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理解: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PPT课件

浅谈如何理解: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PPT课件
*“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内涵丰富了,目标更高 了
*“生活宽裕”升级为“生活富裕”,一字之差,大不一 样
*“村容整洁”升级为“生态宜居”,层次明显提升 *“民主管理”升级为“治理有效”,内容更加全面,即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风文明”则一以贯之。
5
二、坚持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不变——重中之重
继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后。十 九大首次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 伍”,相信这是对整个“三农”工作队伍最大的鼓舞和鞭策,有利于各行 各业热爱“三农”的优秀人才进入“三农”工作队伍,加强“三农”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 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 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九大继续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地位,没有因为城 镇化已经达到57.35%而对农村的重视丝毫松懈。

2021/3/25
四、拓宽了一个核心任务的渠道——农民增收。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 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 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11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
截止2015年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30%。我国乡村人口约6亿,农户户均耕地面积约3.4亩。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三农特点
适度“三农”问题的合理性


‚三农‛问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适 度的范围内存在城乡差距是必要的,是对 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 如果过度的人为消灭城乡差别,大搞平均 主义,就会挫伤高智能或高效率劳动者的 积极性,不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缺少有力 的拉动,而且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停 滞或倒退。
历史沿革
改革期 (1980 -1985 年)







1970 年代末 1980 年代初,以安徽小岗村民的改革抉择为利剑, 斩断了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制度绳索,并在英明领导的宽容和支 持下取得了成功。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 ‚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 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1983年1月,《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 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 展‛。 1984年1月1日,发出了《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1985年1月,是《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986年1月1日,是《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肯 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五个一号文件‛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极大地解放 了长期被束缚的农业生产力,农业进入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
背景引入
引发问题的背景



从历史角度看, 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与城镇化阶段, 也曾经走出一条所谓 ‚经典‛ 的发展道路, 即在工业 与城市发展的同时,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顺利转移, 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 从中国情况看, 建国后经济发展的重心明显偏向重工业, 由于重工业的载体是城市, 因而经济重心也在城市。重 工业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农业资金数量的积累。 农业提供的资金积累主要来自税收、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 农民储蓄三个方面。 相反, 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却受到资金制约, 乡村人口 转移受到户口的严格限制, 形成农村与城市两个基本隔 离的经济系统。 这是引发中国三农问题的背景原因。

