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课一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1年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1年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东都事略》记载:“(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谶谣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

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于是方士、儒生、政客等,便大量制造谶谣,通过儿童之口散布出去,以造成一种天意使然的架势。

这说明谶谣A.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准确预知历史的走向C.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D.改变了历史发展趋势3.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由此得出A.汉字最早起源于鸟兽蹄印B.文明的形成受益于生活的启迪C.神话故事揭示了历史真相D.仓颉造字宣告文明时代的到来4.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5.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D.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6.《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课教学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课教学
渭;Βιβλιοθήκη 清)郑板桥借物抒情,神韵意趣。
宋徽宗·赵佶《竹雀图》
北宋张择 端的《清 明上河图》 片段
元 代 王 冕 《 墨 梅 图 》
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法国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 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 一切的基本原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用唐宋元明清 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 院士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 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 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 明远远超过同时代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 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 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 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唐朝:国家统一,经济比较繁荣,统治者政策开明,民族关系 融合,对外交流活跃,唐朝绘画题材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 绘画艺术的高峰。
宋朝: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表现人民生 活的风俗画盛行。
明清:随着专制主义的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受到控制,将 自己的思想融入画中的文人画在这一时期盛行
(四)戏曲艺术——京剧
探究2: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同的近代科学
的原因是什么?
◆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政治:社会制度先进,国家统一是主流 经济:农耕经济发达,生产力不断发展 思想:传统农本思想,教育事业很发达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互相学习促提高 技术:积累知识经验,劳动者刻苦钻研 政策:封建王朝重视,明以前对外开放
西汉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0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0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和满足了大众的消费需求。

据此可知()A.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B. 印刷术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C. 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展和推广为明代通俗文化读物的推广提供了方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并不等同于“被通俗文化取代”,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2 •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

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

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 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 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 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 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B [“牵牛”经过李时珍的不断探索,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主张,反映了李时珍具有探索、求实、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

]3. 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

由此可知,此时B. 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C. 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 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A [近代科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朱载堉和徐光启都以实验、实践为方法去支撑他们的论述,故选 A 项;材料中实验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藩篱,排除B项;传统科学注重实用,以经验总结为主,但材料强调实验,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对外来文化的汲取,排除D项。

]4. 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含解析)1.《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

”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A.战国B.汉代C.唐代D.宋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可以得出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D符合题意;而战国时期出现的指南针,A不合题意;BC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指南针2.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材料中的。

三种东西”是指()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C.书法、火药、指南针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依据所学可知,所谓观点中国在“文字方面、战争上、在航海上”的贡献分别指的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正如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科技·四大发明3.xx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

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演变历程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含解析)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商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抑制,没有形成重商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B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 项正确。

答案:D4.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解析: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不符,故A项错误;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不能说明“进入黄金时代”,故B项错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注意“现存”,故C项错误;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佛教兴盛的表现,与材料中“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5.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解析: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独立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而是文化的传播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体现了共同文化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间的问题,故D项错误。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共24张)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共24张)
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 苏轼
性而忽略法度
社更会加进强一调步个平性民 化化 创、 造世俗化,文征明
自主落实基础
三、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绘画
时期 远古 战国 魏晋
隋唐
两宋
元明清
特点
起源
从萌芽走向成熟
“士大夫画”即文人画开始出现
吸取
风格
唐代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 的鼻祖
画学兴起,
是最大亮点
成就最为突出 ①在创作上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 情,追求神韵意趣 ②融 、 、 及 艺术为一体, 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阶段。明代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清代涌现出一批批判 现实的文学力作。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另外,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但是,早 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 案。其中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三大思想家。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学风格的变化,了解中国 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理解文学与政治、经 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高考导航
2、考情分析:
考查频率
考查角度
(全国卷)5年11考
(1)2020·全国Ⅰ卷高考,25: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阎立本《步辇图》 (2)2020·全国Ⅱ卷高考,24:古代中国的体育运动——秦汉角抵运动 (3)2020·全国Ⅲ卷高考,26: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张旭的书法艺术 (4)2019·全国Ⅰ卷,26:从“拔河”考查唐代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5)2018·全国Ⅱ卷,27:明清时期昆曲流行的原因 (6)2018·全国Ⅲ卷,27:明代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 (7)2018·全国Ⅲ卷,26: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原因 (8)2017·全国Ⅲ卷,24:从字形的变化考查西周与战国时期文字的使用状 况 (9)2016·全国Ⅱ卷,41:从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相关材料的解读出发, 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影响 (10)2016·全国Ⅱ卷,24:从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考查汉字演变的历 史过程 (11)2016·全国Ⅲ卷,26: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考查影响书法艺 术地位的因素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

