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开展有效备课要树立五个意识
开展有效备课,要树立五个意识1.明确要角色意识。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通俗比喻为“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
在备课时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
2.要树立问题意识。
新课程有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要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重视学生们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要做全面设计。
3.确立服务意识。
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有效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4.要树立对话意识。
备课是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进行“无声”的对话的过程,备课也是一种具有十分教育意义的对话过程的设计。
5.要确立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前备课并非是备课的结束和终结,而仅仅是一个阶段,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备课,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课还没有真正备完。
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
并通过观察和了解,认真的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
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出发点。
2、发现问题,掌握兴奋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甚至某一时刻的兴奋中心和兴奋点。
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
做到勤学、勤问、勤走、勤看、勤想,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合适的教育方法。
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基础。
有效教学策略之有效上课策略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那么,什么样的课算有效?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说,有效上课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树立“五种”意识的重要性首先,多样性意识是指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世界,全球化和多元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接纳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其次,阶层意识是指教育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各种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秩序。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指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以及共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
这是我们在当前全球性挑战日益紧迫的时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
文化自觉意识是指教育者要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尊心,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其他文化,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跨文化能力。
最后,历史责任意识是指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注意到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并倡导他们做好今天和未来的决策。
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从中汲取教训,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树立“五种”意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如何用好这样一本教材呢?首先,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思想,以便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所倡导的观念和价值。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学科能力,鼓励他们思考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它们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此外,教师应该多开放教学模式,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小组合作、课堂讨论、问题解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总之,树立“五种”意识是我们在今天世界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而教育是培养和塑造这样一种意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正是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教育资源,把它变成一扇窗口,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教师备课要树立五种意识
教师备课要树立五种意识
只有课准备得充分具体,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人大附小副校长、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根据多年来的备课体会,总结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树立对话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预设”与“生成”意识、质量效率意识五种意识。
一对话意识
1.与教材对话
2.与同伴对话
3.与名师、网友对话
4.与学生对话
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1.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
2.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
3.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1.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
2.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
四“预设”与“生成”意识
五质量效率意识
1.确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
2.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3.组织好有效的课堂练习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备好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教师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教师应树立的五种意识一、自我反思意识对照新的课程理念来看待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这些课堂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概括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教定学;2、以本为本;3、教路单一;4、学法单一;5、目标单一;6、问题单一;7、评价单一。
综上所述,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多几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二、以学生为本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学”的研究力度,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的方面的探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也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3、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备感亲切、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
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静态知识动态化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教科研要树立五种意识注重五个结合
教科研要树立五种意识注重五个结合一、树立五种意识1、“先导”意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教育教学而言,教育科研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但一些学校和教师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每天忙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之中,穿梭于教室、寝室、卫生包干区、办公室之间,“勤”字当头,却很少这样思考过:我是不是可以用更好的办法,更轻松的方式,来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是科研“先导”意识不强,教科研意识淡薄的表现。
实际上,不展开教育科研,根本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树立“科研先导”意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2、“主动”意识。
没有教育科研的现代意识,视教育研究为不切实际又没有多少实在意义的份外追求,也就没有自觉的科研意识与行动。
迫于职称评定对教育科研的硬性规定,或迫于学校的硬性科研规定,临时抱佛脚,突击赶写一两篇论文,填补空白,应付差事,“科研一阵风”,质量必然打折扣。
注重“主动教研”意识,就是要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长期不间断性的教研活动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与提高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
每位教师都应主动地、能动地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
3、“服务”意识。
教育科研要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工作实际,也就是为教学服务。
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出发点,也是归宿。
教科研只有为教育教学服务,方是“正业”。
也只有在教学中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才能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持久的生命力。
理论与实践要结合,工作与研究要殊途同归。
4、“过程”意识。
很多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非常深奥,只有那些高级教育专家才能出成果;不少教师认为搞科研就是冥思苦想、闭门造车;也有的老师认为搞教研就是要创一家之言,自成一说。
这些都是误解。
