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浙科版学考选考知识点及考点)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必考a 加试a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大多数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必须通过细胞外液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必考b 加试b细胞外液是指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相对于动物体外界环境而言,在机体内部,因此又叫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注意:血红蛋白等位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容易搞错的内环境成分是:激素、神经递质、尿素等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内的液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原因是细胞代谢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实现的,而这些反应需要有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条件。
例1:(2015.10)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A.水B.红细胞C.钠离子D.氧气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
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必考a 加试a①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树突(多个、短、分枝多)和轴突(一个、长和分枝少)。
②按照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它是把神经冲动从外周传到神经中枢的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它是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的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一个反射弧中不一定都有中间神经元)。
③神经元特性: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
例1:(2016.4)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纤维D.反射中枢(4)动作电位的概念必考a 加试a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过程。
高中生物常考知识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七)
专题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自Na+和Cl-;血浆酸碱度:7.35--7.45 ;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2.(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 - 体液 - 免疫调节网络。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4.神经系统的调节(1)、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膜内相同,膜外相反。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方向:双向性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信号转变: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2)兴奋的传递方向: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具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试题汇总及答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2.HIV(AIDS病原体)主要能侵入人体的A.B细胞B.T细胞C.吞噬细胞D.红细胞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4.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5.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⑦抗体⑧干扰素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⑧6.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传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7.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8.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A.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9.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10.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11.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C.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12.酶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与这两者关系密切,但也有“例外”,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例外”的是A.细胞免疫时的效应T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B.人体的骨骼肌细胞吸收周围组织液中的氧气C.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并水解入侵机体的抗原D.脊髓的神经中枢中突触小体分泌神经递质13.右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A.效应T细胞B.浆细胞C.吞噬细胞D.癌细胞14.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C.吞噬细胞与体液免疫无关D.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15.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1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17.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2020高考备考生物重难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附答案解析版)
重难点04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本专题包括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等考查内容。
其中神经调节的考查中关于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传导和突触结构的图例是两个考查热点和难点,而体液调节主要考查激素的功能,调节方式、特点等。
免疫调节较少作为独立的非选大题出现,而多出现于选择题,或与内环境的稳态调节结合,呈现在非选题中。
【满分技巧】1.在分析激素调节问题时,要有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要在整体前提下考虑各种环境刺激对体内激素变化带来的影响,2.在分析神经调节问题时,抓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离子进出带来的变化,突触上的各种细胞成分和结构最终决定了神经冲动的单向传导。
3.在分析免疫疾病问题时,注意审题,看看题干描述中,是否有“对自身细胞结构造成某种影响”一类的讲法,往往涉及到自身免疫病【必备知识】1.熟悉神经调节的几个图解,特别是有关电信号转化的一些图解2.掌握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产生和调节作用3.掌握免疫调节中特异性免疫调节的主要内容,和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问题【限时检测】1.(2019全国卷III·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
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大多数动物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细胞外液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细胞外液:是指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相对于动物体外界环境而言,在机体内部,因此又叫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3、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血浆与组织液: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
(2)组织液与淋巴: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3)淋巴与血浆: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和血浆)5、内环境的成分:(1)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O2等。
(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等。
(3)代谢废物:尿素、CO2等。
注意:(1)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也是内环境成分,抗原抗体结合也发生在内环境中(2)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它们存在于消化道、尿道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管道内,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3)血红蛋白、细胞内的酶(呼吸作用酶等)、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不是内环境成分6、稳态是:动物体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实现,而与稳态维持直接有关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稳态意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原因是细胞代谢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实现的,而这些反应需要有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条件。
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1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解析版)
第30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存在于(填图中序号)。
(2)某同学身体健康,体检时由于高度紧张,进行膝跳反射测试时未出现明显的反应。
从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3)足球场上,某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停稳。
该动作涉及的反射与膝跳反射的主要区别是。
(4)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而不能抬起小腿。
可能的原因是。
【解答】解:(1)③是神经中枢,含有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会释放神经递质。
(2)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体检的时候,由于紧张,大脑皮层抑制了脊髓膝跳反射中枢的活动,导致没有出现明显的膝跳反射。
(3)足球场上,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停稳,因为有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神经中枢的参与,是条件反射;膝跳反射是由脊髓参与完成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4)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橡皮锤叩击,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再经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该人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但因为椎间盘突出,压迫了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故不能抬起小腿。
故答案为:(1)③(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体检的时候,由于紧张,大脑皮层抑制了脊髓膝跳反射中枢的活动,导致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应(3)该动作涉及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4)橡皮锤叩击,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再经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
但因为椎间盘突出,压迫了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故不能抬起小腿2.狗通常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也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如图表示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狗时快速逃跑的情景,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狗看到小男孩而追赶是在参与下完成的一系列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来实现。
高二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学习内容:本周首先要学习的是神经调节,要求同学们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对兴奋进行传导的基本规律以及人体的一些高级神经活动。
区别植物性神经和动物性神经的功能差异。
本周还要学习体液调节的内容。