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

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可知,甲骨文中关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探索和记录影响到后期天人关系思想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

甲骨文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意义,但“真实状况”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早期自然崇拜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非自然与人和谐的关系,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甲骨卜辞影响的是秦汉以后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

2.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

这一记载()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解析:选D。

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并未上升为制造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认知,故D项正确。

3.(2020·福建福州二模)时间主要农学著作战国《神农》《野老》A.农业生产不断发展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农学研究最为突出D.农本思想日益完善解析:选A。

据表格中所列举的众多农学著作,再结合其所涉及的内容可知,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如《农政全书》不但系统记载历代农业经验,吸收了最新实践成果,而且充分吸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授时通考》主要记述了古代中国农副业生产的科学技术,等等,故选A项。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与艺术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与艺术

东汉末
张仲景 医圣
《伤寒杂病论》
论述“望、闻、问、切”四诊法,是 临床经典,奠定中医临床医学基础, 被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东汉
众多医 学家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唐朝
唐政府 《唐本草》
最早由国家颁行药典,比欧洲早800 多年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巨典;创立世界最先进的分 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能取得巨大成就?
(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 (2)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 显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 (3)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实地观测和研究。
四大农书
时 间 作者
成就
世界地位
西汉 氾胜之 《氾胜之书》
探索精耕细作的生产方法;区种法
南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 画、印于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如元代王冕 的《墨梅图》。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 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如明人代表作《江城送别图》。 (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关,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思维拓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与 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长期相对 稳定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也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易错易混点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 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 技也在迅速发展,但我国 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 科技,而西方的科技是近 代科技。
中西近代科技发展原因 《农书》
综合南北经验,涉及农林牧副渔,附有 《农器图谱》(有水排、木活字等记载)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技及文学艺术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技及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技及文学艺术1.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涉及的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缺乏、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消费生活实际直接相关。

魏晋时期的?九章算术注?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穿各公式的关联。

明朝的?几何本来?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构造。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数学A.具有浓重的实用性特征B.注重理论的讨论和概括C.冲击了儒家的传统标准D.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2.有专家认为,明清时期最为惊人的技术成就是凿井技术。

当时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钻头,对付不同的岩石,并能提取出岩心。

这使井深不断延长,可达四五百米,清代甚至打出了深达1千米的井。

此外还开凿了天然气井。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中国A.科技在某些领域仍先进B.科学技术仍然世界领先C.近代化因素在缓慢开展D.消费力出现革命性变化3.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异,它们已完全交融,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开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开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4.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比赛中〞。

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明朝A.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B.与西方相比科技程度已经落后C.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D.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亲密交流5.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道:“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

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开展推动观念转变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D.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6.〔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既有简单的刻划、逼真的描摹,还有较为复杂的组合符号,既有陶工的标记,又有巫师创作的祭祀符……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材料表明()A.图画艺术是汉字源头B.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C.巫师促成汉字的形成D.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2.(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唐高祖)献陵的石虎、(唐德宗)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

这类作品()A.展现出统一国家的繁荣富强B.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C.反映了帝陵礼制色彩的淡化D.体现了大唐气象的豪迈闳放3.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到北宋词的创作兴盛,元朝时杂剧和散曲深受世人欢迎。

