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一、共点力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理学中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2.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二、力的等效和替代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等效或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分解。
三、寻找等效力 利用力的形变效果相同寻找等效力,得出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合力可以用以两个分力为邻边所作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即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3.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共点力一定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
(×)(2)共点力一定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4)合力就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几个力的和。
(×)(5)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它们等效。
(√)2.合作探究——议一议(1)一个成年人或两个孩子均能提起同一桶水,那么该成年人用的作用力与两个孩子用的力效果是否相同?二者是否可以等效替换?图3-3-1提示:相同,可以等效替换。
(2)合力大小一定大于分力大小吗?提示:不一定。
由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长度可知,合力大小可以比分力大,可以比分力小,还可以与分力相等。
1.共点力的几种情况(1)几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点(即力的作用点重合),如图3-3-2甲所示。
图3-3-2(2)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几个力,虽然作用点并不重合,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线的正向或反向延长线能够相交于同一点,如图乙所示。
第三章 第三节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课件

重点疑难·全突破
主题一 细胞有氧呼吸是大多数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1.有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的来源及去向分析: (1)[H] ①产生的阶段:第一、二阶段; ②被氧化的阶段:第三阶段。 (2)葡萄糖的利用:第一阶段。 (3)水 ①利用:第二阶段; ②形成:第三阶段。 (4)O2的利用:第三阶段。 (5)CO2的产生:第二阶段。
(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小思考 1.葡萄糖分子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提示: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转运蛋白。 2.在通风条件不好的环境中,为什么储藏的苹果会有酒味散发,而马铃薯储藏久 了却不会有酒味产生? 提示: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为 不同生物细胞所具有的酶不同,导致反应途径不同,产物也不同。 3.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什么? 提示:线粒体基质。
点易错 1.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并不一定都含线粒体。如某些原核细胞虽无线粒体,但也 能进行有氧呼吸。 2.有CO2产生的不一定是有氧呼吸,有酒精或乳酸产生的呼吸类型一定为无氧呼 吸。 3.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并不都储存起来。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部分储存 在ATP中。 4.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类型不同 (1)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4.细胞呼吸中能量的释放与去向:
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乙醇)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1)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量的比例关系 ①有氧呼吸:C6H12O6∶O2∶CO2=1_∶__6_∶__6_。 ②无氧呼吸:C6H12O6∶CO2∶C2H5OH=1∶2∶2或C6H12O6∶C3H6O3=1∶__2__。 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2和产生的CO2的物质的 量: 有氧呼吸需要的O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 3_∶__4_。 ④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3_∶__1_。
第三章 第三节 二力平衡 惯性

7.一个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后跳得更远,是因为()
A.速度快,惯性大,跳得远B.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跳得远
C.利用惯性,跳得远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12.如图10所示,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将()
A.向前运B.向后运动
C.无相对运动D.无法判断
10.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10.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不是平衡力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三章 第三节 DNA的复制

14N-DNA
全轻链 全中链 全重链
1/2轻链 轻链 1/2中链 1/2中链
中链 重链
15N-DNA
(1)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第一代(I)细菌 )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第一代( )细菌DNA分子中一条 分子中一条 14 链是15N母链 ,另一条链是 N新链 。 15 (2)中链含有氮元素是 N和14N ) 。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 3)将第一代 ( I) 转移到含 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将 ) 将第一代( )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所得到的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那么得到的轻中重链情 用同样方法分离。 所得到的细菌的 用同样方法分离 况是 1/2中链、1/2重链 。 1/2中链、1/2重链 中链 。 (4)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上述实验表明 分子复制的特点是
过程: 过程:①解旋
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② 碱基互补配对 ③形成两个新的 分子
结果: 个 结果: 1个DNA分子形成 个相同的 分子形成2个相同的 分子形成 个相同的DNA分子 分子
2、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解旋后的两条链 母链) 3、条件: 模板: DNA解旋后的两条链 母链 条件: 模板: 解旋后的两条链(母链 原料: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能量: 解旋酶、 聚合酶、 酶: 解旋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聚合酶 连接酶
14N//14N 15N
