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课时作业[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2.1.4 地壳的运动规律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2.1.4 地壳的运动规律
(3)外力作用:风力、流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凸岸堆积、凹 岸侵蚀。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2 基础夯实 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完成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的相互转化)示意简图(写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名 称,以及→所示的地质作用)。
答案: 上:岩浆 左:岩浆岩 下、右:沉积岩、变质岩(可互换) 地质 作用有: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而对于外力作用,也要综合分析不同的外力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沿海
地区,尤其是河口处,当泥沙沉积的速度大于海水侵蚀强度时,海岸线会向海洋
方向推进,反之向陆地方向推进。由此可反推,根据海岸线的变动情况,判断某
一河口处泥沙沉积和海水侵蚀的强弱关系。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2.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地貌景观的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沉积岩,且
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可判断地质构造为褶皱。
答案: B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2017·江苏单科)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2~3 题。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考点分类突破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解析: 第 2 题,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 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 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因此选项 B 正确。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地壳变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02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地壳变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02

微专题四地壳变动规律[高考研究]
高频考点总揽高考命题切入点
内力作用与地貌
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褶皱、断层和地质剖面图
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力作用与风力地貌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其他外力作用及地貌的形成
超重点1 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真题再现】
(2018·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回答第1题。

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D
(2018·高考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回答2~3题。

2.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3.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2.A 3.C
【规律技巧整合】
1. 掌握“地质构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2. 掌握地质剖面图判读的五大技巧
(1)建立正常地层的特点模型
①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说明地壳下沉,没有受到挤压力或张力作用。

专题4地壳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

专题4地壳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答案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P地地层剖面图1.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答案:D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读图,完成2~3题。

2.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3.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林立的峰林、峰丛答案:2.A 3.D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河谷()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5.图中()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解析:第4题,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项正确。

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项错误;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项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项错误。

第5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项正确。

2020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限时达标: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限时达标: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广西桂林检测)下左图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1~2题。

1.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A.甲B.乙C.丙D.丁2.右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B 2.B[第1题,左图中的岩石呈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的特征。

图中岩浆火山喷发形成的丁是喷出岩,D错。

乙没有喷出地表,是侵入岩,即花岗岩,B对。

甲是沉积物堆积形成的,是沉积岩,A错。

丙是变质岩,C错。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的岩石类型,形成丙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数字②,B对。

①是外力作用,③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冷却凝固作用,A、C、D错。

](2019·试题调研)“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天山北麓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冒出几个气泡。

图1为新疆天山北麓“泥火山”分布图,图2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新疆天山北麓“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冰川侵蚀强烈C.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D.流水侵蚀强烈4.“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A.沉积岩层B.变质岩层C.侵入岩层D.喷出岩层5.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B.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D.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解析:3.C 4.A 5.D[第3题,天山位于亚欧板块内部,A错;冰川、流水侵蚀强烈可以形成谷地,属于侵蚀地貌,而“泥火山”是泥浆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属于堆积地貌,B、D错;“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来自地下深处,因为背斜顶部和断层处岩层破碎,地下的泥浆和气体极易沿着这些岩层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C对。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课时作业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课时作业

专题练(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河北衡水中学五调)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图a示意某地地形剖面,图b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

据此完成1~3题。

1.若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2.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3.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 )A.花岗岩B.石灰岩C.砂岩D.黏土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从图b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知,甲处中部岩层埋藏较深,两侧埋藏浅,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B错误;若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层的影响。

从图b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说明乙处岩层出露地表,最可能的原因是乙处为背斜构造(从岩层埋藏深度中可判断出来),顶部岩层受到张力,被侵蚀,A正确;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则乙处不会缺失岩层,与题意不符,B错;图中无断层相关信息,D错;从图a来看,乙处海拔较高,流水沉积作用较小,C错误。

第3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读。

石灰岩、砂岩、黏土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是岩浆作用形成的。

丙处地势相对较高,且与周围岩层明显不同,说明丙处岩石抗侵蚀能力较强,而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凝结形成的,硬度高,抗侵蚀能力强。

答案:1.C 2.A 3.A(2019·山东青岛一模)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

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层断裂发育②石灰岩层厚度小③岩层走向平缓④地下河水位浅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5.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A.溶蚀、冲蚀增强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C.溶蚀、冲蚀减弱D.溶蚀增强、冲蚀减弱6.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 )A.冲蚀作用B.溶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隙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层厚度大,①正确,②错误;从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该地比较平缓,容易被侵蚀,地下河水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③正确,④错误。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时练:专题地壳的运动规律有答案-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时练:专题地壳的运动规律有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四单项选择题(2017·广东百校联考)崮,是一种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高度在10米至100米之间。

