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特殊动脉瘤的介入治疗_李天晓
颅内特殊动脉瘤的介入治疗_李天晓
![颅内特殊动脉瘤的介入治疗_李天晓](https://img.taocdn.com/s3/m/21496253bed5b9f3f90f1ca3.png)
栓塞治疗的原则:
首先栓塞出血的动脉瘤 先易后难的原则 先栓塞微导管容易插入的动脉瘤 争取一次性完成多发性动脉瘤的栓塞
病例25:女,58岁,多发动脉瘤,先处理(neuroform+coils)破裂的动脉瘤,再填塞未破裂的动脉瘤
3
2
病例26:右大脑后、 左大脑中、基底顶端; 左颈内动脉穿刺插管。
瘤颈宽大的动脉瘤 Mata’s实验 暂时闭塞实验及功能评价 局麻下进行,病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外科搭桥+载瘤动脉闭塞
68
8
病 例
:
2001
女
,
岁 。 未 破 裂 动 脉 瘤
2008 球囊近端闭塞
病例9:球囊+coil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孤立
10
病 例 : 女 , 岁
61
颈内动脉闭塞治疗动脉瘤:
介入治疗方法:
支架辅助技术 球囊辅助技术 双导丝技术 双微导管技术 载瘤动脉闭塞技术
1、支架结合弹簧圈
保留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 弹簧圈突入或者游离入载瘤 动脉;改变动脉瘤内血流动 力学;使动脉瘤的填塞更加 致密
Neuroform支架44例,Leo支 架2例,Wingspan 2例
对于有些重要分支从动脉瘤发出的,可 以采取近端栓塞,远端血液回流供应分 支血管,但动脉瘤仍有出血风险。
病例14:男,71岁,SAH,有糖尿病、高血压,均未正规治疗。
病例15:女,46岁,SAH, 对侧椎动脉好,PICA好,闭 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后无不适。
病例16:男,60岁,SAH
38
男60岁sah整理ppt3月后复查第二次栓塞在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例的研究中报道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762在确诊后的5年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病人每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7而动静脉畸形病人每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7整理pptavm的薄弱点动脉瘤应先将其栓塞整理ppt病例18
LVIS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LVIS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1a3903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4.png)
LVIS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治疗中,LVIS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入选我院收治的80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U组(予以常规溶栓+普通支架治疗)、支架N组(予以常规溶栓+LVIS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
结果支架N组治疗有效率97.50%,治疗1年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英文全名:glasgow outcome scale,简称GOS)Ⅲ级以上占比100.00%;对照U组治疗有效率80.00%,GOS Ⅲ级以上占比90.00%,两组数据比对支架N组明显优于对照U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治疗中,在采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LVIS支架治疗效果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LVIS支架;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治疗有效率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属于一种常见的脑部动脉瘤,在动脉瘤中占比高达30%,占颅内动脉瘤近19%,临床上对于未破裂的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以溶栓+支架治疗为主[1]。
本文研究中80例大脑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报道下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入选我院收治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开始于2019年1月8日,结束于2020年3月12日,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支架N组(予以常规治疗+LVIS支架治疗)、对照U组(予以常规治疗),每组40例。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
对照U组男、女各21例、19例,患者均龄62.36±4.69岁,动脉瘤直径1.95mm~10.36mm;支架N组男、女各25例、15例,患者均龄62.42±4.75岁,动脉瘤直径1.96mm~10.37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报道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2fe3464abe1e650e52ea99ee.png)
选 择 20 0 5年 5月 ~20 07年 5月在我 院神 经外科二病房住 院并进 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 3 5例。纳入标准 :
①经头颅 c T证实为急性蛛 网膜下腔出血 ; ②经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 ; ③符合血管栓塞介入治疗适应证。 5例 3
可 脱性 球 囊 送 至 动 脉 瘤 颈 口或 其 近 端 , 盈 球 囊 闭 塞 载 瘤 动 脉 ; 充
交通动脉瘤栓塞患者 失败 2 ( l.l , 例 占 11%)系患侧大脑前动 脉 受微导管刺激后痉孪而致微导管无法进入 ;后交通动脉瘤栓塞 失败 2 ( l.6 , 例 占 1 %)皆因动脉迂 曲明显而致微导 管无法进入 7 动脉瘤腔内。3 例脑动脉瘤栓塞成功 3 例 , 5 1 成功率为 8 . 7 8 5 %,
大小而定。首枚弹簧圈一般选择 三维成蓝弹簧 圈 , 以后运用不同
类型 、 直径 、 长度 的弹簧罔 , 至脑动脉瘤达到完全致 密填 塞 , 直 并
通 过术 复 查 血 管造 影 证 实 。
【 参考文献】
[] 1 冉繁德 ,刘会生 ,曹旭升. 动脉瘤介 入栓 塞治疗 5 脑 2例l 床分析[. J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0 5 4 1 )7 — 9 2 0 ,( 6 :8 7 .
脑动脉瘤好发于后交通动脉和前 交通动脉 ,其发生与动脉 先天性肌层发育薄弱及糖尿病 、 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 。动脉 瘤破裂后 引起蛛 网膜 下腔出血(A 或脑 内血肿 , S H) 产生头痛 、 呕 吐、 意识障碍 、 偏瘫 、 脑膜刺激 征等症状 和体 征 , 同时大量出血导 致各种合并症 , 有很 高的致残率和死 率 。近几年来 , 具 由于血 管 内栓塞技术的发展 ,使大部分脑动脉瘤患者通过介入栓塞的 方法得到彻底治疗。该方法具有创伤小 、 并发症少、 效果显著等优 点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 对于一些临床分级好、 血管形态适合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https://img.taocdn.com/s3/m/2c2f9ab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8.png)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导言: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和神经功能损害。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中国神经外科学会编写了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
本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导,以促进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颅内动脉瘤的概述颅内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壁出现局部扩张形成的病变,其主要危险在于可能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指尚未发生破裂的动脉瘤。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通常无症状,但仍然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二、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诊断颅内动脉瘤需要依据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三、治疗原则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指南2021提出了以下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保守治疗:对于小型、无症状的颅内动脉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包括定期复查和生活方式管理等。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大型、高危动脉瘤或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瘤,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等。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修复动脉瘤。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某些患者。
四、术后管理术后管理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环节,包括术后护理、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
术后护理应包括休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药物治疗主要是预防血栓形成和控制血压等。
定期随访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
五、预防和注意事项预防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注意事项: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控制血压。
2.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颅内巨大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后再破裂出血1例
![颅内巨大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后再破裂出血1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dd1b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4e.png)
颅内巨大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后再破裂出血1例李航;李天晓;白卫星;贺迎坤【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2页(P507-508)【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并发症【作者】李航;李天晓;白卫星;贺迎坤【作者单位】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患者女,39 岁。
以“ 间歇右侧头部胀痛 3 年,右眼视力下降 3 周” 于 2016 年 7 月 22 日入住我院。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饮酒史。
查体右眼视力下降,右眼指数 20 cm,余无明显异常。
2016 年7 月 28 日头部 CTA 扫描发现右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图1①)。
入院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 mg/d 联合氯吡格雷 75 mg/d口服 5 d 后于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栓塞术及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DSA 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大小约 22 mm ×25 mm,瘤颈约 10 mm(图1②),术中使用了 7 枚弹簧圈和 1 枚Pipeline 血流导向装置(PED; ev3/Covidien,Irvine,California,USA),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瘤腔部分栓塞,瘤腔内对比剂仍明显渗漏,载瘤动脉通畅(图1③)。
术后继续给予双抗血小板治疗。
