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
精神疾病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精神疾病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dcc5b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c.png)
精神疾病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精神疾病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身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精神疾病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精神疾病是指一系列与精神活动和心理状态相关的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不仅引起了患者心理上的负担,还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 精神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精神疾病常常伴随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能量消耗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状态可能引起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此外,一些精神疾病药物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代谢紊乱等身体健康问题。
1.2 身体健康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身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和免疫功能,减轻精神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
同时,积极的身体锻炼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自我感觉。
二、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身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身体锻炼、饮食和睡眠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2.1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锻炼被广泛认为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内源性镇静剂,如内啡肽和丙酮酸等的分泌,从而改善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感。
此外,身体锻炼还可以增强大脑和身体之间的联系,提高认知功能,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自尊感。
2.2 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持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也被证明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益处。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睡眠障碍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睡眠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79dcd05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6.png)
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在近年发生率明显提高,且对应群体年龄跨度不断增大,睡眠障碍可对患者机体状态、精神状态等均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人们生理、心理状态又对其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出行安全、学习与工作效率等。
因此,本文将及时进行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等知识全面科普,旨在促使人们提高对其了解度、对自身健康重视度并及时进行不良行为、习惯、认知等改善。
一、睡眠障碍基础介绍睡眠障碍主要是指患者睡眠量失常、睡眠中行为异常,睡眠量失常包含睡眠量明显增加、不足,睡眠量增加指嗜睡、昏睡、病症发作性睡眠等,睡眠量不足主要是指患者睡眠时间不足5h,通常有早醒、晚睡、入睡困难、浅睡等特征。
睡眠中行为异常主要是指患者在睡眠状态中表现出说梦话、梦游、梦魇、磨牙、夜惊等各项症状,其均为睡眠障碍症状表现,对患者睡眠质量及后续精神状态等均产生影响。
日常中部分人们认为失眠与睡眠障碍为同一种症状不同称呼,其实睡眠障碍中包含失眠,失眠仅为睡眠障碍中具体一种症状。
二、心理健康与睡眠障碍关联性人们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间具有密切关联性,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强迫症、躁狂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患者群体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较高,其睡眠障碍严重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此类精神疾病促使患者心理常产生一定扭曲、失落等,促使中枢神经抑制与兴奋功能产生严重不协调现象,进而患者生物钟也随之紊乱,产生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症状。
而患者长期睡眠障碍易促使其大脑负荷量显著增加,神经细胞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更新与修复,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产生失调现象,易促使患者产生神经系统、心理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与睡眠障碍二者间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易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对患者不良影响。
三、睡眠障碍病症心理治疗1、睡眠障碍症状认知治疗长时间睡眠障碍对患者身、心状态均产生严重影响,促使其精神压力明显加大,进而产生相应不合理信念或认知,譬如对失眠危害性过分夸大、基于现状设定不合理睡眠时间、意图控制自身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时间、错误分析导致自身睡眠的原因、严重缺乏睡眠感等,不合理信念或认知不仅对患者睡眠质量无明显改善效果,同时对其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日常行为等也产生不良影响。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 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 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cadd02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2.png)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精神病分为以下几种几种类型:1、器质性精神障碍:这类精神病病因为躯体疾病,常继发于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等疾病。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酒精、烟草、毒品、兴奋剂、致幻剂、其他药物与挥发性溶剂都可能导致精神症状。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思维障碍、幻觉和妄想是这类精神病主要症状。
4、情感障碍:现代人情感障碍常表现为躁狂、抑郁或双相情感性障碍。
5、神经症性、应激相关性的障碍及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和强迫症是这类中最常见的疾病。
6、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及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7、成人人格障碍与行为障碍:包括性身份障碍、性取向异常、人格改变等。
8、精神发育迟滞:分为轻、中、重度及集中度。
9、心理发育障碍:包括语言、运动技能、学校技能、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等。
10、儿童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包括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社会功能障碍等。
精神病有哪些行为变化1、行为诡异。
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凡人很难与其交流。
