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5 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
2015年-ESC指南解读
学术会议频繁,诊治指南、推荐意见不断推出
➢ 1973年-1998-2003-2008-2013年WHO召开五届WHO肺动脉高压会议, 发表更新的肺动脉高压内科治疗指南
成人中心每年就诊患者数不少于200人,其中一半诊断为PAH 超过1千万人口的国家或地区,成人中心最好每年大于300人 至少随访50例PAH或CTEPH患者,每月新转入2例患者 儿童中心每年30-50例
介绍PAH严重程度评估、治疗进展及治疗目标,包括联合治疗进展 及两种新药,并据此更新了诊疗流程。
更新了左心疾病及肺部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相关章节内容。弃 用“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out of proportion PH)。
定义 肺动脉高压 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
特点
PAPm≥25mmHg PAPm≥25mmHg PAWP≤15mmHg
临床类型 所有类型 1. 动脉性肺动动脉高压 5.未明和/或多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
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
单纯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 (Ipc-PH) 混合性毛细血管前和毛细血 管后肺动脉高压(Cpc-PH)
入2组(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 慢性溶血性贫血相关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从第1大类移至第5大类
缺乏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典型病理表现(丛状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低肺血管阻力和高心输 出量)和对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特异性治疗的反应(尚无有效的证据)上明显不同
1’组(肺静脉闭塞病和/或肺毛细血管瘤样增生症)分类扩展了,包括特发性、 遗传性、药物所致、毒物所致和放射线所致及其相关类型。
PAPm≥25mmHg PAWP>15mmHg DPG<7mmHg和/或 PVR≤3WU DPG≥7mmHg和/或 PVR>3WU
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诊治(最全版)
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诊治(最全版)肺高血压(PH)是一组以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PAP)增高为特征,伴或不伴有肺小动脉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可将肺高血压分为5大类。
肺动脉高压(PAH)属于其第一大类,是指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主要原因是肺小动脉原发病变而导致的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力在正常范围内。
其主要特征是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
2013年NICE会议将PH做了以下分类:PAH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动脉平均压(PAPm)≥25mmHg,同时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15mHg。
需要强调右心导管检查术仍是诊断PAH的金标准。
PAH的诊断包括1、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鉴别诊断。
1.1症状:通常肺动脉高压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的PPH前瞻性、登记注册研究中,大约60%患者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
随着病程的进展,所有患者均可出现呼吸困难,其他常见症状有疲乏和活动耐量下降等。
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
大约40%肺动脉高压患者曾发生过心绞痛和晕厥。
由于肺动脉高压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因此以上症状仅提示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或排除其他疾病。
然而当呼吸困难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应考虑到肺血管疾病的可能。
1.2既往史、个人史、家族遗传史可以为PH分类提供线索,有助于PAH的鉴别诊断。
2、体格检查: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多与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扩大和右心衰竭有关,常见的有:紫绀;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肺动脉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出现抬举样搏动等。
3.1心电图:a、电轴右偏,b、右心室肥厚表现,c、I导联出现s波,d、肺型P波。
3.2胸片:主肺动脉扩张及肺门增大,可出现截断征象等,胸片同时可以发现原发性肺部疾病。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之治疗策略(全文)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之治疗策略(全文)肺动脉高压包括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或低氧相关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以及未明机制的肺动脉高压等五大类。
各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法不同,如对于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主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CTEPH首选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对于PAH,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开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因而,PAH的治疗在十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治疗药物不断增加,治疗方案较为复杂。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ESC/ERS)发布的《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对PAH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推荐,现主要对PAH的治疗解读如下。
