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创新

合集下载

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

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

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1中外重要政治制度创新的特点、影响1.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治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成为阻碍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权力约束权力。

其中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说是西方分权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

(2)起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3)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主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

(4)作用:近代法治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治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

[押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材料二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材料三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需要从人类社会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中吸取营养。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样又为人所必需这种状况为前提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

”把握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加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认知,进一步了解和挖掘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民主政治的文明成果,从政治文明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具有的现代文明的属性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优势。

有助于展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未来走向。

民主政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古希腊为人类在政治生活方面提供了直接民主制的政治形态,其民主精神经久不衰,至今仍值得人们思考的是:(1)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和雅典社会的政治意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发展的。

古希腊不仅独创了直接民主制的系列制度,同时也抽象出了如民主、自由、正义、法治、宪法和公民等民主政治的基本概念。

(2)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至善、正义、中庸等观念渗透在政治生活之中,强调政治生活是人本身的发展。

(3)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旺,为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又为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呈现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繁荣景象。

(4)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中,已有了和谐的内涵。

“在希腊人的民主观念里,政治是一种自然的社会活动,无法将其与生活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开来……政治生活不仅是人本身的一种扩展。

而且与人本身完全和谐。

”(5)村长由选举产生,实现村落自治。

雅典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天才创造,已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希腊哲学的多种样式的形式中。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4世界: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含解析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4世界: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含解析

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 【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使资产阶级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开展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方面: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近代代议制民主的演变。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文化方面(1)生物学领域经历了由神创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2)两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开始后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文学艺术取得新的成就。

【主要表现】一、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

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处在封建统治下的国家结束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二是既要摆脱封建专制,又要为民族统一、独立振兴而斗争,如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等;三是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要进一步调整上层建筑,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七月革命、美国内战等。

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工人运动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相继发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主要发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专题一_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汇编

专题一_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汇编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专题立意】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2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

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创新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所占教材比例也比较大,过去在高考中占的位置尤为突出。

本专题的主要立意在于寻找与现实政治的链接,触摸古为今用的脉络。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一)中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从此,“公天下”变为“”,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建立后,实行了分封诸候的制度。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体制1.概念: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终身制和世袭制上。

其主要特征是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治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2.演变:(1)萌芽:战国时期,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变法初步确立。

(2)创立:秦朝。

秦统一后,在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在经济上,实行制,按亩纳税;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在文化方面,“”焚书坑儒;以法为教,。

这样,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

西汉推行郡县、并存制,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颁布“”,较好地解决了王国问题;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现了思想的统一,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3)完善:隋唐。

隋创立三省六部制和,唐朝继续实行并使其完备。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把秦朝以来的职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制权,两种制度的实行,使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3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3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3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

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

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

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据《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1)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的主要含义,并归纳其作用。

材料二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在秦”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

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其政治体制和制度始终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过程中,政治体制和制度的演变历经了多个朝代,国内外知名的王朝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都展现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并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取得了不同的成就。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创新。

一、封建王朝时期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是从商朝到清朝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发生了很多创新。

最早的创新始于商代,商代帝王拥有掌握天命的权力,商代夏朝之后,出现了夏、商、周三代王朝。

周代引入了“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的等级制度,并逐渐建立了类似奴隶社会的职业专业分工,同时设置了三公九卿制的官制体系,实现了统治的法制化和机构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机构制度、司法制度、财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中央集权政治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清代及其以前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尽管清朝时期诸多地方行政机构、执政体系、作战兵器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清朝只是在经历了几波更替后,继承了明朝的传统,没有大的改革。

而在清朝以前的时期,政治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及其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略的。

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楚、晋、燕、赵、秦七个国家形成了一种分封势力,完成了军队领导权的分权,促进了战争部队的有机实现。

此外,战国时期运用铁笛的想法,发展了“听独夫夜笛,不闻子规啼” 的手语信号,改进了军队间的维系。

这些创新成果,直接影响了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时期。

三、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涉及到饱受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革命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文化、体制和结构问题。