2016 年 7 月 29 日(术后第 3 天)患者如厕大便时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立即给予甘露醇并行急诊 CT头颅平扫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④⑤),考虑为动脉瘤破裂所致。
急症 3D脑血管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但随后造影未再显示对比剂外溢。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常用支架的特点及病例分享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常用支架的特点及病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7237f3431b765ce0508147a.png)
• 患者基本情况 • 性别 女性 • 年龄 84岁 • 现病史 患者在家洗脚后,由坐位变为站位后突发剧烈头痛,
为全头胀痛,伴恶心,呕吐2次。 • 既往病史 冠心病 10年,糖尿病 2年,左下肢支架植入术术
后1年。 • 血压 172/74mmHg • 血糖 12.2mmol/L • 心电图 窦性心律,心电轴不偏,正常心电图 • 临床症状 轻到中度的头痛,无神经功能缺失 • Hunt-Hess分级 II级
1.微导管到位近端动脉瘤
2.部分释放Target 3mm×6cm
3.支架植入 Enterprise 4.5mm × 22mm 覆盖 近端动脉瘤开口。
4.应用GDC 2mm× 6cm栓塞,发生了微导管头端的移位,调整微导 管头端至远端动脉瘤,栓塞远端动脉瘤,继续应用Target 2mm × 4cm栓塞至满意 。
1. 血流导向作用 改变载瘤动脉血管走行及血管成角 改变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血液动力学
2. 支架的网格可以为胶原纤维提供依附点,刺激内 皮细胞生长
Neuroform Enterprise Solitaire AB
贴壁性: Solitaire>Neuroform>Enterprise 支撑力:Enterprise>Solitaire>Neuroform 血管壁覆盖 :Neuroform>Enterprise>Solitaire 网孔大小:Solitaire>Neuroform>Enterprise 输送平滑度(柔软性):Solitaire>Enterprise>Neuroform 压缩50%径向力:Solitaire>Enterprise>Neuroform 压缩15%径向力:Neuroform>Solitaire>Enterprise
术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要点
![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e4acf64afe04a1b071dec6.png)
通信作者:李天晓,Email:dr.1itianxiao@vip.163。corn
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6.09.046
【摘要】
目的
评估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2009
outcome
Tongyuan
Li
Zhaoshuo,血死anxiao,Xue Jiangyu,Feng
Guang,
Wang Ziliang,Bai Department
Weixing,夙ao
of Interventional,Zhengzhou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modality and outcome of aneurysms of proximal of the Between December. segments posterior cerebellar artery with endovaseular technique.Methods
例,5 lTlm≤瘤体≤10 film者22例,<10 mm者10例。
Rankin评分(mRS),以后随访中有新发症状的再次行 DSA复查。1年后行电话随访。 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采
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DSA结合CTA评估前后循环分支血管代偿情况。 2.治疗过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并系统肝 素化:术前静脉推注肝素3 000单位,以后每小时追加
年12月至2015年12月,35例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3 例,平均年龄(47.2±11.5)岁,19例有脑出血病史,16例无脑出血病史。结果35例均获得血管内 栓塞治疗,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5例,载瘤动脉闭塞术25例;动脉瘤完全 栓塞30例,几乎完全栓塞2例,不完全栓塞3例。围手术期发生4例并发症:其中3例在载瘤动脉 闭塞组,包括2例新发小卒中,恢复良好,1例同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遗留明显残疾;1例在支架 结合弹簧圈组,术中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良好。平均随访(26±11)个月,载瘤动脉闭塞组1 例患者非症状性复发,再次栓塞;支架结合弹簧圈组l例复发出血;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非症状性复 发,定期复查。至随访结束,改良Rankin评分(mRS)0—2分者31例,3分者3例,6分者1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应该依据不同的病变特点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式。
乙醇消融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初步研究
![乙醇消融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6f19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b.png)
乙醇消融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初步研究白卫星;贺迎坤;李天晓;许斌;康晓雨;袁龙涛;何艳艳【摘要】目的探讨乙醇消融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bAVM)的安全性.方法 2018年9月3日至11月2日共有12例bAVM患者接受动脉内乙醇靶向消融治疗.根据畸形巢动脉瘤样结构或动静脉瘘等靶点的类型,采用不同比例无水乙醇与碘海醇320混合液对靶点进行消融.分析患者影像、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果应用乙醇对12例患者19根动脉进行消融治疗.共消融靶点动脉瘤13枚和靶点动静脉瘘6个,其中单纯无水乙醇完全消融15个靶点,2个靶点联合Onxy 胶实现治愈,1个靶点动静脉瘘联合静脉入路治愈,1个靶点动脉瘤术后仍有少量显影.术后12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脑水肿,其中5例伴有新发脑梗死,但只有1例出院时存有明确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乙醇消融治疗bAVM技术可行,安全性尚可,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乙醇;血管内介入【作者】白卫星;贺迎坤;李天晓;许斌;康晓雨;袁龙涛;何艳艳【作者单位】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五病区;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五病区;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颅内血管畸形专科;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五病区;450003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五病区;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颅内血管畸形专科;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五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颅内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的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等3种方式,它们既可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又可联合应用[1-6]。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https://img.taocdn.com/s3/m/c9b7132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c.png)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李天晓;李钊硕;王子亮;薛绛宇;白卫星;李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文献复习了解最新进展.方法对39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腔内颈动脉支架支架血管成形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出现典型脑过度灌注综合症患者2例;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颈动脉窦反应10例;未出现严重脑缺血事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但是高龄患者的病情复杂,确定完备客观的高危因素并进行量化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0(016)005【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高危【作者】李天晓;李钊硕;王子亮;薛绛宇;白卫星;李立【作者单位】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引言脑缺血性中风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已十分明确[1],很多著名研究确立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疾病的“金标准”地位[2-3],但很多日常工作中常见的CEA高危患者随被治疗却被排除在这些研究之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s, CAS)因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特别是治疗高危患者时,短期和长期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4]。
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高危患者39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临床状况和病变解剖学特点确定了“高危”标准,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科共收治符合标准患者39例,其中男31例,女8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72,80岁以上3例。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0dac41f61fb7360a4c657a.png)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导致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
IDA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IDA好发于椎动脉,其次是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血管壁的病理损伤模式和管腔构型密切相关,可有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梗死和神经压迫症状等临床表现。
IDA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共同组织全国知名专家撰写并发布了《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初步提出了颅内动脉夹层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和分型标准,为该疾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断标准。
随着介入材料的不断进步,血管内治疗逐渐成为IDA的主要治疗方式。
然而,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把握、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问题临床上尚存争议。
临床医生治疗该疾病多依据个人的经验,业界尚无关于IDA的治疗指南或共识,目前亟需制定行业共识来规范我国对IDA的血管内治疗。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共同撰写了本共识,旨在为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规范该疾病的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
一、手术适应证的把握IDA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尤其是在发病后1周内再破裂出血的风险很高。
IDA 发生SAH的患者病死率为19%-50%。
因此,推荐发生SAH的IDA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行血管内治疗或开颅手术干预。
治疗适应证和手术方式应多学科会诊讨论,多数治疗中心建议首选血管内治疗。