PAH的治疗策略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1)一般措施:包括患者的健康指导和支持治疗等;(2)个体化治疗:包括予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患者高剂量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治疗,以及对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阴性患者使用靶向药物治疗;(3)联合治疗或终末期治疗:对于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推荐批准药物的联合应用及肺移植。
一、一般措施对PAH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合理建议和指导非常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一般措施的建议主要包括体力活动和康复锻炼,妊娠、生育控制、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外科手术,感染的预防,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的依从性,遗传咨询和旅行等各方面。
简言之,PAH患者应该在不引起症状的范围内多运动,可在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锻炼。
妊娠是高死亡率相关的因素,需要告知患者妊娠的风险,一旦发生,还需要讨论终止妊娠等问题。
PAH患者进行手术的风险极大,确需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可能比全麻的安全性高[2]。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之流行病学及遗传学(全文)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之流行病学及遗传学(全文) 肺动脉高压的诊治相对复杂,常涉及多个学科,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医疗保健问题。
全面提高对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意识,规范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加强对肺动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硏究是提高其诊治水平的关键所在。
欧州D脏病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ESC/ERS)于2015年8月底发布了新版《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1],其中就流行病学、遗传学的前沿知识进行了介绍,现就这部分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与总结。
肺动脉高压因其诊断困难、就诊率低等原因,而导致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较难获得[2],所以全球发病率统计数据少见。
多年来对肺动脉高压病因学的研究集中于血管收缩和舒张调控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调节等方面。
但这些硏究工作难以解释部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呈家族性发生的原因,因此,探讨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和遗传学至关重要。
-流行病学文献报道,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英国为97/100万,女/男比为1.8 , 美国年龄标准化的死亡率为(4.5 ~ 12.3)/10万[1 ]。
就不同类型而言,左心疾病(策2类)是导致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3]。
1•第1类肺动脉高压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PAH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相对较多,McGoon等[4]统计了不同国家和时期的一些注册硏究数据(表1)o从表中数据可见,成人PAH和IPAH 患病率至少分别为15/100万、5.9/100万,每年PAH发病率至少为2.4/100万,IPAH占PAH的35%-48% ;在疾病相关的PAH中,首要原因是结缔组织病,占PAH的15%〜30% ,其中系统性硬化症(SSc)最为常见。
AKift HIR踐q:給Hit年fi) ttMtt f:«rAii t vft/iit XIM IPAH19X1 IW5321X7■AH PAII >I8MHtt I9H2—2<)W2tTM—咖3-Il'MI 皿笛.(nibHAUI m j:Hh.rui II^PAII I6・G5 少1986—2001->?4PAII 36/M Al IPAII2.6/M AI,9/MAI IP All JXfr. (:W・PW m.ciihPAiu}^枕山PAII 岁2CO2-20W n IPAII I.O/MAI.5.9/MAI IP.AII 3V%・(7TI2AIHB r;•沁站性严.ClIhl'All 11%1'M P.MI 岁IW-3OH i72--P.MI yitfi«nn:妙一2009553515PAH 2.C/MrM.IQJ>/MMI IPAII 46% , tni»-PAIH 25*1 ( SSc 广.t lllhi'tll 1M-.mi > I4乡IVM 2<«Xi 20072W831PAHIFAH 1.2/ M Al.4.6 / M AIIPAII 如H・CTIhPABI 时匕(:& “啊严. Cll ft-PAH 1醉«IMMfflXPAHttntt2001—2009S4X2l.l/MI .6.6 /Ml-PAII >tt 92OM—20119啦■CIIIM'.MI 4JIU t IPAUI 必另tcn>.rxnPAII MHtt IW-20W14M4-FA II 24-4esiM ll'All A 18 岁2007—20112«5S7-IPAII ICIO-X氐畔1九左穴桂心用槪川块“;■沾闸曲卜冷祐戌爪;川"II抽体性細止缜⑹魚"1/方強人人【几川“万Arh 内内再为EP川1軒冬All PAH WAMitM表1不同注册硏究对于PAH的流行病学统计[4]PAH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患者使用过的一些药物、毒物相关,称之为PAH 危险因素,根据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或致病性的强弱,指南将危险因素分为明确的、很可能的、有可能的三大类[5]。
2015-ESC指南解读
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
