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日本TnPM--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
TnPM--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1 前言TPM纵观当今世界,石油及石油化工业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着愈来愈多的重影响。
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发展自己的石油及石油化工业。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巨的成就,但与世界石油及石油化工业巨头如BP、巴斯夫等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相比还有很差距。
其中在企业体制、设备管理及装置运转周期等方面差距最,而这些差距直接导致我国企业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
围绕着设备管理,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石化)进行了比较艰难的探索。
继"5S"之后,广州石化着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TnPM规范化设备管理。
显然,如何把握世界先进企业集团的管理经验、特别是设备管理经验,很好地结合于广州石化设备管理自身发展模式,是目前广州石化的当务之急。
2 管理主题的选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Competition)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变化(Change),使得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强,导致需求日益多样化。
"3C"既是多样性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根源,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外在压力。
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对市场剧变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
因此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不是最庞的生物,也不是最聪明的动物,而是对外界的变化能做出快速反应的生物。
正是在这种内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自2001年开始,广州石化先后推行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HSE(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认证和贯标工作,这些管理体系规范了分公司的管理行为,提高了分公司的管理水平。
它明确了分公司制订的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是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是考核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长期战略。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
目录
一、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
1、定义和特点
2、设备前期管理
3、设备旳使用和维修管理
4、设备旳更新和技术改造
二、全员生产维修(TPM)
1、概述
2、改善提案活动
3、自主保全活动
4、效率 最大化活动 5、TPM旳推动
三、以可靠性为中心旳维修(RCM)
1、产生背景 2、定义 3、逻辑环节 4、故障后果旳评价
寿命周期费用是由设置费(自制设备:设置费指研究开 发费、设计费、制造费、试运营费等;外购设备:设置费指 购置费、运送费、安装调试费等)和维持费(指能花费、人 工费、维修费、后勤增援费和报废拆除费等)构成。
设备旳综合效率
以经济旳寿命周期费用取得大旳产出旳设 备,才是经济效益好旳设备。
设备旳综合效率是用产量P、质量Q、成本 C、交货期D、安全S、劳动情绪M等六方面指 标来评价旳,在实际利用时,是用费用效率 (指设备系统所取得旳系统效果与寿命周期费 用旳比值)来评价旳。
全员生产维修(TPM)
实施全员生产维修(TPM)可使 企业取得良好旳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并能够以其优良旳产品品质和市场竞 争力取信于全世界。
TPM旨在经过改善人和设备旳素 质来改善企业旳素质,从而最大程度 地提升设备旳综合效率,实现企业旳 最佳经济效益。
TPM旳定义
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2)存储论原理 按照最佳旳存储论(也称经济订货量)应使系统费
用(又备件建立费、备件存储费、备件短期损失费用构 成)最低旳原则求得经济订货量。详见拟定性存储问题
备件计划管理
备件库管理
备件经济管理
备件旳ABC 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
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摘要从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出发,结合现代机械制造、设备故障检测、可靠性工程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对设备管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备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于加强我国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一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
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1.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
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2.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
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3.设备使用的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面,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同时设备使用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设备大、中修管理制度范本
设备大、中修管理制度范本一、设备管理的概述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规范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1. 统一领导、分层负责。
设备管理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并分配到各生产部门进行具体执行。
2.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设备管理工作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预防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 综合治理、分类管理。
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用途,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确保各类设备得到专门维护和管理。
4. 高效节能、资源优化。
设备管理要注重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实现资源优化。
5. 规范管理、制度化操作。
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推行制度化管理,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设备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将设备划分为大修设备和中修设备两类,分别进行管理和维护。
1. 大修设备管理大修设备包括生产线设备、重要设备等。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设备台账:对大修设备进行台账管理,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并定期更新。
(2)检修计划:编制大修设备的年度检修计划,明确检修内容、时间安排等,并报备相关部门。
(3)检修保养:定期对大修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4)备件储备:合理储备大修设备的备件,保证及时更换和维修,减少因备件不足导致的设备停产时间。
(5)设备培训:对大修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中修设备管理中修设备包括办公设备、辅助设备等。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设备登记:对中修设备进行登记管理,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领用情况、维护记录等,并定期检查更新。
(2)维护保养:定期对中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3)设备清单:编制中修设备的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等,以便于统计和更新。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与趋势自从人类使用机械以来,就伴随有设备的管理工作,由于当时的设备简单,管理工作单纯,设备管理仅凭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行事;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以致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设备管理。
现观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在工业化大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设备修理难度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于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效,企业便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
2.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任何一台主要设备或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采取“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施,以降低停工损失费用和维修费用;主要做法是定期检查设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在故障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加以控制或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突发事故;除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计划修理外,还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预防维修比事后修理有明显的优越性;预先制定设备的检修计划,采取预防为主的维修措施,可减少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和停工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有利于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经过多年实践,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设备的计划预修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摸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度,其主要特点是:2.1采用项目修理通常设备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几个环节,但我国不少企业采用项目修理代替设备中修,或者采用几次项目修理代替设备大修,使修理作业量更均衡,节省了修理工时。
2.2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划预修,而对一般设备实行事后修理或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修理,使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
现代TPM设备管理概念及运行结构
现代TPM设备管理概念及运行结构
1、什么是TPM?