山东枣庄市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数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

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

据此完成1~2题。

1.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A )A.石灰岩B.页岩C.花岗岩D.大理岩2.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B )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B.海相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D.外力侵蚀—海相沉积—隆起抬升【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抱犊崮地质公园有“丰富的地质岩层”“大量的生物化石”,结合岩石特点可知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排除选项C、D;石灰岩、页岩属于沉积岩,而华北地区寒武纪主要以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

选A项。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岩石为海洋沉积形成,即先是海相沉积;此后随着地壳运动,岩层隆起抬升,形成山地;后受外力侵蚀,形成“桌形山”或“方山”。

选B项。

(2017·湖北第三次联考)读我国浙江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完成3~4题。

3.A、B、C之间地形成因是( B )A.背斜成山B.背斜成谷C.向斜成山D.向斜成谷4.A、B、C之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C )A.风力堆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解析】第3题,根据海拔可以判断出A、B、C之间的地形是山谷;根据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以看出B处岩层埋藏比A、C处浅,故B处岩层相对向上拱起,故A、B、C之间的地质构造是背斜。

选B项。

第4题,浙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选C 项。

(2017·河北衡水中学信息卷二)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壳的运动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学生能够判断出地质构造类型或地貌类型,进而分析出其形成的主要构造运动,描述出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学生会运用内外力的原理分析常见地表形态的成因,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学生能说明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并解决相应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学生能说明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提升要素综合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基础巩固-查漏补缺】1.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区别?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2.地壳运动的含义?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这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

3.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对比(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圈学案P6左)4.举例说明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岩石圈学案P6)5.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岩石圈学案P6)(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2)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断层——地垒与地堑)(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判断图中地理事物形成过程)6.板块运动与地貌:能判断出板块边界类型;在世界地图上,能画出板块边界,用板块理论解释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等的成因;地中海、红海、大西洋面积变化的原因;西藏和冰岛多地热的原因。

一轮学案6第3页右面7.构造地貌:(1)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2)说明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3)断层形成的地貌,并能举例一轮学案6第6页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找油、气资源的在哪?原因(2)找煤矿在哪?原因(3)找地下水的位置?原因(4)采石场位置?原因(5)建隧道的位置?原因(6)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什么避开断层?一轮学案6第7页9.外力作用包括?外力作用的表现包括?(学案P7左)风化和侵蚀的区别?(学案P7右)堆积作用的沉积顺序?冰川堆积作用颗粒物沉积顺序?(学案P7右下)10.冲积扇形成过程,地貌特点?三角洲形成过程,地貌特点?(学案P8左)11.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形态和主要外力作用?(学案P8右上)12.河漫滩、江心洲形成位置?形成过程?(学案P8右)13.河流阶地形成原因?(学案P8右)宽浅河谷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8右下)曲流、牛轭湖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9左下)1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学案P10左下)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学案P10右下)15.风成地貌的成因?(气候条件、物质基础、动力条件)(学案P11右上)16.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P11右)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选择的影响?(学案P11右)17.四种类型的地震的成因?(学案P4左侧表格)18.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学案P4右)【基础题练习】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江郎山风景区观察丹霞地貌景观。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北京海淀上学期期中)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答案A解析断层①完整,没有切断其他岩层,说明断层①形成最早;断层②切断了岩层③,说明断层②形成晚于岩层③;岩层④最完整,覆盖于断层②和岩层③的上方,形成最晚。

故A项正确。

2.图中()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答案B解析图示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丁处岩石先由外力沉积后因变质作用形成。

(2019·江西八校联考)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

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完成3~5题.3.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河流东岸缺少岩层T4,表明该岸地层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这与该地区岩层先下降(沉积)后上升(侵蚀)有关,上升过程中遭受侵蚀导致T4地层缺失。

故选D项。

4.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答案A解析河谷地貌中靠近河流的地层海拔低,一般年代较老。

故选A项.5.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答案A解析若地层年龄T3〉T2〉T1,则出现“中部岩层年龄新,越往两翼越老”的地层年龄分布,属于向斜谷。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专题4 地壳的运动规律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地球的运动规律(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地球的运动规律(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专题七地球的运动规律[考点统计],[命题分析]纵观近三年高考命题可以看出,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①时间计算、②正午太阳高度、③昼夜长短、④晨昏线等方面,题型以选择题形式为主,分值大多为4分。

