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学院各系教师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各本科专业介绍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各本科专业介绍一、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固及物理性等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二、消防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消防法规基础知识,火灾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消防工程设计、工业产品及其生产和各类设施、设备的消防安全技术与工程方法,掌握性能化防火设计及火灾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安全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消防燃烧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消防给水工程、消防法规、火灾动力学、火灾数值模拟、防灭火自动化技术、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火灾风险评估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大专院校、科研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消防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队从事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消防管理等方面工作。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三、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应用各种现代测绘手段与空间信息技术,能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地面测量、精密工程测量、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计算机地图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知识,能够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测绘、城镇规划与建设、资源开发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研究等工作,同时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外语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良好业务素质的高级综合型测绘科技人才。
地理学科系所人员专业整合建议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党委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行政(方案)关于地理学科机构设置与学科培育实施方案(试行)随着学院地理学、地质学学科专业的发展,现已拥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4个本科专业,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和区域经济学5个硕士点;并已凝练出资源环境遥感与数字山地、喀斯特环境、高原山地灾害、国土空间布局、边疆山区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5个研究方向,在地理学、地质学学科下的教师共52人。
为加强学院地理学科的建设,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并发挥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的优势,需要进行学科与机构设置调整,将教师合理配置在地理所和各系,确立教师在地理所和各系的双重身份。
地理所各中心主要负责科研、学术活动、研究团队培养工作,各系主要负责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及相关日常工作。
目的在于培育优势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促进地理学学科的整体发展。
本着增强区域与资源规划系和地理信息科学系的师资力量,焕发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的科研活力的思路,此次调整立足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操作方式。
经院内多轮研讨充分征求意见,并经2013年4月1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具体如下:一、地理学科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一)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机构设置与人员组成行政办公室、《地理环境研究》杂志编辑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暨云南省遥感中心)不变;将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与自然保护中心合并为边疆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中心;将原国土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调整为国土资源研究中心、高原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将洞穴研究与探测技术培训中心变更为喀斯特研究与洞穴探测中心(暨云南大学喀斯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将目前区域与资源规划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地质学系的教师编入上述中心,形成1室、1部、5个中心的格局。
中心的设置可根据学科发展和建设情况进行调整。
各机构具体人员组成如下(共计54人):1.行政办公室:(6人)主任:唐仕华成员:李斌、王建、曹中越、叶厚今、陈波2.《地理环境研究》杂志编辑部:(3人)主任:徐旌成员:刘燕、杨效兰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暨云南省遥感中心):培育“资源环境遥感与数字山地”方向。
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
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地球科学是一门横跨多个领域的科学,从地球内部的构成和运动到大气、海洋的动力学研究都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
在现代社会,地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那么,现在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有哪些呢?一、地震与地质灾害预测地震是造成地球上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是巨大的。
因此,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预测一直是地球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
现在,通过对震源、地震波传输和岩石物理性质等进行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以减少其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二、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另一大热点,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
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机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科学家们通过对历史气候变化和现代大气循环、碳循环、海洋生态等多个因素进行全面研究,以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应对策略。
三、地球内部结构与运动地球内部结构与运动也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科学家们通过地震波速度的测定,确定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并研究了地球内外圈流体动力学的机制以及板块运动和地幔对流等重大地球运动规律。
这对于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地球科学发展提供了思路。
四、海洋地质与生态环境研究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领域之一,其地质与生态环境研究应运而生。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利用和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海洋地质与生态环境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海洋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底地形、海底沉积物及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研究,不断提升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总之,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方向极为多元化,并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未来,我们相信地球科学研究将继续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和更深层次的问题探索前进,为人类提供更为优秀的服务。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培养方案(新版)
