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简易方程的解法(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齐次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整理定稿)
线性方程组解的构造(解法)一、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定义】r ()=r<n, 若AX=0(A为m n矩阵)的一组解为ξ1,ξ2,L ,ξn r, 且知足:A(1)ξ1,ξ2,L, ξn r线性没关 ;(2)AX=0的) 任一解都可由这组解线性表示 .则称ξ,ξ,L ,ξ为 AX=0的基础解系 .12n r称 X k1ξ1k2ξ2L k n rξn r为 AX = 0的通解。
此中 k1, k2, , k n-r为随意常数).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重点问题就是求通解,而求通解的重点问题是求基础解系.【定理】若齐次线性方程组AX=0有解,则(1)若齐次线性方程组AX=0( A 为m n 矩阵)知足 r ( A)n ,则只有零解;(2)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 r ( A) n .(注:当 m n 时,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队列式 A 0.)注: 1、基础解系不独一,可是它们所含解向量的个数同样,且基础解系所含解向量的个数等于n r ( A) .2、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B 的同解方程组的导出方程组(简称“导出组”)为齐次线性方程组AX O 所对应的同解方程组。
由上述定理可知,若 m 是系数矩阵的行数(也即方程的个数), n 是未知量的个数,则有:( 1)当 m n 时, r ( A) m n ,此时齐次线性方程组必定有非零解,即齐次方程组中未知量的个数大于方程的个数就必定有非零解;( 2)当m n 时,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队列式 A0 ;( 3)当m n 且 r ( A) n 时,若系数矩阵的队列式 A 0 ,则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零解;( 4)当m n 时,若 r ( A)n ,则存在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同解方程组;若 r ( A)n ,则齐次线性方程组无解。
1、求AX = 0 ( A 为m n矩阵)通解的三步骤(1)A行 C (行最简形);写出同解方程组CX =0.(2)求出 CX =0的基础解系ξ1,ξ2,L,ξn r;(3)写出通解X k1ξ1k2ξ2 L k n rξn r此中 k1, k2, , k n-r为随意常数.2x 1 3x 2 x 3 5x 4 0, 3x 1 x 2 2x 3 x 4 0,【例题 1】 解线性方程组x 2 3x 3 6x 4 0,4x 1 x 12x 24x 37x 40.解法一: 将系数矩阵 A 化为阶梯形矩阵明显有 r ( A)4 n ,则方程组仅有零解,即x 1 x 2 x 3 x 4 0 .解法二: 因为方程组的个数等于未知量的个数(即 mn )(注意: 方程组的个数不等于未知量的个数 (即m n ),不能够用队列式的方法来判断) ,进而可计算系数矩阵 A 的队列式:2 3 1 5 3 1 2 1 A1 3 327 0 ,知方程组仅有零解,即 x 1 x2 x3 x4 0 .4 6 1247注: 此法仅对 n 较小时方便x 1 x 2 x 3 x 4 x 5 0, 3x 12x 2 x 3 x 4 3x 5 0,【例题 2】 解线性方程组x 2 2 x 3 2x 4 6x 5 0,5x 1 4x 23x 33x 4x 50.解: 将系数矩阵 A 化为简化阶梯形矩阵可得 r ( A) 2n ,则方程组有无量多解,其同解方程组 为x 1 x 3x 4 5x 5 ,(此中 x 3 , x 4 , x 5 为自由未知量)x 22x 3 2 x 46x 5.令 x 3 1 , x 4 0 , x 5 0 ,得 x 1 1, x 2 2 ; 令 x 3 0 , x 4 1, x 5 0 ,得 x 1 1, x 2 2 ; 令 x 30 , x 4 0 , x 51,得 x 1 5, x 26 ,于是获得原方程组的一个 基础解系 为1 1 5 22611,20,30.0 1 01所以,原方程组的 通解 为Xk 1 1 k 2 2 k 3 3 ( k 1 , k 2 , k 3 R ) .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求 AX = b 的解( A m n, r ( A)r )用初等行变换求解,不如设前r 列线性没关c 11 c12L c1 rL c1n d1 c22 L c2r L c2 n d2 O M M M行c rr L crn d r此中 c ii0(i 1,2,L , r ), 所以知( AMb)dr 1 0 M 0(1) d r 10 时,原方程组无解.(2)d r 1 0, r n 时,原方程组有独一解.(3) d r 10, r < n 时,原方程组有无量多解.其通解为 X0k1ξ1 k2ξ2 L kn rξn r, k1 , k2,L , k n r为随意常数。
(完整word版)五年级解方程分类大全,推荐文档
14-6X=8 15+6X=27 5-8X=4 7X+8=15 9-2X=1X-30=12 6X-21=21 X-0.8X=6 12X+8X=4.8 7(X-2)=494×8+2X=36 (X-2)÷3=7 X÷5+9=21 (200-X)÷5=30 48-27+5X=3181÷3X=9 7.5×2X=15 18(X-2)=270 (X-140)÷70=4 23X-14X=14二、列方程解方程1、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2倍等于1.5,求这个数。
2、一个数乘0.75等于6个2.4相加的和,这个数是多少?3、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97,这两个自然分别是多少?1、食堂买了8千克黄瓜,付出15元,找回1.4元,每千克黄瓜是多少钱?2、买4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2.2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0.6元,每枝钢笔是多少元?“谁是谁的几倍多(少)几”(形如ax±b=c的方程)问题:1、有甲、乙两个书架.已知甲书架有540本书,比乙书架的3倍少30本.乙书多少本书?2、某玩具厂九月份的产量比八月份产量的2.5倍还多500个.已知九月份的产量是3500个,八月份的产量是多少?形如ax±bx=c的方程问题:1、育新小学共有108人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倍。