三农政策法规解读及操作指南

三农政策法规解读及操作指南

三农政策法规解读及操作指南第一章三农政策法规概述 (3)1.1 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体系 (3)1.2 三农政策发展历程与现状 (4)第二章土地制度改革与利用 (4)2.1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4)2.1.1 历史沿革 (4)2.1.2 政策内容 (4)2.1.3 操作要点 (5)2.2 土地流转操作指南 (5)2.2.1 流转原则 (5)2.2.2 流转程序 (5)2.2.3 流转方式 (5)2.3 土地征收与补偿政策 (5)2.3.1 征收范围 (5)2.3.2 征收程序 (6)2.3.3 补偿政策 (6)第三章农业支持与补贴政策 (6)3.1 农业补贴种类及申请流程 (6)3.1.1 农业补贴种类 (6)3.1.2 农业补贴申请流程 (7)3.2 农业科技支持政策 (7)3.2.1 农业科技研发支持 (7)3.2.2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7)3.2.3 农业信息化建设 (7)3.3 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7)3.3.1 产业结构调整 (7)3.3.2 农业产业链建设 (7)3.3.3 农业品牌建设 (7)3.3.4 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8)第四章农村金融与保险政策 (8)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8)4.1.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成 (8)4.1.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 (8)4.1.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支持 (8)4.2 农村小额贷款政策 (8)4.2.1 农村小额贷款政策的目标 (8)4.2.2 农村小额贷款政策的实施 (9)4.2.3 农村小额贷款政策的管理与监督 (9)4.3 农业保险政策及操作指南 (9)4.3.1 农业保险政策的目标 (9)4.3.2 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 (9)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5.1 农村道路建设政策 (10)5.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政策 (10)5.3 农村能源建设政策 (10)第六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 (11)6.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1)6.1.1 政策背景 (11)6.1.2 政策措施 (11)6.2 农村污染治理政策 (11)6.2.1 政策背景 (11)6.2.2 政策措施 (11)6.3 生态农业发展政策 (12)6.3.1 政策背景 (12)6.3.2 政策措施 (12)第七章农村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 (12)7.1 农村教育政策 (12)7.1.1 政策背景 (12)7.1.2 主要政策内容 (12)7.2 农村卫生与健康政策 (12)7.2.1 政策背景 (12)7.2.2 主要政策内容 (13)7.3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13)7.3.1 政策背景 (13)7.3.2 主要政策内容 (13)第八章农村基层组织与民主管理 (13)8.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政策 (13)8.1.1 政策概述 (13)8.1.2 政策内容 (13)8.2 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14)8.2.1 制度概述 (14)8.2.2 制度内容 (14)8.3 农村社区治理政策 (14)8.3.1 政策概述 (14)8.3.2 政策内容 (14)第九章农村扶贫与开发政策 (14)9.1 农村扶贫政策体系 (14)9.1.1 瞄准扶贫对象,实施精准扶贫 (15)9.1.2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15)9.1.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9.1.4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推动多轮驱动 (15)9.1.5 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 (15)9.2 扶贫项目操作指南 (15)9.2.1 项目申报 (15)9.2.3 项目实施 (15)9.2.4 项目监管 (16)9.3 农村旅游资源开发政策 (16)9.3.1 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6)9.3.2 培育乡村旅游品牌 (16)9.3.3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16)9.3.4 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16)9.3.5 优化乡村旅游政策环境 (16)第十章农村综合改革与创新发展 (16)10.1 农村综合改革政策 (16)10.1.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6)10.1.2 农村金融改革 (17)10.1.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7)10.1.4 农村社会治理改革 (17)10.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 (17)10.2.1 农业产业链延伸 (17)10.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17)10.2.3 农业多功能开发 (17)10.3 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政策 (17)10.3.1 政策支持体系 (17)10.3.2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17)10.3.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8)10.3.4 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18)第一章三农政策法规概述1.1 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

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内部资料-“三农”问题与美好乡村建设

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内部资料-“三农”问题与美好乡村建设

题目:“三农”问题与美好乡村建设材料展示一.保障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

解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1月3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意见指出,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二.美好乡村建设。

解读安徽《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2013年9月13日至14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会议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绩,深入分析形势,动员全省上下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快美好安徽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决定》中提出,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关键词。

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知识支撑】1.经济生活价格对生产的影响。

继续提高最大收购价,适时启动临时收储,让农民心中有数,形成良好的生产预期。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财政的作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现代农业,新型农民。

2.政治生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

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能。

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二 〇 一二 年 六 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题 目:浅谈“三农”问题 学生姓名:刘建飞 学 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 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班 级:研11级 指导教师:包红梅浅谈“三农”问题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以及国民素质。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很多重大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如何更加快速、合理、有效地发展我国农村、农民、农业从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这一紧迫问题。

关键词:“三农”问题;“十二五”规划;社会正文:我们国家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已经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

以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人们也应当更加关注“十二五”规划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一、关于“三农问题”的概述“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这也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所谓的农业的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在资源利用上相对粗放,在投入上严重不足,由于效益比较低、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资本流入小而流出大,人均占有土地等农业资源量低,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本集约、技术集约型的现代农业远没发展起来。