地球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1951年,根据发展需要,国家决定在长春建立东北地质专科学校,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任校长。
1952年,院系调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及东北工学院物理系(部分)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并设立地质矿产勘查系。
1958年,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也随之改称地质系。
1997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地质系和能源系合并成立地球科学学院。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五校合并,成立新的吉林大学,保留地球科学学院的设置和名称。
著名地质学家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张寿常教授、探矿工程学家胡祎同教授、地质与矿床学家张秋生教授等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以及领导工作。
在学院学习过的刘嘉麒教授、康玉柱教授、翟裕生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教师1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50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3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产资源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
现有六个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10个硕士授权学科和8个博士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承担建设的学科中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海洋地质学)。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基础地质研究和油气远景评价、油砂油页岩的评价、岩石圈演化的物质记录、区域地质调查以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预测评价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层次人才,产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魏春景
I10.1007/s00531-009-0502-9
14.WeiC.J.,SongS.G.,2008,Chloritoid
–
glaucophaneschistinthenorthQilianorogen,NWChina:phaseequilibriaandP
–
Tpathfromgarnetzonation.JournalofMetamorphicGeology,26:301–316
logite:evidencefromthecalculatedPTpseudosections.ActaPetrologicaSinica,25(09):2078-88
11.WeiC.J.,WangW.,ClarkeG.,ZhangL.F.,SongS.G.,2009.MetamorphismofHigh/ultraHigh-pressur
4.Wei,C.J.,YangY,Su,X.L.,SongS.G.,ZhangL.F.,2009.Metamorphicevolutionoflow-Teclogitefromt
henorthQilianorogen,NWChina:EvidencefrompetrographyandcalculatedphaseequilibriainsystemN
3.田伟,魏春景,陈咪咪,张贵宾.塔里木西克尔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岩石学
报
,2010
年
第
2
期 .TianW.,WeiCJ,ChenMM,ZhangGB.,2010.DiscoveryofgranulitexenolithsfromXikeer,Tarim,Nor
thwestChinaanditsgeologicalimplications.ActaPetrologicaSinica26(2):573-583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朝东
吴朝东,郭召杰,方世虎,张志诚,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中生代充填层序及其控制因素,中国
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著, ,80-93
吴朝东,全书进,郭召杰,邱荣华,李永林,王琪琪,冯雪,2004,新疆侏罗纪原型盆地类型,
新疆地质,22(1),56-63
吴朝东,李忠,刘建民,王军,2003,河流沉积构成单元分析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地质科学,38
展,11(5),507-513
吴朝东,2000,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地学前缘,7,45-57
吴朝东,陈其英,1999,湘西磷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地质科学,34(2),213-222
吴朝东,陈其英,雷家锦,1999,湘西震旦-寒武纪黑色岩系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学,18(6),813-818 申延平,吴朝东,岳来群,谢小建,2005,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地球学 报,26(3),235-240 王琪琪,吴朝东,2005,新疆库车坳陷侏罗系碎屑岩中粘土矿物粒径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24 (6),648-652 李传新,郭召杰,孟自芳,李海燕,张志诚,吴朝东,2006,天山北缘新近系沉积物岩石磁学 研究,中国科学:D 辑,36(11),988-997 郭召杰,方世虎,张锐,张志诚,吴朝东,邵奎政,2006,生长地层及其在判断天山北缘前陆 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上的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7(4),475-481 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方世虎,2006,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 过程及中新生代盆山关系讨论,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 成矿作用,郭召杰等著, ,136-145 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方世虎,2005,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 过程及中新生代盆山关系讨论,高校地质学报,11(4),558-567 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张锐,2006,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 尔泰山比较研究,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 召杰等著, ,146-162 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5,天山北缘新生代冲断构造定量分析与天山陆内造山作用,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李双应;李忠;王忠诚;刘建民;吴朝东;李翔,2001,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上段沉积模式研究,沉积 学报,19(3),386-393 李阳;李双应;岳书仓;王忠诚;李忠;吴朝东;李翔,2002,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结构 单元,地质科学,37(2),219-230 方世虎,郭召杰,宋岩,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范瑞东,2005,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 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古地理学报,7(3),347-356 方世虎,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 格局,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 著, ,94-105 方世虎,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袁庆东,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碎屑成分 特征及其对构造属性、盆山格局的指示意义,地质学报,80(2),196-209 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王美娜,袁庆东,张锐,2004,天山北缘前陆冲断带形成 时间的地层学证据,新疆地质,22(1),24-28 杨承运;卢晓东;刘雨;吴朝东,2000,国外地学教育概况和一些启示,中国地质教育,33,68-76 杨建国,黄清华,吴朝东,吴河勇,2004,黑龙江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层序及时代,地层学杂 志,28(2),168-172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6,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 析,地质学报,80(2),210-216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张锐,方世虎,王美娜,2004,天山北麓塔西河河流阶地 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新疆地质,22(1),83-86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6,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 析,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 著, ,185-193 曾凡刚;王铁冠;吴朝东,2000,广西钦州稔子坪矿褐煤地球化学特征──芳烃馏分的生物标志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_成都理工大学考研
