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选择
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13思想理论版2021·2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事关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先后确定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内蒙古涉及乌海市、包头市石拐区和阿尔山市。
其中,乌海市和包头市石拐区发展历程极其相似,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以煤炭开采为主,是自治区发展初期重要的基础能源供应基地,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以乌海市为例,随着资源的枯竭,其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早期作为支柱型产业的煤炭业已成为夕阳产业,亟需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产业转型。
一、乌海市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发展现状乌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是全国31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0.95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居全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7%,居全区首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9%,居全区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居全区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居全区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居全区首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95%以上,形成了以石灰石—电石—PVC、煤—焦—化、煤—电—有机硅—硅化工、轻型合金初级产品为主体的产业链,兼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王晓英有机械、轻工业和城郊型农业的产业格局。
(二)存在问题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最高级模式为“三二一”模式。
与自治区、全国产业结构占比相比,2000年至2019年,乌海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相对变化不大,由2.9: 57.5: 39.6调整为0.9:62.2: 36.9。
三次产业结构及演变表现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经济增长多依赖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第二产业“一业独大”“独占鳌头”。
单一经济发展结构,对煤炭资源过度依赖。
乌海市是典型的工矿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能耗水耗及排放水平均处于高位,工业以煤炭产业为基础,第一产业比例极小,属于单一型工业经济发展结构。
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工业遗产旅游视角
纷采取各 种方式对工业遗产进行保 护 ,其 中在 工业 遗址基础 上 进行 的旅游开发 , 被实践证 明是最为有效 的措施之一 , 不仅使 工 业遗 产得到了充分 的保护 ,更 为当地经济找 到了新 的经济增 长
它属 于广 义 的 , 还包 括工 厂 观光 的工 业 旅 游 。
2 国际国内工 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21 国 际 经 验 .
济 转型升级要求的 日益提高 , 如何正确深 入地认识工业遗 产 , 客 观公正 地对 其进行价值重估 ,并 在此基础上实 现科 学合理 的开 发 ,是 当前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综 合配套改革试 验过程 中必 须
流域 。鲁尔 区由此成 了享誉世界 的工业遗址旅游之城 , 工业遗 产 旅游也成为鲁尔 区实现经济转 型的重要标志 。
22 . 国 内经验
点整合为著名 的工业 遗产 旅游之路 ( ot id s i u ua, R ue n ute h rl简称 rc
20 0 6年 4月 1 8日,首届 中国工业遗产 保护论 坛在无锡 召
很 大程度上促进 了工业遗产旅游 的发展 ,9 8年 , 17 国际工业遗产 保 护委员会成立 (' n ra oa C mmt efrh o sra o rl It t nl o ie eC nevt n Ie e i } n t ot i o teId s a h rae 简称 TC I fl n ut l e tg , l i r i I CH),0 3年 , 委员会 发表 20 该
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分析
卒 _ 卜 会 经济条件 ,找 各类资源型城市 现在和未来 的产业发 展优 势 , 合理配 置各种稀 缺资 源 , 发展科 技含量 高 、 经济效
益好 、 资 源 消 耗 低 的接 续 产 业 , 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
地表塌陷;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侵占大量的土地并严重污染 了
环境 ; 水 资 源 破坏 , 给 当地 居 民生 活带 来 较 大 的影 响 和 破 坏 。 4 . 技术落后 、 效 益 低 下 。一 方 面 , 资 源 型 城 巾 以l 卡 』 J 加 上产 品为主 , 这类产品具有高能耗 、 经济效益 差 、 科技含 量低 、 低
摘
要: 资源型城 市接 续产业选择是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 效途径 , 是优 化区域 产业结构的关键 , 是加快 区域工
业化 进 程 的 战略 举 措 。 目前 资 源型 城 市 接 续 产业 选 择 研 究 存在 缺 乏 动 态研 究 。 在 借 鉴 了 国 内外接 续 产业 选择 的 经典 理 论 的基 础 上 , 通过 深 刻 分析 资 源 型城 市产 业 选 择 的 约 束 条件 , 探 讨 了接 续 产 业 选择 的基 准 , 提 出 了推 进 区域 主 导 产 业
发 展 的 过程 中遇 到 了 很 多 的社 会 问 题 。
功 能是 向社 会提 供 矿产 品及 其初 加工 品等 资源 型产 品 的
一
类 城 市 。 资 源 型 城 市 的 生 产 和 发 展 与 资 源 开 发 有 密
切关 系。具体 来讲 , 根据资 源的开采 与城 市形成 的先后顺
分析 资源型城 市产业发 展的现状 ,分 析不 同类型资源 型城
市 的 自然 条 件 和 } 1 然 资源 、 人 口劳 动 条 件 、 交通 位置条件 、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资源型城市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
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城区与矿(林)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着眼于解决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抓紧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同时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解决好民生问题。
