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课件 第2章
合集下载
(人教A版)数学【选修2-2】第2章《推理与证明》ppt复习课件
(1)自反性:对于任意a∈A,都有a∽a. (2)对称性:对于a,b∈A,若a∽b,则b∽a. (3)传递性:对于a,b,c∈A,若a∽b,b∽c,则a∽c. 那么称“∽”是集合A的一个等价关系,例如“数的相等”是 等价关系,而直线的平行不是等价关系(自反性不成立),请你再 判断两个关系________.
规律技巧 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可通过具体化探求其规 律,如本例先用实验的方法,求出n=1,2,3,4时的fn的值, 从中归纳出规律递推关系fn=fn-1+n,使问题得以解决.
3.综合法 综合法是从原因推测结果的思维方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 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这是常用的数学方法.
【解】 (1) 方程x2-(3k+2k)x+3k·2k=0的两根为x1=3k,x2 =2k.
当k=1时,x1=3,x2=2,∴a1=2; 当k=2时,x1=6,x2=4,∴a3=4; 当k=3时,x1=9,x2=8,∴a5=8; 当k=4时,x1=12,x2=16,∴a7=12. ∵当n≥4时,2n>3n, ∴a2n=2n(n≥4).
(1)由上可知,当n=1,2,3时,该等式成立. (2)假设n=k(k≥1)时,等式成立. 即1·22+2·32+…+k(k+1)2=kk1+2 1(3k2+11k+10)成立. 那么1·22+2·32+…+k(k+1)2+(k+1)(k+2)2 =kk1+2 1(3k2+11k+10)+(k+1)(k+2)2
(2) 分析法:是从待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的去寻找结论 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被证明的事实.因 此,若从最后一步倒推回去,直到结论,这个过程就是综合.因 此,在解答较复杂的数学命题时,常用分析法找思路,再用综合 法表达,有时分析法和综合法合用称为“分析综合法”.
规律技巧 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可通过具体化探求其规 律,如本例先用实验的方法,求出n=1,2,3,4时的fn的值, 从中归纳出规律递推关系fn=fn-1+n,使问题得以解决.
3.综合法 综合法是从原因推测结果的思维方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 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这是常用的数学方法.
【解】 (1) 方程x2-(3k+2k)x+3k·2k=0的两根为x1=3k,x2 =2k.
当k=1时,x1=3,x2=2,∴a1=2; 当k=2时,x1=6,x2=4,∴a3=4; 当k=3时,x1=9,x2=8,∴a5=8; 当k=4时,x1=12,x2=16,∴a7=12. ∵当n≥4时,2n>3n, ∴a2n=2n(n≥4).
(1)由上可知,当n=1,2,3时,该等式成立. (2)假设n=k(k≥1)时,等式成立. 即1·22+2·32+…+k(k+1)2=kk1+2 1(3k2+11k+10)成立. 那么1·22+2·32+…+k(k+1)2+(k+1)(k+2)2 =kk1+2 1(3k2+11k+10)+(k+1)(k+2)2
(2) 分析法:是从待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的去寻找结论 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被证明的事实.因 此,若从最后一步倒推回去,直到结论,这个过程就是综合.因 此,在解答较复杂的数学命题时,常用分析法找思路,再用综合 法表达,有时分析法和综合法合用称为“分析综合法”.
(人教A版)数学【选修2-2】2-2-2《反证法》ppt课件
规律技巧 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型命题,可减 少讨论情况,目标明确.否定结论时需弄清楚结论的否定是什 么,避免出现错误.需仔细体会“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一 个”的含义.
三 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 【例3】 求证抛物线上任取四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不可能
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如图所示,A,B,C,D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 任意四点,其坐标分别是(x1,y1),(x2,y2),(x3,y3),(x4, y4).连接AB,BC,CD,DA.
答案 D
3.求证:如果a>b>0,那么n
n a>
b(n∈N,且n>1).
