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从中医分型辨治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
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
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
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
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
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
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
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
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
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
 页首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
中医如何治疗低血压
中医如何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低血压多用“升提补气”法为主,补血、补阳和补阴为辅,常用的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八珍汤等。
低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眩晕”“心悸”“虚劳”等病范畴。
气血亏虚证为本病的核心证候,可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法,兼顾原发病、诱发病因、体质等因素,予养阴益气、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可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2)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炙甘草、当归身。
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利,崩漏等;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3)生脉散:麦门冬、五味子、人参。
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治疗①温热暑热耗气伤津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4)八珍汤: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气血双补。
以上方药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
中医治疗低血压多用“升提补气”法为主,补血、补阳和补阴为辅,常用的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八珍汤等。
低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眩晕”“心悸”“虚劳”等病范畴。
气血亏虚证为本病的核心证候,可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法,兼顾原发病、诱发病因、体质等因素,予养阴益气、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可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中医治疗低血压
中医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低血压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6日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文欧阳军(副主任药师)临床上,成年人的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则被视为低血压。
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将低血压分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类型。
辨证治疗气虚阳虚气虚可见面色恍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
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
方可选独参汤加减:人参、莲子各3克,冰糖50克,隔水炖熟,吃莲肉喝汤。
如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方可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方可选保元汤、真武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人参6克(嚼服)、黄精30克、枸杞15克、肉桂3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
气阴两虚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
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
常用生脉饮,炙甘草汤加减:黄芪25克、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8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
伴有炎症、火气大、口苦、烦躁、失眠,属实症,非气阴两虚者,不宜服用此方。
肾阴肾阳两虚,常伴有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酸、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
方用五子衍宗汤、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阳膏等。
按说明书或遵医嘱,可相应辅以中成药:如属气血双亏,可用八珍养心丸、十全大补丹、人参养荣散;如属气虚痰厥头痛,可用半夏天麻丸;如属脾阳虚痰饮作眩,可用苓桂术甘丸,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或生脉散,也可用归脾丸、人参养荣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饮食指导低血压患者应讲究合理搭配膳食,荤素兼食,以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
常食一些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作用的莲子、桂圆、大枣、桑葚等食物,对提高血压和机体健康水平有益;伴有贫血症的患者,宜适量多食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豆类、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以有利于纠正贫血,增加心排血量,提升血压。
中医对老年人血压低的解释
中医对老年人血压低的解释
【实用版】
目录
1.老年人血压低的定义和常见原因
2.中医对血压低的认识和分类
3.中医治疗血压低的方法
4.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及建议
正文
老年人血压低是指收缩压小于90mmHg和/或舒张压小于60mmHg。
中医认为,血压低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个体因素、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血管硬化程度会逐渐加重,导致调度血流量的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血压偏低。
此外,一些病理情况如急性心梗、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也会导致血压低。