3D-DSA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技术中的质量控制
![3D-DSA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技术中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fe37df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d.png)
3D-DSA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技术中的质量控制董富山;史帅涛;姜喜峰;李天晓【期刊名称】《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08(22)8【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数字成像?3D-DSA?脑血管诊断脑动脉瘤技术中的质控。
方法:常规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送入4F或5F普通造影导管,先行全脑血管正侧位造影,如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即做旋转-DSA造影,将2次旋转?第1次旋转采集蒙片,待X线球管自动复位后,第2次采集实时造影图像?所得图像送入3D 专用工作站处理,对其图像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形态、大小、瘤径及与之毗邻血管的关系的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图像质量优秀288例(83%),图像质量良好48例(13.8%),3D重建失败或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11例(3.2%)。
结论:3D-DSA图像质量清晰,层次丰富,对脑动脉瘤检出率高,特别是对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瘤径及与之毗邻的血管关系显示,优于2D-DSA和旋转-DSA,为对脑动脉瘤进一步栓塞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2页(P612-613)【关键词】脑动脉瘤;三维数字成像;质量控制【作者】董富山;史帅涛;姜喜峰;李天晓【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3D-DSA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全面质量控制 [J], 陶功福;丁德权2.3D-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薛晓刚;杨东旭;张文博;郭俊3.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J], 管敬;马骏;卫志庆4.3D-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薛晓刚;杨东旭;张文博;郭俊5.128层脑CTA重建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J], 黄训波;刘祥治;邱创嘉;陈仲良;蔡伟琳;张晓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新)
![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新)](https://img.taocdn.com/s3/m/390cbe7c9b6648d7c1c746f0.png)
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栓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25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25例患者(26枚动 脉瘤)使用25枚支架,均顺利到位,成功率为100%;5例患者出现支架打开不良;15例患者释放支 架时使用“支架压缩”技术;2l枚动脉瘤6~12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19枚(90%)完 全闭塞,l例瘤颈残留,1例动脉瘤复发,1例支架内狭窄。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颅内 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及支架内狭窄等问题需长期随访观察。
Lianffu,Bai
Weixing,
n凡g
ment
Guang,Li Li,Wang Yong再eng People’S Hospital,Depart— China
Cerebrovascular Division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enter,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terventiohal,胁nan P例i聊iaf People’5 Hospita2.Zhengzhou 450003 Corresponding口眦hor:Li Tianxiao.Emai2:dr.fitianxiao@J甜.corn
残余患者。命名直径下网眼直径为1 mm,可有效防止 瘤颈处弹簧圈突出,本组所有病例瘤颈处均以小直径
弹簧圈进行填塞收尾,瘤颈处填塞较致密;尤其对于微
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临床随访;6~12个月采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动脉 瘤闭合情况及支架有无移位、血管有无狭窄。
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f5fc67ec281e53a5802ff77.png)
D O I :10.12083/S Y S J .2018.18.454㊃论著㊀护理园地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601582)作者简介:张建红,E m a i l :135********@163.c o m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张建红㊀张红梅㊀赵文利㊀李天晓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ʌ摘要ɔ㊀目的㊀分析总结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护理方法㊂方法㊀回顾性收集2016-02 2018-02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中心接受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32例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患者术前㊁术中㊁术后护理方法㊂结果㊀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3d 动脉瘤破裂死亡,28例均无出血或缺血事件发生㊂结论㊀血流导向装置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是一项新技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提高了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㊂ʌ关键词ɔ㊀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支架;介入治疗;护理ʌ中图分类号ɔ㊀R 473.74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3-5110(2018)18-2079-05N u r s i n g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i m p l a n t a t i o no f b l o o d f l o w g u i d i n g d e v i c e i n 32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o m p l i c a t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s m s Z HA N GJ i a n h o n g ,Z HA N G H o n g m e i ,Z HA O W e n l i ,L IT i a n x i a o H e n a nP r o v i n c i a l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Z h e n gz h o u 4500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㊀O b je c t i v e ㊀A n a l y s i s a n dn u r s i n g m e t h o df o r b l o o d f l o wg u i d i n g d e v i c e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h c o m p li c a t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 .M e t h o d s ㊀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c o l l e c t e dd a t a f r o m32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m p l i c a t e da n e u r ys m sw h o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b l o o d f l o w g u i d i n g d e v i c e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a t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C e n t e r o f Z h e n g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f r o mJ u n e 2016,t o J u n e 2018,a n a l y z e t h e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a r em e t h o d s .R e s u l t s ㊀A l l 32p a t i e n t s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c o m p l e -t e d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4p a t i e n t s h a d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n e p a t i e n t d i e d o f r u p t u r e o f 3d a n e u r y s m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28p a -t i e n t sh a dn ob l e e d i n g o r i s c h e m i c e v e n t s .C o n c l u s i o n ㊀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f b l o o d f l o w g u i d i n g d e v i c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o m p l e x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 i san e wt e c h n o l o g y ,t h r o u g ht h ec a r e f u l c a r e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b y t h en u r s i n g st a f f ,t h e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e f f e c t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m p l i c a t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 i s i m pr o v e d .