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变化教案
2024年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主题课程“神奇的变化”,教材为《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探索物体形态、颜色、性质的变化,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变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掌握物体形态、颜色、性质变化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形态、颜色、性质变化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淀粉、碘酒、气球、蜡烛等)、PPT、实物展示。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然后教师将气球放在热水中,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2. 讲解与探索(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如四季更替、植物生长等,让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淀粉与碘酒反应、蜡烛燃烧等,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幼儿探讨变化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形态、颜色、性质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四季更替植物生长2. 物体形态、颜色、性质变化淀粉与碘酒反应蜡烛燃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作业内容:请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个变化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进行评价。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变化实验。
作业内容:请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变化实验,如用醋和小苏打制作火山爆发模型。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变化》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变化》教案:《神奇的变化》我设计的这节《神奇的变化》是大班科学活动,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物质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课件、实验材料。
学具:实验材料、记录本、彩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谜语来引入活动:“红黄蓝绿白,五颜六色真美丽,加水加碱它会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颜料!”2. 讲解:我通过课件,向孩子们讲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让他们了解到物质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颜色、味道等发生改变的过程。
3. 实验:我准备了三种实验材料,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分享:每组实验结束后,我让每个孩子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变化,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变化。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我可以在课后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质变化,比如食物的腐烂、植物的生长等,并让他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能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孩子们的认知和理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我精心设计了三种实验材料,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这些实验都是围绕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展开的,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
2024年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教材,涉及章节为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水的三态变化、种子发芽等;2. 学习用观察、比较、记录等方法探究变化过程;3. 培养幼儿对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现象,知道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 学会观察、记录变化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3. 提高幼儿对变化的敏感度,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记录变化过程,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培养幼儿对变化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种子、花盆、记录表、放大镜等;2. 学具:画笔、画纸、记录本、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水、冰、种子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的变化现象。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种子发芽等实例,让幼儿了解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画笔、记录本等学具,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变化现象。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体幼儿共同讨论、分享变化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变化2. 内容: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种子发芽过程:种子、发芽、幼苗观察记录方法:用画笔、相机记录变化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变化现象答案示例:观察记录家庭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每天的生长高度、叶子数量等。
2. 作业要求:用画笔、相机等工具,记录至少一周的变化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举办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探索生活中的变化现象;组织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幼儿在实地观察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变化》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变化》活动背景和设计这是一次大班级的科学活动,主题是“神奇的变化”。
该活动旨在帮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和学习动力。
活动准备工具和材料1.纯净水、醋、小苏打、盐、食用油等材料2.溶液调配器、小杯子、塑料勺子、滤纸、温度计等实验工具活动安排1.准备课前预热材料,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变化的视频,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知识。
2.介绍活动主题,让孩子们对活动有所了解。
3.准备实验工具和所需试剂,让孩子们操作实验,观察变化过程。
4.分小组让孩子们操作实验,学习团队合作和相互学习的精神。
5.结合实验过程,引导孩子们探讨、总结变化规律,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
活动过程实验一:柠檬水变大红花1.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工具和材料,指导孩子们将柠檬水滤下来,放入干净的杯子中,加入草酸铵并搅拌均匀。
2.调配鲜红色食用色素,将草酸铵中和后的溶液滴入柠檬水中,搅拌均匀。
3.观察到柠檬水的颜色变成了大红花。
实验二:原来酒精可以燃烧1.给孩子们发放实验工具和材料,指导孩子们将酒精倒入温水中进行加热,让孩子们观察酒精的变化。
2.引导孩子们在酒精灯上点燃酒精,让他们观察燃烧过程,分析老师引导下的问题,让孩子们思考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酒精的情形。