中医将血压低归于“虚劳”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有气血两虚、阳虚、阴虚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气血两虚的患者,中医建议补气养血,可以使用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材;对于阳虚的患者,中医则主张温阳补气,常用的药材有肉桂、附子、干姜等;对于阴虚的患者,中医则侧重于滋阴降火,可以选用麦冬、枸杞、石斛等药材。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强调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调节血压,因此建议老年人保持荤素搭配,不要偏食。
此外,老年人应该适当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应注意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总之,中医对老年人血压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有独特的见解。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以达到较
好的疗效。
中医对血压低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血压低,又称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成年人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
血压低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晕厥。
中医认为血压低与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血压低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气血不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若气血不足,则不能充养全身,导致血压偏低。
2. 脾肾亏虚: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脾肾亏虚则水液代谢失常,导致血压偏低。
3. 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导致血压偏低。
4. 湿邪内阻:湿邪困阻脾胃,影响水液代谢,导致血压偏低。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调整饮食(1)饮食宜清淡:低血压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3)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调节血压。
2. 中药治疗(1)气血不足型治法:益气养血,调和阴阳。
方剂:八珍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阿胶、枸杞子。
(2)脾肾亏虚型治法:健脾益肾,温阳益气。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当归、阿胶。
(3)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阿胶、枸杞子。
(4)湿邪内阻型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减。
药物组成:黄芩、黄连、栀子、泽泻、白术、茯苓、甘草。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当归、阿胶。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太冲等穴位,施以补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mm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mm汞柱),65岁以上的人收缩压低于13.33千帕(100mm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mm汞柱)。
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
无自觉症状的原发性低血压可不予治疗。
如果有晕跃等症状,可给予高钠饮食和药物治疗,症状性低血压应针对原发病因积极治疗。
低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
其病是因气虚阳弱,心脉搏动无力。
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
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所致。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1.气虚型剿:证见头晕眼花,身倦疲劳,气短乏力,食后腹胀,四肢无力,舌质嫩,脉弱。
2.阳虚型:证见经常头晕,喜热怕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沉。
3.气阴两虚型:证见心悸心慌,头晕头昏,气短,易疲劳,自汗,便于,舌质嫩红,脉细。
一、可选用的西药1.麻黄碱:每次25mg,一日3—4次,口服。
2.泼尼松:每次10mg,一日2—3次,口服。
3.地塞米松:每次0.75mg,一日2—3次,口服。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1.气虚型:(1)补中益气丸: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丸每次8丸,水丸剂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汤、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2)补气升提片: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年老、年幼、体弱者酌减。
(3)六君子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黄氏健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阳虚型:(1)参茸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济生肾气丸: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g,均为一日2—3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3)右归丸:每次1丸,一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3.气阴两虚型:(1)黄芪生脉饮:每次1以,一日2—3次口服。
(2)益心复脉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病因症状一般认为上肢血压低于12/8kPa(90/60毫米汞柱)者为低血压。
中医对低血压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对低血压的辨证论治方法中医看低血压,那可真是有一套独特的办法!咱就说,低血压让人头晕眼花没力气,多难受啊!中医咋辨证论治呢?首先得辨清是啥证型。
要是气血不足型,那脸色苍白、头晕乏力,就像花儿没了养分一样。
得补气血呀!用些当归、黄芪之类的药材,把气血养起来。
那阳气虚衰型呢?怕冷、四肢不温,就跟没了太阳的冬天似的。
得温阳补气,比如用附子、人参。
还有气阴两虚型,既没力气又口干舌燥,就像沙漠里缺水的小树苗。
得益气养阴,用麦冬、西洋参啥的。
中医治疗低血压安全不?那必须安全呀!这些药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只要用对了,没啥副作用。
而且中医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调理,就像量身定制衣服一样,多贴心!稳定性也不错,慢慢把身体底子打好,血压就不会忽高忽低啦。
那中医治低血压啥场景能用呢?哎呀,平时容易疲劳、头晕的人都可以试试呀!特别是那些不喜欢吃西药的人。
中医的优势可多了,不仅能治低血压,还能整体调理身体,让你气色好、精神棒。
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大姐,以前低血压,整天没精神。
后来找了个老中医,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嘿,现在精神多了,头晕的毛病也没了。
这效果,杠杠的!
