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最好的本科教育 为创新型经济发展赋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最好的本科教育为创新型经济发展赋能
近日,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后举行的“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着力推进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研讨会上,许多高校紧密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就如何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的重要作用,发挥高校人才、学科、科研综合优势,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本刊记者就此话题专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
问:作为见证中国改革巨变的经济学家,您是怎样界定创新型经济的概念呢?
答: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熊彼特教授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即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是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或新制度运用到经济中的首次尝试。弗里曼将创新的概念扩大了,认为其包括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三重概念。
20世纪后期产生新经济以来,从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到生产上的使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缩短,缩短到十几年、几年。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的新发现直接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新突破直接推动产业创新,如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从科学发现到在生产上应用(尤其是产业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利用当代最新的科学发现的成果迅速转化为新技术可以实现大的技术跨越。例如,新材料的发现,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突破都迅速转化为相应的新技术。由科学技术重大突破所产生的科技创新以及由此推动的产业创新,才能真正在科技和产业发展上实现由跟随向引领的转变。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基于以上分析,我把创新型经济定义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问: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答:是的,由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波特把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这里使用的驱动概念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在流行的提法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事实上,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基本内涵是指集约使用物质要素,提高要素使用的效率。但这种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尽管包含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并没有摆脱物质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架构。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是说创新驱动就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说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其不只是要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是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创造新的增长要素。应该说,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比集约型增长方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最能反映经济发展新阶段特征的增长方式。
问:您能具体谈谈这与以往所提的“创新”相比有哪些提升吗?
答:创新有多方面内容和要求,这里是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角度定义创新。
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提出自主创新问题,有两个方面要求:首先是从跟随创新转向引领创新。过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实施跟随策略,通过学习和引进,在发达国家之后发展高科技和新产业。由跟随型的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技术,发展的新产业也是国际市场上开始产能过剩的产业。而现在技术进步的源泉更多的来源于科学的发明。目前正在发生的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会对各个国家都是均等的。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可能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引领创新,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重点领域处于同一个创新起跑线。其次是从引进创新转为自主创新。引进创新的源头在国外。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在我们这里。这种引进创新能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产业水平,但不能改变后进地位。自主创新则着眼于原始创新,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这反映我国经济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主创新不等于封闭创新。创新无国界,现代经济增长是以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为基础的一个过程。任何单个国家的创新都有其国外同行的研究基础,自主创新不拒绝在主攻同一创新方向过程中吸收和引进国外的新发明、新技术。这就是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结合。
问:能否请您描绘一下科技创新的路线图?
答: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包括三个环节:上游环节,即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环节;中游环节,即科学发现和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下游环节,即采用新技术的环节。这三个创新环节相互联系就构成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路线图。这也表明,科技创新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产学研多个主体介入的合作创新活动,由此就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科技创新体系涉及产学研各个环节中的主体相互间的合作和互动。创新所要求的要素的新组合不仅仅是企业对已有要素的组合,而且要对创新的三方面工作进行新组合,形成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创新。
科技创新的路线涉及由大学的知识创新到孵化高新技术再到企业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创新过程。这两者的互动表现为两者的相互导向,由此解决了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结合。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追求的是学术价值,追求的是学术领先地位和重大科学发现;企业家追求的是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两者的结合能够把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结合起来,从而使创新成果既有高的科技含量,又有好的市场前景。
问:对于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来说,发展创新型经济是不是意味着新的机遇?您认为目前研究型大学在“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中,尤其是“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应有哪些作为?
答:发展创新型经济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互动结合,二是要求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紧密合作。如果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的话,大学和科研机构则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创新型经济要求这两个主体合作创新,形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两者的衔接和合作实际上提出了协同创新的要求,也给研究型大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现代的科技创新是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学发现过程也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在这里的创新主体就是大学及科学家。现阶段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都不可能是科学家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多个领域甚至是分布在不同大学的科学家协同创新的结果。在这里,协同创新的基本目标是瞅准国家重大发展目标,大学与大学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协同创新,创造处于世界前沿的原创性成果。
就发展创新型经济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科学新发现的成果转化为新技术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