命题趋势: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为背景,或创设简洁的经纬网图提供信息,突出体现地球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趋势较强;难度有降低趋势。

考点一时间计算[真题领悟]1.(2014·四川文综,1,4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下题。

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A.1日17时30分B.1日21时30分C.2日1时30分D.2日9时30分解析国际标准时间是0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0时区在东8区的西边,相差8个时区,所以国际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即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是2013年12月1日17时30分。

答案 A2.(2014·天津文综,11,4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A.1/4 B.1/3 C.1/2 D.3/4解析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原则上以180°经线为界;另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时(或24时)所在经线。

当飞机飞行14小时抵达芝加哥时,北京时间为6月23日2时,此时0时日界线为90°E,90°E以东到180°经线为6月23日,90°E以西到180°经线为6月22日,故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3/4。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第1题,底部岩层有分层构造,应为沉积岩。

第2题,蘑菇石顶部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

答案:1.C 2.A海洋蓝洞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

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海洋蓝洞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形成B.多形成于板块交界处C.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下形成D.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4.海洋出现蓝洞现象反映了( )A.海陆升降变迁B.全球气候变暖C.地震火山频繁D.海洋深不可测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海洋蓝洞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碳酸盐和二氧化碳、水可以发生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即碳酸盐地区发生流水溶蚀作用易形成洞穴,所以海洋蓝洞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的。

第4题,根据上题结论,洞穴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是处于地表环境,现在海洋里出现蓝洞现象,说明该地区发生了海陆升降变迁。

答案:3.D 4.A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5~7题。

5.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6.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7.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电站B.上游城市进程加快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西南或者西南—东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北为冲刷侧,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侧,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地壳运动规律练习(附答案)【打印】

地壳运动规律练习(附答案)【打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卷(四)地理•地壳运动规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1〜6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1〜3题。

1.若该地在我国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B •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C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D •该地区位于西北地区,主要风向由③吹向②2•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C •风力沉积作用D •冰川作用3•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A.① B .② C .③ D .④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4〜6题。

4.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①外力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 D .①③④5•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A . A D、GB F B . B E、D A FC. G B、A、E、D D . G F、B、D、A 6.下列说确的是A .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B .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C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D .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右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据此完成 7〜8题。

7.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A .发源地B .上游C .山区D .平原&,据图息,判断②T ③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 A •从东北流向西南 B •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北流向南D .从南流向北读我国南方某区域景观图,完成9〜10题。

9•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A. 受挤压,经侵蚀 B •受挤压,经风化 C.受力,经搬运D.受力,经沉积10.修建图中公路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应该是 A.地质灾害少 B .位于鞍部 C.植被繁茂 D .沿途居民点较多图1为某地区的水平地质剖面图。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练(一)地球的运动规律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2019山西太原五中阶段检测)中国某航空公司直飞德国的国际航班于北京时间6月26 日11: 00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月班到达德国法兰克福(50 02/ N, 8 34' E)机场时,当地区时为6月26日17: 00。

据此完成1〜2题。

1.若不考虑当地的天气状况,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可能()A.旭日东升B.艳阳高照C.夕阳西下D.正值深夜2.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A. 9小时B. 10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解析:第1题,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6月26日11: 00。

经计算可知,法兰克福位于东一区,与北京时间相差7小时,故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为6月26日4: 00;此时刚过夏至,法兰克福昼长夜短,日出在6: 00以前,因此不可能夕阳西下,更不可能正值深夜,C、D错误;艳阳高照应该在12时前后,B错误;4: 00即将日出,A正确。

第2题,到达时间=起飞时间+飞行时间叫间差(到达地点时间晚于起飞地点用“一”)。

法兰克福(东一区)时间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7个小时,因此,飞行时间= 6月26日17: 00-6 月26日11: 00+7小时=13小时。