轻带(上部 轻带 上部) 上部 中带(中间 中带 中间) 中间
//14N
半保留复制
15
N N__DNA
15
15
N N__DN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15 14
第三章 第三节 热爱学生

• 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 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 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 据!” 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⑵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 ⑴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⑵分析: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钱”事件,采 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 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 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
第三、教师要注意多与学生以及学生 家长进行沟通,以便于准确把握学生的 心理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 3、维护学生的权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 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 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 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 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 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相关部门调查认为,杨经贵在课 堂教学过程中有三条错误事实: 一是没能认真组织教学、维护教学秩 序和严肃课堂纪律; 二是在课堂上学生发生争打时,没有 及时有效制止; 三是在杨涛突然晕倒后没有亲自送其 到医院进行救治,在爱护和关心学生 方面有失职行为。
根据《教育法》《安徽省中小学 安全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以及长丰县教育局与学校签定的安全 责任状相关要求,杨经贵被处以调离 教师岗位和行政记大过处分,吴店中 学校长万其虎也被免掉职务并处以行 政记大过处分。
教师如何做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考 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 感受,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教育教 学方式方法不得有损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教师要关心学生特殊时期的心 理状况。比如,青春期学生的特殊的心 理状况、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 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的心理状况。
高中化学课件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

催化剂
2CH3CHO + 2H2O
△
乙醛
CH3CH2OH+CuO→△ CH3CHO+Cu+H2O
结论:乙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 生氧化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还原性
[练习1] 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下图所示,试填 写下列空格 A.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断键 ____①____
B.乙醇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断键 __①__和__③____
实验1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实验仪器: 小试管 药匙 实验药品: 无水硫酸铜 乙醇 实验步骤: 分别将少量乙醇加到盛有无
水硫酸铜粉末的小试管中,振荡,观察 现象。
若变蓝,则其中含水。
如何除去酒精中的水?
加入过量的生石灰然后蒸馏
实验2 观察乙醇,并闻其气味,描述 其物理性质
注意方法: 远离瓶口轻扇动 微量气体入鼻孔
Na O H + H 2
Na+ C2H5—O—H
?
实验3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钠与乙醇的反应
实验仪器: 试管 镊子 实验药品: 金属钠 乙醇
实验步骤: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将表面的煤
油吸干净,然后投入盛有约5mL乙醇的 试管中,观察现象。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问题:如何设计实验确认?
类比Na与水的反应:
Na+ H—O—H = Na O H + H 2
Na+ C2H5—O—H
?
演示:钠与无水乙醇的反应
现象:试管中有气体生成,可以燃烧.
结论:气体是氢气
-H -H H--C--C-O-H
HH
实验4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钠与乙醇的反应 (定量实验)
第三章 第三节论辩

论辩
一、论辩概说
墨子说:“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胜。”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 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论辩的定义:
论辩就是对立双方围绕同一问题,用一定 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说服对方或者 战胜对方而相互论争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 也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
2.双刀法
双刀法亦即我们在逻辑技巧中介绍过的二 难推理。在与对手的论辩中,人们总希望置对手 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双刀法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产 生的一种技巧性较强的战术。善于运用这种方法 的人,可使论敌逃不出自己预先布置好的陷阱。 也就是说,对手必须在给定的两次结论中选定或 陷入其中一项,而任何一项都于他不利,所以此 法最为雄辩家所乐用,被称之为论战中的“杀手 锏”。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与 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马克•吐温说:“你真漂 亮。”那位不懂礼节的女士却说:“可惜我无法同 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立即回答:“那没关系, 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2.专题论辩
是指在专门场合对某一领域的特定议题进行的辩 论,包括法庭辩论、会议辩论、外交辩论、毕业答辩 和竞选辩论等。各种形式的专题辩论存在着论辩场合、 参辩者身份、论辩目的等不同,因此各有其特点。如 法庭辩论具有庄重、公正、平等的特点;商贸谈判则 具有合作、有理、有利、有节的特点。 不管各种形式的专题论辩各自有何特点,进行论 辩时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必须熟悉此种专题论辩常规 的程序和规则,明确此种论辩的目的和特点,事先作 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应付自如。
二、论辩的特点 1.针锋相对 因为论辩双方的观点是相互矛盾或冲突的,所以 其论辩内容必须是针锋相对的,一方要针对另一方的观 点进行有力的批驳,从而维护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正方: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三个特性: 第一是形象性,第二是感染性,第三是功利性„„ 反方:《聊斋志异》里的鬼魂,有没有形象呢?有。 有没有感染力呢?有。有没有功利性呢?有。可用来吓唬 小孩。可是鬼魂是客观存在的吗?不是。谢谢!