实验三:小苏打吹气球1.给孩子们发放实验工具和材料,指导孩子们将小苏打倒入塑料袋中,加入醋并快速将袋口捆好。
2.观察经典的气球膨胀过程和变化,再引导孩子们深入分析实验,让他们懂得探究规律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教学效果这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主动、积极,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和总结变化规律,孩子们对物质变化的语言表述和理解水平得到了提高。
教学不足1.部分孩子对实验工具和材料不够熟悉,操作不够熟练。
2.活动时间安排过长,部分孩子集中精力的持久性不够。
3.活动内容设计不够充分,学生思维深度未能深化到位。
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优质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优质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主题活动“神奇的变化”,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中物体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理解自然界中物体变化的规律,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变化的规律,并能用语言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实验器材、植物生长变化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物体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激发幼儿对“神奇的变化”主题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讲解物体变化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物体变化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物体变化现象。
分享观察结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动手操作(15分钟)指导幼儿用彩纸、剪刀等学具制作简单的物体变化模型。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的作品。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变化2. 内容:水的三态变化、植物生长变化、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变化,用画笔和文字描述变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继续探索物体变化的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书籍和资源,满足幼儿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与分享、动手操作等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神奇的变化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主题教材《神奇的变化》第四章“生活中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变化,如水沸腾、冰融化、植物生长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变化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变化现象,知道变化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变化过程,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变化的神奇,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变化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变化现象,感受变化的神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冰块、水、沸腾的水、生长的植物等),图片,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过程,引导幼儿讨论变化现象。
演示水沸腾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图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变化,如植物生长、季节变换等。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变化现象,并尝试用词语描述。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变化现象。
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观察记录(10分钟)发给幼儿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冰块融化和水沸腾的变化过程。
引导幼儿用画笔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变化2. 内容:生活变化现象:冰融化、水沸腾、植物生长等描述词语:慢慢、突然、渐渐、迅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变化现象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或户外的一个物体变化,如花开、太阳落山等,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变化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变化,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精选(1)
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精选一、教学内容《神奇的变化》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展开,包括四季变换、动植物成长、物品形态改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表达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变化现象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变化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四季变换的图片、动植物成长过程的图片、物品形态改变的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窗外的四季变换,讨论并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2)出示动植物成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它们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利用图片和视频,讲解四季变换、动植物成长、物品形态改变等变化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讨论。
(2)每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创作环节(10分钟)(1)让幼儿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描绘变化现象的作品。
(2)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变化现象的基本概念。
(2)强调观察、发现、表达变化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变化》2. 内容:(1)四季变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2)动植物成长:种子发芽、小草生长、蝴蝶蜕变(3)物品形态改变:水加热、冰融化、纸揉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天气的变化,用画笔描绘出来。
(2)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和家长分享。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变化现象,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
主题三 神奇的变化主题网络图一、主题解读世界是多变的,孩子的世界更是千奇百变的.颜色会变、云会变、天气会变、树会变、镜子会变、我们也会变······,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
“变化”的现象经常会吸引着孩子。
“变化”的谜底,走进神奇的“变化”世界.二、预期目标1、能感知大自然的变化,能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关注气候、关注地球的变化,有初步的环保意识.2、探索生活中会产生变化的材料和食物,寻找出变化规律。