四是坚持政府调控,市场导向。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理论与政策
(2)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三种结果:
矿竭城衰
在资源开发衰减的同时,城市经济步入 萧条状态,如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油田。 矿止城退 在资源开采大幅度下降或停止后,城市 经济同时陷入停滞,如前苏联的巴库。 矿竭城荣 在资源开采衰退甚至完全枯竭后,城市 仍保持继续繁荣,如美国的休斯顿、洛杉叽。
资源型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由于资源产业与资 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 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世界 上所有国家的资源型城市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或即 将经历转型。工业化最先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 开始,资源型城市首先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也最先 开始转型。法国的洛林、德国的鲁尔都是资源型城市 集中的地区,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转型,采 取了政府主导、高投入的转型模式,至今进行了30 多年尚未完成,效果也不很理想,仍然没有恢复转型 前在国家的相应地位,且部分城市的失业率仍然很高。 其他大多数城市或地区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型城 市还处于艰难的转型之中。所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 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3) 历史原因
在当时的计划体制下,矿业城市的功能就是为 国家提供矿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国家在短期内 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本,迅速注入矿产地, 其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矿产 资源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矿业城市从一 开始就存在功能单一、社会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 设不足的问题。而矿业城市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 忽视了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至于抑制了资源的综 合利用和资源转换效率的提高。从而使矿业城市主 导产业单一,城市的竞争力不足。
(3) 生态破坏加剧,环境污染严重
矿业城市环境欠帐严重,土地复垦率仅12%, 不及发达国家的1/4,废石、废水、废气给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一些城市因采矿形成的地面塌陷危及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每开采万吨原煤将 塌陷土地3亩,塌陷区面积约为开采面积的1.2%, 最大下沉值为煤层采出厚度的70-80%,我国采 煤沉陷区的面积将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我国 煤矸石历年的堆存量达34亿吨,占地5000多公顷, 并以1.5-2.0亿吨/年的速度增加。 开矿导致的水资源破坏问题也很严重。山西孝 义市因采煤导致11.4万人饮水困难。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摘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转型势在必行。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经验和必要性,探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随后重点阐述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的实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性和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前景,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理论、中国、策略、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政府政策、市场机制、重要性、前景、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资源开发,一旦资源枯竭或价格下跌,城市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容易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经济不稳定。
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方面存在不足,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和完善。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不善、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了城市转型的顺利进行。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亟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经验通过国际经验可以看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通常伴随着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以澳大利亚的珀斯为例,该城市在资源开采业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了金融、科技和旅游等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市政府通过引导外资和技术进入,助推了当地石油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中,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因素。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战略转型机制的选择
二、 我 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运行特征
资 源型 城 市 在 其 自然 禀 赋 之 下 , 一 般 会 自发 形成各具特色 的产业链条 , 并 由资源相 关产业构
于资源稳定期的城市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储量相对 丰富, 由于开发历史较长 , 资源相关产业处于成熟
阶段 , 其所 占份额处于城市各项产业的主导地位 ,
从国际环境来看 , 由于受到技术 、 自然等 因素 的限制 , 我 国经济社 会发展 对 于资源 需 求 的依 赖度 明显高于 西 方 发达 国家 水平 ; 从 国 内的情 况 来 看 , 部分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发展贡献 自己资源的同 时, 由于资源的 日 渐枯竭使 自身发展 陷入停滞乃至 倒退的境地 。 2 0 0 8 年至 2 0 0 9 年国务院组织专 门的 调研组 , 经过大量专业细致的工作 , 最后确定并 向 社会公布 了 2 批共 4 4 个 国家级资源枯竭型 城市 ( 区) , 巨大 的发展压力使 得这 些城 市 日渐告别 昨 日 的辉煌 , 开 始重新 审视 自己的未来 之路 。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战略转型机制的选择