证明 假设n a不大于n b,则n a=n b,或n a<n b.
当n a=n b时,则有a=b. 这与a>b>0相矛盾.
当n
n a<
b时,则有a<b,
这也与a>b相矛盾.
所以n
a>
b.
4.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
求证:四边形ABCD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假设,根据平行四边 形对边所在直线的斜率相等,推出结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从 而肯定原命题正确.
【证明】 由题意得,直线AB的斜率为 kAB=xy22--xy11=y12+py2,同理kBC=y32+py2, kCD=y42+py3,kDA=y12+py4. 假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有kAB=kCD,kBC=kDA. 即有yy23+ +yy12= =yy31+ +yy44, ,① ② 由①-②,得y1-y3=y3-y1,
π 2
,b=y2-2z+
π3,c=z2-2x+6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第2章 推理与证明2.2.1
第三步: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 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有些语言可做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 解题方法的选取.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分析法
1.分析法的定义 从要证明的结_论__出__发____,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_分__条__件____,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 析法.
1.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 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 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第二步: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 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 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简洁的 语言.
3.已知a,b,c∈ R且不全相等, 求证:a2+b2+c2>ab+bc+ca. 证明: 证法一:(分析法) 要证a2+b2+c2>ab+bc+ca, 只需证2(a2+b2+c2)>2(ab+bc+ca), 只需证(a2+b2-2ab)+(b2+c2-2bc)+(c2+a2-2ca)>0, 只需证(a-b)2+(b-c)2+(c-a)2>0,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分析法
1.分析法的定义 从要证明的结_论__出__发____,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_分__条__件____,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 析法.
1.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 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 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第二步: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 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 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简洁的 语言.
3.已知a,b,c∈ R且不全相等, 求证:a2+b2+c2>ab+bc+ca. 证明: 证法一:(分析法) 要证a2+b2+c2>ab+bc+ca, 只需证2(a2+b2+c2)>2(ab+bc+ca), 只需证(a2+b2-2ab)+(b2+c2-2bc)+(c2+a2-2ca)>0, 只需证(a-b)2+(b-c)2+(c-a)2>0,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第2章 推理与证明2.3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3 数学归纳法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Hale Waihona Puke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应用数学归纳法应注意: ① 数学归纳法仅适用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 明. ② 验证是证明的基础,递推是证明的关键,二者缺一不 可; ③在证 明n=k+1命题成立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的结 论,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模式的题目的解
法
(1)观察:由已知条件写出前几项;
(2)归纳:找出前几项的规律,找到项与项数的关系;
(3)猜想:猜想出通项公式;
(4)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的形式,因为猜想不
一定正确,所以要通过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
数学 选修2-2
证明: ①当n=1时,左边=1,右边=1,命题成立. ②假设n=k(k≥1,k∈N*)时,命题成立, 即1+5+9+…+(4k-3)=k(2k-1). 则当n=k+1时,左边=1+5+9+…+(4k-3)+(4k+1) =k(2k-1)+(4k+1)=2k2+3k+1=(2k+1)(k+1) =[2(k+1)-1](k+1)=右边, ∴当n=k+1时,命题成立. 由①②知,对一切n∈N*,命题成立.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3 数学归纳法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Hale Waihona Puke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应用数学归纳法应注意: ① 数学归纳法仅适用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 明. ② 验证是证明的基础,递推是证明的关键,二者缺一不 可; ③在证 明n=k+1命题成立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的结 论,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模式的题目的解
法
(1)观察:由已知条件写出前几项;
(2)归纳:找出前几项的规律,找到项与项数的关系;
(3)猜想:猜想出通项公式;
(4)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的形式,因为猜想不
一定正确,所以要通过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
数学 选修2-2
证明: ①当n=1时,左边=1,右边=1,命题成立. ②假设n=k(k≥1,k∈N*)时,命题成立, 即1+5+9+…+(4k-3)=k(2k-1). 则当n=k+1时,左边=1+5+9+…+(4k-3)+(4k+1) =k(2k-1)+(4k+1)=2k2+3k+1=(2k+1)(k+1) =[2(k+1)-1](k+1)=右边, ∴当n=k+1时,命题成立. 由①②知,对一切n∈N*,命题成立.