答案:1.A 2.C(2019江苏宿迁期末)2018年12月8日2: 23,嫦娥四号探测器带着中国人的满心期望发射升空。

2019年1月3日10: 26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艾肯盆地。

如图为世界时区略图。

读图,回答3〜4题。

3.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和着陆在月球表面时,日期都相同的城市是()A.北京、洛杉矶B.伦敦、莫斯科C.北京、伦敦D.伦敦、洛杉矶4.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到着陆月球期间,北京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日落时间推迟C.昼长先变长后变短D.正午太阳高度减小解析:第3题,发射升空时,北京时间为 8日2: 23,则此时的0时经线约为84°E,与 北京处于同一天范围的为 84°E 向东至180。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 选择题42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 选择题42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选择题42题1.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如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2.下面是某区域地质演变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三幅地质结构图反映的地质演变过程,按照发育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甲丙(2)该区域地貌与地质演化的特点是( )A.背斜成山B.趋向崎岖不平C.向斜成山D.以内力作用为主(3)若该区域准备建设高速铁路,规划人员需要考虑( )A.铁路施工过程中注意防止地震发生B.线路最好选择在河谷地带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D.沿山脊修建,避免受山洪威胁3.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 )①固结成岩②褶皱③沉积作用④岩浆侵入⑤断层⑥侵蚀作用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岩浆的喷出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D.褶皱的发生4.如图中的甲河流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乙处地貌类型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处为断层,地壳垂直运动形成B.乙处为峡谷,地壳垂直运动形成C.乙处为断层,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D.乙处为峡谷,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2)丙处发育成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侵蚀作用强烈,挟带大量泥沙到河口B.多条河流在此交汇,泥沙大量沉积C.海洋潮汐运动,大量海水挟带泥沙沉积D.受板块挤压运动影响,地壳不断抬升5.下图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重要考点练【地壳的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重要考点练【地壳的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重要考点练【地壳的运动规律】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

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公斤。

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A.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B.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C.沉积岩、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D.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2.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A.岩石间风化差异B.海水的强烈侵蚀C.风力的搬运作用D.冰川的缓慢堆积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0—3km,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于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有宽有窄。

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

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大陆边缘属于上图中A类大陆边缘的是A.我国东海岸B.墨西哥西海岸C.新西兰东海岸D.菲律宾东海岸4.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①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②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③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④洋壳与洋壳张裂分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下图是某区域岩层分布及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Y3岩层与Y4岩层分布位置的最大高差约为A.45米B.95米C.145米D.195米6.Y3岩层所在地属于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谷D.向斜山7.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与Y4岩层分布处最相似的是A.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红砂岩地区B.中国云南路南石林地区C.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D.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地区岩层埋藏深度表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同一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B.①地和④地是同一种构造地貌C.③地两侧的岩层较中间的新D.④地最容易找到地下水9.②地发生的地质作用为A.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曲凹陷B.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谷地C.向斜作用下形成的沟谷D.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断裂下陷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

【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内力作用与地貌(2019·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 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 的是( )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解析:第1题,界线N 是向斜构造中岩层的层面,反映了地壳受水平挤压产生了明显的褶皱运动;界面M 是水平岩层的下界,反映了地壳的下沉运动,N 、M 分别反映了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对岩层的作用,D 正确。

第2题,M 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然后再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甲岩层,A 、B 错误,C 正确;甲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向斜,D 错误。

答案:1.D 2.C(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 、P 、C 、D 、S 2、S 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3~4题。

3.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4.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解析:第3题,根据等高线可判断从甲至乙,海拔先升高后降低,为凸地形,C、D错;从地层分布看,从甲至乙地层分别是C、P、C,其地层时代分布是老、新、老,属于向斜构造,岩层应该向下弯曲,A对、B错。

第4题,据图可知,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东南翼,丙处地表岩层为D,因而从丙处向下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应该比D老(参见下图,箭头指示钻探方向),最可能是S1和S2地层,对照图例可知为志留系,A对。

答案:3.A 4.A(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练(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北衡水中学五调)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图a示意某地地形剖面,图b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

据此完成1~3题。

1.若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
A.背斜山B.背斜谷
C.向斜山D.向斜谷
2.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3.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 )
A.花岗岩B.石灰岩
C.砂岩D.黏土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从图b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知,甲处中部岩层埋藏较深,两侧埋藏浅,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B错误;若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层的影响。

从图b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说明乙处岩层出露地表,最可能的原因是乙处为背斜构造(从岩层埋藏深度中可判断出来),顶部岩层受到张力,被侵蚀,A正确;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则乙处不会缺失岩层,与题意不符,B错;图中无断层相关信息,D错;从图a来看,乙处海拔较高,流水沉积作用较小,C错误。

第3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读。

石灰岩、砂岩、黏土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是岩浆作用形成的。

丙处地势相对较高,且与周围岩层明显不同,说明丙处岩石抗侵蚀能力较强,而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凝结形成的,硬度高,抗侵蚀能力强。