冯银虎 , 薛 阳
( 内蒙古 工业 大学 研 究生 学院 , 呼 和浩特 0 1 0 0 5 1 )
[ 摘
要]资源 型城 市转型面 临能源资 源产 业及其相 关产 业链 萎缩、 社会 经济 滑坡 、 失 业率上升 的问题 , 导致社
会矛盾累积 , 严 重影响社会稳定。资源 型城 市必须深 化改革,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 以调整促进发展方式 的转变 , 以产业转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资源 型城 市; 产业转型 ; 产 业链
[ 中图分类号 ]F 0 6 1 . 5
[ 文献标识码 ]A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六大路径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六大路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六大路径1. 多元化发展资源型城市通常依赖某一种资源产业作为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这种单一产业依赖使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或国际市场波动时容易陷入困境。
为了实现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需要通过多元化发展来降低对资源产业的依赖。
多元化发展可以包括开发其他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2. 创新驱动创新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
资源型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往往缺乏创新能力,依赖传统的资源开采和加工方式。
通过注重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资源型城市可以打破现有的产业格局,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政策和资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3. 资源转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路径是资源的转型利用。
资源型城市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传统的资源开采和加工方式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资源转型可以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 人才引进与培养产业转型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来支撑。
资源型城市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到城市发展新兴产业。
资源型城市还需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5. 资本市场改革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至关重要。
资源型城市通常在资源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在其他产业领域的资本供给相对不足。
资源型城市应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新兴产业的投资中。
政府可以推动股权融资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加强审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产业转型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投融资支持。
有关资源型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探讨
财 政 的 大 力 支 持 。但 是 ,作 为 一 个 发 展
中 国 家 ,我 国 的 资 金 实 力 并 不 强 ,特 别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必 须 的 前 瞻性 技 术
兴 产 业 配 置 信贷 资 源 。 一 是 提 高 金 融 机
构 对 支 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认 识 ,尤 其 是 要提高高管 人员对 支持战略 性新兴产 业 的 认 识 , 同 时 也 要 让 信 贷 人 员 认 识 到 金 融 机 构 的资 金 效 益 不 仅 仅 是 贷 款 所 产 生 的 利 息 ,还 包 括 资 金 所 带 来 的 社 会 效
新兴产业应 建立严 格的市 场准入 条件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属 于 高 科 技 产 业 ,不 是
倾 斜 ,并 对 其 实 行 有 差 别 的 利 率 政 策 ;
积 极 建 立 健 全 投 融 资 体 系 ,鼓 励 相 关 的
任何一 个企业就 能够进 入的 ,如果一哄
而 上 ,资 金 被 分 散 利 用 ,不 利 于 产 业 整 体 水 平 的 提 升 ,而 且 还 容 易造 成 新 一 轮 的 产 能 过剩 ,造 成资 源 的 浪 费 。
大 ,在 技 术 研 发 、产 业 化 等 方 面 存 在 各
偿 机 制 、政 策 扶 持 等 因 素 ,对 资 源 型 城
市从事 战略性新 兴产业 的企业给 予充足 的 资 金 支 持 ,以 实 现 资 源 型 城 市 的可 持
种 各 样 的 不 确 定 性 ,需 要 进 行 反 复 的 创 新 尝 试 ,需 要 长 期 的 资 金 投 入 。 ( )银 行 支 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二 主 动 性 、积 极 性 不 高 。 一 是 对 支 持 战 略 性新 兴产业 认识不足 。不少金融 机构还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战略实施
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 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和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起 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但是 , 矿 产资源储量有限性和不可再生 的特点 , 使之随着开
采量的增加 , 储量必将迅速缩减 ,直至最终枯竭 。 山西省部分煤矿超 能力生产情况 还十分严重 , 大
同的煤炭开采已有 10 年历史 ,到 2 世纪 9 年 50 0 0 代中期产量的最大值 8 6 万 t 7 0 ,为京津唐地区和 全国经济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但长期高强度 的
水资源 。
长期以来 , 矿产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与原材料的 粗放式生产经营 , 使山西省成为全国工矿区土地与 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 工矿区土地的破
坏的分布与煤炭 、 矿藏资源 的分布密切相关 , 以大
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初级化 、 单一化 、 刚性化问 题突出。 煤炭的开采业发达 , 但煤炭的深加工不足 ,
