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质性研究PPT课件

质性研究PPT课件
观察法:研究者带有明确目的,用感官和辅助 工具有针对性地直接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 化的现象 访谈法:一般采用非结构式或半结构式 开放式问题 没有预设答案
21
质性访谈
非结构式 定下访谈大纲,谈话内容没有严格限制 半结构式 预设具体访谈问题,但沒有设定的答案格式
22
访谈大纲
中,用力吞下去,再赶快伸过手来, ④太急了! 接过水杯再喝一口(不敢象拨除导 ⑤因为太大?太 尿管前那么大口了。)吃弄成一半 苦? 的Baktar时,病人突然呕起来④, ⑥Good!您已 我拍拍她的背问她:“怎么啦?” 能在时间上及空 病人手指指另一半Baktar说:“我 间上和病人处在 吃这个就会吐⑤。”鼓起勇气再吃, 一起! 忽又呕出一口水在地面,并叫: ⑦您的观察力很 “给我那个甜甜的(甘蔗 汁)”“赶快喝……早上你说你吃 仔细,很好!命 了会吐就是这个样子?⑥”病人点头。令式的语气!因 我开始给她包药,她忽又说:“再 为刚刚太受罪, 给我。”语气急⑦,没有用“请”, 还没恢复精力, 一反常态,我说:“明天再跟医师 所有顾不得“礼 貌”了。 讲讲看。……
12
质性研究的同义詞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田野研究法(field method)
自然式探究(naturalistic inquiry)
人种志方法论(ethnographic methodologies) 解释性研究(interpretive research)
护理决策过程,如疼痛管理的模式。
人们对应激状态和适应过程的体验,如慢性病 患者的应激和适应。
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护士与病人之 间沟通方式的研究
16
质性研究的特点
不仅是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形 成的过程

质性研究概述

质性研究概述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为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深入探究现象,从原始资料中得出结论和理论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互动获得对研究对象行为和意义的解释性理解。它基于哲学基础和思维模式,强调人的能动性与情境的复杂性,关注关系与互动。选题应从小处入手,反思惯性思维,考虑情境迁移,可采用个案研究、叙事探究等方法。研究问题是一个涌现的过程,需要逐步聚焦并形成概念框架。资料收集包括访谈、观察、文本和实物,资料分析则通过主题、关联和分类进行,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言等部分。学习质性研究方法可通过教材研究、练习和项目实践进行。参考书目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资源。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和解释为主要手段,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获取数据的研 究方法。它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主观世界进行深入探究,理解其内在的动机、信 仰和情感。质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主观性:质性研究个体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试图理解研究对象的世界 观、价值观和信念。
2、深入探究:质性研究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言语和 情感,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综合性:质性研究个体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关系,力图全面地 理解研究对象。
二、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
质性研究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它主要用 于探讨人类的主观世界和社会现象,如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此外,质 性研究也可用于政策研究、教育研究和健康研究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 问题和社会需求。
五、质性研究的应用案例
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通过扎根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探讨 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通过对当地居民的深入访谈和观察, 研究者发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居民的利益诉求是否得到满足。这一 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协调旅游发展与社区利 益之间的关系。
3、如何编写自己的SERVLET
要编写一个SERVLET,需要以下步骤: (1)创建一个Java类,并使其扩展 HttpServlet类。
(2)重写 doGet()或 doPost()方法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生成相应的响 应。
(3)将该类编译为Java字节码文件(.class),并将其部署到Web服务器上。
三、质性研究常用方法
1、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构建理论的方法。 它强调从数据中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来形成理论。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优秀范文五篇)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优秀范文五篇)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质性研究是以解释现象为导向的,其研究焦点是构建和维持有意义的、复杂的、有微小差别的过程。

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引出经历和行为的脉络化的本质,并试图对其进行精细的、深度的、综合性的分析。

由于质性研究聚焦于意义和解释,其弹性的、解释性的方法是必要的。

不像流行性疾病的测量或临床测试结果,质性研究的意义和解释不能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测试和处理。

质性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比喻、意义和解释要求更加灵活,但不乏严谨。

例如,心理学研究显示失业人员比在职人员更易发生抑郁症。

统计学以最好的方法证明了失业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

然而,当研究者们试图找出为什么失业者产生抑郁时,除了发现失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看更多电视外,则无更多发现。