发达国家的人们消费农产品的付出要远远大于工业品的付出。

而我国正相反,我们制造了大量的工业品以低价出口供他们消费,而我们却很“奢侈”的低价消费他们昂贵的“农产品”。

解读“三农”问题PPT课件

解读“三农”问题PPT课件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_龙__头_企__业__为纽带,形成生 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的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 共同体。
• 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农村人 口和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 们迁入城镇;
• 所谓“投资农民”,就是投资于农村人 口和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包括教 育、卫生和医疗、计划生育、清洁水供 应等公共服务,提高他们发展的能力和 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
• 所谓“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 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 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 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选择 居住地点的权利,平等、友好相待;
二、“三农”问题 现状及分析
1、农业问题
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 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 益低下 。
2、农村问题
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 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 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 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 保障尤为突出。
3、农民问题
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 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 心问题。
3、坚持协调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4、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5、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建 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加 快发展循环农业。
6、顺应潮流大势,坚定不移 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理论探索 的基本结论。
7、积极妥善解决“三农问 题”界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以市场化引导小农经济走 向现代农业。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解读中国的“三农”问题

解读中国的“三农”问题

解读中国的“三农”问题摘要:”三农”问题已经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存在的背景,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以及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1.“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三农”问题得以成为一个问题,其深刻的根源是现代化进程。

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农村是主要区域,农民是主体成员,因此无所谓“三农问题”。

任何一个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都不得不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士农工商”,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官员。

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农”的地位日益降低和边缘化,从而成为一个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政治社会问题。

现代化社会是以工业化为产业基础,以城市为区域基础,以城市市民为社会主体的,这是产生“三农问题”的客观经济社会基础。

“三农”问题得以成为问题,还有其主观基础,这就是现代意识。

现代化不仅仅是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意识的形成构建过程,这就是与市场化、民主化相应的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的产生和传播。

由此就会产生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追求与事实客体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最为集中地反映到“三农”领域。

一方面,现代化必然带来工农、城乡、市民与农民的差别;另一方面,现代化又带来自由、平等、人权意识,由此就会产生“人生来平等,但又无不在差别之中”的焦虑和反抗,“三农”问题因此成为一个公共性的政治社会问题。

2.“三农”问题存在的背景“三农”问题存在的背景是现代化进程中两种文明的并存和差别。

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

任何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国家都会出现这一问题。

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一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这是由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决定的,“三农问题”也因此在中国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三农”问题首先是农民问题。

2017年国家三农政策措施解读

2017年国家三农政策措施解读

2017年国家三农政策措施解读三农政策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国家三农政策措施解读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三农政策介绍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2004年政策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农政策相关问答土地流转后,粮食补贴给谁?就国家的政策来说,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是为了将原村民手中的土地向种植大户手中集中,进而进行规模化经营以产生更好的效益。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及配套PPT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及配套PPT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三农”问题和农村政策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如下:•“三农”问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我国农村政策的历史;•目前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和推行的措施;•农村政策未来的展望。

二、“三农”问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包括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国家重心向城市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劳动资源流失,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2.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村经济的根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被征用和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无业可做。

3.技术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逐步增多,但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不足,农民普遍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限制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政策的历史为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策。

这些政策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政策和“合作化”政策,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农民组织化和社会主义农业的建设。

第二阶段(1978年-1996年)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流转等政策,试图改变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土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第三阶段(1996年-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扶持现代化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旨在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四、目前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和推行的措施当前,我国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为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聚焦三农问题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聚焦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最为面试问题中的热点,今天就为大家举例说明如何在面试中回答三农问题。

【关键词】“三农”工作【政策解读】“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实施办法整体方向: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把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抓手,扎实推进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具体措施拓展:(1)结合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和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2)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2.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改革。

具体措施拓展:(1)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解决60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2)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3)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

(4)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5)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推进农电体制改革。