第三章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第三章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行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创新决定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如何做?
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让创新
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
制机制障碍,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青年人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
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第三章 第三节 幼儿智育

9
3.发展幼儿认知能力、探究能力, 促进幼儿与外部世界积极互动 (1)发展感知能力
(发展各种感觉器官)
(2)发展动手能力
(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3)发展思维能力 (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
10
(4)学习有关智力活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认识能力) (观察、记录、操作实验) (5)了解事物间的基本联系,尝试解决生活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
24
(3)地位: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幼儿现在和今 后的学习和发展质量 (4)要求: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并融入幼 儿的实际生活、游戏中进行长期培养,孤立的专 项训练是违背幼儿学习品质成长规律的
25
3.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充分了解幼儿所需、所爱,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集体教学不能成为一种形式,应该在需要的时候开展 思考:幼儿何时需要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获取知识? (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必须瞄准需由集体教学来完成的任 务)
14
15
(3)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尝试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智力, 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知识
16
2.日常生活活动中融入智育教育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幼儿生活中开展发展幼儿智力的 教育)
3.积极开展符合幼儿需要与实际的集体教学活动
(1)含义: (2)优势:教师将幼儿自发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幼 儿知识经验更加系统,便于幼儿迁移和运用(高效、全面系统) (3)劣势:忽视个别差异
17
思考:幼儿园有哪些智育教育活动适合采用 集体教育形式?
(认识天气、交通信号、文化习俗等)
18
知识结构化程度高的(抽象、复杂 的“前学科”知识体系,让幼儿能够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
第三章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潮汐的利用: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 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 诺曼底地区。此战役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低潮 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陆军要 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空降部 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 挥部选择在6月6号(农历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
西南季风
高考真题演练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 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 题。