只有用质性研究方法,才能描述看电视能强化年轻失业者与社会隔离和抑郁的过程的解释。

然而,质性研究不能被认为是所有情况都实用的理论和技术。

恰当地讲,质性研究要依赖于多种理论观点和实用技术,其基本目的是捕获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人们基于自己的观点对这些经历的解释。

近年来,由于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被越来越多的健康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接受, 社会科学家们已对应用质性方法解读各种卫生相关领域资料的价值进行过辩论。

鲍姆在谈到质性方法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时说,质性方法“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情形,并且在很多方面有助于共卫生研究。

因为它注重描述和理解人们,质性研究方法特别贴切于新的公共卫生。

质性方法对人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而其他的研究方法则不容易做到。

在促进研究成果推广方面,质性方法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杜尔和汉考克呼吁,在城市卫生研究领域使用质性故事,因为″只有数据变成故事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否则,这些数据无论对政治或者行政当局的改革都是没有效果的”。

在公共卫生领域,鲍姆认为质性信息能够用在以下3 方面:解释那些影响到健康和疾病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理解团体和个人如何自我解读健康和疾病;研究与任何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不同参与者间的互动作用。

质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骤

质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骤

质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骤质性研究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那么你对质性研究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质性研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质性研究的概念质性研究,即定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

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2、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3、选择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关系4、选择研究方法5、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建构理论7、写研究报告8、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质性研究的方法ground theory(根基理论):现象学:认识论epistemology: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女性主义个案研究 (case study):实地勘察调查法(Fieldwork):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论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
论或一类研究的传统,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 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 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 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 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
建构主义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建构主义在本体论 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②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主张 交往互动;③在方法论上的阐释与辩证取向。
建构主义的经典例子
当我们看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一 排排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书,眼睛望着前面正 在说话的成年人,我们马上会将这一场景解释为 “上课”。而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 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 在这个星球上居住过,或者从来没有上过学或者目 睹过此类场面,我们有可能将其解释为“一些孩子 坐在一个屋子里,前面有一个大人在讲话”。或者 更有甚者,我们对“孩子”、“坐”、“屋子”、 “大人”、“讲话”这些概念都会有不同的解释。 (摘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二)后实证主义
19世纪初叶,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 德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 提出用实证方“批判的现实主义”。它与19世纪初叶,法 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 义哲学有区别。
与实证主义不同之处包括:
➢ 在本体论上,后实证主义者认为客观实体是存在 的,但是其真实性不可能被完全描述,即客观真 理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能被人们完全证实;
2.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中才有意义,质 性研究的推理方法是将片段整合,以整体观分析 事物。

质性研究概论

质性研究概论

质性研究概论《质性研究概论》作者: 文军 / 蒋逸民编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质性研究概论》内容简介:“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以了解主观意义、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为宗旨,主张对调查资料的诠释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解构”,强调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的考察与体悟。

