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主义者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识论异同辨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识论异同辨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识论异同辨析
介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在古希腊哲学领域有很深的影响力。

他们的认识论还在当今颇多学者所探讨,这里将概要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首先,柏拉图的认识论普遍被认为是古希腊思想的创始人。

他的认识论以“理性主义”为中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被科学的客观方法所获取和确定。

柏拉图认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观点,甚至有时会冲突,但他认为只要人们充分思考,就能够抵达一致的结论。

其次,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也同样受到世界思想家的瞩目。

他的认识论基于以经验为根据,来作判断和推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是不可知的,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使人们了解现实,因此他强调宣讲和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论的提出只是意识和思想的反射,必须经过实践和实践,其结果才能够成为真理。

最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

首先,他们都认为思考是理解真理的捷径,他们都认为,人们必须经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处理事物。

其次,他们都认为知识的基础是凭借经验而获得的,他们认为知识的形成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使人们真正明白世界上的事物。

总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受到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影响,也借鉴了当时的先驱思想。

他们的认识论对当今古希腊哲学也有深远影响,学术界仍在延续这种理论观点。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城邦的思想异同(2)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城邦的思想异同(2)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城邦的思想异同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体系的区别1.政体形式的区别柏拉图的理想政体形式是“贤人政体”,也就是“哲学王”的统治,即知识统治。

这是柏拉图政治学说的核心。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则是一种中庸的模式,他认为由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城邦,是最优良、最稳定的城邦。

他认为,只有中产阶层才是富人和穷人的“仲裁者”。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柏拉图更多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2.法律的差异柏拉图崇尚的是哲学王的政体,也就是说,更强调统治者的个人素养在国家中所起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甚至是轻视法律的,他更加看重的是道德的力量,是人性中的善对人们行为的无形约束。

相对于法制来说,柏拉图崇尚的是人治。

而亚里士多德是比较看重法律的。

他的思想大多继承了柏拉图《法律篇》的思想。

他认为,法是没有感情的智慧,具有一种为人治所不能做到的公正性质。

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弊端。

3.后期思想的演变柏拉图后期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其国家起源说承认了人过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政体理论中,已经不提起五个循环政体,而是将政体分为合法和非法的两种,颇类似于后来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同时,开始逐步的承认并强调法律的作用。

这些变化都体现在他晚期的作品《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

我们不能不认为,正是其晚期的这些变化,给了亚里士多德某种启示,从而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政治学说。

4.人治与法治的分野,贤人政治和共和政体的选择贤人政治——柏拉图的理想政体柏拉图的这种贤人政体中,权力与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至高无上的哲学王必须是经过特殊训练,并获得至高知识的人。

柏拉图的这种思想对后世西方的精英治国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共和政体——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与柏拉图的不同。

他指出,划分政体存在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城邦最高治权执行者实行统治的目的是否旨在“照顾全邦的共同利益”;第二是城邦治权的最高执行者人数的多少,是一人,少数人,还是多数人。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诗学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诗学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引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美学家,他们的诗学和美学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两人被誉为“古希腊诗学的双子星座”。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一系列诸如“诗歌创作的源泉”、“诗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诗歌创作的取材”、“诗歌的社会功用”等问题的探索论证,开创了西方诗学理论的先河,完成了西方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为师徒,但各有千秋。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 年,是古希腊成就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对后来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在老师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两位大师的学术研究可谓浩如烟海,本人仅撷取两位大师在诗学美学方面的成就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理清二者的理论脉络。

第1章关于诗歌的起源1.1 从概念意义上去认识诗歌诗歌是一种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1.2 客观唯心主义认知下的诗歌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柏拉图在对诗歌来源的认识上明显受到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的影响,基于认识只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性的理解的观点,柏拉图认为诗人之所以能够写出来诗歌,是在诗人沉浸到一种痴狂的境界(也就是后来尼采所说的“酒神”境界和“日神”境界)中,[1]受到了神灵的启示,然后把这种神灵的思想通过世俗的语言表述出来,公之于众,这便成了诗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什么关系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什么关系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什么关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系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师傅,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名唯心主义者,奠定了西方唯心主义的发展。