ʌK e y wo r d s ɔ㊀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B l o o d f l o w g u i d a n c e ;S t e n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N u r s i n g ㊀㊀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 u b a r a c h n o i dh e m o r r h a ge ,S A H )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死率接近50%,致残率高达60%,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被认为是颅内动脉瘤发生㊁发展和破裂的一个主要因素[1],所以动脉瘤的最终治疗目标是重建血管壁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㊂当前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动脉瘤夹闭手术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两种㊂血流导向装置技术是最新的颅内专用支架 密网支架(如S i l k 支架㊁P i p e l i n e 支架)是一种高编织㊁低孔率的血流导向装置,具有生物学和血流动力学效应,通过血流方向的改变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促进支架内新生内膜组织增生,依靠瘤颈的内膜化起到修复载瘤动脉的作用㊂血流导向装置适用于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㊁夹层动脉瘤及微小动脉瘤等复杂病例[2-4]㊂具有顺应性好㊁安全性高㊁成功率高的特点[5-8];有研究表明,血流导向装置不增加患者中长期相关缺血并发症[9-10],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6-02 2018-02收治并进行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32例复杂动脉瘤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㊂1㊀资料和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02 2018-02收治的32例患者为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男9例,女23例,年龄37~78(57ʃ12)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㊃9702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9月第21卷第1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S e pt .2018,V o l .21N o .1816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㊂全部患者均是未破裂动脉瘤,但术前多有头痛㊁视物模糊等症状(86.4%),经D S A检查确认为颅内复杂型动脉瘤,32例患者通过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顺利完成动脉瘤隔绝术㊂4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均为出血性并发症,其中1例因术后第3天大便时诱发迟发动脉瘤破裂死亡[11],其余28例均无出血或缺血事件发生㊂1.2㊀方法㊀32例患者采用喉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右侧股动脉入路㊂放置8F动脉鞘管,同轴引入6F N a v i e n,e v3导引导管,同轴引入输送导管M a r k s m a n,e v3,在微导丝引导下越过动脉瘤颈送达同侧大脑中动脉M1段㊂需要辅助栓塞的患者则采用平行技术(p a r a l l e l t e c h n i q u e)通过导引导管将栓塞导管引入动脉瘤腔后根据技术需要,按照神经介入规范操作要求单独置放血流导向装置[12],或者在置入弹簧圈部分填塞动脉瘤瘤腔后再置放血流导向装置㊂通过造影或D y n aC T确认血流导向装置位置及贴壁良好后,行D S A检查观察支架内血流及动脉瘤腔内血流,以R a y m o n d分级做为评估标准[13]㊂撤出导管系统后行术侧股动脉穿刺点缝合或压迫止血,术毕㊂2㊀护理配合2.1㊀心理护理㊀由于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动脉瘤是新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患者和家属不了解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另手术费用较为昂贵,也容易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经济负担,有报道表明,手术带来的心理及经济压力是导致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7-18]㊂安慰清醒患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㊁方法㊁注意事项㊁配合要点及良好的转归,防止患者出现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从而防止血压增高导致动脉瘤发生破裂[19]㊂护理人员需充分理解患者的处境,以关心㊁尊重的心态面对患者,通过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增强彼此的信任,给患者足够的安全感,确保治疗中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给于患者家属得当的健康教育,减少因家属原因给患者带来的压力㊂2.2㊀术前准备㊀(1)患者术前5~7d即需口服双抗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灵片100m g及氯吡格雷75 m g),并实施血栓弹力图检测[14],根据检测数据调整剂量使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有效[A A(花生四希酸)抑制率>50%,A D P(二磷酸腺苷)抑制率>30%,MA(A D P)值(A D P曲线的最大振幅,反应残余血小板功能)31~47mm[15-16]]㊂(2)术前3~5d 进行排尿训练,术后患者常因平卧位和肢体制动所致排尿姿势的改变㊁担心穿刺处出血㊁不习惯在他人在场的环境下排便等多种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㊁尿潴留㊂在术前平卧位一侧肢体制动的情况下进行排尿训练是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有效护理手段㊂(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了解患者凝血机制,观察有无出血等异常情况,并检查双侧瞳孔的直径及光反应㊂了解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做标记出波动最强处以备术后对比观察㊂患者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备皮,术前禁水4h,禁食6~8h,留置静脉通道,行碘过敏试验,术前30m i n给予苯巴比妥钠0.1g肌内注射,高血压患者持续泵注降压类药将血压收缩压维持在100mmH g以下㊂(4)准备脑血管造影及治疗所需要的鞘管㊁穿刺针㊁造影导管㊁造影导丝㊁微导丝㊁微导管㊁各种型号的血流导向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用弹簧圈等㊂备齐肝素钠㊁阿昔单抗㊁替罗非班㊁罂粟碱㊁鱼精蛋白㊁甘露醇注射液等药品㊂2.3㊀术中护理配合㊀(1)配合麻醉师做好全麻患者诱导期和复苏期的护理㊂密切关注患者心电㊁血压㊁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准备静脉通路㊁吸引装置;麻醉诱导期要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血压情况㊂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气道梗阻㊁通气不足㊁恶心㊁呕吐,要注意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给氧等[18]㊂(2)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术中密切监护不容忽视[19]㊂为了防止血压过高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应给予患者持续动态血压监护,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将收缩压维持在100~110mmH g,舒张压维持在60~80 mmH g㊂(3)因手术经验相对较少㊁时间长㊁难度较大㊁术中应及时有效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进程,熟练提供手术需要的材料㊁并在开启材料时与医生再次认真核对㊂(4)手术操作过程是在肝素化状态下(普通肝素针80~100U/k g)进行的,手术每延长1h 要告知医生并遵医嘱追加肝素㊂术中每小时监测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 C T)一次,将A C T值维持在280~300s,防止时间过长增加出血风险或过短出现血栓事件㊂(5)密切观察加压输液袋液体剩余量,及时更换,配备加压袋时直接将盐水包装内空气排出,从根本上杜绝空气栓塞的可能性;保持加压输液袋的压力,以保证导管内生理盐水的持续灌注,防止血栓形成㊂㊃0802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9月第21卷第1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 S e p t.2018,V o l.21N o.182.4㊀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4.1㊀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即由于动脉壁中平滑肌收缩引起的短暂局灶性或弥漫性血管内径狭窄[20]㊂蛛网膜下腔出血㊁血管内导管及支架操作均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C V S),C V S是出血后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1]㊂术中可持续泵入扩血管药物,泵入药物时要告知麻醉师,防止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㊂必要时使用罂粟碱,可有效防止和解除血管痉挛㊂2.4.2㊀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4],血流导向装置的植入本身可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缺血的发生;且术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会导致脑灌注压降低,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㊂术前抗凝药物的正规应用㊁术中全身肝素化㊁监测A C T等综合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血栓的形成㊂术中应密切观察造影前后血管及分支情况,一旦发现有血栓应立即给予阿昔单抗或替罗非班等抗凝药物㊂2.4.3㊀颅内出血:由于患者术前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㊁术中全身肝素化㊁手术过程中器械在血管中的操作等因素,均可增加患者术中动脉瘤或载瘤动脉的破裂出血风险,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㊂如患者术中突然出现生命体征不平稳,如心率加快㊁血压急剧升高等情况,应立即提示手术医生进行造影确认㊂如确认出血立即停用一切含有抗凝作用的药物,快速填塞动脉瘤直至造影剂不再外渗;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m g鱼精蛋白中和100U肝素)[25];即刻行头部C T检查,根据C T检查结果决定处理方案,必要时联系神经外科医师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㊂因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能够及时的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带来的危害㊂2.5㊀术后护理㊀(1)术后为患者采取头部垫枕并床头抬高15~30ʎ改良卧位[26],以增加患者舒适度;穿刺侧下肢制动6h,禁止弯曲,穿刺点局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沙袋压迫穿刺部位12h,指导患者健侧肢体行屈伸活动,减少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不舒适感,减少压疮的发生㊂更换体位时,保持穿刺侧肢体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告知患者及家属咳嗽时用手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增加腹腔压力,防止出血㊂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活动性出血及皮下血肿㊁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㊁穿刺侧肢体皮肤温度和颜色,并做好记录㊂(2)嘱患者卧床24h,禁食㊁水6h㊂术后持续心电监护48~72h,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L/m i n),每15~30m i n测量血压1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每4h测一次;术后收缩压要求控制在110~140mmH g,严密观察意识㊁瞳孔㊁心率㊁血压及肢体活动的变化㊂(3)做好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对于清醒后的患者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顺利,生命体征平稳,给予鼓励的话语等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放松心情,减少恐惧,利于疾病康复[27-30]㊂(4)患者清醒12h后可经口进流食,有意识障碍者给予留置胃管,鼻饲流食㊂遵医嘱给予补液或多饮水(1d不宜超过3000m L),以促进造影剂排泄,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㊁电解质平衡㊂留置导尿管患者,应妥善固定,防止返流,观察尿液的颜色㊁性质,每日用0.5%碘伏清洁尿道口2次,遵医嘱早期拔除尿管,减少因尿管刺激引起的患者烦躁,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降低泌尿系统逆行感染风险㊂3㊀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需要维持双抗抗血小板用药至半年复查㊂术后抗聚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教育S K U-K A L E K等[31-32]学者的M e t