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昆体良的学校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教导思惟一、教导著述:《雄辩术道理》.这部著述既是他本身约二十年教导教授教养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导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导理论和实践都以造就雄辩家为主旨.二、教导思惟1、论教导与禀赋昆体良高度评价了教导在人的形成中的伟大感化.他说:“大多半人既能迅速地思虑,又能灵敏地进修,因为此种灵感是与生俱来的......生成的畸形和生来出缺点的人才是生成愚鲁而不成教的人,如许的人肯定会少,然而很少.”是以,一般的人都是可以经由过程教导造就成人的.昆体良继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看重人的本性差别的不雅点,并进一步施展.他以为,人人可以经由过程教导造就成人,但人的心性各不雷同,是以要研讨.懂得儿童的本性.起首,要研讨儿童的禀赋.偏向.才干,依据其偏向和才干进行教导和教授教养.在雄辩术的教授教养上,要依据每小我的气质.才干来练习.若有的人宜用高雅的立场演讲,有的人宜于用朝气勃勃的神色演讲,有的人则适于用粗犷的立场演讲,这就请求教师使每小我的特色都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教师还应当懂得年青人的偏向,帮忙他们选择最合适他们天禀的学科.教师只有研讨和懂得儿童的本性,才干够防止叫学生做不成能做到的工作,叫学生废弃他们能胜任的工作,而去做他们所不克不及胜任的工作.其次教导必须遵守儿童的年纪特色,懂得并肯定在不合年纪期的接收才能,切忌赐与幼弱的学生以过重的累赘.超出儿童脑筋所能推却的器械,儿童是学不进去的.看重儿童的本性,顺应儿童的偏向和才干.因为“天然假如辅之以精心的造就,就能获得更大的力气.”昆体良对于本性与教导的关系的不雅点较为周全:没有原材料,身手无所用;即使没有身手,原材料仍有其天然的价值;但身手的成就大于原材料天然的成就.2、德性是雄辩家的重要品德------教导要看重德性教导昆体良十分看重道德教导,与西塞罗一样,把伦理学视为造就雄辩家的重要课程,但更看重德性的造就.昆体良提出的教导的目标,就是造就仁慈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仁慈是第一位的,在雄辩术上达到完善境界是第二位的.是以,他保持把优越道德的造就放在教导义务的重要地位.以为仁慈的人才干成为雄辩家.对于善德若何得到,他以为:小我的本性对于他的道德面孔会起到某种感化,但更重要的是靠教导的力气.他说:“美德固然也从天然获得必定的动力,它仍然须要教导使之成为实际的器械.”是以,道德道理应当成为黉舍的重要课程.3、黉舍教导优于家庭教导昆体良以为黉舍教导优于家庭教导.黉舍教导可以起到鼓励学生的感化.因为在黉舍里,儿童天天可以看到好的和坏的行动,天天都邑听到对德行的赞赏和对错误的批驳.好的行动对儿童是一种拷打,错误的行动对儿童是一种警惕;黉舍能给儿童供给多方面的常识;黉舍还可以养成学生顺应社会公共生涯的习惯和介入社会运动的才能.4、论学前教导昆体良十分看重学前教导.关于学前教导的内容:昆体良主意教儿童熟悉字母.书写和浏览.他在教导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导问题,愿望儿童先学希腊语(母语),然后学拉丁语(二外),再后,两种说话的进修同时并行.关于学前教导的办法:昆体良以为应当留意两点:1.“最要紧的是特殊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克不及酷爱进修的时刻就厌恶进修,乃至在儿童时期曩昔今后,还对初次测验测验的苦艾心有余悸.”2.“如果最初的教导成为一种娱乐,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答复予以赞赏,毫不要让他们以不知道为快活;有时,假如他不肯意进修,就当着他的面去教导他所嫉妒的别的一个孩子,有时要让他和其他孩子比赛,经常以为本身在比赛中获胜,用谁人年纪所器重的嘉奖去鼓励他在竞争中获胜.三、教授教养理论1、班级讲课制思惟的萌芽昆体良以为,大多半的教授教养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部的学生.还说过,依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按照他们每小我的才能,指定他们依次谈话.这些看法,是班级讲课制的萌芽.2、专业教导应当树立在渊博的通俗常识基本上昆体良死力主意专业教导应当树立在尽可能渊博的通俗常识基本上.3、关于启示引诱和提问解答的教授教养办法昆体良指出,教师应当擅长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他以为,经常提问学生有很多利益:1.可以借此磨练学生的辨别才能;2.教室提问可以防止学生漫不全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充耳不闻;3.教室提问可以引诱班上的学生本身发明问题,应用他们的智力,而这恰是这种教授教养办法的最终目标..4、进修和歇息瓜代昆体良提出应让学生歇息,防止过度疲惫的看法.他说:“对于一切儿童都应当许可他们有些歇息,这不但仅是因为没有什么器械能经受持久的劳顿....而是因为收视反听的进修有赖于学生的意愿,而意愿是不克不及经由过程强迫得到的.”“假如学生的精力和精力因歇息而得到恢复,他就能以更兴旺和更清楚的脑筋进行进修...”他以为,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歇息方法,所以他赞同学生应有游戏.对教师来说,学生快活爱好游戏应当愉快,因为那是儿童本性生动的标记,同时,游戏可以使因进修而疲惫的脑筋得到积极的歇息,还有,在游戏中,学生的道德品德也能毫无保存地照本来面貌表示出来,教师可以实时予以教导,有些游戏还有助于成长学生的灵敏的智力,如比赛谁提的问题多.此外,他还提出歇息应有一个限度的问题,因为过度的放肆的歇息,轻易形成贪玩.懒散的坏习惯.5、对教师的请求昆体良对教师提出来很高的请求,大致有下列几点:1.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既教授教养生进修基本常识和雄辩术,又教授教养生做人.选择教师重要的一点是,弄清他是否具有优越的德行.教师务须要以本身纯正的德行引诱未成熟的儿童走上正道,防止他们流于涣散.2.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他应当严正而不冷淡,和气而不纵容.应为冷淡会引起学生的厌恶,纵容会招致学生的歧视.教师不应当发性格,但又不应当对应当改正的错误置若罔闻.3.教师对学生的教导要有耐烦,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斥责;在实施奖惩时要留意分寸,既不克不及“小气表扬”,也不克不及“滥用奖励”.4.教师应当理解教授教养艺术,教授教养应当简明简要,明确易懂,深刻浅出.5.教师要留意儿童之间在才能.天资.心性方面的差别,因材施教.。
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
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昆体良,这位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大家,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前行道路。
说起学前教育,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件小事。
在小区的花园里,一群小朋友正在玩耍。
有个小男孩特别调皮,总是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还推搡别人。
这时候,其中一个小女孩的妈妈走过去,没有直接训斥小男孩,而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引导他要学会分享和友好相处。
这一幕让我感触颇深,这不就是学前教育在生活中的小小体现嘛!昆体良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尽早开始。
他强调,儿童的学习能力在早期就已经展现出来,就像一颗种子,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和阳光,就能迅速发芽成长。
比如,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会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时候就是进行知识启蒙的好时机。
昆体良特别重视儿童的道德培养。
他觉得一个人的品德在学前阶段就应该打下基础。
这让我想起我朋友家的孩子,有一次去他家做客,小朋友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第一反应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主动跟家长承认错误。