他为后世留下了经典的柏拉图式性爱,即强调精神恋爱,而不要追求肉体的享受,这与当代很多人的爱情是截然不同的,但他却道出了爱情的真谛。

不止于此,柏拉图对于哲学的研究也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的数学哲学观点发展到现在的“实在主义”,被称为现代柏拉图主义。

亚里士多德尽管是柏拉图的学生,受教于柏拉图,因此他有好多观点都是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

但也正如亚里士多德自己所说:我尊重的我的老师,但我更尊重真理。

与老师的唯心主义不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客观唯物论,他认为物质是事物的本原。

在很多问题上,他的想法与柏拉图都是大相径庭。

这些差距由于柏拉图是贵族出生,他的思想中有很多理想化的东西,很多都不是很切合实际。

但亚里士多德长期生活在底层,深知百姓疾苦,更倾向于务实的思想,是自己老师思想的一种进步。

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孔子与柏拉图关系孔子与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方历史上顶尖的思想家、教育家,引领着各自国家的文化发展。

相差一个世纪,隔着东西方本源性差异,令人费解的是,孔子与柏拉图居然有许多共同点。

首先从经历来说,两人早期都是满怀信心想从政。

孔子花了十多年,列国周游,过程中碰壁无数,如同千里马主动去寻伯乐;柏拉图也在欧洲、北非走了个来回,希望有一位君王能助自己实现满腔的政治抱负。

但结果是双双受挫。

然后就不约而同想到通过教育传播思想。

孔子与柏拉图在教育上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开办私塾的老师,他教授诗书礼乐,提出著名的“仁”的思想。

柏拉图创建学院,名叫“阿卡德米”,主要传授数学几何天文等知识。

用现代的话来比较,孔子更加偏重语文,柏拉图偏重数学。

这与二人的哲学思想也息息相关。

在二人各自的理想世界里,孔子的著作《论语》可看出,他倡导仁义治国,将中庸之道奉为真理,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这种思想发展下去的话,会更偏向“人治”;而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也完整阐述了他的“理想国”构想,等级非常森严,分为护国者、卫国者以及生产者,各司其职,这种理念发展到今天便更偏向“法制”。

哲学思想导论了解不同哲学派别及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

哲学思想导论了解不同哲学派别及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

哲学思想导论了解不同哲学派别及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哲学思想导论哲学是一门涉及思维、现实、价值和存在等方面的学问,而哲学派别则是在哲学领域中形成的不同学派或流派,它们对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哲学派别,旨在了解它们对人类思维的影响。

古代哲学派别古代哲学派别包括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斯多亚学派,它们形成于希腊古代哲学时期,对现代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主义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立的一种哲学学派。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而非物质。

他认为理念是真实和完美的,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投影或影子。

这种思想对人类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开始思考抽象、普遍和理想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始的哲学学派。

亚里士多德对自然、道德和政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提出了因果律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并强调实证主义。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类思维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斯多亚学派斯多亚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支,由斯多亚学派创始人斯多亚学派创始人斯多亚提出的学说而得名。

斯多亚学派主张发展智力和镇定情绪,强调理性的运用和对欲望的控制。

它的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和实用主义,对人类思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现代哲学派别现代哲学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它们在现代哲学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影响。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的哲学思想。

它强调物质的本质和物质的客观存在。

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来解释,反对任何形式的超自然主义。

唯物主义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强调实证证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的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是首要的,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注重主体的体验和内在心理活动,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重要性。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异同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有关教育的观点和理论是各自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教育思想一方面是其哲学理论的反映和实践,又和两者的政治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两者各有特色的教育理念也是人类教育史中的重要里程碑,因而分析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论有其重要的意义所在。

本文的分析和比较,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形成教育观的背景和缘由,二是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最后则是两者的教育观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成各自教育观的原因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个体的角度(也可以说是本质的角度)。

在这个角度中,两者在形成各自教育观的认识论基础上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在柏拉图看来:学习即回忆,人在出生以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也就是人降生)后,已有的知识就被遗忘了,人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为何柏拉图对学习的定义是如此?因为作为最早提出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见解的哲学家,他认为“灵魂在取得人形以前,就早已在肉体以外存在着,并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认识理念世界中的许多东西,以至可以洞察最高理念。

