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整理稿
口述史学

一、口述史学义界人类原始发展期间,有一项重大的创举,那就是利用语言。
几万年以来,语言已成为人类文明重要的工具和标志。
中文的“古”字,正是十口相传之意,即古代事情是由人们口述流传而来的。
我们今天能够知道有盘古开天地,有所谓燧人氏、有巢氏、庖牺氏、神农氏等老祖宗的事迹,也有宙斯众神和诺亚方舟等传说,正是多少代人口述流传下来的。
由口述流传到有文字,文字又再写到纸上,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
到今天虽已经进步到有多种专为信息用的工具,例如电脑,但一直还没有人愚蠢地提出要取消语言。
人们的嘴巴依然还是人类基本的信息传递工具之一。
口述传说(Oral tradition)各种知识,似乎象一种无形的口述制度,在从古到今的中国及世界许多国家中,一直有十分兴旺的活力。
我们很容易在各地民众的习俗技艺和生活方式中,发现大量口传方式和口述专用内容,真是世传不辍,蔚为奇观。
这既与各民族的文化基础有关,亦与口述传说实际上在执行教育和合法性灌输任务的特点有关。
中国古人曾经留下许多格言,这里抄录几条为鉴:“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诗经·小雅》“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诗经·大雅》“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春秋谷梁传》“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荀子·非相》这种传统的口述传说方式和效果,是很难用行政手段来制度化的。
只是越是不够发达的民族,文盲越多的国家,其口述传说越多。
这种情况对于研究者来说,反倒是机会,他们更容易使用科学手段,深入口述环境,以取得将可能永远消逝的史料。
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口述传说,因为它更偏向文学了。
本文讨论的是口述史学(Oral history),是属于历史学范畴。
笔者作如下义界:口述史学又称作口碑史学或口头史学,是以口述史料和口述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史学,从形态上与文字史学并列,在实质上与文字为主的史学一致。
口述史文档整理范文

口述史文档整理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口述史文档整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整理口述史文档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实际情况记录下来,不仅有助于后人了解历史,也有助于学术研究和历史文献的编撰。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当代口述史料简介周育民(旧稿)一、什么是口述史料?1、口述史料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史料。
早期人类的历史都是通过口头相传而为后人所知的。
中国的“古”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口”,有十口相传之意。
英文history一词可追溯到希腊语词Historia,该词的词义是调查、访问和询问一位目击者,也带有对上述活动的结果的记录之意。
由此可见,历史与口述史料的关系。
中国人很早就运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了。
大家所熟悉的司马迁,他撰写《史记》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且进行实地考证。
比如,他写《淮阴侯(韩信)传》,就曾到韩信家乡去调查,“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为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观其母冢,良然。
”他写鸿门宴,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口述史料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2、口述史料是人们叙述自己个人经历、家庭和社区变迁的史料。
中国用文献记载历史的传统十分悠久。
军国大事,往往都有文献史料记载;大臣将军如果有幸宣付国史馆,他们的生平也可为后人所知。
中国人家庭、家族观念很重,族谱就是家庭、家族的历史,地方则有地方志。
西方国家缺乏这样的传统,因此,很少保留有系统的家庭、家族乃至地方性的历史记录。
近几十年来盛行的口述史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
朱迪斯·莫叶在《口述历史初步》(Judith Moyer Step-by-Step Guide to Oral History)中指出:“口述历史是对在世人们关于自身经历回忆的系统搜集。
历史学家们终于承认了平常人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们不像富豪名人那样在历史上重要。
但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回忆搜集并保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故事终有一天会永远消逝的。
”(Oralhistory is the systemat ic collection of living people?s testimony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 Historian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everyday memories of everyday people, not just the rich and famous, have historical importance. If we do not collect and preserve those memories, those stories, then one day they will disappear forever.)人民的历史恰恰就保存在平常人的记忆中。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工学分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1班姓名:张鹏电话:584863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近代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我们采访一位老人他所知道的历史,并编辑整理成口述史,但是我在学校这边没有认识的老人,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不认识的老人,于是我便打电话给我远在安徽老家的外公,在电话中对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采访的主题是,您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
并根据这次电话采访写了一下的口述史: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那么这场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怎么去规划这场改革的?改革的进程有哪些?改革前后中国的变化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追寻过去吧!1.问: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国家要改革开放的这个信息的呢?答: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当时知道个啥?那时候又没有电视,网络什么的,只是八几年的时候吧,村里说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每家人按人口数分田地,人多则分到的田地就多。
那时候可热闹了,因为当时都是集体的,干农活也是所有人都一起,挣工分,吃大食堂,所以对于这种新玩意,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一下!历史补充: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
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
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
历史人类学:口述史

1 定宜庄前言:口述传统与口述历史2 纳日碧力戈作为操演的民间口述和作为行动的社会记忆3 朝戈金民俗学视角下的口头传统4 孙庆忠口述历史的制作与口述传统的发掘5 胡鸿保、王红英口述史的田野作业和文献------从《最后的记忆》谈起6 刘小萌关于知青口述史附1 记忆里的真实------口述史与大萧条附2 口述历史有何特色(片段节译)这里是我应徐杰舜教授之托,邀请几位学者作的关于口述传统(oral tradition)与口述历史(oral history) 问题的笔谈。
其源起,是去年5月我与几名史学家与人类学家就口述史问题进行的一场漫谈。
这场谈话后来以《口述与文字:谁能反映历史真相》为题发表在2002年7月18日的《光明日报》上,[1]在引起一些学者兴趣的同时也招致了某些批评,主要是说我们对一些问题的谈论仅限于蜻蜓点水,没能谈深谈透。
徐教授于是提议,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表意见的场地,口述既然是我们从事不同学科研究的人目前关注的共同话题,便有了如下的几篇文章。
这几篇文章的撰写者,有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也有史学家,大多是在各自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对口述的研究也都颇有心得。
但是,要想让不同学科的学者就同一个问题进行对话,并不象想象的那样简单,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主体和特定的研究手段,有自成一统的学术体系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仅就口述研究来说,不同学科的学者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表达和实践。
如果一定要将这几个学科所作口述之间的区别讲清楚,或者要比较口述对于哪个学科更有价值,这不仅不可能,其实也没有多少意义。
但是,就象现在这样,只是把各自的想法以看似自说自话的方式阐述出来,也是很必要的,至少对我们从事史学研究的人来说,有很多可以得到启发和借鉴的东西。
近数十年来,史学研究尤其是社会史研究,一直在不断地从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那里汲取营养。
当今国内社会史学界热衷的很多选题,诸如家族与宗族、婚姻形态、亲属关系、人口流动与移民、民间信仰,乃至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民间仪礼,无一不是人类学的传统选题。
滨海之行————兼论《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访谈过程中的问题

滨海之行————兼论《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访谈过程中的问题王怀远2016年的7月-8月,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暑假,因为从放假至20日是在盐城度过的,这是与以往不同的,同时这也是一个独具意义的暑假,尤其是从7月10日开始,我们《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项目批准号:15ZDB045)新四军课题组从大学东门坐车来到盐城滨海县,开展了为期八天的实地调查,这八天注定了是别具一格的八天,是令人难忘的八天,我很庆幸参与其中。
7月10号的上午八点半左右,我和同学们随校新四军研究所所长、原社会学院院长王骅书教授乘坐着租来的别克商务车来到滨海县,在滨海我们见到了“江苏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徐振理先生和盐城滨海县委党校主任王礼生,此后我们分乘两车,我随徐振理老师来到了自己主办的新四军三师八旅纪念馆,馆外正在进行建设,但是正如徐老师所说的那样;“外面是一塌糊涂,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都不让自己知道,实在是乌烟瘴气!”我们在徐老师的带领下,同江苏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参观团一起参观了纪念馆。
而另一路则由王礼生主任的带路,王骅书教授一行来到了滨海县大套乡套梢村的单秉礼老人的家中,老人只能坐在轮椅上,这是一个富有故事的老战士,由于去的晚,我只了解到老人当初在部队受伤时,在医院里与照顾自己的护士相恋,但却因母亲的反对无疾而终,这是一个多么浪漫而又可惜的悲剧故事,但却又真实的反应了民国时期中国的婚姻状况。
在老人的家中,我们受到了很高的待遇,单爷爷的家人既请我们吃西瓜,又请我们吃葡萄,这是一户十分随和的人家。
