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孔子游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启发想象能仿照排比分句的表达方式仿写水的特点。
2.在默读、批注、交流中让学生沉浸在文字中,体会孔子论水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巧设话题,开展对话,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体会孔子论水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情谊。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多读几遍课文,画出深有感悟的句子,在旁边写写批注。
2. 搜集孔子的名言和与之相关的故事。
3. 想一想:孔子、颜回、子路分别是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孔子的脚步,来到了青青泗水河畔。
现在仍然清晰地印在你脑海中的是哪三幅画面?预设: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
2、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来到两千五百多年前那个温暖的春天。
配乐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课始,引导学生快速回顾上节课归纳的三幅画面后设置情境,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来到两千五百多年前那个温暖的春天。
配上音乐《寂静森林》在悦耳的鸟鸣、优美的乐曲中朗读泗水春景部分,为后面深入与文本对话,学习重点段落“孔子论水”做了铺垫。
】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学习“孔子论水”
1.泗水河畔的美景让我们心旷神怡!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
他凝望着欢快活泼的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3—9自然段,你觉得哪一个自然段最能表达出孔子对水的情谊?
2.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学生说(板书:真君子)
(2)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君子”呢?(品德高尚的人)
(3)孔子为什么要说水是真君子呢?再次默读这一自然段,根据你的理解找出相关词语。
(4)学生自读课文(5)师生交流(板书: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水被称为真君子是因为……(回顾板书)
3.水的这些品行和孔子论水这段话,一定让你想到了很多成语、名言、古诗以及我们学过的课文等等等等,或者你有自己的颇多感悟……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段话,在书上圈圈点点,做些批注,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
阅读教学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水的四大品性,给足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写写批注,让他们与文本的对话由浅入深。
】
同学们,我看你们都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文字。
把你的读书收获拿出来先和大家交流交流,好吗?
4、(全班交流)
这一切生灵包括我包括你,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
引说:如果没有水的话——那么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激来读这句话啊!。
生:(读)——
-师:这种感激是游子对慈母的感激,落叶对大地的感激。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齐读——
这有德行的水啊,它应该就是——真君子。
(2)第二句谁里谈?(“有情义”)(多媒体: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
(生谈体会)
师:什么时候是方的?什么时候是长的?也就是说:该方的时候,她就——方。
该长的时候,她就——长。
该圆的时候——她就圆!它总能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
这就是水的善解人意、和顺温柔。
难怪孔子说它——有情义。
谁来读出水的这种情义?
老师听出了一点情义,如果再温柔点,和顺温柔,谁再来读?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一个词“柔情似水”,所有女生一起柔柔地读。
这有情义的水啊,它理所当然是——真君子。
(3)水有柔情万丈的一面,也有锐不可当的一面。
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志向”)(多媒体: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
(生谈体会:我想到了成语:滴水穿石)
师:你从哪些字眼儿上体会到水的这种坚持不懈的志向?(穿、凿)一穿一凿把水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刻画得淋漓尽致。
谁能把水的穿、凿的特点放入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有道是“人无志则不立”,孔子也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水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奔向广阔无垠的大海!那烟波浩淼的大海是多么让人魂牵梦荦、心驰神往啊!读到这儿,我们眼前仿佛出现这一幅幅这样的画面:(配图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水从源头出发。
流过峡谷,它——生:穿岩凿壁
师:形成涓涓细流。
流到悬崖,它——生:穿岩凿壁
师:形成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它——生:穿岩凿壁
师:流经高原,最后汇成那滔滔的大江大河,奔向日思夜想的海洋!你看,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这就是流水的志向!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水的志向!
这有志向的水啊,它当然就是——真君子。
(4)最后一句话谁来谈?(多媒体出示: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生谈体会
师:水能万物本来面貌,让万物更洁净、更美丽。
水就是这样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谁来轻轻地读?
