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第二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第二学段目标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参见例2和例3](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一)具体目标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③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参见例1](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参见例2]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⑤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参见例3与例4]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2023新课标学段
2023年新课标学段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第一学段(1-2年级):此阶段应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语言学习,学会文明交往,学习表达生活。
2. 第二学段(3-4年级):此阶段可以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3. 第三、第四学段(5-9年级):应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学段划分建议以教育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语文新课标四个学段目标
语文新课标四个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语文学科的第一学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发音、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
他们将通过听故事、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书写汉字,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将能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学段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学科的第二学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将能够欣赏文学的美,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和艺术特点。
他们将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风格,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家的作品。
他们将通过阅读和讨论,发展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学段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语文学科的第三学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将能够思辨、批判地阅读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
他们将学习如何评价文学作品的质量和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文本分析,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
他们将学习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学段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文学科的第四学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将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他们将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在这个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他们将学习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的及学段目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的和学段目的课程目的总目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数学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历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络,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展考虑,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才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3. 理解数学的价值,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的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讨论、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搜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参与综合理论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考虑●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才能开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开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综合理论等数学活动中开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才能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考虑体会数学的根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进步理论才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开展创新意识●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制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考虑、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的的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亲密联络、互相交融的有机整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④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⑤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习作教学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新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新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有深度的知识体验和学习机会,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第二学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语文:语文学科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新课标第二学段的语文目标是通过学习语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其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欣赏能力。
该学段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写作技能的学习,经典文本的阅读,文学理论的学习等。
二、数学:数学学科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第二学段的数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数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培养其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该学段的内容包括数的认识与应用,运算与估算,几何和空间,数据与统计等。
三、英语:英语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第二学段的英语目标是通过学习英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其英语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该学段的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
四、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学学科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标第二学段的自然科学目标是通过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该学段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光学与电学、植物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等。
五、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学科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和历史地理意识。
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社会科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历史、地理等学科,培养学生的历史地理意识和社会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和地理观,并能够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
该学段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现代史、地理与环境、区域文化等。
六、政治、经济:政治与经济学科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经济观念。
新课标第二学段的政治与经济目标是通过学习政治与经济学科,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理解和熟悉国家、社会、法律和政治经济系统,并能够参与社区和社会事务。
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48
30
0
8
9
10
七、教学进度安排表(教研组讨论制定)
单元
课次
课题
授课节数
何周授完
备注
一、 四则运算
1
四则运算
6
2
二、位置与方向
1
位置与方向
4
3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
加法运算定律
3
4
2
乘法运算定律
3
4
3
简便计算
4
5
4
营养午餐
1
6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
6
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及内容标准)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进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究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本项目能够选定教研组集体研究制定的项目或课题,也能够选定自行制定的项目或课题。两者只选定一个。打算按选定的类项)
课题选定(或填“集体课题”或者“自定课题”)
集体课题
教改项目或教研课题
“注重个性促进学生进展”评价研究
研
讨
措
施
讲明:“集体课题”下面各栏目能够相同。“自定课题”按照自己思路填写。措施包括:1、阅读有关的文章,可先选定篇目,也能够边选边读边填写;2、试验教学的课题,可选定2至3课,至少2课。事先写出打算。“集体课题”所选定的试验教学课题相同,也可不同;3其它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一览表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写话、习作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新课标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方面的课程目标
新课标第一学段梳理与探究方面的课程目标在新课标第一学段,咱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像捡到宝一样开心。
想想看,课堂不仅仅是坐在那儿听老师讲,更多的是要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进来,像小鱼儿一样自在地游来游去。
学习就是一场冒险,咱们希望孩子们能像勇敢的小探险家,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享受这个过程。
这就要求咱们的课程设计得有趣、丰富。
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玩,真是“玩中学,学中玩”,一举两得。
再说说这些课程的内容,得让孩子们感受到新鲜感。
咱们可以引入各种有趣的主题,像动物、星星、植物这些小伙伴,让孩子们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心里也会偷偷乐。
比如,讲到动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玩个“动物角色扮演”的游戏。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学习也变得不再枯燥。
就像是参加一个大派对,大家都兴高采烈,乐在其中。
互动也是重中之重,课堂上不能光听老师讲,得让孩子们也说说他们的想法。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孩子们围在一起,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大家一起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真是太有意思了。
就像是小朋友们在沙滩上堆沙堡,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建造出最壮观的沙堡,互相帮助,乐趣无穷。
还得提到实践活动,这可是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的秘密武器。
咱们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户外活动,比如说去公园观察小鸟,或者种植一些小植物。