推免 初试及复试科目
人数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
081600 测绘科学与技术
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02 摄影测量与遥感 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 工程
0818J8 资源与环境遥感
01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与数 字国土 02 遥感技术及应用
085215 测绘工程
01 摄影测量与遥感 02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 工程 03 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
* 董永观 研究员
* 吕志成 研究员
* 林方成 研究员
* 范文玉教授级高
工* 骆学全 研究员
* 侯中建 副教授 林 雄 副教授 邓江红 副教授 王 乾 副教授 龙训荣 副教授 董树义 副教授 王 涛 副教授 梁金龙 副教授 王 勇 副教授 高 英 副教授
招生 人数
推免 初试及复试科目
人数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 ③302 数学二
①遥感图像处理 3 ④ 801 普 通 地 质 学 或
810 遥感导论
②资源与环境概
论 复试科目(笔试):地
理信息系统导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同等学力加试科
③302 数学二
目:
④测绘学基础或 804 地
5
①遥感图像处理
理信息系统概论
②地理信息系统
刘汉湖 副教授 30
03 信息技术及其在地学中 的应用
邵怀勇 副教授 唐 斌 副教授 张廷斌 副教授
04 遥感地学应用
陈建华 副教授
于 欢 副教授
赵银兵 副教授
070900 地质学
地球化学广西重点学科-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化学”广西重点学科地球化学专业是由桂林理工大学1959年成立的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探专业发展而来,历史悠久,于2013年获批为广西重点学科,授予学位门类为理科,目前已建立起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拥有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区政府院士工作站(欧阳自远院士、孙枢院士)、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广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有色金属成矿理论及勘查技术“八桂学者”团队和广西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勘查及材料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人才和科研平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本学科已形成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勘查地球化学方向。
本方向主要侧重于利用勘查地球化学理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以及研究形成矿体的物质来源与演化、元素迁移方式和富集机理、原生晕成晕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本方向已经围绕寻找隐伏金属矿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穿透地电地球化学以及烃汞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理论及技术手段。
(2)陨石及天体化学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太阳系内物体——包括太阳星云、太阳、行星、小行星和彗星,以及地外样品(陨石、星际尘和返回样品)的成分,对恒星起源、行星内复杂过程及其演化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本方向目前已在南极陨石的搜集及分类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
(3)同位素地球化学方向。
本方向是以矿物岩石为对象,利用现代地球化学手段,开展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探讨岩石矿床的来源、成因、演化等科学问题。
该方向侧重于对岩浆物质组成的分析,研究地球不同部位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岩浆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4)表生地球化学方向。
本学科主要以矿山环境地球化学以及植物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矿山污染区污染源、污染机理及治理手段,以及植物地球化学特征指导找矿。
该方向已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和找矿研究领域形成了较鲜明的学术优势与研究特色,部分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超群出品,必属精品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根据国家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于2009年10月,由原土木工程学院的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测绘工程系、水文水资源学院的地理信息科学系,以及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的同位素水文研究所组建而成。
现有教职工109名,研究生400余名,本科生700余名,下设地质科学与工程、测量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3个系,工程地质与灾害、水文地质与环境、同位素水文、测绘工程、遥感与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科学与工程等6个研究所和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等3个实验室。
拥有南京湖山、广东惠洲、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并设有江苏省测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利建设“3S”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
学院现有教授21名,副教授34名。
多年来各专业为我国水利水电、土木、交通等行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长江学者2名,地质大师2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立足于解决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城建等行业中的重大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十多个国家重大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承担了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沪宁高速公路、南京地铁等国家重大交通工程的重要项目。
近5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120余项,获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核心刊物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30余篇,教材及著作40余部。
测绘专业的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全国第一所设测绘专业的高等学校。
测绘学科设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点,“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三个硕士点,招收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测绘学科综合实力排名中,本校测绘学科名列前茅。
多层次的教学科研领域,逐渐形成了精密工程测量理论及技术、变形监测与安全监控、卫星定位技术及组合导航、现代摄影测量理论与技术、“3S”技术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特别在精密工程测量、大型建筑物安全监控、近景摄影测量及数字摄影测量、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3S”集成技术、专题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自己的特色,成为培养高级测绘类人才的基地。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简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也逐渐与信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地球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旨在培养具备地学知识、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科内容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科内容:1.地球信息获取技术:学习地球观测技术、卫星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地学数据获取方法和技术。