这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2、性格突变。
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忽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分歧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3、情感紊乱。
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四周事情不感爱好,脾气开始变得急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4、睡眠障碍。
逐渐的,或者忽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1、情感紊乱,情感变的冷漠,对亲人冷漠,对周围的事情都不感兴趣,脾气逐渐变的暴躁,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而发脾气,有时候会莫名的大笑或嚎哭。
2、意志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
3、此外,患者非常的敏感,常常将周围的事物联系到自己身上。
【完整版】精神科常见睡眠障碍及诊治PPT文档
![【完整版】精神科常见睡眠障碍及诊治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55f3ba5cf84b9d529ea7a33.png)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睡眠医学科 孙洪强
1
我院睡眠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意义和功能定位
成立睡眠功能检 查室
2006年
年
整合临床与基础的多学 科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 部睡眠医学中心
1954年
建立脑电生理学研究 室
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成立睡眠 医学科 2.开设国内首个 《睡眠医学》课程 3.国内首个睡眠973项目《睡 眠脑功能及其机制研究》获批
38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RBD)
与觉醒障碍(arousal disorders)不同,RBD患 者在出现REM期运动激活 的同时,自主神经系统的 激活(如心动过速)并不 常见
39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异常(RBD)
➢男性为主(80%-90%) ➢老年人(常在50岁后发病,年轻人中可见) ➢睡眠相关损伤常见 ➢梦境扮演,梦的过程和内容多变(暴力好斗) ➢存在肌张力迟缓缺失的REM睡眠 ➢NREM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 ➢氯硝西泮治疗有效(>80%)
睡眠潜伏期
入睡后清醒时间
睡眠的功能
消除身体疲劳 保护大脑 , 提高记忆力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儿童成长发育
加快皮肤的再生, 预防皮肤衰老
17
要点
睡眠生理概述
睡眠障碍病例及诊治
18
DSM-5睡眠-觉醒障碍分类
➢失眠障碍 ➢嗜睡障碍——(症状包括睡眠时间过长、觉醒状态恶化和惰性睡眠) ➢发作性嗜睡病——(反复性日间打盹或陷入睡眠) ➢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最常见症状为睡眠期间反复性的上呼吸道阻塞发作)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由于节律系统改变或内源性节律与作息时间冲突引起的反复性睡眠障碍) ➢非快速眼动期睡眠唤醒障碍——(睡眠期间反复性的非完全觉醒) ➢梦魇症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反复性觉醒,常伴随发声和/或复杂的运动行为) ➢不宁腿综合征——(睡眠期间强烈想要移动腿/手,并伴有不适感觉的神经性睡眠障碍) ➢物质/药物诱发的睡眠障碍
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作用
![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117a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f.png)
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作用睡眠对于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身体和心理的恢复至关重要。
然而,睡眠障碍和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讨论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一、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共病性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共病性。
研究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中,高达80%以上同时存在着睡眠障碍。
同时,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群中,大约有50%也患有精神疾病。
这种共病性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效应,而是两种疾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精神疾病对睡眠的影响1.情绪障碍和失眠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之一,而失眠是它们的常见伴随症状。
情绪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睡眠中断等问题,这会进一步恶化他们的情绪状态。
2.精神病和睡眠紊乱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睡眠紊乱。
他们可能出现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睡眠过多等问题。
这种睡眠紊乱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
三、睡眠障碍对精神疾病的影响1.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相互关系睡眠障碍可能是情绪障碍的诱因之一。
长期失眠会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情绪疾病。
睡眠障碍还会进一步恶化已经存在的情绪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2.睡眠障碍与精神病的相互关系睡眠障碍与精神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长期失眠会增加患精神病的风险,而精神病患者则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这种相互关系可能是由于共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导致的。
四、相互作用的机制1.神经递质异常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都涉及到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如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情绪不稳定。
2.共同的基因风险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着遗传的相关性。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个体同时患有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风险。
五、治疗方法治疗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方法往往需要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针对具体的症状和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及治疗
![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cca5e661eb91a37f1115c97.png)
nnaois J . l p M d 2 0 5 i gns [ ] S e e ,04, t e
( ) 5 35 2 6 :2 - . 3
( 稿 日期 :061 -2 收 20 —22 )
[ ] So P,l t J R ii ,t . 8 l E Fi , ens L e a n a nA h 1
s n ,0 0 2 5 :—5 t e20 ,( ) 11. o
Me iie 2 0 Ⅻ 一 V . dcn .0 5: X
[ 2 A r a sci r soi .T e 1 ] me cn Pyha y s o i t A c n h
da no tc nd ttsia ma u o ig si a sa itc l na l f
to 1 7: — 2. i n. 99 1 1
f l wi g u rc is t e i n i ol n s p a h a mai l so s n o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o es nt ley J . e a i r r i ee r[ ] JG r t sd h d ir
Pydit erl19 ,( ) 14 scha yN uo,9 69 4 :6 — r
70.