a分析表明,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后氯吡格雷治疗事件<6个月会提高栓塞事件的发生率㊂患者出院前护士应针对性地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普及,使患者充分地认识到服用双抗类药物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㊂需特别注意观察全身皮肤有无淤斑及出血点㊁牙龈㊁二便等有无出血现象,定期门诊抽血监测凝血功能㊂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戒烟㊁戒酒㊁低钠饮食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㊂并嘱其注意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33],若有病情变化,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㊂对于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利㊁失语的患者,建议出院后至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㊂1~3个月随诊,半年后复查㊂4㊀讨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仅在国内少数神经介入诊疗中心开展,经验相对较少,手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术者精湛的医术和介入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㊂然而,作为复杂颅内动脉瘤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证实和不㊃1802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9月第21卷第1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S e p t.2018,V o l.21N o.18断研究探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4]㊂做为介入手术室护士,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医生快速发展的步伐,了解神经介入发展的新趋势㊁开展的新业务等专科护理的知识,充分的术前准备㊁默契的术中配合㊁得当的术后护理都是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㊂介入手术室护士对血流导向装置器械的原理的了解,评估患者的病情㊁实施精细化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35],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与生理状况,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治疗效果与预后有积极的作用㊂5㊀参考文献[1]㊀Z A C HA R I ABE,H I C KMA NZL,G R O B E L N YBT,e t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A n e u r y s m a lS ub a r ac h n o id He m o r-r h a g e[J].N e u r o s u r g C l i nN A m,2010,21(2):221-233.[2]㊀P A T E LPD,C HA L O UH IN,A T A L L A H E,e t a l.O f f-l a b e l u s e s o f t h eP i p e l i n e e m b o l i z a t i o nd e v i c e:a r e v i e wo f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N e u r o s u r g F o c u s,2017,42(6):E4.[3]㊀D UMA N E,ÇO V E N I,Y I L D I R I M E,e ta l.E n d o v a s-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w id ene c k e dr u p t u r e ds a c c u l a ra n e u-r y s m s w i t hf l o w-d i v e r t e r s t e n t[J].T u r k N e u r o s u r g, 2017,27(3):362-367.[4]㊀P E S C H I L L O S,C A P O R L I N G U A A,C A N N I Z Z A R OD,e t a l.F l o w d i v e r t e r s t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r u p t u r e db a s i l a rt r u n k p e r f o r a t o r a n e u r y s m s[J].J N e u r o i n t e r vS u r g,2016,8(2):190-196.[5]㊀R O U C HA U D A,B R I N J I K J IW,C L O F T HJ,e t a l.E n-d o v a s c u l a r t re a t m e n t of r u p t u r e db l i s t e r-l i k e a n e u r y s m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w i t hf o c u so nd e-c o n s t r u c t i v e v e r s u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a nd f l o w-d i ve r t e rt r e a t m e n t s[J].A m 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5,36(12):2331-2339.[6]㊀B R I G A N T I F,L E O N EG,MA R S E G L I A M,e t a l.E n d o-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e r e b r a l a n e u r y s m su s i n g f l o w-d i-v e r t e r d e v i c e s: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N e u r o r a d i o lJ, 2015,28(4):365-375.[7]㊀A D E E BN,G R I E S S E N A U E RCJ,S HA L L WA N IH,e ta l.P i p e l i n e E mb o l i z a t i o n D e v ic ei nt r e a t m e n to f50u n-r u p t u r e d l a r g e a n d g i a n ta n e u r y s m s[J].W o r l d N e u r o s-u r g,2017,105:232-237.[8]㊀Y A O X,MA J,L I H,e ta l.S a f e t y a n d e f f i c i e n c y o ff l o w d i v e r t e r s f o r t r e a t i ng s m a l l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I n t M e dR e s,2017,45(1):11-21.[9]㊀B R I N J K J IW,K A L L M E SDF,L L O F T HJ,e t a l.P a-t e n c y o f t h e a n t e r i o r c h o r o i d a l a r t e r y s f t e r f l o wd i v e r s i o n t r e a t m e n to fi n t e r n a l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a n e u r y s m s[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5,36(3):537-541.[10]㊀L E V I T T M R,P A R K M S,P A R K M S,e t a lP o s t r i o ri n f e r i o rc e r e b e l l a ra r t e r yp a t e n c y a f t e rf l o w d i v e r t i n gs t e n t t r e a t m e n t[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5,I np r e s s.1[11]㊀李航,李天晓,白卫星,等.颅内巨大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后再破裂出血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6):507-508.[12]㊀M E Y E R SP M,S C HUMA C H E R H C,H I G A S H I D ART,e t a l.I n d i c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i n t r a c r a-n i a l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p r o c e d u r e s:a s c i-e n t if i c s t a t e m e n t 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C o u n c i l o n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R a d i o l o g y a n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S t r o k eC o u n c i l,C o u n c i l o n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S u r g e r y a n dA n e s t h e s i a,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C o u n c i l o n P e r i p h e r a l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a n d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C o u n c i l o nQ u a l i t y o fC a r ea n d O u t c o m e s R e s e a r c h[J].C i r c u l-a t i o n,2009,119(16):2235-2249.[13]㊀R O YD,M I L O TG,R A YMO N DJ.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m e n t o f u n r u p t u r e d a n e u r y s m s[J].S t r o k e,2001,32(9):1998-2004.[14]㊀王森岗,张珂,敬谢攀,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9-20.[15]㊀侯青,徐跃峤,程玮涛,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5):262-265.[16]㊀高秀兰,范波胜,朱继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116-117.[17]㊀B L I D E N K P,D I C H I A R AJ,T A N T R Y U S,e t a l.I n-c r e a s e dr i s k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h i g h p l a t e l e ta g g r e g a t i o nr e c e i v i n g c h r o n i c c l o p i d o g r e l t h e r a p y u n d e r g o i n gp e r c u-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i s t h e c u r r e n t a n t i-p l a t e l e tt h e r a p y a d e q u a t e?[J].J A m C o l l C a r d i o l,2007,49(6):657-666.[18]㊀G U R B E LP A,B L I D E N K P,N A V I C K A SIA,e t a l.A d e n o s i n e d i p h o s p h a t e-i n d u c e d p l a t e l e t-f i b r i n c l o ts t r e n g t h:an e wt h r o m b e l a s t o g r a p h i c i n d i c a t o ro f l o n g-t e r m p o s t s t e n t i n g i s c h e m i ce v e n t s[J].A m H e a r tJ,2010,160(2):346-354.[19]㊀X U L,WA N GL,Y A N GX,e t a l.P l a t e l e t f u n c t i o nm o-n i t o r i n g g u i d e d a n t i p l a t e l e t t h e r a p y i n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h i g h-r i s k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J].C h i n M e d J㊃2802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9月第21卷第1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 S e p t.2018,V o l.21N o.18(E n g l),2014,127(19):3364-3370.[20]㊀赵鹏.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体会[J].延边医学,2015,1:79-80.[21]㊀关俊,林汉英,陈萍,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6-28.[22]㊀B A G G O T T C D,A A G A A R D-K I E N I T Z B.C e r e b r a lv a s o s p a s m[J].N e u r o s u r g C l i n N o r t h A m,2014,25(3):497-528.