 D V T发 生率 。 2 . 5 其他 因素
长期留置塑料导管或反复穿刺静脉等引起的各种机械性损
1 . 3 结 果
伤可以增加 了 D V T发病率 。静脉输入大量 的有刺 激性 的药 物 、 血液制 品等可不同程度的刺激静脉内膜 , 导致静脉血管损伤 , 引
起 D V T 。细 菌血行感染 等也可诱发 D V T 。
3 护 理
骨科患者术后发生 D V T的危 险因素 主要包 括年 龄 、 性别 、
生率 明显增加 。
1 . 1 一般 资料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
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破损及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高,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使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如果一旦发生,可导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通过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患者所处病程的不同阶段: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从心理、饮食、体位、肢体功能锻炼、辅助器械及药物的使用等等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积极地护理干预,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
DVT在骨科术后患者的发病率约为40~70%[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并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lolism,PE)是DVT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对骨科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降低DVT发生的风险,是近年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1相关因素1.1主要原因早在19世纪Virchow率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显示: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3]。
1.1.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血小板会沉积粘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便导致血栓的形成。
骨科手术患者导致血流缓的因素包括[4]:①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②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使血流缓慢;③手术时间长,止血带应用,术中头高脚低体位,影响下肢血液回流速度;④术后下肢特定体位,早期肢体制动,同时伤口疼痛使下肢活动受限,患者长期卧床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泵作用减弱,导致血流缓慢,静脉瘀滞。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和损伤。
尽管手术技术和护理水平已经日益提高,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仍然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还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1.手术过程中的因素: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麻醉和固定术中姿势,这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患者自身因素:年龄、性别、肥胖、吸烟、糖尿病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术后行为因素: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缺乏运动,或者长时间久坐,都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包括雌激素、血液稀释剂等,会增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护理措施1.术后定期翻身:对于术后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进行翻身,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术后及时行床边活动:对于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床边活动,包括踝关节的主动活动和 passivie 活动、腿部泵浦运动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术后按摩和理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对于适宜的患者,可以进行按摩和理疗,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血,防止血栓形成。
4.使用弹力袜:对于术后患者,使用弹力袜可以帮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血,预防血栓形成。
5.药物预防:在医生的指导下,对于高危患者,可以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6.饮食护理:饮食上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糖分、盐分等,保持膳食的平衡,预防肥胖和糖尿病等患者高危因素引发的血栓形成。
7.情绪护理:术后患者常常由于疼痛、恐惧等情绪,导致身体活动量不足,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加康复锻炼的积极性。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
年 6月共 发现 各类 骨科手 术后有 临床 症状及 体征 的深 静脉 血栓
l 5例 , 报 告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性, 指导 患者正确的活 动方法 。②抬 高患肢 早期 活 动 , 以促进 静
本组 1 5例 , 6例 , 9例 ; 龄 2 7 男 女 年 8~ 4岁 , 平
11 一 般 资 料 .
脉血 回流 , 一般抬高 2 。 肢远端 高于近 端 , 量避 免膝 下垫枕 , 0下 尽 过度屈 曲, 响静 脉 回流 。鼓 励 者早期 下床 活动 。术后 2 4 h后 应开 始做 下肢 抬高 训 练。不能下床者应鼓励 并督促患者在 床上主动屈 曲下肢 , 做踝 关
各 类 骨科 手 术 后 出现 1 5例 下肢 深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病 因 、 术 方 法 、 醉 方 法 、 防进 行 探 讨 。结 果 手 麻 预 治 疗后 均 未 出现 肺 、 脑栓 塞及 下 肢 坏 死 的情 况 。 结 论 高血 压 、 胖 、 肥 高龄 或 同 时有 代 谢 病 和 心 血 管 病 与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有 很 大 关 系。 本 组 1 病 例 经 早 期 诊 断 、 期 5例 早 脊 柱 骨折 伴 或 不 伴 截 瘫 、 盆 或 下肢 骨折 患 者 、 骨 术后 需要 长 期 卧 床 的 患 者 、 并 合
有脑 血 栓 病 史 5年 以 上 2例 。 手 术 时 间 15~ , 均 2 5h . 4h 平 . 。 术后 发 生 深 静 脉 血 栓 的 时 间 为 2d~1周 。 左 下 肢 1 1例 , 下 肢 右
4例 。
12 临 床 分 型 及 表 现 .