新益为5S咨询公司概述:TPM——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适合中国企业现状的设备管理模式。
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体系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以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系统的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
2、什么是设备全过程管理
设备全过程管理是指设备一生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引进阶段的前期管理,试生产阶段的初期管理,生产现场的使用管理、维护管理(包括润滑管理)、故障管理、精度管理、维修管理(包括备件管理)、资产管理(包括台账、档案、资料管理)、技术改造管理等内容。
3、设备管理运行的四维系统结构
全系统的概念是由时间维、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构成的四维空间。
时间维代表设备的一生,从规划到报废全过程;空间维代表从车间设备到零件的整个空间,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包含整个生产现场;资源维代表全部的资源要索,由资金到信息,代表系统的物理场;功能维代表全部的管理功能,是PDCA循环的拓展,从认识到反馈,代表一个完整、科学的管理过程。
其四维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设备管理运行的四维系统结构
在这个四维结构之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相应的要素。
另一方面,每一要素都会在其他的要素维(空间)上得到映像。
例如设备的“安装”,它是四维空间中时间维上的一个环节。
它
在空间维上会有车间、现场、设备、整机、部位,以及零件上的考虑;在资源维上又离不开资金、材料、人工、能源和信息这些要素;同样,从管理功能上,一定有一个认识、计划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以及反馈的过程。
设备管理需要在一个四维空间上讨论预防性规范的运作,是最完备的全系统概念。
现代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机构设置与模式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如机械、电子、冶金、造纸、石化、纺织、矿山、交通运输等。 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 根据设备管理社会化协作程度。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主要由以上等因素设置。有垂直集中式、矩阵式、精简史3种。
垂直集中式
经 理
设备管理部门
综合管理科
机械科
动力科
计划修理改造车间
“四”是指保持设备完好,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是指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管理的职能
负责资产管理,使设备保持安全、稳定、正常、高效运转,满足生产需求。 负责动力能源等公用工程系统的 正常运转,保证生产需求。 制订设备检修、改造、更新计划和设备的技术及管理的规章制度。 负责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分析、维修、合理控制维修费用,保持设备的可靠性,发挥技术效能,产生经济效益。
设备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概念与计价 固定资产计价 购置时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购置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费、交纳的有关税款。如属于外商投资,采购国产设备,减去退税款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实际发生的费用。如属于专向贷款,包括贷款利息。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双方确认的价格(经中介机构评估)。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价值。 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的改、扩建工程费用减去由于改、扩建发生的变价费用。
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及内容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现代设备管理概念、职能及组织机构
设备全过程管理 是设备的一生管理,包括设备引进阶段的前期管理,试生产阶段的初期管理,生产现场的使用管理、维护管理(包括润滑管理)、故障管理、精度管理、维修管理、(包括备件管理)、资产管理(包括台帐、档案、资料管理)、技术改造、报废管理。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概要)设备管理对是设备的购、管、用、养、修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和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
设备管理可分为两大部分: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前期管理一、评估技术评估(对文献、型号、技术参数、配套性、供应商资质、售服、货期进行研究);(或自主开发的技术能力、货期进行预估)经济评估(评估投资效益、价格、投资回报期)配套分析(场地、配套设施——水、电、气等)二、选型(确定品名、规格型号、技术要求、选样)三、购置(确定供应商、签的购买合同、价格、货期、付款方式等)四、安装(安装日程计划、跟进、实施)五、调试(试运行记录、验收)后期管理一、组织建设1、组织职能:以确定的安全要求(国家法规、公司规则、设备设施特点)和合理的成本保障生产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效率最高,性能最好,成本最低,故障最少,安全可靠。
2、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生产能力。
3、工作内容:1.运用已有资源进行纠错性和防备性修理工作(局部或全局保养、防备性检查、修理、装备改进等)2.确定工作方法、手艺手段和人力资源3.参与新装备选购和安装投产工作4.制定合理的操作指南,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装备设施5.将设备保持高度安全状态,杜绝人身及公司财产的损伤4、工作守则:略5、组织架构:略6、岗位职责:略7、设备管理程序:略二、文档管理1、公司一、二、三、四级及部门三、四级文件管理2、设备台帐——清晰反映设备设施的名称、品名、生产编号、资产号、设备管理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商、购入日期、采购金额、使用部门、体积、功率等3、技术资料——使用说明、维修手册、总图、原理图、功能图、安装手册、配件手册等4、记录资料——使用记录、润滑记录、能耗记录、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整改记录、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三、使用管理操作指南编制与执行督导1、操作指南编制——重点规范操作资格认定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使用前点检及确认、开机程序、安全事项等)。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
