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研究
某矿区金属矿地质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探讨—以勐海县南罕金矿为例

某矿区金属矿地质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探讨—以勐海县南罕金矿为例杨崇亮;常彩莲【摘要】针对我国金属矿区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对某矿区金属矿地质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探讨,其研究过程以勐海县南罕金矿为例.在对勐海县南罕金矿地质矿床成因研究过程中,针对其矿区地层区特征、矿区构造以及地质条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找矿前景,研究结果对今后金属矿发展具有较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2页(P86,88)【关键词】金属矿;矿床;找矿;前景【作者】杨崇亮;常彩莲【作者单位】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我国金属矿中的金矿作为日常生产及生活中最重要的金属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其进行金属矿地质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找矿意义[1]。
勐海县南罕金矿,为勐海县近些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其金矿位于滇藏褶皱区三江褶皱系中昌宁一澜沧复背斜南端轴部曼各褶断束构造单元。
其西临昌宁、东结澜沧江、北连临沧,对其进行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与研究,对成矿原因与找矿前景进行分析,对其今后发展具有较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勐海县南罕金矿地质矿床成因1.1 矿区地层区特征在勐海县南罕金矿区主要以中侏罗统花开左组地层、南坑河组以及露中元古界澜沧群惠民组为主,整体呈NE、SW向分布。
其中侏罗统开花左组下端主要以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粉砂岩、页岩、石英砂砾岩夹中细粒石英砂岩、云母细砂岩夹少量黄绿色粉砂岩为主[2]。
南坑河组下段主要以绢云千板状板岩、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夹灰色绢云板岩、绢云片岩以及变质石英砂岩为主。
惠民组主要以绢云绿泥片岩、绢云片岩及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石英片岩夹绿泥片岩、石英片岩夹绿泥片岩为主,且其上部夹有磁铁矿层、褐铁矿以及大理岩;其中部夹杂层纹状磁铁矿、透镜状菱铁矿;其底部夹杂黑灰色薄层磁铁矿[3]。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陆泽帅2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 陆泽帅2发布时间:2021-09-25T11:48:05.15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杨矿飞1 陆泽帅2 [导读] 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1.洛宁县俊德虹宇矿业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700;2.洛阳陆地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给勘探工作带来困难。
针对不同类型金矿床各有差异的情况,应总结特定区域内相对规律性的分布条件,强调加强矿田和找矿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5个成矿区带和19个集中成矿带,对每个特定的成矿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查工作。
从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来看,只要能找到矿产分布的基本区域和特征,就能为找矿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创新探讨引言我国金矿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盘县等地金矿较为富集,全省金矿集中分布于多个地区。
把握金矿床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根据金矿床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地质条件,总结出成矿地质条件的成矿规律,探讨各成矿集中区的产量及分布要素,对各成矿集中区进行矿田集的研究,建立成矿模型。
金矿石产量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与矿床特征具有相似性,在勘查技术上,应综合多种手段,选择具有相近性的集中区进行深入研究。
1、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金矿资源富集,主要金矿集中分布在赖子山背斜带、灰家堡背斜带、戈塘背斜带、普安红岩背斜带、板其金金矿化带、板其金地金矿化带、册亨百地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带等地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约有7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等,其中已探明的小型矿床和矿点有多处,一般都分布在周边矿化区带内。
各矿化集中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周围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而是金矿体的主要矿体。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地理位置也十分特殊。
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我国的所有自然矿产类型中,云南绝大多数都有,其中的铜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的产量更是居全国前列。