中 央 型 3例 , 围 型 9例 , 合 型 3例 。 周 混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术后无预防处理)和观察组(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每组各6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1. 2. 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抗感染治疗,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小板凝集,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给予8千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 2次/d,治疗10 d。
1. 2. 2 观察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术前12 h,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时,再次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 2次/d,治疗10天。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 2 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高龄(≥55岁)、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下肢静脉血栓以下肢水肿、皮肤颜色改变等临床症状为主,甚至出现下肢坏死,严重影响着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质量。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是凝血机制被活化,造成机体循环系统处于高凝状态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摘要】本文通过统计分析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概率和危险程度,解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制定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饮食观察、用药护理、康复期患者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操作方法。
探讨骨科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措施,分析各项措施利弊,正确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好发因素,好发部位以及正确的护理方法,达到预防和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预防护理对策【前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股青肿、血栓后综合征,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PE) 。
由于近年来创伤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呈现高发病率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血栓疾病为全球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常见原因。
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残致死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脑血管事件。
现在全人类正面临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应用科学的指南来指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栓栓塞性疾病涉及各学科领域,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呼吸科、肿瘤科、肾内科、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麻醉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
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统计骨科大手术后常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发病前期常常无症状,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42-57%、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41-85%、髋部骨折手术为46-60%;肺栓塞总发生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0.9-28.0%、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1.5-10.0%、髋部骨折手术为3.0-11.0%;亚洲包括中国骨科大手术病人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其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3.2%[1]。
在国内,有专家统计,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未预防组为30.8%,预防组为11.8%。
2001-2005年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6%,2.病因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术后或长期卧床者,其发病往往是以下几方面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5]。
①静脉血流缓慢:因手术或重病卧床、心力衰竭、腹内压增高、下肢静脉曲张或其他原因而长时间静坐后,均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手术中病人制动、仰卧和麻醉、术后卧床、石膏制动和膝下衬垫等都能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进而形成血栓。
②静脉壁损伤:静脉内壁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其表面的覆盖物中含有大量的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的粘附,骨科手术中的机械性操作和暴露髋关节时的拉钩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股静脉壁挫伤,从而使血小板粘附,出现纤维蛋白沉积及至血栓形成。
③异常血液高凝状态:血细胞和血浆蛋白的改变,均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骨科手术后数日内,患者体内的抗凝血酶含量及其他抗凝物质明显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促进血栓的形成[6]。
3.护理对策措施3.1心理护理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实施越早越好。
对于紧张和焦虑的患者,护士应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言来对待患者,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此来感染患者,给患者带来温暖、信心和希望。
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同时建立起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使患者摆脱不良困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7]。
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
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
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
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对痛阈较低者,并讲明麻醉药对人体的作用与副作用,争取他们的合作。
个别患者可用暗示疗法分散其注意力,利用药效心理提高患者痛阈和对手术的耐受力。
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对抑郁心理的患者,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
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
做到安慰和细心相结合,尊重、理解、体谅他们,尽量避免不良情绪。
对女性患者不要过早显露其阴部、乳房、臀部,尊重其自尊心,减轻羞涩心理。
3.2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往往会紧张、焦虑、恐惧手术,恐惧疼痛,担心不能耐受手术,对预后顾虑较多。