参加科技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体育比赛中参加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人数的3倍,已知踢毽子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少20人,跳绳、踢毽子各有多少人?鸡兔同笼问题:鸡头+兔头=总头数鸡脚+兔脚=总脚数1、鸡和兔共有20个头,兔脚比鸡脚多14只,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腿和兔腿共94只。
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京开往上海,经过4小时后,甲车落后在乙车后面28千米。
(word完整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教师版
(word 完整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教师版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判定一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方程两边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整式方程; ②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一次”。
2。
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ax by c ++=(0a ≠,0b ≠)3。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一般情况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例1】 下列各式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 。
30x y z -+=B 。
30xy y x -+=C 。
12023x y -= D 。
210y x+-=【解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从二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方面辨别. 【答案】故本题选C .【巩固】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31x xy -= B 。
2430x x += C.23y += D.3x y =【答案】D .【例2】 若32125m n 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求m 、n 的值.【答案】由定义知:321m -=,11n -=,所以:1m =,2n =.【巩固】已知方程11(2)2m n m x y m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m 、n 的值。
【答案】根据题意可得:20m -≠,11n -=,11m -=,所以2n =,0m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同步练习知识讲解(word 完整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教师版【例3】 若32125m n 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求m 、n 的值。
【答案】由定义知:321m -=,11n -=,所以:1m =,2n =。
【巩固】已知方程11(2)2m n m x y m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m 、n 的值。
(word完整版)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详解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总结1、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基本思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简化的思想方法,叫做消元思想。
即二元一次方程组形如:ax=b(a,b为已知数)的方程。
2、代入消元法由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3、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4、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5、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把一个方程或者两个方程的两边乘以适当的数,使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相等;(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4)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到原方程组中的系数比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5)把求出的未知数的值写成的形式。