《质性研究概论》不仅对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作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而且还对一些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和深入浅出的案例说明,为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掌握质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质性研究的涵义第二节质性研究的特征第三节质性研究的历史第四节质性研究的类型第五节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六节做好质性研究的标准第七节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比较第二章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实证主义第二节解释学第三节人种学第四节现象学第五节建构主义第六节批判理论第七节女性主义第三章质性研究设计第一节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第二节质性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三节质性研究中的抽样第四节质性资料的性质第五节质性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技术第六节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第七节质性研究设计中的信度与效度第八节电脑在质性研究中的运用第九节质性研究成果的发表第四章个案研究法第一节个案研究的涵义和特点第二节个案研究技术第三节个案研究的资料来源第四节个案选择的标准及其成果推广第五节个案研究的优点和局限第六节个案研究中的常见错误第七节个案研究法的应用第五章参与观察研究法第一节参与观察的含义与特点第二节参与观察的类型与适用情形第三节参与观察的实施第四节对参与观察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第五节参与观察研究法的应用第六章访谈研究法第一节访谈的涵义与类型第二节访谈准备第三节访谈技巧第四节访谈记录第五节焦点团体访谈第六节访谈研究法的应用第七章历史研究法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的步骤第三节历史研究中的资料来源第四节历史资料的评估和诠释第五节历史研究法的应用第八章民族志研究方法第一节民族志研究的渊源和发展第二节科学民族志时代第三节田野工作第四节作为民族志的深描第五节民族志研究法的应用第九章扎根理论研究法第一节扎根理论的渊源第二节扎根理论的特点第三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第四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第十章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节内容分析法的涵义与特征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的过程第四节内容分析法的应用第十一章行动研究法第一节行动研究法的涵义与特征第二节行动研究法的理论基础第三节行动研究法的类型及其运用第四节行动研究法的实施程序第五节行动研究法的应用第十二章德尔菲法第一节德尔菲法的涵义与特性第二节德尔菲法的主要类型第三节德尔菲法的运用步骤第四节德尔菲法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6
「影响我们所说和所做的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意识层 面之下,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新技术的原因:获 得隐而不显的知识——人们知道却无从表达的事。」
ZMET方法的創作者 哈佛大學教授Gerald Zaltman
7
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
“平民性”,由于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待问题,重视
五、质性研究的特征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重视研究关系
25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的研究必须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 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运作 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分不开的。如果要了解和 理解个人和社会组织,必须把他们放置到丰富、复杂、 流动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考察。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对象有 直接的接触,在当时当地面对面地与其交往。
研究者个人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这种研究方法给参 与研究的“人” 以极大的尊重。这种从事研究的态度使 得研究与“人”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使社会科学研究 中本来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得到了肯定和倡导。正如法
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认为的,社会学家们可以坚定地确
立他们的福楼拜式的座右铭:“好好地写写那些平庸无 奇的世事人情吧!”
1930年到1960年的30年,„„
人类学家的反思:
第一,被研究者与自己的关系是否能保持完全无关?
第二,自己研究的利益驱动是什么?其实国家殖民利益 是最重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完全保持“价值中立”? 第三,文化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各种文化存在的模 式,都是社会发展的环节,被研究者所处的文化是值得我 们尊重,而被研究者本身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的定义
质性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 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 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实用 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 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 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的主要特点7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3.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 4.使用归纳法 5.重视研究关系
质性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23
定性研究 质性研究 联系 都 强 调 对社 会现 象 之意 义 的理 解 和解释 区 别 1 坚 持 实 证 主 义 的 已经对“真理” ( 个 体 立场,寻找事物中 的 唯 一 性 和 客 论 和 本 普遍存在的本质 观性进行质疑 体 论 上) 区 别 2 没 有 系 统 收 集 和 强 调 研 究者 在 ( 研 究 分析资料的要求, 自 然 情 境 中 与 方 法 具 有 较 大 的 随 意 被研究者互动, 上) 性,研究结果的探 在 原 始 资 料 的 究 主 要 是 靠 哲 学 基 础 上 建构 研 思辨、个人见解、 究 的 结 果 或 理 逻辑推理 论
归类的方式和手段303
一、具体操作方式 在计算机软件出现之前,归类只要以手工操作为 主,多使用“剪刀+浆糊”法,计算机软件的发 明大大加快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但很多研 究者然就对原始的“剪刀+浆糊”法情有独钟, 因为这种方式可以直观的看出资料中隐含的各种 关系。 二、分析手段 1.写备忘录(分析报告) 2.写日记、总结和内容摘要 3.画图表 4.与外界交流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332
扎根理论的主要操作程序如下: 一、对资料进行逐级登陆,从资料中产生概念,这是扎根理 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包括 1)一级编码(开放式登陆) 2)二级编码(关联式登陆) 3)三级编码(核心式登陆) 二、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 的生成性理论问题 三、发展理论性问题 四、理论性抽样 五、建构理论

质性研究资料

质性研究资料

质性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现象和意义的深入理解,而不是定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质性研究概述质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行为动机、社会交往以及各种背后的含义和现象。

质性研究不侧重于量化数据,而是通过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手段来获取和分析研究对象的经验、感受和态度。

质性研究的特点1.主观性强: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解释的影响。

2.深度理解:质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度理解,通过深入交流和观察获得细致详尽的研究数据。

3.灵活性: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灵活,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进行调整和拓展。

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焦点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通常适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对研究对象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

质性研究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索社会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交往规律。

通过质性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取到更加真实和生动的研究数据,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质性研究的局限性尽管质性研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质性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较低,很难对广泛群体进行推广。

其次,质性研究在研究者主观感受和观点的影响下,可能存在研究结果的主观性和偏见。

结语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使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备受重视。

通过深入理解和剖析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和背后的含义,质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质性研究的概述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

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

当代比较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教育现象,如个别学校、社区和少数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是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