政治创新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创新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创新相关的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政治创新?政治创新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出现的新观念、新制度、新规则或新方法。

它是政治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带来政府治理效率和能力的提升,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2. 政治创新的意义政治创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治创新能够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

其次,政治创新能够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再次,政治创新能够增强国家竞争力,提升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最后,政治创新能够促进民主和法治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政治创新的形式政治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

制度创新是指对国家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策创新是指对政府政策进行创新和调整,以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

理论创新是指对政治理论进行创新和演进,以指导政治实践。

技术创新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效率,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4. 政治创新的路径政治创新的路径可以从改革和革命两条路径来进行探讨。

改革是指在现有政治制度和框架下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完善和发展原有制度。

革命是指通过推翻旧的政治制度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来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实际情况中,改革和革命这两种路径常常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改革常常是革命的温和化,而革命也需要改革来巩固和发展。

5. 政治创新的案例政治创新的案例有许多,其中包括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的新政、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通过引进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美国的新政是指美国在大萧条时期通过罗斯福总统实施的一系列政府干预和调整措施,从而振兴了美国经济。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指日本在19世纪末期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通过引进西方文明和制度,使得日本迅速现代化。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生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
3.(题点: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
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
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1871 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 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实行联邦制。 (4)特点:立宪为虚,君主专制是实,具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 (5)影响 ①积极: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 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消极: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
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
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
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
答案 C
2.(题点:法国政治权力的分配与制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
视角1 从微观层面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原则。 视角2 从权力的分配与制衡角度,认识美国中央政府与各州、南方与北方以 及联邦政府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视角3 从中美关联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继承和 创新。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答案:D
2.[2021·新高考湖南卷,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 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 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 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尝试解答] ________ [点拨] 解答本题关键是注意“汉初”“诸吕之乱”,再分析“决 定迎立刘恒为帝”,判断这一做法的目的。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时空定位】
【线索主旨】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头多元交融,逐渐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在 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 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八方雄起: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具有自身特点与风格,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 础。 家国同构:夏、商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经 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 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业、手工业、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1)特点:分布于长江流域,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 流域;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规模大,数量多;内涵丰富; 影响深远。(6分) 条理答 (2)价值:良渚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发现对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改变了对中华文 明的原有认识;为研究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农业、手 工业、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8分)
答案:秦朝:郡县制。原因: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吸取周朝实行分 封制导致分裂与动乱的教训;对秦国设县及商鞅变法的沿革等。

2024年新高考版历史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_习题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历史第十八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_习题部分

6.(2018天津文综,6,4分)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 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 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答案 C
4.(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 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 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 B
5.(2022湖北,6,3分)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 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 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 料最适合论证 ( )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答案 D
要素 论点
分值 2
要求 论点明确、正确、全面(涉及“包容力”和“生命力”两个方面)
1
论点明确、正确、不全面(只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个方面),或隐
含正确、全面的论点
0
论点错误或没有论点
论据和 5~6 论证
3~4
0~2
论述
1
0
引用史实准确;能够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充分,能围绕“包容力”和“ 生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逻辑严谨 引用史实准确;能够较充分运用史实支持论点;论证较充分,能涉及“包容力” 和“生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或围绕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逻辑较 严谨

热点预测0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文化自信-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热点预测0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文化自信-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社会发展成就,A正确;“双百”方针1956年提出,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左”的倾向,排除C;材料有涉
及到传统文化,但不能说明以传统文化为主,排除D。
4.(2020·海南卷)如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 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 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目录 CONTENTS
1 真题分析 2 命题趋势 3 核心突破 4 模拟演练
01 真题分析
【真题回归】
1.(2022·湖北卷)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 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 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 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学习中文,研究汉 学。这可以用来论证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 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这无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 容与创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排除 C项。故选D项。
时间 活动名 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
1956 年 第一届全
8月
国音乐周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 唱》等
1957 年 1月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2)1689年《权利法案》 ①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②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③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 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确立 ①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②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 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 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③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创议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2.(2020·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一次模拟)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 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 当局的用意是( ) 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 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 答案 D
考向一 制度传承与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 [能力认知]
2.英国代议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1)三个转移 ①立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②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内阁制形成)。 ③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2)四个趋势 ①延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内阁制的 完善。 ②渐进性: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721年形成责任内阁制;1832年工 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 ③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④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及创新初探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及创新初探