由于该地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上个世纪90年代就陆续有多家地质队在该地开展找矿工作,而本文所讲的是云南省的金矿,希望能借此机会探讨该地区的矿化规律、地质特征,探寻在该地找矿的主要方向。
标签: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我国的主要黄金产区包括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以及西北地区的几个省份。
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云南省,近年来,该地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继在金平、元阳、镇沅、新平、东川、姚安、祥云、鹤庆、腾冲、潞西等地发现了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的发现与开采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对云南省的这些金矿地质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具有云南地域特征的找矿方向。
1云南省金矿资源的现状据有关数据显示,早在1989年,我国的云南省就累计发现了410处金矿点,遍布整个云南省的87个市或者县。
其中,这里的金矿床占到41处,包括15处岩金矿床、6处小型砂金矿床、19处伴生金矿床以及1处小型共生金矿床。
另外,整个云南省共计拥有探明金矿储量101.583吨,这大约占到全国总探储量的2.1%。
同时,全省保有储量为80.675吨,占到全国保有储量的2.03%,其中岩金保有储量、砂金保有储量、伴生金保有储量和共生金保有储量分别有46.404吨、4.959吨、28.193吨、1.119吨。
云南省的金矿点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带状分布,二是分段集中。
整体来看,可以划分八大成矿带,包括南盘江成矿带、哀牢山成矿带、临沧-西盟成矿带等。
其中,哀牢山成矿带在云南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预测该地可能是我国未来的黄金生产基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省的金矿潜在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开采前景也是十分光明的。
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根据云南的残坡堆积、洪积、冲积等砂金矿床类型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的环境基础来分析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且结合云南的地理特征环境分析了砂金矿床遭受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控制,为云南金矿床的类型以及找矿的前景进行综合分析。
标签:砂金矿床类型找矿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该地储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其中包含着许多金矿资源。
但是在金矿资源的发现过程中,其中包含着诸多类型和组成的成因,这就需要结合该地地形以及金矿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1砂金矿床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云南省,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砂金矿床的类型比较齐全,其中主要半含着残坡积、洪积、冲积以及冰碛等,其中具体的成矿类型具体内容是:在残坡积中,其成矿具有风化的作用,成矿的特征是:由原生金矿原地风化残积形成,该矿床可以在缓坡地带、洼地或者是石牙缝中,具体的案例是:墨江的金厂、广南亮山以及老金山等;洪积:成矿的作用是由于季节性洪水在搬运的作用下形成的。
其成矿的特征是:沉积物分选比较差,其厚度变化大,具体的形态比较复杂,其含金的品位变化大,该矿石在间歇河床的洪积扇中形成的,具体的案例是:大马固、干冲沟等;河流河床冲积:成矿的作用是在河流冲积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成矿的作用是该金矿主要在河流内弯的前端储存,在现代河床或者是河床的底部中,根据二元结构来垂向上金,具体的案例是龙潭坝;冰碛:其成矿的作用是在冰川下形成的,该矿的成分比较简单,无分选,其厚度以及金品位的变化比较大。
该矿主要在冰川、洼地或者是冰川台地中形成,具体的案例是剑川金坪。
这四种金矿的基本特征是:残坡积砂金:其矿床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气候比较炎热或者是潮湿的地方,砂金储存于平缓谷地带的残积物当中,在基性和含金地质体风化的红土地带,其规模不等,含金量不同,这种砂金主要呈现的是自下伏基岩和含金石英脉,能够顺其找到原生金矿;冲积砂金:它主要分布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或者是红河等河谷地带,主要是根据砂金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貌特征来分布,其中河床—河漫滩砂金:分布于现代河床砂砾屑中,具体储存于以支流和干流的交汇处,在河床的开阔地带的河心滩上部和下部比较丰富,该砂金的砾石含量多,砾径比较大,磨圆度比较好、含泥量比较少,砾石的成分比较复杂,并且存在于砾层当中,但是该砾金品位的变化比较大,有可能在局部中存在着丰富的矿金;而阶地砂金中,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两岸阶地中,其中沉积物多具有层状构造,其磨圆度以及选性比较好,而层位也相对比较稳定,在第一级中附近存在着比较丰富的金,含金的厚度也比较丰富;在洪积砂金中,主要分布于高山河谷地带或者是地势比较突出的地方,但是由于季节性洪水的搬运作用,就形成了洪积扇或者是洪积堆,在这些洪积扇中存在着不同含量的砂金,而洪积物中主要是泥砂,碎石或者是砂金,常常在洪积扇的前缘部位储藏;最后在冰碛砂金中,该矿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在大理、丽江等地,在高原内的原生金矿地带中有着磨蚀近或者是搬运的作用,但是在冰川外围的山谷以及山间盆地中为砂金形成了良好的发育环境,为找矿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储备。