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结与思考教案2(苏科版初二上)
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与思考》教案(2)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与思考》教案(2) 苏科版教学目标:1、能灵活应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相关知识解决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使学生逐渐地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上节课,大家在谈感受最深的知识的获得的过程中,知道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的,也就是说,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也为现实生活解决问题。
因此,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四边形ABCD 中,AD=3cm ,AB=4cm ,CD=12cm ,BC=13cm ,且∠A=90°,请你提出 一个合理问题,让同学来解决。
【设计说明:此题属于结论开放性题目,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能会有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又提高了他们的探索能力,使他们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练习:P70第10题活动二、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5、13、18的正方形(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个单位面积) 【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等活动,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再运用已有的知识研究解决新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练习:P87第8题C活动三、动手试一试P71第13题【设计说明:本题难度较大,可以适时引导指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设计,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布置作业,巩固知识写一篇关于学习勾股定理后的一点感受。
[初中++数学]第6章一次函数小结与思考+课件+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钩深索隐
问题4:请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你
能提出新的问题么?
y
(1)求函数解析式
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
y=-2x+4
B
y=-2(x-2)+4+1
左加右减
O
A
x
上加下减
钩深索隐
思考2:已知点C为直线y=x在第一象限内一
点,将直线AB沿射线OC方向平移3 2 个单
位,求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
示.
(1)小丽步行的速度为
m/min;
解:由图像可得,小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2)当两人相遇时,求他们到甲地的距离.
2400
=120(m/min),∴出发后需要
20
2400
=12(min)两人相遇.∴相遇时小丽所走的路程为
120+80
解决本题的关
键是读懂函数
图像,获取关
键点的信息。
12×80=960(m),即当两人相遇时,他们到甲地的距离是960 m.
A.x≥1
B.x>1
y y1
x 1
)
C.x≤1
y y1
x 1
D.x<1
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转化成图像的上下
比较,从而得到对
应的x的取值范围。
钩深索隐
问题6:[2022·盐城] 小丽从甲地匀速步行去乙地,小华骑自行车从乙地匀速前往
甲地,同时出发.两人离甲地的距离y(m)与出发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
积为24,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y
B
O
[解析]当x=0时,y=b,当y=0时,x=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章 一次函数 小结与思考》公开课教案_2
课题
第六章 一次函数小结与思考(1)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章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梳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领会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以及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3.再次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
导学与提问
学生活动
求:点A的坐标.
4、如图,一次函数y=kx-1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OC=2OB.以线段BC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CBA=90°.
若点P(x,y)是一次函数y=kx-1图像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在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BOP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取值范围.
5、如图,一次函数y=kx-1的图像与x轴、y
轴分别交于B、C两点,OC=2OB.以线段BC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CBA=90°.若点P(x,y)是一次函数y=kx-1图像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在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BOP的面积S与x的函数
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取值范围;
探索: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BOP的面积等于△OBC的面积;
6、如图,一次函数y=kx-1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OC=2OB.以线段BC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CBA=90°.若点P(x,y)是一次函数y=kx-1图像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在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BOP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取值范围;
探索:当△BOP的面积与△OBC的面积相等时,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QO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小结与思考学案2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苏科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小结与思考2基础与巩固C'A1、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线段的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 上。
2、在△ABC 中,∠A=108º,∠B=36º,则△ABC 是 三角形。
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ABCD 的纸片,沿EF 折叠后,E D’与BC 的交点为G ,点D 、C 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EFG=55º,则∠AEG=(第3题) (第4题) (第5题) 4、如图,线段OD 的一个端点在直线AB 上,以OD 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其另一个顶点P 在AB 上,这样的P 点共有 个5、如图,在△ABC 中,∠C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AC =15cm ,且CD :AD =2:3,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cm.6、在△ABC 中,AB=AC ,BC=5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连接BD ,如果△BCD 的周长是17 cm ,则AC 的长为 cm.7、已知点A 和点B ,以A 点和B 点为其中的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可作出 个。
8、如右图,在△ABC 中,AB=AC ,∠BAD=30º,AD=AE ,则∠ 拓展与延伸9、(1)如图,等腰梯形的周长为5cm ,它可以由什么样的三角形剪一刀而得?(2)用5张这样的等腰梯形纸片中的几张拼成角大的等腰梯形,能拼出哪几种不同的等腰梯形?画出它们的示意图,并写出它们的周长。
10、(1)野营活动中,小名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的铁皮代替锅,烙一块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
烙好后把饼翻身,这块饼仍能正好落在“锅”中。
这是为什么?(2)小丽用如图① 的直角三角形铁皮,烙一块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
如果烙好一面后就把饼翻身,那么这块饼不能正好落在“锅”中。
八上第6章小结与思考
2
交点,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_y_____2__x___3.