2.地球信息分析与处理:学习地球信息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地学数据库管理等。
3.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学习地学数据分析和空间建模方法,掌握地学领域的统计分析和地质建模技术。
4.地球信息应用与决策支持:学习地球信息在资源环境管理、灾害防控、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及决策支持技术。
就业前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以下领域就业:•地质矿产勘查:利用遥感和地球信息技术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空间信息服务: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运维、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等工作。
•环境监测与保护:利用地球信息科学和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
•地震监测与灾害预警:利用地球信息技术对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城市规划与管理:利用地球信息技术对城市进行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学术研究方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的学术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研究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遥感图像数据,提取出有用的地学信息。
2.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研究地学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地质建模技术,建立准确的地学模型。
3.地球信息可视化:研究如何将地球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使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科学问题。
4.地球信息应用与决策支持:研究地球信息在资源环境管理、灾害防控、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及决策支持技术。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薛进庄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薛进庄薛进庄Email:联系电话:个人主页:办公室:职称职务:副教授/副高职称个人简介学习和工作经历:1998.9-2002.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理学学士2002.9-2007.7,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理学博士2007.7-2009.6,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2009.7-,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学术兼职:国际古植物学会会员、美国植物学会会员、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工作情况及研究方向主讲或参讲课程: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研究进展、古生物学数据分析、三峡综合地质实习、史前生命专题、古地理学、古植物学及其应用主持科研项目:2007.12-2009.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鄂西晚泥盆世真叶植物的演化及分支系统学分析》;2009.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湖北中-晚泥盆世枝蕨纲植物及相关类群的系统学研究》;2012.1-2013.1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云南志留纪Pridoli世—早泥盆世Lochkovian期植物大化石研究》;研究方向:早期陆生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植物与古环境的协同演化已发表主要论文(peer-reviewedpapers):20121XueJZ.2012.LochkovianplantsfromtheXitunFormationofYunnan,China,andtheirpaleophytogeogr aphicalsignificance.GeologicalMagazine,149:333-344.(SCI;2010IF,2.207)2HaoSG,XueJZ,ZhuX,WangDM.2012.AnewgenusofEarlyDevonianplantswithnovelstrobilarstruct uresandvegetativeappendagesfromthePosongchongFormationofYunnan,China.ReviewofPalaeobot anyandPalynology,171:73-82.(SCI;2010IF,1.985)20113XueJZ.2011.PhylogenyofDevonianLycopsidsInferredfromBayesianPhylogeneticAnalyses.ActaG 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85:569-580.(SCI;2010IF,1.408)4XueJZ,WangQ.2011.Fusiformitheca,anewnameforFusithecaWellman,EdwardsetAxe,1998,nonBo norden,1864.Palaeoworld,20:98.5HaoSG,XueJZ.2011.Anewzosterophyllplant,Ramoferisgen.nov.,fromthePosongchongFormationo fLowerDevonian(Pragian)ofSoutheasternYunnan,China.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85: 765-776.(SCI;2010IF,1.408)6ZhuX,XueJZ,HaoSG,WangDM.2011.AnewspeciesofAdoketophytonfromtheLowerDevonian(Pra gian)PosongchongFormationofYunnan,China.ReviewofPalaeobotanyandPalynology,164:238-246.( SCI;2010IF,1.985)20107XueJZ,HaoSG,BasingerJF.2010.AnatomyoftheLateDevonianDenglongiahubeiensis,withadiscussi onofthephylogenyoftheCladoxylopsida.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ntSciences,171:107-120.(SCI;IF,2.364)8HaoSG,XueJZ,GuoDL,WangDM.2010.Earliestrootingsystemandroot/shootratiofromanewZostero phyllumplant.NewPhytologist,185:217-225.(SCI;IF,6.516)9薛进庄,张华侨.2010.古生物学术语冠群和干群的释义问题.中国科技术语,12(4):57-58,62.[XueJZ,ZhangHQ.2010.Notesonthedefinitionoftwopaleontologicalterms-crown groupandstemgroup.ChinaTerminology,12:57-58,6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10薛进庄.2010.鄂西晚泥盆世似种子结构武汉仙籽(Sphinxiocarponwuhanium)的形态学研究.古生物学报.49:344-354.[XueJZ.2010.Morphologicalobservationsoftheseed-likestructureSphinxiocarponwu haniumfromtheUpperDevonianofHubei,China.ActaPalaeontologicaSinica.49:344-354.(inChinese withEnglishabstract).]11薛进庄,郝守刚.2010.东胡林4号人牙齿形态特征观察.人类学学报,29(3):253-263.[XueJZ,HaoSG.2010.Morphologicalfeaturesoftheteethof “DonghulinMan4”.ActaAnthropologicaSinica,29(3):253-26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2LvP,JingF,XueJZ,WangYF,CuiWH.2010.DevelopingaGIS-basedPublicInformationServicePlatfo rmforChineseTeaIndustry.MultimediaTechnology(ICMT),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IEEE.(EI) 200913XueJZ.2009.TwozosterophyllplantsfromtheLowerDevonian(Lochkovian)XitunFormationofnort heasternYunnan,China.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83(3):504-512.