朋友并没有生气,而是表扬了孩子的诚实,这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在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中,游戏也占有重要地位。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天性的表达,通过游戏,儿童不仅能获得快乐,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成长。
就像幼儿园里的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扮演医生、老师、警察等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合作、交流,也了解了不同职业的特点。
同时,昆体良主张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
就像在一个绘画班中,有的孩子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描绘出奇幻的世界,有的孩子则更擅长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真实的场景。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孩子,而是要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昆体良还强调了榜样的力量。
在学前阶段,孩子更多地是通过模仿来学习。
家长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一个小朋友看到旁边的叔叔主动给老人让座,他也跟着站起来说:“奶奶,您坐我这儿。
古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若有《雄辩术原理》。
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
"具体来说,分成以下几阶段:第一阶段:家庭教育。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
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第二阶段:初级学校。
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
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
昆体良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
他深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在识辨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后,就必须因材施教。
他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
对于智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方面可以适当迁就一些;但对于天赋素质丰饶的学生则要尽力培养,便之成为真正的雄辩家。
另外还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的方法。
作业的分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
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昆体良教学观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昆体良教学观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陆小昆是新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教育家,他创立的“陆小昆教学观”和硕大的教
育理论和观念对中国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深远。
陆小昆的教学观强调“以人为本,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倡导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强调将儒家思想与教育有机结合。
首先,陆小昆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的价值主张以及教学机制的发展。
他认为,
教育的价值以人的自我发展为中心,在教育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教育机制尊重学生和孩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陆小昆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对经典的深层次阐释和结合现实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教育要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注重处理孩子以及学生真实问题,努力真诚地向学生传播尊重知识、尊重良知、尊重正义的精神文明,为学生成长指明正确道路。
此外,陆小昆的教学观也强调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把生活化的学习融入教育体
制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挖掘其潜能,实现多元的学习体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作出重要贡献。
陆小昆的教学观对当今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它让我们认识到:要让
学生受到更优质的教育,首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教育的行为中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培养一个更加有智慧的下一代。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教育思想一、教育著述:《雄辩术原理》。
这部著述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集大成者。
昆体良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二、教育思想1、论教育及天赋昆体良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形成中巨大作用。
他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感是及生俱来。
天生畸形和生来有缺陷人才是天生愚鲁而不可教人,这样人肯定会少,然而很少。
”因此,一般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
昆体良继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重视人天性差异观点,并进一步发挥。
他认为,人人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但人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儿童天性。
首先,要研究儿童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
在雄辩术教学上,要根据每个人气质、才能来训练。
如有人宜用文雅态度演讲,有人宜于用生气勃勃表情演讲,有人则适于用粗犷态度演讲,这就要求教师使每个人特点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还应该了解年轻人倾向,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天分学科。
教师只有研究和了解儿童天性,才能够避免叫学生做不可能做到事情,叫学生放弃他们能胜任事情,而去做他们所不能胜任事情。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年龄特点,了解并确定在不同年龄期接受能力,切忌给予幼弱学生以过重负担。
超越儿童头脑所能承受东西,儿童是学不进去。
重视儿童天性,适应儿童倾向和才能。
因为“自然如果辅之以精心培养,就能获得更大力量。
”昆体良对于天性及教育关系观点较为全面:没有原材料,技艺无所用;即使没有技艺,原材料仍有其自然价值;但技艺成就大于原材料自然成就。
2、德性是雄辩家首要品质------教育要重视德性教育昆体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及西塞罗一样,把伦理学视为培养雄辩家重要课程,但更重视德性培养。
昆体良提出教育目,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人。
善良是第一位,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
因此,他坚持把良好道德培养放在教育任务首要位置。
认为善良人才能成为雄辩家。