(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 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 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 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 哪一海区? ②处。
有些沿岸海区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 走, 海平面降低,附近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 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 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
盛行风 低纬 东北信风(北半球) 信风 东南信风(南半球)
中纬 西风
西南风(北半球) 西北风(南半球)
极地 东风
东北风(北半球) 东南风(南半球)
季风
风海流名称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漂流(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南极环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2)密度流 由密度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洋流
哥
加
湾
北大西洋暖流 那
暖
利
流
寒
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赤道暖流
巴
南赤道暖流
西
暖
流
西风漂 流
印度洋 洋流分布 图
南赤道暖流
厄 加
第三章 第三节 Weiss分子场理论

参见姜寿亭《铁磁性理论》 1.14 p59-63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 莎士比亚
外斯的分子场理论可以说是宏观理论的典范。他只用了 一个参数:Hmf,就解释了复杂的铁磁现象。
外斯(Weiss, Pierre)
法国物理学家。1865年3月25日生于莱茵省的米卢兹;1940年10月24日卒于 里昂。外斯出生在阿尔萨斯,父亲是个缝纫用品商。当时,阿尔萨因普法战 争割让给了德国,不过,外斯一家仍留在当地。他在德国和瑞士读书,但二 十一岁决定还是当个法国人。1887年,他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从苏黎世工业 学院毕业,随后便去巴黎深造。他对磁学特别有兴趣。1907年,他对铁磁性 做出了解释。他认为,一个个原子磁体可以形成非同寻常的强耦合,从而使 它们都按一个方向排列,这便形成了强度累加起来的“磁畴”。铁中便存在 这种磁畴,但各个磁畴的取向可能是任意的;一旦外磁场的作用使它们沿一 个方向排列起来,整块铁就成了一个大磁体。 1919年,阿尔萨斯又回归法国, 外斯便在斯特拉斯堡创建了一个物理研究所。后来,该所成了磁学研究的中 心。外斯于1936年退休。后来又看到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度占领 阿尔萨斯。他逃难到里昂,于法国屈辱地宣布投降不久以后去世。
第三节 Weiss分子场理论
“分子场”理论的两点假设: 1907年,外斯在顺磁性朗之万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分子场”
理论。构成这个理论的基础是两个重要的假设。 (1) 分子场假设:
物质具有铁磁性的基本条件:(1)物质中的原子有磁矩;(2) 原子磁矩之间有相互作用。实验事实:铁磁性物质在居里温度 以上是顺磁性;居里温度以下原子磁矩间的相互作用能大于热 振动能,显现铁磁性。
B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42张PPT)

D.BN
解析:制造陶瓷的原料是黏土。
答案:B
()
2.下列关于玻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材料
B.红色玻璃中含有氧化钴
C.钢化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
D.无色玻璃是纯净物
解析: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材料,A错;红
色玻璃中含有氧化铜,含有氧化钴的玻璃呈蓝色,B
主要成分 及种类
(3CaO·SiO2)硅酸二钙 (2CaO·SiO2) 铝酸三钙
(3CaO·Al2O3)
普通玻璃(Na2SiO3、 CaSiO3和SiO2)、石 种类:土器、 英玻璃、光学玻璃、陶器、瓷器、
玻璃纤维、钢化玻 炻器等
璃
主要性能
典型设备 共同特点
有水硬性:跟水掺和搅 拌后凝固变硬、水中也 能硬化
解析:钢化玻璃的机械强度比普通玻璃大,抗震裂、不易 破碎,碎块没有尖锐的棱角,不易伤人,常用于制造汽车 或火车的车窗等;提高SiO2的含量或加入B2O3能提高玻璃 的化学稳定性和降低它的热膨胀系数,从而使其更耐高温 和抗化学腐蚀,可用于制造高级的化学反应容器;加入 PbO后制得的光学玻璃折光率高,可用来制造光学仪器。 答案:a d b c
加入某些金属 彩色玻璃
氧化物
性能和用途
Co2O3
加入
的玻璃呈蓝色,
Cu2O 加入Fe2+ 的玻璃呈红色,含
有
的普通玻璃呈淡绿色。
把普通玻璃加 机械强度大,抗震裂,不易破 热软化,然后 碎,一旦破碎,碎块没有尖锐 钢化玻璃 用 冷风急吹 的棱角,常用于制造汽车或火