加快县级供销社体制改革。

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任务。

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三农新政策解读

三农新政策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
2004年至2015年连续12年 发出以“三农”为主题的 中央一号文件。每一个文 件的开头都强调了三农问 题是“重中之重”。
为什么要发那么多“一号文件”?
为什么要发那么多“一号文件”?这至 少说明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三农问题确 实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二是这个问题 的解决实在是刻不容缓。
各位的农业文化观念、农业观 光观念、农民平等国民待遇观念 等,即将为“三农”注入新的活 力,推动“三农” 健康发展。
文件还特别指出,增加产粮(油)大县 奖励资金,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 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 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粮价一提高,会带动其他很多 产业链上的物资价格提高,因此要确保粮价稳定。在这种情 况下,农民收入要提高,就需要补贴。
今年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
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
二、四个“重大”,破解五大难题
一、如何在经济增速 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 农业基础地位、促进 农民持续增收,是必 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 题。
二、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 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 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 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 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 大考验。
三、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 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 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 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目前,农村夫妻店、食杂店仍 然是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的主要 形式,沿街叫卖、沿街为市、占 道为市是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方法, 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安全令人 担忧。
以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更多的 是追究个人和经营主体的责任,这次明确地
方政府属地责任,并列入考核评价 。
四、四大看点
• 看点二:抓紧划定生态 保护红线,建立农业可 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刚实施时市场经济的取向还不明确,但如今农民所面向的大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并日趋完善,故“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不可避免。“小生产、大市场”的农产经营结构,必使得农民在技术选择、生产投入、资源配置、专业分工等行为上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原则来优化,也不能完全参照成本核算来安排农业生产,根据S-C-P范式这必然导致农民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上获得的效益或收益欠佳。现实是按照家庭承包责任制这种运作模式,目前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不能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效益,更无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农业与工业化、农村与城市化等系列矛盾。
(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规律的支配
“三农”问题既是个现实问题,更是随着改革发展不断演变的历史产物。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后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表象。这是由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决定的。目前对我国农村产生内在支配作用的因素有:市场经济、城市化、社会化大生产等人类社会演进的客观规律性,而这些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中国农村社会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来看,我国农村向商品经济进而市场经济转变;②传统农业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即小生产向大生产转变;③乡村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变或靠近。通俗说来就是,实现乡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直至完全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从总体上看农村问题最突出表现为旧的农村体制已适应不了建设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农村的需要。在目前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城市工业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三农”问题只会越来越尖锐,农村发展的体制制约因素只会增多、外部环境只会持续恶化。以上的分析决定了新型农民组织不应该只是一个引领农民发展经济的“经济组织形式”,而更多的是一个以农民组织为平台形成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
(四)“三农”根本问题认识上的偏差

对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析

对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析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第期(总第期):KY @经济学研究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

因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客观现实已经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

一、如何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严峻现实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三农问题“的既有研究也多立足当前、注重于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对“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反思不够;然而,现实是历史的继承,今天的问题连接着昨天的原因,明天的希望来源于我们对今天的正确认识。

于2004年英年早逝的杨小凯教授曾指出,三农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就要把产权界定,把征购权限制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户口制度,户口制度解决了,农民真正成了自由民,就没有三农问题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批发大宗粮食农产品的买卖上,允许私人做批发跨省贸易,国际贸易,不要有许可证的限制。

第四个就是地方政府的治理问题,要组织一些地方官,作实际事情的,出去考察一下,考察一下台湾的、日本的地方政府,还有英美的,欧洲法国的,这些制度很不一样的,看中国适合哪种制度。

制度的模仿不是那么难的,只要认认真真学就好,不用去摸着石头过河了。

华东理工大学的曹锦清教授则把中国当前的“三农问题“理解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三农问题,他认为,当代的社会转型应该定义为三个方面: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轨,单位人向在市场中谋求利益的个人的转轨。

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总的社会转型可以给出一个大体的判断就是集体和国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化过程和劳动力的雇佣化过程。

但土地问题面临选择的困境,中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短期内无法改变,因此保存和完善农村承包制是必要的,对稳定农村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土地不仅仅是经济资源,而且它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三农问题是经过长期形成和演变的结果,是我国特有的,目前呈现加重趋势。