极大地影响的山西的经济发展 。 山西的 国民经济发展是依赖于煤炭这种不可 资源的基础上的 ,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煤炭资源 的锐减 , 会严重地影响山西经济的发展 。 1 高效能产业结构 ,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 2 对 生存
质量 下 降
收 稿 日期 :0 9 1 8 20 洁产品正在开
发 。出口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 出口的增加可 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 但出 口对当 地经 济增长和就业带动作用的大小却与生产 出 口
游环境 、 投资环境 、 人才环境 、 人体健康等都产生了
一
定的影响 , 人才外流 、 口身体素质提高缓慢 、 人 生
以煤炭初加工为主 ,产品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 、 精
加工、 附加值都比较低 , 产业链条短 , 筛选 、 洗选、 炼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选择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选择作者:姚荣锦来源:《理论导刊》2014年第07期摘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地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自然资源、政策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资金不足、人力资本欠缺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制约因素。
为此,应因地制宜,多方举措实施管理创新战略、园区增长极战略、人才集聚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支持西部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区域核心竞争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发展;战略选择中图分类号:F26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7-0074-03作者简介:姚荣锦(1968-),女,西安人,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其著作《繁荣的求索》中认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要素禀赋可以决定它的相对要素价格和最优产业结构,并由此决定企业规模的分配和企业风险的水平和属性。
按照经济学原理,在特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内生于其给定的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相对充裕程度,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速度取于其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速度和所需的相应基础设施的改善。
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要素的比较成本优势,选择和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强调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地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意义特色优势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区域要素禀赋特征,通过产品的自身品质或产业的规模优势而反映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地域根植性和市场的适应性上。
22151263_葡萄籽中蛋白质的提取
T logy科技分析与检测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地是我国三大酿酒葡萄原产地之一。
乌海市就位于该产地北侧,且与世界红酒之乡——法国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北纬39°),常年干旱少雨、葡萄生长季节昼夜温差显著、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适宜葡萄生长,具有糖度高、色泽好、品质佳的特点,是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1]。
近年来乌海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兴起多家葡萄酒企业,形成了集酿酒-农畜产品-旅游为一体的绿色沙漠葡萄酒产业链。
全市4家大型葡萄酒加工企业中,汉森葡萄酒厂2014年的葡萄酒生产能力已达2万吨,为内蒙古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2]。
据了解,在酿酒季这些葡萄酒厂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葡萄籽、皮残渣等副产物,而大部分酿酒副产物均作为粗饲料和肥料来使用,如能充分利用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籽渣等副产物,则可进一步促进葡萄酒产业链的发展,在减少资源浪费、保护地区环境的同时,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1 葡萄籽蛋白质概述葡萄籽中含有粗蛋白约8.0%、多酚约6.8%、碳水化合物约32.7%。
籽中氨基酸丰富且含量均衡,共有18种,其中有甲硫氨酸(Met)、苏氨酸(Thr)、缬氨酸(Val)、赖氨酸(Lys)、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异亮氨酸(Ile)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3]。
且4种氨基酸与大豆蛋白的氨基酸含量非常接近,可运用于生产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4]。
对葡萄籽提取物的深入、广泛研究利用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对葡萄籽进行蛋白质、多肽提 取等[5]。
本文以酿酒后葡萄渣中的果籽为材料,选取来自两个不同产地的葡萄籽(葡萄籽样品1来自乌海,葡萄籽样品2来自银川)同时进行试验。
采用NaCl溶液提取法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葡萄籽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改变粒度目数、浸提溶液浓度、温度条件、固液比例与提取时间5种条件参数,利用单因素法分析各因素在不同实验水平下对其蛋白提取程度的影响,再经正交试验优化,从而最终选定最优的葡萄籽蛋白质浸提条件。
国外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选择的模式分析
优势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多元复合模 式在运 用中需要 遵循 潜力 性 和 主 导 性 两项 原 则 。潜 力 性 原 则 是指 转
型 中选 择 的 主导 产业 已经 具模 ,并且这一主导产业产品技
术含 量 高 、市场 潜 力 大 ,能 够 形 成 较 强 的
2 0 世纪 6 0 年代开始 ,法 国洛林面对完全丧失竞争力 的煤炭 、铁矿开采业 ,在其转型过程 中,不是就工业
而调 整工 业 ,而是 着 眼于整 个地 区经 济结构 的调 整优 化 ,从 工 业领 域 向多元化 经 济领域 转变 。
为了促使替代产业的发展 ,洛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制定优惠政策 、大量吸引外资;建立企业 园、培育中小企业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促进劳动力转 岗就业等。在考虑发展汽车产业时 ,洛林首先引进 了雷诺汽车公司在此投资建厂 ,并促进 了大量配套企业在当地的发展 ,进而吸引其他的汽车公司在这里建