PAPm≥25mmHg
PAWP>15mmHg
单纯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 DPG<7mmHg和/或
(Ipc-PH)
PVR≤3WU
混合性毛细血管前和毛细血 DPG≥7mmHg和/或
管后肺动脉高压(Cpc-PH) PVR>3WU
2. 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 5. 未明和/或多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
主要变更与修订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内容、图表结构简化
包括分类、基本概念以及鉴别诊断的3个章节;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2 个章节;各一个章节分别阐述左心疾病(LHD)、肺部疾病和/或缺氧、慢性血 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及未明和/或多因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不建议使用CCBs、O2、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或其他血管扩张药 物进行急性血管反应试验。
基因检测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注册研究显示:成人PAH和特发性PAH(IPAH)患病率至少分别为15/ 百万、5.9/百万。每年PAH成人发病率至少为2.4/百万。欧洲统计PAH的 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5-60/百万、每年5-10/百万。研究显示,约一半 PAH患者属于特发性、遗传性或者药物导致的PAH。在PAH相关疾病中 (APAH),首要原因是结缔组织病,主要指系统性硬化症(SSc)。
遗传性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亚组中增加了近期新发现的基因突变。 增加了在儿童中常见的一些新情况以使新分类同时适用于成人和儿童患者。 儿童心脏疾病如先天性或获得性左心流入道或 流出道梗阻和先天性心肌病被分
入2组(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 慢性溶血性贫血相关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从第1大类移至第5大类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之诊断思路与策略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之诊断思路与策略本文原载于《中华医学杂志》2016 年第22 期肺动脉高压(PH) 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疾病或病理生理综合征[1] ,它既可来源于肺血管自身病变,也可继发于其他心肺疾患,病因广泛,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难度大。
病理、病因识别技术的提高促进了PH 的临床诊断水平。
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ESC/ERS)于2015年8月发布了最新版《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并在一个独立的章节中阐述了更新的诊断流程。
在网络附录中展示了全新的筛查策略。
PH 的诊断需要心血管、呼吸、风湿免疫、影像等多个学科专家的综合评估与讨论,尤其是对于病因复杂患者,早期转诊、多学科专家的交流与协同诊疗更为重要。
一结合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识别可疑PH 患者临床上如果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都应考虑到PH 的可能。
PH 早期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疲劳、乏力、心绞痛、晕厥,部分不典型患者还可表现为干咳和运动后恶心、呕吐,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亦可出现症状。
随着右心衰的加重,患者可出现腹胀和下肢水肿。
如患者存在可引起PH 的其他相关疾病,也会出现相对应的临床表现。
PH 的部分临床表现与机械性并发症和肺血管床血流异常分布有关。
其中包括:支气管动脉过度扩张破裂引起的咯血(往往提示预后不佳);肺动脉扩张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左喉返神经受压所致声音嘶哑、主气道受压引起的喘息以及冠状动脉左主干受压引起的心绞痛);显著的肺动脉扩张可引起肺动脉破裂或夹层,导致心包填塞。
PH 的体征包括左侧胸骨旁抬举感、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2) 亢进、分裂,剑突下心音增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明显扩张时,可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早期反流性杂音;右室扩张时,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闻及三尖瓣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吸气时增强。
晚期右心衰竭者可见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外周水肿、腹水及肢端发冷。
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功能
25
2008,117:1717-31
瓣膜病、心肌病、左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等
右心衰竭病因
RAP>14mmHg;CI
SvO2>65%
2.4L/min/m2;SvO260%–65%
<2.0L/min/m2 SvO2<60%
peak VO2:峰值氧耗量;VE/VCO2:二氧化碳排出的通气当量; RAP:右房压;CI:心指数;S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右心复杂的解剖结构影响评估RV功能的准确性
1'.2..1 EIF2AK4 1'.2..2. 其他 1'.3 药物和毒物所致 1'.4 相关性 1'.4..1 结缔组织病 1'.4..2 HIV感染 1"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2. 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2.1 收缩功能不全 2.2 舒张功能不全 2.3 瓣膜病 2.4 先天性/获得性左心流出道/流入道堵 塞和先天性心肌疾病 2.5 先天性/获得性肺静脉狭窄
肺动脉高压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与疾病进展
心功能I级
心功能 II and III
心功能IV
活动耐力无症状/代偿期
心排量
症状/失代偿期
加重期
Symptom Threshold
肺动脉压
肺血管阻力
CO=
PAP PVR
右心功能
Time
7
PAH