这善施教化的水啊,它当之无愧是——真君子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交流,让他们在和谐自由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中,无拘无束,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分析彼此的得失,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从而实现个体超越,走向成功。
】
5、水仅仅只有这四点美德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让我们也来静静地观水,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先讨论讨论,再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句,把它补充完整,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水还有哪些其他品性呢?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同桌讨论再选择一条写下来。
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更深入地对话,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得以沟通。
文本在孩子的内心成为鲜活的画面,生成的内容更为精彩,空间更为广阔,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迸射出无尽的活力。
】
【设计意图:课堂中合作学习要把握准确的时机,合作往往是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的。
在需要合作讨论的有难度的问题前可有梯度地设置让学生独立探究的简单的小问题,这样较有针对性,效率也大大提高。
此处仿写水的其他特点有一定难度,我先引导学生独立看图想象水还有哪些其他品性,然后让他们同桌根据提示先讨论讨论,再自己独立完成其中一句。
这样有合作有独立探究,学生学得更加扎实有效。
】
7、同学们学到这,我们能再来看看这段孔子论水的话,你觉得孔子仅仅是在赞美水吗?
预设:生:孔子要他的弟子们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生:孔子还在表白自己的志愿。
师:是啊这段话中除了有孔子对水的“赞叹”,还有自己的表白,更有对弟子们的希望和期待,嘱托和叮咛!这段短短的话中,包含着多少内容!难怪孔子说得——
生:“意味深长”师:谁来意味深长地读?(指读、齐读)
●学习“师生论志”
1. 孔子论水,意在启迪弟子们要做像水一样的君子。
弟子们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请从课文的第三部分找一找)(出示子路和颜回论志的话)
2、指名读子路和颜回的话。
3、联系孔子论水的一段话,说说从颜回和子路的志向中,你感悟到什么?
(子路乐善好施,有如水的哺育众生,有情有义,颜回希望成为不好表功的人,他的谦虚沉稳,正如水的和顺温柔。
)
过渡:孔子教育弟子要做真君子,那么孔子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第三板块:深化人物,拓展延伸
1、同学们,有一本书,叫做《论语》,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
书中是这样记录师生言志这部分的,自己读读,读不懂的地方结合注释,想一想。
(出示)(1)学生读(2)你们读懂了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吗”?
这就是孔子的仁爱思想,他心怀天下,心系百姓。
据史书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课文学到现在,孔子在你的眼中是个怎样的老师,怎样的人呢?
【设计意图:对话追求多样性,这个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更深入地多角度来感悟本文中孔子的形象,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
】
2、中国古代有一位很有名的史学家叫司马迁,他曾经这样评价过孔子,出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他认为孔子的德行高不可攀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
鲁迅先生也说过:“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都有孔子的影子。
”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他们发表了一份《巴黎宣言》,其中有一句是——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读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对话要实现生活世界与书本知识的融通,将书本知识的意义与生命成长的意义紧密结合起来,此处设计拓展到课外,相信学生课后对于《论语》对于孔子会更加关注,并真正用心去学习传承他的智慧!】
难怪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让我们把这八个字工工整整写在孔子头像上方。
最后让我们再次重温孔子那闪烁着人生智慧的经典名言,结束我们今天的穿越时空之旅吧。
23.孔子游春
有德行
水有情义真君子
有志向
善施教化
教学反思:
用对话赢得课堂的精彩
本文教学中我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多种手段,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在“对话”中理解文本、体验情感、交流思想,让课堂更加鲜活、精彩。
一、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语文教材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富有生命的载体。
打开课本,就是激活一个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如何品味语言,感悟形象呢?首先,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课始,我娓娓道来: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来到两千五百多年前那个温暖的春天。
配乐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家园,在那样特定的时空中与课文里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经验等。
课中我把第八自然段确定为教学的重点,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孔子论水一段,抓关键词语引导深入理解水的四点品性,看图想象水的其他品性,然后提问:同学们学到这,我们能再来看看这段孔子论水的话,你觉得孔子仅仅是在赞美水吗?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孔子是在教育弟子也在表白自己的志向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一段。