[ 1 m r a cd m fS e d・ 1 ]A e cn A ae y o l p Mei i e
c n .The n e n t na ca sfc to ie it r ai l ls i ain o i
t a [ ] ri R s 9 2 4 h rt J .Ban e ,17 , 2 e
( )2 1 0 . 1 :0 — 6 2
o s e i re [ . n d Ii f l pds dr M] 2 de .l— e o s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6a384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1.png)
6.非24小时型睡眠-觉醒疾病(非24小时 睡眠觉醒综合征)
7.其它还未确定日节律睡眠疾病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9页
二、睡眠时伴随症
A.觉醒疾病(睡眠期觉醒障碍) 1.错乱觉醒(意识含糊性觉醒) 2.梦游症(睡行症) 3.梦惊症(睡惊症)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22页
主观性失眠
对于睡眠状态感知不良, 即使患者主诉失眠或 白天过分思睡, 但并无睡眠紊乱客观证据。主 观性失眠亦称为睡眠状态感知不良、假性失 眠、无客观阳性发觉失眠和睡眠疑病症。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23页
特发性失眠
指于儿童期起病失眠, 患者终生不能取得充分 睡眠。本病亦称为特质性失眠、儿童期起病 失眠、终生失眠、睡眠觉醒系统障碍相关失 眠、过分唤醒和睡眠系统发育不全等。
睡眠障碍-外源性睡眠障碍
7.睡眠开始伴随疾病(入睡相关性障碍) 8.食物过敏性失眠 9.夜间摄入饮食综合征(夜间进餐/饮料综合征) 10.催眠药依赖性睡眠疾病(催眠药品依赖性睡
眠障碍) 11.兴奋剂依赖性睡眠疾病(兴奋剂依赖性睡眠
障碍) 12.酒精依赖性睡眠疾病(乙醇依赖性睡眠障碍) 13.中毒性睡眠疾病(毒素诱发睡眠障碍) 14.还未确定外源性睡眠疾病
作性过分睡眠) 6.特发性嗜睡症(特发性过分睡眠)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4页
睡眠障碍-内源性睡眠疾病
7.外伤后嗜睡症(创伤后过分睡眠) 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9.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0.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11.周期性睡眠肢体运动病(周期性肢体
运动障碍)
12.不安腿综合症(不宁腿综合征) 13.其它还未确定内源性睡眠疾病
精神疾病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精神疾病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422dc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4.png)
精神疾病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困扰和痛苦,还对其个人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精神疾病给个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障碍、自杀倾向、社交恐惧等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削弱了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心理抵抗力,使他们更加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循环中。
患者可能经历长期的抑郁、焦虑和恐惧,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情感体验和个人幸福感。
二、对社交关系的影响精神疾病还对个人的社交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疾病的症状和表现,患者可能感到难以与他人相处。
他们可能变得孤立、沉默寡言,甚至自我封闭。
这些症状和行为导致了与亲友、同事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增加了孤独感和社交孤立感。
长期下去,社交关系的破裂可能进一步恶化个人的心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工作和学习的影响精神疾病对个人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疾病的症状会导致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以及决策能力减弱。
这些问题对于工作和学习所需的认知能力构成了挑战。
患者可能在工作中表现疲倦、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降。
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职业前景受限、学业出现滑坡,增加了个人未来的不确定性。
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精神疾病还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影响。
患者可能面临睡眠障碍、饮食失调、毫无规律的生活习惯等问题。
这些问题削弱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他们难以享受正常的生活乐趣。
此外,疾病的症状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如失眠、头晕、体力下降等,都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和挑战。
解决精神疾病对个人生活质量影响的方案: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推广心理健康知识,以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和提高早期发现的机会。
2.优化医疗资源:提高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改善治疗手段,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病情。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1eaa07f12d2af90242e6ef.png)
神 J 。而睡眠障碍则是指睡眠总量的明显减少以及睡
眠 质量 的急 剧 下 降 。精 神 病 患 者 作 为 一 类 特 殊 人 群, 往往 由于 其大 都 处 于严 重 的精 神 疲 劳 状态 而存 在 睡 眠障碍 , 而造 成 情 绪不 稳 和 烦 躁 不 安 以及 精 神 疲 进 乏 的状态 , 而在 一 定 程度 上 严 重 影 响 了 患者 病 情 的 从 恢复 和改 善 , 至加 重病情 而延 长住 院时 间 , 患者 整 甚 给 个 家庭 的精神 和经济 带来 双重 的压力 和负担 J 。