答案:1.C 2.A 3.A
(2019·山东青岛一模)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

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岩层断裂发育②石灰岩层厚度小
③岩层走向平缓④地下河水位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
A.溶蚀、冲蚀增强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
C.溶蚀、冲蚀减弱D.溶蚀增强、冲蚀减弱
6.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 )
A.冲蚀作用B.溶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隙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层厚度大,①正确,②错误;从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该地比较平缓,容易被侵蚀,地下河水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③正确,④错误。

第5题,巨量崩塌物的堵塞,造成地下河河道相对变窄,故流水流速相对增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

第6题,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
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搬运作用,C正确;冲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只能使溶洞扩大,不能直接形成天坑,A、B错误;大量崩塌物沉积不会形成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D错误。

答案:4.A 5.A 6.C
(2019·山东新泰一中二检)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两侧均被低山束缚,海岸线向外海呈“喇叭”形状,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

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

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人们称之为冲越扇。

读图,完成7~8题。

7.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 )
A.潮汐涨落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台风
8.与下面的沙壤层相比,冲越扇形成的沉积砂层( )
A.颗粒更细B.层理明显
C.分选性更差D.肥力更高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浪不会越过滩脊。

从图中的平均潮差可知,潮涨潮落不会使海浪越过滩脊,A错误;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均属于正常天气的范畴,而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巨浪,使海浪越过滩脊,形成冲越扇,B、C错误,D正确。

第8题,由图可知,砂壤层是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冲越扇是在台风作用下形成的。

台风作用下,海浪挟带沙子翻越滩脊又从高处抛落下来,分选作用更好,故C 错误;台风出现是周年性的,所以层理明显,故B正确;平时海浪小,带来的砂颗粒很细,而台风引起的海浪大,搬运作用强,越过滩脊的沉积砂比砂壤颗粒更粗,故A错误;沉积砂层的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易淋失,各种养分都较贫乏,淋失的养分会在下面砂壤层沉积,D 错误。

答案:7.D 8.B
(2019·河南郑州一模)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

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东风B.西风
C.南风D.北风
10.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B.丙、丁
C.甲、丁D.乙、丙
11.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9题,依据“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以及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示地区主导风向为西风。

第10题,由“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可判断位于迎风坡的甲、丁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作用,凸出的乙、丙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

第11题,甲、丁位于迎风坡,且甲比丁受风力侵蚀、搬运作用更强;同时甲处风力强而蒸发强,使土壤中水分最少,故甲处植被覆盖度最低。

答案:9.B 10.D 11.A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9·河南新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侵蚀和搬运,导致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不断加深、展宽。

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流水沉积的鹅卵石。

(1)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10分)
(2)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的可能性原因。

(8分)
(3)列举该河谷“V”型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河流中下游形成的地貌。

(4分)
解析:第(1)题,其过程如下:先有石块进入河流中,经流水作用变为较圆的鹅卵石形状,最后河流流速慢,鹅卵石堆积下来。

第(2)题,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角度分析。

第(3)题,本问题含义是该处岩层被侵蚀后,物质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能形成什么地貌。

河流中下游因流速变慢而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

(2)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一种是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

(任答两种可能性,其他可能性合理亦得分)
(3)冲积扇、河流沿岸平原、沙洲、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13.(2019·福建厦门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图Ⅰ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

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图Ⅱ)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

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

1926年7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

(1)分析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

(6分)
(2)绘制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图Ⅱ中西河道的剖面示意图(含水位线及河床地形)。

(4
分)
(3)解释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

(8分)
(4)指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江心洲两侧的东、西河道中水量较小的河道,并说明判断理由。

(6分)
解析:第(1)题,可从来水多(降水多且集中)、快(地势落差大而汇水快),以及排水慢(地势低平)角度分析。

第(2)题,从河流形态上看,西侧为凹岸、东侧为凸岸,则河床东浅西深;“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城隍庙却安然无恙”“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说明水位西侧高、东侧低。

第(3)题,凹岸处来水补充快、多而水位高。

第(4)题,水量与河宽、河床深度呈正相关。

答案:(1)所在区域(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县城地势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

(2)
(3)降雨量大且历时长,长安河流量大,河道弯曲度大;东侧为凸岸,西侧为凹岸;与东侧相比,西侧流速较快,水位迅速上涨,明显高于东侧。

(4)东河道。

理由:东河道较窄;东河道(位于凸岸)水深较浅;城隍庙未受洪水影响,说明东河道水位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