2018版数学选修2-2课件: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3 精
例1 观察如图所示的“三角数阵”:
记第n行的第2个数为an(n≥2,n∈N*),请仔细观察上述“三角数阵”的
特征,完成下列各题:
(1)第6行的6个数依次为____ 6 、_____ 16 、___ 25 、_____ 25 、___ 16 、_____ 6 ;
答案
反思与感悟
对于数阵问题的解决方法,既要清楚每行、每列数的特征,又要对上、 下行,左、右列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到规律,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解析
根据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知,②③正
确,①④错误.
1
2
3
4
解析
答案
→ → 4.如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AB时,其离心 5 -1 率为 2 ,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
5+1 2 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 e=________.
11 12 13 14 15
n2-n+6 2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n行(n≥3)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__________.
1 2 3 4
…
解析
答案
3.类比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的性质,可推 出下列空间结论: 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 线互相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④垂直于同一 ②③ 填序号) 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
它为演绎推理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具有提出猜想、发现结论、 提供思路的作用.
答案
思考2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因此演绎推理所得结论一
定正确”,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不对,演绎推理只有在大、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 前提下,得到的才结论才一定正确.
记第n行的第2个数为an(n≥2,n∈N*),请仔细观察上述“三角数阵”的
特征,完成下列各题:
(1)第6行的6个数依次为____ 6 、_____ 16 、___ 25 、_____ 25 、___ 16 、_____ 6 ;
答案
反思与感悟
对于数阵问题的解决方法,既要清楚每行、每列数的特征,又要对上、 下行,左、右列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到规律,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解析
根据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知,②③正
确,①④错误.
1
2
3
4
解析
答案
→ → 4.如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AB时,其离心 5 -1 率为 2 ,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
5+1 2 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 e=________.
11 12 13 14 15
n2-n+6 2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n行(n≥3)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__________.
1 2 3 4
…
解析
答案
3.类比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的性质,可推 出下列空间结论: 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 线互相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④垂直于同一 ②③ 填序号) 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
它为演绎推理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具有提出猜想、发现结论、 提供思路的作用.
答案
思考2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因此演绎推理所得结论一
定正确”,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不对,演绎推理只有在大、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 前提下,得到的才结论才一定正确.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2课件: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2)要证原等式成立,只需证:
2cos(α-β)sin α-sin(2α-β)=sin β.
①
因为①式左边=2cos(α-β)sin α-sin[(α-β)+α]
=2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
=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
当
n=k+1
时,������2������
+1
=1+1
2
+
1 3
+…+21������
+
2������1+1+…+2������1+1>1+���2���
+
1 2������ +1
+
2������1+2+…+2������1+1>1+���2���
+
2������ 2������ +2������
=1+���2���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所1)以 解:f因 '(x为 )=xf+'(x������������)≥ =x0+在������������,且 区间 f(x[)1在 ,e]区 上间 恒[成 1,e立]上,即是a增≥函-x数 2 在, 区间[1,e]上恒
成立.所以 a≥-1.
(2)证明:当 a=1 时,f(x)=12x2+ln x,x∈[1,e]. 令 F(x)=f(x)-23x3=12x2+ln x-23x3, 又 F'(x)=x+1������-2x2=(1-������)(1+������������+2������2)≤0,
2018版数学人教A版选修2-2课件: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
证明
当堂训练
1.设a=lg 2+lg 5,b=ex (x<0),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
A.a>b C.a<b b=ex<e0=1,∴a>b.
B.a=b D.无法确定
解析 ∵a=lg 2+lg 5=lg 10=1,
1
2
3
4
5
解析
答案
√
1 2.设 0<x<1,则 a= 2x,b=x+1,c= 中最大的是 1-x A.c B.b
②a+b≥2 ab(a≥0,b≥0).