中午午饭过后,我们下榻至滨海县城区的城市之家,午休过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大套乡关南村的单友财爷爷家,老人以前是一名侦察兵,从十五六岁起到退伍为止,老人先后两次在侦察的过程中被敌人俘虏,尤其是第一次被日伪军俘虏后,单友财饱受酷刑,但是他都坚持下来了,最后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谋摆脱了敌人的关押,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战士,更是一位令人敬爱的爷爷,因为当我们离开时,老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拄着拐杖,以94岁的高龄之躯,一步一步的缓慢移动送我们离开,老人先后三次向我们挥手,其中有一次是向我的,这是我最受感动的,可能是在采访时我帮老人擦过眼泪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我是第一个发现单爷爷向我们挥手而挥手告别,并向老人喊“爷爷,再见”的人。
高校图书馆口述馆史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图书馆口述馆史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陈㊀涛(云南民族大学,昆明650031)摘㊀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口述馆史实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开展口述馆史资料收集为例,从项目发起原因㊁工作流程与步骤㊁社会效益㊁存在问题等维度探讨口述馆史工作,并提出规范口述馆史工作仪轨㊁扩大采集对象与范围㊁重视口述文献开发与利用㊁鉴证口述史料真伪㊁关注著作权归属㊁做好技术与人力保障等改进措施㊂关键词:口述历史;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史引用本文格式:陈涛.高校图书馆口述馆史实证研究 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4(2): 77-80.An Empirical Study on Oral Library History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aking the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CHEN Tao(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㊀65003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se studies of oral library history in China.Taking the collection of oral library history data in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al library history work from the dimensions of project initiation reasons,workflow and steps,social benefits and existing problem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work of oral library history from the aspects of standardizing the work flow of oral library history,expanding the collection object and scope,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ral documents,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oral historical materials,paying attention to the ownership of copyright,and ensuring technology and manpower.Key words:oral history;university library;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library history㊀㊀口述馆史即对图书馆建设的决策者㊁亲历者㊁见证者进行口头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以期弥补图书馆书面史料的不足与缺憾,可多维度㊁全方位还原图书馆历史㊂口述馆史研究发端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已成为图书馆史研究的重要分支[1]㊂在国内,口述图书馆史研究方兴未艾,但将其实际运用到图书馆史研究中的真实案例偏少,整体研究效应尚未形成[2]㊂现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口述馆史项目为例,总结访谈整理经验,分析工作瓶颈,探索口述馆史研究思路㊂1㊀研究综述在对口述图书馆史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国内不乏倡导在图书馆史研究中重视口述史料收集的理论性㊁评价性研究,但对于图书馆口述史案例研究发文量不足㊂以中国知网作为检索平台检出论文数量有限,主要分两方面:一是高校图书馆口述馆史案例研究,如白君礼㊁王杏利在2011年先后发表论文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在馆史编撰过程中利用口述法收集史料的实践经验[3-4],刘雪芹以济宁学院图书馆史料信息收集为例,研究口述历史方法在馆史研究中的运用[5];二是国家㊁公共图书馆口述馆史案例研究,如国家图书馆 口述国图 项目耗费数年对30余位国家图书馆老馆员进行了口述史访问[6],陈阳以传播学视角探讨广州图书馆建馆四十周年口述史项目[7]等㊂目前,口述馆史实证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口述馆史案例以影像收集为主(国图项目㊁广州图书馆项目),碍于经费㊁设备等限制,大部分公共图书馆㊁高校图书馆高山仰止,难以仿效;二是少数案例2024年3月第42卷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大学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Mar,2024Vol.42No.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年代较早,缺乏口述史新技术㊁新手段的介入与运用;三是图书馆对口述馆史采集相关流程㊁环节㊁规范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统一范式;四是对图书馆史口述者的遴选㊁框定标准仍有分歧㊂此次实证研究将聚焦上述问题,提供可供参照的方案路径㊂2㊀肇始云南民族大学口述馆史项目始于2021年,目前已经累计收集口述资料样本15件㊂项目设置初衷源于两个方面需要:第一,云南民族大学建校已有72年(1951年-2023年),在2021年学校7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图书馆启动馆史编撰计划作为校庆献礼㊂在馆史编撰过程中档案记录不全㊁馆情事件无文件资料佐证等情况,始终伴随馆史编写全过程,对图书馆老领导进行访谈,获取一手口述资料,成为弥补文字资料缺失的必然选择㊂其次,1962年至1973年是我国人口生育第二次高峰,随之而来的是在2018年后我国迎来 退休潮 [8]㊂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由于女性教职工多且职称偏低,退休人员比率相较学校其他部门显著升高㊂自2019年后每年平均退休4人,截至2023年5月,4年累计退休16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13人㊂图书馆退休职工是图书馆发展的参与者与建设者,他们兢兢业业为图书馆建设无私奉献㊂为铭记历史,传承图书馆爱岗敬业精神,图书馆工会于2021年启动 图书馆退休人员口述馆史 计划,拟对图书馆还健在的退休人员根据口述史采访规程进行应采尽采,并将口述材料以音频或文字形式保存,纳入图书馆馆藏,供后人研究㊂3㊀口述史工作实践3.1㊀人员配备建立两人工作小组,由图书馆工会牵头安排一名工会委员联络退休馆领导㊁退休馆员以及临近退休馆员,负责口述馆史访谈㊁成果汇总上报等事宜;从图书馆技术部抽调一名技术骨干负责访谈音视频采集与文字整理工作㊂3.2㊀工作流程(1)借鉴我国档案系统‘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DA/T59 2017)对采集对象㊁范围㊁主题㊁方案进行整体规划并设计拟定采访提纲㊂一是根据学校人事处㊁离退休处㊁馆办公室档案确定采访人员,向其发送采访邀约;二是设计针对全体访谈对象均适用的格式化访谈题目,如 您是如何来图书馆工作的 印象中图书馆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哪件 对今后图书馆发展的意见建议 等;三是根据退休人员所在部门与工作履历,设计个性化访谈题目㊂如对参与新馆搬迁的同志询问文献资源转移具体事宜,对参加云南省图书馆技能大赛的同志了解赛事具体细节,对亲涉图书馆部门整合㊁调整的退休人员了解部门变动背景㊁原因等㊂四是将成文口述史访谈提纲㊁口述馆史整理与使用协议发送给口述者签字确认㊂(2)采访安排㊂将口述馆史采访对象以项目启动时间为界分为两类,即已退休馆员与临近退休馆员,安排一至两次口述史料的收集工作㊂一是根据口述史采集规范,采取就近原则与已退休或临近退休馆员约定时间,在校本部图书馆或新区图书馆进行访谈㊂为避免讲述人在访谈中对采集设备感到不适㊁紧张,采取视频㊁音频自由选择模式,实践中多数同志选择音频模式录制所述内容㊂二是对临近退休人员追加一次采访安排,即在退休前图书馆工会举行荣退仪式,期间设计座谈环节,馆领导出席,退休同志的部门同事㊁馆内好友参会,由本人回顾自己在图书馆的生涯经历,在座人员补充发言回忆与退休同志共事情况㊂口述采集工作以座谈会记录形式完成,虽然未严格遵守口述史料采集一人一案的规程,但涉及馆情内容可相互印证,所述馆史真实度高㊂(3)口述资料整理与归档㊂一是利用录音录像设备附带的即时文字输出功能,在口述史采集同时得到设备输出文字稿,与采访笔记相互印证,整理口述史文稿;二是将口述内容与图书馆已有档案资料进行核对,发现偏差及时向口述者核实;三是编制馆内口述文献编目规则,设置必备与选择著录字段,将口述史文档㊁音视频资料按人名㊁在岗工作年限㊁所在部门等建立索引,口述整理文档打印保存并将音视频材料上传图书馆服务器;四是向图书馆馆史编撰小组及时汇报口述馆史进度与成果,同时收集馆史编撰小组需要向退休馆员求证的具体事件与问题并问询当事人㊂3.3㊀达成效益(1)口述史的整理工作得到广大图书馆退休馆员的一致认同与支持,参与度高,为馆内退休同志关心㊁帮助图书馆发展提供平台㊂例如,部分同志在拿到访谈大纲后因对自身表达能力缺乏信心又以书面形式详细记录与之相关的具体涉馆事宜,递交工作组作为陈㊀涛:高校图书馆口述馆史实证研究 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访谈补充材料,细致严谨精神令人敬佩㊂(2)开展馆史口述采集工作是从人文视角对图书馆70年发展历程的梳理㊁审视㊁总结㊂一些被会议纪要所过滤㊁忽略的事件争论㊁决策过程跃然纸上,对全方位还原历史真相大有裨益㊂(3)推动图书馆业务工作更好开展㊂例如,在访谈中退休馆员从工作实践出发对图书馆服务读者所具备的要素㊁模式提出真知灼见,使后辈受益良多;又如,退休馆员立足本职岗位对图书馆事务性工作的具体处理方式与工作经验进行交流,为后续工作顺利完成提供参考㊂(4)在工作中凝聚㊁升华图书馆精神㊂图书馆工会适时向图书馆在职馆员通报口述馆史进展,呈现项目成果㊂老同志踏实肯干㊁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通过口述史采集再次被年轻一代图书馆人知晓,带动馆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局面,和谐㊁共赢的工作氛围逐渐形成㊂4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对事件还原度有误差㊂在本馆口述馆史实践中,会遇到针对某一具体事件采访多位退休同志,所得信息存在不一致甚至相悖情况㊂例如,在新馆机房预算投入与功能设置方面,部分同志依据主观回忆将他人转述内容作为自身口述材料,内容与事实相左㊂(2)对某些问题拒绝回应㊂当访谈提纲涉及问题被退休馆员理解为涉及个人隐私方面时回答率偏低㊂如访谈提纲中询问 你是如何来到图书馆工作的 ,在调查中有2人委婉拒绝回答,占调查人数的13%㊂(3)口述采访细节考虑不周㊂一是项目组对口述者没有采取客随主便,主动上门安排采访,因年龄㊁健康等原因尚有5位90年代退休馆员未完成采访;二是部分退休同志已经随子女在省外生活,访谈联络与沟通存在空间障碍和时间障碍;三是访谈时间把控不严,时长不统一使退休同志产生疑虑㊂如有老同志询问 对其采访时间为何相较其他同事短半小时 ㊂(4)访谈提纲前期调研㊁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㊂如部分同志掌握某一涉馆事件重要信息,但因前期调查不充分,未将其作为该事件的访谈对象,但在采访其他同志时被提起其是该事件的重要参与者与知情人㊂(5)采集设备专业化程度不足㊂因口述馆史项目由图书馆工会负责,经费预算有限,无力购买专业音视频剪辑㊁文字输出软件,导致收集资料音效质量不高㊁音频转文字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给后期口述史料的编目与整理带来困难㊂5㊀启示(1)口述馆史工作应常态化㊁规范化并带有仪式感㊂一是与学校离退休处合作,广而告之,积极动员,以共同发文㊁联合进行口述成果展等方式,提高退休馆员对口述资料准备的重视程度;二是对在外埠或行动不便的退休馆员采用视频会议软件(如腾讯会议㊁钉钉等)进行远程访谈或上门访问等形式,规定期限全覆盖完成对馆内退休同志的采访工作,不留遗憾;三是基于音视频采集需要对馆内采访工作室进行软硬件设备提升改造,提高口述史料收集效率;四是参照校内项目调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给予口述馆员劳务㊁交通补助,并制作口述馆史访谈纪念品发放给退休馆员,调动退休馆员积极性与参与度;五是进一步细化口述馆史采访流程,书面告知口述者注意事项(包括采访协议㊁采访时间㊁地点等),并提醒口述者携带与口述具体事件相关的证明资料(照片㊁个人工作记录等),为后续馆史编撰提供便利;六是加强口述馆史团队组织建设,通过外出培训㊁目标管理㊁沟通协作㊁绩效激励等方式激发项目组成员活力,补齐工作短板㊂(2)丰富馆史采集范围㊁对象㊂一是将采集目标逐步扩大到曾经在图书馆工作现已调离图书馆岗位的同志以及因历史原因从图书馆离职的非事业编制馆员㊂经查阅学校人事档案与询问图书馆老馆员,在图书馆有过工作履历又调出图书馆的同志约有47位,其中,退休同志30位,在岗同志17位,部分同志事业有成,现已任职学校领导岗位㊂采访此类同志是完善口述馆史编撰的重要组成部分㊂而对非编制馆员的采访,则是还原历史真相的有益补充㊂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赋予图书馆一定人事使用自主权利,图书馆人员高峰期有83名馆员,临时工(指未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㊁合同工(与学校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占全馆人数的三分之一,因身份㊁待遇㊁政策等因素,他们普遍在职时间不长(平均在馆工作年限为5年),但当中不少人凭借个人能力成为图书馆某一部门技术骨干,并被图书馆一直留任乃至退休㊂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同志的付出,将其纳入口述馆史采集范围是对历史的尊重㊂二是调取以往读者大数据与校友会名录,在比对身份㊁核实联系方式基础上,划分年代对来馆频次排名居前读者(包括退休教师㊁毕业生)总第202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4年第2期进行口述馆史访谈,从服务对象评价维度,客观记录图书馆历年变迁㊂(3)重视对口述采集内容的加工㊁整理与利用㊂一是对音频资料做剪辑处理,对受访者的口误㊁方言进行再次核实与标注㊂二是对部分视频素材设计统一片头㊁片尾,加入字幕㊂三是根据实践检索需要,对口述史料marc字段进行优化,在遵循编目规则基础上设计字段与检索点,如在3字段添加退休馆员退休时间检索点,便于图书馆按退休年份查找馆员资料㊂四是聚焦采集音视频的文字整理工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取一人一档形式,设计统一封面㊁录入格式,将音视频内容整理成文,采用按姓氏四角号码分类方式归集文档㊂五是将口述史项目纳入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㊁经费保障,从网页设计㊁数据存储㊁文字与音视频呈现模式等方面改进工作㊂六是解决口述馆史资料重藏轻用问题,与学校校史馆合作进行口述馆史专题成果展;重视图书馆自媒体对口述史的宣传推广,利用图书馆门户网站㊁微信公众号㊁校园办公网等媒介向师生介绍口述馆史项目并挑选部分内容进行展播,为口述馆史资源研究与利用聚势谋远㊂(4)向口述者明确双方权利,规避法律风险㊂在工作实践中部分退休馆员提出如果口述馆史结集出版署名问题,还有被采访人开门见山提出仅允许图书馆内部利用其口述内容,不希望访谈中涉及人或事被公开㊂可见,口述馆史收集的著作权㊁使用范围界定等问题随着项目的开展已引起口述者的高度关注㊂图书馆要审慎处理口述者的关切,在采访前以书面形式告知采访内容的背景㊁用途及本人应享有的权利,签字确认㊂国内对于口述史著作权归属还存在著者主体认定与权利分配等现实法律问题[9],图书馆在参考以往案例㊁学界观点与法律顾问意见基础上以格式条款约定,将 图书馆 作为拟出版作品的著作权主体,图书馆采访工作人员与被采访者均列为项目参与者在出版物显著位置注明,此方案得到退休同志的理解与认同,为口述馆史后续出版工作奠定基础㊂此外,对图书馆以及学校其他部门使用退休馆员口述内容的权限应做明确限定,可根据口述者要求对相关条款做修改,尊重口述者意愿,建立口述馆史查阅流程,以本人意见为主对口述史料公开或不公开进行标注,打消口述者顾虑㊂(5)多方求证,务求还原历史㊂口述史鲜活生动㊁内容丰富,可弥补书面史料的不足,但囿于口述者本人对某一具体事件看法受主观性㊁记忆偏差㊁参与程度等因素制约,对历史真相的呈现存在局限性㊁准确性㊁可靠性等问题[10]㊂如对图书馆新馆各库室设置依据的访谈中,时任流通部主任讲述曾邀请馆内外专家召集会议,论证三轮决定;时任副馆长则明确指出库室功能设置至少经历五轮学校㊁图书馆专家座谈与论证;办公室会议纪要则显示曾召开四次专门会议㊂通过项目组调查求证发现,除馆内举行的四次论证会议外,图书馆馆长㊁副馆长至少两次出席学校新区建设项目论证会,期间与图书馆新馆设计方参照图纸㊁施工图进行沟通㊁交流,图书馆办公室无上述会议纪要㊂可见,口述者对图书馆具体事件回忆时,往往因具体参与者层级㊁身份不同对事件过程缺乏整体性了解,需要口述史整理者梳理事件时间线,比对相关文字记录资料,发现出现讹误的原因,尽可能揭示事件原貌㊂(6)图书馆界亟待建立统一的口述文献采集㊁整理规范㊂图书馆界对口述文献的重视程度与整理研究相较其他学科滞后㊂因缺乏行业内部标准,此次口述馆史工作流程与标准参照国家档案局公布的行业标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图书馆学与档案学建立索引与分类的方式有差异,对某一具体字段的选择与表达也有所不同,给后期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带来一定问题㊂要发挥各级图书馆学会统筹协调作用㊁国内口述馆史先行者垂范效应,推动口述馆史项目在图书馆馆史研究中有的放矢地开展㊂一是国家图书馆在口述史整理研究中项目丰硕,形成若干重量级成果[11],应发挥示范㊁引领㊁带动作用,组织专家㊁学者建立业内口述文献整理标准与编目规范;二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应建立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对学会成员馆的口述馆史项目给予经费㊁技术㊁设备支持;三是地方与行业图书馆学会因地制宜开展口述史业务培训,培养口述史业务骨干,掌握工作流程,为成员馆未来口述馆史项目进行人才储备㊂参考文献:[1]陈俊华.口述历史 图书馆史研究的新途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4):17-20,35.[2]尹培丽.图书馆史研究中口述档案的运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7):5-11.[3]白君礼.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建设,2011(7):91-94.[4]王杏利,张歆杰.高校图书馆馆史资料搜集与辨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史史料搜集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5):247-249.(下转第98页)陈㊀涛:高校图书馆口述馆史实证研究 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14/content_5673496.htm.[21]王辅之,罗爱静,谢文照.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0):89-93.[22]李莹.非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121 -124.[23]刘倩雯,谈大军.英国高校图书馆支持学生健康的服务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2):107 -114.[24]满宗萍.公共图书馆参与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的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28):39 -42.[25]邓胜利,孙瑾杰.图书馆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的价值㊁阻滞因素和实现路径[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9):14-22.[26]强威.国内外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实践比较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10):54-59. [27]李晶.美国图书情报学院开展健康信息教育的现状㊁特色与启示[J].现代情报,2018,38(9):108-112. [28]Carroll Alexander J,Hallman ing informationliteracy to teach medical entrepreneurship and health care economics[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Jmla,2019,107(2):163-171.[29]陈旭.美国圣何塞公共图书馆公众健康素养服务实践研究与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4):88-91. [30]Wessel CB,Wozar JA,Epstein BA.The Role of theAcademic Medical Center Library in Training PublicLibrarians[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Jmla,2003,91(3):352-360.[31]BUTLERR.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thelibrarian s role in supporting digital and health literacy [J].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2019,36(3):278-282.[32]郭瑞.美国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实践研究及启示 基于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图书馆CHEC项目的分析报告[J].新世纪图书馆,2022(1):69-76. [33]程罗德.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素养培育与服务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4):85-91. [34]EINAS A,QUEEN A,ALLA K.The Process of CreatingOnline Animated Videos to Overcome Literacy Barriers in Health Information Outreach[J].Journal of Consumer Health on theInternet,2015(3):184-199. [35]Kennedy MG,Kiken L,Shipman JP.Addressing Under-㊀㊀utilization of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ers:A Formative Study[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Jmla,2008,96(1):42-49. [36]张宗国.我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构想[J].惠州学院学报,2012,32(3):91-96.[37]周娅,廖炀.泛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推进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27):39-43.作者简介:刘宏晨,女,在读硕士研究生㊂收稿日期:2023-06-25(责任编辑:司光昀)(上接第80页)[5]刘雪芹.口述历史方法在图书馆史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以济宁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38(2):59-62.[6]‘口述国图“讲述几代国图人的故事[N].新华书目报, 2020-10-02(2).[7]陈阳.大众传播视角下图书馆口述史料的使用研究 以广州图书馆建馆四十周年口述历史项目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3(2):59-65.[8]林宝. 60后 退休潮:特征㊁影响及应对[J].人民论坛, 2022(23):69-73.[9]琚青春.图书馆口述文献工作中的著作权管理问题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8):4-7. [10]刘亚秋.口述史研究的人文性及其难解之题[J].社会学研究,2023,38(1):116-137,228.[11]全根先.中国记忆资源建设的历史回顾和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4):22-28.作者简介:陈㊀涛,男,副研究馆员㊂收稿日期:2023-06-13(责任编辑:曹高峰)刘宏晨: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探析 以上海市13所 双一流 高校为例。
口述历史的演讲稿范文初中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口述历史的演讲。
口述历史,是一种记录和传承的方式,它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聆听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感受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
题目:口述历史——铭记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一、引言口述历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将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经历记录下来。
在我国,口述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是我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故事——红军长征。