对此发展趋势解释正确的是()A.贵族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元B.文学平民化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C.开科取士有利于文学形式不断创新D.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学的创作4.唐代李白的诗显示出超凡的创造力、博大雄伟的气魄,代表着自由与解放。

唐太宗对南朝书法的风气表示不满,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由此可见()A.时代变迁影响艺术评判尺度B.唐代诗歌书法艺术成就突显C.性格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认知D.艺术风格是社会时代的产物5.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

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完善C.科学技术的进步D.儒家思想的发展6.根据以下考古发现,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B.佛教在唐代开始传入四川C.唐代四川地区印刷业发达D.刻印书籍取代了手工抄写7.明代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按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用题组成,题量比《九章算术》增加了4.4倍。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同步检测新人教版核心考点对点练——练落实知识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1.(xx·福建宁德联考)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语实际上(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解析:选C。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

马丁·路德的话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xx·福建泉州联考)“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竟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

”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解析:选D。

材料是说书坊把“州县所试程文”制成小版印刷,高价出售给考生夹带(作弊),这就反映了A项(高价竞售)、B项(夹带)、C项(专刊小板),而D项说法是错误的,由于有夹带,“则书不必读矣”导致读书风气败坏。

3.(xx·北京石景山高三期中)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解析:选B。

从材料“中国人的头”以及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事实,可知选择B项。

4.(xx·广东佛山联考)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农耕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B.总结性科技成就显著,西学东渐已经开始C.内阁制度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解析:选B。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题演练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题演练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题演练【高考题组】高频点1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xx·重庆文综·T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还魂纸实际是将废纸重新作为造纸原料予以利用,但在江南地区没能被接受,制造工艺省却了煮浸这一环节,降低了成本,所以②④正确,故选C。

2.(xx·江苏单科·T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选C。

在冯道的主持下,开始将儒家经典刻版印刷,并不能说明他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A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活字印刷的描述,B错误。

材料中有“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的表述,D错误。

3.(xx·北京文综·T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解析】选B。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初年,标志着中国数学体系开始形成;罗马法是罗马法律的泛称,故B正确。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在汉代,但日心说是16世纪中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来的,C不正确。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提升作业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提升作业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提升作业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解析】选D。

①说法错误,印刷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④说法错误,造纸术直到唐代才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不可能使用中国的造纸术。

故②③正确。

2.(xx·南充一模)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解析】选B。

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传入欧洲无关,故C、D项错误。

3.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

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解析】选B。

“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说明天文历法在农耕文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实用;“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说明中医中药对人口多的民族的重要性以及其实用性,故B正确。

【拓展延伸】天文学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1)政治: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早期开始就与敬天的宗教崇拜密不可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练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练习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迈、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口视外表,窥其心胸。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热2.一般认为,魏晋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

书法艺术有这样发展的主观原因是()A.东方艺术注重审美情趣B.书法书写文具的改进C.士人群体队伍不断壮大D.汉字功能的发展变化3.《梦溪笔谈》这样描述一项发明:“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为神速。

”这项发明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

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A.理学思想兴起B.科举制度完善C.科学技术进步D.商品经济发展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

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B.《陈风》C.《郑风》D.《赵风》6.佣书是指我国古代贫困知识分子受雇替人进行抄写活动而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为。

隋唐时期,佣书业一时极盛,在科举制度发展和佛教进一步兴盛的背景下,佣书内容日益集中化,手抄复制文本的内容逐步以科举及佛教相关内容为主,这一现象()A.加速了社会的阶层流动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C.加强了王朝的文化专制D.催生了印刷技术的改良7.沈括在写给欧阳修的信中指出:“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他旨在说明()A.科技发展源于实践B.宋代科技成果丰硕C.儒家重视科技发明D.科技发展依赖政府8.到宋代,宫廷内设有“教坊”,较大的城市中都有歌楼伎馆,有些贵族、官僚、豪绅的家里也有歌伎舞女。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夯基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夯基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

夯基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英国汉学家卖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