数据安全
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措施析设备的采购、 维护和更新成本可以提高设备 管理的成本效益。
结论和要点
•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提升了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 自动化、灵活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设备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 不同行业已成功应用现代设备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挑战包括设备兼容性、数据安全和成本效益,可以通过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克服。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
在现代科技环境中,设备管理模式是如何发展和应用的?探索主要特点和优 势、常见模式以及成功案例。
什么是设备管理模式
设备管理模式是指对组织内的设备和工具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的方法。它可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最佳使用。
• 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 提供可视化和自动化的设备监控和管理 • 降低设备寿命周期成本并提高效率 • 简化设备采购、分配和退还流程
主要特点和优势
自动化管理
通过自动化流程和智能分析, 减少了人为错误和资源浪费。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云端存储和跨设备支持, 适应不同规模和多样化的设 备需求。
安全性和可靠性
设备数据加密,远程监控和 固件更新确保设备的安全和 可靠性。
常见的现代设备管理模式
• 移动设备管理 (MDM) • 物联网设备管理 (IoT) • 远程设备管理 (RDM) • 云端设备管理 (CDM)
成功应用案例分析
制造业
通过设备管理模式,提高了设备 运行时间和产能,降低了维护成 本。
智能家居
设备管理模式确保了智能家居设 备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智能化的 居家体验。
医疗保健
通过设备管理模式,实现了医疗 设备的监控和远程诊断,提高了 医疗质量。
挑战和解决方案
设备兼容性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研究
深 入 研 究 。提 出 了 一 些 可 行 的 措 施 。
关 键 词 : 企 业 ;设 备 管 理 ;模 式 ;创 新 中 图 分 类 号 :F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i O3 6 /.s . 0 - 6 32 0 . . 9 o: .9 9 j sn1 2 6 7 .0 90 0 l i 0 4 0
就 是 为 保 证 产 品 质 量 服 务 。 目前 ,企 业 开 展 的 IO 系 l 化 设备 、传 输 设备 、用能 设 备所 组成 的系统 实 现 的 。所 S 列 论 证 是 建 立 产 品 质 量 体 系 的 基 础 和 依 据 ,它 是 通 过 对 f 以 ,节 约能 源与设 备 及设 备管 理 密切 相关 。
・
理 所采 用 的基 本思 想 和方 式 .本 质 上是 为 保证 高 效率 完 l 装 置不完整,设备结构不安全 ,存在缺陷;违反操作规 成企 业 既定 目标 ,而建 立 的资 源 组 织活 动 和实 施 活动 过 l 程 、超负荷使用设备 ,劳动组织不合理;设备维护管理 不善 等 等 。所 以 ,必 须 在设 备一 生 全 过程 中考 虑 安全 问 程 控制 的规 范 化 、标准 化 系 统 。通 常认 为 管理 模 式 由管
产 品质 量 的 重 要 因 素 。所 以 .必 须 对 产 品 质 量 尤 其 是 l 一 ,就是解决设备对环境 的污染 ,实现无事故 、无公害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与机电设备有关的一些行业也在不断地“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不可否认的是,机电设备是一些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更是重中之重。
要想进一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使之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就要对当前的机电设备条件进行改善,不断完善当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缺陷,不断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不同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现状1.1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过程1.1.1第一阶段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工厂车间渐渐出现了车床,也就出现了设备的维修问题。
但是很长时间之后,才有了单独维修人员的出现。
这个阶段,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是很高,维修人员也不是很专业,设备的维修管理一般属于事后维修制。
事后维修的弊端在于停机时间长,影响生产。
1.1.2第二阶段40年代,计划性的维修模式出现,也形成了一检查、计划修理、验收、核算成本为内容的一整套工作体制。
并且提出了设备定期预防性检修的观点。
计划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出现是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一大进步。
1.1.3第三阶段60年代后期,提出了需要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
1.2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之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设备越来越现代化,实际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同时,投入到生产设备上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目前,虽然有了对设备的整个活动周期进行监管的理论,企业管理人员也已经认识到了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管理组织的健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事故的处理还是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都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制约生产。