接着学习师生言志一部分,并拓展人们对孔子的评价,此时让学生再谈谈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人,怎样的老师?在这一系类由浅入深的对话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体现出个性化的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深刻地感悟了孔子的形象,整个课堂也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
二、启发想象,迸射活力
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多彩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多维的,有着惊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因此,语文课堂也应是丰富的。
教师应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阅读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引领学生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那么他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定是富有灵性的对话,语文课堂也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本文我设计了如下想象的环节:
生1:水受到阻拦,或慢或转,它好像知道谦和礼让。
生2:水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
生3:水能容纳无数溪流,它好像心胸宽广。
生4:水满则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乐,不贪得无厌。
三、巧设话题,交流互动
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能得到两种思想。
”对话教学就是提倡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强调让学生在互相交往中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
本文中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是教学的重点,在此处巧设话题必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体悟文本的蕴蓄,引起学生整体性阅读,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对话。
师:第八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是围绕“水是真君子”来写的。
师: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再次默读这一自然段,根据你的理解找出相关词语。
生: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是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师:水的这些品行和孔子论水这段话,一定让你想到了很多成语、名言、古诗以及我们学过的课文等等等等,或者你有自己的颇多感悟……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段话,在书上圈圈点点,做些批注,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生1:水默默无闻,它无私地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一切生灵,真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生2::水在长江里是长的,在方塘里是方的,它不断改变自己的形状适应周围事物,多么善解人意、和顺温柔,所以说它有情义。
生3:水的志向是流向大海,为此,它穿山岩,凿石壁,可见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它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朝着理想奔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生4:水能把一切脏的东西洗得干干净净,好象我们的老师洗去我们心灵上的污垢。
“孔子论水”一段是这篇课文的精华所在,是学生理解全文的重点。
因此,在学生疑惑的地方、在课文的重点处让他们动脑思考,讨论交流,巧妙地启发了学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博大,从而深刻地领悟了文本的内涵。
这样的交流互动环节让学生收获的是沉甸甸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1.引导学生静思默想探讨水的四大品性,交流时,因为想着试上时后面环节没有来得及完成,加上自己没进入状态,所以有些仓促,感觉没有让学生交流得特别充分。
2.仿写水的其他特性,虽然磨课时陆教导提醒我最好让学生自己先探究发现此处是先写水的形态再写水的品质,与文本对话习得写法,然后再让学生仿写。
上课时候还是忘记了这一环节,虽然先引导看图再出示提示,一步步有梯度地引导学生仿写。
学生交流时发言也很积极,但是课后还是发现个别的后进生写的不太好。
3.引导学生一步步感悟孔子形象,是否让他们同桌稍稍讨论下,再交流会更充分。
1.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切入角度独特
陆教导执教的《夜晚的实验》,设计巧妙,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切入角度独特,重点引导学生找到斯帕拉捷在实验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部分,在师生交流中体会写进这部分内容的好处。
并结合习作四《记一次实验》,引导学生修改事先写好的《樟脑逗蚂蚁》的习作,运用不同的句式,加上实验者的思考、感受,把文章写得更具体生动,真正将“读写结合”落实得扎实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巧设话题,激发对话欲望
一些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深刻体会。
当学生找出并通过朗读斯帕拉捷实验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体会了他惊讶——奇怪——疑惑——惊喜的心理变化过程后,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发现,实验者的这些思考、感受如果去掉,课文也读得通,实验过程也很完整,为何要还要写斯帕拉捷一次次的思考和感受?”此处巧设话题,如同剥笋,由表及里,带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逐层深入,很能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讨论交流,此处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了文本,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让听课的不禁老师啧啧赞叹。
一点小小的建议:最后环节让学生修改习作《樟脑逗蚂蚁》,运用不同的句式加上实验者的思考和感受,老师提示的基本是仿照文中斯帕拉捷的想法来写,但是斯帕拉捷是成人是科学家,而所给习作的作者是小学生,所以孩子的心理与成人还是有区别的,他们的想法更加天真,更加充满童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