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若二元一次方程组(a1,a2,b1,b2,c1,c2均为不等于0的已知数),则(1)当时,这个方程组只有唯一解;(2)当时,这个方程组无解;(3)当时,这个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运用有关概念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三、典型例题讲解例1、(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①②③④mn+m=7 ⑤x+y=6A.1个B.2个C.3个D.4个(2)在方程(k2-4)x2+(2-k)x+(k+1)y+3k=0中,若此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则k的值为()A.2 B.-2 C.±2D.以上都不对分析:一个方程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必须看它是否满足或使它满足三个条件: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未知数项的次数为1;③整式方程.解答:(1)∵方程①③不是整式方程,∴它们不是二元一次方程.∵mn的次数为2,∴方程④不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②⑤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的三个条件,∴方程②⑤是二元一次方程.故此题应选择B.(2)∵方程(k2-4)x2+(2-k)x+(k+1)y+3k=0是二元一次方程,∴它应满足条件:k2-4=0且2-k≠0且k+1≠0,解得k=±2且k≠2且k≠-1.∴k=-2.例2、在方程3x-ay=0中,如果是它的一个解,那么a的值为_____..由于方程的解必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只需将代入方程中,解关于a的一次方程即可.解答:∵是方程3x-ay=0的一个解,∴3×3-a·2=0,例3、甲、乙两人同时解方程组乙因抄错c,解得求a、b、c 的值.将正确的解代入方程组中可直接求出c的值,但不能求a、b的值.错误解有什么作用呢?方程组的解应满足每一个方程,因此正确解满足ax+by=2,错误的解同样能满足方程ax+by=2,那么就可以建立a、b的方程组,于是a、b、c的值均可求出.解答:都是方程①的解.又∵是方程②的解,∴c+3=-2,∴c=-5.故a、b、c的值分别为例4、解下列方程组.(1)先将①化简为3y=4x+5,再代入②即可消去y,从而求出x的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解基本数学算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解基本数学算式)简介本文档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研究和解决基本的数学算式问题,特别是关于简易方程的解法。
通过本文档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解决简单数学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基本数学算式在研究简易方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基本的数学算式。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
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运算对理解和解决方程问题非常重要。
1. 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例如:3 + 4 = 7。
2. 减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8 - 5 = 3。
3. 乘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例如:2 × 5 = 10。
4. 除法: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例如:10 ÷ 2 = 5。
简易方程的解法简易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
解决简易方程的方法分为以下几步:1. 观察方程式: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给定的方程式,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2. 写出方程:将观察到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按照数学运算的规则写成一个方程。
3. 运用逆运算:根据方程中的运算符号,利用逆运算的原则来求解未知数。
4. 检验答案:将求得的未知数代入原始的方程式中,验证是否满足等式关系。
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方程示例:问题:某个数加上5等于13,求这个数是多少?解法:1. 观察方程式,未知数为某个数,已知数为5和13。
2. 根据已知数和未知数,写出方程式:未知数 + 5 = 13。
3. 运用逆运算,将已知数5减去方程式中的5,得到未知数:未知数 = 13 - 5 = 8。
4. 检验答案,将未知数8代入原始方程式:8 + 5 = 13,满足等式关系。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解决简单数学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过观察方程、写出方程、运用逆运算和检验答案,我们可以解决各种简单的数学方程。
这将帮助五年级学生提升数学解题的能力和技巧,为他们在学习数学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线性方程组的平方根解法
浅析线性方程组的平方根解法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直接解法有顺序高斯消元法、列主元高斯消元法、全主元高斯消元法、高斯约当消元法、消元形式的追赶法、LU 分解法、矩阵形式的追赶法,当我们遇到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时,我们就要用到平方根法(对称LLT 分解法)来求解,为了熟悉和熟练运用平方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下面对运用平方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进行解析。
一、运用平方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涉及到的定理及定义我们在运用平方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时,要判定线性方程组Ax=b 的系数矩阵A 是否是对称正定矩阵,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正定矩阵的性质和如下定理及定义:1、由线性代数知,正定矩阵具有如下性质:1) 正定矩阵A 是非奇异的2) 正定矩阵A 的任一主子矩阵也必为正定矩阵 3) 正定矩阵A 的主对角元素均为正数 4) 正定矩阵 A 的特征值均大于零 5) 正定矩阵A 的行列式必为正数定义一 线性方程组Ax=b 的系数矩阵A 是对称正定矩阵,那么Ax=b 是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