车的车窗等。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在生产玻璃的原料中,SiO2的用量比较大,故玻璃的 主要成分是SiO2。 (2)玻璃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只是在某一温度 范围内逐渐软化,在软化状态时,可以被吹制成各种形状的 玻璃制品。 (3)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 的玻璃制品,例如,加入AgBr(或AgCl)和微量CuO,制成变 色玻璃,可用于制作太阳镜片等。
第三章 第三节 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第三章第三节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第三节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一、大陆架的生态经济意义现代海洋的大陆架历经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时而为陆地,时而为海洋,经受了大陆与海洋的长期相互作用。
大陆架的这种形成过程,加之其靠近陆地,使之接受了大量的陆地河流带来的有机质。
大陆架区域的海水较浅,光照充足,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居场所。
由于大陆架区潮汐、海浪和海流的作用比较强烈,使水层之间的垂直混合发达,底层海水不断更新,从而使海水上下水体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这里孕育着巨大的海洋生产力。
有人估计,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152g/m ²,大陆架区的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360g/m²,在河口湾附近地区年平均高达1 500g/m²,而大洋区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仅为125g/m²。
目前世界海洋食物的90%来自大陆架地区,当然随之而来海洋渔业过度捕捞现象也发生在大陆架区域。
大陆架不仅是海洋生物的富集区,同时由于坡度平缓,因而有利于物质沉积。
在大陆架边缘海底,常有与岸线平行的地壳隆起,隆起带的内侧是地壳沉降带,在此形成一个能填充沉积物的盆地。
这种沉积盆地有利于油气资源的生成,加之陆架浅海区有丰富的有机质,因而大陆架区是海洋油气资源分布最广的区域。
目前,90%以上的海上油气开采均是在水深200 m以内的大陆架海域进行的。
大陆架的沉积盆地不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还伴有其他的沉积矿产,如海绿石、磷钙石、硫铁矿、钛铁矿等。
大陆架海上海底砂矿的产区。
陆地上千千万万条江河永不停息的把风化后的矿物碎屑,随同泥沙一起注入大海,这样就把很多稀有元素和其他贵重的矿石碎屑也搬运至海洋,遂形成宝贵的海底砂矿。
此外,由于大陆架是被海水淹没的陆地,因此在陆架区域还能找到陆地上的一些矿产。
大陆架资源丰富,开发便利,现已成为人类向海洋进军的第一个阵地。
目前,几乎所有的海洋开发活动都集中于大陆架区域,因此,这里也成为人类对海洋影响最为深刻的区域。
第三章 第三节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最 ymax=1(k∈Z); 2kπ 时, 值 x=ymin=-1(k∈Z)
x=2kπ 时 , ymax=1(k∈Z); π+2kπ 时, X= ymin=-1(k∈Z)
无最值
函数 奇偶 性
y=sinx
y=cosx
y=tanx 奇 对称中心 ( ,0), k∈Z
奇
偶
对称中心
对称中心 (kπ+ ,0) k∈Z
图 象
函 数 定 义 域
y=sinx
y=cosx
y=tanx
R
R
{x|x≠
+2kπ,k∈Z}
值 {y|-1 ≤ y ≤ 1} 域
{y|-1≤ y ≤ 1}
R
函 数
[-
y=sinx
+2kπ,
y=cosx [(2k-1)π,2kπ]
y=tanx
(- Kπ, Kπ) 上递增 k∈Z + +
上递增,∈Z; + 2kπ] 单 上递增,k∈Z; [2kπ,(2k+1)π] 调 [ +2kπ, +2kπ] 性 上递减,k∈Z 上递减,k∈Z
+2kπ≤ωx- φ ≤
3.对于y=Atan(ωx+φ)(A、ω、 φ为常数),其周期T=
单调区间利用ωx+ φ ∈(kπ- 的取值范围,即为其单调区间. ,kπ+
,
)(k∈Z),解出x
[特别警示] 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时,一定要注意A和ω 的符号.
已知函数f(x)=log2[ (1)求函数的定义域;
在[0,2π]内,满足sinx=cosx的x为
再结合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π,所以定义域为{x|
+2kπ<x<
+2kπ,k∈Z}.
1.形如y=Asin(ωx+φ)(A>0,ω>0)的函数的单调区间, 基本思路是把ωx+ φ 看作一个整体,由- +2kπ≤ωx
第三章 第三节地理水资源

农业喷灌、滴灌
喷灌
上海番茄根灌
新疆棉花滴灌系统工程
农业塑料大棚滴灌
循环水养殖鳗鱼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示意图
工业用水再利用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场
处理后的清洁的水
水价上涨引爆节水商机 节水器具前景看好
节水龙头:减小出水量,水流更集中
普通型
节水型
图为市民选购节水器具
节约型社会呼唤更新科技!