质性研究方法讲课文档

质性研究方法讲课文档
投射测试法的类型
❖ 情景联想法
❖ 句子和故事完型法 ❖ 被试者图画法
❖ 漫画测试法 ❖ 等等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四十页。
2. 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方法3——观察法 不通过提问和交流而系统的记录人、物体或事件 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使用观察法的条件 ❖ 所需信息必须是能过观察到的或能从观察到 的行为中推断出来 ❖ 所要观察的行为必须是重复性的、频繁的、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四十页。
3. 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四十页。
3.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的基本操作程序
❖ 询问问题(ask questions) ❖ 进行比较(making comparisons)
❖ 干扰排除(摇红旗,waving the red flag)
扎根理论操作程序1——询问问题
现在九页,总共四十页。
1. 质性研究的定义
理论化是一项从资料建构出解释框架的行动,透 过对概念间关系的陈述,以系统化地整合和联系 这些概念。
理论化的核心是归纳(inductions)(从资料中抽 取出概念、维度和属性)和演绎(deductions) (对概念间关系的假设,亦从资料抽取出来)间 的交互运用(interplay)
❖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现在十九页,总共四十页。
2. 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
质性研究方法2——投射测试法
投射测试的目的是探究隐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心 理,以获知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
基本原理 投射测试的基本原理来自于对人们经常难以或者 不能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的认识, 投射测 试是穿透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使真正的情感和态 度浮现出来的技术
的引导下对某一主题或观念进行深入讨论。

《质性研究》课件

《质性研究》课件
通过亲身参与被研究者的活动,观察并记录他 们的行为、互动和环境。
文件分析
研究和分析已有的文件、报告、日记和信件等, 挖掘出其中的信息和含义。
质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 深入了解现象 • 考虑多个维度 • 灵活性和创造性
缺点
• 小样本规模 • 主观性和偏见 • 结果的解释和一般化困难
质性研究的实例分析
2数据收集Fra bibliotek通过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参与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
3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解读和分析,提取出主题和模式。
质性研究的常用方法
访谈
通过与被研究者的交流和对话,深入了解其观 点、经历和态度。
焦点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互动来探索参与者的共同观点和经验, 并了解不同意见的背后原因。
参与观察
《质性研究》PPT课件
质性研究 PPT课件
质性研究是一种深入、细致地研究现象的方法。本课件将介绍质性研究的定 义、特点、应用领域、研究方法论、常用方法以及优缺点,并通过实例分析 来展示其应用。
什么是质性研究?
• 定义 • 特点 • 应用领域
质性研究的方法论
1
研究设计
确定研究问题、目标和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
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质性 研究可能在数字化数据收集 和分析方面有更多应用。
案例一
研究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认同问题。
案例三
研究企业内部沟通与协作的效果和挑战。
案例二
探索年轻人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态度和影响。
案例四
分析政策变革对民众的影响和反馈。
总结
质性研究的优点和 局限性
质性研究能提供深入的理解, 但受到主观性和一般化困难 的限制。

质性研究课件 PPT

质性研究课件 PPT
校得文化 低层理论:由于来自劳动人民家庭得孩子拒绝学校
得权威,她们对学校提供给自己得东西不珍惜 收集资料得方法: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交谈,观察学
生得行为,记录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成功与失败得解 释 真实得世界:事情与事件,如教室、教师、教学、同 学群体、校内外活动、父母得职业等
质得研究对“理论”得理解:小理论、实质 理论、地方性知识
世界”
语用学视域分析
目得:重建行动者得默会理论 1)共时横轴: 水平层面得视域分析:重建客观、主观、规
范、评价得有效性宣称 垂直层面得视域分析:重建前景、背景得有
效性宣称 2)历时纵轴:过去、现在、未来(前理解结构)
按摩得例子
行动:“这个地方疼与腰椎间盘膨出就是什么关 系?”(以言行事;并暗含对按摩师专长得尊重)
质量高也不应该作为抽样得标准(如: 选择该校就是因为办得好,有特色)
需要说明为什么不选择某些标准,特别 就是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 位、经济收入、职业、专业
典型个案抽样(如一名普通得校长)
极端案例抽样(如:课业负担重得学校)
最大差异抽样(如:人际交往顺利与不 顺利得人)
同质抽样(如:单亲家庭得学生)
选择研究对象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随机抽样得偏 差与表面性
目得性抽样:选取能够最大限度回答研 究问题得样本(人、事、场所、实物等)
“代表性”不等于“典型性” 资料得饱与
抽样得标准
性别 年龄、年级 职业、专业 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 家庭背景、婚姻状态 学业表现、工作业绩
。。。。。。。
抽样得原则
根据研究目得与研究问题选择抽样 标准;研究得问题决定了研究对象得 类型,需要限定研究问题得性质与边 界
由于样本比较小,必须放弃一些不重 要得标准,而选择最重要得标准,即与 研究问题最相关得标准,并对其重要 性进行说明