中医治疗低血压真的很不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你的身体棒棒哒!。
低血压中医辨证
低血压中医辨证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多数中老年人认为人老了易患高血压,实际上低血压在中老年人中同样多见,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相关资料表明:部分中老年人患低血压更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国外的研究显示在中老年人中,低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群相比死亡率增高。
可见,低血压是不容忽视的。
中医认为,低血压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引起的。
因此,主要治疗方法是温补通阳,辅之以补脾健运。
中老年人低血压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体位性低血压。
引起中老年人低血压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病后身体虚弱、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卧床引起营养不良以及平素体质瘦弱、家族遗传等。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低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中气下陷表现:为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仆倒,神疲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宜补脾益气升提。
气阴两虚表现: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仆倒,精神萎靡,口干咽燥,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纳差,舌红少苔,脉细弱。
宜补气养血,滋阴润燥。
肾阴不足表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悸健忘,五心烦热,眠差盗汗,舌红苔少,脉细弦。
宜益肾补阴。
心肾阳虚表现:眩晕,心悸或心胸憋闷,自汗,神倦嗜卧,腰背酸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或有阳痿遗精,舌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或沉迟。
宜温补心肾。
湿困中焦表现:头目不清,胸闷纳呆,食欲不振,口干口黏,大便不畅或伴有恶臭,舌淡红,苔厚腻或黄,脉濡缓。
宜温化水湿,和胃畅中。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调养。
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头晕、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症状,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中医分型调治低血压的食疗经验秘方
中医分型调治低血压的食疗经验秘方中医无低血压这个病名。
但从低血压的表现来看,类似中医的虚劳、眩晕等范畴。
低血压最常见于女性,如在月经期间失血过多,血容量不足时即可出现低血压。
还有一些女性在减肥期间吃得很少,营养不良加上超负荷工作、脑力劳动过度等也可能出现低血压。
来看看中医分型调治低血压的食疗经验秘方。
*低血压中医可分两型食疗调治:一、心脾两虚型: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原发性低血压,有家族史,体质较弱,多见于女性。
先天不足,后天又劳心太过、思虑无穷,都可伤及心脾,耗伤气血。
心气不足,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减弱,则可出现低血压;而脾虚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样可出现营养不足性低血压。
所以,在注意休息、防止过劳的同时,饮食调养也非常关键。
可多吃桂圆、山药、莲子、核桃、红枣,少吃冬瓜、西瓜、梨、红小豆、山楂等。
桂圆莲子红枣粥:桂圆肉、红枣各10 个,莲子20克,粳米150克。
将桂圆、红枣、莲子、粳米洗净加水,同煮至熟烂,放温即可食用,每晚服1次,可以常服食。
功效:桂圆健脾益气,莲子养心益气,红枣健脾补血,粳米和胃。
合为健脾补血、养心益气,适用于心脾两虚型低血压。
二、气血不足型:多为各种后大原因造成。
主要表现为经常头晕、眼前发黑、乏力、气短,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时症状加重。
多见于职业女性,此类人群大多工作压力大,加班加点是常事,而为了保持身材又经常节食。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的气血生化之源,而节食会造成营养之源匮乏,日久则出现气血不足、气血两虚而致的低血压。
所以,不要为厂身材而损害健康,饮食上要多吃桂圆、山药、红枣、核桃等,少吃辛辣、不易消化的肥肉、油炸食物、年糕等。
这样,既保证了足量营养物质的摄人,又可防止身体发胖。
低血压的治疗与调养
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
方药:养心汤合肾气丸加减。党参、当归、远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肉桂9克,干地黄12克。
加减: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各10克;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车前子各15克;唇绀,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参30克,红花6克。
肾精不足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
加减: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
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
方1 参草汤
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水煎4小时,顿服。补气生压,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
方2 参芪陈皮汤
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对体位性低血压有效。
方3 半夏钩藤汤
法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可以治疗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肾精不足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
加减: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
通常认为,血压若长期保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低血压中医案例
低血压中医案例低血压是指人体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改善症状。
下面将列举10个低血压中医案例,供大家参考。
1. 案例一:女性患者,23岁,低血压多年。
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心悸,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案例二:男性患者,42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采用养心气汤配合健脾和胃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3. 案例三:女性患者,35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补充营养。
采用补脾益气汤配合补益营养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案例四:男性患者,50岁,低血压伴有乏力、出冷汗,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治疗方案为滋补肝肾,调理气血。