包括体液调节的概念,知道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动物激素调节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激素的分泌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
本周最后要学习的是动物的行为,在理解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在动物的行为调节中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作用。
二. 本周学习重点与难点:(一)学习重点:1. 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2. 激素分泌的调节。
3.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 兴奋的传导。
5.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二)学习难点:1. 激素分泌的调节。
2.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 兴奋的传导。
4. 植物性神经与动物性神经的作用。
5. 动物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共同作用。
三. 学习内容及疑难解析: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2.3. 是最低级的反射中枢,将躯体各部分和大脑活动联系起来,同时可以完成某些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基本反射活动,如:曲肌反射、牵张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Ⅰ. 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枕骨大孔相互连续Ⅱ. 脑神经从脑下发出,主要支配头部和劲部;脊神经以前根和后根呈节段性从脊髓发出,穿出椎间孔,支配身体其余部位。
(二)神经元的结构:1.2.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Ⅰ. 神经元胞体内合成的物质(蛋白质、分泌物),可通过轴浆运输到轴突末端。
Ⅱ. 一个神经元可通过突触影响多个神经元的活动;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通过突触可接受许多神经元的影响。
第30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0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解析版)
第30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如图是用一定量的三种激素Ⅰ、Ⅱ、Ⅲ单独或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后,测得的血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激素都具有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Ⅰ+Ⅱ+Ⅲ一起作用比单独作用的效果好很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Ⅰ、Ⅱ、Ⅲ在该实验中的作用,可以判断这三种激素中含有_________(或答出两种激素的名称即可)。
与这三种激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由___________细胞分泌,这种激素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升血糖 (2). 这三种激素之间有协同作用(答案合理即可) (3).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答出两种激素即可) (4). 胰岛B (5). 加速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析】本题借助坐标图考查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解题要点是识记调节血糖的各种激素种类和它们调节血糖的原理。
(1)据坐标图中曲线变化可知,注射三种激素后,血糖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三种激素都有升血糖的作用;由于三种激素在升高血糖浓度上有协同作用,所以将Ⅰ+Ⅱ+Ⅲ一起作用比单独作用升血糖的效果更好。
(2)人体内升髙血糖的激素较多,至少有4种:①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所分泌的;②肾上腺素:是位于肾脏上方的肾上腺内层(髓质)分泌的;③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外层(皮质)分泌的;与升血糖有拮抗的激素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其作用是通过加速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点睛】本题考查调节血糖的激素种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首先是对题图的解读:分析坐标图中曲线变化规律,找出它们的关联性,从而分析图中三种激素间的关系;其次是提取题干中的信息,如“与升血糖有拮抗作用的激素”,即为具有降血糖的激素,再联系教材胰岛素的知识点,解释降血糖的原理。
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讲教师:毕诗秀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①反射弧的5个环节:②刺激b,甲处能否记录到电位变化刺激a,甲处能否记录到电位变化③切断b 、刺激d ,能否引起效应器收缩?④I、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2.兴奋的产生⑴刺激使通道关闭,通道打开迅速流入膜内,膜电位变为外内(去极化)⑵通道关闭,通道打开迅速流出膜外,膜电位恢复外内(复极化)⑶Na+ 泵出和K+泵入的增强重建静息电位(极化)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为传导4.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突触的结构:⑴动作电位引发内的释放⑵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突触后膜产生或⑶突触传递为向传递且不可逆二、体液调节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器官)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专题主讲教师:毕诗秀一、考试说明对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的要求1.验证性实验具备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2.探究性实验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1)包括作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利用合理的实验装置,收集、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
(2)包括运用观察、试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3)实验评价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4)生物学重大发现的启迪二、生物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一)假说—演绎法1. 经典实验的再分析(1)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提出(2)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学说)果蝇眼色遗传的实验现象摩尔根的假设(理论解释):⑴白眼基因(a)是隐性基因⑵A-a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携带该等位基因对摩尔根假设的验证2. 典型例题(假说——演绎法的应用)(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的行为、体温的控制重难点梳理及常考题型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刚孵化的动物有印随学习,如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 大的行动目标行走,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他行动目标走。
在自然状态下,动物(尤其是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往往表现出复杂的学 习行为。
模仿行为
观察草履虫对地心引力的反应
取一支试管,倒入草履虫培养液(占试 管容积约1/4),把试管直立在试管架 上。静止15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试管 中的草履虫在试管中聚集的部位。然后 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倒置试管,静放在 试管架上,马上用放大镜观察管内虫体 运动的趋向。静放1~2小时以后时观察 草履虫聚集的区域。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 求偶行为、繁殖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 迁徙行为、洄游行为、部分社会行为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
青蛙的抱对 筑巢、产卵、孵化 育雏行为 在繁殖季节,雌、雄性动物间会表现出各种有趣的求偶行为。
1
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动物 的食性不同,摄取食物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2. 草履虫对光的反应是具有趋光性,即向光性。
3. 草履虫在电场中有向负极移动的趋向。
4. 草履虫对许多化学物质都有反应:对蔗糖溶液具有正趋性,对乙酸溶液
具有负趋性。
6
三、考题练习
与重难点知识相结合
1.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繁殖行为、求偶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部分社会行为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
需要大脑皮种族的生存 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 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高中生物21总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知识讲解——血糖调节、体温调节
高考总复习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编稿:宋辰霞 审稿:闫敏敏【考纲要求】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 简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机制3. 说明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4. 说明体温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5. 说明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考点梳理】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1.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
注意: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个体的角度 即相对于个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3. 内环境三大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液(1)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间可相互转化,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直接相互转化(在表格中的图里二者之间为双箭头)。
(2)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4)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由于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原因有: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浓度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②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从而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③淋巴循环受阻:正常情况下,由血浆生成的组织液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流到血液中,小部分则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从而维持了组织液的相对稳定。
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将导致组织液不能及时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加;另外,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淋巴及时运走,而在组织液中滞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造成水分增加,最终引起组织水肿。
初中科学复习生物部分第七讲 动物的生命调节
初中科学总复习生物部分第七讲 动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1.猫头鹰 白天 休息, 晚上 出来活动,主因是 温度 .光照影响其行为;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调节1.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的化学作用的物质。
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作用于特定的器官。
2.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 含量 极少,但对生物体的 生长发育 . 新陈代谢 . 生殖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4.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 。
消化腺 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 消化道 。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5.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 胰脏胰岛素 a.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b.加快血糖的分解 脑垂体 生长激素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动物行为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温的控制 植物激素调节 动物激素调节神经调节 环境因素的刺激 生命活动的调节甲状腺甲状腺激素a.促进生长发育和体内新陈代谢b.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 a.加快心跳的节奏b.扩张通入肌肉的血管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雄性激素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疾病: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午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
