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浩劫的见证人和亲历 者,发出对历史的控诉和批判,从而警醒 社会,使“文革”不再发生;同时也怀着 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带着强烈的自省 意识,在揭露和谴责“文革”的残酷和荒 诞时,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无情的解 剖。
觉新性格、奴隶意识
●文字朴实、记述流畅,没有经营雕琢的痕 迹,但自有一种遒劲有力的风度。
以沪穗两地为主的素素、南妮、黄爱东西、 黄茵、张梅等女作家。
关键词:都市女性、时尚生活、闲适情调, 作品凸现的是敏感而丰富的女性直觉、琐 屑而别致的女性经验。
作品主要写家庭、婚姻、情感、衣饰、宠物、 美食、建筑、时装、书籍之类的事情,津 津乐道于女人的打扮、生活、恋爱等,写 出一种活得很滋润的女人心态,一副风情 万种、自得其乐的情调。
第八章 80、90年代散文
80年代散文发展概述
●比之于小说、报告文学等文体的轰动,80年代的 散文园地比较平静。 对散文历来有很高期待的中国批评家,不满于 散文创作“滞后”和“平淡”,在1986-1988年间, 针对散文创作状况表现了深切忧虑,断言“毫无 疑问,散文走的是一条下坡路,它确实落魄了。” 甚而提出“散文解体”论。由此引发了关于散文 发展和革新的讨论,推动了作家对于这一文体的 自觉意识,和变革散文创作的主动性。
杨绛的散文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学者。
●情感表现的含蓄与文字的分寸感与准确,形成一 种含蓄蕴藉的美,使文章有一种大家气象:
一九七九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为调查清末中国同盟会(包括其他革命团体) 会员情况,给我一封信,原文如下:“令尊补塘 先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参加过东京励志社,创办《国民报》《大陆杂 志》,在无锡首创励志学社,著有影响”,因此 要我介绍简历及传记资料等,并提出一个问题: “在补塘先生一生中,有过一个重大的变化,即 从主张革命转向主张立宪。这中间的原因和过程 如何,是史学界所关心的,盼望予以介绍。”
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 记》、《将饮茶》、孙犁的《晚华集》、 《秀露集》等、丁玲的《“牛棚”小品》、 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梅志的《往事如 烟》等,90年代又有韦君宜的《思痛录》、 季羡林的《牛棚杂记》、李锐的《“大跃进” 亲历记》等。
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贾平凹:擅长表达古典情致与乡土情结,具 哲理而有趣味,得美文的品性。
●文化散文创作成就突出。
“是指那种在创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 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 事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 究历史文化精神的散文”。
事实上,文化散文是一个外延和内涵 都有某种不确定性的指称,其中有汪曾祺、 张承志等人的文人散文,和影响更著的学 者散文等。
●小女人散文:
《丑石》、《月迹》、《商州初录》、《商 州又录》等
赵丽宏:景清新、情真挚,人事质朴,宛如 林中小溪,意境悠远,有诗意之美。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 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 人间》《赵丽宏散文选》 等散文集
张洁、陈慧英、马瑞芳、李佩芝、斯妤、梅 洁、苏叶、王英琦、唐敏、叶梦、韩小蕙 等女性散文作家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女性 视角观察社会和人生,感悟生命,书写出 独具风情的多彩人生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世 界。
●在散文理论上贾平凹提倡“大散文”观念。
其一是要求散文的题材、内容要“大”,也就 是散文的内容要从狭小的个人情怀中走出 来,关乎时代、社会。
其二是主张散文的审美境界要“大”,美学风 格上要追求“大境界”、“大气象”。
其三则是力主散文文体形式可“泛”,正如贾 平凹所说的:“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 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 《随想录》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文学价值, 而在于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社会 责任感,在这里巴金展现了一个现代作家 高尚的人格风范和知识分子的良知良心, 这是造就作品魅力的重要原因。我们对 《随想录》的欣赏从“文”的欣赏进入到 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人”——一种人格境 界的领略。
●主要写作动机:对文革十年的总结,以警 醒后来者。
当然与“大散文”观念相对的有“艺术散文” 的提倡。
“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 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裸 露心灵的艺术性散体短文,即谓之散 文”。——刘锡庆
巴金的《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 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 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 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 为总题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 版,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张洁《捡麦穗》
●散文文体“窄化”趋势。即将报告文学等 叙事性形态和杂文等议论性形态从散文中 加以剥离,重新提出了“抒情散文”、 “艺术散文”或“美文”等概念。
80年代主要散文作家
●老作家的散文创作: 一些作家主要是老年作家,写作了一批
回忆往事的散文。或者追悼、怀念亲友, 或者提供个人亲身经历的琐碎、片段的回 忆,或者针对一些发生于身边的事件,不 拘形式地传递深沉而凝重的切身感受。因 为都是老作家所作,有人也将这些散文称 之为“老年散文”。
王英琦:成名作《有一个小镇》
张洁:《挖荠菜》《捡麦穗》、《盯梢》等
来自百度文库
90年代散文概述
进入90年代之后,散文在几乎没有任何预言、策划 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热烈繁盛的局面。
●旧作重印是90年代散文出版中一个显见的特点。 ●专发散文的刊物如《散文》、《散文选刊》、
《散文百家》等受到读者欢迎,一些大型文学刊 物如《十月》、《收获》等开辟散文专栏,一些 报纸开辟副刊发表散文和随笔。
●80年代,散文发展需要打破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文 体模式的障碍。
这种模式通常表现为“以小见大”、“托物言 志”的方式,来靠近“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潮的 主题和结构趋向,以及追求散文的“诗化”和意 境。
贾平凹《丑石》、《一棵小桃树》