3、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简单方法,培养探索研究意识.4、在光、水、色等物体的变化中,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
5、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6、通过了解土豆的生长过程及它的多种吃法,感受身边变化的食物。
7、知道食品有保质期,食品的保质期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健康。
三、环境创设1、主题墙饰●主题墙面“千变万化的世界”——由“水的变化、光的变化、食物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板块组成.●墙面:科学调查员:日益变化的地球●“科学实验我知道”:根据教学活动,将实验记录、过程、结果等资料展示在墙面.2、活动区●科学区—-光之家、玩色坊、巧手长今、水宝宝●图书区—-相关的科学图书、图片等●美工区——小画坊、染色吧、蔬菜水果造型吧●自然角——放置一些发酵的食物,供幼儿观察●语言区-—小舞台、小小新闻家四、资源利用1、父母和幼儿一起做“水蒸气蒸发和结冰”的实验。
2、在家中与家人共同制订、实施节水计划。
3、在与家人购物时,学会看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和家长一起参观科技馆。
5、父母和孩子搜集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资料。
五、活动案例活动1:四季歌(语言、科学)教学目标:1、知道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和顺序。
2、能感受并发现自然的变化.教学准备:幼儿用书、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了解一年四季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4幅图画,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二、谈话活动:了解秋天的特征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1、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知道的秋天景象。
大班关于神奇的变化的健康教案
大班关于神奇的变化的健康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关于神奇的变化的健康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并且与健康有关。
2. 通过观察和参与活动,学生将了解健康饮食和锻炼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图书:《人体的变化》、《健康食品》等。
2.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食物和运动的图片。
3. 健康食品和水果模型。
4. 活动材料:纸、彩笔、剪刀等。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安排教室空间,确保能够进行小组活动。
3.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和安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在黑板上写下“变化是什么?”的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与身体健康相关。
探索变化:2. 介绍《人体的变化》这本图书,并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
引导学生关注书中描述的身体变化,例如身高、牙齿、头发等。
3. 展示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变化。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察结果。
了解健康食品:4. 引入《健康食品》这本图书,并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
解释什么是健康食品,以及它们对身体的好处。
5. 展示不同种类的健康食品图片或模型,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好处。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健康食品。
实践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健康食品进行展示。
他们可以绘制食物的图片、写下食物的名称和好处,并与全班分享。
7.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的饮食习惯,鼓励他们分享自己每天吃的健康食品。
认识锻炼的好处:8. 引入锻炼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可以使用图片或模型来展示不同种类的运动。
9. 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活动,例如跳绳、做俯卧撑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观察他们的身体变化。
总结和评估:10.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所学到的关于身体变化、健康食品和锻炼的知识。
11. 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评估,让学生展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2024年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
2024年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奇妙的世界》第二节《神奇的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物质的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以及简单的化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状态的转换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干冰、气球、魔法玉米淀粉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冰块的状态。
(2)教师将冰块放入热水,让幼儿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干冰,让幼儿观察干冰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教师解释物质状态转换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气球,让幼儿将气球吹起来,观察气球从无到有的过程。
(2)教师让幼儿用彩泥进行固态、液态、气态的模拟实验。
(2)幼儿互相分享观察和实验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 神奇的变化:冰块融化、干冰升华、气球膨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物质变化,记录下来并描述。
2. 答案示例:(1)观察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如冰箱里的冰块。
(2)观察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如烧开水时冒出的蒸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物质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状态转换原理方面有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如食物的烹饪、天气的变化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物质状态的转换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冰块融化、干冰升华、气球膨胀等实验的观察。
3. 作业设计:观察家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并记录描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神奇的变化教案通用