是建 设 和谐 社会 ,实 现 民主法治 、公 平正义 、诚信 友爱 、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 自然和谐 相处 。 二、当代 中国政治文化演进 的特点 ( 一)政治文化发展 的 同质性 。新 中国成立 以后 ,建立
“ 文化大革命 ”开始 到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之前 ,这一时期 表现 为阶级斗争扩 大化 ,革命 型政治 心理被错误 引导 ,最
终走 向极端 ,使得当代 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严重受挫 。
了人 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 ,并确 立 了以马克思主 义为 主体 的
意识 形态政治 政策 ,巩 固了新 生 的共 和 国,人 民群众亦 对国家及 执
( 二)执 政型政 治文化 。从 2 0世纪 7 0年代末 到 9 0年 代末期 ,是 当代 中国政治文 化发展 的第二个 阶段。这一 阶
架解做 了阐释 ,形成 当代较有影 响的 比较 政治学流 派。他 认为 。 “ 治文化是指 一个 民族 在特定 时期流行 的一套政 政 治态度 活动进程 、信仰 和感情 ,这个政治 文化是 由民族 的 历史和社会经济 、政 治活动进程所 形成。 … 我国学者杨 ”
光斌认 为 ,政治 文化指 ”社会成 员在长期 的政治社 会化和
意识 。 ( 三) 社会 主义主流政 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相结合 的 政 治文 化 。进 入 2 世 纪 以 来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最 新 成 l
政 治实践 的过程 中所形 成 的、直接 影 响人们 政治行 为 的 、
相对稳定 的心理过程 和心 理特征” 目前政治文化成为学界 。 研究 的热点 问题 之一 。 【 们 国家 正处 于全面建设 和谐 z 我 社会 的发展 阶段 ,和谐 的政 治文化 建设 势在 必然 。因此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第5讲 渐进的制度创新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第5讲 渐进的制度创新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5讲渐进的制度创新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教材补充『历史现象』内阁集体负责制内阁责任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内阁集体负责制则是内阁责任制中使内阁(政府)团结一致面对国王、议会和人民的重要机制。

内阁集体负责制加强了首相的政治权力,因为它强调内阁制政府的集体本质特征而不强调内阁成员个人负责。

『史论观点』对“光荣革命”的评价“它(光荣革命)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考点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教材补充『社会现象』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它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于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支柱。

[巧学妙用][图示解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易错易混] 英王“统而不治”《权利法案》颁布时英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议会制约。

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图解历史] 责任内阁制的运转[图示证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图解历史] 国徽体现的政治理念★秃鹰叼着的飘带上书:“合众为一”,体现联邦制原则。

[图示解史]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主权②《权利法案》③法治④行政⑤1721⑥集体⑦议会⑧多数党⑨议会改革⑩民主考点二①邦联②制宪会议③联邦政府④自主权⑤民选⑥主权⑦奴隶制考法1 史料主旨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特点【考题1】(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 B『方法突破』★明立意从英国君主立宪制演变历程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pptx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pptx

19
主干知识提炼
高考考向研析
压轴题型突破
@《创新设计》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通 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②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③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 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实行联邦制。 ④影响: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 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2.(2019·安徽安庆二模)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
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 )
A.增强国家认同感
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左右国家的政局
21
主干知识提炼
高考考向研析
压轴题型突破
@《创新设计》
3.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及成因 (1)政治特点 ①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②德意志帝国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普鲁士贵族居于统 治地位,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 (2)成因 ①容克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保留了深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残余。 ②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德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
高考考向研析
压轴题型突破
@《创新设计》
(3)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确立 ①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②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 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 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③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创议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2024部编高中历史选必一第1课中国国代的政治