跟踪训练 1
b+c-a c+a-b 已知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求证: a + b
a+b-c + c >3.
证明
命题角度2 用综合法证明等式
例2 求证:sin(2α+β)=sin β+2sin αcos(α+β). 证明 因为sin(2α+β)-2sin αcos(α+β)
(2)和、差、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3)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跟踪训练 2
AC cos B 在△ABC 中,AB =cos C,证明:B=C.
证明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
sin B cos B sin C=cos C.
于是sin Bcos C-cos Bsin C=0,
证明
(2)在锐角△ABC中,求证:tan Atan B>1.
证明
要证tan Atan B>1,
sin Asin B 只需证cos Acos B>1,
∵A、B均为锐角,∴cos A>0,cos B>0. 即证sin Asin B>cos Acos B, 即cos Acos B-sin Asin B<0, 只需证cos(A+B)<0. ∵△ABC为锐角三角形,∴90°<A+B<180°, ∴cos(A+B)<0,因此tan Atan B>1.
当堂训练
1.设a=lg 2+lg 5,b=ex (x<0),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
A.a>b C.a<b b=ex<e0=1,∴a>b.
B.a=b D.无法确定
解析 ∵a=lg 2+lg 5=lg 10=1,
1
2
3
4
5
解析
答案
√
1 2.设 0<x<1,则 a= 2x,b=x+1,c= 中最大的是 1-x A.c B.b
②a+b≥2 ab(a≥0,b≥0).
跟踪训练 1
b+c-a c+a-b 已知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求证: a + b
a+b-c + c >3.
证明
命题角度2 用综合法证明等式
例2 求证:sin(2α+β)=sin β+2sin αcos(α+β). 证明 因为sin(2α+β)-2sin αcos(α+β)
(2)和、差、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3)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跟踪训练 2
AC cos B 在△ABC 中,AB =cos C,证明:B=C.
证明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
sin B cos B sin C=cos C.
于是sin Bcos C-cos Bsin C=0,
证明
(2)在锐角△ABC中,求证:tan Atan B>1.
证明
要证tan Atan B>1,
sin Asin B 只需证cos Acos B>1,
∵A、B均为锐角,∴cos A>0,cos B>0. 即证sin Asin B>cos Acos B, 即cos Acos B-sin Asin B<0, 只需证cos(A+B)<0. ∵△ABC为锐角三角形,∴90°<A+B<180°, ∴cos(A+B)<0,因此tan Atan B>1.
数学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课件第2章 2.1 第2课时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 样一些判断:人生病要吃药,小明 生病了,因此,小明要吃药;摩擦 生热,冬天双手互相摩擦,手就不 冷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360°,梯形是四边形,因此梯形 的内角和是 360°……这些推理都是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 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与前一节所学的合情推理不同,这属 于另一种推理——演绎推理.
[答案] D
[解析] 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的“三角函数”不是同一概
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即推理形式不正确.
第二章 2.1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三、传递性关系推理 “如果 aRb,bRc,则 aRc”,其中“R”表示具有传递性的 关系,这种推理规则叫做传递性关系推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1 课前自主预习 2 课堂典例探究 3 课时作业
第二章 2.1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课前自主预习
第二章 2.1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2.1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y=tanx,x∈-π2,π2是三角函数,
所以 y=tanx,x∈-π2,π2是周期函数”.在以上演绎推理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理完全正确
B.大前提不正确
C.小前提不正确
D.推理形式不正确
四、完全归纳推理 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在内的演绎推理规则叫做完全归纳推 理. 完全归纳推理有两个规则:一是前提中被判断的对象必须 是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二是前提中的所有判断都必须是真实 的.
[答案] D
[解析] 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的“三角函数”不是同一概
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即推理形式不正确.