城 市 区域产 业 的发展 。
差国体斯 的转型模式 美 国休斯敦是 由结构单一的 ,以石油资源为本 的城市转型为科技综合型城市 的典型。2 0 世纪 6 0 年代
后期 ,面对石油开采业整体下滑的经济形势 ,美国休斯敦通过产业链拓展 ,带动 了该地 区机械 、水泥 、钢 铁 、电力 、交通运输及造纸等多种行业 的发展 。与此 同时,休斯敦作为美 国国家宇航中心布点 ,其带动了 该地区与宇航业相关 的 1 3 0 0 多家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门类涉及 电子 、精密机械 、仪表等行业 , 并且伴随
科搐锄葡 与生产力 I
2 0 1 3  ̄ ( - 2 月 警 簪 一
J一 0 5 1 —
I ●技风向 标
技含量 ,其产品应具有较高的需求 弹性 ,能够不断提高资源型城市优势资源的加工附加值。
资源型城市发展特色低碳经济的路径探讨——以安徽铜陵为例
能 电厂两 家 火力 发 电企业 ,没 有 可用 的水 电资源 ,风 能
资 源 不 具 有 明 显 优 势 , 太 阳 能 在 工 业 领 域 的利 用 开 发 还
此 ,循 环经 济 和 “ 低碳 经济 ”根 本 宗 旨是 完全 一致 的 。 铜 陵 白2 0 年成 为 国家循 环经 济双 试 点城 市 以来 ,循环 05
高工 业经 济整体 素质 。 再 次 ,培 育 新兴 产 业 。 国家和 省 先后 出台 了钢 铁 、
低碳 经济 的重 点 是重 视 资源 的循 环 ,用 碳 减排 的方 式来 提高 资源 利 用效 率 ,推 进产 业 结 构升 级 。从 我市 循 环 经济 实 践 来看 强 调 的正 是 从 源 头 控 制 ,突 出 “ 量 减 化 ”,提 高 资源 利用 效 率 ,节 能减 排 , 同时 ,大 力推 进 废 弃 物 的 资源 化 、 再 利 用和 可 再 生 能源 与 清 洁 能源 的
面 规 范 和 引 导 循 环 经 济 的 发 展 。 市 政 府 每 年 拿 出 不 少 于
我 市 要 充 分 利 用 循 环 园 区 的优 势 , 使 一 些 在 节 能 减 排
技 术 上 取 得 竞 争 优 势 的重 点 行 业扮 演 低 碳 经 济 领 先 者
的角 色 ,安 排 一些低 碳 经 济重 点 开发 项 目,并 从 资金 、
资 源 的 理 念 深 入 人 心 , 为 我 市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营 造 了 良好
的社会 环境 。
( ) 循环 园 区建设 成为 发 展 低碳 经 济 的示 范 区 二 将
持 续 推 进 节 能 减 排 , 当 前 的 重 点 应 放 在 工 业 节 能 上 ,这 是 由我 市发 展阶 段 和 工业 能耗 所 占比例 决定 的 ,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及调整战略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及调整战略一、引言二、资源型城市的现状三、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1.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2.经济结构转型的概念和作用3.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意义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战略1.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型经济转型2.从单一产业依赖型向多元产业融合型转型3.从环境污染型向可持续发展型的转型五、案例分析1.鞍山钢铁后续发展规划2.长治市煤炭产业结构转型3.广西北海转型为海洋新城4.大庆改变石化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5.安阳市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六、结论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然而,这些城市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不光在经济上,而且社会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到了无法解决的危机时刻。
为了避免资源型城市可能面临的危机,我们应摸索出一种更好的方法,使它们向着更加多元化的经济转变。
本文将介绍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及调整战略,并介绍五个案例。
资源型城市的现状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资源型城市的现状。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赖于单一或少数自然资源开发的城市。
在我国以煤炭、石化、钢铁等传统重工业、采矿业和能源产业闻名于世。
这些城市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让我们感到惊叹,但同时也陷入了困境。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1. 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首先,这些城市经济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依赖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重工业、采矿业和能源产业,市场风险高。
其次,它们长期以来忽略了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环境乃至人们的健康,而且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公司盈利瓶颈。
此外,这些城市对经济周期和国际市场的变化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到资源价格的波动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2. 经济结构转型的概念和作用经济结构转型是指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多元发展的新兴产业的转变过程。
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将会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其重点在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住民生活质量。
资源型城市低碳产业构建的理论与产业选择——以云南红河州为例
需要高技术领域具有先 导性和探索性 的重大技 术的支撑。
效益水平 , 也从一个侧面反 映出产业发展结 构经 济性的取 向。2 0 1 1 年, 红河州每消耗千克标煤产 出G D P 5 . 4元( 按2 0 0 5 年价格计算) , 比2 0 0 5年 提高 2 8 . 1 %, 能 源经 济 效益 从 2 0 0 5年 至 2 0 1 1年 年均提高 4 . 2 2个百分点 , 但同一时期全社会能耗 的年均增幅却达到了 7 . 3 6个百分点 。
2013.1 N O.1, 201 3
学
术
探
索
2 0 1 3 年 1月
J a n., 2 01 3
A cadem i c E xpl orat i on
资 源 型城 市 低 碳 产 业 构 建 的理论 与产 业 选 择
以云 南红 河州 为 例
何 强 , 徐 绍琛
( I . 昆明理 工大学 社会科 学学院 ; 2 . 昆明理 工大学 成教 学院, 云南 昆明 6 5 0 5 0 0)