Hemodynamic Effects
RV/RA CO RVEDV
• 器械植入
• 起搏器 • ICD
• 缺血及梗死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诊断、风险分级及药物治疗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诊断、风险分级及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罕见但复杂的肺血管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右心室衰竭并最终死亡。
PAH是肺高压(PH)的一种类型,一般指各种因素引起的肺动脉血压过高。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展,PAH的五年生存率已上升到60%左右。
随着对PAH的病理学结果、疾病机制、血流动力学特征理解更深入,将PH分为5类。
其中PAH为第1类——毛细血管前PH[平均肺动脉压(mPAP) ≥25 mmHg和肺动脉楔压(PAWP) ≤15 mmHg]和肺血管阻力(PVR) >3Wood单位(表1)。
PAH包括特发性PAH(IPAH)、遗传性PAH(HPAH)、药物/毒素诱导的PAH和疾病继发的PAH四大亚型。
IPAH和APAH分别占所有PAH病例的46%和51%。
APAH中最常见的原发病包括结缔组织疾病、HIV感染、门静脉高压和先天性心脏病。
作为PAH评估的重要部分,PAH的功能分级(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FC)可预测患者死亡率,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FC是评估疾病影响的最常用工具(表2)。
PAH的发生机制许多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引起肺小动脉进行性狭窄,继而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最终导致PAH患者出现右心衰竭和死亡。
肺内皮细胞损伤会引起分子信号通路的失调,包括一氧化氮、内皮素和前列环素通路。
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生成的下调以及内皮素生成的上调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管扩张物质以及生长因子的失衡,有利于血管收缩和重塑。
继而发生以血管张力增加和血管壁增厚以及原位血栓形成为特征的肺血管病变,使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加(图1)。
图1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靶点PAH的筛查和诊断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83%)、疲乏(27%)、胸痛(20%)、晕厥或接近晕厥(17%)和咳嗽(14%)。
在疾病晚期时,症状与右心衰竭有关,包括心绞痛、劳力性晕厥、外周水肿和腹水。
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共67页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2022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解读(全文)
2022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解读(全文)2022年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重磅公布《2022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对2015年发表的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
以下对新版指南的部分修订部行介绍。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病理生理疾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与多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近年来,在PH 的诊断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的证据被纳入2022 ESC/ERS PH 指南的诊断和治疗中。
该工作组包括心脏病学专家和肺病学专家、胸外科医生、方法学家和患者,反映了在管理PH值患者和解释新证据方面的多学科投入。
指南部分更新内容包括:1.PH的新定义,包括修订了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的临界值和运动PH的定义。
2.PH的分类,包括肺血管舒张试验阳性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的重新定位,以及将第5类PH中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所致PH重新定位至第3类中。
第2大类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left heart diseases PH,PH-LHD)以及肺部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管理建议已经更新,包括肺部疾病患者严重PH的新的血流动力学定义。
在第4类PH中,引入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病(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disease,CTEPD)这一概念,认同在有或无PH的患者休息时存在灌注不足、组织的纤维化阻塞等类似症状。
3.细化了危险分层,扩展到包括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
初步药物治疗的建议已经简化,建立在修订的三层多参数风险模型上,以取代功能分类。
ESC2015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
ESC2015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ESC2015 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
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 。
2015ESC 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的主要亮点为:1. 该指南的一大亮点是提供了新的治疗流程,并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的分型方面进行了更新。
对儿科情况也进行了分类,并将肺血管抵抗纳入肺高血压诊断。
2. 指南基于近期研究证据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方案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肺移植治疗」。
3. 指南推荐从超声心动图判定开始诊断流程,继以常见的病因检查。
4. 新指南强调专家中心对肺高压管理的重要性,推荐用于确诊PAH 和CTEPH 的右心室导管检查,应在专家中心完成。