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
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爱弥儿》可以说是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他把教育和德行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
那么这些观点又从哪里来呢?在某种程度上,昆体良确实受到了卢梭的影响,而卢梭在《爱弥儿》中所探讨的问题大部分都已经被昆体良继承下来。
《爱弥儿》中最基本的教育观念是他的“自然后果法”。
其中包括四个要素:一、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各种品质(如智慧、道德、审美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显露出来;三、所谓“后果”也并非无关紧要的事,它们或多或少对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四、重要的是要让人了解“为什么”这种后果的存在。
昆体良的名著《爱弥儿》的第三卷第十二章对于学校有所阐述,内容是有关于教师角色的。
他的主张是“温和而有分寸的管教”,并且他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建立在自由、信任和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善待每一位学生,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个人空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
我想这种主张一定也是得益于卢梭。
昆体良所提倡的“温和而有分寸的管教”其实与卢梭的教育思想的核心观念是相似的。
卢梭提倡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而昆体良提倡的正是对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要遵循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
他还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运用理性进行思考和判断。
卢梭也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发展儿童的兴趣,在于唤醒他内心的力量,激起他的感情”。
当然这种学习和掌握一门技巧的学习不同,这种技巧只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就可以完成,但学习如何做人却需要终生的修炼,因此昆体良所提倡的是发展兴趣和自我教育,让学生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现全面发展。
此外,昆体良认为“读书不仅仅是求取知识,而且是创造人格的一个过程”。
他希望学生要去探索,去感悟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意义,不要单纯地为了分数而阅读。
但在昆体良看来,对于书籍的选择尤为重要。
因为很多人的阅读经验都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简述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关于教学问题的主张
简述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关于教学问题的主张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Quintilian)是古罗马时期儒学思想家和教育家,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昆体良对古罗马教育非常重要,他的教育理念和观点被应用于现代的教育实践和思想中,甚至影响着世界教育的演变和发展。
昆体良认为,教育是一个综合工作,即如何培养完善学生,以便获得必要的知识、能力和
素质,从而使他们成为健康的社会精英。
他相信,只有教育者自身将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
相结合,学生才能够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并且教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昆体良还坚持“积极启发”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和环境,通过谈话、讲座、讨论等方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此外,昆体良也坚持“渗透法”教育理论,即“以艺待物,以物待人”,他认为,学习有助于
形成理解文化和道德的具体标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他认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培养:一是使学生的思想完善,二是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
最后,昆体良相信,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仅仅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
也就是说,他信奉的“积极启发”教育理念表明,教
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教学工具和课本上的知识来接受知识。
自古以来,昆体良一直成为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经典,他的教育理论给世界带来深远的
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更是影响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演变。
虽然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产生在数
个世纪以前,但这些思想仍然是有效和重要的,它们适用于现代教育,可以帮助教育者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鼓励学生拥有健康的自学意识。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及其著作简介
• 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律师、教育家和皇室 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 ,也是公元1世纪罗马 最有成就的教育家。他出生在西班牙,其父在罗 马教授雄辩术,颇有名声。昆体良少年时随父亲 到罗马求学,受过雄辩术教育。他当过10年律师。 公元70年被任命为一所国立拉丁语修辞学校的主 持人。由于在雄辩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在办学上的 卓越成就,当罗马帝国在公元78年设立由国家支 付薪金的雄辩术讲座时,他成了该讲座的第一位 教师。他的代表作主要是《雄辩术原理》,这是 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是教 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体良的教学思想
昆体良继承了西塞罗关于雄辩家教育的主 张,并对其作了新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了 他独具特色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包 括雄辩家教育的目的、教学形式等方面的 内容 。
教学目的
•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 “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即道德高 尚的在雄辩术的造诣上达到完美之境的 雄辩家。在他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 雄辩家,必须具备三个很难达到的条件:
• 昆体良对于学生的教育与亚里士多德相同,教育 思想也是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学生品德的 培养始终放在重要地位。他是将其丰富的教学经 验融入了教育理论之中,理论结合实践,使其理 论更有说服力。他的雄辩家培养思想较完整、细 致,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背景,因此,昆体良的思想不仅具有 教育意义,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 分班教学 :把学生分成班级,在同一时间,由
