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知识总结
教育理论综合详细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把教育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代表人: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社会)起源说:具体观点如下1、人类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至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所善也。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随机性)狭义教育: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特点有三: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有专业的教育者;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实现。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二)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要素(一)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一切中介的总和)(二)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总之,教育者、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就是三者的互相对立并互为中介运动和发展的。
四、教育的发展过程(一)古代教育其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实质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
教育学主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它涉及到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实践。
2. 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代文化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经过了古代教育家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在现代,教育学不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特点。
3.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学派3.1 传统教育学派• 3.1.1 个别差异理论• 3.1.2 社会互动理论• 3.1.3 建构主义理论3.2 现代教育学派• 3.2.1 行为主义理论• 3.2.2 认知发展理论• 3.2.3 社会文化理论4. 学习理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过程,也是个体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学习理论研究了学习的规律和机制,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是通过刺激和反馈的方式实现的。
重要代表人物有帕维洛夫和斯金纳等。
4.2 认知发展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来实现的。
重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
4.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进行的,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重要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和布伦纳等。
5. 教育目标与评价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
6.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方式,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评价则是对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7.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旨在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领导则是指在教育机构中起到领导作用的人员,他们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教育理论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教学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概念和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价值观等方面。
1. 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是对个体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进行调适和引导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体的智力、情感、意志和品质方面的发展,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人类,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教育的对象包括个体的智力、情感、意志和品质等方面。
教育的对象是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其特点是发展潜力大、塑造可能性大、教育效果好。
4.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径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是对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进行规范和指导。
5. 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的理念和观念,包括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育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三个阶段。
1. 教育理论的形成教育理论的形成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起源和奠基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形成。
2. 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成立和完善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理论的系统建构和内涵深化。
3. 教育理论的变革教育理论的变革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和拓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拓展。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典型代表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派、教育学说和教育学说派,并且介绍了教育理论的典型代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一、教育理论基础的起源教育理论基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教育思想。
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了“教育是见识舍弃的艺术”,将教育视为个体内在潜能的开发。
在中国,儒家思想强调“教育教导,使之有敬畏之心”,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道德修养。
二、教育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是教育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过程,为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教育应该通过激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行为。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理解,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和知识转化。
2.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研究提供了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结构和社会不平等等方面的观点。
功能主义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冲突理论认为教育体制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冲突,教育应该起到解放和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
3.哲学理论哲学理论研究一切存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传承。
唯心主义哲学强调教育对人的灵魂和智力的培养。
实用主义哲学注重实际生活中的教育经验和效果。
4.教育学理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理论研究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学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对象和范畴、教育学的方法和教育学的原则。
教育学理论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三、教育理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2.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根据社会和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5.关注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消除教育阶层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1.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刺激和奖惩来塑造他们的行为。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通常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强调教师的权威和纪律,提倡严格的学习环境和行为规范。
2.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探索和理解世界来建构知识结构。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主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建构。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来获得的。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提倡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注重学生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4. 教育技术理论教育技术理论认为教育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包括教学软件、教学媒体、网络教学等。
教育技术理论强调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利用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践知识点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评估方式的确定等各方面因素。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前提,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实施。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用来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和设计,适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的行为和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效果的实施。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评估与反馈评估与反馈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反馈可以及时地向学生反映其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教育理论兴趣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兴趣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1.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习、培养和训练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教育的内容、方法、目的和结果等方面的问题。
2.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
它是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化,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照。
3.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教育问题,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它包括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探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5. 教育学派教育学派是指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和学术传统。
不同的教育学派通常以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为核心,有不同的理论立场和学术取向。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 先秦教育思想在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都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孔子强调“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孟子提出“教人之道”,主张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2. 古希腊教育思想古希腊教育思想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文艺和体育活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旨在培养完整的人格。
3. 近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罗素、杜威、弗洛姆等。
罗素提出了“自由主义教育”的观点,主张教育应该是个体的、自由的;杜威强调教育应该是社会的、民主的,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4. 当代教育思想当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温德尔、吉登斯、布尔迪厄等。