教育科研其实一点也不玄乎,它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论文只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系统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师应该具有系统意识,积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整体框架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教材的逻辑思路,从而做好系统性的教育和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材编写的体系和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授课方式,从系统、全面的角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整体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我们要有整体意识,把握整套教材的贯通性,达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机整合。
教师要注重教学的“串联”,整合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一章节的时候,能够感知到前后知识的衔接,从而达到拓展、深入本知识点的效果。
三、素质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我们要具有素质意识,重视学生的品德、审美、文化习惯、语文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文学情感和审美趣味,使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通过语言、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践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要求学生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我们要具有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要将实践活动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创新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一本教材,但也是一个资源库,我们要具有创新意识,根据不同的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创新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要自身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不断地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创新中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之,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研究,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树立五个意识
教师要树立“五个”意识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全体教职工要树立学习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树立学习意识。
要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江泽民、李岗清同志关于实施跨世纪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关讲话,结合我区教育实际,开展理论学习大讨论,要求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跨世纪教育面临的目标和任务,认清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负的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区教育新局面。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准备参加与高考同等难度的试卷考试,积极参加说课比赛、教坛新秀评选、优质课比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教育专家。
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多写教研论文,以教科研促教育质量的提高。
认真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手段,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理论和操作方法,尽快掌握教育现代化技术的运用。
认真学习教科网知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树立竞争意识。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公平、公正条件五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我们应充分发挥各人的聪明才智,个人之间相互竞争,集体之间相互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竞争中求发展。
学校能否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教职工相互竞争,能否团结一致与外界竞争的能力。
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生命,质量也是学校的生命,一所学校没有质量,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景象,没有质量,等于没有一切,声望、荣誉、信誉、生源、待遇、奖金都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应建成良好的校风,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完成教委下达的任务。
树立服务意识。
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
教师的主要任务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
后勤人员一方面为学生服务,一方面为第一线教师服务,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意识,为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信誉,为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树立忧患意识。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时代,不学习,不进步,不发展就要落后,就会陶汰,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真正掌握立足社会的真本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123
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1、合作意识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集体备课时,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气氛。
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大家要有所分工,责任要明确。
2、整体意识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集体备课教师要有整体意识,要系统安排,要处理好宏观、中观、微观的关系。
第一次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计划,甚至,有可能的话,制定整个学年的计划;同时,要主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
集体备课活动有时可能会因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制定好整体计划的情况下,最好能提前一、二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
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常常包含:计划——教学行为——观察——反思,这是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
众多在教学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
波思(Posner,1989)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统编教材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流。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教材,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真正发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优势,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们树立起“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一、树立“多元”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又有现代优秀文学作品;既有文言文,又有现代白话文;既有诗歌,又有散文;既有中国古典文学,又有外国文学。
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起“多元”意识,能够能与之并重,不偏不倚,不偏不激,既不偏废古文,也不偏袒白话文,既不偏废文言文,也不偏爱白话文,要能够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二、树立“批判”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虽包含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完美的,都适合学生。
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起“批判”意识,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发现其中的问题,要敢于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评判。
只有不盲从、不盲从,不轻信、不轻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树立“思辨”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既包含了精美的文学作品,又包含了深刻的人文思想,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起“思辨”意识,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探寻其中的哲理,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体会其中的艺术价值。
只有善于思辨、善于思辨,敢于质疑、敢于怀疑,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才能真正得到文学作品的意义。
四、树立“创新”意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虽然已有一定的历史沉淀,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时只能死记硬背、生吞硬化。
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起“创新”意识,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发现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启示,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新的能量,新的灵感,新的思维,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开拓新的思路,新的实践,新的探索。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