lce a u r 0 9 一 De e e 0 0 o rh si sc itc p t nswi le iod r 5 ainsf m h dc lsa e td Jn ay2 0 c mb r2 1 u opt py har ai t t se p dsres 1 0 p t t r te me ia tf l a i e h e o
的睡眠障碍 , 本文特对导致精神病患者 睡眠障碍的相
关 因素进 行 了阐述和分 析 , 现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择 20 . 选 0 9年 1月 一 00年 l 21 2月期 间
四川 医学 2 1 0 2年 3月第 3 3卷 ( 3期 ) S 第
nMei l 口 u,,02, .3 N . dc , 口y 2 1 蹦 aJ l 3, o3
tt,s o l l e o nz d p o el a de terlv n atr,i rv n n a c h u i le n p t nsw t o' h ud f l rc g iea rp r h l h ee a tfco s uy n y n s mpo e ad e h n e te q a t o se p i ai t i h ly f e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b4797f383968011ca3009157.png)
住 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 1 0 , 断均 符合 C M 0例 诊 C D一3 中各 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病史 中均存在不同程度 的睡眠障 3,
碍。其 中, 6 例 、 3 例 , 男 2 女 8 年龄 6 3—8 , 2岁 病程 6天 一3 2 年。精神分裂症 3 , 6例 双相 障碍 2 8例 , 质性精神 障碍 2 器 6
[] 陈彦方 . C 一 [ 山东 : 3 C MD 3 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0 1 20 .
12 2 精神疾病 因素 .. 受妄想 、 幻觉 的支 配, 精神分裂 症患 者 出现 焦虑 、 恐惧 、 愤怒 , 导致 紧张 、 卧不安 、 坐 难以入 睡 ; 抑
变化 及时 向医生 反映 , 时处理 。妥 善保 管好药物 , 及 防止患
者一次大量吞服而产生 意外 。 2 6 心理护理 . 在护理 过程 中多与 患者接触 , 立 良好 的 建
做好老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对稳定 患者情绪 、
巩 固治疗效果起着 重要作用 。因此 , 临床护理过 程中 , 在 监
测睡眠状况 , 采取正确的护理措 施 , 提供适 宜的个性化护理 , 可保证各项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 进患者早 日恢复健康。 促
参考文献
[] 赖 文娟 , 1 刘雪琴 . 老年病人 睡眠状况及护 理干预研究进展 [ ] J.
郁症患者因心境恶 劣、 悲观失望等情 绪出现入睡 困难 , 时睡 、 时醒 和早醒 ; 躁狂发作 患者 因兴奋躁动 难 以入 睡 , 甚至彻夜
不眠 ; 老年痴呆患者常 白天嗜睡 , 夜间不眠。
精神患者的睡眠护理
![精神患者的睡眠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d876acaf1ffc4fff47aca2.png)
精神患者的睡眠护理精神患者的睡眠极为重要,在疾病早期、病情波动或加重时患者往往首先出现睡眠障碍,很多意外的事件也是在睡眠时发生。
精神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入睡困难、时睡时醒、中间易醒、早醒、彻夜不眠、睡眠规律颠倒。
睡眠护理的内容有:1 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1.1病室要安静、整洁、舒适,房间内灯光宜暗,避免有强光刺激。
睡眠时不能用棉被盖住头,且头最好歪向一侧,以便于观察,患者的衣服及鞋应摆放整齐。
晚上不要让患者看刺激性电视节目或书籍,防止不良刺激。
重患者应与一般患者分室居住,防止干扰其他患者睡眠。
1.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建立良好睡眠习惯,日间除有躯体疾病、身体衰弱的老年患者可卧床外,其他患者一律不能卧床。
须督促所有的患者起床活动,并参加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防止其白天睡眠过多而夜间不眠,出现睡眠规律颠倒。
督促患者午睡。
1.3兴奋躁动的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睡前用药,尽量减少兴奋患者对其他患者睡眠的影响。
在夜间巡视病房时或交接班时走路要轻,说话声音要小,操作要轻,防止干扰患者睡眠。
2 分析睡眠障碍原因,对症处理在患者睡眠时,护士要经常巡视,观察。
对于失眠者要弄清原因,耐心解释,消除焦虑,必要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置。
帮助患者分析失眠的原因,皮肤瘙痒、便秘、尿潴留、疼痛等躯体不适,均可影响患者睡眠。
对因躯体不适引起的睡眠障碍应及时处理。
新患者对环境陌生或看到兴奋躁动患者产生心理恐惧及惧怕治疗均可致不能入睡。
对这一类患者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解释,使其具有安全感,有时可在巡视时暂在病床旁陪伴少时,安慰患者,以诱导患者入睡。
各种不良的应激可引起患者失眠,遇有不良心理刺激时,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疏导不良情绪。
如果原因不清,则应报告医生按医嘱服药物,争取用药后患者尽快入睡,防止意外发生。
3 在患者睡眠期间护士应防范意外事件发生睡眠时间是精神患者容易发生意外的时间,护士应掌握患者的睡眠规律。
一些消极患者在行动前内心矛盾冲突,有时蒙头思索,长嘘短叹,常常有睡眠障碍,有时为了掩人耳目而假装睡觉。
睡眠不足会引发哪些精神疾病
![睡眠不足会引发哪些精神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bc86444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4.png)
睡眠不足会引发哪些精神疾病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睡眠不足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然而,您可能没有意识到,长期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对我们的精神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多种精神疾病。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睡眠不足究竟会引发哪些精神疾病。
首先,睡眠不足容易导致焦虑症。
当我们睡眠不足时,身体和大脑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这会使我们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变得过度敏感,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产生过度的担忧和恐惧。
比如,可能会因为工作上的一个小失误而担心失去工作,或者因为一次社交中的小尴尬而害怕与人交往。