教师对全班级而不是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 昆体良认为班级授课制有许多优点: 首先,教师可以一次同时教许多学生,集中精 力,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其次,学生也可以在与其他同学的共同学习和 交往中,从教师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中得到警惕 和鼓励,分享教师“声音的光辉”,通过公共活 动和交往得到锻炼。
【精品】古罗马教育理论的杰出代表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精品】古罗马教育理论的杰出代表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古罗马教育理论的杰出代表——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Marcus Fabiius Quiutilianus,公元35——95)是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出生于西班牙的加拉古里。
他的父亲是修辞学教师。
昆体良30岁时成为罗马著名的律师。
他是罗马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
他在修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余年,著有《雄辩术原理》(或译《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共十二卷。
这部著作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他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
论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
昆体良和西塞罗一样,把培养演说家作为教育的目的。
他指出,一个聪明的罗马人必须是一个“善于演讲的善人”,在他看来,演说家必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而成为知识广博的人,应该掌昆体良像握丰富的词汇并具备用词遣字的能力;应该了解人情并且具有使人感动的力量,动作优雅而郑重,具有丰富的历史及法律知识,记忆广博、口才伶俐,尤其要道德高尚,使人听其言而观其行。
昆体良以很大的信心,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他认为,儿童一般都生而具有智力活动与理解能力,思维迟钝和低能,只是一种反常现象,是罕见的。
与此同时,他确认这种由自然所赋予的可以接受教育的能力必须通过教育来发展。
这样,他就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论幼儿教育和学校教育。
昆体良非常注意儿童的语言的发展,他认为人的教育应当从摇篮期开始,在婴儿期就要注意语言的纯洁性。
与其相处的人都应有正确的发音;同时还要重视音乐学习,认为它可以培养正确的发音、语言技巧和改进谈吐风格。
昆体良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
他希望家长和家庭教师最好是知识渊博、品行端正的人。
他说,长辈的愚味无知,完全有可能使儿童也愚味无知。
他还论证了学校教育的优越性。
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场所是学校。
学校的优点在于它不让儿童们互相孤立隔绝,不让他们发展自命不凡的心理,在学校里教给一个儿童的东西,其他儿童也能学到,而且大家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激励,促进学习,发展他们的友谊关系,他还强调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要求发展儿童的兴趣,注意因材施教。
论昆体良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论昆体良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1、分班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昆体良认为,在实行分班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倾向、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情况,扬长补短,长善救失。
“一个高明的教师,当他接受付托给他的儿童时,应当首先弄清他的能力和资质。
”教师在了解学生之后,应从两方面人手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一,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例如,对于懒惰的学生必须加紧督促;恐吓能约束一些学生,却使另一些学生失去生气:对于在失败面前容易哭鼻子的学生,必须多加鼓励,用成功的希望去培育他的力量。
第二,教师要善于使每个人在他最有能力的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昆体良指出,对于未来雄辩家的统一要求是善良与学识渊博,但在演说风格上则应允许并鼓励发展各自的特色。
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哪些学生的天性乐于运用简洁优美的演说风格,哪些学生乐于运用单刀直人的、庄重的、和颜悦色的、猛烈的、华丽的或机智的演说风格,然后在教学中适合各人的特殊发展和需要,使每个学生能发挥各自的长处。
”昆体良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班级教学制,这一形式后经夸美纽斯的进一步设计发展,一直延续保留至今。
目前,分班教学仍然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证明昆体良的分班教学的思想是非常可取的。
同时,现代素质教育强调应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提高,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可见,昆体良的分班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仍值得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借鉴。
2、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昆体良认为,启发诱导的主要方法是提问。
这种方法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要“善问”。
昆体良认为,课堂提问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共和后期)西塞罗是古罗马共和国后期最杰出的演说家、教育家,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天才作家。
《论雄辩家》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讨论了一个演说家和雄辩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有的品格及其培养方式。
①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②教育内容:广博的知识;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优雅的举止风度;③教育方法:模拟演说(最常用);练习(最重要);法庭的实际观摩(最佳课堂)。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最有成效的教育家。
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
(1)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
坚持把良好的道德的培养放在教育任务的首位。
(2)论雄辩家的教育①昆体良把雄辩家的培养分为家庭教育、初级学校和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
②昆体良非常重视学前教育,针对当时人们对7岁前的幼儿应否进行智育的说法不一,昆体良提出了由于七岁以前的幼儿接受知识能力有限,因此每次学习量应当很少,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在教育内容方面,昆体良主张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
同时,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习希腊语,再学习拉丁语,然后两种语言同时学习。