第二章 2.1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三、传递性关系推理 “如果 aRb,bRc,则 aRc”,其中“R”表示具有传递性的 关系,这种推理规则叫做传递性关系推理.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1 课前自主预习 2 课堂典例探究 3 课时作业
第二章 2.1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课前自主预习
第二章 2.1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2.1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y=tanx,x∈-π2,π2是三角函数,
所以 y=tanx,x∈-π2,π2是周期函数”.在以上演绎推理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理完全正确
B.大前提不正确
C.小前提不正确
D.推理形式不正确
四、完全归纳推理 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在内的演绎推理规则叫做完全归纳推 理. 完全归纳推理有两个规则:一是前提中被判断的对象必须 是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二是前提中的所有判断都必须是真实 的.
2018版数学选修2-2课件: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1 第2
跟踪训练2
在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两邻边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
cos2α+cos2β=1,则在立体几何中,给出类比猜想.
解答
类型三 合情推理的应用
例3 我们已经学过了等差数列,你想过有没有等和数列呢?
(1)类比“等差数列”给出“等和数列”的定义;
解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和等于同一个常数,
*
n
(n∈N*)也是等差数列.类比猜想:若数列{c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 列,则当 dn= c1c2c3„cn时,数列{dn}也是等比数列.
n
解析
答案
类型二 几何中的类比推理
例2 如图,在Rt△ABC中,∠C=90°.设a,b,c分别表示三条边的长度,
由勾股定理,得c2=a2+b2.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试给出空 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和数列.
(2)探索等和数列{an}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各有什么特点,并加以说明; 解 由(1)知an+an+1=an+1+an+2, 所以an+2=an. 所以等和数列的奇数项相等,偶数项也相等.
解答
(3)在等和数列{an}中,如果a1=a,a2=b,求它的前n项和Sn.
解答
反思与感悟
第2章 2.1.1 合情推理
第2课时
类比推理
学习目标
1.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特征,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2.能正确区别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不同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合理性.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类比推理
思考
科学家对火星进行研究,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类似的特征:
(1)火星也是绕太阳公转、绕轴自转的行星;(2)有大气层,在一
数学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课件 章末归纳总结2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找出圆与球的相似性质,并用圆的下列性质类比 球的有关性质.
(1)圆心与弦(非直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 (2)与圆心距离相等的两弦相等. (3)圆的周长 c=πd(d 为直径). (4)圆的面积 S=π4d2.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若 a=a-a 1,则 a2-a+1=0,方程无实根. ∴a,1-1 a,a-a 1互不相等,故集合 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 元素. [方法总结] 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定义、性质、二次方程的 根等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4)数学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是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直接 证明的两个基本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间接证明的基本方 法:反证法.
(5) 数 学 归 纳 法 主 要 应 用 于 解 决 与 正 整 数 有 关 的 数 学 问 题.在证明中,它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且第二步的推导必须 用上假设.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2)∵集合 A 非空,故存在 a∈A,a≠1,有1-1 a∈A, ∴1-1 a∈A 且1-1 a≠1, 即 a≠0 时,有1-11-1 a=a-a 1∈A,即如此循环出现三个 数 a,1-1 a,a-a 1∈A.若 a=1-1 a,则 a2-a+1=0,方程无实 根. 若1-1 a=a-a 1,则 a2-a+1=0,方程无实根.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找出圆与球的相似性质,并用圆的下列性质类比 球的有关性质.
(1)圆心与弦(非直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 (2)与圆心距离相等的两弦相等. (3)圆的周长 c=πd(d 为直径). (4)圆的面积 S=π4d2.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若 a=a-a 1,则 a2-a+1=0,方程无实根. ∴a,1-1 a,a-a 1互不相等,故集合 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 元素. [方法总结] 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定义、性质、二次方程的 根等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4)数学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是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直接 证明的两个基本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间接证明的基本方 法:反证法.