[23]㊀F I N D L A Y J M,N I S A R J,D A R S A U T T.C e r e b r a lV a s o s p a s m:A R e v i e w[J].C a nJ N e u r o lS c i,2016,43(1):15-32.[24]㊀P I E R O TL.F l o wd i v e r t e r s t e n t s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n-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W h e r ea r ew e?[J].JN e u r o r a d-i o l,2011,38(1):40-46.[25]㊀温志锋,梁传声,潘起晨,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6):303-307.[26]㊀邓曼丽,张伟丽,路晓霞,等.全麻手术后患者最适宜体位的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1):3768-3770.[27]㊀邓曼丽,韩燕敏,张伟丽,等.运用舒适化护理理论推进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2):4145-4147.[28]㊀邢红岩,王芸香.积极心理暗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33-37.㊀[29]㊀P A R C E S E P E A M,T YM E J C Z Y K O,R E M I E N R,e ta l.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d i s t r e s s,h e a l t ha n dt r e a t m e n t-r e l a t e df a c t o r s a m o ng i n d i v i d u a l s i n i t i a t i n g A R T i nO r o m i a,E-t h i o p i a[J].A I D SC a r e,2018,30(3):338-342. [30]㊀WO N GP T.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y2.0:t o w a r d sab a l a-n c e di n t e r a c t i v e m o d e l o f t h e g o o d l i f e[J].C a nP s y c h o l,2011,52(2):69-81.[31]㊀S K U K A L E KS L,W I N K L E R A M,K A N G J,e ta l.E f f e c t o f a n-t i p l a t e l e t t h e m p y a n d p l a t e l e t f u n c t i o n t e s-t i n g o n h e m o r r h a g i c a n dt h r o m b o t i c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e b m la n e u-r y s m st r e a t e d w i t h t h ep i p e l i n e e m b o l i z a t i o nd e v i c e:a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N e u r o i n t e r vS u r g,2016,8(1):58-65. [32]㊀邓瑛瑛,雷清梅,何小艳,等.P i p e l i n e密网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9):1512-1515.[33]㊀郑醒云,李银优,傅婕茵,等.健康教育执行单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32-133.[34]㊀张丽,陈圣攀.新型血流导向装置P i p e l i n e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6,16(2):52-54. [35]㊀朱春辉,章明勇,张倩倩.缺血性脑血管病行颅内外动脉架桥吻合术患者的临床麻醉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6580-6581.(收稿2018-04-19㊀修回2018-06-25)本文引用信息:张建红,张红梅,赵文利,李天晓.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8):2079-2083.D O I:10.12083/S Y S J.2018.18.454R e f e r e n c e i n f o r m a t i o n:Z HA N GJ i a n h o n g,Z HA N G H o n g m e i,Z HA O W e n l i,L IT i a n x i a o.N u r s i n g e x p e r i e n c eo f i m-p l a n t a t i o n o f b l o o d f l o w g u i d i n g d e v i c e i n32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o m p l i c a t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2018,21(18):2079-2083.D O I:10.12083/S Y S J.2018.18.454㊃3802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9月第21卷第18期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N e r v o u sD i s e a s e sS e p t.2018,V o l.21N o.18。
SWIM技术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SWIM技术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63af697c1cfad6185fa72f.png)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9 年 8 月第28 卷第8 期J Intervent Radiol 2019, V〇1.28, No.8—717 —.神经介入Neurointervention.SWIM技术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治疗中的应用李强,朱良付,周腾飞,管民,吴立恒,贺迎坤,李天晓【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F R支架机械取栓术(SWIM)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3例,根据治疗方案最终选择,分为观察组(〃=32,给予SWIM术)和对照组(n=21,给予单纯支架机械取栓术)。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标准评价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术前和术后1周神经功能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术后90 d预后。
结果观察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为(70.12±24.16)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5.57±30.41) m in(f<0.05);术后1周NIHSS 评分为(3.30±1.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76±0.97)分(P C0.05);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3.8%(30/32)、81.3%(26/32),明显高于对照组 66.7%( 14/21 )、47.6%( 10/21)(尸<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5 F N avien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良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Solitaire支架;Navien导管;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中图分类号:R 7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4X (2019) -08-0717-04The application of SWIM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occlus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LIQiang,ZHU Liangfu,ZHOU Tengfei,GUAN Ming, WU Liheng,HE Y inkun,LI Tianxiao. CerebrovascularDisease Area o f Intervention Center, 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People’s Hospital o f 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Province 45000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 Tianxiao, E-m a il:dr.litianxiao@【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olitaire FR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mechanical thrombectomy (SWIM) in die treatment of acute occlus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ethods A total of53 patients with acute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ho were admitted to authors" hospital duringthe period from May 2016 to December 2017 to receive treatment,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the final selected treatment schem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32, receiving SWIMtechnique) and the control group (/i =21,receiving simple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The puncture-t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time and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the two groups. The immediate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rate after treatment was assessed according to bloodflow grading criteria after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TICI),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before and oneweek after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nd the90-day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was estimated with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 Results The puncture-to -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0.12 ±24.16) min, which was significantlyshorter than (95.57±30.41) mi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One week after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of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0±1.01)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76±0.97) points of the controlgroup (P<0.05). The immediate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rate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good prognosis rate at 90DOI:10.3969/j.issn.l008-794X.2019.08.002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重点攻关项目(201502019)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区通信作者:李天晓E-mail: dr.litianxiao@—718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年8月第28卷第8期J In丨ervent Radiol 2019, V〇1.28, No.8days after treatment were 93.8%(30/32) and 81.3%(26/32)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strikingly higher than 66.7%( 14/21) and 47.6%( 10/21)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No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 For die treatment of acute occlus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olitaire FR stent mechanicalthrombectom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5F Navien catheter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it can improve vascularrecanaliza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s well.(J Intervent Radiol, 2019, 28:717-720)【Key words】Solitaire sten t; Navien cath eter;middle cerebral artery;acute occlusion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是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常 见类型,闭塞血管短时间无法获得再通可引起不同 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分析