按主要矛盾的不同,可以将近百年来的三农问题划分为六个阶段。

当前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分析和研究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在三农问题中的解读:当前,我国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已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分析三农问题,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在长期实行传统的生产方式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注重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物质财富的绝对增加,“以GDP增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改善。

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其结果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经济结构不协调;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环境破坏严重。

其实质是进行简单再生产,实行粗放型经营,只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而忽视质量。

它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们在长期的实践教训中,经过理性思考,在认识上逐渐由传统发展观转变为科学发展观。

简单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二)中国国情与三农问题: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

因此,对三农问题的认识首先必须要清楚我国的国情。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共十三亿,其中有九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根本问题。

(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

(3)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旱涝时有发生。

党的十八大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读

党的十八大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政策论述及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论述总共是八句话,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含义。

1、【报告原文】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三农”发展的新前景。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

阿克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508元增加到2011年的68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持续增长,坚持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确保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体现了党和国家、自治区、地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证明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报告原文】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解读】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今后几年,国家将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增强后劲。

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乡各项改革逐步深入,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城乡交流合作日益加强。

今后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资金投入、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文明。

3、【报告原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解读】今后,国家将把更多城市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

三农发展政策解读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政策背景 (3)1.2 政策目标 (3)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4)2.1 精准农业发展战略 (4)2.1.1 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2.1.2 推广精准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4)2.1.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4)2.1.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4)2.2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4)2.2.1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2.2.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病抗逆能力。

(4)2.2.3 发展生物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4)2.2.4 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4)2.3 农业产业升级与优化 (4)2.3.1 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2.3.2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4)2.3.3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2.3.4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农业差异化发展。

(4)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3.1 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 (5)3.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5)3.3 农村能源与信息化建设 (5)第四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4.1 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 (6)4.1.1 土地确权 (6)4.1.2 土地流转 (6)4.2 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 (6)4.2.1 土地整治 (6)4.2.2 节约集约利用 (7)4.3 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7)4.3.1 土地市场体系构建 (7)4.3.2 土地市场政策支持 (7)第五章农村金融创新 (7)5.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7)5.1.1 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 (7)5.1.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8)5.1.3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8)5.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5.2.1 农村信贷产品创新 (8)5.2.3 农村金融科技应用 (8)5.2.4 农村金融与其他领域融合 (8)5.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 (8)5.3.1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8)5.3.2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9)5.3.3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9)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9)6.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9)6.1.1 制度目标 (9)6.1.2 制度内容 (9)6.1.3 制度实施 (9)6.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9)6.2.1 制度目标 (10)6.2.2 制度内容 (10)6.2.3 制度实施 (10)6.3 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 (10)6.3.1 制度目标 (10)6.3.2 制度内容 (10)6.3.3 制度实施 (10)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 (11)7.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1)7.1.1 交通基础设施 (11)7.1.2 水利基础设施 (11)7.1.3 能源基础设施 (11)7.2 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 (11)7.2.1 产业扶贫 (11)7.2.2 就业扶贫 (11)7.3 教育扶贫与卫生健康扶贫 (12)7.3.1 教育扶贫 (12)7.3.2 卫生健康扶贫 (12)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12)8.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2)8.1.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2)8.1.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2)8.1.3 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 (12)8.1.4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意识 (12)8.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13)8.2.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8.2.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3)8.2.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13)8.2.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3)8.3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 (13)8.3.1 循环农业模式 (13)8.3.3 生态观光农业模式 (13)8.3.4 精准农业模式 (13)第九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9.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9.2 村民自治与民主管理 (14)9.3 农村风廉政建设 (14)第十章政策实施与保障措施 (15)10.1 政策宣传与培训 (15)10.2 政策监督与评估 (15)10.3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5)10.4 政策协调与协同推进 (15)第一章引言1.1 政策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浅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农村】