第一、二、三章 质的研究方法专题

第一、二、三章 质的研究方法专题
质的研究方法专题
专题一 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通过测量手段, 量化研究:通过测量手段,用测量所得 的数据来描述被研究的事物或过程。 的数据来描述被研究的事物或过程。 质性研究:通过观察和访问的手段, 质性研究:通过观察和访问的手段,用 所记录的词语来描述被研究的事物或过 程。
作品评价:杂乱,深描,多重声音/简洁, 作品评价:杂乱,深描,多重声音/简洁,明快 效度:相关关系,证伪,可信性,严谨/固定的检测方法, 效度:相关关系,证伪,可信性,严谨/固定的检测方法, 证实 信度:不能重复/ 信度:不能重复/可以重复 推广度:认同推广,理论推广,积累推广/可控制, 推广度:认同推广,理论推广,积累推广/可控制,可推 广到抽样总体 伦理问题:非常重视/ 伦理问题:非常重视/不受重视 研究者:反思的自我,互动的个体/ 研究者:反思的自我,互动的个体/客观的权威 研究者所受训练:人文的,人类学的,拼接和多面手的/ 研究者所受训练:人文的,人类学的,拼接和多面手的/ 理论的,定量统计的 理论的, 研究者心态:不确定,含糊,多样性/ 研究者心态:不确定,含糊,多样性/明确 研究关系:密切接触,相互影响,变化,共情,信任/ 研究关系:密切接触,相互影响,变化,共情,信任/相 对分离,研究者, 对分离,研究者,独立于研究对象 演化,变化, 分明, 研究阶段 :演化,变化,重叠交叉 /分明,事先设定
2011-12-8 3
包括以下内容: 包括以下内容: 研究环境: (一)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 制环境中进行研究。 制环境中进行研究。 研究者的角色: (二)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是研究 的工具, 的工具,通过长期深入实地体验生活从事 研究, 研究,研究者本人的素质对研究的实施十 分重要。 分重要。 收集资料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 如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 如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 实物分析等收集资料, 实物分析等收集资料,一般不使用量表或 其他测量工具。 其他测量工具。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质性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的意义和背后的原因,通过深入的观察、访谈、文献分析和理论构建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非数值化的数据。

质性研究强调对实际情境的整体理解和深入描述,以发现新的观点和理论,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不预先设定假设,而是尝试在研究过程中从数据中识别出模式和主题,并从中形成理论或结论。

质性研究通常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行为研究等,以及某些医学、管理和市场研究等领域。

质性研究有几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它强调对个案或现象的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这意味着研究者不仅关注因果关系,而且关注背后的意义和背景。

其次,质性研究是灵活和开放的,允许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正。

第三,质性研究使用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观察、文献分析和理论构建等,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质性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解读和理解,在理论构建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的观点和背景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观点,帮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在社会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变。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对心理问题进行探索和解释。

在市场研究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态度,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参考。