洁发展 、 安全发展的产业。这些产业 既能通过更 少的 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 获得更多 的经济产 出, 又能为人们提供 健康 、 高效 的生产 和生活空 间。“ 低碳 经济” 的核心任务是节约能 源和提高能效、 发展 清洁能源和低碳 能源等, 其 中“ 节能减排” 是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 的一环。 3 . 资 源节 约型 、 环境 友好 型的 特征 低碳产业是低污染或无污染产业 , 生产过程 和所生产 的产 品对环境 和人体健康 没有负面影 响, 拥有符合生态条 件的生产力布局 和少 污染 、 低损耗 的 产业 结 构 , 是 人 类 倡 导 的 绿 色 生 产 方式 。 ‘ 飓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城市。
由于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和新产业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一、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往往是矿产开采、加工和化工等传统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
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变发展理念资源型城市需要从传统的资源开采和加工向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转变。
这意味着要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升级。
这需要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觉配合,同时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支持。
2. 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减少对资源依赖大的产业,增加高附加值和服务业的比重。
还需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人力资源转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转型,培养适应新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这包括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员等各个层面的人才支持。
二、新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随着产业转型的推进,资源型城市需要加大对新产业的发展力度,以丰富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以下是新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1. 开发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产业。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
可以通过引进新能源企业、建设新能源基地等方式,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 发展农业生态产业农业生态产业包括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可以发展农村旅游,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大同市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同煤集团战略选择路径研究
大同市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同煤集团战略选择路径研究摘要:大同市煤炭资源丰富,多年来依托地方煤炭企业形成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发展特征。
同煤集团作为地方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对大同市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伴随着煤炭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煤炭市场价格下跌、经济效益持续走低,企业面临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的严峻形势。
本文对同煤集团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战略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目前产能过剩、资本运行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和人才结构等问题提出战略选择路径,以期从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模式、纵向一体化、横向多元化的战略视角为企业解决转型发展难题。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转型,战略路径,同煤集团一、引言大同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禀赋,在国内享有“煤都”的盛誉,依托地方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同煤集团形成典型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发展特征。
多年来由于国家能源开发需要和本省、市产业结构战略布局的实施,形成煤炭开采与出口单一产业结构,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传统要素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煤炭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持续走低,陷入资源型经济困境,同煤集团因此面临“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发展局面。
2016年以来,大同市着力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加快解决长期制约地方发展的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与问题,贯彻全新发展理念。
实施煤炭基地提质工程作为首要重大事项,为同煤集团战略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在提升矿井现代化水平建设中,进一步优化产能结构,推进非煤产业接替发展,落实“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政策,由粗放型资源经济模式向产业化、集约化、多元化发展转变尤为紧迫。
二、文献回顾近年来,为探索打破“资源诅咒”的经济发展转型路径,国内学者对于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不同方向的研究。
吕阳、徐林(2017)认为我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亟需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创新这一世界性难题,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创新发展战略的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制度环境和技术,指出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具体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型城市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选择内容提要:资源型城市是依托矿产和能源的开发与经营,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经济衰退等问题。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环境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