![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9cd62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4.png)
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分析李钊硕;李天晓;薛绛宇;冯光;王子亮;白卫星;朱良付;赵同源;许岗勤【摘要】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按瘤体大小分为大型-巨大型组和中小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获得成功治疗,其中接受单纯支架植入9例,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17例.围手术期共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3例为后循环梗死(单纯支架组1例,支架结合弹簧圈组2例),2例为小脑出血(均发生于支架结合弹簧罔组),随后4例恢复良好出院,1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死亡.22例患者获得DSA随访,结果显示12例改善,7例稳定,3例复发(2例有新发症状).亚组分析显示单纯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支架结合弹簧罔组,两组远期疗效相当;大型-巨大型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残死率均高于中小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Z=3.24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重支架技术仍然是目前优先推荐的术式,需依据不同病变特点确定是否使用弹簧罔辅助.大型和巨大型夹层动脉瘤治疗仍然棘手,需要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6【总页数】5页(P478-482)【关键词】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作者】李钊硕;李天晓;薛绛宇;冯光;王子亮;白卫星;朱良付;赵同源;许岗勤【作者单位】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据报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年发病率为1.0~1.5/10万,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率不足颅内动脉瘤1%[1-2]。
破裂的脉络膜前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1例
![破裂的脉络膜前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1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75385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b.png)
破裂的脉络膜前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1例蔡栋阳;薛绛宇;赵同源;李天晓【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4【总页数】2页(P322-323)【关键词】动脉瘤;介入治疗;脉络膜前动脉【作者】蔡栋阳;薛绛宇;赵同源;李天晓【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4患者女,67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10 h”于2016年6月15日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嗜睡,唤醒后可正确回答简单问题,颈稍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稍迟钝,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头颅CT平扫提示。
鞍上池、环池、外侧裂少量出血,脑组织肿胀;头颅CTA及DSA提示:左侧大脑中主干闭塞并周围烟雾血管形成、脉络膜前动脉分支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通过分支与大脑中动脉吻合。
入院6 d行全麻下脉络膜前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微导管超选入脉络膜前动脉后造影提示:动脉瘤位于脉络膜前动脉近端一支较大的分支,载瘤动脉远端与大脑中动脉侧支吻合,考虑假性动脉瘤,遂将marathon微导管引入该分支靠近动脉瘤处,以onyx18进行栓塞,栓塞过程中发现少量Onyx胶“飘入”大脑中远端分支,满意后造影显示瘤腔不显影,远端部分分支显影稍慢,术后患者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给予脱水降颅内压、预防血管痉挛、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后,患者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痊愈出院。
术后3个月复查DSA,动脉瘤不显影。
脉络膜前动脉瘤临床上相对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2%~5%[1-2],多数发生在脉络膜前动脉与颈内动脉交界处,少数发生于脉络膜前动脉末端或分支末端的动脉瘤多合并烟雾病样血管病变[3-4],因脉络膜前动脉发出许多穿支供应脑室三角的脉络丛、颞叶前内侧部分、外侧膝状体、钩回及视束前内侧部分[5],同时这些分支与临近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存在吻合支,因此当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时可能出现脉络膜前动脉代偿性增生、血流量增大,这种血流量的增大可能增加动脉瘤形成的风险[6],脉络膜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可为真性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与血流动力学相关,可以伴或不伴有出血,假性动脉瘤多由于出血后形成,没有正常的血管壁结果;对于烟雾病相关的脉络膜前动脉瘤既往有些学者认为可优先处理烟雾病[5],他们认为血流改善后动脉瘤可自行消失。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ed13e1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f.png)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翟水亭;李天晓;曹会存;白卫星;王子亮;宗登伟;孟艳丽【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年(卷),期】2006(033)014【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126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88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栓塞材料采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28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结果126例脑动脉瘤,123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7.6%;失败3例,占2.4%;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5.6%,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3例,占2.4%;死亡2例,占1.3%.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总页数】3页(P18-20)【作者】翟水亭;李天晓;曹会存;白卫星;王子亮;宗登伟;孟艳丽【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介入栓塞治疗腹腔干动脉瘤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一例 [J], 李强;林少芒;张智辉;萧剑彬;刘金玲2.颅内未破裂的小型动脉瘤和中大型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对比 [J], 罗伟鹏;罗成焕;王沃锋;陈桂增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诊治探讨 [J], 董毅4.支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J], 牛广伟5.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J], 胥文德;王鹏;魏雪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分析
![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0b01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9.png)
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分析
燕景锋;陈金龙;支兴龙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1(16)2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21例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患者中7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4例,搭桥术3例),14例经血管内治疗。
结果预后良好17例,差4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能使绝大部分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得以治愈,但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方能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81-83)
【关键词】椎动脉;动脉瘤;手术治疗;血管内治疗
【作者】燕景锋;陈金龙;支兴龙
【作者单位】东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厦门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9;R651.12
【相关文献】
1.基于影像学分型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J], 王刚;廖永鸿;张国忠;李明洲;宋烨;温运宇;漆松涛;冯文峰
2.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J], 方震;焦磊;周加浩;邓引生;蒋明
3.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J], 方震;焦磊;周加浩;邓引生;蒋明;
4.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未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初步探讨 [J], 许岗勤;蔡栋阳;杨博文;赵同源;李立;李天晓;薛绛宇
5.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 [J], 田伟伟;朱辰路;孙阳阳;黄德俊;李宗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7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ff1526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e.png)