7.已知(y-3)与x成正比例 (1)求证:y是x的一次函数。 (2)当x=2时,y=-1,求y与x的函数关
系式。
解:(1)设y-3=kx,则y=kx+3,所以y是x 的一次函数。
(1)k为何值时,它的图象经过原点?
(2)k为何值2时. ,函它的数图图象平像行从于y左=3x到-3?右下降。
(3)k为何值时,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3?
(4)k为取值3范. 围若时,x1<y随x2着,x则的增y1大>而y2减。小?
3、已知直线y= -2x+4,它与x轴的交点为A,与y轴的交点为B. (1).求A, B两点的坐标. (2).求∆AOB的面积. (O为坐标原点)
y 2x2 33
P(2,2)
(2)求四边形AOCP的面积.
C
(2)A(5,0)B (-1,0)C(0,2/3) B O
Ax
S 四边形AOCP=S△ABPS△OBC=1/2×6×2-1/2×1×2/3=17/3
3、已知直线y=2x+m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
形面积为4,求m.
解:x轴坐标(-m/2,0)y轴坐标(0,m)
(3)已知y-1与x成正比例,且x=-2时,y=4,那么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y_______23___x____1_。
2.已知函数y (n 1)xn2 m 3
(1)若y是x的一次函数,则n= -1 。 (2)若y是x的正比例函数,则m+n= -4 。
3.已知y与x成正比例,如果当x=4时,y=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与思考(2)
自学引导
1、归纳本章知识,画出知识系统结构图。
2、做学习手册。
教
学
过
程
一、探索活动。
1、活动一、回顾本章知识,梳理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本章的知识,使所学内容系统化,并和学生一起解读“小结与思考”.
2、活动二、回顾、思考本章所渗透的数学思考方法。
(3)三角形、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过程,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研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研究;梯形中位线性质的研究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研究。
教
学
过
程
3、、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顺次连接矩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解: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90度,DE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AC=2CF;G在AC上,GE//AB。试说明:(1)四边形AGED是平行四边形吗?并说明理由。(2)三角形EFG是等腰三角形吗?说明理由,若是等边三角形,还需要什么条件?B
解:
D E
A G C F
二例题
1、已知四边形ABCD,考虑条件(1)AB//CD(2)BC//AD(3)AB=CD(4)∠A=∠C(5)∠B=∠D.任取上述条件中的两个,问:能否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举出反例。(分析:若将给出的5个条件盲目地取2个加以搭配,势必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先将5个条件中任取2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的搭配情况列举出来,然后再一一判断能否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6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6,主要涉及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性质理解不深、运用不灵活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性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图形的性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教具和学具。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它们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小结与思考教学案 苏科版
第六章小结与思考教学目标: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
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3、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二、知识运用例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1)求这15位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额定为平均数,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例2,某校规定: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40%、20%、4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亮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依次为90分,92分,85分,小亮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例3,(关于标准日产量的定额)某车间为了改变管理松散的状况,准备采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去一天中各自装备机器的数量(单位:台)6,7,7,8,8,8,8,9,10,10,13,14,16,16,17,管理者应确定每人标准日产量为多少台最好?三、当堂反馈1、某装配班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准备采取每天生产必须完成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下面是该班组13名工人在一天内各自完成装配的产量情况(单位:台) 6,7, 7,8, 8,8, 9,9, 10, 12, 14, 14, 15。
则(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平均数是______。
(2)该班组以其中哪种特征作为定额更适宜?(2)在(1)的条件下,设此班2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
3、8个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日产量(单位:件)如下:4,6, 6,8, 8,9, 12, 15。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方法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总结。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生准备: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说课稿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是学生在学习了一章节数学知识后进行的小结与思考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对相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进行梳理,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对知识理解不深、运用不灵活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小结与思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对相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进行梳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对相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进行梳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进行知识总结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知识梳理:让学生自主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4.思考题解答: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关键词、公式、定理等,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步骤。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苏科版八上 小结与思考(第2课时) 教案
小结与思考(第2课时)一、课标要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四边形是特殊四边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方式和表述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目标:通过具体习题的辅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重点:本章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四、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本章所学知识五、思路设计:本节教学以具体问题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考及表述,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六、教学过程:例1:如图:△ABC 和△ADE 都是顶点为45°的等腰三角形,BC 、DE 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底边。
图中的△ACE 可以看成是哪个三角形通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P137 4【本题比较能体现旋转的内涵(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及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使学生对旋转的性质及应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例2:如图: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E 、F 图中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四边形有多少对?请将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P137 5、【设计说明:通过本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或两个四边形成中心对称的方法,从而对中心对称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A E D CB D E A例3:如图:在菱形ABCD 中,∠B= 60°,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且BE = AF 。
你能说明 △ECF 是等边三角形吗? P138 9、【设计说明:(1)本题是通过有两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60°来说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B = BC = CD = DA ,又因为∠B = 60°,所以 △ABC 、△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C = AV ,∠B = ∠CAD = 60°,又因为BE = AF ,所以根据“SAS ”得:△CBE ≌△CAF ,从而得:CE = CF 、∠BCE = ∠ACF ,又因为∠BCA =60 °,所以∠ECF= 60°,所以△ECF 是等边三角形;(2)本题既复习了菱形、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又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述能力;】例4: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AD ∥BC ,AD=BC 请补充2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第六章 小结与思考 教案 2(苏科版八年级上)doc
小结与思考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本章的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统计意识和统计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在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本章的知识框图
实际问题—)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做出推断,解决问题.