(SCI;IF,1.172)2008 14XueJZ,HaoSG.2008.Denglongiahubeiensisgen.etsp.nov.,anewplantattributedtoCladoxylopsidafr omtheUpperDevonian(Frasnian)ofSouth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ntSciences,169(9):1314-1 331.(SCI;IF,1.535)15WangQ,XueJZ,PrestianniC,2008.Erratumtothearticle:Sphinxiocarpon,anewnameforSphinxiaLi, Hilton&Hemsley,1997-notReid&Chandler,1933.Lethaia41(3):301.(SCI;IF,1.567)16薛进庄,郝守刚.2008.泥盆纪枝蕨纲的分支系统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2):299-307.[XueJZ,HaoSG.2008.ACladisticStudyonDevonianCladoxylopsida.ActaScienti arumNaturaliumUniversitatisPekinensis,44(2):299-307(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17郝守刚,薛进庄,崔海亭.2008.东胡林四号人墓葬中的果核.人类学学报,27(3):249-255.[HaoSG,XueJZ,CuiHT.2008.SeedsofCeltisL.AccompaniedwithOccurrenceof “DonghulinMan4”.ActaAnthropologicaSinica,27(3):249-255(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20 0718XueJZ,HaoSG.2007.AlycopsidplantfromtheUpperDevonianofHubeiProvince,China.ActaPalaeo ntologicaSinica.46(2):183-194.19HaoSG,XueJZ,WangQ,LiuZF.2007.Yuguangiaordinatagen.etsp.nov.,anewlycopsidfromtheMiddl eDevonian(lateGivetian)ofYunnan,Chinaanditsphylogeneticimplica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 ntSciences,168(8):1161-1175.(October,SCI;IF,1.59)20HaoSG,XueJZ,LiuZF,WangDM.2007.ZosterophyllumPenhallowaroundtheSilurian-Devonianbo undaryofnortheasternChinaanditsphytogeographicimplica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ntScience s,168(4):477-489.(May,SCI;IF,1.59)21WangQ,XueJZ,PrestianniC.2007.Sphinxiocarpon,anewnameforSphinxiaLi,Hilton&Hemsley(fos silTracheophyta).Lethaia,40:393.(December,SCI;IF,1.185)200622HaoSG,WangDM,WangQ,XueJZ.2006.Anewlycopsid,Zhengliaradiatagen.etsp.nov.,fromtheLo werDevonianPosongchongFormationofSoutheasternYunnan,China.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80:11-19.(SCI;IF,1.121)23WangDM,HaoSG,TianL,XueJZ.2006.FurtherstudyoftheLateDevoniansphenopsid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from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ntSciences,167:885-896.(SCI;IF,1.622)24WangDM,HaoSG,WangQ,XueJZ.2006.AnatomyoftheLateDevoniansphenopsidRotafoliasongzie nsis,withadiscussionofstellararchitectureofthesphenophyllales.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ntSciences, 167:373-383.(SCI;IF,1.622)25薛进庄,郝守刚,王德明.2006.中-晚泥盆世石松植物研究综述.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6):808-816.[XueJZ,HaoSG,WangDM.2006.AReviewoftheMiddle-LateDevonianLycopsids. 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tisPekinensis,42(6):808-816(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EI)200526XueJZ,HaoSG,WangDM,LiuZF.2005.AnewlycopsidfromtheUpperDevonianofChina.Internation alJournalofPlantSciences,166:519-531.(SCI;IF,1.95)国内外学术会议摘要:20111薛进庄,JFBasinger,郝守刚.加拿大极区晚泥盆世一种原始真蕨类植物研究.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贵州.[口头报告]20102XueJZ,HaoSG.2010.Azosterophyll-dominatedplantassemblagefromtheLowerDevonian(Lochkovi an)XitunFormationofYunnan,A. [Oralpresentation]3HaoSG,XueJZ.2010.RootsandleavesintheEarlyDevonianvascularplants.TheAnnualConferenceoft A.4薛进庄,郝守刚.2010.云南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地层及植物组合.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云南西双版纳.[口头报告]5朱骁,薛进庄,郝守刚,王德明.2010.云南早泥盆世坡松冲组一维管植物新种.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云南西双版纳.20096薛进庄,郝守刚,BasingerJF.2009.基于最简约法和贝叶斯推论的枝蕨纲系统关系及植物古地理讨论.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南京,江苏.[口头报告]20087XueJZ,HaoSG.2008.AnewcladoxylopsidplantwithanovelfertilestructurefromtheUpperDevoniano fSouthChina.TerraNostra,2:312.[Oralpresentation]8WangDM,HaoSG,XueJZ.2008.DevonianplantsfromSouthChinacomparedtoAustralia.TerraNostra, 2:300.9薛进庄,郝守刚.2008.华南早期石松植物代表属种的系统发育分析.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沈阳,辽宁.[口头报告]10薛进庄,郝守刚.2008.华南晚泥盆世原始真蕨类一新属、种及其系统学意义.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75周年学术年会.兰州,甘肃.200711薛进庄,郝守刚.2007.泥盆纪枝蕨纲(Cladoxylopsida)的分支系统学研究.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平邑,山东.[Sept.口头报告]12郝守刚,薛进庄,王祺,刘振锋.2007.云南曲靖中泥盆世一种新的具叶舌异孢石松植物.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平邑,山东.200613XueJZ,HaoSG,WangDM.2006.AnanatomicallypreservedlycopsidfromHubei,China,andconsider ationonultrastructureoftheearlylycopsids.TheCentennialCelebrationoftheBotanicalSocietyofAmeri ca.Chico,CA,USA.14XueJZ,HaoSG,WangDM.2006.ReviewoflycopsidsintheMiddle-LateDevonian,withspecialrefere ncetothefindingsfromSouthChina.TheSecondInternationalPaleotologicalCongress.Beijing,China. 15HaoSG,XueJZ,WangDM.2006.ZosterophyllumPenhallowaroundtheSilurian-Devonianboundary ofnortheasternChinaanditsphytogeographicimplications.TheCentennialCelebrationoftheBotanicalS ocietyofAmerica.Chico,CA,USA.16HaoSG,WangDM,WangQ,XueJZ.2006.Zhengliaradiata,anearliestrecordoflycopsidwithtypicalmi crophyllsandsporophylls,fromtheLowerDevonianPosongchongFormationofSoutheasternYunnan,C hina,anditsevolutionarysignificance.TheSecondInternationalPaleotologicalCongress.Beijing,China .17WangDM,HaoSG,WangQ,XueJZ.2006.AnatomyoftheLateDevoniansphenopsidRotafoliasongzie nsis,withadiscussionofstellararchitectureofthesphenophyllales.TheSecondInternationalPaleotologic alCongress.Chico,CA,USA.200518XueJZ,HaoSG,WangDM,LiuZF.2005.AnewprotolepidodendraleanfromtheUpperDevonianofHu beiProvince,A.19HaoSG,WangDM,WangQ,XueJZ.2005.EstinnophytondiscoveredfromtheLowerDevonianPoson gchongFormationofsoutheasternYunnan,China:itsphylogeneticandpalaeophytogeograpsignificance. A.20薛进庄,郝守刚.2005.