” 而因为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在灵魂与肉体结合成为人时由于“惊恐和骚乱” 就失去了对最高理念的认识和记忆,所以才会有“回忆”这种说法。

而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论述与柏拉图完全不同,他认为人的灵魂正如一本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书,或什么也没有写上的白纸,或者是一块白板,它能接受对象的知识,这就说明学习应是使知识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过程,而不是什么“回忆”的过程。

两者在认识论基础上的差别直接导致两者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柏拉图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回复到灵魂原有的“善”,使其无愧于身为某一阶层一员的使命;而亚里士多德要求认真的对待灵魂的这块白板,通过教育来培养人,发展他的人格。

由于两者在认识论基础上的差异使他们在教育必要性的分析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希腊三贤(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希腊三贤(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 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 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 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 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 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 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 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 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 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 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 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柏拉图
名字的由来: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
勒斯(Aristocles),却又何以改 称“柏拉图”?溯其源,阿里斯托勒 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 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 “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 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 今。
柏拉图学院:不懂几何禁止入内
灵魂
柏拉图关于灵魂的思想: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 的,有生命和自发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 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堕落到地上,被 圈入于肉体中,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 理想的灵魂是一个有条理的灵魂,其中较高的 功能驾驭较低的功能,他有聪明勇敢、克己和正直 四种德行。有理性的生活是至善的,物质是不完善 的,灵魂要从这种障碍物中解脱出来。 柏拉图将心灵“存有” 的高层世界当作是不变 的,和肉体的感官变异做对比。柏拉图的形式或理 念,也就是永恒的绝对者。对柏拉图主义者而言, 普遍概念要比个别事例更真实。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柏拉图(Plato)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两位哲学家。

他们对西方哲学、政治、伦理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尽管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但他们在哲学观点和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篇文章将分别介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

柏拉图是理论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录《理想国》中。

柏拉图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的世界,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影像。

他认为真理只能通过思考和理性来获得,而不是通过感官经验。

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念”(Forms)理论,认为理念是永恒不变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抽象概念。

他认为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只是理念的具体表现,而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来自于对理念的思考和探索。

他还认为理念的最高形式是善,所有其他事物都是善的不完美表现。

他认为人类的目标是追求真理和善,并通过哲学、数学和逻辑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是实证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存在于自然世界中,通过观察和实证方法可以获得。

他批评柏拉图的理念理论,并提出了他自己的“实体”(Substance)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其形式和物质之中,形式是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而物质是事物的实体和实质。

他认为真理不仅仅是理念的概念,而是存在于自然世界中的实际事物。

尽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他们都是对抽象概念和智慧的追求者。

他们都认为知识不仅仅是感官经验的结果,而是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获得的。

其次,他们都关注人类的幸福和道德伦理。

柏拉图认为追求真理和善是人类的最高目标,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实现。

最后,他们都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柏拉图提出了他的“哲王”理论,认为理想国应该由哲学家统治。

高中历史 2.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高中历史 2.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最博学的人” (1)其著作包括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等, 其著作构成了古代的百科全书。 (2)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 世界体系 的人,同时又是第一个从 事广泛经验考察、对科学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研究总结的人。 (3)亚里士多德对每一个知识领域,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同时, 都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 (4)在自然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尤其是 动物学 的 研究最为出色、最有价值。
第二章
东西方的先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
课标要求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
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
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1.师从苏格拉底 (1) 与苏格拉底相处:从 20 岁起拜苏格拉底为师,并相处 8年之 久。
真理 (2)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
教材互补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理想国》一书影响最大。他所 探讨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
义?……柏拉图认为,当这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
其职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义的国家。 (人民版)
重点精讲
理念论和理想国产生的背景 (1)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暴露出民主政治的弊端。 (2)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更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3)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探究点2 理想国 材料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
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
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
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 ——而且,我相信就
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

论述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异同

论述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异同【相同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最高成就。