本章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3个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与描述的方法,从而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做出自己的评判.通过小结与思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安排例题.。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小结与思考》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前面知识的小结与思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数的认识、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性质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性质等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性质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分式的化简、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课堂讲解: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课件。
4.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分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性质等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分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的理解。
八(上)第六章小结与思考
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小结与复习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熟练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在加权平均数中,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学习重点:运用统计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灵活选择和应用.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二、情境引入:问题1 :有十五位同学参加竞赛,且他们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八位同学进入决赛,某人知道了自己的分数以后,还需知道这十五位同学的分数的什么量,就能判断他能不能进入决赛?问题2: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如果你是经理,请问你关注的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进货呢?问题3:某市有100万人,在环保日,该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调查了其中10户居民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情况如下表:(1)在这一天中,这10居民平均每户产生多少千克的生活垃圾?(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在这一天中,这10居民平均每人产生多少千克的生活垃圾?(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若以(2) 的结果作为每天实际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则该市用载重量为6吨的汽车运送这些生活垃圾,每天运4次,需要多小辆这样的汽车才能当天运完?三、典型例题例1 已知两组数据x 1,x 2,x 3,…x n 和y 1,y 2,y 3,…y n 的平均数分别为x ,y . 求(1)2x 1,2x 2,2x 3…2x n 的平均数 ;(2)2x 1+1,2x 2+1,2x 3+1…2x n +1的平均数; (3)x 1+y 1,x 2+y 2,x 3+y 3…x n +y n 的平均数.例2 某年北京与巴黎的年降水量都是630毫米,它们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如下表:(1)计算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 (2)写出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的中位数和众数;(3)通过观察北京与巴黎两个城市的降水情况,用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解释北京地区干旱与缺水的原因.例3 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左图所示:(1)请填写右表;(2)请从下列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结合看(谁的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9环以上的次数看(谁的成绩好些);③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乙甲次数。
[推荐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一次函数小结与思考教案2 (新版)苏科版
课题
第六章 小结与思考(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意义.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了解一 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 析式.
(3)能结合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含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重点
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难点
结合图象理解一次函数(含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 生主体活动
一. 课前准备
问题学校有一批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接,按每100页40元计费.现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月 付给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则可按每100页15元收费.两复印社每月收费情况如下图所示.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教学札记
根据图象回答:
(1)、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多少?
(2)、当每月复印多少页时,两复印社实际收费相同?
(3)、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那么应选择哪个 复印社?
二.知识运用
例1画出函数y= 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
(1)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
教
学
过
程
教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函数y=kx+b的图像.
(1)根据图像,求k和b的值.
(2)在图中画出函数y=-2x +2的图像.
(3)求x的取值范围,使函数y=kx+b的函数值大于函数y=-2x+2的函数值.
当堂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小结与思考教案2(苏科版初二上)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本章的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在解决咨询题的过程中,增强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3.感受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统计意识和统计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在学生充分摸索与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本章的知识框图
实际咨询题—)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做出推断,解决咨询题.本章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3个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旨在使学生把握一定的数据处理与描述的方法,从而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做出自己的评判.通过小结与摸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明白得,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咨询题的能力.教师可依照教学的实际情形,考虑是否安排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