神奇的变化教案通用教案:神奇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化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征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3. 化学反应的实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征,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难点: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理解,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化学试剂。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的生锈,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铁丝的燃烧,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无新物质有新物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一:观察是否有新物质方法二:利用化学性质进行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 产物七、作业设计a. 冰融化成水b. 木炭燃烧二氧化碳2. 铁生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什么?答案:1.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2. 铁生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Fe + 3O2 → 2Fe2O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征,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了化学反应的实质。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解释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饮料的酸碱性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神奇的变化教案中班
神奇的变化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神奇的变化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物体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物体的变化背后的原因。
4. 促进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变化的概念介绍: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介绍物体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例如水变成冰、蝴蝶的生命周期等。
2. 观察和描述:组织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变化,例如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
3. 比较和分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变化,并将它们分类为相似的变化和不同的变化。
4. 探索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发现物体变化背后的原因,例如温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5.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例如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变化的原因。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变化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概念介绍: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介绍物体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
3. 观察和描述:组织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变化,引导他们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言来描述变化的过程。
4. 比较和分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变化,并将它们分类为相似的变化和不同的变化,帮助他们发现规律和共同点。
5. 探索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物体变化背后的原因,引导他们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6.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变化的原因。
7. 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变化的概念和原因,并通过问答、绘画或其他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可准备一些展示物体变化的图片或实物,如冰块、蝴蝶模型等。
2. 实验材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温度计、种子、土壤等。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变化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变化》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变化》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主题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富有创意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份大班主题教学优秀教案,并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进行总结,以期给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案实施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主题教学,幼儿应当能够:•系统性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在经过某些变化后会产生什么结果;•感知“变化法则”,准确观察并记录物体变化过程;•了解简单的化学反应过程,探究物质的特性及规律性。
2. 教学流程第一天•先以幼儿熟悉的物品为例,如手纸、水,让幼儿探究其变化后产生的新物质,例如手纸变成火柴、水变成冰等;•给出构思好的热水与蜡烛变化实验,让幼儿边观察边模仿,了解蜡烛变小、烛芯变长、烛油变成了水的过程;•以自己身边的实物或图示让幼儿单独绘制物体变化前后的图,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二天•确认幼儿们对化学反应的概念,用小白鼠实验引导幼儿回顾说明标识的作用;•分小组进行鲜花染色实验,让幼儿亲手尝试将白花染色,并记录实验过程,为后续的化学反应实验打基础;•探究鱼缸里的水花不会溢出的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三天•多媒体播放简单的化学量计、杯子等示范图,让幼儿体验“不用憧憬,就能做实验”;•分小组模仿示例制作红色火焰、青色火焰和可食用的海藻丝;•评选最佳团队,各小组成员坐在一起,对彼此的实验展开讨论,在彼此的学习中共同进步。
3. 教学特点本次主题教学基于自然探究能力及初中化学的普通学生教学思想,将生活常识与实验操作结合,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自我探究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成效本次主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观察力、动手能力,使幼儿对物体变化的认知更加系统。
同时,通过实践探究,让幼儿在自主发现和尝试的过程中自我探索,更加容易深入体验变化过程,进而提升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幼儿自我学习的兴趣和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神奇的变化教案通用
神奇的变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神奇的变化》,该部分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2. 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举例说明。
3.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本质及其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板书材料等。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融化、水沸腾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
2. 理论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理论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5. 实验演示与操作(15分钟)演示物质的三态变化、化学变化等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变化》2. 内容: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2. 答案:(1)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特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2)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水蒸发等,仅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