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探讨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探讨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陶琰;谱传杰【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02(031)006【摘要】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 和Mo等元素的共生组合,并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勐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总页数】10页(P577-586)【作者】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陶琰;谱传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3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云南省黄金管理局,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研究 [J], 杨竹森;高振敏;饶文波;李红阳;罗泰义;顾俊生2.云南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 [J], 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顾俊生;胡广耀;李雁鹏;李玉本;普传杰3.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金的特征 [J], 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4.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J], 饶文波;高振敏;罗泰义;杨竹森;李红阳;陶琰;谱传杰5.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金的分布特征 [J], 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西老板寨金矿的成矿条件及成因初探

1 ) 硅化 ,区内硅化形式有三种 :①围岩及矿石为细粒一 微粒石英所交代 ;②石英细脉呈 网脉状交代一 充填于矿石中 ; ③石英颗粒充填于矿石及围岩的空隙中,自 形程度较好 。这些硅化作用通常伴随有不同 程度的矿化 ,在地表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 ,硅化的岩石由于抗风化能力增强而明显区别于其它的围岩 ,
老板寨金矿与上芒岗金矿的成矿条件对 比如表 1 所示 ,通过对 比我们发现两者 的成矿条件总体是相 同 ,二者在区域上的成矿机制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各 自 矿区控矿因素的差异性 ,而在最终形成了不 同赋矿层位和含矿空间的微细浸染型金矿 ( 表 1 o下面我们分别从成矿物质来源 、 成矿热力来源和成矿 物 质 的运 移 与富集 对 老板寨 金矿 的成 因进行 初 步探讨 : 1 ) 成矿物质来源 , 根据区域资料 , 老板寨金矿位于与峨眉山地幔柱有关 的裂谷盆地 内, 区域发育的 条长期活动 的龙陵一 瑞丽大断裂带 ,控制了盆地内中生代的沉积特征和岩浆活动 ,并且可使深部成矿 物质通过它 向上运移 ,最终以喷流沉积的形式分布于沉积地层中,使这些地层具有较高的金含量 ,即构 成了本区主要 的成矿物质来源。区内中侏罗统勐嘎组地层中较高的金含量口 和其中夹有 的火山碎屑岩 、
2 . 5 . 1矿化带及矿体特征 矿区矿体特征简单 , 主要分布在板岩接触 带附近 ,矿体呈透镜状严格受板岩接触带控 制, 矿化体十分不稳定, 延伸较短 , 有尖灭再 现膨 大收缩 的现象 ( 图 4) 。 目前在 0号 和 3 号勘探线控制的两条矿体分别位于 I 号板岩
圈圈
带 的上盘和下盘 ,南侧的矿体倾 向 3 0 0 。~ 3 4 0 。, 倾角 6 O 。~ 7 0 。,长约 6 5 m,平均厚 度2 . 4 4 m , 最高品位 7 . 3 4 X 1 0 , 最低品位 0 . 2 1 X 1 0 。北侧的矿体倾向 3 1 0 。~ 3 3 0 o,倾角 6 5 。~ 7 0 。 ,长约 3 2 m,平 均厚 度 3 . 6 5 m,最 高品位 3 . 1 9 ×1 0 ~ ,最低品位 0 . 0 5 2 X 1 0 ~ 。 图 4 老 板 寨 金 矿 床 矿 体 剖 面 图 在 I 号板岩带的南侧平行分布有一条较厚 的 1 . 浮 土 ;2 - 板岩 ;3 - 灰 质 白云岩 ;4 - 红 土型金 矿 ;5 - 原 生金 矿体 Ⅱ 号板岩带 ,目 前在其接触带附近共发现了 7 处较好的矿化体 ,矿体走 向近 E W,平行分布于板岩带两侧 ,目 前正处于进一步的工作当中。 2 . 5 . 2矿 石特 征 老板寨金矿绝大多数都位于氧化带中,矿石均已强烈氧化 ,矿石 自 然类型属于氧化矿石 。矿石颜色
云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云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一、引言1. 研究背景与目的2. 研究对象和范围3. 研究方法和步骤二、文献综述1. 金矿选矿概述2. 云南地区金矿选矿现状3. 选矿试验研究国内外现状三、试验设计与实验方案1. 试验设计2. 选矿试验方案3. 实验条件及参数控制四、试验结果及分析1. 原料性质分析2. 各工艺流程结果分析3. 表面响应分析五、结论及展望1. 研究成果总结2. 存在问题及对策3.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一、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提升,金矿的开采和选矿工作愈发重要。
矿山开采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且随着矿山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采取的采矿技术水平、矿区环境保护等等也越来越高,金矿资源作为难得的经济资源,不断得到了开采和利用。
然而,在金矿开采过程中,矿石的金品位并不总是高,需要对其进行选矿处理,使得矿石中的金元素更容易被提出来,从而提升提黄率和品位。
同时,随着现代化科技发展,选矿技术不断更新,使得选矿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因此,在此背景下,对金矿选矿工作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云南地区某金矿矿石为试验对象,进行选矿试验,并使用现代科技设备和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分析,从而获得更多的选矿工艺优化方案,提高选矿效率和提取金品位。