总之,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视对实际情境和个案的深入理解和揭示,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帮助研究者探索新的观点和关系,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它在社会科学和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深度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设计
抽样和样本 含量
资料收集方 法
结果报告
采用发生性设计,根据 收集的资料灵活调整设 计方案
严格按研究设计 实施
目的性抽样,样本含量 一般偏小,根据信息收 集情况进行样本量和抽 样方法的调整
强调随机抽样, 需计算样本含量
结采多主合用以。互多观动种察、资法人料、文收访特集谈点方法,法为。根种收问为据或集卷主设者方法。计多法、采种,测用资多量一料以法
(三)人种学研究
人种学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就是人种 学者进入田野(field),周密地观察、记录、参与 当地日常生活,并收集资料,进而进行理论构建和 分析活动,以图探索一个文化的“整体性”生活、 态度和模式。一般来说,研究者要求学会当地语言, 以求得和当地人一致的文化体验和直觉,正确地 感受、认识。人种学研究在方法上采用的主要手 段是参与式观察、非结构性访谈,对所得数据的解 释也是非预设性的,即不以已有的理论来剪裁事 实,而是力争从得到的材料中分析、概括出新理 论,并对原有的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
(五)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不是单一的研究方法,之所以说 行动研究不是一种方法是因为原则上行动研 究可以使用量性或质性的研究方法,只要能达 到目的就行。评价行动研究和检验研究效果 的标准是;行动者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提高,问 题是否被解决,生存环境是否有改善。
➢ 社会现实与社会思想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人 同时是认知者和行动者, 社会既是认知也是 意志和行动的对象, 社会现实本身就是人的 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 命运的因果不同于自 然的因果。
(三)批判主义(续)
➢ 批判主义所持的是一种“历史的现实主义”, 认为 真实的现实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种族和 性别等价值观念塑造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角色、个人 身份、思想倾向、自己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以 及所有这些因素对研究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进行反省。
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特殊性问题 过程性问题 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六、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质性研究伦理是指研究者在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中道 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
1.质性研究伦理的必要性
❖在纳粹德国时期,医生曾强制性地利用集中营的人进行研 究和实验;
❖杜宝娃(Cora DuBois)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尼的 阿罗岛上一个叫Atimilang的村庄中,日本人杀死了她的五 位报道者和朋友。这些报道人因为提到了杜宝娃所说过的 美国而被紧张的日本人误认反叛而惨遭不幸;
1.什么是量性研究??
量性研究是一种对事物进行量化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 究者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 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资料收 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等。
2.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目的
内容 (焦点)
手段
批判主义 认为所有研究都带有政治和道德的目的,声称 他们的研究是为了弱势群体,为了改变社会的 不公平。研究重点是学校如何在学生中再造社 会价值和组织。
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 是中国社会调查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两个著名的社会调查机构: 北京“中华教
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南京“国立 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
MURPHY/DINGWALL伦理理论的四个主题:
无伤害性——研究者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造成伤害; 有益性——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应该有积极的、能鉴别出
来的溢处,而不只是为了研究的研究; 自主与自决——被研究者的价值观和决定应得到尊重; 公正性——所有的人都应得到同等的对待。
3.如何让自己在研究中的行动符合伦理?
早期的实地(fieldwork)研究: Malinowski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大洋洲岛 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首次提出用当地人的观点 (native’s point of view)来看待当地的文化。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家, 以个案研究为主要手段,强调符号和个性的社 会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
随着这种自我反省的深入,人类学和社会学研 究者认为:研究者不再是一个客观、中立、保持 一定距离的观察者,而是一个具有人性的科学家, 其自我及其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成了衡量研究结果 一个重要性的科学家,其自我及其与被研究者的 关系成了衡量研究结果的一个重要标准。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怀特将参与式观察证 实引入了社会学研究的范畴——《街角社会》
迈克斯威尔(J. A. Maxwell)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一个 对多重现实的探究和建构的过程,研究者在此过 程中将自己投身到实际发生的事件中来探究局内 人的生活经历和意义。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从整体 的高度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探究 和诠释的过程。它要求研究在研 究过程中要融入被研究对象的经 验世界中,深入体会他们的感受 与看法。并从被研究者的立场来 诠释这些经验和现象的意义。
“这一研究使我第一次感觉到学术和生活是如 此地贴近,而每个人的经历又都是如此地精彩。 它使我深深地被这一研究方法和它所体现的人文 和平民精神所吸引,并让我对自身和许多自我固 有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我第一次感到,做人与做 学问竟可以如此的统一。”
二、质性研究的历史
根据史密斯的观点,质的研究是从民族志研究方 法中孕育而生的。
后现代的今天……
研究永远不可能“客观”,自己也永远不 可能成为他人。“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写作 方式、是一种“写文化”的行为。研究者就 是作者、写者,他们不仅仅是在再现世界, 而且是在创造世界。
三、质性研究的流派
参与式社会调查 19世纪中叶起源于欧洲,采用与研究对象一起 生活的方式,强调详细、如实地记录描述研究 对象的状况。
