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转)上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通常称为备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想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当堂消化、理解、巩固新知,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要备好课,因为只有课准备的充分具体,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备课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根据自己平时的备课经验,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对话意识

1、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老师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在备课前要与课程标准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全面深入地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的“课程实施建议”。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例如,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标准》写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认真解读这段话,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摆正自己的课堂教学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

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首先要通过教材分析,弄清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例如,过去线段是在直线的基础上认识的,由于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无法借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含义,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新课标教材在二年级只让学生认识线段,而且采取直观和描述的方式。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要任意拔高要求,可在学习长度单位和测量实物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先去量线段,再让学生认识到像这样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图形叫线段,使学生在测量的活动中体验线段的性质。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自己独特的编排特点和知识呈现方式,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博采众长,看一看其他版本的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如何编排的,有没有可供借鉴的素材或教学思路,吸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

3、与同伴对话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教师。一个人的智

慧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与智慧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当我们面对一个备课中的问题而冥思苦想时,不要忘了你身边的同事,他们的一句话有时会令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集体备课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备课形式,它可以集中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的力量,整合信息资源,相互取长补短,使教学设计更科学、完整。教师在倾听同事的发言中,会产生更多新的思路和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

4、与名师、网友对话

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备课时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这些名师的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等,都能给教师们以启发和借鉴。另外,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一般的学校都能上网,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对话,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同各位网友进行交流,很快就会得到众多网友的回复。网络备课不失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的一条新路子。

5、与学生对话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对象的认知状况和思维水平。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失,因材施教,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备学生”。

如何才能了解学生呢?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在备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重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