本文通过对乌海市葡萄酒产业的swot分析,找出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难得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波特钻石体系影响产业竞争力六个因素分析,制定了适合乌海市葡萄酒产业自身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乌海市;发展战略;swot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6-0009-03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大规模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它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矿物能源和原材料,在国家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总人口1.54亿人。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大环境下,资源型城市在培育新的特色产业时,要认清自身资源禀赋条件的约束,并据此不断调整资源开发策略,是资源型城市能否成功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乌海市是一座先有矿、后有城,依托煤炭等资源开发而建设的资源型城市,经济上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前期阶段。
乌海市是世界最佳葡萄种植地区之一,其产出的葡萄具有浓郁的香气且色泽鲜艳,口感酸度适中且含糖量高,这种天然无污染的优质品质正可以作为酿酒的上等原料。
乌海市利用优越的产地环境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依托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已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色。
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势产品竞争力削弱,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
下面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乌海市的葡萄酒产业进行分析。
(一)内部环境分析1.优势分析乌海市酿酒葡萄产区属中国三大酿酒葡萄原产地贺兰山东麓的北端,经过国内外专家的反复论证,乌海酿酒葡萄产区已成为中国新兴的最佳酿酒葡萄产区之一。
乌海市良好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环境、规范化栽培、丰富的水资源奠定了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基础。
乌海市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1)区位优势。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不仅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交通枢纽,又是“宁蒙陕”经济区的中心。
陆路、航空都非常便利(包兰铁路、110、109国道等铁路、公路主干线穿市而过,乌海机场有航班直达北京、西安等地)。
乌海市处于北纬39℃,地处大陆深处,是三大沙漠的交汇处,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降水量少、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海拔高等特点,属于我国光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是我国最佳酿酒葡萄产区之一。
在中国葡萄栽培区划中,乌海地区属于中温区一个独特的栽培区。
在中国农业部编制的《中国葡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乌海被列为黄河中上游欧亚种葡萄优势栽培区。
(2)资源优势。
乌海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源地降水入渗,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和黄河侧向入渗补给。
黄河流经乌海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
据内蒙古水文总局初步测算,乌海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112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9500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能够为发展葡萄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
葡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乌海市处于大陆深处,可以有效地利用宁夏、兰州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降低葡萄酒及其相关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强其产业竞争的比较优势。
(3)市政府支持优势。
乌海市根据国家的酒类产业政策,特别重视葡萄酒的产业化发展。
乌海市政府出台了葡萄种植的优惠政策,分别对集中连片种植和新植葡萄进行每亩300元和200元的财政补贴;市政府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扶持葡萄酒加工企业的发展。
乌海市政府积极申请国家开发银行新农村建设贷款,集中财力重点扶持有带动作用的企业和个人发展葡萄生产、加工。
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人员。
深入生产第一线为葡萄酒产业各环节服务;政府信息网、农牧业信息网和“96048”科技服务台为葡萄产业各个环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另,乌海市为提高酿酒葡萄的质量,在酿酒葡萄种植的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按照《乌海市葡萄规范化技术操作规程》和《原产地域产品乌海市葡萄酒》的标准进行标准化操作,并全面实行规范化栽培。
2.劣势分析乌海市葡萄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骄人的业绩,但其市场的竞争力较弱。
要把乌海葡萄酒产业做强做大,存在以下不足:(1)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分离。
乌海市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按统一标准与果农签订合同,从而规范对酿酒葡萄的种植、管理及收购,但具体的技术操作由果农掌握,这就使得果农和葡萄酒企业缺乏同步的质量管理。
果农与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分离,导致在生产过程中追求目标的不一致。
果农追求葡萄高产,关心收购价格;而葡萄酒企业关心的是酿酒葡萄的质量,在葡萄酒产业中存在着产量和质量的矛盾。
另外,乌海市葡萄的种植品种多,但名优品种种植面积小、发展缓慢,还没有形成基地效应、规模效应,存在生产供给没保证等问题。
(2)葡萄酒成本过高。
葡萄酒成本主要由葡萄种植成本、葡萄酒生产成本、葡萄酒运输成本等组成。
葡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建葡萄园的费用和埋土防寒,在乌海市建造酿酒葡萄园投资至少需2000~3500元,管理费平均每年大约为850元/亩;乌海市冬季少雪,春季干旱风大,在冬季葡萄蔓要下架进行埋土防寒,春季要出土,这笔费用占全年总支出的30%~35%,这给葡萄生产增加了成本。