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1. 时间背景: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 地理背景:长征路线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福建、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十多个省份。
3. 历史背景: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
三、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1. 四渡赤水: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追击,为长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 过草地:红军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难险阻,翻越雪山,穿越草地,最终成功突破敌人封锁。
3.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长征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4.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四、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1.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壮举,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斗争精神。
2. 红军长征为我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 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们党的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口述历史的传承与弘扬1.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 通过口述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3. 将口述历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图书馆口述史、影像史资源整理利用与公共服务研究——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为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进行口述史与影像史的实践活动,丰富了馆藏文献资源,拓宽了图书馆的业务功能,口述史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推广。
简言之,口述史是一种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方法,是由访谈者以笔录、录音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1]。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其重要性毋庸赘言,我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逐步开展口述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影像史学主要借助于电影、电视、照片等影视资料来研究历史,强调“以视觉影像传达历史事件、人物以及某些过程”[2],影像史学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普通人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借助于历史现场、亲历者的记忆和口述,以及更多的具有民间色彩的视觉史料,力图挣脱文字思维的枷锁,撰写一部非官方的另类历史”[3]。
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书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鲜有文字记载普通民众生活的历史缺憾。
口述史与影像史资源是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不只是收藏和保管口述史与影像史的机构,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正确开发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公共服务的渠道,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图书馆口述史、影像史资源整理利用与公共服务研究———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为例刘东亮(国家图书馆)摘要:口述史与影像史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章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为例,对图书馆口述史、影像史资源的整理、保存、编辑以及利用其开展的公共服务进行研究,探讨图书馆提供服务和对外推广的路径和方式,以期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口述史影像史项目实践中来。
关键词:口述史;影像史;图书馆;资源整理;公共服务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214(2021)01—0117—05Research on the Arran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ibrary Oral History and Image History Resources and Related Public Services———Taking the China Memory Project in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as an ExampleLiu Dong-liangAbstract:Oral history and image history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Taking the China Memory Project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as an example,the paper studies the collation,preservation,ed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ral history and image history resources,as well as the related public services.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ways of services and external promotion of libraries,so as to encourage mor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oral history and image history project.Keywords:Oral History;Image History;Library;Resource Arrangement;Public Services[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公众历史记录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ZDA194)中期成果之一。
历史口述史范文

历史口述史范文口述家史:爷爷奶奶的故事1000字(采访稿+后记)始终以为家史是一个极其神奇和严厉的存在,只要那些香火绵延几百年的名门望族才会编纂家史,由于他们有辉煌和骄傲的过去。
直到我看了老师的范文才明白,原来一般人的家史也可以这么精彩。
为了简述这份家史,我向爸爸妈妈了解了很多我从未了解的过去。
爷爷的爷爷,我已经不晓得该怎样称呼了,就叫做祖爷爷吧。
祖爷爷生活在清朝末期,已经是地主。
家族地处河南小乡村,或许没有太大地遭到烽火的摧残,亦或许当时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还没有入侵,详细年月已不行考证。
那时候的地主家族或许不是家财万贯,但至多衣食无忧。
有田、有地、有家仆,在森严又腐朽的传统封建等级制度下各司其职,家中兄弟姐妹过着清朝少爷小姐般灯红酒绿的生活。
但是安静的生活终究抵不过时代车轮的碾压,大环境的带动也使得这个已经腐朽的大家族摇摇欲坠。
满清后期,国家政治制度腐朽,英国为了资本积累向中国非法走私鸦片,多少中国人民受此荼毒,迷醉在吸食鸦片带来的一时快感中无法自拔,可以想象一群国人放任本人颓废,或趟、或卧、或站在乌烟瘴气的屋子中沉浸……但不幸的是,族中三位前辈是这群堕落国人中的成员,爸爸说由于时代太过久远,详细是哪几位前辈吸食鸦片已经无法考证。
三位前辈挥霍家产去吸食鸦片,架空家族财产,直到脆弱的家族驱壳再也无法支撑,于是他们就变卖家产:卖物件,卖家仆,卖房产,卖土地……家中的积蓄如洪水般的速度流失,很快原来就摇摇欲坠的封建家族便轰然倒塌。
毒品这种东西真的是毁人毁家毁前途,满清后期,一个吸食鸦片的人就足以毁灭整个家族,何况我们消失了三个!已经衣食无忧的一家就此拉开了苦难的序幕。
祖爷爷的后人经受了战斗年月,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8年的侵华战斗让这个已经支零破裂的家族愈加雪上加霜,在战斗的夹缝中生存,时辰提防着日本人的侵袭。
听爷爷说,当年日本人占据了我们的村子,抢、掠,几乎丧尽天良,但是万幸的是他们没有做那些禽兽不如的事情——比如屠宰。
口述史论文——精选推荐

浅谈结合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感想一、我眼中的口述史的发展与学术价值在上口述史课程之前,我对口述史这一学问的看法仅限于各种类似于回忆录的记载方式。
但是上完此课程、通过对刘老师的采访记录和整理以及接触一些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以后,我对口述史有了深层次的看法。
三千多年前,周朝就设有专门为史官搜集人们言谈内容的书记,所谓“动则左使书之,言则右使书之”。
这些书记主要是记载君王的言行举止,而不是普通社会的历史,但到汉代,确实已运用访谈、口述的方法来搜集史料。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之前,曾四出访问,请年长者述其见闻。
在《刺客列传》中他便明言,有关荆轲刺秦王的资料,是他从公孙季功、董生那里听得来的,公孙季功、董生则是从秦始皇的私人医生夏无且那里听来的。
《李斯列传》开头一段关于老鼠的议论和绘声绘色的描写,估计也是得自传闻。
其后,通过访谈、口述搜集资料,代不乏人。
顾炎武《日知录》中许多资料,皆得自访谈。
西方的《荷马史诗》、《马可·波罗游记》是众所周知的口述史书,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口述作品,《李秀成自述》、斯诺的《西行漫记》、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也都是口述历史。
1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作为一门学科则在1940年代开始的。
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口述历史,政府专门设立口述历史馆,有专业人员从事口述历史工作。
仅以香港为例,香港博物馆自1980年代开始从事口述历史工作,以“香港人及其生活”为主题,聘请香港大学等单位学者参加,比较集中的话题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香港市民生活,包括家居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娱乐、交通、居住习惯、社交圈子、团体生活、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方面。
2如今,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已经出现录音设备,就可以找到有人进行口述历史工作。
口述史的对象也是越来越丰富,包罗万象,包括政治家、示威抗议者、原住民和移民、艺术家和工匠、士兵和平民、圣职人士和俗人,还有特殊群体,像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幸存者、二次大战受监禁的日裔美国人和苏联思想劳改营的受刑人等。
口述史整理稿