鄂西晚泥盆世一种具“威廉姆逊纹”的新原始鳞木类植物.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常州,江苏.21郝守刚,王德明,薛进庄,刘振锋.2005.中国云南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研究新进展.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常州,江苏.。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进江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进江张进江Email:zhjj(at)联系电话:个人主页:办公室:职称职务:教授/高级职称个人简历教育背景:1982-1986年,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攻读学士学位。
1986-1989年,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4-1997年,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9-1994年,铁道部。
1997-199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博士后。
2000-present,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任教。
荣誉、获奖情况(省部级及以上):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作者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者学术或社会职务: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管理人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会员《地质科学》编委《地学前缘》英文版编委工作情况及研究方向教学与主讲课程:学院主干基础课《构造地质学》主讲教师研究生必修课《高等构造地质学》主讲教师参与本科生《中国区域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研究生《高等大地构造》所在专业与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及区域地质演化。
现今研究领域: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气候效应;华北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
主持的主要科研课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3项,主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专项资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973项目1项,主持其他课题两项。
科研成果与主要论著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一部。
导师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物理系
物理学
何洪涛
物理系
物理学
何佳清
物理系
物理学
黄
丽
物理系
物理学
黄明远
物理系
物理学
林君浩
物理系
物理学
刘
畅
物理系
物理学
刘奇航
招生院系
招生专业
导师姓名
物理系
物理学
卢海舟
导师研究方向 1、凝聚态物理理论 2、量子输运 3、狄拉克材料 4、凝聚态量子场论 5、自旋电子学 1、基于自旋磁共振体系的量子信息处理和相干控制 2、高量子比特系统的发展、表征和操控 3、量子模拟、量子纠缠和量子态重构 1、强关联电子系统 2、新关联/功能材料 3、多体系统中的量子纠缠 1、原子尺度研究表界面,及其在分子器件和能源材料器件上的应用 2、表面电子(磁)结构和输运性质:分子(自旋)电子学,自旋界 面,磁电阻、磁存储 1、分子束外延生长半导体薄膜 2、低维II-VI族半导体纳米结构生长 3、铋系拓扑性质薄膜的外延生长与表征 1、高分辨超高真空低温/变温扫描隧道显微术 2、表面和表面纳米结构的电子学和动力学性质 3、新能源材料物性 1、 高压凝聚态物理 2、 高温高压新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3、 新型硬/超硬材料的高温高压制备与研究 4、 高压原位测量技术研究与发展 1、量子信息 2、量子计算 3、量子模拟 4、统计力学
化学系
生物学
蒋伟
化学系
生物学
谭斌
化学系
生物学
刘心元
化学系 化学系
生物学 物理学
黄文忠 陆为
化学系
生物学
张绪穆
化学系
物理学
张元竹
化学系
力学
何凤
招生院系 化学系
研究生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
作者简介:牟琪琪,女,河南濮阳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辅导员,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研2016级优秀研究生集体为例牟琪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2200)摘 要:研究生集体建设对研究生学业、心理建设均有重大意义。
在班级的基础上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团支部与班级紧跟党的步伐,对研究生集体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研究的工作,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研2016级为例,对研究生党、团、班一体化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党团班一体化建设Explor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 party, league and class integrated construction——Instancing Excellent 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2016 at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Mu Qi-qi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102200,China)Abstract: Graduate students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raduate students’ study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A party branch is et up on the basis of a class, an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branch, the Youth League branch and the class closely follow the pace of the party,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graduate students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The party, league and class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is a long-term research work. With 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2016 at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party, league and class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party members;party;league and class integrated construction研究生集体建设对研究生学业、心理建设均有重大意义。
39《地球科学导论》-龙海燕
中国海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师及助教三、课程介绍与课程目标1. 课程简介(1)课程描述:地球科学是研究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的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分支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