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的情绪中,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伴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晕等身体症状。
其次,抑郁症也是睡眠不足可能引发的严重精神疾病之一。
睡眠对于调节我们的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的平衡会被打破,这些神经递质与我们的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缺乏足够的睡眠,我们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对生活感到绝望。
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可能会演变成抑郁症,患者会陷入深度的悲伤和无助之中,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再者,睡眠不足还可能引发躁狂症。
躁狂症的特点是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等。
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衡,使得大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
这可能会引发情绪的大幅波动,时而极度兴奋,充满活力,言语增多,想法不断;时而又极度疲惫,情绪低落。
这种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如果持续发展,就有可能形成躁狂症。
另外,睡眠不足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
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干扰神经回路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从而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
除了上述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一些较轻的精神问题,如神经衰弱。
人生“多事之秋”,你的睡眠还好吗
![人生“多事之秋”,你的睡眠还好吗](https://img.taocdn.com/s3/m/87ec2683a417866fb94a8eb2.png)
78杨 华随着社会节奏逐步加快,竞争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失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欧美国家失眠患病率为20% ̄30%,我国失眠患病率为10% ̄20%。
中老年人是失眠症的高发群体,我们身边的很多朋友经常被失眠困扰,人生“多事之秋”,你的睡眠还好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睡眠的相关知识,希望给失眠的朋友提供些许帮助。
一、失眠的症状和表现睡眠质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时间短,睡眠质量达不到人体正常生理需求。
患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疲惫、乏力、没有精神。
长期失眠会导致反应迟钝、注意力减退、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焦虑等机体不良反应。
我们所说的睡眠问题,其实也称为睡眠障碍。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精神科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睡眠障碍包括睡眠浅、易惊醒 、难以入睡、多梦、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疲惫、白天思睡等。
这些症状一周至少发生三次,并且持续一个月以上,则称为睡眠障碍。
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精神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较为常见。
失眠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会导致人体活动效率下降,妨碍正常的社会功能。
失眠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入睡困难型。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轻则半小时以上,重则整晚不能入眠。
当我们放下手机准备睡觉时,但发现翻来覆去总睡不着,一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睡着,并且越睡不着就会越焦虑。
调查研究显示入睡困难与焦虑情绪有关,严重的入睡困难可能是焦虑症引起的。
②睡眠易醒型。
它表现为可以入睡,但睡眠维持时间很短,深睡眠不足,通常在入睡后一小时左右便会醒来,然后再次入睡,很短时间之内又会再次醒来。
患者会伴随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变得懒散。
一般认为这种症状与抑郁情绪有关。
③睡眠短暂型。
睡眠时间一般少于同龄人两小时左右,睡醒之后有明显的疲劳乏力症状,睡眠浅噩梦多,且容易惊醒。
患者可以先去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器质性问题,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
那么可能与抑郁、焦虑或精神分裂症有关。
睡眠障碍与精神健康研究睡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睡眠障碍与精神健康研究睡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b4b1b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9.png)
睡眠障碍与精神健康研究睡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睡眠是人体内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于保持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态的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睡眠障碍的出现往往与精神健康问题紧密相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睡眠障碍对精神疾病的影响,并对其研究进行分析。
一、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睡眠障碍是指人在入睡、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醒后状态方面出现异常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梦魇等。
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睡眠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的一个征兆。