我的生命历程与家风——口述史整理稿访谈时间:2017年5月28日9:00-9:30访谈地点:XXX受访者:XXX访谈者:XXX整理者:XXX一、家庭情况1.家庭成员的关系我叫XXX,1944年腊月初九生,今年73岁,生于XXX;小时候,我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好,他们对我也很疼爱;他们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不过在过去那种社会,重男轻女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从前,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十七八个人,同住在XX大院里,都是普通的农民;我的父亲还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他们两兄弟从来没有分过家;我大伯生了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而我父亲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孩,所以在那时候我父亲有点被我奶奶歧视,在家里说话也没有分量;几年后才生了我们三兄弟,实际上是四兄弟,在我头上还有一个哥哥,不过他早年去世了;在我爷爷奶奶都相继过世、我们几兄弟都出生之后,基本上就由我父亲当家了,我大伯一般不太过问家庭;至于家庭关系,不论是弟兄之间、姊妹之间、叔子之间、叔伯之间,关系都非常和睦;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家庭;2.兄弟分家从小到大,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那时候也不存在什么分家;58年的时候,成立了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搞大跃进、大协作,吃的是大食堂,每家每户不准做饭,都吃集体食堂,一个队三十至五十人都在同一个食堂吃饭;那个时候,我叔伯、大伯还有我父亲,他们都在外面烧炭、挖矿,而我的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所以家里还剩我们四个兄弟姐妹;我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也在外面工作,其他人都留在家里;我们人多,吃饭的时候一直是各称各的;62年的时候,伙食下放了,既然以前是各称各的,那么之后也各吃各的吧,这样,也就算分了家吧;我们仍然住在一起,原来住的哪间房就还是哪间房,只是大体上划分了一下,谁谁谁要哪几间,都只是口头上说一下;之后过了很多很多年,等到我们的孩子都大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修了各自的房子,这才真正意义上分了家;3.父母的赡养我父亲是74年去世的,我母亲是85年去世的;我父亲在的时候,我们三兄弟还没有分家,大家都在一起;那时候我在隔壁镇子的小学教书,我弟弟在政府工作,就剩我的大哥和我们的妻子在家;如果生了病,就大家一起去给他医治,谁有钱就谁出,谁有时间就谁照顾,不分你我;我父亲生病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是我们三兄弟轮流照看;我父亲过世之后,我母亲还是由我们三弟兄负责,她想去谁家住就去谁家住,三兄弟都给她准备了床铺;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叫她一起吃;所以我父母晚年还是比较幸福的,吃的穿的都不成问题;二、教育史与工作史1.兄弟姐妹的教育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些课外书,尽管不是很多;我们家一共有六个孩子,我大伯家还有四个孩子;也就是说,我爷爷有六个孙子,四个孙女;这四个女孩都没有念过书,而我们这六个兄弟都只能念到小学毕业;那个时候虽然人多,但并没有分家;在我父亲当家时,我家三兄弟和大伯家的一个男孩都需要念书,一共就有四个人,如果有一个人上了初中、高中,那么其他几个孩子也都要上,当时家里比较贫寒,大家都上初高中经济又支撑不了,所以大家就都只念到了小学;为了保持公平,为了平衡大家的关系;2.工作史57年我小学毕业,58年就开始大炼钢铁,那时我就去了XX铁工厂当学徒,学车工,在那里待了三年,差不多62年的时候,伙食下放,家里缺乏劳动力,在父母的要求下,我就回了家,和父亲一起搞生产,主要还是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回家后不久我就结了婚,一年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64年我横跨大半个中国去XX当兵 ,在当兵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后在71年的时候回到家里;回到XX后,先是在XX中学培训了一段时间,然后去XX小学当了老师,再过了几年,就当上了那个小学的校长;三、婚姻持家1.夫妻关系我和我老伴是62年结的婚,结婚之后我们在一起搞劳动生产;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候都不存在什么爱情,其实我在XX铁工厂里的时候原本谈了一个对象,当时跟她关系很好,62年灾荒年一过,家庭经济困难,父亲就非要我回家;那时候都一定要听父母的话,人们都说“孝父母,敬父母,不如顺从父母”,我当时就听了父母的话,放弃了在工厂工作的机会,私自回了家,然后通过媒人介绍,认识了我老伴;那时因为大家经济都困难,也没有什么彩礼和嫁妆,说结婚就结了婚;结婚之后就慢慢磨合、慢慢相处,结婚后一年多,就有了一个儿子,在他不到一岁的时候,我去XX那边当兵,这个儿子就是由我父亲和我老伴拉扯大的;我在辽宁当兵7年,只在69年的时候回家过一次, 71年的时候才最终回家;之后就是通过相互了解,感情逐渐加深;2.生产经营活动我们结婚之后开过面坊也开过酒坊;那时家庭生产责任制落实了,大家都要改善经济,想过上幸福生活,光靠生产没什么搞头,所以就找了点副业,不像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什么都不敢做,改革开放之后,想做什么做什么,超市、小诊所、小商店之类的,没有什么限制了,只要能够赚钱、发家致富;之后还在学校开过一个小卖部,那是我父母都去世之后了,家里没人,于是就把我老伴接到了我这边;那时候我大儿子当兵去了,我们又要供孙子孙女读书,只靠我这教书的工资是不行的,于是就开了这个小卖部,来供家里和学生的生活; 3.遇到的困难我这一生中最大的困难就是82年发洪水那一次,借钱修的新房子,才进去住了一个月,就被洪水、泥石流冲垮了,整个房子都掩埋在了泥土之下;当时我在学校工作,离家挺远的,家里有包产地、又喂了猪、牛,又要修房子,那几年,真的苦了我老伴了;那个时候真的挺不容易的,能挺过来也全靠大家的帮助;共产党的政策好,国家会给一点补助,虽然不多,但多少有一点,这是其一;二是亲朋好友、三亲六戚大家都来帮衬,分给我们粮食;三是修房子邻居提供劳力,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兴开工资,而是请帮忙,你帮我做几天,我帮你做几天,这样相互帮助下来的;四是缺钱,就到处去借,借了之后慢慢还;4.子女教育长辈教育晚辈,大概就是这么几个字吧;第一是要勤俭;俭,就是要俭朴;勤呢,就是要勤学苦练,不怕苦,勤奋不懒惰,不畏艰险,千方百计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用现在的词就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追求,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时代,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前古语说“耕读传家”,所谓“耕”,就是以劳动为基础,不怕吃苦,要用自己的双脚来创造财富,所谓“读”,就是学而不厌;以前还说,“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不管你怎么穷,书都是要读的,不管你怎么富,猪都是要喂的;第二是要正直;正直就是为人做事要光明正大,不耍阴谋诡计;不义之财不要,不义之举不做,那些横来财、那些伤天害理的事都不要去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为多数人”;第三是要善良;人一生不管你老还是少,一定要善良,不做恶事、不做歹事,要多做好事,既要利人又要利己;第四是要和谐;一家人,不管你是多少人,20人、30人,一定要和谐;如果一个家庭都不和谐,如何去社会里面搞团结呢;而一个家庭和谐,首先是要自己夫妻之间要和睦,夫妻和睦了,姊妹、家人、亲戚才能和睦,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够和谐;我觉得家风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家教,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有的孩子德性不好、干坏事,别人就会说他“没有家教”;所以家风问题,实际上就是家教问题,就是老一辈对下一辈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以我对这个家庭的要求就是这八个字:勤俭、正直、善良、和谐;。
口述史整理稿pptx

通过以上技巧和实践案例的分 享,希望能为口述史整理工作 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04
口述史整理成果与应用
口述史整理成果展示
整理成果概述
介绍口述史整理后得到的成果,包括整理出的历史事件、人物关系 、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整理成果亮点
突出整理成果中的亮点,如某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等 ,引起听众兴趣。
口述史的价值与意义
01
填补历史空白
口述史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 ,揭示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 。
02
传承历史文化
03
推动跨学科研究
口述史是民族、家族、社区历史 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有助于增 强文化认同。
口述史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社 会学等多个学科,促进跨学科交 流与合作。
口述史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01
应用方式与途径
介绍口述史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中的应用方式与途径,如通过出版物、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等方式传播口述史,或者将口述史纳入学校课程、社会文化活 动等。
05
口述史整理的挑战与展 望
口述史整理面临的挑战
01
02
真实性核实困难
整理工作繁琐
口述历史的真实性需要通过多种方式 进行核实,包括与其他历史资料的对 比验证,但由于口述者记忆偏差或主 观因素,可能导致历史真实性难以完 全确认。
口述历史通常缺乏清晰的时间线和事 件顺序,整理者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 筛选、排序和归纳,工作量大且繁琐 。
03
技术要求高
口述历史的录音或录像资料需要进行 技术处理,以提高音质、画面质量等 ,这对整理者的技术能力提出了一定 要求。
口述史整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保存与利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口述历史资料将越来越多 地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和利用,提高保存效率 和便捷性。
图书馆口述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探索

第36卷第1期2018年2月龙㊀岩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Vol.36No.1February2018历史·社会图书馆口述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探索郭晓红(上杭县图书馆㊀福建上杭㊀364200)摘要:口述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可以充实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区域文化事业;挖掘潜在信息,凸显散佚㊁补遗与缀合作用;传承地域文化,抢救区域社会历史记忆㊂在口述史的调查与研究的工作中,要对口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具有清晰的认知,要注意口述工作的科学性,重视田野调查,借鉴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聚焦口述资料的数据库建设,促进口述资料成果的发表和创新㊂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口述历史;文献搜集;非物质文化;地方历史中图分类号:K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18)01-0096-0418世纪英国著名学者塞谬尔㊃约翰逊(SamuelJohnson)曾强调: 所有的历史最初都是以口述的形式存在㊂ [1]口述历史是重要的㊁鲜活的非遗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濒临消失的口述史料保存在图书馆㊂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推动作用,对珍贵的历史资料需要通过口述方式进行挖掘㊁保存,口述历史文献资料是还原历史的真实写照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记忆的保存机构,极力推动口述工作的开展,对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普及文化知识具有极大的价值㊂本文着重论述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内外双重价值,并以上杭县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为例,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提供借鉴㊂美国的里奇在‘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一书中认为,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㊂[1]我国苏智良先生认为: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即历史工作者利用笔录㊁录音或录影的方式记录对往事的口头回忆及整理的口传记忆文献㊂ [2]9李乃冰认为, 口述历史即口头历史,就是将储存在当事人或知情人记忆中的各个时期㊁各个历史事件㊁自己或他人的各种经历,用口头表达的方式,采取记录㊁录音㊁录像等手段,经过整理形成文字或录音㊁录像等新的资料㊂ [3]因此可以归纳出,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需要几个必备要素:(1)当事人㊁亲历者或者目击者;(2)现代可保存的技术手段,如录音工具㊁录影工具等;(3)采访者,即田野调查工作者㊂上杭县地处闽粤赣交界处,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整理挖掘成为当地图书馆的重点工作㊂近十年来,上杭县图书馆注重开展 口述历史 的搜集整理工作,收效较为显著㊂人们在同历史对话中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就能充分展示自身对历史和现实的敏锐感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发展方向㊂一㊁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一)充实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区域文化事业本地口述史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是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通过收集㊁整理与开发利用本地㊀收稿日期:2017-12-10㊀㊀㊀㊀㊀Doi:10.16813/j.cnki.cn35-1286/g4.2018.01.017作者简介:郭晓红,女,福建上杭人,上杭县图书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客家学㊁民俗学和口述历史㊂口述史,能挽救历史资料,建立更为完善的文献资源特色体系,为史学研究服务㊂基于丰富的馆藏,才能开展特色化服务活动,丰富本地区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㊂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中的文化事业作用,普及大众文化知识㊂口述历史资料可以充实实体和虚拟馆藏㊂(二)挖掘潜在信息,凸显散佚㊁补遗与缀合作用由于口述史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能纠正文字记载中被忽略或被歪曲的史实,有助于找到历史真相,补充正史的遗漏;还能校勘㊁考订㊁鉴别文献资料的真伪,考察其源流与特征㊂(三)传承地域文化,抢救区域社会历史记忆口述历史保存了即将消失的信息,挖掘了潜在信息㊂其内外双重价值具有其他文献资料无可比拟的特征,是社会记忆㊁历史记忆的重要来源㊂对区域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需要重视和挖掘潜在知识,实现区域文化的创新㊂上杭县图书馆积极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对保存闽西区域的社会记忆,如红色革命㊁客家文化㊁汀江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㊂二㊁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特性(一)地域性立足本土资源,植根本土特色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才有生命力㊂上杭是重要的客家发祥地,我们做口述史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就以客家文化作为宣传本土文化的突破口,同时也将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包容并举,以此作为宣传上杭文化的窗口和平台㊂(二)多元性在进行口述史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时,要讲究灵活生动,要注重在形式上的创新,还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㊂口述历史的成果不能局限于文字或纸本形式,应该用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给用户㊂例如‘上杭客家传统礼俗口述史料调查与研究“在细致生动地描述客家传统礼俗的基础上再对它进行学理上的深入探讨,因而就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客家传统礼俗㊂此外,‘上杭客家传统礼俗口述史料调查与研究“还发行有视频采访版和录音版㊂(三)学术性在进行口述史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时,要注意发挥品牌效应㊂这就要求在选题时务必要注重实效和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其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便适应群众的需求㊂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发挥工匠精神,努力创新和奉献㊂例如,‘上杭子弟兵长征口述史“查阅㊁借鉴了大量有关上杭子弟兵长征回忆录㊁当年采访资料和有关长征方面的史书,同时还召开撰写方案论证会,请来省㊁市党史专家㊁学者就体例和纲目设置进行评审㊂在此基础上,我们遵循当年的采访史料,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不夸大㊁不修饰,力求体现历史本源,注意把握口述史的风格特点,数易其稿,终将此书付梓出版㊂[4]三㊁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要对口述历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具有清晰的认知,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㊂(一)口述成果是否具有信服度口述工作的重点是依据口述者的记忆和讲述来复述历史事件,但其成果的信服度是当前对于口述工作成果存在的最大质疑,即口述成果是否就是历史真相㊂口述成果的信服度和口述者的感情㊁记忆力相关,对于特定的历史事实,口述者难免参杂个人情感,这就致使历史的真相在研究者手中变得更加复杂㊁迷离㊂(二)口述工作的对象遴选问题相关对象的遴选难度是开展口述工作无法逃避的问题㊂首先,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必须确定口述历史的相关内容,即需要了解㊁补充什么历史真相,选题是新颖㊁有意义㊁尚未涉猎的历史知识,或者是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口述历史,这是图书馆开展口述工作首先得解决的难题㊂其次,遴选合适口述者,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口述者性别㊁身体状况㊁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与等因素㊂最后遴选出合适的采访者,需要考虑经验㊁是否深谙区域语言和习俗㊁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等因素㊂(三)口述资料的著作权问题口述历史成果逐步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牵涉到一系列法律问题㊂随着口述资源的开发㊁整理㊁研究㊁宣传和实物化,参与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致使口述工作中存在着交叉联系㊁互相影响㊁彼此约束的情景,其中口述资料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随之复杂化㊂口述历史工作中所涉及因署名权㊁归属权㊁合理使用与侵权的争议而形成的著作权问题突出㊂就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来看,明确界定口述历史资源的著作权,特别是对尚未成为信息产品的原始口述历史材料,如何确定其著作权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至今没有一套解决的办法㊂[5]因此妥善解决口述资料的著作权问题,也就成为图书馆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㊂(四)缺乏专业性人才和机构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是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的有效拓展的渠道之一,但图书馆本身并不具备有研究口述工作的专业性复合人才㊂这就使得在开展相关研究过程中,无法对已收集的口述历史资料进行专业化的分析与研究㊂专业性复合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口述工作相关知识,也得了解相关历史知识,这对于图书馆馆员而言难度极大㊂四、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优化措施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过程中有众多需要注意的内容,要使口述史具有生命力,就要力求有特色㊂在口述史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中,注重口述工作的科学性,其中重视田野调查㊁借鉴参考相关文献资料㊁加强口述资料的数据库建设㊁促进口述资料的成果发表和创新㊂以此来突出和彰显口述史的特色,打造地方性口述历史精品㊂(一)重视田野调查,以提升可靠性参与口述史的调查与研究的人员,都必备具有深厚的史德㊁史识和史才㊂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收集工作中,不可全信口述者所阐述的内容,毕竟个人具有主观性,其记忆的可信性受到时间等外在因素的影响㊂口述资料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汇合工作,需要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审查具体内容的可信度和历史价值㊂(二)依据区域资源要素禀赋合理遴选对象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研究需要遴选出合适的对象,首先,开展区域口述历史研究要根植于地方特色和精华进行研究,即可挖掘地方特色,也可传承地方文化㊂其次,遴选合适的口述者需要充分收集相关资料来辅助遴选,既要考虑口述者的身体状况,也要考虑本馆的自身实力许可范围㊂最后,遴选出合适的采访者,对于采访者的要求近乎苛刻,不仅要深谙区域语言㊁民风㊁民俗,也需具有一定的口述历史工作经验㊂(三)规划和实施口述资料数据库建设在新常态背景下,利用数据库技术为保护口述资料开辟了新渠道,无论是保存角度还是使用层面,实现口述资料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库保存具有深远意义㊂一方面数据库保存,比传统物理载体资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㊂实现数字化后的口述资料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㊁便捷传播,极大拓展使用范围,促进交流㊂此外,实现口述资料的数据库保存,其展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文字形式,更加符合社会大众对口述资料的使用需求,实现可视化㊁多维立体化㊁视频㊁音频化地展现成果㊂(四)促进口述资料的成果发表和创新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收集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实现珍藏和传承地方文化,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大众服务;为历史学家㊁社会学家等专家学者提供参考资料,也可为现今地方智库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来源,实现口述资料的知识内容的二次加工和创新是图书馆的长远目标㊂五㊁结语挖掘口述历史中的潜在信息,对于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劳动人民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㊂依靠正确的指导方针,深入基层群众,考证调查,充分挖掘口述历史中的每一细节,图书馆不断挖掘㊁整理当地口述历史,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生命力和鲜活的 社会记忆 的价值功能㊂口述历史对于区域的特色文化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导向作用㊂参考文献:[1]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M].王芝芝,姚力,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2.[2]苏智良.推进中国口述史的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14.[3]李乃冰.口述历史--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08(9):76-77.[4]郭晓红.上杭子弟兵长征口述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285.[5]郑松辉.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著作权保护初探[J].中国图书馆报,2010,36(01):104-110.责任编辑:林清书CollectionandClassificationofOralHistoricalDocumentsinLibrariesGUOXiaohong(LibraryofShanghangCounty,Shanghang,Fujian364200,China)Abstract:Thecollectionoforalhistoricaldocuments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preservationofsocialmemoryinpubliclibraries.Itcanenrichthelibrarycollectionresources,servetheregionalculturalundertakings,andexcavatethepotentialinformation.Inordertocarryouttheorderlyconductoforalwork,aclearunderstandingoftheproblemsandchallengesshouldbegotintheworkoforalworksothatthefollow-upworkcanavoidunnecessarywastetothemaximumextentpossible.Intheoralhistoryinvestigationandresearchwork,attentiontothescientificworkoforalworkshouldbepaidtofieldresearch,relevantliterature,anddatabaseconstructionsoastopromotethepublicationoforalinformationresultsandinnovation.Keywords:publiclibrary;oralhistory;documentcollection;intangibleculture;localhistory。