定义二 如果方阵A 满足A=AT ,那么A 是对称阵。
2.1.4 平方根法和改进的平方根法如果A 是n 阶对称矩阵,由定理2还可得如下分解定理:定理2 若A 为n 阶对称矩阵,且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都不为零,则A 可惟一分解为:A =LDLT ,其中L 为单位下三角阵,D 为对角阵。
证明 因为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都不为零,所以A 可惟一分解为:A =LU 因为 ,所以可将 U 分解为:⎪⎪⎪⎪⎪⎭⎫ ⎝⎛=nn u u u U 2211⎪⎪⎪⎪⎪⎪⎪⎭⎫ ⎝⎛11122211112 u u u u u u n nn n 1DU =其中 D 为对角矩阵,U1为单位上三角阵.于是:A =LDU1=L(DU1)因为A 为对称矩阵,所以,A =AT =U1TDTLT =U1T(DLT),由 A 的 LU 分解的惟一性即得:L =U1T ,即U1=LT ,故A =LDLT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2.解简易方程 《解方程》教学课件
2 解简易方程 第4课时 方程的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一 情境导入
一条长面包重 400 g ,吃了 250 g ,还剩多 少克?这道题目很简单:
400 − 250 = 150 (g )
但是你会用方程来解吗?一起来试试吧!
二 新课探究
例1 (教科书第67页例1)
9个
你能根据上 图写出方程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一 复习导入
解方程,说一说你的答题思路。
(1)5.2+x=8.2
(2)x−2.85=0.15
解:5.2 + x − 5.2 = 8.2 − 5.2 解:x − 2.85 + 2.85 = 0.15 + 2.85
x=3
x=3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左右两 边仍然相等。
x−3=6
x÷8 = 1.3
x=9
x=10.4
5.不计算,把下列每组方程中代表数值最大的字母 圈出来。
x + 2 = 12 y + 3 = 12 z + 4 = 12
x − 2 = 12 y − 3 = 12 z − 4 = 12
2 x = 12 3 y = 12 4 z = 12
x÷2 = 12 y÷3 = 12 z÷4 = 12
9 x = 18 x=2
每杯 75 g
x÷4 = 75 x=300
4.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x 加上 35 等于 91 。 (2)x 的 3 倍等于 57 。
x+35=91
3 x = 57
x=56
(完整word版)微分方程常用的两种数值解法:欧拉方法与龙格—库塔法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微分方程常用的两种数值解法:欧拉方法与龙格—库塔法学生姓名XXX院系名称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2006级4 班学号20060640XX指导教师Xxx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二○一○年五月微分方程常用的两种数值解法:欧拉方法与龙格—库塔法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内容摘要】微分方程是最有生命力的数学分支,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会遇到常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
当前计算机的发展为常微分方程的应用及理论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解微分方程主要使用数值方法,欧拉方法和龙格——库塔方法是求解微分方程最典型常用的数值方法。
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两类数值计算方法的构造过程,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收敛性,相容性,及稳定性。
讨论了步长的变化对数值方法的影响和系数不同的同阶龙格-库塔方法的差别。
通过编制C程序在计算机上实现这两类方法及对一些典型算例的结果分析比较,能更深切体会它们的功能,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能对不同类型和不同要求的常微分方程会选取适当的求解方法。
关键词:显式单步法欧拉(Euler)方法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截断误差收敛性Two commonly used numerical solution of differentialequations:Euler method and Runge - Kutta methodStudent Name: Xiong Shiying Tutor:Zhang Li【Abstract】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the most vitality branch in mathematics。
In many domains of natural science, we can meet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solution question.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has provided the extremely powerful tool for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applic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the computer solv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mainly uses value method. The Euler method and the Runge-Kutta method are the most typical commonly value method to solve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完整word版)排列组合的二十种解法总结,推荐文档