他们对哲学的共同贡献在于:1、突出了哲学的优越地位,论证了哲学高于其它学科,指导道德和政治生活的作用。

2、区别了经验与超验、感觉和理智、自然与超自然两类领域和能力,坚持超验或超自然的原则的统摄作用,开创了西方哲学的理智主义传统。

【不同点】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理论背景不同。

柏拉图:承袭苏格拉底反对智者与自然哲学家的立场,思想带有论战的特点,关注一与多、静与动、理性与感性的区别,通常站在极端的立场,强调单一的、不动的、不可感的东西的真实性,贬低或否定其对立面,对自然哲学和其它学科的知识吸收不多。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各门学科发展、成熟的时期,注意吸收各门学科的成果,思想带有综合性、调和性,在两种极端中取中道。

2、旨趣不同。

柏拉图:热烈地追求至善、尽美和恒真,在超验的理念世界寻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企图以此匡正现实。

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他以常识为准则,虽然承认理想的崇高,但强调理想不等于现实,最好的不等于可行的。

3、基本思路不同。

①两人对世界所作的不同概括可被归结为理念论和实体论。

柏拉图:理念论的对象是绝对的、不变的、无形的型相,“存在”仅是多个通种中的一个。

亚里士多德:1)其提倡的形而上学却专以“存在”为研究对象。

实体论把“存在”归结为实体,导致一种强调个体存在高于和先于普遍型相、型相只是个别存在的一个构成方面的观点。

2)但他又设定了一个纯形式,这是向理念论的妥协。

②他与柏拉图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

柏拉图:用“分有”、“摹仿”等来解释亚里士多德:解释原则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把各类实体按照现实性程度排列成连续的等级关系,克服了两个领域的断裂。

③此外,理念论和实体论设定了不同的最高原则。

柏拉图:最高的理念是善,善的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两位人物,在诸多领域都有着伟大的成就。

他们是师徒,在一些方面必然有着相通的见解,但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和发展其师思想理论的同时,也说过这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由此可见,他们之间还是存在分歧的。

而柏拉图的《法律篇》和《共和国》,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也能体现他们法律思想方面的异同。

一、相同点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以正义论作为各自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都认为法律应同正义相一致,维护法律就死维护正义,遵守法律就是服从正义,正义观念是他们各自思想体系的前提,也是他们法律思想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标。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法律就是一种社会规章,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尺”,更是一种正义的体现。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实现城邦的独立和自由,这才是城邦中公民个人自由的价值所在。

二、不同点1、两者对国家起源的看法之比较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柏拉图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严格的社会分工,由严格的社会分工所产生的国家, 必然使国家带有分工本身所固有的特点, 因此,社会等级井然、整个国家的整齐划一就成为国家的突出特色。

相反,由社团的自然发展所产生的国家必然体现出“自然生成”的特色,一切依照自然、顺应自然。

因此,这样的国家更加适应人的本质的发展,多元化文化并存就成为这种国家的特色。

与柏拉图的社会的分工导致国家产生的理论不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国家被看成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他指出,自然赋予人类的目的是过优良的生活,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在于他的合群性(社会性),是人类生存和过优良生活的前提。

有了这一前提,人类就可以结成社会,组成城邦, 过有组织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国家和社会区别开来,认为国家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从而突出了国家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国家不像柏拉图所言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的异同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的异同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的异同王朝晖摘要:在研读西方文学时,由于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两人文学批评的异同常常被忽视,然而,在西方文论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都赞成文艺模仿说,但两者对文艺模仿的对象看法有本质的不同,柏拉图是唯心主义的模仿说,而亚里士多德是唯物主义的模仿说。

这篇文章旨在澄清两者文艺批评的异同。

另外重温一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关键词:柏拉图,理式,模仿,灵感,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悲剧,艺术创作A 柏拉图的文艺理论1.文艺是对理式的模仿柏拉图生于雅典世袭贵族之家,21时就学苏格拉底,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师生友谊非同一般,对民主派政治立场一致。

柏拉图的著作都用对话写成。

他的文艺理论是其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

而理式理论是其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因此只有理解理式论,才能深刻理解柏拉图的文学批评思想。

柏拉图的理式有三个含义:①理式是非物质意识的永恒不灭的本体,②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再往上是数学几何方面的理念,更高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念,最高的理式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

这种理式叫做事物的原型。

③只有理式才是真实存在。

从这一点上他否定了经验的可靠性和以理式为蓝本的现实世界真实性。

在此基础上,柏拉图提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模仿:①文艺模仿自然,自然以理式为蓝本,理式第一性。