化学变化:如燃烧、腐败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新的物质。
(3)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变化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神奇的变化教案
神奇的变化教案神奇的变化教案1活动目标:1、有探索、发现事物变化的兴趣,体验变化带来的快乐。
2、感知两原色变三色的的变化,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述。
活动准备:1、认识多种颜色2、材料准备:红、黄、蓝颜料,勺,棉签,卡纸等。
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操作:1、老师提问引导幼儿参观好的环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哪些颜色?如果吧两种颜色混在一块,会发生什么变化啊?2、提出操作要求。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做记录。
要求幼儿保持环境、他人、自己的清洁,有目的、有秩序的用相应的小勺取放颜料,不混淆,用过的棉签放进垃圾桶里。
3、幼儿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并请个别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的发现,给与肯定;表扬哎清洁的幼儿。
二、幼儿操作:涂色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图案的白色卡纸,引发幼儿涂色的兴趣。
2、请一幼儿上台示范涂色,师进行纠正。
3、师讲解涂色方法:用棉签蘸取适量的颜料,朝一个方向均匀的涂色,尽量不涂到线条外。
4、鼓励幼儿又能够自己喜欢或调制的`颜色进行涂色。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涂色,指导个别幼儿,及时给予肯定。
三、评价活动: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参观,相互评价。
2、教师挑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与幼儿充分互动,孩子与老师提供的材料之间也是充分互动,因此活动中孩子兴趣很浓,对于本次活动的目标也很好的完成了。
神奇的变化教案2活动准备PPT:漂亮的线。
挂图:《绣品》。
塑料线若干。
中国结一个。
活动目标体验编织中的乐趣。
能够合作进行简单的编织。
欣赏中华文化中的刺绣和编织艺术。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我们这个月的主题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线,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可以用画笔来画出漂亮的图画外,我们可以怎样用线来表现出漂亮的图案呢?(线贴画、刺绣等)二、过程1、教师出示挂图《绣品》。
让幼儿了解中国刺绣。
师: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这幅挂图,这图上都有些什么呀?(衣服、帽子、绣品等)这些都是每个地方不同的刺绣作品,我们来看看它们都绣了些什么东西?你最喜欢哪一样,为什么?2、教师展示PPT,让幼儿了解苏绣。
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精选
幼儿园教案《神奇的变化》精选一、教学内容《神奇的变化》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周围世界中的变化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1. 物理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冰块融化、气球膨胀等;2. 化学变化:火山爆发实验、蜡烛燃烧、铁生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变化过程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培养幼儿对变化的认知和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气球、蜡烛、铁钉等)、教学课件、实物展示;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气球膨胀为例,让幼儿观察气球在老师吹气时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变化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物理变化: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冰块融化过程;(2)化学变化:以火山爆发实验为例,讲解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铁生锈等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变化过程,如观察冰块融化、气球膨胀等。
(1)每组幼儿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变化过程;5. 情景再现(5分钟)播放课件,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变化现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变化》2. 内容:物理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冰块融化、气球膨胀等;化学变化:火山爆发实验、蜡烛燃烧、铁生锈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一个变化现象,如煮鸡蛋、泡方便面等;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变化过程,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变化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优质教案《神奇的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优质教案《神奇的变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神奇的变化》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乐园》第四章《变化多端》,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物质的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观察和探索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吹风机、气球、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小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冰块、热水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冰块融化的过程,讲解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2)教师演示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讲解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融化、水沸腾等现象。
(2)幼儿用画笔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5. 课后拓展: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变化》2. 内容:(1)固态、液态、气态(2)物质状态变化现象:冰融化、水沸腾等(3)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2. 答案示例:观察记录表,包括日期、变化现象、观察结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更多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验,如制作冰淇淋、观察植物生长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神奇的变化教案通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神奇的变化》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变化的概念、分类和性质;运用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探索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变化的基本分类和性质。
2.学会运用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变化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1.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语调要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2.理论讲解:10分钟
3.例题讲解:15分钟
4.随堂练习:10分钟
5.实践探索:10分钟
6.总结与反思:5分钟
7.拓展延伸:5分钟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关键问题。