采用六味地黄丸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5. 案例五:女性患者,30岁,低血压多年,经常感到头晕、乏力。
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激活身体机能。
采用四物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6. 案例六:男性患者,45岁,低血压伴有心悸、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心肾不交,治疗方案为滋补心肾,调理气血。
采用补心肾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7. 案例七:女性患者,28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8. 案例八:男性患者,38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中医对血压低的解释
中医对血压低的解释【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医对血压低的认识1.气血阴阳不足2.病证分类a.气虚b.气血两虚c.肾阳虚d.阴阳两虚三、中医治疗血压低的方法四、总结正文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血压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中医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对血压低进行解释,并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对血压低的认识1.气血阴阳不足中医认为,血压低的发病机理是因为患者气血阴阳不足。
气血阴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气血阴阳不足,就会导致血液生成减少或不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从而出现血压低的表现。
2.病证分类中医将血压低分为不同的病证,包括气虚、气血两虚、肾阳虚和阴阳两虚。
a.气虚:除了血压低外,还可能表现为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少气懒言和胸闷气短等症状。
b.气血两虚: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和手足发麻等症状。
c.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冰凉、尿频和阳痿早泄等症状。
d.阴阳两虚:患者可能有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和尿少等症状。
三、中医治疗血压低的方法中医治疗血压低的关键在于疏通经络,达到气、血、水、营四种物质的顺利通过,从而恢复正常的高压和低压功能,使脏腑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中医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拔罐和按摩等。
中药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例如,气虚型血压低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气血两虚型可以使用八珍汤,肾阳虚型可以使用右归丸,阴阳两虚型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等。
针灸治疗可以选择针刺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调和气血,促进血压的回升。
拔罐和按摩治疗可以通过对局部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压低的状况。
四、总结中医对血压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通过中医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改善血压低的状况。
中医辨证施治低血压
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
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
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但应根据症状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
中医分型:气血亏虚: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面色苍白等症。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乌鸡白凤丸牛肉黄鳝黑芝麻黑豆大枣三阴交关元太溪血海气阴两虚: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治法:益气滋阴,宁心安神。
生脉饮:人参10克,麦冬8克,五味子5克肝肾不足:头晕目眩、咽干舌燥、腰酸盗汗、关节痛、脱发、乏力、失眠、耳鸣治法:补肾柔肝,滋阴降火。
五子衍宗丸桑椹、葡萄、樱桃、乌骨鸡、猪肉、猪肝、鹌鹑、鹌鹑蛋、兔肉、青蛙、鸭肉、鸽肉、心肾阳虚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天王补心丸+右归丸肾精不足:早衰,脱发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呆钝,健忘,舌瘦,脉细无力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六味地黄丸、河车大造丸按摩食疗治低血压按摩法:1. 用大拇指用力按压两只手掌心的“心包区”3~5分钟,每日1~3次;2. 晨起后,取橡皮筋2根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第1个关节处各绕几圈,1分钟后取下,每日1~3次;3. 用拇指按压双手上的“神门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小指侧)、“大陵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面中央),各5分钟,每天3次。
【注意事项】1. 增加营养。
多食一些温补脾肾的食物,如狗肉、羊肉、公鸡肉、鸭肉、黄鳝、蚌肉、黑芝麻、大枣、扁豆、桂圆、莲子、辣椒、韭菜等。
2. 适当多吃食盐。
可提高血压,改善头昏、困倦无力的症状,但食盐摄入量也不可太高(一般来说,以不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
3. 常吃生姜。
生姜含有挥发油,能促消化,健胃,升高血压。
低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低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医学上把成人连续3次测量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称低血压。
临床上,有症状的低血压常出现头晕目眩、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失眠烦躁、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体位性眼前黑矇甚则倾倒等症状,中医按“眩晕”、“虚劳”等范畴施治,有独特优势。
中医辩证低血压中气下陷症见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眼曚仆倒,神疲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补脾益气,升阳举陷。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枳壳10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山药15克,桔梗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补中益气丸等。
气阴两虚症见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眼曚仆倒,精神萎靡,口干咽燥,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纳差,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宜补气养血,滋阴润燥。