另由于乌海市的葡萄酒品牌还没有被国内的消费者广泛认可,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比较分散、集中度不够,这也增加了葡萄酒的生产成本影响了乌海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葡萄酒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
乌海地处我国西部,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己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运输较远,导致成本增加。
(3)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乌海葡萄酒产业最突出的弱点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与世界乃至国内的知名葡萄酒企业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乌海最大的汉森葡萄酒业公司的产量在2009年也只是达到了3800吨。
乌海市的葡萄酒龙头企业还没有发挥出龙头的作用。
目前,乌海市的葡萄酒企业(除汉森葡萄酒业公司外)大多数公司缺乏创新、盲目模仿,处于低水平重复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乌海市的葡萄酒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4)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支撑不足。
葡萄酒生产是将葡萄中有用成分通过合理的酿造工艺、设备,经济完美地在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中体现出来。
而人才是葡萄酒生产技术的核心和关键。
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及其相关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
在葡萄的栽培环节上没有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技术参数,只有乌海市葡萄酒协会组织的专家组对几大基地做技术指导;在葡萄酒的酿造环节上,很多技术水准也只能满足生产上的技术保障,仅能维持质量、口味稳定,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二)外部环境分析1.机遇分析(1)葡萄酒消费需求旺盛。
葡萄酒以其“安全无害、营养保健、回归自然”的风格和品质,满足了人们对饮酒健康的需求。
葡萄酒作为饮料酒的一种,它具有酒精度低、营养高的特点;在功效方面来看,它既可以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并控制人身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还可以利尿、护肝和抗衰老。
2010年我国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不足0.5升,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升多;法国和意大利等葡萄酒生产与消费大国的人均年消费量更是在50升以上,而我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
尽管2011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在原有基础上翻倍达到1.06升,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2)国家制定了有利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政策。
葡萄酒兼具发酵酒和果酒两大特征,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
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方针上,即“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
发展葡萄酒产业,不仅可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还能减少水土流失,盘活贫瘠和闲置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甚至可以构建新的自然景观发展农家乐和农业旅游,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以发展葡萄酒产业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应。
另外我国加入oiv(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也给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威胁分析(1)我国葡萄酒市场竞争激烈。
据有关数据,2005年全球葡萄酒产量过剩约20%。
而我国葡萄酒市场前景广阔且国内供给不足,我国已成为许多传统葡萄酒生产国家在世界上最后一块未开垦的葡萄酒卖场。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进口原装葡萄酒24.14万千升,同比增长65%;进口散装葡萄酒12.02万千升,同比增长-12.32%,进口数量显著增加。
截止到2010年初,全国拥有600多家葡萄酒企业,有2万多家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通的企业,大约有1386个在售的进口品牌,国内葡萄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具有资源优势的乌海葡萄酒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企业短视,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我国葡萄酒产业链中不同企业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且没有相关行业法规,职责归属不清,管理秩序混乱。
受葡萄酒高利润的诱惑,很多企业唯利是图,导致我国葡萄酒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各类不利事件层出不穷。
突显出我国葡萄酒市场竞争环境的非理性与不规范。
由于葡萄酒具有保健功能,使得消费者趋之若鹜。
但国内品牌滥用庄园酒、年份酒、冰酒等诸多概念的营销手法,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
这些因素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3)产品单一,优势产品竞争力削弱。
葡萄酒中的三巨头——张裕、中粮长城、王朝,其产品种类多,品种全。
近年来国内各葡萄主产区都在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
如云南红、宁夏贺兰山、北京丰收、长白山、新疆新天等,已经成为新品牌中的新宠,后劲很足。
尽管乌海市葡萄获得了原产地认证标识,部分企业的葡萄酒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但由于乌海市葡萄酒企业产品种类较少,市场辐射范围小,品牌认知度不高,还没有真正形成品牌,使得乌海市葡萄酒企业在竞争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二、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乌海市葡萄酒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合理应对外部威胁、抓住外部机遇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
下面对乌海市葡萄酒产业竞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乌海市葡萄酒产业的战略重点。