超全的排列组合解法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和分类计数原理。
2.掌握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能运用解题策略解决简单的综合应用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复习巩固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 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以免不合要求的元素占了这两个位置. 先排末位共有13C然后排首位共有1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434288C C A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例2. 7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再与其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
(完整word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含答案(2),推荐文档
1:某种服装,平均每天可以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在每件降价幅度不超过10元的情况下,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售出5件,如果每天要盈利1600元,每件应降价多少元?解:设没件降价为x,则可多售出5x件,每件服装盈利44-x元,依题意x≤10∴(44-x)(20+5x)=1600展开后化简得:x²-44x+144=0即(x-36)(x-4)=0∴x=4或x=36(舍)即每件降价4元要找准关系式2.游行队伍有8行12列,后又增加了69人,使得队伍增加的行·列数相同,增加了多少行多少列?解:设增加x(8+x)(12+x)=96+69x=3增加了3行3列3.某化工材料经售公司购进了一种化工原料,进货价格为每千克30元.物价部门规定其销售单价不得高于每千克70元,也不得低于30元.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千克70元时日均销售60kg;单价每千克降低一元,日均多售2kg。
在销售过程中,每天还要支出其他费用500元(天数不足一天时,按一天计算).如果日均获利1950元,求销售单价解: (1)若销售单价为x元,则每千克降低了(70-x)元,日均多售出2(70-x)千克,日均销售量为[60+2(70-x)]千克,每千克获利(x-30)元.依题意得:y=(x-30)[60+2(70-x)]-500=-2x^2+260x-6500(30<=x<=70)(2)当日均获利最多时:单价为65元,日均销售量为60+2(70-65)=70kg,那么获总利为1950*7000/70=195000元,当销售单价最高时:单价为70元,日均销售60kg,将这批化工原料全部售完需7000/60约等于117天,那么获总利为(70-30)*7000-117*500=221500元,而221500>195000时且221500-195000=26500元.∴销售单价最高时获总利最多,且多获利26500元.4..运动员起跑20m后速度才能达到最大速度10m/s,若运动员的速度是均匀增加的,则他起跑开始到10m处时需要多少s?5.一辆警车停在路边,当警车发现一辆一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决定追赶,经过2.5s,警车行驶100m追上货车.试问(1)从开始加速到追上货车,警车的速度平均每秒增加多少m?(2)从开始加速到行驶64m处是用多长时间?4解:(0+10)除2为平均增加为5(0+5a)除2乘a5解:2.5*8=20 100-20=80 80/8=10100/【(0+10a)/2】=10解方程为264/【(0+2a)/2】=a解方程为86.一容器装满20L纯酒精,第一次倒出若干升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升数的混合液,再用水加满,容器里只有5L的纯酒精,第一次倒出的酒精多少升?(过程)解:设第一次倒出x升,则第二次为x(20-x)/20.(此处为剩下的酒精占总体积20升的多少即比率然后乘上倒出的升数即为倒出的纯酒精数则20-x-x(20-x)/20=5解得x=106.1一个长方体的长与宽的比为5:2,高为5厘米,表面积为40平方厘米。
(完整word)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汇总,推荐文档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包含30例子)一、知识整合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如等式()()x y -+-=214223.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4.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
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例题分析例1.的取值范围。
之间,求和的两根都在的方程若关于k k kx x x 310322-=++ 分析:0)(32)(2=++=x f x k kx x x f 程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其图象与令()13(1)0y f x f =-->的解,由的图象可知,要使二根都在,之间,只需,(3)0f >,()()02bf f k a-=-<10(10)k k -<<∈-同时成立,解得,故,例2. 解不等式x x +>2 解:法一、常规解法:“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原不等式等价于或()()I x x x x II x x ≥+≥+>⎧⎨⎪⎩⎪<+≥⎧⎨⎩02020202 解,得;解,得()()I x II x 0220≤<-≤<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x x x x x -≤<≤<=-≤<200222 法二、数形结合解法: 令,,则不等式的解,就是使的图象y x y x x x y x 121222=+=+>=+在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y x 2=如下图,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x A B ≤<而可由,解得,,,x x x x x B B A +===-22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解基本算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解基本算式)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中的简易方程解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本算式。