海尔、小天鹅、荣事达 节水洗衣出高招
家庭节水有高招:
1、不用水龙头直接冲洗碗、菜、衣物,应用盆盛水洗; 2、水龙头下冲洗物品时,尽量开到中小流量,不要让水放任长流; 3、洗油腻物品时最好先擦后洗; 4、冲洗物品后的水放置澄清后可用上层水拖地、浇花和冲厕; 5、收集雨水浇花和冲厕; 6、洗车用桶盛水,勿用水管直冲; 7、洗手、淋浴过程中,擦肥皂时应关掉水龙头; 8、厨卫用具应选节水型,既节约水资源又省水费; 9、抽水马桶水箱里放一两只易拉罐可节省大量的水; 10、庭院绿化选耐旱的植物; 11、植物浇水时间应选择早晚阳光微弱蒸发量少的时候; 12、
中国水周是什么时间?
水资源危机
地球上水是丰富的 但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自 然 原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 因 但人均水资源不足
人为原因
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危机的程度
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西北地区更 少,空间分布不均匀
南北方水土资源所占比例
北方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 水资源少,供需矛盾突出。水土 资源匹配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 方的缺水状况.
自 然 原 因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水资源不足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南北方水土配合不合理
人为原因
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危机的程度
兴修水库
第三章 第三节 力偶矩矢

第三节 力偶矩矢
用效果。 力偶矩都等于200N· m的力偶
400N 400N z 400N
400N
y
0.5m
0.2m
=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kN
1kN
空间力偶的等效条件: 作用在同一刚体的两平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若它们的力偶矩 的大小相等且力偶的转向相同,则两力偶等效。 空间力偶的三要素: (1)力偶矩的大小; (2)力偶的转向; (3)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二、力偶矩矢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由力偶矩矢所决定。 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 空间力偶的等效条件:力偶矩矢相等的两个力偶等效。 F' M
F
第三章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三章声现象第三节超声、次声、可听声【知识点一】声音分类根据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分为三种:超声、次声、可听声。
1.次声波:振动频率0~20 Hz(大物体振动,如地球.大型机器等。
)如下图,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都会产生次声波。
特点: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
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这些动物可以听见次声波应用:预测自然灾害;可以穿透坦克.装甲车等武器。
2.可听声:20~20000 Hz(人耳听觉范围)3.超声波:20000 Hz以上。
特点: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应用: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蝙蝠超声波定位、彩超、B超、碎石,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对物品进行杀菌消毒。
【经典例题】例1.“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例2.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习题精练】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2.在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知识点二】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1.传递信息:大象用脚踩踏地面发出次声波,在远处的同类用脚就能感觉到同类了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下雨;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情况;蝙蝠靠回声定位法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等等2.传递能量:声波洗钟表、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洗牙等【经典例题】例1. 下列图1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例2. 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牙医用超声波洁牙C.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D.利用声呐测海深【习题精练】1.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共23张PPT)