护士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耐心的介绍整个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科学地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相应的成功病例 J。
介绍术前相关处理的目的,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态度很重要,要诚恳热情,语言通俗易懂,耐心细致,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适当引导,疏导焦虑、恐惧感,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使患者消除对手术的紧张情绪,从而愉快的接受手术和配合手术[8]。
一般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测量患肢和健肢的周径。
动态观察肢体的肿胀情况,测量患肢的皮温,估计末梢循环状况。
应防寒,保暖袜子选择质地柔软、通气良好的棉织品。
外伤:每日清洗足部防止发生溃疡和感染。
术前患者禁止剧烈运动或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练习床上排尿、排便,有助于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患肢护理手术前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期间应抬高患肢15°~30°,或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屈曲1O°一15°,可使髂内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也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血液淤滞,利于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疼痛。
3.3术后护理一般护理严密监控患者生命体征,术后24 h内测量T、P、R、BP/h和病情变化。
观察手术侧肢体末梢循环、患肢皮肤温度、色泽及足背动脉搏动及患者有无感觉异常。
每日测量患肢周径并与健肢作比较,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
术后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抬高15°;生命体征稳定后,主动屈伸下肢各关节运动,以免再发生血栓。
配穿循环驱动袜,6 h/d以促进患肢血液回流,防止继发血栓形成[9]。
溶栓、抗凝护理常规溶栓(每天用天普洛欣2O~3O万u),抗凝(肝素6250 u,每天3次),治疗至术后1周,后改为口服抗凝剂:口服培达片50 mg,或肠溶阿司匹林片0.3 g,1次/d,共3个月,溶栓、抗凝目的是溶解血栓、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阻止血小板的凝集,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在溶栓、抗凝治疗时,对出血并发症的观察至关重要。
用药前后应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在治疗中应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及消化道、泌尿道情况,对年老、有脑动脉硬化史的患者,即使凝血指标正常,也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瞳孔、四肢活动情况,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血压突然升高或意识障碍,提示脑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10]。
肺栓塞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肺栓塞,并发率约10%,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约2%。
肺栓塞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大汗淋漓,、咯血。
但有时肺栓塞症状并不典型,对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要及早诊断、治疗,一旦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及时通知医生[11]。
3.4 DVT开始预防的时间和时限骨科大手术期DVT的高发期是术后12-24h,这一阶段DVT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后果严重,对DVT的预防应尽早进行[12]。
3.4.1 DVT开始预防的时间选择DVT药物预防的时间窗应权衡风险与获益:理论上越接近手术给药,血栓预防的效果越好,但同时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越高。
对于大部分接受低分子肝素预防的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给药和术后给药抗凝疗效相似,但术前给药出血风险相对较高。
术后开始预防的时间距离手术越近,抗凝疗效越显著,但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出血风险。
物理预防措施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可以在骨科大手术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
3.4.2 预防DVT时限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DVT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
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所需的抗凝预防时限更长。
因此,在骨科大手术后DVT预防时限一般不少于7-10d,必要时可延长至28-35d。
3.5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①卧床休息: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的同时,膝关节微屈15°,严禁按摩患侧肢体,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卧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急性期后鼓励病人逐渐下床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②警惕发生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通知医生。
③用药观察与护理:使用尿激酶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计量必须准确,使用过程中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地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和全身出血倾向。
④饮食及生活指导: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护士应协助病人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
⑤出院指导: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告知病人持续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
嘱其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13]。
3.6保守治疗护理对于周围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药从上肢静脉滴入,绝对卧床10~14 d;抬高患肢20~30cm,避免膝下垫枕,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床上活动避免过大,禁止在患肢输液用药,按摩及热敷,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定时监测凝血系列,使凝血时间等指标控制在正常值的2~2.5倍,以免抗凝,溶栓过度导致出血[14]。
并发症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并发出血,严重者发生肺栓塞导致猝死,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出血是DVT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
定时查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大出血的发生。
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
血栓栓子95%来自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预防DVT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根本措施。
若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心悸及气促等,立即给予半卧位、吸氧,通知医师。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有条件者24 h心电监护。
3.7用药观察尿激酶用于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