2.提问方式多样化,如开放式、封闭式、引导式等。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四、情景导入
1.利用生活实例、故事、实验等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导入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关注变化现象。
教案反思
一、优点
1.教学内容丰富,涵盖变化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等方面。
2.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实践探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变化规律,提高实践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二、不足
1.时间分配上,部分环节略显紧张,如随堂练习时间较短。
2.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神奇的变化——纸浮雕工艺》教案
《神奇的变化——纸浮雕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纸浮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纸浮雕的概念和特点2. 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纸浮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纸浮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纸浮雕的制作过程中对空间感和立体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纸浮雕作品示例,制作纸浮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纸浮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纸浮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讲解纸浮雕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纸浮雕。
3. 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教师示范纸浮雕的制作过程,边讲解边操作,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简单的纸浮雕作品。
4. 纸浮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纸浮雕作品,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空间感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价。
5.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独立制作纸浮雕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更加复杂的纸浮雕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和展示。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纸浮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装饰品、礼品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纸浮雕作品的主题和应用场景。
3. 各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和最佳应用场景。
七、课堂反思1. 教师提问: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纸浮雕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总结:纸浮雕制作需要耐心、细心和创造力,希望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变化》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变化》1. 引言《神奇的变化》是一篇以小动物们的变化为主题的故事,通过描述小动物们变化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生命变化的好奇心,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本篇文档将分享一份针对大班的主题优秀教案,并对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进行总结。
2.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小动物的变化过程。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准备•《神奇的变化》的图书或故事卡片。
•小动物模型或图片。
•不同阶段的幼儿拼图。
•彩色纸张、彩色铅笔和剪刀。
•室内/室外观察动物的环境准备。
4. 教学活动活动一:了解小动物的变化过程1.呈现故事:向幼儿展示《神奇的变化》的图书或故事卡片,引导他们注意小动物们的变化过程。
2.讨论小动物变化:与幼儿一起回顾小动物的变化过程,鼓励他们描述和表达他们所观察到的变化。
3.展示小动物模型或图片:向幼儿展示不同小动物的模型或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之间的变化。
活动二:动手制作小动物拼图1.准备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小动物拼图。
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拼图。
2.制作拼图:幼儿使用彩色纸张、彩色铅笔和剪刀,按照拼图模板进行制作。
3.分享成果:让每位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动物拼图,并邀请他们描述自己所制作的小动物的变化过程。
活动三:观察动物的变化1.室内观察:在室内设置观察动物的环境,例如鱼缸、蚕宝宝养殖盒等。
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变化,并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变化。
2.室外观察: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树木、花朵、昆虫等自然界中的变化,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变化。
3.整理观察结果:与幼儿一起整理观察结果,让他们对变化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5. 教学反思•教学优点:故事引入,活动设计多样化,体验性强。
•教学不足:需要提前准备充分,活动时间控制不够统一。
•个别幼儿表现:部分幼儿对小动物的变化不够关注,思维表达能力较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神奇的变化
【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操作活动、一个实验活动及一个观察活动。
“做隐形墨水”的操作活动,教材上有四幅操作步骤的图片(图下配有相关的操作方法)及一幅操作结果的图片,这里可以让学生看书自行操作。
在操作步骤下面有文文的话:“好可以用什么做隐形墨水?”旁边有一幅各种各样水果的图片,启发学生可从这些水果中挑选。
在“混合下列几组物质,比较混合后的现象”实验活动中,教材上呈现了“水与油”、“牛奶与醋”、“泡腾片与水”混合的操作步骤及相关的图片,其中在“牛奶与醋”的混合实验中,有佳佳提示语:“有东西沉在杯底”。
在教材的右边还有一个作业: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行以及你的发现,因此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还有小博士的话:“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时会生成新的物质。
”这是实验的结论,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直接看书,可以把这些操作步骤图用PPT展示,以免学生直接看小博士的话二得到结论。
在“认识几种能生成新物质的物质变化”的观察活动中,教材上提供两幅图片,一是铁生锈,二是燃烧物质。
在这两个变化中都生成了新物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判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看懂制作“隐形墨水”的示意图,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来制作。
这里的操作是简单的,但学生不会思考隐形墨水的原理是物质发生变化,因此这里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组混合实验的步骤很简单,学生能自己操作,但是在实验中学生不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者观察不到位,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并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能及时把观察到的如实记录下来。