浅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农村】
新农村
数据来源《2016国土资源公报》
13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
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 棉花产区
东北松 嫩平原
长江中 下游地 区
四川盆地水 稻主产区
新农村
11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
截止2015年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30%。我国乡村人口约6亿,农户户均耕地面积约3.4亩。
新农村
12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
近五年以来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 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每年约30万公顷。 抵消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 每年净减少10万公顷
农民增收是整个“三农”的核心任务,但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在资源 有限的情况下,潜力有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超越家庭 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所以,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 步开掘农民的增收空间。
新农村
8
五、提出培养一支重要的工作力量——“三农”工作队伍。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 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土地第二轮延包至今,时限已近。作为整个农村政策的基石,土 地政策备受各方关注,更与每一个农民和土地流转经营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但仅仅延包还是不够的,必须让土地带给农民更多收益,要按照十八届三 中全会的部署,继续突进土地制度改革。
新农村
7
四、拓宽了一个核心任务的渠道——农民增收。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 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 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基于农村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认知的分析

基于农村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认知的分析

基于农村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认知的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的认知情况,探讨影响其认知的因素、特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

调查显示,基层干部普遍存在对“三农”问题认知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学历和工作经验等因素。

为提升其认知水平,需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并重视研究其对“三农”问题的认知。

本文通过对“三农”问题认知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强调加强培训对提升基层干部认知的重要性,指出应当重视对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认知的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的认知有助于提升农村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三农问题、认知、现状、影响因素、特点、不足、对策、培训、研究、重要性、农村工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基层干部在“三农”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是联系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负责履行政策落实和服务农民的工作。

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三农”问题。

对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的认知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农村工作和农民生活的发展。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任务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

他们需要面对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和问题,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利益关系,需要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三农”问题的本质和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认知的分析,揭示其认知现状、影响因素、特点、不足和对策,进而探讨对“三农”问题的认知对于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对提升其对“三农”问题认知的关键,以及应重视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认知的研究。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农村基层干部更好地服务农民、促进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基层干部对“三农”问题的认知情况,探讨影响其认知的因素,分析其认知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提升他们对“三农”问题认知的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群关系紧张
3.农民问题
把农民转为市民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 提高农民文明素质问题

把农民转为市民问题

农民进城问题,农民就业问题,农民生计问 题,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
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 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是解决 农民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关健问题。
三、三农问题的主要成因
“三农”问题的主要成因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两极: 落后的农业部门——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 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二元社会结构:即社会呈 现出相应的两极:落后的农村——相对发达 的城市;落后、愚昧的农民——教育良好的 城市居民;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导致政治上 的不平等。
农业科技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新技术、新产品,农民难以 接受。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科技服务、科技创 新和科技推广力度要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有待 加强。
2.农村问题
留守儿童、老弱病残关怀与管理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

留守儿童、老弱病残关怀与管理问题
五、”三农”问题对策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安全。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依法开展土地流转。 推动农业科技服务。 关注留守儿童、关怀老弱病残。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 努力把农民转为市民。 狠抓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根本: 给予农民平等的权利(经济权利、政 治权利),使之尽快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基本思路: 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的战略——十六大总结我党处理城 乡关系的时间经验和教训提出的重大思路
(一)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增收
1、减负; 2、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 收入。 3、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农外收入
政府良种补贴数额不断增长
单位:亿元
十项可圈可点的”三农”政策

3.完全放开粮食市场流通,同时国家实行最 低保护价收购
随着物价上涨,粮食最低收购价年年都在提高。

十项可圈可点的”三农”政策


4.基础设施建 设和社会事 业建设的重 点转到农村 这几年农村 水电路气发 展是历史上 最快的阶段, 农村的教育 卫生文化等 事业发展进 步也非常明 显。
20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
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 活力的若干意见
六、农村政策解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深化对”三农” 问题的认识,提升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理 论,提升党在新世纪新的方针政策体系。 十项可圈可点的”三农”政策。