2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具体措施2.1将管理的方式进行改进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要将设备工作的一生作为管理对象,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中进行管理工作。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TPM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TPM (全员生产维护)SUNNY 译二零零一年元月目录一、什么是全员生产维护二、全员生产维护的历史三、怎样进行全员生产维护1.OEE——设备总体效率2.造成损失的六种主要原因3.组成全员生产维护的五个基石四、解决主要问题1. 解决主要问题的七个步骤2. 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自发的设备管理1.自发设备管理的七个步骤2.自发设备管理的检查监督六、有计划的设备管理导入有计划的设备管理的七个步骤七、设备管理预防1. 设备管理预防的七个步骤2.设备管理预防的方法八、教育及培训九、推荐读物一、什么是全员生产维护如何在生产中降低成本一直是多年来企业界的一个重要目标。
当然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工厂里的各种生产设备却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TPM(全员生产维护)是一种有助于非常有效地使用生产设备的理论。
这里有效使用的含义是指使设备无故障地运行并生产出无质量缺陷的产品,而且使其不至于因计划外故障而停机。
TPM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设备,而是人、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有机整体。
这种整体联系不仅要求设备不产生功能故障,而且其它方面如较少的工装和调整时间、较高的加工稳定性以及操作和维修的方便性等也很重要。
因此,设备一定要保养好,要不断查出设备的薄弱部位,找出原因并排除之。
这些工作不能仅由设备管理人员承担,设备操作人员也必须大力、积极地参与。
TPM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的思想,也就是说:为了提高人、设备和工作环境这一有机整体的效率,TPM决不应该停止。
为了长期富有成效地提高设备效率,除了全员生产维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应完整地考虑生产设备的生命周期,从计划购置一直到停产报废;所有员工都必须参与,从生产工人到车间主任;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必须参与(例如,生产、设备、质量、计划部门等);要非常重视小组(团队)工作,而且领导要给予支持。
二、全员生产维护的历史1951年日本引入了预防型的设备管理,这开始了设备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设备管理新模式
设备管理新模式
设备管理新模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物联网设备管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大量的设备会接入到网络中,设备管理需要采用新的模式来管理和监控这些设备。
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往往是人工操作和管理,而新模式可以通过使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来实现对设备的管理和监控,例如使用传感器和远程监控技术来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情况。
2. 云设备管理: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将采用云设备管理模式。
云设备管理可以将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功能移到云端,通过远程控制和监控来管理设备。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维护和升级,减少人工操作和维护成本。
3. 自动化设备管理: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设备管理可以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自动化设备管理可以通过使用自动控制系统来管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例如使用自动化软件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设备的数据和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设备的自动调度和故障预测。
4. 移动设备管理: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设备管理也需要适应移动设备的特点和需求。
移动设备管理可以通过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技术来管理和监控移动设备,例如远程锁定和擦除设备、监控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情况等。
总的来说,设备管理新模式是根据新的技术和需求,通过使用自动化、智能化和云技术等手段来实现设备的管理和监控,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
设备管理电子书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设备与设备管理机器设备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基础。
在企业中设备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作为新技术的载体,设备同时也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术语。
在发达国家,设备被定义为“有形固定资产的总称”,即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
如土地与不动产、厂房和构筑物、机器及附属设施等均可被视为设备。
在我国,只有具备直接或间接参与改变劳动对象的形态和属性,并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其原有形态和属性的劳动资料才被看作为设备。
一般情况下,设备一词既可指单台设备也可指成套设备,即为完成某种功能而将机电装置及其他要素有机组合起来的集合体。
如果将成套设备理解为“系统”,则组成这一成套设备的单台设备即为“子系统”,再继续分解则成为部件、零件和材料。
因此,成套设备是设备的集合体,但不是简单的集合体,而是把多台设备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系统。