方选归脾汤合生脉散加减: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神15克,远志10克,酸枣仁2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2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归脾丸、生脉饮口服液等。
肾阴不足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悸健忘,五心烦热,眠差盗汗,舌红苔少,脉细弦。
治宜益肾补阴。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5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龟板15克,枸杞15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知母10克;成药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心肾阳虚症见眩晕,心悸或心胸憋闷,自汗,神倦嗜卧,腰背酸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或有阳痿遗精,舌淡或淡胖有齿痕或紫暗,苔白,脉细弱或沉迟。
治宜温补心肾,振奋阳气。
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干地黄15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黄芪20克,牡丹皮10克;成药有金匮肾气丸等。
湿困中焦症见头矇不清,胸闷纳呆,食欲不振,口干口黏,大便不畅或伴有恶臭,舌淡红,苔厚腻或黄,脉濡缓。
低压高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低压高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低血压,主要归为“头痛”“头晕”的中医的范畴,多属于肝阳上亢(肝阳偏旺,引起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痰湿中阻(痰湿邪气停留于脾胃)等,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等。
1.肝阳上亢:症见头晕头疼,口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
治法平肝潜阳(抑制肝内上升太过的阳气)。
可选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中阻:症见头晕头疼,头重如裹,困倦乏力,肢体沉重等。
治法祛痰降浊。
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阻窍:症见头疼经久不愈,固定不移,头晕阵作,偏身麻木,时有心前区疼,口唇发绀。
治法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
可选通窍活血汤加减。
4.肝肾阴虚:症见五心烦热(两手心和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的感觉)等。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可选杞菊地黄丸加减。
5.肾阳虚衰(肾脏的阳气亏虚):症见头晕眼花,形寒(身体寒冷)肢冷,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气短,遗精阳痿,夜尿频多等。
治法温补肾阳。
可选济生肾气丸加减。
如需中药治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规范治疗,请勿自行用药。
更新时间:2022-04-21。
中医辨治低血压及名家临床验方汇集
中医辨治低血压及名家临床验方汇集对低血压的认识低血压和高血压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很多人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治疗经验也比较多,相对谈低血压治疗的文章倒不多。
实际上低血压患者也相当多,在这方面,我这些年遇到的也不少。
在治疗上也是先走了一段弯路,后来慢慢才摸索出一些经验,现在谈一谈。
低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全身无力,收缩压常低于 90mmHg,舒张压常低于60mmHg。
从中医角度来看,常是气虚、阳虚、或气血两虚。
早年在治疗低血压时,常首选补中益气汤,气血两虚选归脾汤,按理说应该是正确的,但临床疗效不佳,病人服了一段时间,血压仍然上不来,仅乏力心悸症状有所改观。
对此,思索了很长时间,不得其解。
后来,在温习《伤寒论》的过程中,看到甘草干姜汤、四逆汤、理中汤时,突然醒悟,应从阳气虚衰、中气不足入手,不能仅局限于气虚,应大力温阳,温通血脉。
于是,在以后的临床上,再遇到低血压患者,就将上述三方合并,组成以附子理中丸为主的方剂进行治疗,很快就收到了明显的疗效,患者在服三五剂药后血压就开始上升,头晕乏力、怔忡等症状随之消失。
临床上,一些患者除了血压低,还伴有西医所称的贫血,即中医的血虚证候,这时,我往往加入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效果就更全面了。
用这个方子治疗低血压,虽说升压快,但有时药一停,个别患者易反复,针对这个情况,我又参考了有关资料,加入了大量枳实、五味子等药,组成新的升压方子:生黄芪30g,当归15g,枳实60g,附子15g,干姜15g,甘草10g,五味子10g(辽宁名医彭静山曾用枸杞子、五味子两药泡水喝治低血压)。
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且稳定,基本上解决了低血压的问题。
方解:当归补血汤补气养血,四逆汤回阳救逆,治四肢冰凉(低血压妇女常见)。
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29条,主治虚人外感误用桂枝汤发汗,致使阴阳两虚而见厥逆、足挛急、烦躁不安等危症。
先用甘草干姜汤温中以复其阳,阳复则厥回足温,再用酸甘化阴养血的芍药甘草汤,阴血得养,则足挛急自伸。
低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低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低血压是指成年人收缩压小于90mmHg,舒张压小于60mm Hg。
老年人曲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故其收缩压小于或等于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了。
由于有效循环血量绝对或相对的减少导致血压降低,引起全身供血不足,尤其是脑部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乏力、记忆力差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晕厥。
1 诊断要点1.1 症状成年人肱动脉压≤90/60mmHg,65岁以上老人≤100/60mmHg。
原发性低血压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被发现。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健忘乏力,耳鸣,畏寒,脉细弱,甚至晕厥,大小便失禁等。
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由坐位、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长时间站立后可出现上述症状,恢复原来体位或平卧后症状可以改善,直立时血压常比平卧位下降30/20.25mmHg。
症状性低血压除血压偏低和头晕眼花等症状外,还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1.2 体征在静息状态下测量3次不同时间右上肢肱动脉血压,收缩压≤90mm Hg和(或)舒张压≤60mmHg;直立性低血压时,立位时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或立位血压与卧位血压相比,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
突然直立时,每分钟心率增加超过30%。
2 辨证论治2.1 辨证要点2.1.1 辨阴阳低血压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阳虚者,阴寒内盛,卫外不固,清阳不升,中焦气机不畅,多见头晕眼花、胸闷心悸、面色无华、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少自汗、便溏或五更泄泻,舌胖苔薄,脉沉无力;阴虚者,虚阳上亢,可见眩晕眼花、神疲健忘、口干尿少、乏力、五心烦热、便秘、遗精盗汗、舌瘦偏红少苔、脉细弱。