第二,在教育方法方面,昆体良认为应当注意两点:第一,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开始厌恶学习;第二,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对儿童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赞赏。
③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方面,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因为学校有良好的风气,同时在学校中也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还能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论教学理论昆体良在教学理论的许多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几百年的罗马帝国和文艺复兴的影响非常大,其基本内容如下:①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昆体良认为需要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着述:《雄辩术原理》。
这部着述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
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二、教育思想1、论教育与天赋昆体良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
他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感是与生俱来的。
天生的畸形和生来有缺陷的人才是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这样的人肯定会少,然而很少。
”因此,一般的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的。
昆体良继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重视人的天性差异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
他认为,人人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但人的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儿童的天性。
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
在雄辩术的教学上,要根据每个人的气质、才能来训练。
如有的人宜用文雅的态度演讲,有的人宜于用生气勃勃的表情演讲,有的人则适于用粗犷的态度演讲,这就要求教师使每个人的特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还应该了解年轻人的倾向,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天分的学科。
教师只有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天性,才能够避免叫学生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叫学生放弃他们能胜任的事情,而去做他们所不能胜任的事情。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并确定在不同年龄期的接受能力,切忌给予幼弱的学生以过重的负担。
超越儿童头脑所能承受的东西,儿童是学不进去的。
重视儿童的天性,适应儿童的倾向和才能。
因为“自然如果辅之以精心的培养,就能获得更大的力量。
”昆体良对于天性与教育的关系的观点较为全面:没有原材料,技艺无所用;即使没有技艺,原材料仍有其自然的价值;但技艺的成就大于原材料自然的成就。
2、德性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教育要重视德性教育昆体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与西塞罗一样,把伦理学视为培养雄辩家的重要课程,但更重视德性的培养。
简述昆体良的学校教育思想
摘要:昆体良是罗马帝国初期著名的教育家、演说家,他集古希腊、古罗马教育经验之大成,为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教学理论的发展莫定了基础。
昆体良的阶段教学、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和道德教育等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影响很大,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也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另外他强调重视德育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的教育理念,为我们今天发展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反对体罚、因材施教“昆体良,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律师、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他肯定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重视学生记忆里的培养,倡导因材施教等。
其教育思想集中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
《雄辩术原理》即古希腊、古罗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这是《教育学》书上对于昆体良的全部介绍,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在教育发展史上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而我则主要对他关于学校教育方面的思想做了一些了解。
关于学校教育,昆体良首先强调学前教育方面,他认为儿童应该及早接受教育。
他在《雄辩术原理》第一卷、第一章开宗明义就提出:“当儿子刚一出生的时候,但愿作父亲的首先对他寄以最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地关怀他的成长”。
接着,他主张:“凡是每个儿童都要学习的东西,就应该早点开始学”。
因为“婴儿时期的所得是青年时期的收获”。
他还告诫人们:“早期年龄阶段的光阴不要浪费”,“7岁以前的收获无论怎样微小,为什么就要轻视它呢?诚然,7岁以前学习的东西无论怎么少,但有了这个基础,到了7岁就可以学些程度更深的东西,否则到了7岁还只能从最简单的东西学起”。
他认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是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而开始的,他公开宣告:“我的计划是引导我的读者从伊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
昆体良还从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来强调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四)论娇惯儿童的危害及榜样的作用
昆体良对当时罗马社会风气之不良而造成 不少混淆视听的现象深恶痛绝,昆体良要求家长 们“本身应成为孩子们的有效榜样,只做一切应 当做的事,避免邪恶的习惯。“要将心思用于培 养一切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习惯”。
二、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五)论体罚
昆体良竭力反对儿童教育中的体罚现象, 对幼儿的体罚更要禁止。他愤慨谴责“那些屑小 之辈是多么可耻地滥用了体罚的权利”,而造成 众多不幸儿童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他认为对儿 童施行体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六)论游戏
昆体良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认 为儿童“爱好游戏,那是天性活泼的标志昆体良 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 把它变成既是一种娱乐,又是一种学习,也是一 种教育的活动形式。
三、对昆体良教育思想的评价
昆体良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详细而 深入地探讨了儿童教育问题。其中有关儿童个性 的培养、幼教师资的要求、榜样教育的作用、游 戏教育方法等都是前人和他自己的长期教育工作 实际经验的总结,予后人以启迪。
学前教育简史
谢谢观看!!