地球科学导论面向- 6 -全校非地质类专业本科生开设,旨在综合上述学科的基础内容,全面系统介绍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有关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辨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设计思路:本课程将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全面介绍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组成、结构、运动、演化及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并介绍当前地球科学领域环境及资源方面的热点问题。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无先修课程限制,与《海洋地质概论》、《环境地质概论》、《旅游地质学》、《珠宝玉石鉴赏》构成了地球科学通识教育系列课程群,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是为非地质学专业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地球科学的窗口,激发学生进行地球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掌握进行地球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然科学素养,增强关爱、保护地球的环境意识。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了解大爆炸宇宙理论,了解行星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及其起源、演化过程,掌握行星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树立自然科学的宇宙观。
(2)了解地球系统的圈层结构,了解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规律及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
(3)了解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能付诸行动。
3. 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6 -(1)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讲述为主,同时会在相关章节设置专题讨论等课堂活动,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是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12
胡云沪
男
学士
副高级
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学;
13
程志平
男
硕士
副高级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4
单娜琳
女
学士
正高级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5
张良钜
男
硕士
正高级
地质学;
地质学;
地质学;
16
杨启军
男
博士
副高级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王頠
男
博士
正高级
59
张玉池
男
博士
正高级
46
王春增
男
博士
正高级
变形构造、板块构造、控矿构造、GIS;
47
贾国相
男
正高级
地质地球化学;
48
朱远峰
男
博士
正高级
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环境防治;
49
黄俊革
男
博士
正高级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50
胡楚雁
男
博士
副高级
矿物晶体化学、宝石学、矿物材料;
构造地质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17
陈三明
男
硕士
副高级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学三维可视化开发与应用;
智能化多媒体软件开发;
18
雷良奇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显峰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显峰张显峰Email:xfzhang(at)联系电话:个人主页:办公室:遥感楼427职称职务:副教授/副高职称个人简历教育背景:2005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理系获遥感信息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于中科院遥感所获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3年—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与副研究员;2000—2005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学习与工作;2006年初至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工作,副教授。
荣誉、获奖情况(省部级及以上):199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或社会职务: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GI4D学术委员会成员;国际制图学会(InternationalCartographicAssociation,ICA)卫星影像制图委员会(CMSI)通讯会员;PKU-CSU生态遥感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杂志(IJABE)编委委员;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科院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四川大学兼职教授;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员空间数据中心副主任;第二届国际对地观测与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大会(EOGC2009)秘书长。
工作情况及研究方向教学与主讲课程:《生态与环境遥感》、《地理科学进展》、《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概论I》、《高光谱遥感》所在专业与主要研究方向: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主要从事生态遥感、高光谱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同化模拟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我的研究可以概括为运用多源遥感信息尤其是高光谱遥感手段,结合数据同化策略,研究海岸带、干旱半干旱区以及重大工程群区域的生态与环境敏感参数遥感反演与宏观监测评价方法与模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
方法 A③3363|资源产业经济学
“资源产业经济”专业 共用指标
张均 魏俊浩
“矿产普查与勘探”和 “资源产业经济”专业 共用指标
“矿产普查与勘探”和 “资源产业经济”专业 共用指标
陈守余
①1101|英语 ②2250|数学地质 或 2259|地质学基础③3360|矿产勘查理 论与方法 B
“矿产普查与勘探”和 “地学信息工程”专业 共用指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24)(全日制)造山带演化与深部地壳岩 石剥露 (25)(全日制)显微构造与岩石圈变形
指导教师 曹淑云
招生 人数
2
考试科目
备注
(18)(全日制)地质构造学
文森特
1
(19)(全日制)流变学与显微构造学
第四纪地质学(070905)
郝芳 3 (1)
备注
“招生人数”栏为学院或导师当年招生总人数,括号内为已接收本科直博生数,其他方式人数将于公开招考报名前公布。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29) (全日制)油气成藏机理 (37) (全日制)地震地质建模 (38) (全日制)岩性油气藏勘探 (40) (全日制)页岩气评价 (27) (全日制)含烃流体地质 (28) (全日制)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29) (全日制)油气成藏机理 (30) (全日制)页岩气与页岩油 (31) (全日制)油气地球化学 (01) (全日制)矿产勘查与评价 (02) (全日制)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 (05) (全日制)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10) (全日制)隐伏矿体定位预测 (17) (全日制)地震沉积学 (39) (全日制)层序地层学及其定量模 拟 (33) (全日制)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36) (全日制)油气成藏年代学 (19) (全日制)沉积盆地分析 (25) (全日制)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 (05) (全日制)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43) (全日制)成矿作用地球化学 (05) (全日制)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06) (全日制)矿业开发地质 (07) (全日制)资源经济与环境 (01) (全日制)矿产勘查与评价 (02) (全日制)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2) (01) (全日制)数学地质与信息技术 (02) (全日制)资源遥感技术 资源产业经济(0818Z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授
内蒙古地质构造与填图
徐海军
副教授
地幔橄榄岩显微构造、含水量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超高压变质岩显微组构及其动力学意义,矿物出溶体的显微拓扑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结晶学优选方位和变质程度之间的联系
hj_xu@
刘强
副教授
超高压地体部分熔融及高温高压实验,应用构造地质学与显微构造地质学
袁爱华
讲师
二叠纪—三叠纪介形虫动物群分类学,古生态学,灭绝—复苏及古生物地理学研究
宋海军
讲师
有孔虫类的演化
杨江海
讲师
沉积学
蔡雄飞
实验技术
区域地质调查地层学、沉积学,陆相层序地层、环境与作用相分析、类比分析、高分辨率地层等
caixiongfei1952@
杨浩
实验技术
二叠—三叠纪生物地层
2003yanghao@
liuqiang@
刘德民
副教授
大陆动力学
续海金
副教授
岩石学和岩石土壤学方面的压实验研究
张先进
副教授
传统构造地质学
王岸
副教授
传统构造地质学
anwang@
徐先兵
讲师
华南大地构造演化,韧性剪切带,伸展构造变形
xbxu2011@bingge1018@