自然探究的传统还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 性,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整体的、关联式的考察。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 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会”,研 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 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质的研究认为,研究是一个对多重现实(或同一 现实的不同呈现)的探究和建构过程。在这个动 态的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都可能会 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建构研究结 果和理论的方式也会变。
所谓民族志是指对人以及人们的文化进行详细的、 动态的、情境化描述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特定 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质性研究在西方的发展历史
19世纪下半叶以前, ……
“研西方社会认为是不发 达的原始人”
知情同意
◆ 同意参加研究的决定应该由有能力做出这一决定 的人做出。 ◆ 做出同意决定的人应该在此前得到了合适的信息 咨询。 ◆同意的决定是自愿做出的。
避免在收集数据时伤害被研究者 在分析资料时做到对被研究者公正 研究报告中的保密性和匿名性
例:法国人类学家孔多米纳斯与越南山地的恩龙卡族 的灾难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 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 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 “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 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的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 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质的研究不可能设想 研究者可以脱离被研究者进行研究。
成果:1928年,杨成志深入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地 区,撰写《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中国西南民族中 的罗罗》等;1929年,凌纯声、商承祖对东北松花江 下游赫哲族开展调查,编写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 族》; 1930年,在吴文藻、许仕廉等人的主持下,燕 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北京清河镇建立实验区,他们的调 查成果由黄迪综合整理为《清河村镇社区》;李景汉 主持了长达7年的定县社会调查,他所撰写的《定县社 会概况调查》被认为是当时“最成熟的社会调查” ; 1936年,费孝通对家乡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进行了1个 多月的调查,调查报告后来题名为《江村经济》。
以Wller为代表教育社会学:
强调经验和参与,采用实录的方法收集资料, 特别重视对观察情景的准确界定(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注意社会的系统性,注重 部分与全体的联系。
女性主义
以女性问题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将情感和感受 作为研究的一个方面;重视研究过程中研究者 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对等。
❖对研究成果的造假事件,……
2.质性研究的伦理准则
为了规范研究者与他们所研究的人和场域的关系, 人们制定了伦理准则。这些伦理准则规定,研究的 开展需要以参加者的“知情同意”为前提条件。
这些伦理准则还规定,研究不许伤害参加者, 比如研究者不许没有根据地侵入被研究者的私人领 域,也不许在研究目的上欺骗被研究者。
1930年到1960年的30年,……
人类学家的反思:
第一,被研究者与自己的关系是否能保持完全无关? 第二,自己研究的利益驱动是什么?其实国家殖民利益 是最重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完全保持“价值中立”? 第三,文化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各种文化存在的模 式,都是社会发展的环节,被研究者所处的文化是值得我 们尊重,而被研究者本身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质性研究方法
第一章 质性研究概述
学习重点
质性研究的涵义 质性研究特性与研究理念 质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及类型 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纽曼( W. L. Neuman)曾指出“质性研究是一种避免数 字、重视社会事实的诠释”。
邓津(N. K. Denzin)和林 肯( Y. S. 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 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 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体验与解释的 过程。
「影响我们所说和所做的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意识层 面之下,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新技术的原因:获 得隐而不显的知识——人们知道却无从表达的事。」
ZMET方法的創作者 哈佛大學教授Gerald Zaltman
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 “平民性”,由于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待问题,重视 研究者个人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这种研究方法给参 与研究的“人” 以极大的尊重。这种从事研究的态度使 得研究与“人”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使社会科学研究 中本来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得到了肯定和倡导。正如法 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认为的,社会学家们可以坚定地确 立他们的福楼拜式的座右铭:“好好地写写那些平庸无 奇的世事人情吧!”
20世纪60年代以后……
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意义的表现,而且是一种意 义的给予;而在这个意义的给予中,研究者本人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也是一个行动者,研 究者本人的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结果 的性质。因此,研究不再只是对一个固定不变的 “客观事实”的了解,而是一个彼此互动、相互构 成、共同理解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后,……
如项飙的《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2000) ,李书磊的 《村落中的"国家"一一一文化变迁中的乡 村学校》 (1999) ,陶庆的《福街的现代 "商人部落"走出转 型期社会重建的合法化危机》 (2007)等。一些有海外学习工 作背景的中国学者也纷纷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如王铭铭的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 ( 1997)、吴飞的《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中 的信仰和生活》 (2001)。有的海外中国学者用英 文写作,然 后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如阎云翔的《礼物的流动:一千中 国村庄里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2000)和《私人生活的变 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1949—1999》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