14. 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称为“世界雨极”的地方是( D )
A. 刚果盆地
B. 亚马孙平原
C. 阿塔卡马沙漠 D. 乞拉朋齐
1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图3-3-6是北半球五个地点的降水情况,读图并完成下列 各题。
C. 赤道附近地带 D. 中纬度内陆地区
读图3-3-4,完成9~10题。
9. 该地降水量多的季节是
D(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该地的降水特点是( B )
A. 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B. 降水丰富,年内变化明显 C. 降水稀少,季节分配均匀 D. 降水稀少,年内变化明显
A. 日降水量
B. 月降水量
C. 年降水量
D. 多年平均降水量
7. 如图3-3-3所示北半球四地中,有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在
夏季必须依靠灌溉,该地是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知识点②:降水的分布
8. 从纬度分布来看,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带是( C )
A. 南、北两极
B. 南、北回归线两侧地带
11. 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 A)
A. 南美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12. 某雨伞生产厂的厂长计划到图3-3-5中的四个地方开辟新 的市场,销售部长却告诉他图中有一个地方雨伞的销售量一
定会很差。你认为这个地方是(C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3. 下列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的比例与尺度观念 建筑构图中的新课题: 建筑构图中的新课题:指的是重视三度空间中的比例关系胜于单 纯的追求某个立面的比例关系。 当代建筑设计中,新的建筑审美观:具有追求立体造型比例关系 的倾向。 Eg: Eg:杭州影剧院的造型设计
第三章 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与体型:(构图中的形式美问题)
1.公共建筑造型艺术问题: 1.公共建筑造型艺术问题:就是室内空间与外部体型的关系问题,他们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问题
是建筑造型艺术矛盾的两个方面。
2.空间与体型的关系: 2.空间与体型的关系:建筑外部体型的艺术形式,系一定思想内容的反应, 空间与体型的关系
荷兰德尔佛特技术学院礼堂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4.尺度问题 4.尺度问题
(1)尺度问题解释:在思考建筑构图中的尺度问题时,一方面要注 尺度问题解释: 意建筑体量本身的绝对尺寸,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人们习见的某 些建筑细部所产生的相对尺度感。 (2)不同的尺度处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不同的尺度处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3)全面统一地考虑比例与尺度问题 Eg:体育馆 Eg: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2.对比与协调 2.对比与协调
对比的手法易产生个性突出,鲜明强烈的形象感,协调的手法易 取得呼应,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在一幢建筑中,对比与协调两种 手法兼用,才能使得体型突出,形象生动及完整统一的效果。 Eg: Eg: 1.北京民族文化宫(用绿色琉璃瓦协调统一) 2.巴西利亚的巴西国会大厦: 对比手法 体量高低 横竖 正反 虚实 曲直 协调手法 雕塑感 (钢筋水泥) 透明感 (玻璃) 流动感 (坡道)
中小学 日本九州大学会堂
粗大的体量应有精细小巧的尺度相衬托。 (4)对大型公共建筑,粗大的体量应有精细小巧的尺度相衬托。否 对大型公共建筑 粗大的体量应有精细小巧的尺度相衬托 则建筑造型会有粗糙乏味感,甚至犹如小建筑单纯放大,而失去 应有的尺度感。 Eg: Eg:天安门广场的比例尺度问题:
天安门城楼(尺度感大) 人民大会堂(尺度感适当) 革命历史博物馆(尺度感小,处理失调)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3.视觉上的光感,色感和质感 3.视觉上的光感,色感和质感:光线明暗 视觉上的光感
颜色的冷暖 质地的粗细 (1)暖色:亲切感,膨胀感 冷色:幽静深沉感,收缩感 (2)亮光突出材料质感和色彩 光滑材料:闪闪发光 粗糙材料:色泽暗淡
六.光环境艺术
1.灯光夜景设计:创造完美的建筑造型艺术效果,美化城市环境。 2.城市及重点区域夜景设计: 天津市从2002年开始,对大中型公共建筑,必须有灯光夜景设计, 否则不于审批。上海外滩夜景设计。 注意选用节能材料。如上海世博会采用太阳能光伏电和LED灯。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二、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
1.统一与变化 1.统一与变化:主要与从属、对比与协调、均衡与稳定、节奏与 统一与变化
韵律
2.比例与尺度 2.比例与尺度 3.视觉与视差 3.视觉与视差
(构图原理) (构图中的形式美问题) (新的构图方法:色彩,质感,光影) 在建筑创作中,应善于运用这些形式美的构图经验,更加完美的 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但也要看到形式美的创作经验 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还要紧密运用新的艺术成就的经验与观 念方可在艺术构思中创新。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建筑整体或它的某个细部本身的 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二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 关系。