睡眠问题往往是许多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例如,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失眠或过度睡眠的问题。
睡眠质量的下降与精神健康问题的加剧密切相关。
其次,精神疾病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出现。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面临睡眠结构紊乱的问题,如失眠、睡眠不足等。
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理解睡眠与精神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二、睡眠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睡眠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睡眠障碍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
这对于工作和学习是不利的,同时也可能增加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其次,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情绪问题的加重。
睡眠不足会导致人的情绪变化,增加对负面情绪刺激的敏感度。
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症状。
此外,睡眠障碍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睡眠障碍与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释放有关,这可能导致神经元活动的紊乱。
这些异常的神经系统反应可能增加患者的易怒性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三、如何解决睡眠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针对睡眠障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有一些可以采取的方法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和预防精神疾病。
首先,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规律的睡眠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
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病
![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病](https://img.taocdn.com/s3/m/38e92f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6.png)
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病精神疾病是一类以精神活动、情感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其中,有些精神疾病由于病情复杂、症状难以控制和治疗效果有限,被认为是最难治的精神疾病之一。
以下是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疾病: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
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手段,但病情常常反复。
2.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双相情感障碍包括躁狂和抑郁两种状态的交替发作,治疗过程中需要精密的药物调配和监控患者情绪变化。
3.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患者表现为强制性的思维和行为,症状持续时间长、复杂,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精心调理。
4.边缘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边缘人格障碍患者情绪起伏大,自我认知障碍,对治疗带来挑战。
5.抑郁症(Depression)抑郁症症状广泛,患者心理状态低落,治疗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辅助。
6.恐慌障碍(Panic Disorder)患者突发性恐慌发作,常伴有生理反应,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稳定的加固。
7.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经历严重创伤后,情绪稳定性丧失,治疗过程需要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药物辅助。
8.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睡眠障碍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9.饮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饮食障碍患者常常出现进食障碍或进食过度行为,治疗过程中涉及身心调理,难度较大。
10.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人格障碍表现为人格特征的固定性异常,治疗过程中需要兼顾症状缓解和人格特征调整。
以上是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疾病,治疗这些疾病需要全方位的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的协同作用,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
精神病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精神病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1cb59351e79b8968022671.png)
l / ・护 理 园 地 ・ 、 }
、h
精神病病 人睡眠障碍 因素分析 及护理对 策
范相 萍, 刘津辰
病 病人 的睡眠的经验 体会介绍如下 : 1 精神病人睡眠障碍 因素分析
正确对待 自己, 正确 面对现实 , 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 , 树立 战
胜疾病 的信心 。 26 持 续质量控制 的措 施 . 护士 长每天早晨交 班时听取 r- -’ - J 当班护士对病人睡眠管理情况汇报 ,控制 当天睡眠障碍病 人护理质量 , 出改进方法 , 提 主班 负责在护理管理连续交班 本上记 录 , 内容包括姓名 、 眠障碍 因素 , 士长 不在时 由 睡 护 主班 负责 , 护士长每周一、 四与主管医生共 同讨论病人睡眠
1 1 各种精神症状的影响 .