十项可圈可点的三农政策


1.废止了农业税
十六大以后中央审时度势,认为我国已具备条件可以取消农业税, 于是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废止农业税征收条例。农业税在中国已 经实行了2600年,废止之后,每年减少税负1335亿。这项政策更 重要的是体现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因为这部分 钱农民不交了,为了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向 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所以,从税费改革以来一直到去年年底,中央 财政给地方财政拨出的这部分钱是6千多亿。
(二)“三农”问题
农业问题 农村问题 农民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 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 难,最需要加快。”
1.农业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问题 粮食问题 农业产业化问题 土地流转问题 农业科技问题
十项可圈可点的”三农”政策


5.对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提供财 政保障机制 农民负担重重在教育负担,以 前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农民自己 办。2003年开始政府下决心 调整,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经 费保障制度,大部分由国家来 掏钱,我国有1.5多亿义务教 育阶段的孩子,在县级县以下 接近1.3亿,所以在这点上农 民所得到的实惠是相当大的。
(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1、加大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完 善农业投入体制; 2、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 转移支付,进行农业补贴,维护农民利益和 生产积极性。
(五)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基础,促使二元结 构向一元结构的发展
(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上岗前的技能培训; 2、农业技术培训; 3、经营能力培训; 4、文化培训。
2004年-2011年,我国粮食连续8年增产
2003-2011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44年

2011年底,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 冰箱61.5台,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 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 倍。
华西村:天下第一村
视频:华西村宣传片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 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 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给 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 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 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 提出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之后,他出版了《 我向总理说实话》。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 “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三农”问题在社会 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 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 中共中央于 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 2003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首次提出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 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来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
“三农”及“三农”问题 “三农”现状:成绩与问题 “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三农”问题对策 农村政策解读



“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
农业问题: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 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 。 农村问题: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 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 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为突出。 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这 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 的意见》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干意见》 《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的若干意见》
2009年
2010年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的若干意见》
2011年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试问:“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

20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科技 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 意见

农业基础设施问题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不强。工程标准低、 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农田 水利投入不足,水利管护机制 不健全。
粮食问题


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面积减少、甚有抛荒,粗 放经营。成本投入增大。用工价格提高,农资价格 上涨,种粮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粮价不稳定、粮棉比价不合理,农民收益不确定。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水资源缺乏,电力紧张, 影响粮食生产。 像2011年这样的农业丰收好年景,我国农产品还是 供不应求,粮棉油糖肉都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去年 进口粮食包括大豆在内5800多万吨,即1160多亿斤, 去年国内总产粮食11424亿斤,进口粮食超过国内 产粮的十分之一,今年还会略有增加。
十项可圈可点的”三农”政策


2.实行对农业生产者直接补贴
过去是农民向政府交税,现在不仅不收钱,而且还 发钱。刚开始实行时社会上有不同看法,认为财政 会被拖垮,但中央反复论证考虑之后,觉得可以从 很低的补贴水平开始。于是在2004年,中央出台三 项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农民购 买良种和农机具进行补贴,第一年不到200亿,每 年增加;后来又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行综合补贴。 现在,一年的农业直接补贴已经超过1400亿元。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寻求利润为目的的城市 现代工业和仅以维持生计而非追逐利润为目 的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
温家宝总理 “中国 的城市像欧洲,而农村 像非洲”。
二元结构的形成原因
◆历史原因:经济底子薄弱;处于英美的封锁 中;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捍卫国家和民族 的尊严。 ◆制度原因:1、户籍管理制度:把人口分为农 业户和非农业户;2、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3、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和农业税;4、与户籍管理 制度密切相联的其他城乡分割制度 ◆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策略 。
多地农民抛荒农田
农业产业化问题

农业购销体制不畅,农产品分 散经营,小而不全,农产品产 供销一体化存在问题。龙头企 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 现代农业后劲不足,生态农业、 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标准化 建设存在问题。
土地流转问题

产权关系不明确,组织管理缺 乏规范,市场发展跟不上,社 会保障滞后。土地流转的程序 不规范、手续不完善。相关的 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具体实 施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