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这段话说明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A.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B.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C.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D.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2.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玉米棒子,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他生活的朝代最早可能是在( )A.明朝B.元朝C.唐朝D.北宋3.法国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朱德群(1920-2014)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以下对其作品特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B.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融合C.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表现形式D.中国画的借物抒情与古典主义美术的有机结合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5.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7.2015年12月7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诺贝尔医学奖颁奖典礼上谈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启发。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和满足了大众的消费需求。

据此可知()A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B•印刷术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C •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展和推广为明代通俗文化读物的推广提供了方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并不等同于“被通俗文化取代”,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2•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

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

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 .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 .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 .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 .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B [“牵牛”经过李时珍的不断探索,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主张,反映了李时珍具有探索、求实、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

]3.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

由此可知,此时中国()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 •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C •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 •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A [近代科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朱载埴和徐光启都以实验、实践为方法去支撑他们的论述,故选A项;材料中实验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藩篱,排除B项;传统科学注重实用,以经验总结为主,但材料强调实验,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对外来文化的汲取,排除D项。

2021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21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2020·衢州模拟)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2.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喻世明言》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警世通言》第八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醒世恒言》第二十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西湖二集》第六卷姚伯子至孝受显荣A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3.(2020·浙江抽测)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演出,二者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这两种地方戏曲是()A.徽戏、秦腔B.昆曲、徽戏C.昆曲、汉戏D.徽戏、汉戏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5.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重视客观写实性B.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C.强调书画同源性D.突出主观意兴的诗情画意6.(2020·浙江五校联考)明清之际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如图他的这幅作品属于()①宫廷画②工笔画③文人画④花鸟画⑤写意画⑥山水画A.③④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③④7.(2020·金华测试)《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专题0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讲)[试验场地位置](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发展历程及外传意义。

(2)总结中国文字和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书画的成就、代表性和时代特征。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文学成就及其特点(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4)了解京剧和其他戏剧的产生和发展,并解释它们的艺术成就。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地方戏曲的演变,以及从秦汉到明代的清代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著名教师点击]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

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

[知识网络]1、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一)中国古代的科技2、四大领域(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1、书法(二)中国古代艺术2。

绘画3。

戏(三)中国古代的文学:1、源头:西周――春秋(诗歌)2、创新:战国(楚辞)3、新发展:汉朝(汉赋)4、成熟:唐朝(唐诗)5、通俗化:宋朝(宋词)6、元朝:元杂曲7、明确:章回小说【考点详解】一、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古代科学技术的里程碑1。

造纸:(1)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2)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3)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制成了一种能写字的纤维纸,称为“蔡侯纸”;(4)这是一场伟大的文字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印刷(1)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2)活字印刷——北宋毕恩发明活字印刷术(3)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3、火药(1)发明于唐朝,唐朝末期用于战争;(2)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5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5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2.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B.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3.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

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4.《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 )A.唐代己运用此项技术印制佛经B.由宋代平民在实践中创造发明C.在四大发明中其影响最为久远D.经海路由阿拉伯地区传到西方5.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去处是自然,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

”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诗画同源B.典范指引C.类型多样D.崇尚自然6.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7.戏剧研究学者刘彦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一、选择题1.元曲名家马致远写的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这反映出()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2.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3.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

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

”这说明()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4.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5.《韩束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

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6.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A.《论语集注》B.《道德经真义》C.《孟子集注》D.《本草纲目》7.下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8.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9.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10.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1.《梦溪笔谈》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

”这则材料不能说明()A.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B.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C.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D.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12.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

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

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

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

(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一、选择题1.元曲名家马致远写的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这反映出()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答案】C2.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答案】D3.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

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

”这说明()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4.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答案】A5.《韩束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

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答案】C6.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A.《论语集注》B.《道德经真义》C.《孟子集注》D.《本草纲目》【答案】D7.下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8.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答案】B9.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答案】D10.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11.《梦溪笔谈》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

”这则材料不能说明()A.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B.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C.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D.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答案】D12.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

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

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

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