温德尔提出了“现代性教育”的观点,主张通过教育实现个体自由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吉登斯强调教育应该是文化的、传统的,旨在培养具有文化自觉的公民。
三、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1. 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教育理论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照,指导教育者在实践中处理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困惑。
教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它是在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教育实践和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解释的学科。
教育学理论知识包括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等内容,它们对我们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本质、规律和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教育学理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教育的定义和概念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学者对教育的定义和概念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通常来说,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社会化活动,是通过教学和学习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性格、培养品德和价值观等,从而使得个体逐渐成为社会化的成员并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同时,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影响的过程,是为了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发展社会而进行的。
2.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指教育的目标、意义和作用,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引导个体的行为,促使其发展为社会成员,有高尚的品德和理想,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有健康的身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去。
3. 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它是教育学理论知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育的原则包括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灵活性、实际性、个性化等,它们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原则。
教育的方法包括了教学方法、辅导方法、评价方法、管理方法等,它们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4. 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的客体是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环境。
在教育实践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期在心理学领域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认为人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教导来调控和改变的。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学的影响很大,它强调了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塑造和训练。
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
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教育理论》是专升本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教育政策等内容。
下面是《教育理论》知识点的梳理。
一、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定义及特点。
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思想与学派1.教育思想的概念。
2.中外教育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
3.学派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目标的概念及分类。
2.教育内容的选择。
3.教育方法的原则。
4.教育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四、发展性教育理论1.发展性教育的基本概念。
2.动态发展观的理论起源和主要内容。
3.发展性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五、社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4.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5.教育心理学的评价方法。
六、教育管理理论1.教育管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管理要素。
3.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七、教育法学1.教育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教育法学的法律制度及其操作。
3.教育法学与教育的关系。
八、教育学专业基本知识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
2.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3.教育学专业的目标和培养要求。
以上是《教育理论》知识点的梳理,详细的解析可能会超过1200字,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内容,请补充指定要求。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引言: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旨在通过教学和学习来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过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的学科。
本文将综合介绍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主要学派,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如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和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每个时期的教育理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影响。
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主要受到启蒙时代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如约翰·洛克的教育理论和让·雅克·卢梭的教育理论。
二、教育理论的主要学派在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流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基础。
其中,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是较为重要的教育理论学派。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塑造和加强;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建构知识。
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包括个体发展性、社会性、整体性和个性化。
个体发展性指的是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来设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社会性指的是教育应当与社会和文化背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责任感。
整体性指的是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个性化指的是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的创造、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的进行。
在教育环境的创造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育文化的思路。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学科能力、兴趣和发展需求来设计合理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6)生产性;(7)民族性。
(永历继长,相对民生)4.教育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也有人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5.教育功能的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我国古代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7.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8.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必考知识点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新课程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与教材教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基础知识说课基础知识汇编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哲学基础、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在教育领域,教育理论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大重要理论,它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动机和动机的来源。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规律。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活动,学习者通过感知、体验、思考和记忆等过程,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学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4. 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判,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质量。
三、教育学家1. 杜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经验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孟德尔松孟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教育是生活本身”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更是一种生活体验,教育应该在生活中展开,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学习。
3. 皮亚杰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的重点,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打印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心、做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共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史:
教育史是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学科。
教育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19世纪兴起的现代教育等。
另外,还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史,比如中国教育史、美国教育史等。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哲学流派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记忆理论、动机理论、情感与情绪理论、教学设计原则和评价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教育的观点,比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改革、教育的结构与分化、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另外,还有不同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结构主义等。
以上就是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工作者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工作。
教育理论专业课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专业课知识点总结教育理论是教育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人类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对教育理论专业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概念和分类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包括有目的地引导和培养个体的心智、性格和行为,使其能在社会中适应、改进和发展。
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例如按时间划分为前教育和后教育,按内容划分为全人教育和专业教育等。
2.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道德、审美、体育等各个方面。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国家功能等,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3. 教育理论的概念和特征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总结,其特征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等。
二、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流派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哲学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原理、方法和制度等。