自然第二性。

②柏拉图由此认为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现实世界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再现,而艺术世界则从更低的层次再现自然、现实世界。

③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只是复现事物外貌,不能模仿本质。

因此他把诗人和艺术家列为理想国里的下六等公民。

对诗人和艺术家极其反感。

他列出了模仿艺术的三条罪状:①与真理隔三层,没有真知灼见;②以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③模仿人性低劣部分讨好群众,助长感伤癖和哀怜癖,摧残理性。

由此,柏拉图反感悲剧和喜剧,他认为悲剧迎合了无理性的情感,通过给人快感助长感伤癖和哀怜癖。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异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两位重要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两位哲学家在政治思想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异同。

一、政治目的与理想国不同柏拉图认为,政治的基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他的理想国是一个由智者组成的精英统治体制,通过有教育优势的统治者来管理国家。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描述了一个由哲人统治的国家,智者将根据真理和道德来统治,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而亚里士多德则将政治的目的归结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幸福。

他认为政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谐的社会,追求人的完善和幸福。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着重于个人的发展和全面的幸福,他强调公民的参与和责任感,支持在良好政府的领导下实现共同利益。

二、对民主的看法不同柏拉图对民主持批评态度,他认为民主政体易导致个人利益和自由主义的滥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民主容易由于对自由的过度追求而陷入混乱和无序状态。

他认为真正的政治权力应该掌握在智者手中,以实现公正和和谐。

而亚里士多德则对民主持支持态度,他认为民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将民主视为中等的政治制度,既不偏向上层精英的统治,也不偏向下层劳动阶级的专制。

他认为民主政治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并强调公民的参与和平等。

三、对教育和社会等级的看法不同柏拉图在政治治理中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教育选拔和培养统治者,以确保国家的良好管理。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塑造公民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青年进行良好的教育培养,可以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也认同教育的重要性,但他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完善。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的美德和智慧,使他们成为具备实践能力和判断力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等级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完善,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理论方面相同点与不同点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理论方面相同点与不同点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理论方面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二者都认为诗歌是人们在“迷狂”的境界下产生的。

不同点1对诗歌的思想认识不同柏拉图的思想是基于其坚定的神学观念,认为诗歌是神的启示,而不是人主观去创作的。

亚里士多德则以人学角度去分析,认为人们创作诗歌是本能,是自身主观愿意去做,有自己的思想。

2诗歌与现实观念之间的差别柏拉图认为“理念—现实世界—诗歌”这样一个观念,因此从本质上否定诗歌的真实性,即认为诗歌对现实并无意义。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歌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是从现实中提炼的。

3诗歌对社会功能上区别柏拉图认为诗歌对社会活动毫无意义,贬低其对社会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歌对社会有很大作用,能够满足其对情感,精神的满足。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关键差异首先,在哲学思想观念上柏拉图是西方唯心主义创始人。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其思想有唯物主义的存在。

其次,在政治思想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出一幅乌托邦的画面,认为国家应由哲学家进行领导,在今天看来有集权主义色彩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促进国家发展。

此外,在爱情观念上,柏拉图的爱情观是精神恋爱,坚信真正的“爱情”是持之以恒的。

亚里士多德不这么认为。

最后,在文艺思想上,柏拉图是先验论理论者,认为人的知识是天赋的,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在“回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对事物的学习是逐步的,人们本身是无知的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最终掌握。

而且柏拉图不能说明事物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将事物细化,分类。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一、相同点:1、二人都非常注重寻本探源,追求终极。

这便是二人政治思想中理想的部分,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当成宇宙万物的本质,唯一的真实存在,认识事物的基础,并且据此而设计了他的《理想国》;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都有一善的目的。

2、两人都把教育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

①柏拉图认为实现城邦团结统一的一项措施是对公民(哲学家和军人)的教育。

他相信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军人和哲学家,也只有依赖哲学家的教化手段,才能塑造人性,培养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他把教育称为“唯一重大的问题”,认为城邦首先是一个教育机构。