二、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论儿童的Biblioteka 护者昆体良十分重视儿童周围的人所施加给儿 童的影响。为此,他提出必须十分慎重选择儿童 的看护者和教师,要求儿童的看护者必须身体健 康、说话清楚正确。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系列严 格的要求:
二、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论儿童的看护者
(1) 教师要热爱儿童。 (2) 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了解儿童。 (3) 教师要仔细考察儿童的接受能力,教学 内容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4) 教师要正确运用批评和表扬。
浅析昆体良的教学思想
浅析昆体良的教学思想李从军摘要: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初期(公元1世纪)杰出的雄辩家、教育实践活动家和理论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它在着重阐述雄辩家培养的实践与理论问题的同时,对教育与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其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体系。
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对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昆体良,教学思想一、昆体良及其著作简介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出生于西班牙北部加拉古里斯,少年时代赴罗马学习雄辩术和修辞学,从师于著名文法学家缪斯·帕利门,约公元l世纪)和杰出的雄辩家多米休.阿弗尔。
约公元58年,在尼禄统治时期,他毅然离开罗马,返回故乡西班牙。
在西班牙的10余年里,他在从事律师工作的同时,还传授雄辩术,享有一定声誉,取得显著业绩。
公元68年,继任皇帝的伽尔巴将昆体良带回到罗马。
公元70年,在韦斯帕萝皇帝当政时期,昆体良得到了罗马政府的资助,受命主持罗马第一所国立拉丁语雄辩术学校,成为罗马教育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
后来因办学有功,被帝国政府授予执政官的荣誉称号。
在担任教师的同时,昆体良兼操律师业务。
公元90年左右,昆体良从教师岗位退休,以后主要从事著述。
昆体良曾著有《论罗马雄辩术衰落的原因》和一篇法庭辩护词,此外,未经昆体良本人同意,他的学生速记了他的一些演讲词,出版了两卷本。
遗憾的是,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这部12卷巨著出版于公元96年,被罗马各演讲学校采用为标准课本。
然而,它曾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失传,直到1416年,人文主义者、古籍收藏家波齐奥.布拉秋利尼参加康斯坦斯宗教会议期间,在圣·高卢女修道院的藏书楼中偶尔发现了《雄辩术原理》,布拉秋利尼用32天时间抄写了这部著作,使它得以重新流传于世。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先行者弗吉流斯为《雄辩术原理》作了注释,更促进了这本书的流传,使它成为教育家们普遍阅读的书籍。
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那么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昆体良有哪些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的伟大教育家。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主张的是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发觉孩子的兴趣点,并且将其延续下去。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的提倡,深深影响了古代罗马人的教育观念。
昆体良是出生在西班牙的,因为父亲的教授雄辩术在罗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是昆体良跟随父亲来到罗马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
在罗马,昆体良一直从事着律师以及教育家的角色。
在他退休之后,昆体良开始了写书的工作。
他的第一本著作就是《雄辩术原理》。
这本书花了他两年的时间,并且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描写在了书中。
当时《雄辩术原理》的出版,轰动了教育界,赢得了大批支持者。
而后昆体良又写了一本《演说术原理》,但后来因为文艺复兴的变更,使得这本书失传一段时间。
后来还是被人们发现,这一本书的出土,让人们对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再次膜拜。
这本《演说术原理》可以算得上是在古代西方中第一部具有逻辑性,十分有系统的教学思想方法论述的书籍。
昆体良就如何培养演说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思想的阐述。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主张对学生循循善诱,杜绝任何的体罚行为。
并且他认为,儿童虽然年纪善小,但是已经有了思想的形成,体罚是对儿童的一种人格侮辱。
被体罚的儿童往往会留下严重的阴影,对儿童的一生都有不良的影响。
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昆体良是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昆体良的父亲是当时很有声望的雄辩术讲授者,在父亲的影响下,昆体良也很早就掌握了雄辩术的精髓。
而他在雄辩术方面的建树也为他今后在教育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的。
他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独具风格的观点,一时为大家所追捧。
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也为大家所接受。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昆体良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昆体良对教师这项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昆体良对教师的要求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爱心有耐心,热爱儿童教育工作。
昆体良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was, like Seneca, of Spanish origin, being born about 35 A.D. at Calagurris. His father was a rhetorician of some note who practiced with success at Rome. It is not surprising therefore to find that the young Quintilian was sent to Rome for his education. Among his teachers were the famous grammaticus Remmius Palaemon, and the no less distinguished rhetorician Domitius Afer. On completing his education he seems to have returned to his native land to teach rhetoric there, for we next hear of him as being brought to Rome in 68 A.D. by Galba, then governor of Hispania Tarraconensis. At Rome he met with great success as a teacher and was the first rhetorician to set up a genuine public school and to receive a salary from the State. He continued to teach for twenty years and had among his pupils the younger Pliny and the two sons of Domitilla, the sister of Domitian. He was also a successful pleader in the courts as we gather from more than one passage in his works. Late in life he married and had two sons. But both wife and children predeceased him. He died full of honour, the possessor of wide lands and consular rank. The date of his death is unknown, but it was before 100 A.D. He left behind him a treatise “On the causes of the decadence of Roman oratory ” (De causis corruptae eloquentiae), the present work, and a speech in defence of a certain Naevius Arpinianus, who was accused of murdering his wife. These are the only works known to have been actually published by him, though others of his speeches had been taken down in shorthand and circulated against his will, while an excess of zeal on the part of his pupils resulted in the unauthorized