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巷道锚杆支护设计与围岩稳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断面巷道锚杆支护设计与围岩稳定性研究

【摘要】针对利民煤矿Ⅱ011603工作面5.6m×4.0m大断面运输顺槽的实际生产地质条件,基于围岩力学性质、断面尺寸和采动影响等因素,提出四种可选方案,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四种方案,根据模拟效果初步确定支护方案,最后通过现场实测判断围岩的稳定性,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大断面巷道锚杆支护围岩稳定性

随着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作面的开采强度与产量大幅度增加,为满足通风、运输、大型设备的安装等要求,必须开掘大断面巷道。随之而来的是巷道支护难度的加大和对支护技术的挑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煤矿巷道在开挖以后,会在巷道围岩形成应力集中,当巷道跨度增加以后,应力集中程度会急剧增加,从而使控制巷道稳定的难度增加,尤其是复杂地质条件巷道更易于发生跨冒事故,从而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1-6]。

本文结合利民煤矿Ⅱ011603工作面运输顺槽的实际生产地质条件,基于地质力学条件和数值模拟初步提出锚杆支护方案,通过现在实测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和顶板离层量验证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1 生产地质条件

试验巷道是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利民煤矿Ⅱ011603工作面大断面运输顺槽,布置在16#煤层中,沿顶板掘进。16#煤层厚度3.34-8.67m,平均7.2m,煤层倾角3-12°,平均6°。16#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1~8层,一般3~4层,夹矸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顶板岩性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以细粒砂岩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

16#煤层破坏载荷24KN,抗压强度12.5MPa,直接顶岩性砂质泥岩,破坏载荷38KN,抗压强度20MPa,、老顶岩性为细粒砂岩(破坏载荷92KN,抗压强度50MPa)和砂质泥岩(破坏载荷26KN,抗压强度14MPa)。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力学强度中等,以半坚硬岩石为主,稳固性中等。

试验巷道断面为矩形,宽5.6m,高4.0m,断面面积为22.4m2。

2 基于地质力学条件和三维数值计算的锚杆支护设计

2.1 基于地质力学条件确定锚杆支护方案

根据16#煤层生产地质条件和Ⅱ011603工作面运输顺槽围岩力学性质、断面尺寸和采动影响等因素,初步确定四个支护方案见表1。

2.2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确定支护方案

三维计算模型的长、宽、高分别设置为120米、100米和100米。模型共划分89960个六面体单元,生成网格节点95530个。数值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情况见图1。

对表1中四个方案从巷道开挖并达到稳定期后,围岩变形规律进行模拟对比,其结果如下:

方案一:巷道顶板中部的下沉量最大,最大下沉量能达到70mm,往顶板深部下沉量逐渐减小,巷道两帮从上到下下沉量逐渐减少,巷道两帮的最大位移量18mm;而在两巷道底板中部均发生底鼓,位移量为26mm;水平位移均集中在两巷的上帮,往围岩深部水平位移逐渐减少,到上帮围岩深部5m处水平位移只有5.5mm。

方案二:巷道顶板中部的下沉量最大,最大下沉量能达到55mm,往顶板深部下沉量逐渐减小,巷道两帮从上到下下沉量逐渐减少,巷道两帮的最大位移量13mm;而在两巷道底板中部均发生底鼓,位移量为20mm;水平位移均集中在两巷的上帮,往围岩深部水平位移逐渐减少,到上帮围岩深部3.5m处水平位移只有4mm。

方案三:巷道开挖并达到掘进稳定期后,巷道顶板中部的下沉量最大,最大下沉量为20mm,往顶板深部下沉量逐渐减小,巷道两帮从上到下下沉量逐渐减少,巷道两帮的最大位移量10mm;而在两巷道底板中部均发生底鼓,位移量为15mm;水平位移均集中在两巷的上帮,往围岩深部水平位移逐渐减少,到上帮围岩深部3m处水平位移只有2.5mm。

方案四:巷道开挖并达到掘进稳定期后,巷道顶板中部的下沉量最大,最大下沉量为14mm,往顶板深部下沉量逐渐减小,巷道两帮从上到下下沉量逐渐减少,巷道两帮的最大位移量8mm;而在两巷道底板中部均发生底鼓,位移量为12mm;水平位移均集中在两巷的上帮,往围岩深部水平位移逐渐减少,到上帮围岩深部2m处水平位移只有2mm。

对比以上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方案一和方案二巷道垂直和水平位移量较大,不能满足巷道支护的要求,故不予采纳。虽然方案四巷道垂直和水平位移量比方案三小,但二者相差不大,综合考虑巷道掘进速度和经济因素,决定选择方案三。

图2为试验巷道锚杆支护断面示意图。

3 围岩稳定性的实测研究

为了观测巷道在掘巷期间围岩活动规律,考察锚杆支护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研究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在正在掘进的试验巷道中设置相应的测站,对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和顶板离量进行观测。

3.1 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监测结果

巷道施工期间,在770-800m范围内布置测点,对顶底板和两帮累计移近量进行了观测。巷道掘进期间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 5.4mm,两帮移近量的最大为5.6mm。由此可知,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效果良好,采用该支护方案能很好控制围岩变形,为巷道掘进提供了安全保障。表2为顶底板移近量,表3为两帮移近量。

3.2 顶板离层量的监测结果

利用顶板离层仪对Ⅱ011603工作面运输巷道顶板离层动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每个测孔布置两个测点。其中深基点略高于锚索锚固端点,浅基点略高于锚杆锚固点。由监测结果可知,锚杆锚固范围内没有发生离层现象,表明设计参数和支护质量满足要求。表4为顶板离层量部分监测数据。

4 结语

(1)基于地质力学条件和数值模拟对利民煤矿Ⅱ011603工作面运输顺槽进行锚杆支护设计,最终确定其支护方案为:顶板锚杆间排距为1000mm×1000mm,使用Φ20mm×24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顶板锚索间排距为2400mm×4000mm,使用Φ17.8mm×5200mm的钢绞线;帮锚杆间排距为1000mm×1000mm,使用Φ20mm×2000mm玻璃钢锚杆。

(2)通过现场对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以及顶板离层量监测表明,利民煤矿Ⅱ011603工作面运输顺槽围岩是稳定的,所设计的锚杆支护方案是合理可靠的。

参考文献:

[1]侯朝炯,郭励生,勾攀峰.煤巷锚杆支护[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武华太.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技术在大断面巷道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04,15(4):68-70.

[4]许帮贵.大断面巷道综掘一次成巷锚杆支护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3):370-373.

[5]李焕斌.大断面巷道一次成巷技术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9.(5):3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