本文旨在通过选矿试验分析,(1)分析矿石物理和化学性质,(2)研究多种工艺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探究最优方案,(3)对选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
因此,本文第一章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以及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旨在为读者提供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的引导。
1.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金矿选矿工艺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矿过程中存在着金品位和提黄率低的问题。
而云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资源开采区域之一,在此地区选择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金矿选矿试验进行研究,对提高矿区的选矿工艺指导作用非常重要。
211169502_云南潞西地区三台山金矿区钻探施工难点及对策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云南潞西地区三台山金矿区钻探施工难点及对策许 兵摘要:云南潞西地区三台山金矿区位于怒江断裂转龙陵畹町断裂的东南端,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的福贡镇康褶皱带。
本文研究的矿区施工基本情况条件艰难,山路高道路陡,用水困难。
本文就矿区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取心非常困难、岩土和石的破碎、漏失,尤其是钻孔极易偏斜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金矿区;钻探施工;施工安全1 矿区概况云南潞西金矿位于我国西南边境,行政区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上芒岗村。
矿区属高原山区,平均海拔1100m~1350m,山势陡峻,地形险要,切割剧烈。
矿区天气变化多端,夏季雨水较多,特别是7月~9月是当地的雨水季节,大雨连绵不绝,对施工造成很大影响,平均气温10℃~28℃之间,有利于常年施工。
我单位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在云南潞西地区三台山金矿区实施了钻探施工工程,2014年施工钻孔了2个,钻探工作量约为1650m,2015年施工钻孔了23个,钻探工作量约7800m,2016年上半年施工钻孔了22个,钻探工作量约为7100m。
其中这几年中施工最深钻孔为900m。
2 地层概况众所周知,云南潞西地区三台山金矿区地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部,此研究的区域内由两大构造层组成,分别为中生代未变质的盖层和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中深变质岩基底这两大构造成组成。
云南潞西金矿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高黎贡山群、前寒武系公养河群、下二叠统曼里组、沙子坡组、中侏罗统勐戛组及柳湾组、白垩系、上第三系(新近系)、第四系。
因此本矿石主要类型为:以侵蚀角砾岩(白云岩角砾岩,细砂岩角砾岩)为主;另一种是由红土化作用生成的赤泥岩矿体。
本次的矿体的围岩主要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粘土化、黄铁矿化等,后生氧化矿物为褐铁矿化。
本次研究的岩石一般可钻性为8级。
部分岩石较破碎,也有部分地层有蚀变,呈现软硬相间,还伴随着有垮塌、漏水、掉块等现象,尤其是在0m~200m漏水、掉块现象特别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研究[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能源开采方面也有了
重大的突破,探测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在云南上芒岗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床是附近矿区开采的首例。
因为针对此处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对相关地质与矿产资源的了解不是非常充分,所以,一定要在此基础之上引进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理论,加强对此金矿床的研究。
[关键词]云南潞西金矿成矿模式找矿
云南上芒岗金矿区位于一条多金属的成矿带上,同时又属于“三江”成矿带的范围,必然会成为开发矿产资源的重点区域。
针对上芒岗的金矿区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其矿床的地质状况、矿石含有的微量元素、矿石矿物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稀土元素等,在对控矿规律进行总结,进而设计其成矿模式,并且利用相关技术与方法,对此矿区与周边矿区进行成矿预测,进一步研究找矿形势。
1成矿模式研究
1.1沉积-初始富集期
在火山喷发、海底热水流动以及大陆裂谷边缘海的演化作用下,形成了岩石圈结构层,在陆地化学物质不断的沉积过程中,还伴随着火山喷发物质的沉积,而其中就含有大量的金、铜等成矿物质,为成矿提供了初始矿源层。
并且随着边缘海的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了一些深切割断裂,在地壳深部开通了一道与海底展开物质交换的渠道,致使海水能够在深循环的作用下,吸收岩石中的部分成矿物质,通过热卤水的方式逸出海底,进而对海底的物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主要就是创造了一个高温缺氧的环境,导致泥质砂岩层中含有大量的成矿物质,逐渐形成黄铁矿。
一些含矿的热卤水覆盖在含矿的火山上,提高初始矿源层的位置,进而形成了成矿的部分来源,然后,通过长时间的幔热运动形成地热场,并且方便壳幔物质的迁移,进而富集成矿。
1.2构造-岩浆-热液期