关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导管检查(RHC )的若干意见1. 建议使用RHC 确诊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I,C)2.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行RHC 治疗,毕竟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I,B)3. 建议根据RHC 结果判断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效果。
(IIa ,C)4. 对于先天性心脏分流,建议行RHC 检查,以协助确定治疗方案。
(I,C)5. 如果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疾病或者肺部疾病引起,而且考虑行器官移植治疗的话,建议行RHC 检查。
(I,C )6. 如果肺动脉楔压结果不满意,可以考虑行RHC 检查,以明确左心舒张末期压力。
(IIa ,C)7. 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和左心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建议行RHC 检查,以辅助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IIb,C )8. 建议使用RHC 确诊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2015年《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表 6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分层
预后决定因素 (1 年死亡率 )
低危 (<5%)
中危 (5%~10%)
右心功能障碍
治疗基础疾病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 描有无灌注缺损? 转诊到肺动脉高压中心
脉动脉高压诊治中心
是
否
考虑 CTEPH:行 CT 肺血管造 影 / 右心导管和肺动脉造影
右心导管术:mPAP ≥ 25 mmHg, PAWP ≤ 15 mmHg,PVR>3 WU
CTD 药物素物
HIV
是 PAH 特异性检查
3 肺部疾病和(或 )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4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其他肺动 脉堵塞性疾病
5 原因不明和(或 )多种因素所致的肺动 脉高压
包括的具体疾病 特发性;可遗传性(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 2α 激酶 4、其他 );药物和毒物所致;相关性(结缔组织病、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骨成型蛋白Ⅱ型受体、其他 );药物和毒物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图 1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策略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年 11 月 第 30 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
31
表 3 支持肺动脉高压诊断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心室 右心室与左心室
基底部直径比 值大于 1.0
室间隔反向运动 (左心室离心 指数大于 1.1)
30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年 11 月 第 30 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
表 2 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类
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
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刘锦铭【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恶性肺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血管持续收缩及重构,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同时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超声心动图是疑诊PH首选无创筛查方法,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PH的“金标准”.近10年,三大针对PH靶向治疗经典途径的药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前列环素类药物陆续上市,联合治疗策略也被临床医师认可,P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此外,第四大类慢性血栓栓塞性PH患者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或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部分患者甚至获得“治愈”.随着PH研究机制的进展,不同作用途径的靶向药物陆续上市,越来越多不同专业的医生投入到肺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研究工作中,推动PH领域的快速发展.【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疾病【作者】刘锦铭【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类常见肺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是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力升高,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
PH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包括毛细血管前性PH、毛细血管后性PH和混合性PH(肺动脉和肺静脉压力均升高)。
PH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25mmHg(1mmHg=0.133kPa)。
正常人mPAP为(14±3) mmHg,上限为20mmHg。
毛细血管前PH的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mPAP≥25mmHg,同时肺小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PAWP)≤15mmHg及肺血管阻力>3 Wood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C2015 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