2. 简易方程的概念简易方程是指由基本算式组成的等式,其中包含一个未知数。
在解简易方程时,我们需要通过推理和计算,找到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
3. 解法步骤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步骤 1: 识别方程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识别出给定的简易方程。
注意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步骤 2: 设定解法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逆向运算、代入法、列式法等解法策略。
根据题目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解法。
步骤 3: 推理和计算根据所选解法,开始进行推理和计算。
根据已知信息,逐步推导出未知数的值,直到方程两边相等。
步骤 4: 验证解答解答完毕后,我们需要再次验证结果。
将求得的未知数代入方程中,确保等号两边值相等。
4. 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简易方程的解法,我们提供以下示例演练:示例 1已知方程:7 + x = 12解法:使用逆向运算。
由于方程中有加法运算,我们可以通过减去7来求解。
即 x = 12 - 7 = 5。
验证:将 x = 5 代入方程,得到 7 + 5 = 12,等号两边值相等,验证通过。
示例 2已知方程:x - 9 = 3解法:使用逆向运算。
由于方程中有减法运算,我们可以通过加上9来求解。
即 x = 3 + 9 = 12。
验证:将 x = 12 代入方程,得到 12 - 9 = 3,等号两边值相等,验证通过。
5. 总结简易方程的解法基于基本算式和推理计算,通过逆向运算、代入法、列式法等解法策略,我们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使方程成立。
解答后,务必进行结果验证。
通过不断的练和实践,我们能够掌握简易方程解法的技巧,提升数学能力。
以上便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解基本算式)文档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4-人教版
-逆运算的应用:学生在进行方程求解时,可能会对方程两边的逆运算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方程:学生可能难以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抽象能力。
-方程解法的步骤与规范:明确解方程的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强调每一步的数学依据和规范操作。
举例:重点讲解方程3x = 12的求解过程,强调将等式性质应用于方程两边,进行逆运算找到x的值。
2.教学难点
-理解等式的对称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等式两边可以互换位置,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形演示来加强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简易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做得还不错,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但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在理解方程的对称性和逆运算时遇到了困难。
我意识到,对于这些难点内容,仅仅通过讲解和举例可能还不够,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部分,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我能看到他们在讨论中逐渐摸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让我感到欣慰,也证明了这个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举例:难点在于解决如“小明和小华一共收集了25个邮票,小明比小华多收集了5个,问他们各自收集了多少?”这样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抽象出方程模型,如设小华收集的邮票数为x,则小明为x+5,两者之和为25,从而列出方程x + (x + 5) = 25。
四、教学流程
《简易方程——解方程》数学教学PPT课件(9篇)
怎样解形如ax±b=c(a≠0)这样的方程?
具体步骤如下: ax±b=c
解:ax±b∓b=c∓b ax=c∓b
x=(c∓b)÷a
1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做一做第1题)
x元/本
7.5元
1.5元
5x+1.5=7.5 解:5x+1.5-1.5=7.5-1.5
5x=6 5x÷5=6÷5
x=1.2
根据等式的性质1,解形如a-x=b的方程: a-x=b
解: a-x+x=b+x a=b+x
x+b=a x+b-b=a-b
x=a-b
1 解下列方程。(练习十五第7题)
x-8=16 解:x-8+8=16+8
x=24
5x=80 解:5x÷5=80÷5
x=16
1 解下列方程。(练习十五第7题)
43-x=38
【重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什么是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 3x=18。
我是借助天平来解 答的。
说一说你的想法。
怎样解此类方程?