教育部门针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出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国情、民族情怀和时代情怀的现代公民。
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五种”意识,以更好地使用和实施这一教材。
一、树立责任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起责任意识,承担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责任。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为了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全面理解和提高阅读能力而设计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些教材,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内涵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辅导,提高语文素养。
二、树立创新意识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仅仅是一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样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课外拓展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树立关爱意识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树立关爱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人的教育。
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温馨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四、树立刻苦意识教师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要树立刻苦意识,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树立合作意识教师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要树立合作意识,与家长、学生、同事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家长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将家长的力量融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关心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与同事共同进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树立五种意识,优化实验教学
树立五种意识,优化实验教学一、研究意识首先,要从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理念去研究教材。
其次,研究教材编写的意图,只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和对相关内容的处理,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材的教育价值。
理解教材与熟悉教材有本质的区别,熟悉教材是浅层次的、表面化的,即有哪些知识点?重难点是什么?等等;而理解教材是深层次的、更侧重于功能化,即要理解教材所设计的内容及其预期的功能是什么?二、引入意识要重视一堂课的引入,尤其是新课的引入。
巧妙的引入会给老师、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
在课堂引入时应体现:1.引入的简单性。
教师应该弃花哨复杂的形式,要以最利于学生理解的形式入手,用最简单而最能吸引思考的方式引入。
例如,对于离子反应的本质的引入,某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取过滤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通过实验现象(前者是产生蓝色沉淀,后者是产生白色沉淀)使学生明确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而另一位老师则做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后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小灯泡的“亮、灭、亮”的现象使学生理解这一问题。
尽管从教学目标来看,两者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前者的实验涉及的物质较多、反应较多、现象较多,学生理解的障碍较多,形式复杂,教学效果不如后者。
2.引入的优先性。
当一节课的引入有多种方案时,利用实验的引入应优先考虑。
因为化学实验既能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情景创设意识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
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把情景教学看作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基本要求和标志,新课材中也增加了许多情景素材,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与改革之中。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如何用好这本教材,发挥它最大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树立起“五种”意识来引导和指导。
第一种意识是全局意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囊括了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
当我们教授这本教材时,一定要具备全局意识,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站在全局角度,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思想,做到因材施教,科学有序地进行教学。
第二种意识是关联意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关联,将知识点进行有机组合和串联。
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种意识是质疑意识。
言传身教是教师的一种重要教育方法,但只有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质疑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的意图、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等问题,培养他们批判性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第四种意识是创新意识。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的创新者和领导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授他们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在创新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和力量。
第五种意识是审美意识。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体验和感知文学作品的美和艺术价值。
可以通过欣赏名家名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树立“五种”意识,能够使我们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摘要: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使用,教师只有树立“阅读课堂”“生本课堂”“创新课堂”“激活课堂”和“绿色课堂”五种意识,才能有效落实教材目标,从而驾驭好统编教材。
关键词:统编教材;树立;意识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部使用,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断渗入每位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学习新理念,树立新意识,才能积极投身于统编教材教学的实践研究之中,为使用好新教材做出应有的努力。
本人在学习、领悟、实践中认为教师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时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积极引导,树立“阅读课堂”的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没有把“读书”摆到语文学习的高位,出现学生读书少、不读书的‘语文病’,不同程度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
而统编教材就强调了“读书为本,读书为要”这个核心,所以我们要借助教材系列助教支架,积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充分发挥“1+x”拓展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和名著导读,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的基本要求。
如我在教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就让同学将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等文章拿来进行比较阅读。
在上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就引导同学们读《朝花夕拾》这部名著。
我常常依据教材阅读体系,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借助拓展阅读的支架,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
但增加阅读量的前提是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唤起读书兴趣,就得想方设法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把课内的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使他们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久而久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培养起来了,阅读量也就增加了,阅读品味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上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通常称为备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要备好课,因为只有课准备的充分具体,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备课,才能使备课更有实效呢?根据自己平时的备课经验,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对话意识1、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老师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教师在备课前要与课程标准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全面深入地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的“课程实施建议”。
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例如,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标准》写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认真解读这段话,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摆正自己的课堂教学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一、“五种”意识是什么?