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 25 mmHg。
2015ESC 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的主要亮点为:1.该指南的一大亮点是提供了新的治疗流程,并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的分型方面进行了更新。
对儿科情况也进行了分类,并将肺血管抵抗纳入肺高血压诊断。
2. 指南基于近期研究证据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方案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肺移植治疗」。
3. 指南推荐从超声心动图判定开始诊断流程,继以常见的病因检查。
4. 新指南强调专家中心对肺高压管理的重要性,推荐用于确诊PAH 和CTEPH 的右心室导管检查,应在专家中心完成。
关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导管检查(RHC)的若干意见1. 建议使用RHC 确诊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I,C)2.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行RHC 治疗,毕竟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I,B)3. 建议根据RHC 结果判断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效果。
(IIa,C)4. 对于先天性心脏分流,建议行RHC 检查,以协助确定治疗方案。
(I,C)5. 如果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疾病或者肺部疾病引起,而且考虑行器官移植治疗的话,建议行RHC 检查。
(I,C)6. 如果肺动脉楔压结果不满意,可以考虑行RHC 检查,以明确左心舒张末期压力。
(IIa,C)7. 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和左心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建议行RHC 检查,以辅助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IIb,C)8. 建议使用RHC 确诊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I,C)关于血管反应试验的相关建议1. 建议只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行血管反应试验。
(I,C)2. 对于药物引起的特发性肺动脉、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高压,建议行血管反应试验,以明确患者是否可以接受高剂量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
(I,C)3. 血管反应试验的阳性反应为:心输出量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平均肺动脉压至少下降10 mmHg,平均绝对值至少为40 mm Hg。
(I,C)4. 建议行血管反应试验时吸入一氧化氮气体。
(I,C)5. 建议行血管反应试验时静脉输注前列环素。
(I,C)6. 行血管反应试验时可以考虑使用腺苷。
(IIa,C)7. 行血管反应试验时可以考虑吸入伊洛前列素。
(IIb,C)8. 不建议在急性血管反应试验中使用口服或静脉输注CCB 类药物。
(III,C)9. 不建议为了检测患者是否可以安全使用高剂量CCB 类药物而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血管反应试验。
(III,C)关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策略的若干建议1. 建议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线的无创辅助诊断检查,以排查可疑肺动脉。
(I,C)2. 对于不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行通气/血流灌注或肺灌注扫描,以排查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I,C)3. 对可疑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建议行肺动脉增强CT 造影检查。
(I,C)4. 建议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常规检测生化、血液、免疫、HIV 和甲状腺功能,以排查特定的疾病。
(I,C)5. 建议行腹部超声筛查肝门静脉高压。
(I,C)6. 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建议初始检查中加入包括一氧化碳肺弥散量检查的肺功能检查。
(I,C)7. 可以考虑对所有肺动脉高压患者行高分辨率CT 检查。
(IIa,C)8. 对于可疑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考虑考虑肺动脉造影。
(IIa,C)9. 不建议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开胸检查或经胸腔镜肺活检。
(III,C)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评估1. 低危(1)一年死亡率评估<5%(2)少有右心室衰竭临床症状(3)无症状恶化(4)无晕厥(5)WHO 功能分级:I 级,II 级(6)6 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 MWD): >440 m(7)心肺运动试验:最大摄氧量>15 ml/min/kg (>65% pred.), 二氧化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36(8)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血浆水平:脑钠肽(BNP)<50 ng/l,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300 ng/ml(9)成像(超声心动图,CMR 成像):右心房面积(RA)<18 cm2,无心包积液(10)血液动力学:右心房压力(RAP)<8 mmHg2. 中危(1)一年死亡率评估5%–10%(2)少有右心室衰竭临床症状(3)症状恶化缓慢(4)偶发晕厥(5)WHO 功能分级:,III 级(6)6 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 MWD): 165–440 m(7)心肺运动试验:最大摄氧量11–15 ml/min/kg (35–65% pred.), 二氧化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36–44.9(8)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血浆水平:脑钠肽(BNP)50–300 ng/l,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300–1400 ng/l(9)成像(超声心动图,CMR 成像):右心房面积(RA)18–26 cm2,无或有少量心包积液(10)血液动力学:右心房压力(RAP)8–14 mmHg,心脏排血指数(CI)2.0–2.4 l/min/m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60–65%3. 