yuanbaowu@
李超
教授,博导
环境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
胡兆初
教授,博导
分析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袁松虎
教授,博导
环境地球化学
谢淑云
教授
非线性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环境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溶解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tinaxie2006@
凌其聪
教授
xu_ran@
陈林
讲师
类脂物记录,分子化石
chencug@
徐亚东
讲师
新生代孢粉学,沉积古地理,青藏高原古气候和古海拔变化
yuren36@
罗根明
讲师
地质微生物功能群(类似于现代微生物学中的功能群)角度进行地质微生物的研究
logming@
单位:岩矿系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邮箱
马昌前
教授,博导
火成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岩浆动力学与深部过程,岩石过程的数值模拟,盆山比较岩石学,花岗岩地质学,土壤地球化学和环境土壤学
cqma@
钟増球
教授,博导
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流变学、形成和折返机制及其动力学
zqzhong@
longxiao@
3赵珊茸
教授,博导
矿物晶体化学与晶体形貌
shanrongzhao@
张宁
教授
放射虫及牙形石生物地层学,沉积岩微相,沉积盆地分析
zhangn@
2洪汉烈
教授,博导
矿物成因环境标识、矿物表面化学
honghl8311@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邮箱
於崇文
教授,博导,院士
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
张本仁
教授,博导,院士
成矿作用地球化学与勘查地球化学相结合研究,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秦巴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及秦岭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
高山
教授,博导,院士
大陆地壳结构和组成,地壳早期化学演化,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结合综合研究深部物质组成和动力学过程以及构造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xllai@
龚一呜
教授,博导
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泥盆纪与地层古生物,沉积地质学
ymgong@ gongym163-try@
冯庆来
教授,博导
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专长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放射虫古生物学和造山带地层学
qinglaifeng@
勘查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
fanglinli@
向武
教授
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和实验地球化学
bgegxw@
刘勇胜
教授,博导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微量元素分析,U-Pb同位素定年和Hf同位素
yshliu@
吴元保
教授,博导
造山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
zhangkx@
张雄华
教授
古生代四射珊瑚,1:50000和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层学和沉积学
zhangxh6367@
王永标
教授,博导
晚二叠世生物礁生态系的演化和崩溃与全球地质事件的关系研究,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多细胞生物灭绝,地微生物泛滥与海洋环境事件的性质和过程研究,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缺氧事件研究。
矿物晶体化学
单位:构造地质系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邮箱
金振民
教授,博导,院士
岩石流变学,上地幔动力学,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
zmjin@
Timothy Kusky
教授,博导
地球早期演化历史、板块构造,以及新构造活动,地质灾害,地球物理与遥感技术
tkusky@
曾佐勋
教授,博导
廖群安
教授
火成岩岩石学
朱云海
教授
造山带蛇绿岩,岩浆岩及造山带数字地质填图方法研究
赵军红
教授,博导
华南新元古代岩浆岩成因研究,华南新元古代壳幔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过程
1王勤燕
教授
材料微观分析,矿物材料应用
qinyanw@
4刘嵘
副教授
超高压变质作用,锆石形貌学和包裹体研究,地幔深度流体
gemmaliu@
壳幔岩石流变学,高温高压矿物物理,地震物理
jf_zhang98@
袁晏明
教授
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
ymyuan@
向树元
教授
1:50000和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构造地质,金矿控矿构造、成矿预测
xshy@
彭松柏
教授
构造地质及花岗岩地质研究
周汉文
教授,博导
前寒武纪地质及变质地质、华南中生代地壳演化
hwzhou@
郑建平
教授,博导
壳-幔系统岩石学及其动力学过程,岩石地球化学
jpzheng@
陈能松
教授,博导
造山带的变质作用过程与构造演化动力学
chennengsong@
肖龙
教授,博导
火成岩岩石学,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环境,天体化学,行星地质及比较行星学,地幔柱-岩浆作用-成矿作用-环境影响
chanli@
谢树成
教授,博导
重大地质突变期的环境事件与生命过程的分子记录,地质微生物与第四纪环境变化
xiecug@
胡超涌
教授,博导
生态环境与全球变化
chyhu@
龙昱
教授
数字地理与旅游地理,土地利用,近代沉积中定年标志与近代环境,非确定系统及白化方法,内生金属矿体定位预测地质标志与方法
闭向阳
副教授
现代环境中微量金属污染相关的地球化学
bixy @ cug .edu. cn
宗克清
讲师
造山带高级变质岩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研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kqzong@orkqzong@
任利民
讲师
环境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
dewei@
杨坤光
教授,博导
逆冲滑脱与盆山构造转换带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与花岗岩构造研究
yangkunguang@
dxyjx@
樊光明
教授
造山带构造,逆冲推覆构造,滑脱构造,韧性剪切带
mailto:zybao@
章军锋
教授,博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各系教师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单位:地球生物系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邮箱
殷鸿福
教授,博导,院士
地球生物学
hfyin@
童金南
教授,博导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质学,三叠纪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
jntong@;
jntong@
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
张利
副教授
造山带地球化学,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元素及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环境地球化学,天体化学
Lizhang@
乔胜英
副教授
环境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
syqiao@
汤华云
副教授
岩石圈地幔,锆石Hf同位素
hytang2005@
陈中强
教授,博导
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生物复苏和生态系演变
董海良
教授,博导
地质微生物学
颜佳新
教授,博导
碳酸盐岩沉积地质学与应用沉积地质学,沉积地球化学,古气候学,古大陆再造
jxyan@
张克信
教授,博导
微体古生物学,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事件地层,生态地层,层序地层,高频旋回地层,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造山带沉积地质,海盆演化及古海洋学,“全球界线层型及点(GSSP)”,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等
边秋娟
副教授
金矿床及高压变质带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bqj4412000@.c
王国庆
副教授
海洋沉积地质学(主要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二叠系碳酸盐岩及硅质岩沉积地质学
gqwang@
钟玉芳
副教授
火成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成因矿矿物学
zhongyufang@ 1074292912@
鲍征宇
教授,博导
地球化学动力学和计算地球化学
zybao@
张宏飞
教授,博导
造山带地球化学,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hfzhang@
凌文黎
教授,博导
扬子克拉通太古宙基底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