●“回到”个人体验,表现日常事态和心绪,侧重对 “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 呼应转向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语言方 式也追求作家的“个性”。
觉新性格、奴隶意识
●文字朴实、记述流畅,没有经营雕琢的痕 迹,但自有一种遒劲有力的风度。
以沪穗两地为主的素素、南妮、黄爱东西、 黄茵、张梅等女作家。
关键词:都市女性、时尚生活、闲适情调, 作品凸现的是敏感而丰富的女性直觉、琐 屑而别致的女性经验。
作品主要写家庭、婚姻、情感、衣饰、宠物、 美食、建筑、时装、书籍之类的事情,津 津乐道于女人的打扮、生活、恋爱等,写 出一种活得很滋润的女人心态,一副风情 万种、自得其乐的情调。
第八章 80、90年代散文
80年代散文发展概述
●比之于小说、报告文学等文体的轰动,80年代的 散文园地比较平静。 对散文历来有很高期待的中国批评家,不满于 散文创作“滞后”和“平淡”,在1986-1988年间, 针对散文创作状况表现了深切忧虑,断言“毫无 疑问,散文走的是一条下坡路,它确实落魄了。” 甚而提出“散文解体”论。由此引发了关于散文 发展和革新的讨论,推动了作家对于这一文体的 自觉意识,和变革散文创作的主动性。
杨绛的散文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学者。
●情感表现的含蓄与文字的分寸感与准确,形成一 种含蓄蕴藉的美,使文章有一种大家气象:
一九七九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为调查清末中国同盟会(包括其他革命团体) 会员情况,给我一封信,原文如下:“令尊补塘 先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参加过东京励志社,创办《国民报》《大陆杂 志》,在无锡首创励志学社,著有影响”,因此 要我介绍简历及传记资料等,并提出一个问题: “在补塘先生一生中,有过一个重大的变化,即 从主张革命转向主张立宪。这中间的原因和过程 如何,是史学界所关心的,盼望予以介绍。”
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 记》、《将饮茶》、孙犁的《晚华集》、 《秀露集》等、丁玲的《“牛棚”小品》、 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梅志的《往事如 烟》等,90年代又有韦君宜的《思痛录》、 季羡林的《牛棚杂记》、李锐的《“大跃进” 亲历记》等。
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贾平凹:擅长表达古典情致与乡土情结,具 哲理而有趣味,得美文的品性。
●文化散文创作成就突出。
“是指那种在创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 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 事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 究历史文化精神的散文”。
事实上,文化散文是一个外延和内涵 都有某种不确定性的指称,其中有汪曾祺、 张承志等人的文人散文,和影响更著的学 者散文等。
●小女人散文:
《丑石》、《月迹》、《商州初录》、《商 州又录》等
赵丽宏:景清新、情真挚,人事质朴,宛如 林中小溪,意境悠远,有诗意之美。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 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 人间》《赵丽宏散文选》 等散文集
张洁、陈慧英、马瑞芳、李佩芝、斯妤、梅 洁、苏叶、王英琦、唐敏、叶梦、韩小蕙 等女性散文作家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女性 视角观察社会和人生,感悟生命,书写出 独具风情的多彩人生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世 界。
●在散文理论上贾平凹提倡“大散文”观念。
其一是要求散文的题材、内容要“大”,也就 是散文的内容要从狭小的个人情怀中走出 来,关乎时代、社会。
其二是主张散文的审美境界要“大”,美学风 格上要追求“大境界”、“大气象”。
其三则是力主散文文体形式可“泛”,正如贾 平凹所说的:“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 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 《随想录》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文学价值, 而在于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社会 责任感,在这里巴金展现了一个现代作家 高尚的人格风范和知识分子的良知良心, 这是造就作品魅力的重要原因。我们对 《随想录》的欣赏从“文”的欣赏进入到 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人”——一种人格境 界的领略。
●主要写作动机:对文革十年的总结,以警 醒后来者。
当然与“大散文”观念相对的有“艺术散文” 的提倡。
“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 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裸 露心灵的艺术性散体短文,即谓之散 文”。——刘锡庆
巴金的《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 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 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 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 为总题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 版,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张洁《捡麦穗》
●散文文体“窄化”趋势。即将报告文学等 叙事性形态和杂文等议论性形态从散文中 加以剥离,重新提出了“抒情散文”、 “艺术散文”或“美文”等概念。
80年代主要散文作家
●老作家的散文创作: 一些作家主要是老年作家,写作了一批
回忆往事的散文。或者追悼、怀念亲友, 或者提供个人亲身经历的琐碎、片段的回 忆,或者针对一些发生于身边的事件,不 拘形式地传递深沉而凝重的切身感受。因 为都是老作家所作,有人也将这些散文称 之为“老年散文”。
王英琦:成名作《有一个小镇》
张洁:《挖荠菜》《捡麦穗》、《盯梢》等
来自百度文库
90年代散文概述
进入90年代之后,散文在几乎没有任何预言、策划 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热烈繁盛的局面。
●旧作重印是90年代散文出版中一个显见的特点。 ●专发散文的刊物如《散文》、《散文选刊》、
《散文百家》等受到读者欢迎,一些大型文学刊 物如《十月》、《收获》等开辟散文专栏,一些 报纸开辟副刊发表散文和随笔。
●80年代,散文发展需要打破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文 体模式的障碍。
这种模式通常表现为“以小见大”、“托物言 志”的方式,来靠近“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潮的 主题和结构趋向,以及追求散文的“诗化”和意 境。
贾平凹《丑石》、《一棵小桃树》
●“回到”个人体验,表现日常事态和心绪,侧重对 “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 呼应转向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语言方 式也追求作家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