高危(1)一年死亡率评估>10%(2)有右心室衰竭临床症状(3)症状恶化迅速(4)频发晕厥(5)WHO 功能分级:IV 级(6)6 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 MWD):<165 m(7)心肺运动试验:最大摄氧量<11 ml/min/kg (<35% pred.), 二氧化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 45(8)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血浆水平:脑钠肽(BNP)>300 ng/l,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1400 ng/l(9)成像(超声心动图,CMR 成像):右心房面积(RA)>26 cm2,有少量心包积液(10)血液动力学:右心房压力(RAP)>14 mmHg,心脏排血指数(CI)2.0 l/min/m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60%建议评估肺动脉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治疗的反应性1. 建议根据临床评估、运动测试、生化标志、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动力学的数据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严重程度。
(I,C)2. 建议每3-6 个月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定期进行后续评估。
(I,C)3. 建议使治疗反应良好的所有肺动脉高压患者达到或维持低危状态。
(I,C)4. 建议使治疗反应不够好的大部分肺动脉高压患者达到或维持中危状态。
(IIa,C)对肺动脉高压患者一般治疗的建议1. 避免怀孕。
(I,C)2. 免疫治疗流感和肺炎球菌的感染。
(I,C)3. 社会心理支持治疗。
(I,C)4.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
(IIa,B)5. 对于WHO 功能为III 级和IV 级以及动脉血氧分压<8 kPa (60 mmHg) 的患者进行In-flight O2。
(IIa,C)6. 建议对进行择期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而不是全身麻醉。
(IIa,C)7. 不建议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高强度运动。
(III,C)支持治疗1. 有右心衰和体液潴留的PAH 患者应进行利尿治疗。
(I,C)2. 当PAH 患者动脉血氧压力持续<8 kPa (60 mmHg) 时,应进行持续氧通气。
(I,C)3. 建议特发性PAH、遗传性PAH 和因应用多环芳烃导致的PAH 的患者采用口服抗凝药物。
(IIb,C)4. 不建议PAH 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 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除非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者左心衰。
(III,C)对急性血管反应试验反应强烈的患者建议采用钙通道阻滞剂治疗1. 对急性血管反应试验反应强烈的特发性PAH、遗传性PAH 和药物引起的PAH 患者建议采用高剂量钙通道阻滞剂治疗。
(I,C)2. 在采用高剂量钙通道阻滞剂治疗3-4 个月后,建议对特发性PAH、遗传性PAH 和药物引起的PAH 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再评估。
(I,C)3. 对于WHO 肺功能I 级或II 级的特发性PAH、遗传性PAH 和药物引起的PAH 患者并伴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善(或接近正常),建议持续应用高剂量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I,C)4. 对于WHO 肺功能III 级或IV 级或采用高剂量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后无血液动力学改善(或接近正常)的患者建议采用特定的PAH 治疗。
(I,C)5. 不建议舒张实验无反应的患者应用大剂量的CCB 类,除非有其他指征建议使用标准剂量(例如,雷诺氏综合征)。
(III,C)儿科肺动脉高压推荐1. 推荐应用肺动脉高压诊断运算法则诊断和定义儿科肺动脉高压患者特定病因组别。
(I,C)2. 推荐在儿科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制定肺动脉高压特异性治疗运算法则。
(I,C)3. 对于儿童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考虑联合治疗。
(IIa ,C)4. 应考虑儿科特定风险决定因素。
(IIa ,C)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管理推荐1. 推荐WHO 功能分级III 级且出现Eisenmenger 综合征的患者使用波生坦。
(I,B)2. 对于Eisenmenger 综合征患者,应考虑使用其它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E-5 和前列环素。
(IIa ,C)3. 对于存在肺动脉血栓或心衰体征的患者,在无明显咯血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口服抗凝药。
(IIa ,C)4. 若额外吸氧能持续性增加血氧饱和度并减轻症状,应考虑额外吸氧。
(IIa ,C)5. 若出现高黏血症症状,通常在血细胞容积>65% 时,应考虑使用等容液替换血液。
(IIa ,C)6. 对于血浆铁蛋白水平低的患者,可考虑补铁治疗。
(IIb ,C)7. Eisenmenger 综合征患者可考虑联合药物治疗。
(IIb ,C)8. 不推荐Eisenmenger 综合征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III,C)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若干建议1. 建议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原则应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相同。
(Ⅰ,C)2. 无症状的系统性硬化患者除了每年推荐使用超声心动图、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及生物标记物进行筛查,还推荐他们在这些筛查之后,进行静息超声心动图进行筛查测试。
(Ⅰ,C)3. 推荐所有疑似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右心导管插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