2024部编高中历史选必一第1课中国国代的政治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
从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
明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
秦朝的政治制度
家国一体,皇权独尊; 中央集权,垂直管理;
太尉
皇 帝 中央直接任命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
者以律论之。
——《行书律》保证公文传达及时
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
以辄相报殹(也)。也书有亡者,亟告官。隶臣妾
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
——《行书律》保证公文传达有秩安全
2024/9/1
结合教材与高一所学比较:秦朝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比较有何明显差异?
殷复兴,诸侯归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史记·殷本纪》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思考.阅读课本,回答第2页思考点: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之处?(同:目的、在历史上的地位、结果;异:与王室关系、地方居民组成、统治 者对地方的控制力等)
秦朝
封建社会 官僚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秦—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演变:独相→群相→废相;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宰相职位从实位转向虚位
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君臣集体议政,减少了决策失误,有利于政治稳定 趋势:中间偶有反复,总体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
皇帝制\ 中枢 三公九 外 权力 卿\廷议 朝 尚 体系 制\文书 中 书 的演 制+邮传 朝 台 变 系统

高中历史-史学观点

高中历史-史学观点
【答案】C
7.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 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 ,英 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 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 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 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 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 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 史观/侵略战争
运用史学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
从革命史观——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现代化史观—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从整体史观——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强了中国 和世界的联系。 从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从文明史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了解并学习西方近代工 业文明的成果。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世界:一部历史》示意图
5.正确认识
树立全球意识 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及多样性 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求同存异 从微观角度把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
6.备考指南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最终形成 ②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发展 ③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④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区的冲击与这些国家的变化 ⑤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和谐世界建设的主要举措等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 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