依据是什么?
3x = 18 解:3x÷( 3 ) = 18÷( 3 )
x=( 6)
怎样解此类方程?
解:43-x+x=38+x 38+x=43
38+x-38=43-38 x=5
20-x=9 解:20-x+x=9+x
9+x=20 9+x-9=20-9
x=11
1 解下列方程。(练习十五第7题)
6.3÷x=7
解:6.3÷x×x=7×x 63= 7x 7x=63
(word完整版)中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等式的性质性质(1)若a=b,则a________=b________。
性质(2)若a=b,则a________=b________;a________=b________。
3、一元一次方程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考试题型: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2018,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2、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3、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如果积的小数局部末尾假设出现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 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二、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积的小数位数如果不够,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4〕积的小数局部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因数大;一个因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因数小。
四、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小数倍数。
五、小数乘法的常用验算方法:1〕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3〕用计算器验算。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1、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存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 ,用“≈〞表示;2、用四舍五入法保存一定的小数位数。
四舍五入法: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 0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由于小数的末尾去掉0和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取小数的近似数时不用把数改写成0,直接去掉。
2.205≈2(保存整数)2.205≈2.2(保存一位小数)2.205≈2.21(保存两位小数)3、如果求得的近似数要保存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时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保存两位小数为6.60。
特别注意:在保存整数、〔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省略〔亿···万···十分位、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精确到〔亿···万···十分位、百分位···〕这类题目,都可以用划圆圈的方法来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形如X±a=b的方程
X+a=b X-a=b 解:X+a-a=b-a 解:X-a+a=b+a X=b-a X=b+a
2、解形如a-X=b的方程※
a-X=b
解:a-x+x=b+x
a=b+x
a-b=b-b+x
x=a-b
3、解形如ax=b的方程
aX=b
解; ax÷a=b÷a
X=b÷a
4、解形如a÷x=b的方程※
a÷X=b
解:a÷X×X=b×X
a=b×X
a÷b=b÷b×X
X=a÷b
5、解形如x÷a=b的方程※
X÷a=b
解:X÷a×a=b×a
X=b×a 6、解形如ax±b=c(a≠0)的方程
aX-b=c(a≠0)把“ax”看作一个整体
解:ax-b+b=c+b
ax=c+b
ax÷a=(c+b) ÷a
x=(c+b) ÷a
aX+b=c(a≠0)
解:ax+b-b=c-b 把“ax”看作一个整体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b ax=c-b
ax÷a=(c-b)÷a
x=(c-b)÷a
7、解形如ax±ab=c(a≠0)的方程
可以转化为:a(x±b)=c 再解
8、解形如a(x+b)=c (a≠0)的方程
把“x+b”看作一个整体,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
书写格式
例如 80-X=60
解:80-X+X=60+X 检验:x=20代入原方程
80=60+X 方程左边=80-X
80-60=60-60+X =80-20
X=20 =60
=方程的右边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定律、公式
1、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b)×c=a ×c+b ×c
或 (a-b)×c=a ×c-b ×c
3、减法性质:a-b-c=a-(b+c)
a-b-c=a-c-b
4、除法性质:
a ÷
b ÷c=a ÷(b ×c) a ÷b ÷c=a ÷
c ÷b
5、去括号: a+(b-c)=a+b-c a-(b-c)=a-b+c
a ÷
b ×c= a ÷(b ÷c)
6、长方形:
a
长方形周长=(长
+宽)×2 字母公式:C=(a+b)×2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7、正方形: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正方形面积=S=a ×a 8、平行四边形
字母公式:S=ah 9、三角形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S=ah ÷2 三角形的 底=面积×2÷高;
三角形的 高=面积×2÷底) 10、梯形 上底a
下底b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母字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