对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资料采编的实践与思考

读·闻·观69摘要:河西宝卷是敦煌俗文化的重要分支,也是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承载的是河西地区人民生活以及历史文化。
但是河西各地区的说唱曲艺比较散乱,传承出现了较大的危机。
为确保河西宝卷的顺利传承,传承河西历史文化记忆,建立相对完善的河西宝卷口述历史档案,本文通过对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资料的采集与编辑,整理现有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资料,建立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档案,重建河西地方音乐文化历史记忆,并探究如何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河西宝卷口述历史档案,保留河西民间音乐技艺资料。
关键词: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资料;实践与思考引言河西宝卷分布比较广泛,实地调查中发现共有 361 个版本,多数都是分布在河西偏远地区及山区一带,从秦代孟姜女哭长城开始到民国十六年河西大地的历史文化记忆。
河西宝卷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刻板、印刷以及转借传抄以及口传相唱等,并没有系统性地收集各种技艺资料和档案,以致于一些民间技艺出现传承危机。
河西宝卷传承的不仅是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与文学,也是河西文化发展史,做好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资料的搜集工作,也有利于促进河西文化发展,保护河西地方音乐文化历史。
一、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资料采编的意义河西宝卷的内容丰富,且具有鲜明特色,至今为止共有361个版本,出版的有301个,未出版的有60个,这些版本中重复以及同卷简名、又名的有159个。
换言之,现如今的河西宝卷缺乏系统性的采编与整理,内容比较混乱,有很多民间技艺还没有收录其中。
采编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资料,是通过实地调查与采访收集传承人以及民间技艺资料,将流行于广大河西地区的说唱曲艺收录到民间音乐技艺资料中,重新整理现有的河西宝卷,以重建河西地方音乐文化历史记忆。
1.有利于宝卷传承与研究建立河西宝卷传承人口述史档案,可不断地挖掘宝卷的文学价值,为今后河西音乐历史以及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国内对河西宝卷的研究比较广泛,顾颉刚和郑振铎先生首次将宝卷引进文学界,将其作为中国民间俗文学的一员,从民间俗文学的视角对宝卷进行分类、整理以及研究。
口述历史文本模板作文范文

口述历史文本模板作文范文英文回答:Oral histories are a valuable tool for historians and researchers. They provide a unique perspective onhistorical events and experiences, and they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past in a more personal and meaningful way.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ways to conduct an oralhistory interview. Some interviewers prefer to use a structured format, with a set of predetermined questions. Others prefer to take a more open-ended approach, allowing the interviewee to share their own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 in their own words.No matter which approach you choose, it is important to be respectful of the interviewee's time and perspective. Remember that they are sharing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you, and they may be sensitive about certain topics.Here are some tips for conducting 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Do your research. Before you conduct an interview,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the interviewee and thetopic of discussion. This will help you to develop informed questions and to make the most of your time together.Build rapport. Spend some time getting to know the interviewee before you start asking questions. This will help them to feel more comfortable and open up to you.Be respectful. Remember that the interviewee is sharing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you. Be respectful of their time and perspective, and avoid asking leading or judgmental questions.Listen carefully. Pay attention to what the interviewee is saying, both verbally and nonverbally. Ask clarifying questions and follow up on interesting tangents.Record the interview. If possible, record theinterview so that you can transcribe it later. This will allow you to capture the interviewee's exact words and tone of voice.Transcribe the interview. Once you have recorded the interview, transcribe it so that you can analyze it more close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viewee's language, tone of voice, and body language.Oral histories can be a valuable resource forhistorians and researchers. By following these tips, you can conduct an effectiv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that will provide you with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ast.中文回答:口述历史文本模板作文范文。
陈达口述史普通的石头也可以开出美丽的花

福建艺术28 FUJIAN ARTS / 2021.3陈达口述史:普通的石头也可以开出美丽的花◎徐东树黄小我整理人物名片陈达,号物喜楼、思远楼,1949年生,福建福州市人。
1966年从师于谢义耕、陈子 奋、潘主兰先生,学习书画篆 刻艺术,1967年随冯力远先生学习竹刻及三代古文字,所 刻作品颇具古风。
曾多次参加 全国、省、市书法篆刻展览及 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现为中国 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 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 副主席。
我生于1949年,会从事艺术,主要源于兴趣,同时也与我 的家庭出身有关。
我的曾祖父陈震人过翰林,曾任光绪帝的经筵伴读,官吏部 主事,民国初任海军部秘书长。
抗日期间,他不愿意吃日本人的 配给食物,绝食七日而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极具儒家精神气节 的文人士大夫典范。
原本家中留有很多他的资料,但是后来都遗 失了,其中包括他早年在宫廷中和皇帝的合影,也在“文革”中被销毁了。
他推崇杜甫的诗作,也爱写诗,他手写的集子《首丘集》《任庐“未定稿”》,现藏于福建省图书馆,我曾经借阅出来看过,同时也搜集了一些他的其它资料,打算把他现存的资料整理出书,有当时考进士的考题和答卷,题目很有意思,都是策论文章。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姐弟三人中只有我对艺术感兴趣。
我小 学就读于新店小学,中学在福州二中。
因为父亲母亲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我,我从小在祖父祖母养育下长大。
祖父是民国时 期的政府官员,建国后就没再工作了。
母亲在新店小学当教师,父亲是土木工程专科毕业,后来担任福州市建筑设计院主任,他 叫陈岱,为人勤恳,兢兢业业。
福州很多地标性建筑都是出自他 的手笔,听人家说他是福州画施工图的第一人。
我记得小时候没 有电灯,父亲就点三盏煤油灯画图,以前绘画都是用鸭嘴笔作画,需要特别专注,这样转弯的接头才能处理的自然。
我也遗传了父 亲对工作专注认真的态度。
他老实勤恳,只晓得工作,整日忙于 工作,有点不问世事,从来不考虑自己,做建筑一辈子,自己没 房子住,只能租房子住。
论口述史料整理的必要性和侧重点

论口述史料整理的必要性和侧重点一、口述史料與口述历史要区分口述史料与口述历史的概念必须要先谈一谈中外口述历史学界对于口述历史这个概念的不同定义。
在唐纳德里奇看来“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路易斯斯塔尔则认为“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的、以录音机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和迄今尚未得到的原始资料”。
他们二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认为口述历史与口述史料不能混为一谈,口述历史不仅包括口述史料的搜集,还包括着史料采集者或者史料整理着用自己的个人观点对史料进行的再加工。
而后者则认为口述历史实际上等同于口述史料,只是采访所得到的原始记录。
在中国学界同样也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观点。
在本文中,笔者更认同第一种观点也就是唐纳德里奇的观点。
与国内学者钟少华的观点一致。
钟少华认为“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科技设备,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都是口述史料,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再经研究加工,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