三大史观

三大史观

• 第七 、了解当前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问题 以及解决方式 • 主要问题:战争、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 治;南北差距、贫穷、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 化、自然灾害、疾病等 • 解决方式:提倡和谐世界、和平外交,建立公 平公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充分发展联合国作 用;注意可持继发展,保护生态,节约能源, 提高科技水平等
如何用文明史复习三个模块? 1、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演进、雅典民主制的发展、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 美国政治新体制的完备、法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德 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新中国的三大制度和法律成就、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 2、物质文明:①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 态,尤其是明清时期处于农耕文明的新高峰和带有向 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变异。②还特别关注衣食住行等 社会生活史的问题。③在世界史方面,突出工业革命 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④关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 化的总趋势和各国经济新成就,特别关注到“福利国 家”的出现。 3、精神文明:人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 和内容; 4、文明的转型过程中,创新很重要:①制度的创新: 如文化上中国的科举制度;政治制度上英国的君主立 宪制度等;②思想的创新: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变 迁;西方启蒙思想等;③科技的创新:如三次科技革 命技术变革;中国四大发明等。
附表1 世界市场形成示意图 革工 命业
新 航 路 开 辟
西 欧 国 家 殖 民 扩 张
19世 纪中后 初步 形成
开始形成
世界 市场
业二 革次 命 工
从属 于
20世纪初最终 形成
亚 非 拉 成 为 列 强 的 经 济 附 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间
表现
原因
认识
开始 地理 早期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 世界市场形成是生产 形成 大发 商业革命后市场扩大、商业经 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现后 营方式变化;世界联系加强。 是历史的进步;但欧 初步 工业 ①国际贸易迅速发展;②人口 美列强居主导,亚非 形成 革命 资本大规模流通;③便捷的交 拉居附庸地位,发展 严重不平衡;列强之 通通讯方式;④军事武力扩张; 最终 二次 间争夺激烈,引发局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⑥亚非 形成 工业 部战争和世界大战。 拉成为列强经济附庸 革命 深化 20世 市场国际化、 科技进步与生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 发展 纪90 贸易国际化、 产力发展;新 新一轮资本扩张;是 年代 生产国际化、 交通通讯方式; 必然趋势;有利于世 后 金融国际化、 两极格局结束; 界和各国经济发展; 投资国际化、 各国建立市场 要建立国际新秩序, 区域性经济合 体制;跨国公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作组织日益加 司、区域集团 全球性问题只有共同 强等。 发展 协商才能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机构 地方制度 选官制度 皇帝制度,皇 权至上;三公 实行郡县制,郡 秦朝 九卿制,君主 守、县令都由皇 沿用军功制 专制下的中央 帝任免 机构 由郡国并行制到 汉武帝时设立 彻底解决王国问 察举制,以 汉朝 中朝,形成中 题,中央集权加 孝廉为核心 外朝制度 强;设立刺史监 督地方 中央机构实行 隋唐 科举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 中央集权的。
解题突破
第(1)问,据图文材料,迁移所学,着重从郡县制、
儒家思想的形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官营制度四个方面, 分别从国家统一、思想统一、控制用人权及为中央集权提供 经济基础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
主题一 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创新
[主题解读]
以“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演变为主线,纵横古今中外重
要政治制度是本专题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中国 追求民主政治及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这充分反映了人类
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相互包容性;而实现民主与法治,
2.古希腊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根本:)
古希腊民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政治 民主形式 直接民主 以代议制为主体的间接民主 局限于城邦 民主范围 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 公民 抽签,轮流 民主选举代表参与国家政治, 参政方式 坐庄 选举和议会立法
(2)联系: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 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 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 则等。
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这一主题的命题考查,多是从文明史观、近 代化史观、整体史观角度,综合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权力 的制衡及差异比较,反映高考命题中蕴含的公平、公正的主流价
值观思想。其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
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考题例证】 (2014· 安徽文综,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 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 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 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 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 巅峰。图示如下:
【深化拓展】 1.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路径 (1)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两条路径,即专制主义路径和 民主制路径,前者具有任命制、终身制和集权制等特征;后者 具有选举制、任期制和分权制等特征。 (2)古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则是血缘关系通过宗法制度得以 延伸的结果,古希腊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完全是切断血缘关系而 冲破氏族藩篱的结果。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本质 上为血统性的“个人”行使,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 逐步发展为公民权。前者则演变为“主权在君”的路径,后者 演变为“主权在民”的路径。
国制度性超越的难度远高于西方。
2.近代中西方政治制度转型的特点 (1)西方近代制度转型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但西方争取制 度转型的斗争从中世纪就已开始。西方近代制度转型是相对中世
纪的专制制度而言的,相对于西方政治制度的整个演变历史来说,
这种制度转型是恢复和发展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路径。
(2)中国近代的制度转型是对古代政治制度起源路径——专制主义 路径的打破,改革者、革命家试图建立的新制度,不仅在中国政 治制度演变史上缺乏积淀和思想基础,而且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 专制路径对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创新理念、制度设计、革命方案等 都具有强劲的约束力。中国制度转型的结果是创造性地移植民主 制度,而不是像西方那样是古代民主制度的自然延续和发展。中
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 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
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深化拓展】
1.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变革及发展趋势
朝代
地方行政、军事、 设立中书门下、枢密 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北宋 沿用隋唐科举 院、三司分割相权 派文臣做知州,设 制,并不断发 通判监督 展完善 中央三省合一,只设 元 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 废丞相,皇权与相权 明朝 合一;设内阁,协助 继续实行科举 皇帝处理政务 沿用行省制度 ,进 制,但科举发 清初沿用内阁制度, 一步加强对边疆地 展到八股取士 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区的管辖 形式,走向僵 清朝 雍正时设军机处,专 化 制王权发展到顶峰 选拔标准、方 中央机构日趋完善严 发展 密;相权逐渐削弱, 地方权力越来越集 式、形式日趋 中到中央,中央集 完善,体现了 趋势 最终消亡;皇权加强; 权得到不断加强 公平、公正、 专制主义日益浓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