7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薛绛宇;李天晓;王子亮;白卫星;李立;李钊硕【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0(016)029【摘要】目的探讨各种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7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72个,完全或近全栓塞率为83.3%,部分栓塞率9.7%,永久性致残事2.8%,死亡率1.4%.20例患者随访2~13个月,平均6.5个月,均无颅内出血或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各种新型栓塞技术,栓塞材料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将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迈上新台阶.【总页数】4页(P512-515)【作者】薛绛宇;李天晓;王子亮;白卫星;李立;李钊硕【作者单位】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脑血管病区;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脑血管病区;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脑血管病区;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脑血管病区;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脑血管病区;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脑血管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J], 周钟阳;汪恩焕;裴士文2.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J], 王成谋;柯开富3.血管内治疗2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J], 倪陶义;朱维胜;王君4.血管内治疗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黄建荣5.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附15例报告) [J], 吴鑫;陈永安;边玉松;崔广强;潘树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3506a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c.png)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陈光忠;舒航;詹升全;李昭杰;曾少建;周东;唐凯;周德祥;林晓风【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9(006)004【摘要】目的探讨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栓塞20个动脉瘤的同时,栓塞全部或部分畸形血管团,对残余部分畸形血管团,按计划分期进行再次栓塞治疗(9例)或进行放射治疗(3例).分析DSA结果及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 结果 20例与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患者中,有18例Spetzler分级在Ⅲ级以上.共发现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22个,其中位于畸形血管团内11个,基底动脉末端2个,病灶同侧颈内动脉C1段2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3个,供血动脉段4个.共栓塞了20个动脉瘤,其中使用弹簧圈栓塞5个动脉瘤, 11个畸形血管团内动脉瘤及供血动脉上的4个动脉瘤,均以Onyx及Glubran胶进行栓塞.颈内动脉C1段及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的2个小宽颈动脉瘤未予处理,现尚在随访中.脑血管造影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1.5~13.0个月,9例再次进行残余畸形血管团栓塞时,见动脉瘤栓塞致密,症状较术前改善.3例残留较少的病例术后进行了伽玛刀放射治疗. 结论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多见于中、大型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总页数】4页(P176-179)【作者】陈光忠;舒航;詹升全;李昭杰;曾少建;周东;唐凯;周德祥;林晓风【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计算机血流动力学分析: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编译2.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J], 戴冬伟;赵文元;许奕;洪波;黄清海;方亦斌;赵瑞;刘建民3.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J], 姜喜锋;李天晓;翟水亭;薛绛宇4.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预后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J], 张帅; 樊天禹; 黄云峰; 向鹏5.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石晓勇;汤朱骁;麻江春;孙虎;沈峥;万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球囊近端闭塞
病例9:球囊+coil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孤立
10
病 例
: 女 ,
岁
61
颈内动脉闭塞治疗动脉瘤:
缺血并发症发生率2%-8%。 严格压颈训练 闭塞前完善的评估:
(1)侧副代偿;(2)血流动力改变。(3) PCT 术后积极预防:
扩容、升压和抗血小板聚集,短期内避免 骤然体位变化。
Neuroform支架44例,Leo支 架2例,Wingspan 2例
病 例 女 , 岁 。 一 月 。
1. 58 SAH
Neuroform
病例2:男61岁,未破裂动脉瘤.Neuroform
病例3:女,37岁,SAH Neuroform
病例4:女,61,未破裂动脉瘤,头痛。 neuroform
病例5:女,73岁,未破裂动脉瘤。Wingspan
支架结合弹簧圈并发症:
血栓形成:本组2例,1例死亡。 支架移位: 动脉瘤复发:3例 弹簧圈进入动脉瘤腔困难: 支架置入失败:1例
支架辅助技术6年随访结果(Moret,2008) :
共1193例,支架173例(球扩式15例, 自膨式158例)
病例16:男,60岁,SAH
38
17
病 例
: 男 ,
岁 。 因 剧 烈 头 疼 就 诊 。
3月后复查
第二次栓塞
三、合并AVM的动脉瘤
在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例的研 究中,报道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7%~ 62% 。
在确诊后的5年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 瘤病人每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7%,而动 静脉畸形病人每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 1.7% 。
使弹簧圈放置更加致密 术中可有效控制动脉瘤血流
临床研究报告使用球囊辅助的 完全栓塞率为68%-89%不等
Hyperform
Hyperglide
病例6:女77岁,SAH2次。双侧颈内动脉闭塞。HHⅣ级。
在Hyperglide球囊保护下,成功栓塞P2 段动脉瘤,栓塞后后交通动脉通畅 。
球囊辅助技术结果:
病例11(外院病例):
放置支架后动脉瘤无明显变化,19月后复查动脉 瘤无明显变化
病例12(外院病例):
A:左椎夹层动脉瘤 B:放置2枚支架后动脉瘤显影(覆膜支架?) C:6月后复查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
2.支架结合弹簧圈
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栓塞假腔
病例13:双侧颅内椎动脉瘤
3.载瘤动脉闭塞
型:〉25mm,其中蛇形动脉瘤(Serpentine Aneurysm)是巨大
梭形动脉瘤的一个亚型。
一、宽颈动脉瘤
定义:
瘤颈>4mm;瘤体颈比<1.5:1
介入治疗方法:
支架辅助技术 球囊辅助技术 双导丝技术 双微导管技术 载瘤动脉闭塞技术
1、支架结合弹簧圈
保留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 弹簧圈突入或者游离入载瘤 动脉;改变动脉瘤内血流动 力学;使动脉瘤的填塞更加 致密
理想的是包括动脉瘤在内的载瘤动脉的 闭塞,其前提是没有重要分支从动脉瘤 上发出并有良好的血液代偿。
对于有些重要分支从动脉瘤发出的,可 以采取近端栓塞,远端血液回流供应分 支血管,但动脉瘤仍有出血风险。
病例14:男,71岁,SAH,有糖尿病、高血压,均未正规治疗。
病例15:女,46岁,SAH, 对侧椎动脉好,PICA好,闭 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后无不适。
二、夹层动脉瘤
病理
MR:壁间血肿,双腔,内膜瓣
转归:无法判断
自发闭塞 夹层延长 流速变化 形态变化 保持不变 转为慢性形态 破裂出血 继发梗塞
1.单纯支架技术
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改变动脉瘤瘤腔内的血流 动力学特点,但不易使动脉瘤完全不显影
两个支架重叠放置,这样既可以减小支架的网孔, 也能够显著降低支架的通透性。这种方法能够进 一步改变动脉瘤瘤腔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促进 瘤体内血栓形成和内皮生长。
多发动脉瘤发生破裂的机会及其自然死 亡率较单发动脉瘤可能更大,因此主张 对多发动脉瘤应该积极治疗
判断责任动脉瘤:
由于责任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 判断责任动脉瘤至关重要。一般只有一个责任动脉瘤, 二个或以上者罕见。
标准包括 :
CT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布情况 动眼神经损伤的侧别 形状最不规则或瘤体最大者 DSA上不规则形、多角形、带子瘤的动脉瘤
复发率:支架组:15.2%,非支架组34.6% 并发症:支架组:20.8%,非支架组6.5% 死亡率:支架组:1.7%,非支架组1.2% 自膨支架较球扩式支架降低了并发症
结论:支架在小型和大型动脉瘤介入治 疗中有益
2、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
球囊的作用包括:
使微导管在动脉瘤内更加稳定
有效防止放置的弹簧圈游走或 突出载瘤动脉
复发率 :约为12.5% 血栓发生率: 9%-18%。有作者认为血
栓形成和症状性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
球囊与未使用球囊相比无关 动脉瘤的瘤颈宽度显著相关
3.双微导管技术
动脉瘤内放置两个微导管, 交替送入弹簧圈,观察弹 簧圈稳定后再解脱。交互 编织的弹簧圈在动脉瘤腔 内的稳定性强,不易突入 载瘤动脉,该技术适用于 宽颈动脉瘤的栓塞,特别 是有分支处。
1
颅内特殊动脉瘤介入治疗总结:
治疗原则:
认真评估、安全有效; 由简到繁、化繁为简
方案制定:
单纯弹簧圈 双微导管管 单纯支架 支架结合弹簧圈 球囊辅助弹簧圈 载瘤动脉闭塞 覆膜支架 胶的应用
Thanks!
病因:炎症、外伤等。
假性动脉瘤瘤壁由血栓和反应性纤维组织组成, 没有动脉壁的成分。
介入治疗方法:
载瘤动脉闭塞:
Coil,胶
覆膜支架血管成形 瘤腔栓塞
病例20:女,45岁,小脑后上动脉假性动脉瘤:NBCA胶栓塞
病例21:男,35岁,SAH。Onyx
22 ,36 L-PCA
认病 为例 假 性: 动男 脉 瘤岁
, 夹 层 , 栓 塞 中
病例23:男,37岁, SAH.胶+coil
病例24:23岁男,外伤性突眼,一侧CCF,另一侧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 治疗假性动脉瘤。球囊栓塞CCF,治愈。
五、多发动脉瘤
颅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脉瘤同时存在 者即为多发动脉瘤。颅内多发动脉瘤的 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14%-34%
栓塞治疗的原则:
首先栓塞出血的动脉瘤 先易后难的原则 先栓塞微导管容易插入的动脉瘤 争取一次性完成多发性动脉瘤的栓塞
病例25:女,58岁,多发动脉瘤,先处理(neuroform+coils)破裂的动脉瘤,再填塞未破裂的动脉瘤
பைடு நூலகம்
3
2
病例26:右大脑后、 左大脑中、基底顶端; 左颈内动脉穿刺插管。
颅内特殊动脉瘤的介入治疗_李天晓
分 类:
按自然病程分类
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
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动脉粥
样硬化性动脉瘤等。
按形态分类
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不规则性动脉瘤等。
按大小分类
小型:〈5mm;中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
病例7(外院):
A、B: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上分支从瘤体发出
4.载瘤动脉闭塞
球囊、Coil、球囊+Coil,
瘤颈宽大的动脉瘤 Mata’s实验 暂时闭塞实验及功能评价 局麻下进行,病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外科搭桥+载瘤动脉闭塞
68
8
病 例
:
2001
女
,
岁 。 未 破 裂 动 脉 瘤
AVM的薄弱点 动脉瘤
应先将其栓塞
病例18:男,20岁。AVM伴发动脉瘤,2次SAH
病例19:男,33岁,脑出血1次
四、假性动脉瘤
动脉管壁全层破裂, 并伴有机化的血肿, 然后血肿出现与原血管腔相交通的空腔, 即形成了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瘤壁不具备血管壁的正常结 构, 是一层血肿形成的结缔组织膜, 抗张 力低, 易发生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