2.尺度概念: 2.尺度概念: 尺度概念
指建筑整体与某些细部或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与人所习见的某些 建筑细部(如台阶、栏杆扶手等)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3.新的比例与尺度的观念 3.新的比例与尺度的观念 (1)影响因素 建筑构图中比例与尺度概念的产生,是和一定的历史时期建筑的 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审美观点以及创作思想分不开的。 例如: 例如: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4.节奏与韵律:( 4.节奏与韵律:(重复与变化) 节奏与韵律
(1)韵律的概念:常指建筑构图中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 韵律的概念: 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变化与重复形成节奏与韵律, 即:有组织的变化---(形成)节奏感(丰富,不单调) 有规律的重复---(形成)韵律感 常用的韵律手法: (2)常用的韵律手法:连续的韵律 渐变的韵律 起伏的韵律 交错的韵律 分别讲述上述韵律手法的从几方面来简单介绍: (3)分别讲述上述韵律手法的从几方面来简单介绍: 1.概念 2.举例 3.每个示例中组成要素 4.对每个示例能知道采用何种韵律手法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1.建筑形象的透视变形 1.建筑形象的透视变形 概念: (1)概念: 所谓建筑形象的透视变形,缘于人们观赏建筑时的视差所至。即 人的视点距离建筑越近,感觉建筑体型越大,反之感觉越小。另 外,透视仰角越大,建筑沿垂直 垂直方向的变形越大,前后建筑的遮 垂直 挡越严重。 (2)矫正视差 在推敲比例尺度时,绝不能单纯地从立面上研究其大小和形状, 绝不能单纯地从立面上研究其大小和形状, 绝不能单纯地从立面上研究其大小和形状 而应把透视变形和透视遮挡考虑进去,才能取得良好体型的透视 而应把透视变形和透视遮挡考虑进去 效果。 举例: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塔楼(视差处理) 2.建筑形象的相对感 2.建筑形象的相对感(概念) 所谓建筑形象的相对感系指建筑形象的某种感觉与一定环境的衬 托分不开的。 Eg: Eg: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造型(清爽活泼) 国家大剧院(水面衬托,倒影形成完整形象)
而建筑形式又可反作用于内容。他们之间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辨 证关系。 (1)优秀的建筑典范,其优美的建筑艺术形象总是内部空间合乎逻辑的反应。 (2)阐述:不同性质公共建筑,要求以不同的室内空间来满足,而不同室内 空间的构思则需要一定形式的结构体系来支撑,这些必然要求一定形 式的外部体型相协调。 (概括:不同公共建筑—(要求)-不同室内空间-(需要)-一定形式结构 体系-(要求)-外部体型)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3.均衡与稳定 3.均衡与稳定 (1)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均衡概念) (2)静态平衡与非静态平衡(稳定概念) (3)均衡 均衡指是否对称平衡问题,反映左右关系。 均衡 稳定是指静与动的平衡问题,反映上下关系。 稳定 Eg: Eg:1.列宁墓
2.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对称平衡) 3.荷兰西尔弗逊市政厅 4.古根汉姆美术馆 5.巴西教育部卫生大厦 6.“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动态感) 7.美国肯尼迪机场TWA航站楼(静中求动态)
第三节 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构图原则。 即:从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并使两者得到比较完美的 结合,达到高度完整的境界。 1.主要与从属 1.主要与从属 对称布局: (1)对称布局 轴线手法(常用手法)
体量之间:大小高低 线型之间:粗细横竖 虚实之间:光影明暗 质感之间:粗糙与光滑 重与轻 色彩之间:冷暖浓淡 (2)不对称布局:(对比手法)(构图手法) Eg: Eg:1.美国驻印度大使馆(突出中心部位,用轴线对称布局) 2.北京民族文化宫(对称布局,对比手法) 3.乌鲁木齐侯机楼(不对称布局,对比手法:高低对比,横竖对比, 虚实对比) 对比手法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4)如何解决好建筑形式美中的韵律构图问题?
既要注意有规律的重复,也要有意识地组织有规律的变化。因为 有规律的重复是获得韵律应有的条件,没有一定数量上的重复, 便形成不了节奏感,然而只注意重复而忽视了必要的变化,也会 产生单调乏味的后果。
四.比例与尺度
1.比例概念: 1.比例概念: 比例概念
第三节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五.视觉与视差(透视变形) 在公共建筑创作中,运用有关的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时,既 要注意解决透视变形问题,还需解决具体环境对建筑形象 的影响问题。 视觉问题: 视觉问题: (1)建筑形象的透视变形(矫正视差) (2)建筑形象的相对感(视觉上的相对性) (3) 光感,色感和质感(在视觉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