该地区曾经遭受过古太平洋与特提斯两种构造域的复合作用,其相应的构造环境既不属于安第斯大陆范围,也不属于大陆裂谷地带,属于一种大陆边缘向内断块过渡的环境。
随着地幔侵蚀作用导致玄武岩源区出现局部熔融状态,进而形成了具有碱性的岩浆,并逐渐上升,与地壳物质之间出现强烈的互相作用,进一步形成闪长质岩浆。
岩浆在断裂构造的有效配合之下,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上升,这样就使得两组断裂构造进行交汇地方的导岩性比较好。
上升的岩浆在浅部进行定位之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岩浆就会出现对流的现象,进而在溶流分离的作用下使流体更加稳定与分离,并且进行深层次的集聚;深部岩浆通过相关的活动可以与浅部岩浆进行联系,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提供持续的含矿热液与热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对浅部岩浆的冷却时间进行有效的延长,并且加快其溶流
分离的综合作用,进而形成了矿物质浓度比较高的热液。
深部含矿热液随着裂缝不断向上移动,在到达隔挡层之后,成矿流体通过渗流的方式在多孔介质中进行相关的迁移,其流动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
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地层岩石与成矿流体之间进行了岩-水交换反应,进而形成了成矿流体系统。
尤其是此时还汲取了长英岩物质,进而导致岩浆成矿物质与岩浆热液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不断的混合,并且随着岩浆与周边岩石构造的不断迁移,导致脉状矿化,最后形成了金矿体。
所以,构造-岩浆-热液的动力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处在区域性张性的环境下,上芒岗金矿区与地幔岩石之间的地质关系非常紧密;二是,矿床集中分布的因素主要就是指构造-岩浆不同深度的控制程度;三是,具有碱性的陆下岩石岩浆与地壳物质之间发生同化作用,进而为形成金矿床流体系统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条件。
1.3表生期
在成矿之后的阶段中又经历了长时间的大陆碰撞作用,进而导致相应的断裂构造发生了不同的改变,在以后的时间内又发生相应的升降活动,进而导致浅部矿石经常在外力的作用下遭到破坏,严重的甚至发生再次热液成矿现象。
构造与地下水作用对原来的矿床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通过红土化以及岩溶化作用对原来的金矿区产生了一定的侵蚀、改造以及再生,随着风化、冲洪积以及残坡积的作用,在浅部地表处形成了相对比较复杂的氧化带,进而形成了现阶段能够进行开采的金矿石,也就是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此类矿床就是在矿化体与原生矿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矿区内逐渐形成矿化体与原生矿床之后就逐渐升高一直到地表,也就是成矿的表生期。
表生作用主要包括岩溶作用、红土化作用、坡积作用以及残积作用这四个作用。
这个成矿的表生期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分别为岩溶作用的阶段、残积作用的阶段、红土化作用的初级阶段、坡积作用的阶段以及红土化作用的后期阶段。
2找矿研究
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找矿预测方法就是地球化学勘查法,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在加大对此种方法的研究力度。
此种方法主要包括X荧光测量法、γ能谱测量法、氡气法、地气法、地电化学法等。
X荧光测量法就是指利用人工放射性的特点对需要探测的样品物质进行探测的物理方法,可以对样品物质当中的元素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确定其含量与种类。
当需要测量的样品物质受到辐射激发的时候,各种元素原子就会出现电子跃迁的现象,进而放出相应的X射线,通过对这些X射线的测量计算出相应元素的含量。
γ能谱测量法就是指一种非常天然的放射性测量方法,对比放射性元素钍系与铀系的γ射线能谱,进而选择一段适合的数据对其展开相应的能谱测量,对岩石中含有的钾、金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一定的推算。
此种方法就是利用γ能谱仪对野外的土壤、岩石表面进行直接的测量,进而得到相应的射线强度以及相关元素的含量。
氡气法就是指岩石中钍、铀等放射元素会在衰变的时候产生一定的氡气,并且产生的气体能够进入到岩石溶洞、缝隙、地下水以及土壤孔隙当中,在衰变的时间内,具有非常强的迁移能力,对其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测氡的方法主要包括射气测量法、活性炭法以及裂变径迹法等。
通过相关实践证明,产生气体的迁移距离能够超出10米,更远的甚至可以达到上百米。
地电化学法是勘查隐伏矿床的新方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此种方法的不断完善,对于矿床的定量评价也就更加准确。
此种方法在矿体中的元素能够以离子状态向地表迁移,并且指示元素与成矿元素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
3结语
总而言之,上芒岗金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矿类型,在对其进行研究的同时,以浅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为基础,加深对深部金矿的研究,进而加强对此类金矿床的综合研究。
因为对于此类矿床的研究程度还比较低,缺少相应的经验与资料,因此,一定要充分结合缅甸卡林型金矿床的研究经验,加深对上芒岗金矿床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普传杰.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06).
[2]高振敏,杨竹森,李红阳等.云南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2002(12).
[3]罗泰义,王立峰,饶文波等.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红色粘土化作用及其环境效应[J].矿物学报,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