“五种”意识是指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五个方面的认识和意识,即前瞻意识、整合
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服务意识。
1. 前瞻意识:了解教材的改革思想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理念,为教学工作提供先导性思考和决策支持。
2. 整合意识:全面把握教材的基本情况、内容结构、评价标准等,通过整合不同教
材和教学资源,形成完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
3. 创新意识:尝试拓展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和教学效果。
4. 实践意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使理论知识更具
生命力和操作性,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5. 服务意识:发挥“桥梁”和“服务”的作用,与教育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
密切联系,积极服务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
二、如何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1. 全面把握教材的优点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教材有效发挥作用,提高教
学效果。
2.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不
同需求的学习要求。
3. 细化教育教学目标、分类操作不同类型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创意和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转变和语言技能提升。
4. 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和规范,为教学提供正能量和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人格发展。
三、总结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当前初中教育的重要支撑之一,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和特点,树
立“五种”意识,全面认识和用好它。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初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
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几个意识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几个意识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几个意识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集体备课时要缔造一种公平、民主、相互敬重、相互合作的氛围。
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老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依据试验老师所担当的教学任务的不同按班级进行分组备课,组内老师又依据自己的专长提出建议,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老师要有整体意识。
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模块甚至整个学年的教学方案;同时,还要留意教材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集体备课活动应当坚持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各个环节,缺一不行,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超前意识老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加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毁灭于萌芽状态。
在制定好整体教学方案后,首先对同学进行详细的学法指导,指导同学把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并让同学了解本学年段英语学习听、说、读、写的常规要求。
以便有的放矢。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力量是老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学行为讨论可以是在老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调研活动,这通常包含"制定方案实施教学观看教学状况教后反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写教学后记是老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老师参与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讨论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阅历奠定基础。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简单的缔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英语老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5、学习意识参预集体备课的老师都是课题讨论的主人,共同的合作与相互沟通中也是一种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充电,才能追随学校英语教学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至于落伍。
所以课题的讨论不仅为广阔老师供应了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更是供应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网上集体备课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试验老师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五种”意识是指通过对学生知识、思维、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素质。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培养学生“五种”意识是我们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五种”意识,探讨如何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一、知识意识语文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拓展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知识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思维意识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内容,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情感意识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情感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智慧。
四、态度意识五、价值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全方位地进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思想的熏陶,情感的熏陶,价值观念的熏陶,最终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个性。
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将会培养出更多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实现教育教学双赢的目标。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五种”意识是指:主动意识、综合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意识和合作意识。
这五种意识正是当今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这种“五种”意识,将成为我们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意识。
作为初中生,有时候他们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被动学习等问题。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材的选择、学习资源的整理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法、词汇、句法等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的综合训练,如语文思维训练、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
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广泛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灌输,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知识,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作文比赛、课外学习小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创新。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意识,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等能力。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判断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语文学习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要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语文素养。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树立“五种”意识,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教材也进行了统编,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依据。
而要更好地运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我们必须树立“五种”意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第一种是“全面”的意识。
我们要强调语文教学的全面性,不能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而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通过统编的教材,我们可以有机地将语言、文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第二种是“批判”的意识。
在运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时,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要引导学生具备批判思维能力。
统编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许多社会、历史、文化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主题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种是“质疑”的意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充分体现了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但我们也不能盲目接受,而是要运用批判的眼光来质疑教材的优缺点。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多样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第四种是“创新”的意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系列优质的文本和活动设计,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作为语文教师,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时进行创新,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剧本编写、课文改编、演讲比赛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五种是“关注”的意识。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突出了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要让学生从教材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作为语文教师,我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在教学中,我会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备课应有“五种意识”