②亚里士多德将人性分为三种善德即天赋,习惯和理性,而理性是人们的追求的目的。

他指出教育培养人的理性,进而理性培养习惯,习惯改变天赋。

认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

相反,柏拉图基于“潜能不易挖掘”的忧患意识而提出全面教育,以便于充分发掘人的天赋品格和美德,最后走向已经分配好的“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师生二人对教育实施的方针目的和具体的措施方面有一样的地方,但背后的原因本初目的是不一样的。

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优生优育”和“因时而教”的具体教育方法。

3、整体主义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

他把社会整体(城邦)视为唯一的目的,个人是为了整体服务的工具。

个人没有任何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他的价值只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完全被消融于整体之中。

柏拉图把城邦的统一强盛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把献给国家作为公民的最高道德。

具体地说,个人不再有自己的一切,不再有自己的财产、妻子、利益、愿望、要求、情感、判断,每个人与其他人都利益一致、情感一致、意见一致,这样,城邦就真正形成了“一个国家”,不用复数表示的国家。

也就是完全消灭了个人主义,形成了一个整体。

亚里士多的在个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上也持整体主义立场。

他把城邦理解为有机整体,而个人只是其有机组成部分。

浅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摹仿论的异同

浅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摹仿论的异同

浅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摹仿论的异同柏拉图是古希腊集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文艺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般说来,古希腊人的“艺术蓦仿自然”的看法本来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艺术观,到了柏拉图手里才起了本质的变化,成了他的唯心主义艺术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柏拉图看来,只有“理式”(即共相、一般、普遍)才是真实的,一切具体的个别事物都只不过是“理式”的影子。

在他的哲学理式思维里,最高等级的是“理式”;第二等级的是现实世界,他称为影子;第三等级的则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他称为影子的影子。

李秀斌在《西方文艺理论名著论要》中对柏拉图蓦仿说作了言简意赅的说明:“从探求艺术的本质看,柏拉图认为感性的现实世界是由蓦仿观念世界来的,艺术世界是由摹仿感性的现实世界来的。

因此,艺术世界就成为理念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这就是柏拉图从理念论出发;对他以前所流行的艺术幕仿现实的传统观点所给予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了柏拉图的‘幕仿说’。

”亚里斯多德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摹仿说”。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坚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

”可以说,“蓦仿”是《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是亚氏文艺理论的基础。

亚里十多德的摹仿说则放弃了柏拉图的理式哲学,系统地讨论了模仿在诗歌乃至艺术当中的作用,肯定了模仿的地位,拉近了文学与真理的距离。

在《诗学》中,亚里十多德从模仿艺术的本质、对象和方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以此说明文学模仿是人与自然目的相一致的体现。

他不仅肯定了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一事实,并进一步指出模仿是用以区分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模仿成为区别诗和自然科学论著的特征。

他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可以从模仿中得到快感。

根据亚里十多德的理论,获取知识是人类的本能,模仿则是人类最初获取知识的途径,对人来说,获取知识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另外,技术处理、色彩或其他因素也能够引发人的快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小时候想当摇滚明星还是电影明星?
LOREM IPSUM DOLOR
•当拿到一个新的电子产品时,你是先读说明书,还是试着自己弄明白如何使 用?
LOREM IPSUM DOLOR
•如果你的汽车是混合动力或者纯电动车
LOREM IPSUM DOLOR
•如果你是基督徒,还是相信进化论?
LOREM IPSUM DOLOR
•你经常参加投票,还是认为投票是浪费时间?
LOREM IPSUM DOLOR
•吃比萨的时候,你是先吃边上的面皮还是先吃上面的配料?
•你养猫还是养狗?
LOREM IPSUM DOLOR
•你习惯于在线支付还是用支票乃至当面支付?
LOREM IPSUM DOLOR
•你每天会制定一个待办事项的清单,还是更喜欢见机行事?
LOREM IPSUM DOLOR
•你最喜欢什么球类比赛,棒球、篮球还是足球?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诗人柯勒律治曾经说:“一个人要么是柏拉图主义者,要么是亚里士多德主 义者。”赫尔曼完全赞同这种说法:“忘掉左脑和右脑之分、来自土星还是 多德一样 看世界的人和那些更喜欢柏拉图的道路的人的差别。”
LOREM IPSUM DOL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