(5) 数 学 归 纳 法 主 要 应 用 于 解 决 与 正 整 数 有 关 的 数 学 问 题.在证明中,它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且第二步的推导必须 用上假设.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2)∵集合 A 非空,故存在 a∈A,a≠1,有1-1 a∈A, ∴1-1 a∈A 且1-1 a≠1, 即 a≠0 时,有1-11-1 a=a-a 1∈A,即如此循环出现三个 数 a,1-1 a,a-a 1∈A.若 a=1-1 a,则 a2-a+1=0,方程无实 根. 若1-1 a=a-a 1,则 a2-a+1=0,方程无实根.
第二章 章末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数学归纳法仅适用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 明,如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几何问 题、探求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等问题.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命题时,左式为12+cosα+cos3α+…
+cos(2n-1)α(α≠kπ,k∈Z,n∈N*),在验证 n=1 时,左边所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2.证题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0(例如 n0=1 或 2 时结论正 确); 第二步,假设当 n=k(k∈N+且 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n=k+1 时结论也正确.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 n0 开始 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正确,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5.证明数列问题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数列
是定义在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这与 数学归纳法运用的范围是一样的,并且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归纳
原理实质上也是一致的.为此数列中有不少问题都可用数学归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3.证明整除问题 证明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凑项”,采用增项、减项、拆项 和因式分解等方法,也可以说将式子“硬提公因式”,即将 n =k 时的项从 n=k+1 时的项中“硬提出来”,构成 n=k 的项, 后面的式子相对变形,使之与 n=k+1 时的项相同,从而达到 利用假设的目的. 4.证明几何问题 此类问题证明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当由 n=k 推导 n=k+1 的 情形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2n-4 12,数列{bn}的通项满 足 bn=(1-a1)(1-a2)…(1-an),试证明:bn=21n-+21n.
1 课前自主预习 2 课堂典例探究 3 课时作业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课前自主预习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从前有一位画家,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徒弟 对绘画奥妙的掌握程度,就把他们叫来,让他 们用最少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马.第一个徒弟 在卷子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群马;第二个徒弟 为了节省笔墨,只画出许多马头;第三个徒弟在纸上用笔勾画 出两座山峰,再从山谷中走出一匹马,后面还有一匹只露出半 截身子的马.三张画稿交上去,评判结果是最后一幅画被认定 为佳作,构思巧妙,笔墨经济,以少胜多!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一、数学归纳法 1.定义: 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如果(1)当 n 取第一个值 n0 时命 题成立;(2)在假设 n=k(k∈N+,且 k≥n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 推出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 n 取第一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成立。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注意:(1)第一步是验证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论证命 题递推的依据,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二步,即n=k +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 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 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 并没有得到证明.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B版 ·选修2-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2.3 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2.什么叫归纳法? 答 案 : 1. 在 推 倒 第 一 块 骨 牌 后 , 就 会 导 致 第 二 块 骨 牌 倒 下,而第二块倒下,又导致第三块倒下,以此类推,直到全部 倒下. 2.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通常叫归纳法.根据考察的对象是全部还是部分,归纳法又分 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这第三张画稿只画了一匹半马,为何能胜过一群马呢?你 知道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吗?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1.我们在玩多米诺骨牌游戏时,只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 之间的距离保持适中,即前一块骨牌倒下时能砸倒后一块,那 么在推倒第一块骨牌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纳法予以证明,诸如数列的通项,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项和 Sn 的增减性、有界 性等,既可以是恒等式,也可以是不等式,没有固定的格式,
有一定的综合性,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证明时要
灵活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充分考虑“假设”这一步的应用,
不利用假设而进行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得的代数式为( )
1 A.2
B.12+cosα
C.12+cosα+cos3α
D.12+cosα+cos3α+cos5α
[答案] B