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6.激素调节示例: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考点1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考点1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2020·陕西武功·月考)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详解】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的过程是,首先穿过小肠上皮细胞,后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浆,然后由血浆进入红细胞,故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组织液→血浆,故选A。
2.(2020·湖北武汉·高三月考)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 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壁B.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表示的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②过程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D.A、B、C、D四种器官依次为肺、胃、肾脏、皮肤【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图中:A是肺,B是小肠,C是肾脏,D是皮肤;①是消化吸收,②是肾小管的重吸收;由题图可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通过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消化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详解】A、内环境与肺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A正确;B、①表示的过程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B正确;C、由分析可知,②过程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D、A、B、C、D四种器官依次为肺、小肠、肾脏、皮肤,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一、内环境及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输尿管、输卵管、子宫、生殖道等4、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与内环境的物质:①、外环境的成分:纤维素、各种消化酶;②、细胞内成分:胞内酶、血红蛋白等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7、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8、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9、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10、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神经调节1、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和脊髓【注意】: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体液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元主要包括:树突、轴突、胞体【注意】:①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包裹在外的髓鞘→神经纤维→神经②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有且仅有一个轴突(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注意】:①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②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③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但刺激前者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反射,但刺激后者产生的效应就不能称为反射,即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效应器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而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④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⑤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⑥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⑦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生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生物没有反射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2)、静息电位: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等,膜内K+浓度高,膜外Na+浓度高。
静息状态,细胞膜上K+通道开放,K+外流,而膜内带负电的离子不能透过细胞膜,于是形成细胞膜内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大于K+外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注意】: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分析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4)、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机制传导形式: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作神经冲动。
(5)、传导过程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可兴奋细胞间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2)、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其内液体属于组织液③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注意】: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兴奋在突触上单向传导(如图)三、体液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调节的发现:①囿于定论的沃泰默②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3、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4、特点: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微量、高效5、人体常见的激素及作用6、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病症7、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拮抗作用8、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主要方法: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四、神经-体液调节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2、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调节【注意】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注意】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3)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4)、体温调节五、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的细胞、组织)抗体(化学本质为球蛋白):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5、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注意】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6、二次免疫:起作用的细胞:记忆细胞二次反应的特点:更快更强(反应速度快,产生抗体多)7、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8、免疫学的应用: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经典例题1.神经纤维静息电位麵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土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乙处的Na+浓度比甲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剌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2.如图是一个“神经一肌肉”接点(类似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机体产生的某种抗体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Na离子内流B.④向肌细胞质侧凹陷,形成许多皱褶,可以增大突触后膜的面积C.③处为组织液D.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3.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三种方式.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细胞甲、乙可以是同一个细胞B.图②中细胞甲、乙只能是不同种细胞C.图③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是甲状腺激素D.图②①可分别代表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机制4.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的②激素是信息分子③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作用⑤激素作用于其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⑥激素的作用具有持久性,激素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活性⑦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①④⑥⑦B.①②④⑦C.①③④⑥D.①②④⑤5.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B.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C.器官C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D.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b的关系为协同作用6.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7.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一般来说,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C.司机见红灯停车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8.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
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B.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C.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9.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10.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衰老、破损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的识別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C.对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的细胞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效应T 细胞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11.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填字母).(2)图1中的③表示过程,该过程属于免疫.(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细胞(填字母).(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应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填字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12.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加重,减轻)疼痛.(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 增加;大量饮水,激素Y分泌减少.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激素X的分泌与下丘脑(A,B)处细胞有关.例题解析1.神经纤维静息电位麵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土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