设备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
在我国,一般以使用期限和单位价值作为划分固定资产的标准,数十年来,我国曾对单位价值做过数次调整。
1992年1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中规定,属于生产经营性质的固定资产只需具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条件而不受单位价值的限制;非生产经营设备则需同时具备使用期限超过两年,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两项条件。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设备则列为低值易耗品而不属于固定资产。
新的标准可使生产经营设备避免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对标准的影响,规范、简化了管理工作。
一、现代设备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在设备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使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所谓现代设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说法,但大致具有如下特征:(一)大型化和集中化现代工业生产的大型化、集中化导致了设备的大型化。
大型设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和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适应了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需要。
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一、设备在制革工厂的地位:对于现代制革工业而言,工艺、材料和设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制革机械是以转鼓、片皮机、削匀机、去肉机、磨革机、蒸空机等为最多,尤其是转鼓数量特多,但要注意到,随着制革工艺的不断进步和皮革新产品开发的层出不穷,制革工业对技术含量高的制革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目前,诸如精密片皮机、精密削匀机、电脑控制喷浆机、辊涂机、电脑量革机等先进的制革设备,已经成了不少制革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总之,工厂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在逐年提高。
随着制革厂设备拥有量的增加,同时也由于工厂设备的日趋先进,皮革企业对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只重视工艺的片面性,甚至有人把工艺和设备的关系描述成“三分工艺、七分设备”。
这样的认识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工厂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已变得日趋重要,必须把工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摆在较高的位置。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工厂的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它的意义在于: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安全和环保,有利于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
1、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可以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正常秩序与节奏,确保生产达到预定的产量和质量指标。
例如在一个现代化的制革工厂里,如果对某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在使用、保养、检修、安全运行等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做得不好,就会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影响到产量和质量指标的完成。
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运转费用高的大型、自动、连续型设备,不论是主机还是某一子系统在运行中出现任何结构、性能方面的不完好状态,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或导致产品质量降低或达不到额定的生产效率,甚至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2、降低生产成本:设备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方面以外,还包括维修费用、动力、燃料和润滑材料耗费等方面的开支。
通过良好的设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概述简介设备管理是指对各类设备进行全面管控和有效管理的过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设备管理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变得尤为重要。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传统企业中,设备管理包括对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和生产设备(如机床、生产线等)的管理。
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设备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了对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智能家居设备等)的管理。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可以避免设备故障和停机造成的工作中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降低运营成本: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和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和维修的成本。
3.增强安全性: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的安全保护和监控,可以防止设备被盗、损坏或滥用,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安全。
4.改善资源利用:通过设备管理,可以对设备进行合理调度和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设备管理的流程设备管理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设备采购:在设备管理的起始阶段,需要制定设备采购计划,确定需要采购的设备类型和数量,以及采购预算。