各种精神症状,如兴奋躁动、
紧张焦 虑、 幻觉妄想等 。 有被 害妄想 的病人担 心 自己和 家人
被别人迫害而焦虑不安不 能入睡 ; 有幻听的病人, 经常与幻
听对话而难 以入睡 ; 如果病人连续彻夜不眠, 则预示着病情
加重 ; 症的病人常常早醒, 抑郁 情绪低落 , 极易发生 自杀、 自
程。
帘, 无噪音干扰等 。
2 2 配合卫 生宣 教 . 让病人 了解睡眠 的生 理功能及 意义 , 帮助病人 养成 良好 的睡眠 习惯 , 早晨 按 时起 床 , 问休息 午 2小 时左右 , 其他 时间不要过多卧床 。 为病人安排一些活 要
动、 比如看 书、 读报 等 , 晚问按时服药 , 电视不要太 晚 , 看 保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156bb45767f5acfa1c7cd49.png)
精神疾 病精神分裂症 和抑郁 症睡 眠 障碍 的研 究 热点也 集 中
在这 两 方 面 。
无 显著 差 异 , 更 多研 究 显 示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个 体 间 睡 眠 指 但
标 变异 程 度 较 大 。 持 精 神 分 裂 症 生 物 异 源 学 说 。 目前 其 讨 支
1 快 眼 动 睡 眠 异 常
论 热 点是 R MS插 入 假 说 , 在 2 纪 6 E 早 O世 O年 代 国 外 就 有 相
关 报道 。 1 9 年 D u l s 5例 精 神 分 裂 症 中发 现 . 些 患 91 ogs 在 e 这 者 夜 间觉 醒 阶 段 有 类 似 R MS时 期 的 梦 , 测 有 R MS插 E 推 E 入 其 中 【 我 国学 者 孙 学 礼 的 P G 研 究 观 察 到 , 0例 精 神 。 S 3 分 裂症 患 者 中 的 1 0例 有 RE MS插 入 夜 间觉 醒 阶 段 的现 象 。 病 因学 研 究 显 示 , 巴 胺 ( A) 动 过 度 导 致 幻 觉 、 想 、 多 D 活 妄 行 为 异 常 , 而 有 学 者 认 为 精 神 分 裂 症 R MS插 入 觉 醒 阶 段 进 E 的 现 象 与 中 枢 神经 系 统 D 活 动 过 度 有 关 _ A 1 在 R M S异 。 E 常 的 解 剖 学 定 位 上 , ru B an对 健 康 人 局 部 脑 血 流 (C F 研 究 rB ) 结 果 显 示 , 叶 外 侧 面 的枕 颞 区 和 枕 叶 纹 旁 区 、 周 区 、 叶 颞 纹 扰 后 部 . R MS期 较 觉 醒 期 rB 在 E C F增 加 。这 使 我 们 想 到 临 床 上 颞 叶病 损 的 患者 更 易 出 现 精 神 症 状 . 示 精 神 症 状 的 产 生 提 与 R MS调 控 紊 乱 有 部 分 共 同的 解 剖 学 基 础 。 E
临床观察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联研究
![临床观察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f94d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d.png)
临床观察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联研究睡眠障碍和精神疾病是两个常见的医学问题,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多个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互为因果。
本文将从临床观察的角度来探讨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可能的机制。
一、睡眠障碍对精神疾病的影响睡眠障碍可以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严重性的增加。
从临床观察的角度来看,慢性失眠与抑郁症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研究表明,长期失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并且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
此外,睡眠障碍还与焦虑、躁狂和精神病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
二、精神疾病对睡眠障碍的影响精神疾病也会导致睡眠障碍的产生和恶化。
例如,抑郁症患者往往伴随着入睡困难和早醒等睡眠问题。
精神病患者也常常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嗜睡和睡眠时间破碎等。
这些精神疾病对于患者的睡眠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三、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共同机制睡眠障碍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神经递质的异常调节可能是这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机制。
睡眠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紧密相关的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和谷氨酸等。
这些神经递质在睡眠调节和情绪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生物钟的紊乱也是睡眠障碍和精神疾病之间关联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物钟的正常运作对于睡眠和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
最后,心理社会因素如压力、心理创伤等也可能在睡眠障碍和精神疾病之间起着重要作用。
四、临床应用和治疗策略了解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联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及时识别和治疗相关的睡眠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减轻精神疾病的症状,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起来,睡眠障碍和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和恶化,而精神疾病同样会对睡眠障碍产生负面影响。
共同的机制可能包括神经递质的异常调节、生物钟的紊乱和心理社会因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躁狂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
• 入睡困难, • 入睡后很快觉醒, • 睡眠时间减少, • 虽只睡2~3 h,但患者仍感到精力充沛。
躁狂症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
• REMS潜伏期缩短, • NREMS第3、4期也减少, • 儿童和青少年多导睡眠图无明显特征 • 中老年: REMS睡眠密度增加; • 老年人中常见REMS发生于睡眠开始的10
• 与不同年龄阶段所患精神疾病有关 • 儿童时期:情感和行为问题多见,睡眠问题少
见 • 青春期:精神疾病多发,睡眠问题多见 • 更年期: 出现更年期精神障碍,睡眠问题多见 • 老年期:器质性精神疾病多见,睡眠问题多见
哪些精神疾病睡眠障碍多见
所有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出现,包括: • 精神病性障碍:精分症\情感症\偏执症 • 神经症性障碍:焦虑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 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器质性精神障碍 • 物质依赖