publication of two series of lecture notes. The present work alone survives. The declamations which have come down to us under his name are spurious. Of his character the Institution Oratorio gives us the pleasantest impression. Humane, kindly and of a deeply affectionate nature, gifted with a robust common sense and sound literaryjudgment, he may well have been the ideal schoolmaster. The fulsome references to Domitian are the only blemishes which mar this otherwise pleasing impression. And even here we must remember his great debt to the Flavian house and the genuine difficulty for a man in his position of avoiding the official style in speaking of the emperor. As a stylist, though he is often difficult owing to compression and the epigrammatic turn which he gives his phrases, he is never affected or extravagant. He is stil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ound traditions of the Ciceronian age, and his Latin is silver-gilt rather than silver. His Institutio Oratoria, despite the fact that much of it is highly technical, has still much that is of interest to-day, even for those who care little for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Notably in the first book his precepts as regards education have lasting value: they may not be strikingly original, but they are sound, humane and admirably put. In the more teclmical portions of his work he is unequal; the reader feels that he cares but little about the minute pedantries of rhetorical technique, and that he lacks method in his presentation of the varying views held by his predecessors. But once he is free of such minor details and touches on themes of real practical interest, he is a changed man. He is at times really eloquent, and always vigorous and sound, while throughout the whole work he keeps the same high ideal unswervingly before him.arcus Fabius Quintilian was born in Calagurris, Spain in 35 A.D. with a roman rhetorician as a father. He was therefore sent to Rome where he was educated in rhetoric. After his education was complete, he returned to Spain and became a rhetorician of worthy note there. He later returned to Rome and began to teach. He published three works, of which only his Institutio Oratoria survived.
论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论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就是古罗马帝国初期(公元1世纪)杰出的雄辩家、教育实践活动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就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它在着重阐述雄辩家培养的实践与理论问题的同时,对教育与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其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思想体系。
以下具体论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对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教育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教育目的。
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她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昆体良明确指出:“我所要培养的人就是具有天赋才能、在全部自由学科上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就是天神派遣下凡来为世界争光的人,就是前无古人的人,就是各方面都超群出众、完善无缺的人,就是思想与言论都崇高圣洁的人。
”需要指出的就是,虽然昆体良也把雄辩家的培养当做教育的基本目的,但就是,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她所说的雄辩家与西塞罗所说的雄辩家就是有明显不同的。
在西塞罗的思想中,雄辩家实际上就就是政治家与国务活动家。
而在昆体良所处的时代,由于实行帝制,通过雄辩成为政治家的可能性已不存在。
昆体良所说的雄辩家一方面就是指训练有素的律师,但更主要的就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道德的与善良的人。
(二)教育作用。
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思考、灵敏地学习。
真正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就是极为罕见的。
另一方面,人生而具有的天赋才能,仅仅就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
天赋才能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更有赖于良好的教育。
一个天资聪慧的儿童,如果在成年后无所作为,那说明她缺少的并不就是禀赋,而就是教育。
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她也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就是绝对的。
论昆体良与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论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初期(公元1世纪)杰出的雄辩家、教育实践活动家和理论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它在着重阐述雄辩家培养的实践与理论问题的同时,对教育与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其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体系。
以下具体论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对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教育目的。
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昆体良明确指出:“我所要培养的人是具有天赋才能、在全部自由学科上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天神派遣下凡来为世界争光的人,是前无古人的人,是各方面都超群出众、完善无缺的人,是思想和言论都崇高圣洁的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昆体良也把雄辩家的培养当做教育的基本目的,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他所说的雄辩家与西塞罗所说的雄辩家是有明显不同的。
在西塞罗的思想中,雄辩家实际上就是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
而在昆体良所处的时代,由于实行帝制,通过雄辩成为政治家的可能性已不存在。
昆体良所说的雄辩家一方面是指训练有素的律师,但更主要的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道德的和善良的人。
(二)教育作用。
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思考、灵敏地学习。
真正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是极为罕见的。
另一方面,人生而具有的天赋才能,仅仅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
天赋才能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更有赖于良好的教育。
一个天资聪慧的儿童,如果在成年后无所作为,那说明他缺少的并不是禀赋,而是教育。