这些实际的体验,让孩子们不仅能在书本上学到知识,还能在生活中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看着自己种的植物茁壮成长,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就像是小树苗,经过细心的照料,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孩子们的内心也会随之茁壮成长。
咱们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发展。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情感也非常细腻。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绘本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理解各种情感。
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仅是让他们会说话,更是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语文新课标学段要求第一学段
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一、引言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通常是指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语文学习阶段。
这一学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第一学段学生在汉字认读与书写、词语积累与运用、句子理解与表达、短文阅读与分析、口语表达与交流、文学兴趣与素养以及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汉字认读与书写1. 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课本中的常用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趣味性的汉字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汉字的敏感度。
三、词语积累与运用1. 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2. 能够在句子中正确使用所学词语,培养初步的词语运用能力。
四、句子理解与表达1. 能够理解简单句子的意思,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等。
2. 能够模仿例句,用所学词语造句,表达简单的意思。
五、短文阅读与分析1. 能够阅读简单的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 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能够找出短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六、口语表达与交流1. 能够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
七、文学兴趣与素养1. 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朗读、讲述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八、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1.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笔记等,为后续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九、结语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汉字认读与书写、词语积累与运用、句子理解与表达、短文阅读与分析、口语表达与交流、文学兴趣与素养以及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等方面的训练,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其后续学段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及学段目标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及学段目标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摘要:1.分析新课标核心素养及学段目标要求2.制定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法正文: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及学段目标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分析新课标核心素养及学段目标要求新课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
在我国,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方面。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分析这些核心素养在本学科、本学段的具体要求,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二、制定教学目标1.明确教学目标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核心素养及学段目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
例如,在语文学科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表达等方面;在数学学科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运算能力等方面。
2.设定具体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明确目标的具体表现,例如,学生能熟练掌握某种写作技巧、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等。
3.确定目标难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难度,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挑战性和可达性。
三、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法1.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以便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新课标核心素养及学段目标要求,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一)具体目标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③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参见例1](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参见例2]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⑤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新课标三年级学段目标
新课标三年级学段目标新课标三年级学段目标主要围绕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设计。
以下是具体的学段目标:1. 语文学科:- 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能正确书写800个左右,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 阅读:能读懂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能对阅读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
- 表达与交流: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学会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
2. 数学学科:- 数与代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 几何: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
- 数据处理:学会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英语学科:- 词汇:掌握约300个基础词汇,能正确发音和使用这些词汇。
- 语法:理解并使用简单的英语句型,如陈述句、疑问句等。
- 听说读写:能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进行基本的英语交流,能阅读简单的英语文本,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4. 科学学科:- 自然现象: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 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进行实验。
5. 品德与社会:- 社会认知: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 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如诚实、尊重、同情等。
6. 艺术学科:- 音乐: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 美术: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欣赏和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
7. 体育与健康:- 体育技能: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 健康意识: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健能力。
这些目标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 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 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 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 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 心理学的 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 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 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
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 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1.根据《标准》调
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2.重视学生的经
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 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 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 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首先,要让这些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 的学习生活,会上课,会听课,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次,让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能主动的获取 知识。
再次,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摆脱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和同学 友好相处。
最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图画卡片、识字卡片、符号、图形卡片,口算卡片。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数的组成练习卡片,计数器, 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学具袋、数字卡片、口算卡片。
提咼教学质量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 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 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 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4)认识符号“二”“〉”“v”,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1、2年级)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 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 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 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 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 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发展用数学进行交 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我们面临的是刚刚入学的新生,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小学的学习 生活还不了解,加上学生的学前教育各不相同,又面临城乡结合部, 学生情况比较复杂,所以,一开始面临的困难有不好。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2、在他人的鼓历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 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 兴趣与动机。
4、联系儿童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儿童接受的练习题。
5、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6、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适当关心和帮助有 困难的学生。
教学策略:
数形结合策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策略,情境教学策略等。 课时安排: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 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 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 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 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 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