2.1.2 辨脏腑本病以心、脾、肾三脏阴阳亏虚为主,常夹杂互见,主要辨别虚者以何脏为主。
如心气虚则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脉细弱;脾阳虚则见纳少腹胀,消瘦乏力,便溏及中气下陷之症,舌淡苔薄白,脉沉缓;肾阴阳亏虚常见眩晕眼花,腰膝酸软,畏寒或口干,神疲健忘,遗精盗汗,耳鸣,舌瘦偏红,脉沉细。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低血压?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一、治疗要点治疗以补虚为首要法则。
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气虚者益气,血虚者养血。
对多个脏腑虚亏,阴阳气血不足,病机比较复杂者,应将养阴、补阳及补元气养精血等法配合运用。
此外,本病常虚中夹实,寒热错杂,痰瘀互结,在具体治疗时,当权衡标本,分清轻重缓急,选用攻补兼施、寒温并用等法。
二、常用中成药及验方常用中成药1、生脉饮口服液: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一般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
适用于虚者。
2、金匮肾气丸:由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桂枝,淡附子组成,功能温肾益气。
适用于肾阳虚者,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验方1、甘草五味茯苓汤:甘草6-12g,五味子20-12g,茯苓15g。
水煎日1剂。
益气升压。
2、桂枝加桂甘草汤:桂枝10g,肉桂10g,甘草10g。
泡水代茶饮,日1剂。
温阳益气升压。
随症加减,寐差加夜交藤30-60g,舌红少津加麦冬、五味子,血压低甚加红参、附片。
3、党参黄精甘草汤:黄精30g,党参30g,甘草10g。
水煎日1剂。
益气升压。
三、其他疗法针灸疗法1、体针:针刺足三里、内关、素s穴,用补法。
灸百会、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
2、耳针:常用穴有皮质下、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心、肾、脾。
每取穴1-3对,用皮肤针针刺或穴位埋针或王不留行子胶布固定在穴位上。
3、穴位注射:取当归液lml,在双侧内关穴进针,深度0.88-lcm,每侧0.5ml,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入药液,日1次。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血压从中医分型辨治
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2-06-18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 98
低血压(hypotension)是以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称之为低血压。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低血压与继
发性低血压。
㈠气血亏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失眠,头痛。
2.辨证要点因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萎黄,或自汗,或倦怠乏力,或心悸,或女子
月经量少,或性功能减退。
【治则与选方】补益气血,滋荣头目;可选用八珍汤与桂枝汤合方。
㈡气虚阴亏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失眠,头痛。
2.辨证要点咽干口燥,舌质红,少苔,或苔薄,脉细数或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潮红,或自汗,或盗汗,或五心烦热,或心悸,
或女子月经量少,或性功能减退。
【治则与选方】益气养阴,醒利头目;可选用麦门冬汤与增液汤合方。
㈢心脾阳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失眠,头痛。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脘腹不舒,或肢体麻木,或食少便溏,
或心悸,或失眠,或健忘。
【治则与选方】健脾养心,温补阳气;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茯苓四逆
汤合方。
㈣宗气亏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心悸,呼吸困难。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咳嗽,或气喘,或记忆力减退,或失
眠,或语言不利,或怔忡。
【治则与选方】滋养心肺,调补宗气;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黄芪桂枝
五物汤合方。
㈤心肝血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失眠,梦多险恶。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心悸,或头痛,或指甲凹陷,或心烦急躁,或倦怠
乏力,或肢体麻木,或肌肉颤动,或站立不稳。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血,养心荣肝;可选用当归芍药散与酸枣仁汤
合方。
【㈥心肾阳亏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耳鸣,健忘。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胖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失眠多梦,或心悸,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腰酸腿软,或男子阳痿,或女子月经稀少,或肌肉颤动,或站立不稳。
【治则与选方】温补阳气,交通心肾;可选用右归丸与桂枝甘草龙骨
牡蛎汤合方。
㈦心肾阴亏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耳鸣,健忘。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失眠多梦,或心悸,或五心烦热,或盗汗,或腰酸
腿软,或男子遗精,或女子闭经,或声音嘶哑。
【治则与选方】滋补心肾,养心安神;可选用天王补心丹。
㈧心肾阴阳俱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耳鸣,健忘。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或畏寒怕冷,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沉弱,
或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失眠多梦,或心悸,或头痛,或胸痛,或五心烦热,或手足不温,或腰酸腿软,或性功能减退,或声音嘶哑,或肢体麻木。
【治则与选方】滋补心肾,温养心肾;可选用肾气丸与生脉散合方。
㈨气郁痰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头痛,胸闷。
2.辨证要点因情绪异常加重,肢体困重,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或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胸痛,或记忆力减退,或失眠,或脘腹不舒,或饮
食不佳,或呼吸困难,或肌肉颤动,或发音不利,或性功能减退。
【治则与选方】行气解郁,燥湿化痰;可选用四逆散与半夏厚朴汤合
方。
㈩精血不足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直立性眩晕),耳鸣,腰酸膝软。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淡红,少苔,或苔薄,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五心烦热,或颧红,或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或失眠多梦,或男子遗精滑泄,或女子月经量少,倦怠乏力,或健忘,或手足
不温。
【治则与选方】滋补肾精,填髓益窍;可选用左归丸与四物汤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