2.设备入库:采购到设备后,需要对设备进行验收,并将设备入库,建立设备档案和库存管理。
3.设备领用:根据实际需要,对库存中的设备进行领用,并在设备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和记录。
4.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良好性能。
5.设备报废:当设备到达使用寿命或发生严重故障无法修复时,需要将设备报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6.设备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备更新和升级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
设备管理的技术支持现代设备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设备管理技术:1.设备管理系统(EMS):设备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设备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监控、维护、报警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后勤学中阐述的观念已超出传统设备管理的范畴 ,
开始把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
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的萌芽。
美国后勤工程学会将后勤工程学定义为: 涉及保障目标、计划、设计和设施的各项要求,
以及与资源供应与维持等相关的管理、工程与技术 的艺术与科学。 后勤工程学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 将设备中涉及
3) 管理方面:设备规划、筹措管理系统;设备使用、
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其基础理论涉及:
故障物理学、摩擦学、可靠性工程学、行为科学、
决策科学等。此外,还需使用一些现代管理技术和
管理方法,如设备诊断技术、设备维修技术、计算
机辅助管理、价值工程、网络技术、ABC分析法
等等。
作为一门管理科学,现代设备管理必然具有三 项基本特征,即系统性、择优性和重视定量分析, 这些特性又是通过上述学科加以实现的。 对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的形成最具影响的是: 系统工程、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可靠性工程、 摩擦学、工程经济学。
就预防维修而言,目前存在着美国的预防维修
与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两大体系,分别应用于不同的
国家。计划预修制是以设备的磨损规律制定的。按
照计划预修制的理论,影响设备修理工作量的主要
因素是设备的开动台时,合理的开动台时是制定一 系列定期检查、小修、中修、大修等组成的“修理 周期结构”以及计算各种修理消耗定额的“修理复 杂系数”构成了计划预修制的两大基础。计划预修
“物流”,两者的内涵现在均有较大的扩展。
2、综合工程学
1970 年, 英国人丹尼斯.帕克斯首先提出了以设备 寿命周期为基础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观点, 其核 心是将设备寿命周期内的各个不同阶段作为研究和管 理的对象,以寿命周期费用优化作为研究的目的。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举措,对比过去维修管理的做法,在6个方面
有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2000年会议6个方面包括:
1. 从重视“保持设备运转”发展为重视“保持设备 的最佳状态”;
2. 从重视过程管理发展为重视目标管理; 3. 从重视部门管理发展到重视全员管理 ; 4. 从重视工程管理发展为同时重视风险管理 ; 5. 从重视后期管理发展为重视全寿命管理 ; 6. 从重视技能培训到重视素质培训 。
• 从重视过程管理发展为重视目标管理
•
作为管理,及时掌握计划的实施过程并根据情
况的变化适时调整是其职能之一。维修管理作为一
种“生产”管理,当然也不例外。
•
为了加强管理,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发出了计
算机辅助维修管理系统,并在企业中普遍使用。然
而一般系统主要用在行政管理、登记和维修计划的
生成、控制和实施方面,很少用于分析和评估维修
• 从重视技能培训到重视素质培训
•
维修人员的培训历来都是欧维联学术会议研讨
交流的热门话题之一。总的看来是把素质培养放在
了首位,把培训看成是终生学习的一部分,强调与
国家认证接轨。一些了解当今对培训的要求和培训
发展的趋势的话:
• 首要的问题是要记住,维修要靠人去完成;
•
在计算机集成制造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
望的后果,影响了进度、质量和效益等,带来重大
损失,甚至导致灾难。因此,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
视,并成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
风险就是一个事件产生人们不希望的后果的可
能性,常用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表示。
风险在维修项目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的关键性问题,绝不可等闲视之。当然,其难度也
比较大。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2000年会议6个方面之三:
• 从重视部门管理发展到重视全员管理
•
历次欧维联的学术会议上,都有对TPM的探讨,
TPM的概念和原则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在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设备维修体制及理论的发展概况
1 维修制度发展概况 2 维修理论发展概况 3 几种典型维修模式的特点、
异同对比及技术难点 4 船舶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与变迁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 维修制度发展概况
1.1 维修方式分类 1.2 三个典型发展阶段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1.4 国内的发展概况
1996年EFNMS第13次学术会议上已明确指出。维
修界已认识到,“购买一部设备,也就买下了未来
的问题和费用”,“设备安装定位时,未来问题的
70%已被确定”。这些问题是由设计、制造的相关
决策造成的。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2000年会议6个方面之六: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2000年会议6个方面之一:
• 从 “保持设备运转”发展为“保持设备的最佳状态”
•
长期以来,“保持设备运转”一直是对维修的
