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桥之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之美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 品析语言,感悟意境。
3. 欣赏美景,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你认为中国石拱桥的美在什么地方吗?
二、前提测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作者简介:吴冠中,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桥美
1. 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认为桥之美美在何处?
我之爱桥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 请你依据总分总的结构,将文章划分为三段,并说说理由。
3. 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4. 小结
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细读研究,品味桥美
1. 为了把“桥之美”的审美原则说明清楚,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说明这个审美原则的?
2. 第四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各自什么环境中起了什么作用?
乌镇石桥:秘密的苇丛,透一口舒畅的气。
江南石桥:细柳拂丝,令画家销魂。
卧波长虹:湖水苍茫,打破单调的满足。
风雨桥:飞瀑流泉,可以驻足欣赏。
3. 第五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环境中起什么作用?
《清明上河图》虹桥:往返行人,各样船只,重叠、交错。
庄稼地里的小桥:倒影被浮萍杂草刺破《给无声的田野增添热闹。
高山峡谷间的索桥:山岩、树丛、急流连接了险峻,也孕育了生命。
4. 第六自然段还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也与环境构成了绘画美么?
①南京长江大桥。
②钱塘江大桥。
③成昆路上的桥。
举这几座桥是从反面说明桥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
五、精读讨论,赏析桥美
请你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你喜欢的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是因为景物描写的美还是因为语言美?用“我喜欢桥,美在,因为”的句式说一说,再小组合作交流。
温馨提示:分析时可以从修辞,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美,也可从景物描写或景物中的意境体会美。
示例:
(1)江南水乡的石桥。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是一种强弱,轻重,动静之分,形成了一种对比美,给人特殊的美感。石桥与细柳配合显得和谐统一,景色美。
(2)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
——江淹的《别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零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意境美,悲伤凄凉。
(3)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石桥与苇丛配合,显得疏朗开阔。
(4)苏州的宝带桥。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长桥与水面配合打破了单调感。
(5)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桥上的廊与亭感觉安闲自在。
(6)铁索桥。
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险峻环境衬托出索桥独特的生命力。
(7)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六、拓展延伸
1. 请你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图片写一写青岛栈桥。
2.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
1. 把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认真地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写出自己的体会,背过自己喜欢的句子。
2. 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