由此可见口述历史与口述史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口述史料属于史料学的范畴,是一种经过采集而没有进行深入加工的原始史料,没有加入历史工作者的个人观点或者其他文献资料的佐证。
而口述历史则不同,它属于历史学的范畴,是在口述史料的基础上融入史料整理者加工改造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口述史料更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
只有将口述史料与口述历史的概念区分开来我们才能对口述史料的整理做出细致而科学的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口述历史最大程度地贴近真实的历史。
二、口述史料整理的必要性正是因为口述史料不同于口述历史,所以我们才有必要对口述史料进行加工整理,将采集到的原始口述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在我们进行口述史料的采集时,也许受访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不同寻常的人生体悟,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历史信息,但由于受他们个体因素(诸如记忆、情绪、环境等)的影响,受访者在讲述的过程中会漏掉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或者依据个人的偏好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述而忽略掉一些关键点讲述。
传承人口述史访谈实践探析——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为例

- 84 -2023年 第9期现代口述史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国外率先兴起并发展的研究方法和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1]将口述史学运用在对传承人的记录当中,可以通过传承人自己的讲述,再现传承人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从艺经历、实践情况、技艺特色以及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对项目和传承人的影响等,将自己掌握的精湛技艺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呈现出来。
一方面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完善以往宏观的历史书写。
传承人通过口述访谈,讲述了自己亲自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过程,增加了具体人物的社会体验,这是一种个人主动参与历史叙述、积极创造新的意义的过程。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是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自2015年启动的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全面记录的一项工作,由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具体实施。
在记录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整记录传承人进行非遗项目实践的过程,尤其对步骤和细节进行细致展示,体现其技艺特色,形成项目实践片;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记录传承人传授技艺的过程,对传承人的特色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体现,形成传承教学片;将本次采集的素材进行归纳、精选、艺术化处理后,剪辑成以传承人为核心,能体现非遗项目特色和魅力,并且能完整展现出传承人非遗传承精彩历程的综述片;整理从记录工作开始到结束全套工作,形成工作卷宗。
除以上内容外,记录工作还包括了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访谈,从而制作成口述片以及编辑、整理成口述文字稿的内容。
口述片不仅要对本次被记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访谈,还要对与传承人相关的周边人员,例如传承人的师傅、徒弟、家人、同事、研究者等进行访谈,多方面、多层次、立体式还原传承人的人生经历、个人风格特色、技巧经验,以及其所从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存的民俗背景、文化生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述史整理稿
我的生命历程与家风——口述史整理稿访谈时间:xx年5月28日9:00-9:30 访谈地点:XXX 受访者:XXX 访谈者:XXX 整理者:XXX
一、家庭情况
1、家庭成员的关系我叫XXX,1944年腊月初九生,今年73岁,生于XXX。
小时候,我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好,他们对我也很疼爱。
他们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不过在过去那种社会,重男轻女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
从前,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十七八个人,同住在XX大院里,都是普通的农民。
我的父亲还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他们两兄弟从来没有分过家。
我大伯生了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而我父亲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孩,所以在那时候我父亲有点被我奶奶歧视,在家里说话也没有分量。
几年后才生了我们三兄弟,实际上是四兄弟,在我头上还有一个哥哥,不过他早年去世了。
在我爷爷奶奶都相继过世、我们几兄弟都出生之后,基本上就由我父亲当家了,我大伯一般不太过问家庭。
至于家庭关系,不论是弟兄之间、姊妹之间、叔子之间、叔伯之间,关系都非常和睦。
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家庭。
2、兄弟分家从小到大,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那时候也不存在什么分家。
58年的时候,成立了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搞大跃进、大协作,吃的是大食堂,每家每户不准做饭,都吃集体食堂,一个队三十至五十人都在同一个食堂吃饭。
那个时候,我叔伯、大伯还有我父亲,他们都在外面烧炭、挖矿,而我的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所以家里还剩我们四个兄弟姐妹。
我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也在外面工作,其他人都留在家里。
我们人多,吃饭的时候一直是各称各的。
62年的时候,伙食下放了,既然以前是各称各的,那么之后也各吃各的吧,这样,也就算分了家吧。
我们仍然住在一起,原来住的哪间房就还是哪间房,只是大体上划分了一下,谁谁谁要哪几间,都只是口头上说一下。
之后过了很多很多年,等到我们的孩子都大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修了各自的房子,这才真正意义上分了家。
3、父母的赡养我父亲是74年去世的,我母亲是85年去世的。
我父亲在的时候,我们三兄弟还没有分家,大家都在一起。
那时候我在隔壁镇子的小学教书,我弟弟在政府工作,就剩我的大哥和我们的妻子在家。
如果生了病,就大家一起去给他医治,谁有钱就谁出,谁有时间就谁照顾,不分你我。
我父亲生病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是我们三兄弟轮流照看。
我父亲过世之后,我母亲还是由我们三弟兄负责,她想去谁家住就去谁家住,三兄弟都给她准备了床铺。
有什么好东西,也
会叫她一起吃。
所以我父母晚年还是比较幸福的,吃的穿的都不成问题。
二、教育史与工作史
1、兄弟姐妹的教育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些课外书,尽管不是很多。
我们家一共有六个孩子,我大伯家还有四个孩子。
也就是说,我爷爷有六个孙子,四个孙女。
这四个女孩都没有念过书,而我们这六个兄弟都只能念到小学毕业。
那个时候虽然人多,但并没有分家。
在我父亲当家时,我家三兄弟和大伯家的一个男孩都需要念书,一共就有四个人,如果有一个人上了初中、高中,那么其他几个孩子也都要上,当时家里比较贫寒,大家都上初高中经济又支撑不了,所以大家就都只念到了小学。
为了保持公平,为了平衡大家的关系。
2、工作史57年我小学毕业,58年就开始大炼钢铁,那时我就去了XX铁工厂当学徒,学车工,在那里待了三年,差不多62年的时候,伙食下放,家里缺乏劳动力,在父母的要求下,我就回了家,和父亲一起搞生产,主要还是为了维持家庭生计。
回家后不久我就结了婚,一年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64年我横跨大半个中国去XX当兵,在当兵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后在71年的时候回到家里。
回到XX后,先是在XX中学培训了一段时间,然后去XX小学当了老师,再过了几年,就当上了那个小学的校长。
三、婚姻持家
1、夫妻关系我和我老伴是62年结的婚,结婚之后我们在一起搞劳动生产。
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候都不存在什么爱情,其实我在XX铁工厂里的时候原本谈了一个对象,当时跟她关系很好,62年灾荒年一过,家庭经济困难,父亲就非要我回家。
那时候都一定要听父母的话,人们都说“孝父母,敬父母,不如顺从父母”,我当时就听了父母的话,放弃了在工厂工作的机会,私自回了家,然后通过媒人介绍,认识了我老伴。
那时因为大家经济都困难,也没有什么彩礼和嫁妆,说结婚就结了婚。
结婚之后就慢慢磨合、慢慢相处,结婚后一年多,就有了一个儿子,在他不到一岁的时候,我去XX那边当兵,这个儿子就是由我父亲和我老伴拉扯大的。
我在辽宁当兵7年,只在69年的时候回家过一次,71年的时候才最终回家。
之后就是通过相互了解,感情逐渐加深。
2、生产经营活动我们结婚之后开过面坊也开过酒坊。
那时家庭生产责任制落实了,大家都要改善经济,想过上幸福生活,光靠生产没什么搞头,所以就找了点副业,不像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什么都不敢做,改革开放之后,想做什么做什么,超市、小诊所、小商店之类的,没有什么限制了,只要能够赚钱、发家致富。
之后还在学校开过一个小卖部,那是我父母都去世之后了,家里没人,于是就把我老伴接到了我这边。
那时候我大儿子当兵去了,我们又要供孙子孙女读书,只靠我这教书的工资是不行的,于是就开了这个小卖部,来供家里和学生的生活。
3、遇到的困难我这一生中最大的困难就是82年发洪水那一次,借钱修的新房子,才进去住了一个月,就被洪水、泥石流冲垮了,整个房子都掩埋在了泥土之下。
当时我在学校工作,离家挺远的,家里有包产地、又喂了猪、牛,又要修房子,那几年,真的苦了我老伴了。
那个时候真的挺不容易的,能挺过来也全靠大家的帮助。
共产党的政策好,国家会给一点补助,虽然不多,但多少有一点,这是其一。
二是亲朋好友、三亲六戚大家都来帮衬,分给我们粮食。
三是修房子邻居提供劳力,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兴开工资,而是请帮忙,你帮我做几天,我帮你做几天,这样相互帮助下来的。
四是缺钱,就到处去借,借了之后慢慢还。
4、子女教育长辈教育晚辈,大概就是这么几个字吧。
第一是要勤俭。
俭,就是要俭朴。
勤呢,就是要勤学苦练,不怕苦,勤奋不懒惰,不畏艰险,千方百计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用现在的词就是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追求,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时代,提出不
同的要求。
以前古语说“耕读传家”,所谓“耕”,就是以劳动为基础,不怕吃苦,要用自己的双脚来创造财富,所谓“读”,就是学而不厌。
以前还说,“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不管你怎么穷,书都是要读的,不管你怎么富,猪都是要喂的。
第二是要正直。
正直就是为人做事要光明正大,不耍阴谋诡计。
不义之财不要,不义之举不做,那些横来财、那些伤天害理的事都不要去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为多数人”。
第三是要善良。
人一生不管你老还是少,一定要善良,不做恶事、不做歹事,要多做好事,既要利人又要利己。
第四是要和谐。
一家人,不管你是多少人,20人、30人,一定要和谐。
如果一个家庭都不和谐,如何去社会里面搞团结呢。
而一个家庭和谐,首先是要自己夫妻之间要和睦,夫妻和睦了,姊妹、家人、亲戚才能和睦,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够和谐。
我觉得家风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家教,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有的孩子德性不好、干坏事,别人就会说他“没有家教”。
所以家风问题,实际上就是家教问题,就是老一辈对下一辈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的要求。
所以我对这个家庭的要求就是这八个字:勤俭、正直、善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