[解析] 令 n=1,左式=12+cosα.故选 B.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常用来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具有广泛的 应用. 1.证明等式 证明这类命题是“一凑一变”,突出“变”字,“凑”是 指由n=k+1的左端凑出n=k的左端,或由n=k的左瑞凑出n=k +1的左端;“变”是指把拼凑的式子变为n=k+1的右端. 2.证明不等式 证明这类题的关键是“一凑一证”,常结合其他方法(如 放缩法等)完成“一证”.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命题时,左式为12+cosα+cos3α+…
+cos(2n-1)α(α≠kπ,k∈Z,n∈N*),在验证 n=1 时,左边所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2.证题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0(例如 n0=1 或 2 时结论正 确); 第二步,假设当 n=k(k∈N+且 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n=k+1 时结论也正确.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 n0 开始 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正确,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5.证明数列问题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数列
是定义在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这与 数学归纳法运用的范围是一样的,并且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归纳
原理实质上也是一致的.为此数列中有不少问题都可用数学归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3.证明整除问题 证明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凑项”,采用增项、减项、拆项 和因式分解等方法,也可以说将式子“硬提公因式”,即将 n =k 时的项从 n=k+1 时的项中“硬提出来”,构成 n=k 的项, 后面的式子相对变形,使之与 n=k+1 时的项相同,从而达到 利用假设的目的. 4.证明几何问题 此类问题证明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当由 n=k 推导 n=k+1 的 情形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2n-4 12,数列{bn}的通项满 足 bn=(1-a1)(1-a2)…(1-an),试证明:bn=21n-+21n.
1 课前自主预习 2 课堂典例探究 3 课时作业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课前自主预习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从前有一位画家,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徒弟 对绘画奥妙的掌握程度,就把他们叫来,让他 们用最少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马.第一个徒弟 在卷子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群马;第二个徒弟 为了节省笔墨,只画出许多马头;第三个徒弟在纸上用笔勾画 出两座山峰,再从山谷中走出一匹马,后面还有一匹只露出半 截身子的马.三张画稿交上去,评判结果是最后一幅画被认定 为佳作,构思巧妙,笔墨经济,以少胜多!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一、数学归纳法 1.定义: 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如果(1)当 n 取第一个值 n0 时命 题成立;(2)在假设 n=k(k∈N+,且 k≥n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 推出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 n 取第一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成立。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注意:(1)第一步是验证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论证命 题递推的依据,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二步,即n=k +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 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 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 并没有得到证明.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B版 ·选修2-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第二章 2.3 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2.什么叫归纳法? 答 案 : 1. 在 推 倒 第 一 块 骨 牌 后 , 就 会 导 致 第 二 块 骨 牌 倒 下,而第二块倒下,又导致第三块倒下,以此类推,直到全部 倒下. 2.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通常叫归纳法.根据考察的对象是全部还是部分,归纳法又分 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这第三张画稿只画了一匹半马,为何能胜过一群马呢?你 知道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吗?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1.我们在玩多米诺骨牌游戏时,只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 之间的距离保持适中,即前一块骨牌倒下时能砸倒后一块,那 么在推倒第一块骨牌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纳法予以证明,诸如数列的通项,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项和 Sn 的增减性、有界 性等,既可以是恒等式,也可以是不等式,没有固定的格式,
有一定的综合性,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证明时要
灵活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充分考虑“假设”这一步的应用,
不利用假设而进行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得的代数式为( )
1 A.2
B.12+cosα
C.12+cosα+cos3α
D.12+cosα+cos3α+cos5α
[答案] B
[解析] 令 n=1,左式=12+cosα.故选 B.
第二章 2.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B版 ·数学 ·选修2-2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常用来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具有广泛的 应用. 1.证明等式 证明这类命题是“一凑一变”,突出“变”字,“凑”是 指由n=k+1的左端凑出n=k的左端,或由n=k的左瑞凑出n=k +1的左端;“变”是指把拼凑的式子变为n=k+1的右端. 2.证明不等式 证明这类题的关键是“一凑一证”,常结合其他方法(如 放缩法等)完成“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