主要要求,也成为维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然
而当今社会对产品质量、价格、环保、安全的要求
性分析等等)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设备管理基本概念
n 设备的定义:设备是指在企业中可供长 期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 实物形态,能继续、反复使用的劳动资 料和其它物质资料的总称。
n 设备管理的定义: n 广义—指设备的综合管理,即技术与经
济管理; n 狭义—指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及维修工作。
理的革新,设计和维修对可靠性的影响,状态监控
中的智能和知识,维修管理和协作观念的实践案例
,发展商业化维修,维修过程的优化,数据管理的
现代技术,当前维修概念的发展,可靠性和可用性
的评估和预计,维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3)日本的全员维修制(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包括有下述三层意思:
——设备的“全”效率化; ——建立设备一生的“全”系统; ——从企业经理到生产第一线工人“全”员参 加。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在 2000 年 欧 洲 国 家 维 修 团 体 联 盟
集成,但是维修例外;
•
“质量不是在人做的事中,而是在做事的人中”。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
2002年6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了第16届
欧洲国际维修会议,该会议是由欧洲国家维修学会
联盟(EFNMS)举办的。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预先
(主动、Proactive )维修”。论文专题是:维修管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主动维修及其内容
主动维修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机械设备和系
统最高的可靠性和最长的使用寿命,从根本上避
免故障的发生。大幅度的提高维修保障的及时性、
有效性和经济性。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维修
思想。
从大的方面讲机械设备的主动维修包括污染
用TPM。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2000年会议6个方面之四:
• 从重视工程管理发展为同时重视风险管理
•
维修作为一种“生产”,按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不仅可能而且必要。现在的问题是在工程管理中缺
乏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措施,致使常常出现不希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1维修方式分类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2 三个典型发展阶段
1) 事后维修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一段时期)
2) 定期维修
(第二次世界至60年代)
3) 综合维修
(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至今)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1)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 2)美国的后勤学(Logistics) 3)日本的全员维修制(Total Productive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 理模式
2020/12/8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关于设备管理
1. 内容
•规划 •设计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时间上: 1)前期
2)后期
内容上: 1)技术方面的(可靠性,维修
性,检测,诊断,故障管理,
备件管理等等)
2)经济方面的(经济性评价
标准, 寿命周期费用估算, 更新经济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2000年会议6个方面之五:
• 从重视后期管理发展为重视全寿命管理
•
过去,设备管理者认为设备投入使用后才有维
修的活动,由此产生了对维修的管理,维修管理管
的是设备后半生的事。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发现
维修中出现和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产生于设备的使
用阶段,而且涉及设备的前期工作。这个观点,在
的有效性,即管理主要是面向过程,而很少面向结
果。有研究认为这种指标制定的流程是:目标战
略行动计划指标。目标是指在公司每一层次上
,一个具体的长期目标;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2000年会议6个方面之二:
• 从重视过程管理发展为重视目标管理
反复出现的故障;重新设计安排现有的维修活动;
增加少量的、易于支配的、效率高的资金投入,
便可大量减少装备总的维修费用。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4)欧洲维修发展动态与主动维修
主动维修及其内容
所谓主动维修就是针对可能引起装备产生故
障的“故障源” 而采取的维修和管理活动。也就
的维修”概念和做法,它要求根据企业目标演变出
的维修目标来制订维修策略和计划。所制订的维修
目标是:在现有的工厂条件和安全标准内,以最少
的资源费用,达到工厂要求的运行模式和产品质量。
•
要求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维修目标实际上
表明了维修对企业是生死攸关的。北欧一些海上石
油企业明确指出,维修是极重要的战略过程,它应
主动维修及其内容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视情维修
(CB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等现
代维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动维修的思想,目
前已被广泛接受并在逐步加以实施。在美国海军
中已经被采用并称之为“具有生命力的以可靠性
为中心的维修”,通过在大西洋舰队航母上的实
验证明主动维修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解决装备
学.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
2)美国的后勤学(Logistics) 系统=基本设备+后勤支援 内容:
维修原则制定; 系统功能分析与配置; 后勤保障分析; 系统设计中的后勤保障; 试验与评价; 系统运行与保障; 后勤保障管理.
设备管理概况及现代管理模式
1.3 欧洲、美国、日本的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