备课应有“五种意识”我比较欣赏在课堂教学中倾情投入还有点“愤青”的教师,看他们与教材融为一体,俨然是作者的化身;看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做足了学生文章,引得学生高呼万岁;看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真正是胸中有丘壑;看他们天南地北侃论,纵横千年评说,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敢于大胆走出室外,不再囿于方寸讲台;看他们向编者发难,以“我”为中心,全然不顾“名家”情面,真的感觉很爽,很惬意。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做“传声筒”,具体说在备课中特别是备学生时应具有五种意识。
一是要有深入文本意识。
什么是“文本”?文本是我们实施教学的首要凭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语文课堂教学之“根”、之“本”。
不少教师对教材所蕴涵的信息量挖掘不出来,没有很好地理解与运用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有的甚至在课文读不通顺的情况下便“超越文本”,搞所谓的拓展延伸,以展示教学的亮点,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
如听语文课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往往为追求形式而不惜时间,反而在文本上研读上“惜时如金”,忙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撰写标语、广告语,很是热闹。
但是教师没有紧扣文本语言文字,学生成了语言文字的匆匆过客,没有与作者、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学生的认知感情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这直接导致阅读教学的低效。
还有一些教师喜欢使用多媒体课件,精良的制作、优美的色彩、动听的音乐,令人折服。
可是,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了课件的奴隶,只是机械地操作鼠标,心里默念着下一步该如何操作,却淡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无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更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一位老师曾记下《海底世界》教学片断:“师:海底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穿上潜水服一起去海底遨游吧。
(学生一边观看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一边倾听解说:海底是个……,里面有……有……还有……)师: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海底到底什么样?”这里,多媒体形象、直观、解说词生动、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转)上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通常称为备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要想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当堂消化、理解、巩固新知,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要备好课,因为只有课准备的充分具体,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备课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
根据自己平时的备课经验,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对话意识1、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老师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教师在备课前要与课程标准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全面深入地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的“课程实施建议”。
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例如,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标准》写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认真解读这段话,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摆正自己的课堂教学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
首先要通过教材分析,弄清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
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例如,过去线段是在直线的基础上认识的,由于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无法借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含义,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新课标教材在二年级只让学生认识线段,而且采取直观和描述的方式。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要任意拔高要求,可在学习长度单位和测量实物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先去量线段,再让学生认识到像这样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图形叫线段,使学生在测量的活动中体验线段的性质。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自己独特的编排特点和知识呈现方式,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博采众长,看一看其他版本的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如何编排的,有没有可供借鉴的素材或教学思路,吸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
3、与同伴对话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教师。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与智慧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
当我们面对一个备课中的问题而冥思苦想时,不要忘了你身边的同事,他们的一句话有时会令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集体备课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备课形式,它可以集中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的力量,整合信息资源,相互取长补短,使教学设计更科学、完整。
教师在倾听同事的发言中,会产生更多新的思路和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
4、与名师、网友对话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备课时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这些名师的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等,都能给教师们以启发和借鉴。
另外,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一般的学校都能上网,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对话,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同各位网友进行交流,很快就会得到众多网友的回复。
网络备课不失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的一条新路子。
5、与学生对话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
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对象的认知状况和思维水平。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失,因材施教,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备学生”。
如何才能了解学生呢?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在备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另外,就是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可能提出或出现的问题。
在课前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在哪些地方容易产生迷惑,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等等。
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师除了有效地挖掘教材资源外,还要注意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
1、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
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到附近的银行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课上进行汇报。
在上课汇报时,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信息,要远远大于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
2、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计算机已经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教师播放从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截取的"猎豹追捕羚羊"片段,在猎豹即将追上羚羊时,画面静止。
教师提问:你们猜,猎豹能抓住羚羊吗?(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
)生1:我认为猎豹会抓住羚羊,因为猎豹跑得快些。
生2:我认为猎豹抓不到羚羊,因为它体力不如羚羊好。
师进一步追问:那什么情况下猎豹会抓住羚羊呢?生:当猎豹比羚羊跑得快的时候就能抓住羚羊,它跑得比羚羊慢的时候抓不到羚羊。
教师很自然地说明:这里的快和慢,就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速度。
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学生喜欢的动物世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3、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其表现为:第一、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等量代换》一课时,我就利用了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一上课,老师先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问:“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是不是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曹冲称象!”。
“还记得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教师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回忆曹冲称象的过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教师说明: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在这里曹冲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从数学角度去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我就利用了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数据,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
)师:男多女少这种现象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明显。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几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
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和119.2:100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相遇而充实,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