常见的教育哲学理论流派包括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实证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等。
2.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结构、社会变革和社会政策等。
常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社会交互主义和批判教育社会学等。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维、学习过程、心理发展和心理调节等。
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化心理学等。
4.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投入、教育产出、教育效益和教育资源配置等。
常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流派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生产函数理论和教育市场理论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的概念: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P7(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P7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P8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P10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育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总结 整理版
教育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务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是教学活动主体)(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选择和试用教育媒介的依据,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构成三对基本矛盾。
其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教育中最基本、决定性的矛盾。
四、教育功能分类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代表朱熹)(2)生物起源说教育来自动物本能。
(忽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代表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人民的教育》)这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知识点总结(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现代(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教育评价之父”——泰勒“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教育科学研究之父”——梅伊曼、拉伊“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第一/首次/最早•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处——《盂子•尽心上》•最早对“教育”一词做出解释——《说文解字》许慎•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论•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第一本科学的教育学——《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培根•第一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康德•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独立学科萌芽——夸美纽斯独立学科形成——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一《教育学》凯洛夫•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一《新教育大纲》杨贤江•第一个颁布未实施的学制—壬寅学制•第一个实施的学制一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我国最早出现“课程”一词一“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唐朝孔颖达•西方最早出现“课程”一词一《什幺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一《课程》博比特•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__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父拉萨尔•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一“南洋公学”盛宣怀清末•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庶富教)——孔子•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一一苏格拉底•中国教育史上最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的人——墨子•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一一《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近代中国第一所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中华民国第一个学制一一壬子癸丑学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一一杨贤江“中心”大碰撞1•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3•教学过程(结构)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4. 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课的结构)的中心环节讲授新教材。
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教学过程的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要素集合•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德育四要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心理学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育功能:①社会功能: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②个体功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创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教育评价的功能:诊断、激励、调节、教学、鉴定、管理、导向•德育功能:个体性功能: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享用性功能社会性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传递与选择文化、更新与创新文化•德育目标的功能:导向、选择、协调、激励、控制和评价•班级管理的功能:第一,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第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第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晶高功能依据、因素•制定教育日的的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制约课程的因素:社会、知识、学生•德育的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育目标的确立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说/模式•教育的起源学说4•身心发展动因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5•课程设计模式3•德育模式4宗教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以皈依上帝为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注重的是使教育者怎样生活。
突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
课程设计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1、现代教育评价之父2、现代课程理论之父、3、课程评价之父(二)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过程模式是斯腾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来。
主要观点 (1) 过程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确定好的、由仔细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标 系统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而是关注整个课程(包括教学)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 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
(2) 这个过程将研究、编制和评价合而为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整个过 程是一种尝试,没有确定不变的、必须实施的东西。
(3) 所有的关注点集中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三)施瓦布:实践模式 1.基本观点:课程开发应注重具体的教育情境和课程实践中的实际需要、问题和可能性,而不是课程开发的原理和程序。
2.开发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在课程编制中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学生、社区代表、课程专家、教材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应该参与到课程开发。
3.开发的方法:集体审议,强调教师、学生、学科内容、环境四个基本要素 之间的协调平衡。
班级管理模式★★【客观题】 1.常规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马卡连柯)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4.目标管理(德鲁克)全班成员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监控—自控)新课改观念•教师观9•学生观4•师生观4•教学观4•发展性评价观5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主观题】(一)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012单选)•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2014填空45)•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记忆技巧:教学“建设”课•4.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是络身学习的践行者。
(二)教师专业行为的转变(2013年简答题57)• 1.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教学--帮助、引导启发• 3.自我--反思、创新、终身学习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4•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一合作记忆技巧:教师自我合作•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主观题】1. 学生是发展的人(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
(2014案例分析61)(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观★★★★★【主观题】•(一)人际关系(伦理关系):尊师爰生(最高层次)•(二)社会关系:民主平等•(三)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013.12单选17) •(四)心理关系:心理相容(2017单选15):“教民尊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版本一:一、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1.过程与结果的统一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3.关注学科与关注人的统一二、倡导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三、鼓励课堂教学的生成与开放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版本二:(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版本三: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 2014简答58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多元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016单选22)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规律•4个教学规律:•4个德育规律:•5个身心发展规律:★★★★★【主观题】原则• 8个教学原则: • 9个德育原则:(二)我国目前常用教学原则★★★★★【主客观题】 •直观性 (2016单选21) 、 •启发性) (2011单选10) •巩固性•循序渐进 (2012选择 17) •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2014单选22) •量力性•思想性与科学性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主客观题】 1. 导向性原则 (2014分析题61) 2.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2015 单选 19)3. 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4. 因材施教原则5.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013.12 单选 20)6.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7.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9.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助记:"疏导尊严一连贯,因材施教要长善,平行统一求正面〃 方法• 10个教学方法: • 5个德育方法: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2015年分析题66) 1•讲授法 (2013简答58)2•谈话法(2017单选17)3•读书指导法4•演示法5•参观法6.练习法7•实验法8•实习法9•讨论法(2016填空46)10•发现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2013.12简答52) (一)说服法(2012单选18)(二)榜样法 (2014填空47)(三)锻炼法 (2018单选20) (2015单选23)(四)陶冶法(2017单选19) (2013单选20)(2011单选19) (五)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