• 睡眠过度通常与精神运动抑制、食欲增强、体质 量增加配对出现。
•
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
• 睡眠障碍常为抑郁症的首发症状,治疗后首先改 善的症状也是睡眠障碍。
• 睡眠障碍可出现在抑郁症发病之前、之中和之后。 • 抑郁症病人在发病之前就有失眠的不在少数,失
眠可以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也可以是早期 的先兆症状。 • >90%的抑郁症病人报道有睡眠障碍 • 慢性失眠中有>75%的病人以往有精神疾病病史, 主要是抑郁症。
分钟内
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A、在过去六个月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对某些事件和活动(比如工作进 度、学业成绩)过度担心。
B、个体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 C、焦虑和担心与至少下面六个症状中的三个(或更多)相联系(至少
有某些症状至少在过去六个月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出现)。 注意:在儿童中,只要一个下述症状就可以了。 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悬在半空中 容易疲劳 难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 易激惹 肌肉紧张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
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
•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并成 为抑郁症诊断标准中的一项条款。
• 抑郁症的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 困难、早醒晨醒时有心境恶劣的倾向。
• 抑郁症的这种典型睡眠异常相与年龄有着一定的 关系,最常见于>50岁的抑郁症患者。
• 早醒、睡眠维持困难与精神运动激越、体质量减 轻、食欲下降往往是配对出现的;
症状必须是病人以前没有的、或者极轻的。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 和(2)中的一个。 1.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 2.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 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情感障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1\轻度:轻度失眠和过度思睡 2\中度:中度失眠和过度思睡 3\重度:重度失眠和过度思睡 病程标准 1\急性:≤4周 2\亚急性:﹥4周, ﹤2年 3\慢性:≥2年
• 目前已有情感障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乙醇 中毒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国际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的治疗
抑郁症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
• 睡眠维持发生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的潜 伏期延长,中途觉醒次数及持续时间增加, 并有早醒等。
• 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REMS)异常: NREMS的第3、4期减少,慢波睡眠由第1 个NREMS向后半夜推移。
•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S):潜伏期缩短, REMS密度增加,其中第1个REMS最为显 著,即REMS在前半夜较多出现。
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 精神疾病患者失眠的患病率高达47%,正 常人群是10%~15%。
• 精神病人失眠的终身患病率为71%,正常 人为41%,
• 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中53%,其中抑郁症是 24%
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 可能是疾病本身的症状之一 • 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并发症状 • 可能是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 没有特殊性,与一般性睡眠障碍治疗大同 小异,在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上也基本相 似。
• 改善睡眠障碍必须重视对精神疾病本身的 治疗,只有精神疾病病情好转后,睡眠才 能改善。
• 可适当的使用一些安眠药物作对症治疗
情感障碍-抑郁症
诊断标准 • 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这些
情感障碍-躁狂症
诊断标准 •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至少一周,
在心境高扬期,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 1.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2.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 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5.自我感觉良好,或精力特别充沛; 6. 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9.性欲明显亢进。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
与神经递质有关 • 去甲肾上腺素:抑制REM睡眠 • 5-羟色胺:与NREM有关 • 氨基丁酸 • 乙酰胆碱
情感障碍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诊断至少应包括以下第1,2条 1\有失眠或过度睡眠的主诉 2\主诉与情感障碍有关 3\若情感障碍缓解主诉也随之消失 4\多导睡眠图至少存在下列表现之一 ✓ REM睡眠潜伏期缩短 ✓ REM睡眠密度增加 ✓ NREM睡眠第3,4期时间减少 ✓ 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加 ✓ 多次小睡潜伏期测试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或正常 5\排除躯体和精神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 6\临床症状不符合其他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
• 多种多样 • 常见:入睡困难、睡眠减少、睡眠过度和睡
眠模式的改变 • 最为多见:入睡困难和睡眠减少
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 大多数精神疾病早期症状 • 精神疾病好转的标志 • 精神疾病复发的征兆: 占75.6% • 诊断中的价值 :目前缺乏特异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