在“认识几种能生成新物质的物质变化”观察活动中,学生知道铁时常会生锈,但不知道铁锈与铁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在判断“铁生锈”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有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铁与铁锈的不同。
关于物质燃烧生成新物质,学生能理解。
在这个观察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再例举一些生活中的其它实例,感受生活中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隐形墨水的趣味实验,初步了解物质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质混合后的现象,知道物质混合后,有些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则不会,初步了解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3.通过观察铁生锈、物体燃烧等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变化会生成新物质。
4.在探究活动中,提高观察实验现象及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知道有些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有些变化不生成新物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柠檬、白纸、毛笔、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水、油、牛奶、醋、泡腾片、试管、橡皮塞、空烧杯(每组2个)。
学生准备:教材、活动手册、文具盒
【教学设计思路】
1. 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1)制作隐形墨水,发现物质会发生变化;(2)初步知道物质混合后,有些会生成新物质,有些则不会;(3)观察、交流生活中一些物质变化会生成新物质的实例。
2. 主要教学策略
本课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组便于操作的小实验来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策略:(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一开始通过制作隐形墨水,激发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发学生自主发现。
如在制作隐形墨水活动中,并不是光让学生动手制作,而是通过制作隐形墨水,引导思考:①用隐形墨水写得字开始是怎样的?后来又怎样了?②从隐形到现形的变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橙汁在发生变化,有无色变为棕色),③怎么变得?(在烘烤的条件下发生了变化);④从中你有什么启示?(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如混合实验中先让学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注意在混合过程中有什么现象,最后比较各组混合实验所产生的想想有什么异同,从而得到有些会生成新物质,有些则不会。
又如在铁生锈的观察中,引导学生比较铁与铁锈的异同;(4)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在有些变化会生成新物质,有些则不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找生活中一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物质的实例。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说明
活动Ⅰ制作隐形墨水
一方面给每组学生提供制作隐形墨水的材料及工具,让学生看着教材上的制作步骤自己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发现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同时提供隐形墨水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活动Ⅱ混合不同的物质
首先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将两种物质混合起来,关注滴加液体、振荡等操作要领;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物质混合中发生的变化,从而得出物质混合后,有些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则不会的结论;再次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科学记录的能力。
活动Ⅲ认识几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讨论铁生锈与燃烧物体的过程中有无生成新的物质,从而感受生活中一些物质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实例。
3.主要教学环节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可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自制隐形墨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比较几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不同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有些变化不生成新物质,从而感受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第三环节,通过观察图片、实物获视频,进一步认识生活中中常见的几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实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制作隐形墨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制作隐形墨水并显形,激发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2.通过讨论隐形墨水显形的过程,初步了解物质会发生变化。
3.通过讨论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隐形墨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二混合物质
活动目标
1.通过分别混合水和油、牛奶和醋、泡腾片和水并观察现象,知道物质混
合后,有些会生成新物质,有些则不会。
2.在混合实验中,学会滴加液体、振荡的操作要领及培养观察、记录、比
较、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活动三认识几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并生成新物质。
2.通过寻找生活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实例,感受物质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
(2)铁在怎样的环境中容易生锈?(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二)纸与纸灰
1. 观察:观察燃烧纸中的现象。
2. 比较:比较纸与纸灰是不是同一物质?
3. 归纳:归纳出纸燃烧中有新物质产生。
(三)其他生成新物质的实例
交流:举出一些物质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实例。
(2)让学生再次体会物质变化在
一定的条件下发生。
* 引导发现纸燃烧中有烟产生。
* 从颜色、形态、松软等角度比较。
* 由具体的燃烧纸实例归纳到燃
烧物品,这样又具体到一般。
*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
* 通过具体实例发现物体燃烧
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
* 培养学观察、比较能力。
*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 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认识物质
变化是多样性,同时感受物质
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板书设计】
神奇的变化
有些会生成新物质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
有些不生成新物质【学习单设计】
混合后现象(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层次1:用力振荡
后形成浑浊液体,
静置一段时间后
分层了,油在上,
水在下。
层次2:静置一段
时间后分层了,油
在上,水在下。
层次1:用力搅拌
后形成浑浊液体,
静置一段时间后
分层,水在上,粉
笔灰在下。
层次2:静置一段
时间后分层,水在
上,粉笔灰在下。
层次1:冒泡,有
气体产生,泡腾片
消失,液体颜色有
变化。
层次2:冒泡,泡
腾片消失,液体颜
色有变化。
层次1:牛奶慢慢
结块,沉淀在下
面。
层次2:有白色沉
淀物生成。
我的发现:物质混合后,有些会生成新物质,有些不会生成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