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他也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昆体良是罗马帝国初期著名的教育家、演说家,他集古希腊、古罗马教育经验之大成,为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教学理论的发展莫定了基础。
昆体良的阶段教学、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和道德教育等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影响很大,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也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另外他强调重视德育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的教育理念,为我们今天发展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反对体罚、因材施教
“昆体良,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律师、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他肯定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重视学生记忆里的培养,倡导因材施教等。
其教育思想集中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
《雄辩术原理》即古希腊、古罗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
这是《教育学》书上对于昆体良的全部介绍,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在教育发展史上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而我则主要对他关于学校教育方面的思想做了一些了解。
关于学校教育,昆体良首先强调学前教育方面,他认为儿童应该及早接受教育。
他在《雄辩术原理》第一卷、第一章开宗明义就提出:“当儿子刚一出生的时候,但愿作父亲的首先对他寄以最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地关怀他的成长”。
接着,他主张:“凡是每个儿童都要学习的东西,就应该早点开始学”。
因为“婴儿时期的所得是青年时期的收获”。
他还告诫人们:“早期年龄阶段的光阴不要浪费”,“7岁以前的收获无论怎样微小,为什么就要轻视它呢?诚然,7岁以前学习的东西无论怎么少,但有了这个基础,到了7岁就可以学些程度更深的东西,否则到了7岁还只能从最简单的东西学起”。
他认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是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而开始的,他公开宣告:“我的计划是引导我的读者从伊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
昆体良还从儿童心理和生
理特征,来强调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他说:“还有深一层的理由。
愈是年纪小,头脑就愈易于接受小事情,正如只有在身体柔软的时期,四肢才能任意弯曲,强壮本身也同样使头脑对多数事物更难于适应”。
另外,“因为初步知识仅仅靠记忆,而记忆不仅存在于儿童时期,而且儿童时期的记忆甚至更加牢固,正因为如此,就更没有借口浪费早期年龄的光阴”。
他深信,教育在人的形成中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得到培养、完善和发展。
天生畸形和生而有缺陷的人只是稀有的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培养也必须加以培养的。
如果有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缺少的不是天赋能力而是培养。
并且,他还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因为在学校里,儿童每天可以看到好的和坏的行为,每天都会听到对德行的赞扬和对错误的批评。
好的行为对儿童是一种鞭策,错误的行为对儿童是一种警戒;学校能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学校还可以养成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而在昆体良学校教育的思想中,教师则是占据着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昆体良认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即言即行的,既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
昆体良认为,教师的道德面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自身所具有的高尚品德能防止学生的行为流于放荡;相反,教师的行为失检,就会对学生产生有害的影响。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道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其次,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应当是公认有学识的人。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培养出完美的雄辩家。
第三,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对学生宽严相济,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
昆体良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当严肃
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
因为冷酷会引起学生的厌恶,纵容会招致学生的轻视。
并且教师不应当发脾气,但又不应当对应该纠正的错误视而不见。
教师还应耐心工作,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在实行奖惩时要注意分寸,既不能“吝啬表扬”,也不能“滥用惩罚”。
昆体良竭力反对儿童教育中的体罚现象,对幼小孩更要禁止。
他大声疾呼:“对于如此纤弱、如此无力抗拒虐待的幼年,任何人都不允许滥用权威”。
他愤慨谴责“那些屑小之辈是多么可耻地滥用了体罚的权力”,而造成众多不幸儿童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
他认为对儿童施行体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为此他还专门给体罚列举了五大罪状:
一、体罚“事实上无疑是一种凌辱”,是一种残忍行为;
二、盛行体罚,孩子一旦对“鞭笞习以为常”,教育就再难以起到作用;
三、如果幼年时期遭受体罚,长大以后往往更难以驾驭;
四、体罚只能造就奴隶的性格,不能培养雄辩之才;
五、体罚的结果必然使儿童“心情沮丧压抑,使他不敢见人,经常感到抑郁”,“产生恐怖心理”。
总之,昆体良认为惩罚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
第四,教师既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又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
只有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师才可能有效地教学。
也只有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第五,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为此,教师应当经常、深入地观察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活动,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
他深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在识辨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后,就必须因材施教。
他
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
对于智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方面可以适当迁就一些;但对于天赋素质丰饶的学生则要尽力培养,使之成为真正的雄辩家。
另外还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的方法。
作业的分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
昆体良关于学校教育的理论,曾为罗马帝国大批人才的培养起过巨大的作用,其中许多精辟的见解、深邃的言辞,曾经使后人叹为观止和深深折服,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彼特拉克曾赞誉其“所完成的不是一把刀子的职责,而是一块磨刀石的职责”。
他的思想更是影响了几十代人。
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和伊拉斯谟都对昆体良深有研究,以致被称为“昆体良式的人物”。
夸美纽斯在他名著《大教学论》中虽然直接引证昆体良的言论并不多,但在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到昆体良的影子,如夸美纽斯对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的论证,以及教学法上的真知灼见都可以从昆体良的思想中找到历史渊源。
昆体良重视学前教育、反对体罚、倡导因材施教的思想,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应当取其精华,更好地完成我国的教育建设。
另外,他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也对当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好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